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了解的生活小百科?哪里有的?

永盛商城正版:新十万个为什么3DVD-KXG 探索生活小百科
价格:¥11.5
推荐商城:
商品描述:
分类:百科书籍&
寻购网提供的永盛商城正版:新十万个为什么3DVD-KXG 探索生活小百科报价来自于以下网上购物网站,想了解永盛商城正版:新十万个为什么3DVD-KXG 探索生活小百科请去查看详情再购买。
更多和相关的宝贝分享请点击看看中小学教学小百科(59)教学篇
&&&&&&&&&&&&&&&&
/ 中小学教学小百科(59)教学篇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能力
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税务学校 袁邦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青少年学 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力 培养和提高的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各位 读者。青少年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青少年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题,很多有识之士早有论述,但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兴国,势在必行。江泽民同志说: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迫切需 要大批的有才学、有能力、干实事的各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但现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水平仍参差不齐,其中部分毕业 生确实有真才实学,办事能力强,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有不少 学生“高分低能”,不受用人单位欢迎,有的甚至无法就业。显然只有专业 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很强、能文能武、又红又专、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人 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愈益加快,要求我们把青少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于一个已就业的学生来说,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是 他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得来的。因此,过去那种老师讲, 学生听,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教学法必须改变,必须把教学的重点放 在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些能 力中最核心的是思维能力。现代教育不仅要研究学生“学什么”,“而且要 研究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是否“学会怎样学习”。只有具备了独 立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才可能保证将来在工作实践中根据新的实际需要 而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 合格人才。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培养合格人才  我国的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时代的要求、国家的 需要,特别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不少距离,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改革的力 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培 养人才的质量。作为教师本身不仅应具备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掌握真正符 合客观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将二者有效地统一起来。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 工作,改造世界。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领导,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树立发 展的联系的辩证教学观,教学要达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并举。教师不 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 如授人以渔”。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  教人发现真理”。知识是不能奉送的,奉送只能使学生生吞活剥地去记一堆 无用的死知识,不能理解和运用,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受用终生的法宝。目前 各类学校存在课时多、满堂灌、学生自学能力差的现象。在教学中,一些教 师把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看成了唯一的教学任务,忽视了以思维为核心的能 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去满足于应付考试的倾向,这很不利于学生能 力的发展。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必须减少上课学时,精讲多练,抓住“三点”(重点、难点、要点),增加自学时间,同时加强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学生自觉的主观能动性,防止放任自流。这样做,不是削弱基础知识、 专业课,而是培养自学能力,更好学好基础知识、专业课。  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 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并将这一内容贯彻在考试中,使分数 能客观或基本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此,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学 生的接受能力,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经常 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创造外部条件来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同时努力 完善考试制度。  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尽快提高青年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校应改变 目前这种重分数不重科研能力培养的现象,让学生在动手搞科研和实验中, 在经常参与学科讨论会中,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科研能力。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工作能力。为培养青年学生的实际能力,发挥其创造精神,必须切实地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如实验、 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第二课堂(课外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率。其 目的在于将所得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 力。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迫切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 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而发 展的。”社会实践“发展”和完善“思维”,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 践出能力,敢于实践,善于创新,必出成果。改革考试方法。实行不定期随堂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将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如 30%),记入期末总成绩。适当的突然性的随堂考试, 可促使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基本内容注意理解、认真掌握,同时养成自觉学习、 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考试的某些课程可以开卷考试, 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毛泽东说:“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 去做。”毛泽东说这话的精神实质要求学生会研究、读书和创造,并据此评分。  要培养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激烈的竞争,学校 领导和教师应当看清新的形势,引导学生自觉研究和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校期间,学好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固然重要, 但真正重要的是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具备在社会上竞争的能力。学校今 后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全面培养合格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供需见面、自主择业,已摆到毕业生就业的日程上了。自主择业、自我 推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愈来愈显重要。就整体而言,我国各类学校毕业生还 不是供大于求,然而就个体而言,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知识分子——毕业生 要培养竞争意识,撕破温情脉脉害羞的面纱到社会上,到人才市场上,到单 位上去推销自己,在优胜劣汰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青年学生要速变观念、学技艺、干实事、作贡献。当今“教育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要培养科技人才、商业人才、管理人才 等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这对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极有意义。  青年学生要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将自己的德才学识变成能力化为 行动,在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是不容易的,因此,对青年学生还要进行抗衡 挫折心理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培养。以学风建设促智能开发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管理系 吴孝明 智能开发和学风建设是学校工作中必须同时抓好的两个环节。改革只重视传授知识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 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学风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 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开发和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 证。本文就学风建设与智能开发的关系作一些探讨,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同 行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良好学风及其基本要求  学风一般是指学习风气,它是学习主体崇尚的一种较稳定的学习意识、 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氛围境界的综合。学校学风状况直接反映学 校的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学风问题,无论对集体或个人都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多种人才的场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个人来讲,要实现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优良学风的 培养是其重要保证。