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怎样批改作文落到实处?

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语似乎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成才,老师起着决定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老师也倍受人们尊重。封建时代,学子拜师要先对老师行跪拜礼,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由此足见他们对老师的尊崇。信奉“严师出高徒”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旧时老师与学生地位悬殊,等级分明。今天,“新课改”的春风刮了过来,刮遍了神州大地,刮走了那些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盲目尊师思想,剩下的,则是一种崭新的、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孔子和曾子都是一代圣贤,但谁能料到一个为师,一个为生的他们竟是一对知心朋友。他们的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们称道,今天这一幕也到了我们身边。老师,既是我们在求学路上让我们学会认知的导师,也是一位能让我们倾诉心声的益友!
我们的课堂再也不是以往的老师高高在上拼命讲,学生恭恭敬敬在下乏味听,腰杆被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脑袋被文山题海搅浑了。这一幕已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课堂内,是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老师时而说几句幽默的话,引的大家哄堂大笑,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畅谈着自己的感想,交流自己的心声,在与别人思维的碰撞中,智慧的火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欢乐声中,我们度过了一节又一节课,懂得了一个又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又一种技能。谁也不会为下节课没预习好而担心受皮肉之苦,知识再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巧学妙用了,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实现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愿望!
课间时分,大多同学都到外面去活动了,还会有三两个同学在向老师请教,他们纷纷“援疑质理”,却无“俯身倾耳”之举,有的只是那激烈的争论和得到答案后阵阵爽朗的笑声……
老师是我们课堂上的组织引导者,是我们成长做人的指路明灯,是我们课后的铁哥们。新课改消除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让我们成为知心朋友,让我们的学习成为享受! (责任编辑:齐老师)沙发我与课改我与课改阳泉六中172班王枫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迎来了课改。所谓的“课改”其实就是课程改革,就是让课堂从以往的老师“填鸭式”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新的一轮改革,不同于以前的改革,新课改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不但提高了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课改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次,在政治课上,老师让每一小组以各种各样的情绪为主题,来演一个小短剧。每个小组编的短剧各式各样,同学们瞬间都变成了小演员,说哭立马就流出了眼泪,说笑马上哈哈大笑。生动形象的表演令同学们捧腹大笑,就这样,那些平时枯燥无味的语句,转眼间就变得通俗易懂。课程改革令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互动的平台。课改后,我们每个小组都配了小黑板来方便我们分析题目。座位也变成了两两相对,教室的前后墙上都有大黑板,上课时,老师总会让我们每个小组把一些问题的答案,经过讨论写在小黑板上,去讲台上展示给大家。大家个个积极发言,情绪高昂,跃跃欲试。在热烈融洽的气氛中,原本费解的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了。课改同时也令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以往课堂都是老师们的“一言堂”,但现在不同了,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直接站起来就可以,省去了举手这一环节,更减少了我们的心理压力。课堂上的东西在预习时就已懂了大半,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使我们的学习更加主动。课改也对我们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更高了。为此,学校特意组织老师们去课改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取经,把那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过来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希望今后能有更好的改革进入到我们的学习中,让我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板凳课改的体会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校广大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新课改,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课改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快乐的趣事。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互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亲身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课改实现了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学习过程与后果并重,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我认为课改让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学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
