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政策常识的常识(急)

我们这个时代的常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或者,一个迷惘和躁动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如洪流一般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有时候这样的印象由于过于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法安静下来思考这种印象背后的事物及其深层原因,就急速地坠入到焦虑不安的惶恐之中。最为可怕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失掉了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就在2014年的这个春天,我拿到了一本名叫《站在常识一边》的书,这是一本访谈录。按道理讲,这种书一般翻翻就过去了,但我越读越认真,而且越品味,心里边竟然越兴奋。
原标题:我们这个时代的常识
书名:站在常识一边 作者:杨子云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王威廉21次专业执着的不懈追问,21篇直面坦诚的肺腑之言。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或者,一个迷惘和躁动的时代。这是这个时代如洪流一般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有时候这样的印象由于过于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法安静下来思考这种印象背后的事物及其深层原因,就急速地坠入到焦虑不安的惶恐之中。最为可怕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失掉了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就在2014年的这个春天,我拿到了一本名叫《站在常识一边》的书,这是一本访谈录。按道理讲,这种书一般翻翻就过去了,但我越读越认真,而且越品味,心里边竟然越兴奋。这书标题里的“常识”一词实在太好了,我立马就想到美国人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名著《常识》。潘恩的许多言论放在今天,真是不折不扣的“常识”。比如他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强调,比如他对英国君主制的无情批判和建立共和制度的召唤,我们今天都耳熟能详,但是在他写出了此书的1774年,却是振聋发聩的劲声,如暴风骤雨一般,席卷北美大陆,几乎人手一册,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所以,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常识”,并非那种妇孺皆知的风干的知识条目,而是一种能够激活一个时代、一个国度人们心底深处的那种鲜活的共识感。《站在常识一边》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探寻与召唤,正是对当下中国人共识感的呈现与建构。此书深度访谈了中国各个行业当中非常有影响力的21个人,他们有像、王石这样的企业家;有像李连杰这样的明星兼慈善家;还有像杜维明、袁伟时这样的文化学者;也有像韩寒这样的年轻作家。不止如此,还有一些我们关注度不够的领域中的知名人物,比如法律工作者、记者、社会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宗教学家,科学家……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振奋之处便在于——你起初读的时候以为只有少数几个人有着相似的理念与诉求,但越读越是发现有更多的“丰饶心灵”(Great Mind)不但持有相似的理念,而且他们还从自身的领域出发,深化着这种理念、具象化着这种理念与现实的对接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首先印象深刻的是这些被访谈者所展现出来的诚恳与真挚。在他们的言语中没有一些“名人”所散发出的傲慢感,而是充满了思辨、探讨甚至自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像韩寒给人的印象一贯是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但他也在认真地反思自己以往的许多不当之处,例如曾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诋毁等等。可以看出,他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我想,如果我们想寻求共识的话,首先就得先具备这种真挚的态度。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痞子话语和流氓言说,让我们所说的和未说的话都在一瞬间归于虚空。其次,书中这些心灵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诉求,让我非常感同身受。自由,意味着生存、发展、言说、交流和创造。当代中国人对“自由”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是以往那么幼稚的了。我们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有着怎样的机制、条件与规则,也知道真正的自由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并有着怎样的伟力可以推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自由,是这本书当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之一,它和各个领域结合,就变成了具体的诉求,比如经济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等等。这些专家学者都有着扎实的论述,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切中当前的诸多要害部位,令人信服。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在社会的建构上。这已经成了最为迫切的一个“常识”。我们知道,自由的精神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肥沃的社会土壤。如果权力的触角在社会的各层面延伸得太远,就会锁住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为“政经分离”,政府限定了自己的职责,放宽了对市场的管制,创造了这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那么,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有意识地表现出“政社分开”,将社会能够自己组织和运作的事情还给社会。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社会自身的成熟,这表现在NGO(非政府组织)的建构与完善上面,否则,再多的个体都如同散沙。这些“常识”被书中的精英们用具体的学科理念表达得非常充分,正如李连杰说的:“比热情更重要的是专业能力。不是壹基金要改变社会,而是调动每个人心中的善,你可以通过壹基金平台改变社会。”这就是社会自我完善的途径,需要专业的能力,建构并运作合法的组织,然后激发出更加强大的集体能量,这也是人们能够自由创造的信心所在。一个具备“常识”、拥有“共识”的国度,是令人有所希冀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2/25 09:54
02/25 09:54
02/25 09:55
02/25 09:54
02/25 10:01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82596
播放数:247602
播放数:252036
播放数:192801