优良学风包括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治学目的。树立正确的治学目的是治学的首 要问题,它确定学习的方向,决定学习的动力,给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以强 烈的影响。第二,勤奋、谦虚的治学精神。勤奋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古今中外大学问家、自学成才者,无一例外地都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 榜样。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谦虚的自学精 神是体现学风的灵魂,是学风的核心。勤奋是振作精神,孜孜以求,锲而不 舍,努力获取知识;谦虚是指虚心学习,永不满足,自觉调整治学方法和态 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科学 上的伟大发现,文学上的宏篇巨著,无不是血汗和毅力的结晶,是勤奋的结 果。  第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严谨就是严肃谨慎;求实即实事求是。 严谨求实进行治学是学风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是学习目的、治学精神的着落 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治学应有的态度。好高骛远、浅尝辄止,是很 难发现真理的。治学要敢于质疑,遇到事情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办?严谨治 学还要勇于修正错误。英国科学家李斯特说:“我想到人的最高尚的行为, 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丝毫不能马虎。 第四,开拓创新的作风。就是要求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敢于开拓新局面,做到“四有”——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 所创造,有所前进。  最后,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辩证唯物的方法,要认识客观世界千变万 化的事物,就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就会走入歧途。二、树立良好学风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良好学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保证。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 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优良学风的重要内容。学风是学习目的、态度和方 法的综合表现,为什么学习,以什么态度对待学习和怎样学习,都是学风的 问题。  学习目的是成才的决定因素,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有高度的学习 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什么学习? 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多数学生能根据个人、集体、国家三重关系, 把学习目的逐步统一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保 持旺盛的情绪,才会有巩固持久的动力。学习态度是由学习目的决定的,人 们对学习的行为、举止、神态如主动积极,认真刻苦,勤奋扎实等等,都是 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手段,是打开科学 宝库的钥匙。科学知识像浩瀚的海洋,我们要达到彼岸,就要掌握科学的学 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人认识、改变和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智力构成的一种有机合力。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我们常是 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能力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表现人的能力,了解 人的能力,发展人的能力和检验人的能力。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三点”)进行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 压缩讲课时间,让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自学和钻研,培养自觉能力,独立思 考的能力,结果大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能 力,学生是基础,教师是关键,领导是保证。其中教师和领导工作的重要内 容,还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归根结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之紧密地配合教师进行教改,能力的开发才能落到实处。三、培养良好学风,促进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风能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风关 系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如何培养好的学风、开发能力、促进人才 的全面发展呢?  首先,结合当前学校的实际,把学风建设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应搞好 以下的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力是与活动的要求相 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多项功能的综合,它主要是在个体中 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而知识是人类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和科技实践以及其他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包括对事物 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是互相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的。知识是构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 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且知识本身的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为能力。能力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前提,它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  深浅和巩固程度。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提 高上。(二)树立事业心,培养奉献精神。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学生只 有 树 立 了 攀 登 科 学 技 术 高 峰 的 强 烈 事 业 心 和 9 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精神,才能有高尚的动机、产生刻苦学习的永久性动 力。  (三)严格要求,认真考核。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一贯的严 格要求,要形成一个好的学风是不可能的。  其次,教师的教学和工作作风对推动学风的建设影响极大。一个教师是 否严谨治学、学识渊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教学 相长都直接关系到学风的问题。师高弟子强,严师出高徒。教师不仅传授知 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赐给金子,不如教给点金术。讲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 效果,这都是学风建设的要求。  第三,建设良好学风,领导作风是关键。领导作风,主要是领导成员的 精神状态和领导部门的工作作风。领导的带头实施,身先士卒,要求师生做 到,首先自身要做到,上行下效,师生员工就会跟着做,这是无声的号令。 总之,学风建设和能力培养关系密切,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一项重要工作,对造就全面发展富有创造才能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意义。谈怎样搞好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山东(鲁抗)济宁希望学校 史继龙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研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也是人生紧要处之一。如何帮助学生迈好进入中学的第一步,是每 个家长及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校管理者应注意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为什么要搞好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表 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刚进中学时,非常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 整,多数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中学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中小学衔 接不好而导致学业不良,由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几年义务教育期间的学习任 务,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新生入学后 存在的问题,重视中小学教育的衔接,研究对过渡时期学生的教育方法,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二、过渡时期学生的特点  1.几年的小学生活,给小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养成了适应 小学学习和生活特点的行为习惯。刚升入初中时,对中学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对中学的学习特点和生活习惯不适应,尤其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 法。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与小学相比差别也较大,由于学科增加了, 班主任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管得那么细,使得部分学生认为中学教师管得 松,进而导致课堂上不好好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时间一长,他们就 跟不上进度,从而掉了队。2.刚上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好奇心都很强,对初中学习生活有浓厚的新鲜感。但同时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大了,简直难 以消化,教师授课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师,似乎讲得太快了,自己还没 有完全听明白,教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因此,学生感到教材难度大,新内 容多,学习速度快。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对学生重点培养 的能力不同,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也具有跳跃性,这些在中小 学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3.近些年,孩子入学年龄提前,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既怕 孩子跟不上课程,又怕孩子超荷负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 采取陪读等多种多样的辅导方法。但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各门功课知识的 加深,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详细讲解,也不打算与孩子一起学下去,因此, 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也不像高 中生那样懂事,正处在不太好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最烦的就是家长过 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中小学过渡出现困难,一般表现在初中新生身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三、搞好中小学过渡的方法  1.