地球距离太阳多远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

太阳到月亮的距离是多少?_百度知道
太阳到月亮的距离是多少?
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远日点):15210万千米,最近(近日点):14710万千米月球与地球距离最远(远地点):406610千米,最近(近地点):356330千米太阳与月球最近时,应为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中间,且地球在近日点,月球在远地点,此时距离应为14710万千米-406610千米。太阳与月球最远时,应为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中间,且地球在远日点,月球在远地点,此时距离应为15210万千米+406610千米。但应注意到的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1万多万千米,即1亿多千米,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仅为几十万千米。日地距离是地月距离的几百倍。因此上述的加减就相当于几百加1或减1,对原来的几百变化不大,因此太阳与月球最远距离可近似看作太阳与地球最远距离,同理太阳与月球最近距离也可近似看作太阳与地球最近距离。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球绕太阳转的轨迹是椭圆形的,最远点跟最...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地球绕太阳转的轨迹是椭圆形的,最远点跟最近点距离应该相差挺大,为什么不管远近地球的温度却几乎没有变化呢?而赤道不过离太阳距离近点温度就比两极高那么多。
+ 加入我的果篮
科幻迷,天文爱好者,地质学本科生
不考虑大气的话,温度就和单位面积内太阳辐射的强度有关了,而这又和两个因素有关:1距离太阳的距离2平面与太阳光线的角度第1点呢,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大约是152,097,701 km和147,098,074 km,那么在远日点的太阳辐射约是近日点的 0.935。这个差别其实不大。第2点就是角度问题,当平面与入射光线不垂直的时候,接收到的能量就不是面积乘以辐射强度了。,角度的影响可是很大的。极端的情况是,当平面与入射光线平行的时候,平面上接收到光为0,就类似南北两极了。当然考虑大气以后就不一样了,大气层有保温作用,同时也会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在高纬度地区,阳光会穿过更厚的大气层,但是地面吸收的热量不很快散失,这就是在两极虽然温度很低但是却远高于宇宙的平均温度的原因之一。其实不同地方的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有反射率,两极常被冰雪覆盖,冰雪会把大量的阳光反射走,这会加剧两极的寒冷。这张图就是常见的一些表面的反射率。[来自维基百科]大气和海洋的流动也会影响气温。这个就不多说了。
打架爱好者
赤道温度高不是因为比两极离太阳近,而是因为和太阳夹角更大的关系
一看这问题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小学科学老师。她说为什么夏天热呢?因为地球离太阳近;为什么冬天冷呢?因为地球离太阳远。我当时乐得都不行了。其实一想就能明白,如果上述成立,那么南北半球同时季节相同,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地球过近日点应在一月中旬,过远日点在七月中旬。
材料学博士
太阳直射加上大气环流以及各种冷暖洋流都会使热量重新分配,所以地球上的温度变化一直不咋变。
近日点是北半球冬天,远日点是北半球夏天,理论上讲南半球夏天比北半球夏天炎热,但是有大气和大洋环流影响差异并不大。陆地比热容较低,北半球与南半球气温差距被拉平。总体来说北半球四季变化比南半球更大。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地球距离太阳多少光年_侯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957贴子:
地球距离太阳多少光年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地球距离太阳多少光年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2:42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阳光是多少年发出的那 提问者:
- 二级最佳答案检举&&&& 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这个距离是变化的。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 14 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这就是一个天文单位,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 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你看到的不是现场直播 是8分钟前的景象
这问题古怪,算了下,&约0.0000158光年。
那只是相对论
就太阳系这小圈子也需用光年这单位?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太阳、地球、月亮是怎么行成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_百度知道
太阳、地球、月亮是怎么行成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地球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摄氏度,地核厚度约3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许多小行星绕著太阳转,这些行星互相撞击,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当时的地球还是一颗灸热的大火球,随著碰撞渐渐减少,地球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产生了一层薄薄的硬壳--地壳,这时候地球内部还是呈现炽热的状态。地球内部喷出大量气体, 其中带著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就形成了一圈包围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不会太近而致使水蒸气被太阳蒸干,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够的引力将大气层拉住,所以地球才会有得天独厚的大气环境, 大气层形成之后就开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 球的形成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 宇宙中有许多小行星绕著太阳转, 这些行星互相撞击,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 当时的地球还是一颗灸热的大火球 随著碰撞渐渐减少, 地球开始由外往内慢慢冷却, 产生了一层薄薄的硬壳--地壳, 这时候地球内部还是呈现炽热的状态。 大气与海洋的形成 地球内部喷出大量气体, 其中带著大量的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就形成了一圈包围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 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不会太近而致使水蒸气被太阳蒸干, 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够的引力将大气层拉住, 所以地球才会有得天独厚的大气环境, 大气层形成之后就开始降雨,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早期的假说主要分两大派:以康德和拉普拉斯为代表的渐变派和以G.L.L.