48小时点击排行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_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网,4年品牌,如需帮助欢迎在线申请帮助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本文导读:此文由免费论文网编辑整理,我们为您提供原创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工作总结、简历、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蚂蚁论文网真诚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这是一篇关于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论文范文,摘要:〔摘要〕&民族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学的结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国际上许多对我国传统医药的步伐,然而,在国内我国许多民族医药面临消亡的危险,究其原因是创新机制的缺失。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的手段,,应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
〔摘要〕 民族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学的结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国际上许多对我国传统医药的步伐,然而,在国内我国许多民族医药面临消亡的危险,究其原因是创新机制的缺失。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的手段,,应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民族医药综合保护。
〔关键词〕 民族医药; 知识产权法; 综合保护
The National Medicine Protection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bstract: The national medicine is the rime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full of our national features and the regional features. Many countries are fastening their paces on research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wever, it is suffering elimination at home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for the lack of innovation system .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encourage innovation, so the legal systems of patent、trademark and trade secret would give our national medicine a synthet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 The national medicin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ynthetical protection
民族的生存发展史民族的疾病抗争史。传统医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传统医药主要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构成〔1〕 。是中医药各民族医药都可谓源远流长,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到世界医学宝库的奇葩,而民族医药从草莽时代的巫医不分到本民族疾病治疗的主导,比中医药走过的道路更为漫长,曲折。历史上汉族文化的强势文化,中医药也我国传统医药在国际上的代表,但这并没到民族医药的独立性,事实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各自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理论基础上,,中医药与民族医药包含关系,而是兄弟关系。
一、民族医药的含义及特点
民族医药是指我国民族在历史上的和沿用的传统医药的总称〔2〕。我国有55个民族,在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在生存发展的不同环境中,曾经经历过无数无尽的生老病死的苦难,也有过无穷无尽的医药和医药追求,民族医药当地疾病的治疗,健康的维系在古代,而且至今仍不可磨灭的作用。,各个民族总体上在经济、文化等各个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民族医药积累丰厚,理法清晰,自成体系;也民族医药散在民间,口传心授,随俗为用,如此,民族医药仍有着的特点。
(一)民族性
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层含义,层含义是指民族医药是该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应当说,在该民族的医药发展过程中,某个杰出的医生确实对本民族的医学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伴随的流逝,时代的进步,融入到本民族的医学体系当中,毫无个人烙印,从点而言,民族医药民族群体性特点;层含义是指民族医药根植于本民族特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中,比如,闻名于世的藏医药“曼汤" ,是以藏族民族表达的,其人物、建筑、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绘制技术等都鲜明的藏族。
(二)地域性
民族医药与该民族所居住的气候、地理、动植物区系和自然资源密切。内蒙古草原广袤无垠,常年在马背上古代蒙古,经常战伤、摔伤和骨折等疾病,客观环境要求摸索克服疾病的方法,,正骨、正脑疗法、烧灼疗法是蒙医药内容。各民族医药鲜明资源,彝族多居住在我国金沙江源头支流及金沙江南北两岸,该区山谷纵横、气候多样,常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不同于地植被分布,用药选材独具。
此外,理解民族医药,以药品的处方中包含各民族地区特药物资源等为,判断医药是民族医药,还应当看该民族的文献中有记载,有民族传统用药习惯和用药,有家传口授的流传等。
二、民族医药的现状
(一)许多民族医药面临消亡的危险
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为当地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了巨大的历史。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现代医药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经济环境的迅速,世界各地使用的传统医药也正在被现代医药所替代,曾经和应用的民族医药知识悄悄地解体、消失。我国各个民族的医药除藏医药、蒙医药等开发之外,许多民族医药如黎医药开发滞后,面临消亡的危险。
民族医,民族医生面临传承面断代危险,民族地区民族医药的从业人员主要是草医、乡村医生和与宗教活动的人员(和尚、喇嘛、东巴、巫师等)自60年代,原学医识药的传承机制已被废止或中止,这类人员已大幅度,尚存的已年过70岁,后继乏人,面临断代危险。如纳西族的东巴现仅存活两人,均已78岁,在云南金平深山密林中的拉祜族村寨中年轻人愿意学习传统医药。〔3〕
民族药,历史原因,许多民族医药常识常常用零散,简析的语言文字记载,流散于民间。疾病治疗方剂、单方、验方等,是无文字记载的民族民间医药知识,如草药医是黎族先民传授下来的特殊医技,主要包括内服草药、外敷草药、蒸熏法、骨伤疗法、佩药法等,但黎族医疗方法的传授文字记载,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教,一代一代传授下来,不整理有在本世纪的10―20年内永远消失。
(二)科技强国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开发步伐
在世界上,伴人类对西药毒副作用认识的,中药以其纯天然、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青睐,许多看准了中医药市场的丰厚利润,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工作。日本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出口额1亿美元;柴苓汤早在1991年获美FDA临床实施许可证,出口额1.2亿美元;韩国采用我国牛黄清心丸品种产值即达0.7亿美元,占据了绝大国际中成药市场,甚至还向我国出口“洋中成药"。〔4〕