认真分析初中新生入学后发生的心理变化,重视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调 适,这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应注意的首要问题。以往我们家长在帮助学生做好 入学准备时,做得最多、最好的是物质准备。例如准备各式各样的书包、钢 笔等。这种准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容易做的,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帮 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一环。乍一入学的初中生,大都踌躇满志,相信自己 有能力学好,而一旦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时,便会垂 头丧气,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 行“适应新环境,走好第一步”的心理学教育。教育学生正视困难,帮助学 生树立起信心,做到未雨绸缪。2.正确认识从小学向中学过渡时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抓好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能缩短新生的适应过 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这对于学生的 个性发展,对于学校整体工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初中新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应采取班主任为主、各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的“扶——导——放”的管理方法。因此,要求小学高年级班主 任老师要改变“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管理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治自理 的意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中学教师要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学生育行,并将《守则》和《规范》变为学生的自觉行 动,让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强化纪律。初一班主任应跟住班,善于观察学生的 思想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腿勤、嘴勤,反复抓,抓反复,及 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和不良习惯。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优势,班主任、班委 会、小组长要形成一个核心,把全班同学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  3.教师要注重在教法和学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小学教师在教学 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多思考,减少重复, 加大密度,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搭好阶梯。中学教师在教法上应适当保留一些 小学高年级的教法,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教师 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活动,让学生自己  确定学习目标,本着“跳高摘果”的原则,通过学习竞赛互相学习,取长补 短,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让一 个学生掉队。  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社会 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分析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 生创造顺利完成中小学学习过渡的条件,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中小学教学探索点滴         山东省沾化县职业中专 王颖 现代教育先进的重要标志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或者说是面向更多的学生。教育同行对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办学指导思想是明确的,认识是清楚的,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好这个标准,往往只注意了少数学生而忽 略了多数学生。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选准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讲课切入 点,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要注重实际,切实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 点,并配和以合理的复习、课外辅导。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改革潮流,我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潜心研究教法,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方面,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一、选准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起点 面向全体学生,选准讲课切入点,就是在确定每堂课的重难点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大多数学生认识水平的起点。选准起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保证,选好了起点,就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能使大多数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师授课内容,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学习成绩。选起点时,尽量就低不就高,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 技能时,应从一些简单的句子、对话写起,如等到三年级才着手,就显得起 步较晚。所以应改变那种从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的传统,变为从小学二年级 开始,否则,三年级虽然在字词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对写作文还是非 常生疏,往往出现语句不通、意思表达不清等错误,所以这种练习应该提前 进行。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对话、或观察日 记一类的东西,不必要求篇幅或完整的情节,句子通顺正确就可以了,不会 写的汉字可用拼音代替。进入三年级后,作文要求可严格一些:要求用简单 的句子、对话组织一些简单完整的段落,随着语言知识的丰富,逐渐提高要 求。也就是说,由句子到段落需要有一个过程,过程或长或短,量不能省略, 不论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作文的起始都是以写句子为起点。相比而论,从二 年级开始加强写作方面的练习是比较合理的。二、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加自选题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别,对课后习题的适应程度也不一样。为了 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适当增加自选题,这样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好的学生,有能力完成大部分至全部作业题;差的学生 可以选作其中的容易题目。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感到一种自由度, 同时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  三、注重实际,切实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是基础,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从 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做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感知和理解、直观和抽象的 有机结合。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授间接经验的活动,如果不注意丰富 学生的直接经验就显得非常空洞。特别是对于少儿来说,其思维特点存在着 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 际出发,注意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出发,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思维,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思维。四、合理组织复习,同遗忘作斗争  复习可分为学期开始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为了使复习取得最 佳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复习活动的科学组织,复习的内容应主次分明,既要 做到全面系统,又要重点突出。复习的时间应符合记忆规律,并坚持适时原 则,细水长流。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复习是知识的再创、思维的延深,是 书本由薄变厚的过程。纵观多年来各种形式的考试题,我们所测试的并不是 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是学生会做、在考场上能否做出的题目,即复习能否达 到预期的效果,与其合理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五、抓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配合以课外辅导  在狠抓课堂改革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课外辅导,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重点辅导低层和中间层的学生。根据实际,高层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协助老师 参予辅导活动,这样自己提高的同时,又帮助了其他同学。这期间,由辅导 老师定计划、定内容,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所以我尽可能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合全体或大多数学生的 教学路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地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 成绩。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0
