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意识的起源于增强发展意识

当前位置:
[学者笔谈]张沁:合唱艺术之于校园[图]
[发布时间]: 日
[责任编辑]: 卢思语
  ■ 在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合唱艺术几乎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是否发达的标准,也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准。
  ■ 追溯历史,合唱艺术的产生应与人类祖先的巫术仪式、祭祀活动相关,为呼应巫术及祭祀仪式上的舞蹈节奏而发的群体歌声,是最原始的合唱。
  ■ 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无伴奏合唱由于没有伴奏乐器作为音高的依据,从演唱难度来讲要远高于有伴奏合唱,所以无伴奏合唱是合唱的最高形式。
  ■ 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西方人很早就认为合唱是净化人类心灵最好的方式。当今世界,合唱艺术遍布各地,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合唱团活动,欧洲更多;日本的全民音乐教育使其拥有众多的合唱团且水准极高;非洲各民族本就长于歌舞,尽管政府支持力度不大,但民间矣颇为普及……。在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合唱艺术几乎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是否发达的标准,也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准。
  在我国,虽然合唱也十分普及,但两级分化严重,一面我们有着具有世界顶级水准的合唱团,另一面,普通民众对合唱了解极为有限,我们参与合唱的人数不少,但质量不高,大多数人甚至不具备演唱合唱最基本的音乐素养。合唱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仍然停留在粗放性、口号性的形态。我自2005开始带交大学生合唱团,迄今为止交大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得上海市乃至全国比赛金奖,期间亦曾带领合唱团赴欧美参加音乐节。可以说我们交大拥有一个不错的学生合唱团。去年我们学生合唱团在上海贺渌汀音乐厅开了一场合唱专场音乐会,其中前半场选了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间一些很著名的作品,观众大多是一些合唱爱好者,在得到的反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作品我们都没听到过”。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对合唱的理解过于片面,仅部分了解我们中国这一百年的合唱,对合唱本身,对当今世界的合唱现状,所知甚少。近期我将合唱艺术做了个简单的梳理,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交大的学生了解合唱艺术起到些作用。
  合唱艺术指一种由群体来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群体声音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合唱艺术的基本要求。合唱以人声为乐器,这就决定了合唱独特的优越性:首先可参与面广,可普及性强;其次人声能更直接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更易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再者声乐作品与语言紧密结合,较器乐作品而言能更具体地表现作品的内容。
  较独唱而言,合唱又具有着音域宽广(合唱的音域从男低声部的最低音到女高声部的最高音可达到三个半至四个八度)、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等优势。
  合唱作品涉及各种层面,古典、民俗、通俗、宗教、群众歌咏等等。在西方音乐史上,绝大部分著名作曲家都写过合唱作品。
  合唱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历史,合唱艺术的产生应与人类祖先的巫术仪式、祭祀活动相关,为呼应巫术及祭祀仪式上的舞蹈节奏而发的群体歌声,是最原始的合唱。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戏剧中,已出现了群体的歌唱表演,但仅为单声部齐唱。近代合唱,源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唱诗班,所以说,合唱艺术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在整个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统治使教会具有极高地位,各种宗教仪式中圣咏合唱占据了颇为重要的位置,教士们为此创作了大量的圣咏,并对圣咏的创作不断进行研究。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圣咏合唱由最初的单声部,逐渐发展到多声部复调合唱,对位法由此诞生,也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的合唱。
  大约在中世纪后期,世俗的因素已开始在一些宗教合唱作品中出现。随着十四世纪“新艺术”时期的到来,世俗合唱悄然崛起,一直到文艺复兴,世俗合唱得以蓬勃发展。
  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以牧歌为代表的世俗合唱与以圣歌为代表的宗教合唱携手发展,复调性作品占据了主体,复调创作技法极为高超,英国文艺复兴早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托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所做的《经文歌》使用了40个声部,通常由40、80或120个歌手共同演出。西方合唱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马肖、帕莱斯特里纳、拉素、蒙特威尔第、舒茨等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时期,西方音乐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乐器制造的成熟,器乐迅速发展,并逐渐取代了声乐的主体地位,交响乐随之诞生。尽管如此,合唱艺术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西方合唱的成熟期。除弥撒、经文歌等原有的宗教合唱体裁外,合唱还频繁出现于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歌剧以及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甚至交响乐等之中。世俗合唱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在这一阶段,合唱中纵向和声的作用逐渐增加,人声的美丽与色彩得以充分发挥,合唱音响不断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宗教意识不断淡化,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强烈。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威尔第、德沃夏克、孟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福莱等等几乎这个阶段所有的著名作曲家都写过合唱作品。