虽然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成绩,课堂、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变化,但是在课改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如:知道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实际课堂教学中却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应该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向社会生活开放,多一次勇敢实践开拓;多一点探究创新体验;多一些同伴互助协作。
多给我们一些权利,让我们自己去选择;多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多给我们一点困难,让我们自己去解决;多给我们一个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多给我们一片空间,让我们自己勇敢地向前走。#4楼新课改的感受新课改的感受最近,我班进行了新课改,实施之后,感觉学生变化很大,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课上都开始认真听讲了,总之,新课改我觉得可行!#5楼课改后的惨案我们是课改后进入高中的第一批学生,课改一词对我们来说很鲜新,因为它在我们看来,就是在初中被老师,家长压得喘不了气后,可以像孙行者在贴纸被揭去后的畅行无阻。但惨案也随之而来。
惨案一:历史这门学科,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中是作为一门副课。在我印象中,历史课就如清朝时的军机处,惟一不同的是他们只能“跪受笔录”,而我们是“坐受笔录”罢了。到了高中,历史老师为了改变这种“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状,尝试了众多方法。比如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讲讲课文的内容。但效果犹如在冬季里播种——颗粒无收。在老师的逼迫下无一例外的照猫画老虎,把课文通读一遍。气得老师半晌说不出话来。有时上到某一课时,提问该时间内国际上有何事件发生时。全班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历史老师这座火山终于喷发:“你们这些脑袋瓜子就不知道转转吗?历史不是死记硬背,这就是你们学不好历史的原因,你们以前就是被动惯了,现在要你们自己拓展一下思维就全都哑了。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能自己学会学习,连这点都做不到,课改还有什么意义!”说完,破门而出。留下一个个依旧沉默的我们。
惨案二:期末考试,一位监考老师把地理卷子发给我们之后,直接出了教室,然后教室里窸窸窣窣传来声响。抬头寻找声源。竟是两个男生在讨论选A还是选B。在众人的注目礼下,该生依旧脸不红,心不跳的讨论着,完后直接起身把卷子放好出考场。当时距开考才40分钟。我们以为这人地理肯定特拔尖。但过了一会,该生又回来了,我们全体惊讶,只见他把手里的一张纸条打开,取出笔在答题卡上不慌不忙的涂上答案。接着再次离开考场。此时我惟一的感慨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以前有同学告诉我,考场上的混乱有时简直无法形容。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厚颜无耻到这地步。我右边一男生向隔了一桌的女生要答案。女孩随手撕了张草稿开始填答案。但男生却直接走上前把她答题卡拿了过来,一顿猛抄后离场。几分钟后又卷土重来,手中多了张写满ABCD的纸条。填完后还不忘哥们义气给那女孩也说答案。出了考场没两分钟又来了,这个过程#6楼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7楼这样的课改真的好老师们为了迅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改变了以往的旧教学方法,采用了一些新颖有效的教课方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盛老师上我们的语文课,一般先把导学案上的问题分别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把解题答案写在黑板上,供各组点评和修改。老师只作概括总结,并且评分。这样不但促进了我们积极思考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而且启迪了我们的智慧,真是一举多得。我想,她时不时还会创造出许多调动我们学习积极性的“新花样”呢!
张老师上数学课时,始终抓住了每位同学的目光,集中注意力。既启发我们独立思考,又有小组讨论,全班点评,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他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总是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我们一点就通。还有那奇妙独特的次方运算,使我们思路大开。
肖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时,特别重视学生的活动,无论是训练题或听录音写单词等,喜欢采取指派各组代表上台写出答案,大家点评,老师评分的方法来掀起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高潮,我们学得轻松、愉快、有趣味,印象深刻。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老师们的课改也各有特色,只要他们一进教室,我们立马来了十二分的精神,激动不已。老师们的课改,让我唯一的感受是:课堂不再由老师独有,而是学生们的阵地,真正变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思维活跃,知识生成。真的好极了!#8楼深思,课改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还差12天就三年了。
从初一到初三,我不知道我经历多少的感动和高兴,我也不知道我跟多少同学分离过,我只知道每一次的分开,都伴随着难过。
我记得,刚刚上初一的时候,跟小学一样,是同桌那样坐的。
我们一起闹,一起笑,一个人看漫画另一个人把风;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另一个人在底下小声的指导……还有一些只有我们同桌两个人知道的小秘密。
现在呢?说话开始变得大声了,看漫画的时候没有人看着老师了,站起来回答问题也不再会有人提醒你了……就连小秘密也成公开新闻了。
感觉少了点儿什么,又感觉多了点儿什么。
开学时,要重新的分组,那时候心里就已经开始不是滋味了。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忽然分开,心里不舍。就算是在一个班级里。
放学之后,我看见我们组的同学,我努力装得很开心,但最后终于忍不住的拥抱了我的组长,然后倔强地说了句再见。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在拥抱的时候我哭了。眼泪究竟有没有滴在组长的衣服上,谁也不得而知。
现在亦是如此,五组,我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如胶似漆,没有谁会知道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挣扎与融合。如今又要重新分组,我又再次难过。大家其实都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坏,他们都很好,就算我们组的成绩次次都是倒数第一,但我们都知道,我们都在努力着。我们很开心,很快乐,这真的比考好的成绩更令人欣慰。