河南省灵宝市程彬教育学会 左宏伟 班级教学质量上不去是谁的责任?常听到老师怪学生“太笨”,学生怪老师不行的话,笔者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 的学生。  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教学缺乏常规管理的保 证。有的学校无领导专管教学,就算有分管教学的领导,迫于质量上的压力 常常不能到岗到位,教学管理松懈,教学秩序混乱;教师任意迟到缺席,不 备课,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作业等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学习缺乏严格的常规 要求,纪律松弛。其二,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异常突出。不负责任的教师都有随意性——心情好时多讲,心情不好的少讲;熟悉的多讲,不熟悉的少讲或不讲;有 趣味的多讲,无趣味的少讲;讲到哪里累就到哪里歇;只顾自己讲,不顾学 生学。这是一部分不负责任的老师教学随意性的严重表现。还有的对大纲、 教材掌握不好,对每堂课在有效的时间里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及其深浅程 度,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界定,对教学内容任意拓宽加深,使部分学生(特别是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坐飞机”,这也是不负责任教师的主观随意性的 严重表现。这两种教师,尽管教学态度不同,但都表现为教学中一切以我为 中心,以自我取向为转移,背离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客观规定性,它们都是教 学中的主观主义,是教学中的的大害。这种教学势必背离大纲、教材,造成 学生知识积累性误差,并最终挫伤积极性,使其沦为差生。  其三,教学优劣不分,评价缺乏标准。班级教学质量上下去是谁的责任? 领导怪老师松劲,老师怪领导不力,科任教师怪班主任班风差,班主任怪科 任老师教书不教人。一旦会考成绩低于兄弟学校,又怪自己学校条件差、生 源差、上级不重视;或怪命题不科学,评卷不公正等等。总之,怪来怪去人 人一肚子气,谁也不愿负责任。  名人李学勤教师说:“导师的可贵最要紧的是指点治学的方向、方法。 避免弯路、错路。”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质 量、大面积人才的涌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确切地说,有赖于教师主 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那就是“教师 忙忙碌碌,学生辛辛苦苦,而成绩却平平常常”。也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还是不会,真像个榆木疙瘩解不开”。那么,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我们所接触的都是“笨”得要命的学生呢?对于 过个问题,全国“目标教学研究会”的一些专家给了简明扼要的回答:“据 统计,在每 100 名学生中:智力超常者大约有 2~3 人,智力稍低属痴呆或弱 智、先天发育不全者占 3~5 人,其余学生智力都不相上下”。但是,我们所 看到的成绩却和这远远不成比例。究其原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则占 比重较大。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呢?  其一,要注意思想工作方法。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对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和具体要求;对成绩差 的学生,要有相应的转差措施,尽力帮助,鼓励他们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 努力赶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常把先进学生看成“一朵花”,吃 “小锅饭”,生活上关怀备至,学习上辅导精心,这些学生感到师爱的鼓励, 从而更激起他们好学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这种反馈作用促进了这些学 生成绩的提高。而对另一部分后进学生,有些教师却把他们看成难以雕琢的 朽木,看到他们就讨厌,对他们一味批评、指责,甚至讥讽、挖苦。久而久 之,这些学生则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抬不起头。 他们怎么会进步呢?因此,不让一个差生掉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二,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作为科 学,要求教学的严谨性和规定性,强调的是教学的普遍规律;作为艺术,要 求教学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强调的是教学的个人风格。常言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所谓有法的法,指的是“法则”,即有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 的“法”指导是方法,即再好地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机械照搬,必须根据 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变通。好的教法,应当是科学性的艺术性的统一,严谨 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规律性和独创性的统一,亦即“教学有方”与教无定法 的统一。  其三,师生沟通要诚心。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质量和成绩的 主要手段之一。社会心理学指出:“好感是有回报的”,俗语说:“投之以  桃报之以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人,不喜欢那些越来越 不喜欢自己的人。这就是说作为老师,不断地帮助学生成长,努力去发现学 生身上新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以鼓励,学生就会一直喜欢老师,从而“亲 其师,信其道”。  其四,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意志 的锻炼、信仰的确立、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以及个性的形成都属非智力 因素,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要以情动情,二是要有机渗透,三是要 深刻动人。所谓以情动情就是要求教师要进入角色情动于中;所谓有机渗透 就是要自然联系,要力避牵强附会,生硬说教;所谓深刻感人就是要语言含 蓄幽默、耐人寻味,要善于画龙点睛。  常言说得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认真学 习和掌握教学理论和方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注重疏导、施 教得方,加之对学生多一些爱心、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理解,就一定能够让 学生学懂、学会,真正把学生教好。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山东省东明县教委 王爱姣 教学目标是分层次的,有总的目标、一门学科的目标、一堂课的目标等,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系统,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 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 证。教学中应全面规划教学的目的任务,并把它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一、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目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最高 纲领是实现科学的共产主义。这种观点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它就会成为学生 积极学习、发展成才的理论基础。伟大的行为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有当学 生看到祖国的前途和需要,而把这种前途和需要化为自己成才的需要,产生 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内在要求的时候,智力活动积极性才会产生。教学的 实践告诉我们,有的青少年缺乏远大的目标,为了“吃商品粮”、端“铁饭 碗”而苦读,一旦目的达到了一升上了学,就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习一落千 丈。相反,有的青少年抱着远大理想,决心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贡献,他们 考上了高校继续努力,奋斗不止,学习成绩步步升腾;升不了学,也不气馁, 能力争自学成才。  所以,教学工作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进行这个总 的远大目标的教育,把教育与实现“四化”、与祖国的前途、与共产主义的 远大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把这种思想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到整个 教学过程之中。二、提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意义、重要性,它在实现教育方针中的地位、 作用,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上应注意的问题, 以及它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等,教师都应在“第一课”作适当的说明。这对 树立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设计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的“绪 言课”,阐述本门课的目的、价值、特点等,以起到激发求知欲和明确学习  目的的作用。但在教学的实践中,有的教师不理解这种道理,如有个农业课 教师,第一课开头就讲:“农业我也不懂,高考也不考它,但是教学计划中 规定了这门课,咱们也不能不讲,你们听听说行了!”几句话,犹如釜底抽 薪,使学生失掉了学习的目标和责任感,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必要的、紧张的智力劳动。  所以,第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 是事倍功半,它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着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当然,目的 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三、提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就是提出每一章、第一节、每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恰当地 指出每一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可以有效地运员起学生知、情、 意的活动。  如有一位物理教师讲“牛顿第三定律”。一开始教师问:“咱班最近参 加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的一方拉力大还是输的一方 拉力大?”一句话,教室内鸦雀无声,同学们冥思苦想,一会儿,课堂沸腾, 争先恐后地回答:“赢的一方拉力大。”“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 教师肯定地回答。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映。“这就是 今天所要学的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又如有一位数 学教师讲“相似三角形”一章,他很风趣地说:学了这一章不上树可以测得 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等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价值和掌握 它的必要性,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学生能动的心理活动过程。上述各点都和学生有关,但都要由教师指导,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化。然而,教学工作毕竟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想胜利地完成教学计 划,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必须取得学生的配合。由此可见,正确地 进行教学目的的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巨大推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 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时间与效率 相统一原则的运用     山东省莱阳市西留乡 迟桂军 周淑英 赵维荣 教学时间与效率的统一,包括的意思极其简单且容易理解。教学时间是指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学时数、作息制度等时间方面的规定,反对加班加点,多吃多占;所谓教学效率是指国家教委规定的工作时间、教学时数内,提高 教师工作质量和数量,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数量和质量,反对那 种教师办工熬时间,学生学习拚时间的疲劳战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 极学习、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轻 松愉快地去接受新知识,在学校是一个小发明创造者,到了社会成为勇于实 践和创新的开拓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贯彻教学时间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要求: 第一,学校、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作息时间、教学大纲等有关规定。