布丰为代表的灾变派 。渐变派认为太阳系是由高温的旋转气体逐渐冷却而成的;灾变派主张太阳系是由此及彼2个或3个恒星发生碰撞或近距离吸引而产生的。早期的假说主要企图解释一些天文事实,如行星轨道的规律性,内行星和外行星的区别。太阳系中角动量的分布等。在全面解释上述观测事实时,两派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因难。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人们逐渐倾向于太阳系起源于低温的固体尘埃的观点。较早的倡议者有魏茨泽克、施米特和尤里。他们认为行星不是由高温气体凝固而成,而是由温度不高的固体尘物质积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体和尘、气的混合物积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去时1000℃。由于长寿命放射性无素的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铁的熔点时,原始地球中的铁元素就化成液态,由于密度大就流向地球的中心部分,从而形成了地核。地球内部温度继续升高,使地幔局部熔化,引起了化学分异,促进了地壳形成。 海洋和大气都不是地球形成时就有的,而是次生的。因为原始地球不可能保持大气和水 。海洋是地球内部增温和分异的结果。原始大气是从地球内部放出的,是还原性的。直到绿色植物出现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自由氧,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大气。 太阳与地球相距约149.6million km地月之间的距离以从刚开始的0.022million km拉大到0.3844million km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还会走很远太阳离月球最近为148.57million km, 最远为150.53million km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太阳的形成:大约在五十亿年前,一个称为”原始太阳星云”的星际尘云,开始重力溃缩.体积越缩越小,核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密度也越来越大.当体积缩小百万倍后,成为一颗原始恒星,核心区域温度也升高而趋近於摄氏一千万度左右.当这个原始恒星或胎星的核心区域温度高逹一千万度时,触发了氢融合反应时,也就是氢弹爆炸的反应.此时,一颗叫太阳的恒星便诞生了. 经过一连串的核反应,会消耗掉四个氢核,形成一个氦核,而损失了一点点的质量.依据爱因斯坦质量和能量互换的方程式E=MC^2,损失的质量转化为光和热辐射出去,经过一路的碰撞,吸收再发射的过程,最后光和热传到太阳表面,再辐射到太空中一去不返,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辐射.当太阳中心区域氢融合反应产生的能量传到表面时,大部份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到太空. 在五十忆年前刚形成的太阳并不稳定,体积缩胀不定.收缩的重力遭到热膨胀压力的阻挡,有时热膨胀力扬头,超过了重力,恒星大气因此膨胀.但是一膨胀,温度就跟著下降.膨胀过头,导致温度过低,使热膨胀压力挡不住重力,则恒星大气开始收缩.同样的,一收缩,温度就跟著上升,收缩过头,导致温度过高,又使热膨胀压力超过重力, 恒星大气又开始膨胀. 这种膨胀,收缩的过程反覆发生,加上周围还笼罩在云气中,因此亮度变化很不规则.但是胀缩的程度慢慢缩小,最后热膨胀力和收缩力达到平衡,进入稳定期.此时,太阳是一颗黄色的恒星,差不多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 太阳进入稳定期后,相当稳定的发出光和热,可以持续一百亿年之久.这期间占太阳一生中的90%,天文学家特称为”主序星”时期.太阳成为一颗黄色主序星,至今己有五十亿年,再过五十亿年,太阳度过一生的黄金岁月后,将进入晚年 地球的形成: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它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附近更是如此。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的赤道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一个星云盘。星云中较大的颗料叫做星子。在引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星子和尘埃物质向星云盘的中间平面沉降,在那里形成一个较薄、较密的尘层。尘层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很快瓦解成许多小的团块,由于自身的引力又积聚成小行星大小的第二代星子。由尘层形成第二代星子,估计约需1万年。 第二代星子绕太阳运行时常发生碰撞。碰撞时,有的撞碎,有的合并增长。当一个星子增长到半径约几百千米时,它的引力就足以干扰附近星子的运行而使它们靠扰。星子越大,它的引力也越大,体积的增长也越快。大星子很容易将它附近的较小星子吞并而积聚成一个行星的核心。在尘层中,只有几个星子能增长成为行星,其余都被吞并。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1000℃,所以全部处于固态。形成后,由于长寿命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引力位能的释放,内部慢慢增温。当地球内部开始出现熔融的物质,重力分异作用就开始,液态的铁元素逐渐流向地心,形成地核,地幔的表层也逐渐分异出一层薄薄的地壳。一个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开始形成。 月球的形成:月球的形成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 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地球到太阳距离:地球与太阳的最大距离是1.521×108千米,约在每年七月初,最小距离是1.471×108千米,约在每年一月初。平均距离是1.496×108千米。人们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天文单位,取其整数为1亿5千万千米。这段距离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1700倍,乘时速1000千米的飞机要花17年才能到达太阳,发射每秒11.23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经过150多天到达,太阳光照射到地球需要8分多钟。月球到地球距离: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5.7万 千米 ;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 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多万公里,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只要1.3秒,也就是说只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它的路程却有38万多千米。并且月球轨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距离太阳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