两年前,从班里离开那么多人开始,我就感觉15班变得不完整了。像是被人从中间撕开,再拼到另一个人身体上一样,就算愈合的再怎么完美,中间依然有一条线,昭示着我们的不完全。
曾经我也考虑过,课改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时我没有顿悟出任何的东西。但我想我现在明白了,课改这样的小组分置,虽然给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压力,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地努力,已打败对手为目标的不断学习……但是,却丧失了从前同桌的那种美好。
这年头,成绩是王道,谁还会在乎你的心情,你的朋友,你的经历,你的经验呢。课改,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更让我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出去。
我一定要去过国外的生活,但绝对不是靠学习。
如果有一天我长大了,再听那些充满回忆的歌,比如,《同桌的你》那是我可能会迷惘,我究竟应该回忆谁。是小学和初一的同桌,还是已经分离太多的组员?
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每次听到“爱丫爱丫”的时候,都会想起我们初一和同桌的样子,但现在,课改之后,任何的歌都找不回我们曾经的留念了。
也许,我只有在听到《大海》的时候,才会想起曾经有一个胖胖的男生在班里深情的演唱吧。
课改,它让我长大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也丧失了很多。
最后一句忠告,不是关于文章的话。
绝对不要和父母做朋友。尤其在这种年代。
我有深刻的体会。
就如此吧。
(PS:考试之后,又要分组了,抒发一下抑郁的心理和对教育的失望。)#9楼2006年安徽课改区中考作文满分真经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满分作文真经
安徽庐江四中(231500)金星闪 手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安徽省的中考作文命题总是在不断变化、创新的。命题者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走向成熟。充分展现了命题改革者的胆略与智慧。近四年来,安徽省的中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2003年考题为给材料话题“体验”,2004年为给材料半命题作文“珍惜所拥有的―――――”,2005年安徽省课改区的作文题目为新型的材料作文,出乎很多师生意料,体现了开创精神,但作文材料设置了一定的审题难度,不少考生由于没把握好材料观点而偏题、离题。同去年材料作文相比,今年安徽省课改区的材料作文体现了新颖、开放、可写性强三大特点。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每次作文,老师精批细改,往往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作文本上满是圈圈点点。可是,对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并不领情。他们拿到批改后作文后,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许多语文老师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笔者也有同样的烦恼。上海特级教师李白坚在一次讲学中讲了一个有关他儿子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儿子写作文,常写错别字,语文教师找家长反映了这件事。他为了帮儿子,每次作文他都先看看作文草稿,帮改错别字。那一个学期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期末作文考下来一看,老师、儿子、自己全傻眼了,儿子的作文仍然错别字连篇,以前老爸改过的错别字照样错。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原因:没有让写作文者(儿子)有责任感。他马上改变的策略,从此,只看儿子作文,提意见,决不动手帮他。一次,儿子写完作文让他改,他看完后,告诉儿子:作文中有十二个错别字。儿子认真地找,还有一个错别字怎么都找不出来。儿子求父亲帮忙,父亲就是不帮,他劝儿子不要再找了,先睡觉去。儿子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去睡觉了,可折腾到晚上10点多,还没有睡觉,直到找出了那个错别字。我们的作文评价为什么不借鉴这件事的启示呢?那就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
一、用评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何况少年儿童都是“兴趣至上”的。如何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让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心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语文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其目的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难度。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小学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利用作文评价的杠杆作用。
(一)用评价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孩子们刚开始作文时,热情很高,想知道自己写的怎么样。老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评价。笔者在教三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或早读时间,把每位同学作文中最亮点读给大家听。有时,同学们作文写得好了,就可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来评读。这时候,孩子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唯恐把自己的漏掉了。对于学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文,提倡“蹲下来”看学生作文。
(二)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
小学各年级
评价标准(降低要求,淡化文体)
先写一句完整的话,再学写几句连贯的话
兴趣和自信
先学写片断,逐渐过渡到写一篇作文
写一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作文
二、用评价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因此,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瞎编乱造的太多了。作文不能不写,老师逼急了就按照作文选上的文章内容,改头换面,胡乱编造,所以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一写难忘的事就是扶盲爷爷过马路,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或半路上捡钱包,根本写不出有个性的事来。怎么办?