国家教委制定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规定, 是经过多方研究,符合教学规律且经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是科学教育 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教育行政机 关、学校应该坚定地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办事,教师应该按教学大纲的 要求从事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社会在发 展,时代在前进,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去改变那些过时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应当说,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教法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任何时 候都要高,教师抱着原有的模式不放,既不适应教材改革的要求,也教不好 学。  第三,在教材、时间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加大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备课显得特别重要,教师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心理 发展和特点、现有知识情况、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差异、爱好兴 趣都要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 关系,确实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坚决反对满堂灌的作法。教师应该把 培养兴趣,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 作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衡量学校教师教学成绩的问题。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主要 体现在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的文化知识考试可以评价学校、教师的工作成 绩,这是一个重要标准。但重要标准并非就一个,还可以通过分项目考察、 综合积累的方式进行。比如,思想品德课,可以通过班主任、学校团委(或 团支部)、少先队组织、教师评议对学生平时思想行为表现进行累计加分的 方式进行考察;理科的可以将基本理论、基础练习、实验、实际操作等项目 累计加分;文科的基本理论、实际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演讲、答辩 等项目进行综合考察。累计加分,既有书面的,又有实践的。通过这种导向, 切实把教师和学生的着眼点引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逐步避免由于考试制度引起的许多弊端,把教学时间与效率统一起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漫议
四川省广汉市教育委员会 袁平 非智力因素,在当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中居重要的地位,对它清楚地认识、客观地评价、正确地把握,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 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谈几点意见。一  自 1983 年 2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燕国材教授的《应该重视非智 力因素的培养》一语后,我国学者就此进行了许多讨论,观点不一。但纵观 各家之说,可以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及理解上的分 歧。而对非智力因素概念的认识理解,又是我们讨论其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准 星”,无可回避。本文试图同意“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和能力外又同 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这一定义,笔者认为这个定义 澄清了一些理论是非问题,同时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此的 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教育实践。  关于这个定义的理解有三个要点:(1)非智力因素是指在智力活动中表 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而不包括与智力活动无关的心理因素;(2)非智力因 素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3)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一  起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从这个定义出发,笔者认为讨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是从“非智力因素”总体中分离出若干成份,加以片面强调,即使我们强调的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的全貌。为 此,我们的讨论是应把握非智力因素的整体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过程。情感是一种对智 力与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情感强度,情感性质,理智 感等成分。(2)意志过程。意志既可作为心理过程影响智力活动,又可作为 一种性格特征影响智力与能力。这里尤指意志品质,如意志的自觉性、果断 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3)个性意识倾向性。个性意识倾向性成分很多, 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因素,主要是理想、动机和兴趣。(4)气质。气质特点对 智力活动、思维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与此 影响有关的气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或灵活性与强度两个方面。(5)性格。在人的智力与能力发展中,要形成稳定的智力品质,性格是一项 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性格的各个成份中,与智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相关的主 要是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二  以上述对非智力因素概念的讨论为“准星”,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考查, 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对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作用,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动力功能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动力功能是指学生的需要及其表现形态,构成 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现代认知理论用“认知不平衡”来解释非智力因素的这一功能。即人总是力图使自己的思想协调一致,不相互矛盾,当学生发现某种客观现实与自 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相悖或脑中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这一现实时,就会产生“认 知不平衡”,认知不平衡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学生为减除这种紧张感, 就会有一种需要了解和理解的需要,即认知动机,驱动学生努力求知。有人提出了一种“期望——价值”理论,也可用以解释非智力因素的这一功能。这种理论认为,人从事学习活动,一旦认识到这一活动的结果是有 价值的,同时也预料到自己有成功获得这一结果的可能,就有强大的驱动力, 推动其学习。(二)定型功能  非智力因素的定型功能是指某种认知或行为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 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粘胶剂。  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因其气质类型及习惯之不同而表 现出不同的认知或行为方式,沿不同方向发展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教育中的 “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功能的作用。  气质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并无水平高低之分,但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 是每种气质在智力活动中应获得其应有的地位;二是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 积极的思维特征,也可以助长不利的智力与能力因素的形成。习惯不只表现 在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力与能力中。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业已证明,智 育过程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智能,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三)补偿功能  非智力因素的补偿功能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方面的 缺陷或不足,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辅助、补充和调节器。  关于这一功能,“勤能补拙”是教育实践中最为广泛认同的。事实也正 如此,非智力因素中,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勤奋往 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学习、坚持学习、顽强 学习的学习品质。  兴趣在发挥非智力因素补偿功能中也表现突出,对于智力和能力在某方 面存在的缺陷,只要学生感兴趣,其弥补功效是极显著的。所以自非智力因 素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发展学生兴趣,把学生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 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三  前文我们讨论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促 进作用。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还有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如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起先学生对 某些学习内容没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化,认识成果的积累,学生往往被知 识的奥秘所吸引,原来的无兴趣渐渐地转化为有兴趣,进而又推动学习。所 以,笔者认为,优化学习方法,促进知识获得,有助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又反过来促进了学习。这是我们研究非智力因素对 学习作用应该重视的。(一)良好的学习与认知动机  前文曾提及,根据“认知不平衡”理论,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认知不平 衡”进而产生认知动机,推动努力求知。如果此时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问题得到解决,那么认知不平衡暂时消除,由此产 生一种轻松、愉快、满足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新的“认知不平衡”。这种 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认知动机起到了一种强化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知 识获得能强化学习动机。实践中,知识越多的人,求知欲越强,学有所得, 学而不厌,就是佐证。相反,如果一个人新问题,总是得不到解答,此时认知不平衡引起了紧张感得不到解除,因而学生便会体验到面临困惑、苦恼、失望等消极情绪。 这种消极情绪对认知动机起着负强化作用,它使学生采取退缩措施削弱认知 动机,故学而不得,越发怕学、厌学,这样学生就易形成知识缺陷和认知动 机缺失的恶性循环。(二)良好的学习与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  前文曾论及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促进作 用。