正向日本医学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汉医药(中医药)对来说秘密,现在只对民族医药感到神秘。如今,众多医学机构加大对我国民族医药的,上是看准了民族医药中蕴涵的巨大商机。与此,我国医药企业却仿制西药,仿制品种占97.4%,独立的知识产权。〔5〕 “手捧着金饭碗却向人要饭",不令感到痛心。三、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是民族得以生存与延续的源泉,我国民族医药之面临上述“内忧外患"的,内在原因在于创新机制的缺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的刺激是鼓励创新最为的手段。脱胎于次工业革命的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了人们的需要应时代的呼唤而产生,它在客观上鼓励了发明,科技日新月异。,民族医药领域有必要引进知识产权制度。民族医药同发明一样,属于人类性的智力,商业价值,理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科学技术总体落后于发达,保护知识产权之“流"不利的情况下,更应当“力争把占优势而国际上还不保护或者多数尚不保护的客体纳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范围,那些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仅仅弱保护,而占优势的某些客体的保护"。〔6〕 (一)专利保护 专利保护是药品发明保护中最为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分析,专利保护制度的,60%[1]&[2]&[3]&&下一页
的药品不被,65%的药品即使被也不会〔7〕。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90多个对药品专利保护。我国1993年修改了专利法,开始对药品专利保护,使我国专利法与世界上发达专利法相。 专利制度目的“在于确认发明人对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专有权"〔8〕,药品而言,专利所保护的是药品的核心技术特征。在原有传统知识基础上科技创新赋予民族医药新的现代科技内涵,现代科技含量,是可以现代专利制度要求,从而专利制度保护的。我国民族医药而言,应从科技创新,专利权。 1、医药配方。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的经验方,我国许多民族文字,只是靠师徒口传心授或以祖传秘方,配方并未记载在以往的典籍中,“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并丧失新颖性,只要配方疗效就应当授予其专利权。配方的所有者申请专利,这光大民族医药的选择。 2、现代剂型。我国民族医药的传统剂型多以丸剂、汤剂、散剂、酊剂等为主,患者服用起来很不,而且不便于运输和携带,,应用现代科技,将民族医药制成冲剂、胶囊、口服液、针剂等现代剂型,是可以专利的。藏药“奇正消痛贴"是以冻干技术原来的糊状药膏形状,药效并没,曾经香港华人发明博览会金奖和日内瓦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每年给生产企业带来两亿多元的收入。 3、医药新用途。既包括原有配方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包括在行业的应用。广西民族医药所近年来的“舒洁药物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清"口服液等,大在壮医验方秘方的发觉整理基础上提的,投入开发后已产生了的社会经济、效益。 4、药材栽培、养殖技术。近几年来,外商与港澳企业纷纷“抢滩"民族医药企业,药材出口民族医药产业的非常组成,长期,我国一直以出口野生药材为主,但人们对野生药材的过度采伐与捕猎以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民族医药资源非常有限,许多民族地区特资源一旦被破坏,永久不可恢复,将医药价值的动、植物人工养殖、种植,并授予技术专利,是非常可行的,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民族医药应当的专科优势,发明在该领域大做文章。在历史上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生产的差异,各民族在防病、治病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积累的经验也各具优势,如藏医对高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蒙医对骨伤科和血液病,壮医解毒术等,对领域开发的步伐,会拥有更多自主的专利权。,在专利的开发上,民族医药也决套用“西药模式",脱离理论基础盲目追求单体、化合物提取,民族医药的现代化要开发像青蒿素的异类新药。而上,从植物成分中提取单体是西药界近年来在化学筛选遇到困境后所采用的新方法,以此种方法开发药品民族医药而是西药。 (二)商标保护 商标,简单的说商品的标记〔9〕。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仅是标记,而且的内涵。是药品维系身体健康的商品,关系到生命安全,,我国商标法规定药品商标强制注册。知名商标,往往蕴涵企业形象、商品质量、顾客对商品的信赖,顾客仅信赖该知名商标而购买其商品。“医药品牌是健康的需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果,品牌意识是开拓市场,强占市场的关键"。〔10〕 我国医药企业的商标意识薄弱,为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到1995年约注册了500万件商标,平均40&家企业才有企业注册商标,而日本武田药品株氏会社,在国外拥有注册商标7000多件,每年还有近300个申请。〔11〕我国医药企业,法制建设薄弱民族地区医药企业的商标意识尤显。 民族医药企业在商标名称和图案的选择上应当深深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底蕴之中,使其鲜明的民族和较强区别性,使人们一看到该商标就与该民族所特风俗、传说故事等起来,从而印象。还应应用新技术(数码防伪、印刷工艺防伪、材料防伪等)保护商标,仿冒门槛。商标战略应当前瞻性的考虑到海外市场需要,商标注册地。 我国许多民族地区环境、气候、温度、阳光等自然条件,有许多在国内外有享有声誉的道地药材,如云南的三七、宁夏枸杞、长白山人参等,药材质量最佳,人们更愿意选择使用,原产地标志有经济意义。在国外,如韩国,将其对外出口的人参注册“高丽参"商标,列为专卖,这即有利于本国药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又可以对本国药材保护与控制,我国药材出口大国,更应当类似的措施。 (三)行政保护 行政保护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对医药行政保护主要体现为中药品种保护和新药保护,同样适用于民族医药(“仁青芒觉"①1997年被卫生部批准为保护品种)。 1993年,我国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中药品种保护是在境内生产的,列入标准的品种,其保护期限为,一级保护品种分别为30年、20年、10年,中药二级保护品种为7年;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和工艺制法,在保护期内由“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生产企业和药品生产经营及和个人保密,公开。 1999年5月施行的《新药审批办法》条规定,新药系指在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按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分为5类;我国对新药分类保护制度,,中药被划分为四类,新药的保护期为:类新药12年,、三类新药8年,、五类6年,保护期自新药证书颁布之日起算。 应当说,药品行政保护的优势在于以较简单的程序和较迅速的制止侵权,或制止侵权的发展。行政保护只是国内强制性的行政保护措施,不国际效力。民族医药而言,行政保护不利之处主要体现在,民族医药传统方剂开发出许多药品,但列入标准的品种,而品种保护,当务之急,应当对药品的步伐和临床实验步伐,尽快纳入保护品种体系之中,各民族地方也应当制定本民族的医药标准,点上蒙医药、维医药和藏医药走到前面,给民族医药了宝贵的经验。