  与二十世纪西方古典音乐一样,合唱艺术在二十世纪也进入了一个崭新而活跃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合唱表现形式外,它还与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相结合,出现了爵士合唱、原生态合唱、人声乐队等许多新的表演形式。
  合唱在欧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合唱在中国,却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早有古代佛教寺院的集体诵经以及戏剧中偶尔的齐唱,少数民族地区偶然性的多声部组合音乐,这些都还只是合唱音乐的雏形。唐、明、清时期都曾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也将基督教唱诗带到了中国,但由于这些教士的活动当时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宗教合唱并没有在中国得到传播。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欧洲宗教的渗入,一些宗教合唱开始在中国出现,但真正中国合唱的萌芽则源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形式“学堂乐歌”。二十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国内的一些留学音乐家回国并开始创作一些自己的合唱作品,比如沈心工、李叔同、赵元任,赵元任1927年创作的《海韵》是中国专业合唱的第一部作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些合唱作品,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自的《长恨歌》等。建国以来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合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合唱作品,如《祖国颂》、《祖国万岁》、《长征组歌》等等。七十年代以群众性合唱为主(齐唱为主)。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优秀作品。从“学堂乐歌”时期传递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早期合唱到三、四十年代战争时期鼓舞国人士气的“群众歌咏运动”,我国的合唱音乐主要与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密切相关,号召性、进行曲式、具有战斗气息的合唱在当时占了绝大多数。直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合唱道路始终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合唱音乐朝多元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合唱艺术得到大力发展。无论从合唱创作,还是合唱演唱水准,都开始与国际接轨。我们一些优秀的合唱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金奖。然而普通民众对合唱的了解依然太少,也过于片面,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使大家习惯了偏重于政治色彩的“中国特色合唱”,这些观念上的误区也使合唱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合唱的种类与评判标准
  从演唱形式来看,合唱可以分为无伴奏合唱与有伴奏合唱。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无伴奏合唱由于没有伴奏乐器作为音高的依据,从演唱难度来讲要远高于有伴奏合唱,所以无伴奏合唱是合唱的最高形式。
  根据合唱队伍的组合,合唱可分为同声合唱,混声合唱。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主要由女声(童声)与男声混合组成,也有由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在这样的混声合唱中女高音及女中音声部由男声用假声来演唱。
  根据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只有一个声部的演唱称为齐唱。在专业领域,合唱特指多声部声乐作品,但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一个声部的演唱也称为合唱,是合唱的一种齐唱方式。
  现在世界上有些合唱比赛还按照合唱的不同风格将合唱分为罗马格利高里旋律合唱、现代合唱、爵士合唱、福音及灵歌合唱、流行合唱、民歌合唱等等。
  合唱由于其复杂的构成,所以评判标准也较为复杂,通常在听合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节奏、声音的和谐程度、声部间的均衡、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对作品的表现力等等,还包括合唱队员的精神面貌及歌唱状态,指挥的手势、姿态、准确性等。
  目前世界上合唱比赛的评判标准基本根据音乐的准确度、音质、音乐表现力三方面来进行评分,其中音乐的准确度包括音高、节奏以及对作品的忠实度等;音质包括声音的统一、声音的质量、各种风格音质的把握、歌词的表达等。
  合唱之于教育
  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对于学校来说 ,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学生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接触到美声的发声、乐理及音乐史,甚至不同的语言等等,体会到声音的魅力、和声的色彩、歌唱的快乐等等。除此,合唱还有其特殊的作用:
  合唱能让普通学生直接演绎古典。古典音乐在大学早已不再陌生,几乎已成为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课程。直接参与古典音乐的演绎,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则几乎不可能。参与合唱,使这种可能得以实现。欧洲合唱1700余年,可以说合唱作品贯穿音乐史,通过接触这些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可以让更多的普通学生直接接触古典音乐。虽然大多数作品有相当的难度,但作为团队艺术,只要其中有一部分有相当基础的队员在内,完成这样的演绎完全成为可能。
  合唱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合唱艺术追求高度的和谐与统一,演绎时强调声音共性、强调配合、强调服从。一首作品的完成需要集体共同反复的努力,每个队员必须与指挥保持高度一致。队员之间、声部之间、队员与伴奏之间等等都需要互相倾听、默契配合。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非常有好处,尤其在过于强调个性的今天,更显重要。