(一)用评价的方法彻底杜绝说假话现象。
在每次写作文前,都让大家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先在四人小组内说,再选代表在全班面前说,让大家评评他说的内容是否真实,如果不真实,大家可以指出来。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听说能力,最主要的是杜绝了作文中说假话的现象。
(二)用评价的方法可以试着解决写出个性,有创意的问题。
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196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比一比作文题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提高,业余生活丰富,节假日增多,小学生的生活圈子加大,内容多样。可供记录和回忆的生活小事大量增加。我们指导学生把这些假日花絮、生活浪花记录下来,并给自己的记录起个题目。然后在班里读自己的题目,看谁的题目最新颖。评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五个题目,给作文加分。孩子们为能得到加分,想尽办法,给自己作文起一个新颖的题目。每次作文题目五花八门,为创新的作文起了个好头。
第二,比一比谁的作文中让人吃惊的东西多。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一个巧妙的构思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东西。可以由别人介绍,也可以由自己推荐。谁的作文中新东西越多,得到大家的赞扬越多。如:四(2)班的吴宇阳,他写了一篇《烦恼的星期天》。班主任王老师将他的作文在多媒体平台上一展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因为,他这篇文章让人吃惊的地方真不少。老师让大家尽情发言,找出每一个写得好的地方。有的说,他的心理变化写得绝,从被妈妈在美梦中叫醒的烦恼,到自己心不在焉地读单词应付,再到不得不认真读书的无奈;从想吃香喷喷的饭菜的急切,到吃饭菜后的得意;从津津有味的吃饭,到如同嚼蜡的感受。有的说他文章中出现了“星际逃犯”“时光巡逻队”可以看出他看过许多科幻书。有的说,他能发出“秦始皇呀秦始皇,你当年烧书时,怎么不把这些书都烧光呀!”的感慨,胆量够大,又调皮。有的说,他的句子写得通顺,没有什么多余的词。他自己也说,他这篇幅文章最大的优点是说了大家不敢说的真话┅┅通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们把老师可能说的优点全都说出来了,而这样的体会可比老师说出来深多了。大家也知道什么是有创意的东西了。
三、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
过去是“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小学作文的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价,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按照以下程序:
教师示范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一) 教师示范评价
指导学生以教师的评价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学生作文初期,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有示范作用。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自己应综合考察以下几方面:
主旨: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
内容: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与主题有关。
语言: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方式恰当。
结构: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
文面:书写整洁端正,行款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创意: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有个性特征,表达有创意。
但如果一开始就用以上标准来要求学生习作,会让孩子们更怕作文。这就要改变一下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按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给出标准,按此标准评价给学生看。
小学各年级
①是否对写话有兴趣②是否写自己想说的话③是否写想像中的事物④是否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②是否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③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如:三年级学生写了《我们的校园》这篇作文。我们选择三篇代表不同水平层次的习作,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出来,让大家认真读。在对这三篇习作有较深印象的基础上,对照中年级习作评价标准,首先看作者是否做到认真观察校园,注意有特色的景物。为了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我们再带着大家观察校园。引导同学们观察校园里的针叶松、教学楼前的花坛、教学楼旁的壁画、教学楼后的操场、生物园等有特色景物。让大家边看边想,在抓特色景物方面哪篇写得好些,好在哪里。
其次,看作者所写的内容是否有趣,给人的印象是否深刻。看看哪篇文章抓住景物特点:针叶松的四季常绿、高大挺拔;花坛的花品种丰富多样,颜色五彩缤纷,香气四季洋溢;壁画上的画像生动有趣等等,越能抓住景物特点,就越好。
再看作者是否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使人有新鲜感。让大家找一找,哪篇习作用上学过课文中的词句多,哪些词句用得巧妙。
有了以上的三层分析评价,大家对习作就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再进行三个方面的小结。教师评价的示范作用也就能全面体现了。
(二)师生共同评价
使用投影仪、多媒体平台,大家共同修改作文。我们每个教室都有一套投影仪器,每次写作文都充分利用它。同学们把作文写在投影片上,老师在巡堂时就注意发现话写不具体的典型作文,然后用一段时间全班对投影出来的文章共同评说,找出写得最不具体的地方,各个同学都可发表自己的修改方法,说出来一点也行。如有个同学写学校的生物园时,只概括为:“我们学校的生物园非常漂亮。”大家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至于修改它,方法才多呢!有的从生物园里的各种植物品种来说;有的从生物园里的植物色彩来说;有的从生物园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说,说明它的漂亮……大家把一句概括的话具体化成一段话,具体就落到了实处。
(三)学生互批互评