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优生比差生在学习上更具坚持性,优生比差生 更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事实:优生较熟练地掌握了 基础知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付出的脑力代价小得多,学习兴趣也大得 多,因而所付出的意志努力也少得多,所以,坚持性要强得多。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优生因学习能力强,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更 小,所需的意志的努力更小,学习兴趣相对更浓,所以坚持性好。换句话说, 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存在着密切双向相关。所以我们 欲帮助学生发展意志力和学习兴趣,必须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 好的学习能力,否则,片面强调学生兴趣,意志品质,是难于奏效的。(三)良好的学习与学生的人格  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样东西会像学生学业的失败和挫折 那样对其人格的适应产生那么大的不良影响,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很少有人格 适应问题,通常表现出诸如高度自我整合、独立性、成熟等特征。而学业成 绩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感到焦虑,有退缩反应,对那些使他们可能受到批 评、嘲笑或唾弃的任务表现出回避,常常逃避困难的学习情景,不能容忍挫 折,所有这些特点,又会影响学业的成功,形成恶性循环。  从上述现象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人格的双向相关明显的,我们的 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帮差生进步中,应多给其学业成功的体验,改善人格特征, 防止恶性循环。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湖南省华容县胜峰中学《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实验组 执笔:丁德宏  曾有不少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每当他拿到成绩报告单时,总发觉自己学得 好的功课,都是由他所敬佩的教师教的,有位学生直截了当提到他的语文成 绩总是名列前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他的语文教师知识渊博、品 德高尚、工作负责、体贴学生、可敬可亲。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 情感效应在起着作用。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在正常智 力范围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在智力的高低和已有知识的多 寡,而在情感、意志、个体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激发认识和保证认识深化 的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知过程、个体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其中 教师的情感作用影响更大。当学生所敬佩的老师来上课时,学生的感受是兴 奋的,情绪是高昂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的课堂 上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活动,提高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同时, 智力活动的成效,认识和创造的欢乐,又会振奋他的精神,提高他的信心, 激发他的兴趣,增强他的意志,使非智力因素活动的能量更大,水平更高。 这样互相推进,就保证了他的学习质量,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亲其师,信其 道,乐其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这门功课一定学得好。那么,教师的情感 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情感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而且影响着学生全部的认识活 动。教师真心真意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 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 而受到鼓舞,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良好的反馈,又增强了教师的暗 含期待的情感,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 自尊心自信心和振奋向上的情感,师生间在情感上这种良好的双向反馈,会 成为一种动力,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其智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 到,凡是得到教师爱护和帮助的学生,必定喜欢和尊敬教师,而这种对教师 的好感又往往迁移到对教师所教学科发生兴趣,甚至产生喜爱的情趣,主动、 积极地学好功课。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训斥、处罚学生, 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不满情绪,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这种消极的情感, 往往又会迁移到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厌恶之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  度,这样,再聪明的学生也难有学好的希望。因此对教师来说要使教学获得 成功,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经常调 查研究、深入了解、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才能真正启开学生心扉,促其 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教师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才干,并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自己的情感、 修养,学会用情感去工作。教师丰富、充沛的情感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关怀、 尊重、信任上,还表现为与教学内容一致的高尚道德感和强烈的理智感、丰 富的美感。  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冷淡无情 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该是一个 热爱学生、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在颂扬良好品行时能唤起 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 只有真诚地关怀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敬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理智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进行认识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作为教师 若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 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快感或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和去提高学习成 绩。一个缺乏理智感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对真理的热爱和探求的热 情。因此,我们应以饱满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支 持学生开拓进取创新,培养学生热爱、探求真理的热情。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位有美感的教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美感,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学中,教师真挚的情感,逻辑严 密的论证,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工整合理的板书, 端庄大方的仪表等,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使艰苦的学习生活充满 美的乐趣。综上所述,教师积极丰富的情感,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过程、个体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 郭文英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年轻国王的名字。传说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具美丽的少女像,对自己所雕刻的这座像非常的喜欢,每天都 含情脉脉地注视她。日复一日,奇迹产生了,他那无限的深情竟使这座少女 雕像活了,最终和他结成伉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这个用诚挚的感情 能使一个无生命的雕像获得生命力的期待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 年他用这一效应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从小学 1~6 年级中 各选了三个班,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 后将所谓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8 个月后,他又来到这一小  学,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是他提供名单里的学生学习成绩比其 他同学增长快。更有趣的是,这些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如“求知欲”等都 有积极明显的变化。但这里应说明的是:原来罗森塔尔提供给有关教师的学 生名单是实验时随机指定的,并不是真测试出了那些学生就是聪明和有发展 潜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权威性的谎言”暗 示了教师,调动了教师对这批学生的积极期待。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实践中,总是愿意把期望和爱倾注在学习好的学生身 上,一旦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上课时总爱提问他们,一旦回答的好, 立即给予表扬。学生也十分敏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教师那和蔼的语气、 鼓励的目光中得到暗示,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这样便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作为对老师的回报。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师更加爱 这些学生,学生也更加努力学习以回报老师。这样循环往复就会使这些学生 由好走向更好,成绩也越来越好。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这一效应,使更多学生的学习有所长 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对学生的积极 期待,以获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有些教师对 学生爱不起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不能形成正确的 学生观。如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作业,但在他的另一面或 许可能隐藏着脑子比较灵活、富有同情心、爱劳动、重友谊等良好的品质。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好的品质,就会有助于对学生积极 情感的形成。二要对学生有无私的爱。教师爱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这种爱不应只施于几个学生,而应是遍及所有学生, 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多个方面。这种爱是无私的,甘愿把自己的 全部智慧奉献给学生,教师的这种真诚奉献,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动 力和行为榜样,促使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作为对教师的回报。