许多民族医药研产周期较长,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而新药保护期限显短等。 (四)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是那些够专利和发明人不愿公开而不申请专利的技术信息的保护,我国在商业秘密保护上主要体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25条和《刑法》第219条、第220条。我国许多知名的商标用商业秘密保护其知识产权,如云南白药等,是在现专利制度对我国民族医药保护不利条件下,商业秘密保护尤为。民族医药而言,其主要为: 1、医药配方。民族医药的名方制剂,丧失新颖性,专利保护,民族医药也所有者不愿意申请专利的祖传秘方。方剂对民族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重大意义。“保住秘密就保护了市场",可口可乐公司的神秘配方全世界四人知道,一直最高机密保守至今,可口可乐公司仍牢牢世界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样要想使民族医药在世界上占据优势地位,保密措施也至关。 2、医药炮制技术。民族医药的炮制技术如藏药对金的上一页&&[1]&[2]&[3]&&下一页
炮制技术、壮药密封蒸馏法将丹砂烧炼为水银的先进方法等是我国甚至世界独具的和优势的技术领域,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灿烂瑰宝,最具自主知识产权价值的宝贵财富。 我国民族药特殊品种处方保密政策了许多年,对民族药秘方和炮制的保护了作用。最近似乎要求所有传统药方配剂公开,理由是患者和处方医生有权对药物成分。上,医药方剂的特殊性,患者和医生所的。并且把炮制及方剂秘密公开,正中某些窥视者下怀,将对民族医药和生产的打击。,在保密品种中,有些药物适宜公开,有些不适宜公开。公开、不公开,应由业内专家,而西医药的结构成分理论将之公开化。 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更应当对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步伐。,保护也不局限于手段,“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好猫",只要是对民族医药保护发展手段,就应当。手段之间并彼此分开的,而是互相密切的,应当起专利保护为主导,商标保护为形象,商业秘密保护为点缀,行政保护为补充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有综合性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我国的民族医药真正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参考文献〕 〔1〕奇玲.罗达尚.民族传统医药大系[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2〕民族医药学会.民族医药的专科优势[J].民族医药杂志,-3. 〔3〕裴盛基.传统医药现代化与民族医药的传承[J].民族民间医药杂志,-3. 〔4〕洪净.中药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3.15. 〔5〕朱正祥.西部民族医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民族医药杂志,2-315 〔6〕郑成思.关于传统知识与两类知识产权保护(代前言)[A].郑成思.唐广良.知识产权文丛(8)[C].,北京:方正出版社,&. 〔7〕张清奎.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A].么厉.肖诗鹰.刘铜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C].&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8〕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9〕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陆平.加入WTO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挑战与对策[J].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183. 〔11〕罗广宁.陈建南.赖小平.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中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60.上一页&&[1]&[2]&[3]&
本文源自: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分隔线----------------------------
上一个法律常识:
下一个法律常识:
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
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急要:民族常识第七、八两课(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教育)的教案!谁能帮帮,谢谢了!
急要:民族常识第七、八两课(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教育)的教案!谁能帮帮,谢谢了!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孩子教育领域专家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共有 6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
,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
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青、豫、冀、鲁、滇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四邻山区。
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
使用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
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
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柯尔克孜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
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南、北2个方言。居住在南疆的人通晓维吾尔语,居住在北疆的人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人通晓汉语、蒙古语。
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或萨满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澜沧县、孟连县、少数人与其他民族杂居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县。
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拉祜纳和啦祜熙2个方言。由于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
20世纪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后大乘假佛教传入,又流行这一宗教,还有少数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过、木里等县。
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和新中国成立的后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
傈僳族人过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
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