在前面两种评价的基础上,可采用先大集体评改再小集体评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选择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抄好挂在黑板上,再将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把文章先读几遍,以便发现文章的问题所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怎样修改,然后进行修改示范,边改边说明。这样做,让学生直接感知了修改作文的全过程,懂得要“改哪里”和“怎样改”,为后面的自改打下基础。
第二步是分小集体即四人小组用讨论的形式进行自改。在这一阶段,学生们纷纷动脑、动嘴、动手,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他们讨论得很认真,甚至发生争执。他们改得更细致,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四人小组修改完毕,在作文本上写下小组的评语。
老师把作文本收上来,浏览一下各小组的修改情况,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进行批改。在批改时要注意肯定四人小组批改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疏忽和遗漏的地方。最后还要在全班进行讲评,讲评后让学生再进行自我修改。
经过这样的作文批改流程,变一次修改训练为多次修改训练.。学生在参与自改作文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独立性。他们在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商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但培养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四)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主要起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由于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让家长参与评价,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每学期次数不宜太多。如学习了《钧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后,孩子写读后感的同时,让家长也写写读完读后感的想法。有一个家长在看完孩子的读后感后深情地写到:“说来惭愧,面对这样一个作业,我曾经怀疑这个要求的必要性,现在认真地想想,还真有必要。《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的好作品,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使人震撼。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做人的教育,不够重视。《钓鱼的启示》讲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因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去。‘我’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记得我和儿子刚读这篇课文时,儿子曾理直气壮地说,假若他是那个儿子,他也认为应该将大鲈鱼带回家去,因为那条鲈鱼那么大,自己从没钓过那么大的鱼,而钓那条鲈鱼是那么不容易,并且没有人看见他们钓这条鱼。从儿子的谈话中,我明白对儿子的做人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平时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做人小节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家长干什么都要以身作则,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不占小便宜等等。我们首先做典范,才能将这些深入到孩子的心里。当天晚上,当我让他列举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占小便宜的例子,如,图方便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他首先指出,我曾带他不走天桥,而横翻栏杆的事。当时,我的脸红极了。家长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可以塑造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家长写出这样的读后感,也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将此类文章贴在学校的BBS上,让家长、学生、教师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又在家长会上宣读一些家长的读后感,让更多的家长感受家长参与评价的氛围,更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家长参与作文评价的一个个高潮!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写作文,评作文的劲头更大了,兴趣更浓了。这样的结果,已大大超出作文评价的本身,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又让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孩子写作文的兴趣,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五)学生自评自改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是作文评价的最高境界。我们通过讲述中外名人修改文章时发生的故事,如贾岛的“推敲”,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藤野先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典型范例,使学生认识到自评自改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另外,请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在自改作文方面的做法与感受。引导学生将原稿与修改稿进行比较,谈谈修改后的效果。
作文评价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话题,我们只要有“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理念,定会找到适合作文教学的方式。
张莲蓉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作文批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