三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有了过失,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对其施加 影响,更不能有变相体罚、辱骂训斥、挖苦讽刺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如果教 师对学生过分限制、苛求,甚至无视学生人格,则会使其产生不满情绪。信 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都有成为“好人”的愿望。学生一般都尊重、崇敬老师,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的信任感 是激发学生上进的巨大精神力,特别是对于后进行的信任,更能激起他们奋 起直追、迎头赶上的勇气。  四要严格要求学生,但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指导能达到、获得一 定程度的成功和满足。同样这也会使教师从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到 育人之快乐,进一步培养起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更高期望。  总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能对学生有积极的期待,就会博得学生的尊重 和信任,就会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进行复式班教学黑龙江省 史其山如何进行复式班教学?就我几年的复式班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备课。备课是提高教师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积累经 验,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过程,它关系到每节课的成功与失 败。复式班的教学在传授方法上有别于单式班,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首先 要备好每一节课,编写好教案,教案的编写要掌握好《教学大纲》,依据《大 纲》,细读教材,根据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借助教学参考书,结合教 材的问题阅读参考书,有效地利用教学工具书,既不照本宣科,又要紧扣教 材。为了使每一节课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小助手参加备课,交待好小 助手的工作,当面指导小助手的活动任务,使其能够协助教师完成当堂课的 教学任务。  二、讲课。复式班讲课时间性强,在 40 分钟内完成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每节课都要有侧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 教具,(小黑板、字块、卡片等等)动静结合得当,防止声浪冲击,处理好 直接教学与学生独立作业的关系,减少相互干扰。课堂上发挥小助手的作用, 静中求动,动的一边教师在传授知识;静的一边小助手检查课前预习,组织 同桌或对桌进行课后习题讨论,布置作业,检查习题练习情况。教师在传授 知识时,提倡精讲多练习,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授课时语言要正 确,知识要准确,逻辑性强,要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 说与教学无关的话,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 的情操。三、课后辅导与布置作业。对班级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采取的方法是高帮低、好帮差,比如说“三、五复式”,用五年级学习好的 学生利用课间或放学后来辅导三年级学习较差的学生,定组、定人、定目标, 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尽快赶上来。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当,按照国家教委规定作 业量来布置,当天作业,当面批改,及时总结纠正,尽量减少家庭作业,减 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复式班教学,课备得细、讲得精、课后辅导跟得上,教学质量便可以得到保证。浅析教学过程       山东省滕州市城关镇前进小学 暴洪清 教学要有顺序有规律地进行,这就要有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地、巩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 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 活动的过程。其实质也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体现教学活动的一种专门的、特 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条从无知到有 知的道路,并养成许多重要的个性品质。而又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积极 的有目的活动。一、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关系;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关  系;知识教学与发展能力的关系,认识与一般认识的关系。因而教学过程的 规律有以下几点:(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领路人,是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而学,壮而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发挥主导作用,还取决于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必须掌握渊博的知识。其次,还必须注意教学相长。《师说》上说:“师未 必贤于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师”。在教学中知与不知都不是绝对的,在特定 的条件下,学生也可能有长于教师的地方,因而教师也可向学生学习。另外, 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中,也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见教与学是相辅相成 的。教学相长既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第三,教师要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 确传授知识。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教,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 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因而我们既不能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 能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我认为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由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由于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的腾飞,这对教学工作和教学 理论提出了新课题。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的统一性,找 出它们之间在认识规律方面的共性,把单纯传授知识从照搬教条死记硬背引 导到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教 研和科研的共性是:它们的认识对象相同,认识的来源都是实践,也都是自 然对社会的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社会实践,教学中学生虽然以学习书本 知识为主,但其来源仍为前人的直接经验,也没有没离开社会的实践。表现 在科学家身上是探索、推测、假设、发现、发明,而在学生身上则是在教师 指导下亲自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两者都是从不知到知、 从不完全的知到精确的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过 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教学听特殊性:1.教学过程 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具体阶段,是准备参加到人类认识过程 中的一个准备阶段。2.教学过程是向人类已经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知识的学 习,而不是探索尚未认识的东西。3.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专门的受教育的过程。4.教学 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它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负责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和道德品质。5.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巩固工作,需要对学生知识、技能、技巧 进行检查和评定,而一般认识过程并不负有培养人的任务。6.教学过程是受 年龄特征制约的,而人类认识过程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从四个阶段显示出教学过程的 阶段性来。(一)使学生感知教材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一般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只有感知十分丰实,才能形成清晰的观念,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教材打下基础。学生感知的内容是感性材料,其来源于多方面,有生活经验,有学习积累,有教师对教 材的描绘或叙述,有社会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感知是教师对教 师的口头讲述,这也是学生获得感知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学生行之有效的 感知方法。(二)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概括,经过思维加工,形成概念,掌握认识对 象的本质规律。为了概念的形成,教师要选择典型性、全面性的材料,用词 对概念下精确的定义,让学生为概念形成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才能揭示某一 概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一个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求知方法,积极主动 地获得知识。(三)使学生巩固新的知识 教学中的巩固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先前的知识学生已牢固掌握,他的认识才能继续前进,因此教学中的巩固工作必须抓好。由于学生所 学教材的感知和理解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感 知鲜明,深刻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积极复习是防止遗忘的重要手 段,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当堂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并要传授复习方法。(四)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知识的掌握最终的目的是运用。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多种多样,初步地 运用是通过练习在实践中实现的。如练习、演算、作业、实验、实习等,具 体的运用是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上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是相互交错和互 相联系的,这些阶段不是刻板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来完成的,教 师要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我们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基本阶段,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自觉地按照教学 过程规律办事,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谈如何备课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欢喜岭中学 张清春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 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 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 要保证。