珞巴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使用毛南语,属阿尔泰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道教。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聚居在墨脱地区。
使用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由于生活于西藏地区,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普遍信仰喇嘛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和新、青、甘、黑、吉、辽等省区,其他散居于宁、冀、川、滇、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多信仰喇嘛教。
主要聚居于贵、滇、川、桂、湘、鄂、粤等省区,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
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1956年,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
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
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仕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以汉文为交际工具。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的佤族文字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乌孜别克族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较为集中。
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人通用维吾尔文。多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碧江(现已撒消)、福贡、贡山三县,附近的兰坪、维西有几处怒族的聚居点。
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怒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基督教。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人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
使用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其间差别很大。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通用汉文。
普米族人大多数信仰多神的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还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和道教。
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县,汶川等地最为集中。少数人与汉、藏、回等民族人杂居。
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分5种土语。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
过去羌族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少数人散居于青、甘、新等地,与汉、藏、回、维、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
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数人通晓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撒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和闽、浙两省交界处。其中闽、浙两省最多,占96%。
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有两种方言。本民族内用畲语,与外界交往使用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崇拜祖先。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
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维吾尔语。
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尔族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散居于新疆,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
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
塔塔尔族通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多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主要聚居于湘、鄂、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千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分布。
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不定期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
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桂,湘、滇,粤、贵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各地理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相互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分布在云、川、贵、桂四省区。
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与汉族人居住联系比较多的彝族人能通汉语。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纪末年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人聚居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
现使用3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还有一种是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汉字。
裕固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
普遍信仰喇嘛教。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吉、黑等省,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粤、湘、贵、川等省。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
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过土俗字,但不规范。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族人多使用汉文。
壮族人过去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也传入壮族地区,但影响不大。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松辽平原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并散居于全国各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