那么如何搞好备课呢。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 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 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 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 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  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 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 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 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 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 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 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 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 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 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 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 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 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 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 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 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 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 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 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 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 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 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 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 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 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 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 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 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 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 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 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 不及时讲评作业。显而易见,不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花了多少心血,并预期  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时”则必将枉费心思。因此,教师对待作 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 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 业信息的重要作用。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前面也谈及一些,但有几点笔者还想概要地 提出来(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供同仁们商讨。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 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 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 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 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 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3.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教育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 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 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 个性品质,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 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绝不能是生硬的、穿靴带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 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 物无声”的效果。谈备课的四大改革
四川省营山县教委 张映雄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既定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P468) 备课,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从广义的角度讲,备课是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它包括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及工具书、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原有认知结 构及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制定教学进 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直接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各项工作,也包括阅读有关书 籍刊物、了解学术动态、观看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参观、考察等搜集和积 累教育教学方面的参考资料,提高自己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教学理论素养和 教学业务能力等各项间接准备工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笔者对全县教师提出了“以备课、上课环 节的优化,促进其它教学环节优化”的要求,并在“备课”环节上倡导了四 大改革。一、改课(节)备课为课时备课  课(节)备课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备课形式。它是教师根据单元课所确 定的各课(节)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研究如  何将其各项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以让学生达到目标。它包括新的课题 如何提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序列的安排、板书的设计、课内 外练习的出现和引导等,其成果形式为“课(节)教学计划”,即人们常说 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和步骤的“备忘录”,是 教师实施教学的“作战方案”。我们在教学调查和教学视导时发现,不少教 师按语文的一课、数理化科的一节所设计的教案,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中 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每课(节)的目标至少要通过 2~3 个课时才能完 成,传统的课(节)备课(也称备大课)没能将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个课时, 以致造成每个课时落实几个教学目标、如何落实这几个目标没有明确的规 划。因此在按课(节)教案施教时,出现了“教到哪里就在哪里歇”的现象, 有时一课时的任务太重,有时又太轻,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为了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课(节) 备课为课时备课”,要求教师将课(节)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个课时,力求每 课时教学目标的“量”(知识点或教学目标的个数)、“度”(各个知识点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或各个教学目标在教学时空范围内的先后顺序)、“位”(即根据各个知识点或教学目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教学的重点或 难点)明确具体,既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然后据此设计每课时教学的程序及导学达标的方法。我们还根据目标教学的 课时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前提测评——揭示目标——导学达标——目标检 测”和课时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表格式课时教案的备课本,要求教师按 要求规范备课。为了促使教师掌握表格式课时教案备课的操作要领,我们一是采取分层培训(县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各学校培训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培训 教师)的办法,讲解各个栏目应填写的内容与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按表格 式教案进行课时备课的基本功的严格训练。二是分校定期教案展评和评选优 质教案,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二、改“知识要点型”教案为“教法型”教案  我们在教学检查和教学视导时发现,许多教师的教案大多是对教材中的 知识要点的罗列,它只反映了教师在本课时应该教授些什么内容,而没有反 映出每个知识点应该“怎么教”,我们把这种教案称之为“知识要点型”教 案。在按这种教案实施教学时,仍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课堂教学中仍 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们提出了“改‘知识要点型’教案为‘教法型’教案”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列出某一知识 要点后,要重在设计采取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知识要点,促其达到大 纲、教材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比如,归纳中心思想,“知识要点型” 教案的备法常常是教师将自己总结的或教参提供的课文的“中心思想”抄录 在教案本上,而在改为“教法型”教案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们几个步骤:①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②让学生简要地复述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③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⑤学生交流。这样设计,就体现了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总结中心思想的步骤和方法,既改掉了原抄写中心思想的“灌”的教法,又 能保证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有条不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三、改“教案”为“学案”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