  合唱有益于唤起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基督教对于圣咏合唱的重视,战歌对于战士的激励,中国合唱一直发挥的充当传递民众心声和宣传先进政治文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合唱的影响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合适的合唱作品可以起到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在我国,合唱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中学、大学定期会有不同范围的合唱比赛,在教育部每三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更是将合唱规定为每所大学必须参加的项目。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合唱在校园内的发展。有些大学不仅有自己的校队,还有院队,甚至班队,他们每年举办自己的合唱节,辅以积极向上的主题,从排练到演出,许多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有些甚至达到很高的水准。在交大,我们拥有自己的交响乐队,《交响乐鉴赏》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们同样拥有一支优秀的合唱队,但合唱的传播做得还很不够,我们合唱团的队员们正在为此而努力,我期待着合唱艺术能在交大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学者小传
  张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教中心讲师,上海交大通识核心课程《中西乐理及其应用》负责人,交大大学生钢琴选修、交响乐鉴赏、乐理课的教学及学生合唱团指挥,兼任上海交大老年大学钢琴课及乐理课的教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交响乐鉴赏》成员之一。2010年编写了该课程的教材《乐理基础及其应用》并由交大出版社出版,任主编上海市合唱协会理事,钢琴协会会员,分别于1988年及1993年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艺术硕士在读。   作为合唱指挥,曾带领交大学生合唱团多次在上海市及全国合唱比赛中获奖,主要有:2007年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获合唱组一等奖;2007年底参加第一届上海市无伴奏合唱比赛获总决赛一等奖,当年度第一名;2008年底,参加全国第二界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比赛获上海市合唱一等奖;2009年2月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比赛获全国二等奖; 2011年11月参加全国第三界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获上海市合唱一等奖;2012年2月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比赛获全国一等奖。   
&&& 除此之外,除在校内举办过合唱专场音乐会外,还分别于2007年在上海大剧院、2012年在上海市贺绿汀音乐厅带领交大学生合唱团举办过合唱专场音乐会,并多次带团赴欧洲及美国参加音乐节及交流演出,均获好评。
[作者]: 张沁&
[供稿单位]:
[阅读]: 人次
[] &&&& &&
[]&&&&&&&&
更多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沪ICP备020861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新闻网编辑部维护声乐发展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声乐发展史
上传于||文档简介
&&声​乐​发​展​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合唱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关于合唱指挥的理论常识
关于合唱指挥的理论常识
【唱歌技巧】 学习啦编辑:曹欣
本文已影响 人
  一些关于合唱指挥的理论常识问题,在专业指挥那里不成其问题。但在业余指挥爱好者那里,是非常需要有个答案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一、合唱的形式与发展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欧洲,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摇篮&是当时有巨大势力的宗教--罗马天主教。远在公元四五百年时,罗马的许多僧侣们都从事音乐的创作和研究,他们创建了圣咏活动,随着欧洲音乐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声学的不断完善,使歌唱从单声部向多声部发展,形成、产生了一种大家最熟悉的艺术门类---合唱。
  二、合唱传入我国的历史
  合唱传入我国的历史只有将近一百年,它是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门户&的开放,由传教士带到中国的。教堂里开始有了歌唱--圣咏;另一个方面的来源是&新学&的创建和发展,一些从国外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把他们在国外学到的音乐知识,传给了学生,从此,中国有了学堂乐歌,开始了合唱发展的路程。
  因为时代背景的特殊,中国的合唱活动是在中国人民的反殖民、反压迫的呐喊声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炮火中成长起来的,这独特的历史条件,使我国的合唱发展留下了独特的脚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合唱活动在工厂企业、机关团体纷纷地开展起来,中央和许多省也成立了专业的合唱团。但那时候的对外交流、学习,主要是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也有了更迫切的要求,我国的合唱艺术活动,就在这种形势下,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对外的交流也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中国的合唱事业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合唱指挥的意义
  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合唱艺术实践的实施者;是创造、演绎合唱艺术的灵魂。那种由指挥排好合唱,演出时领导上台胡乱比划的奇怪现象,是愚昧的,是对合唱艺术的践踏,已经成为历史。 德国指挥教授彼得说过被全世界指挥公认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水平低的合唱团,只有水平低的合唱指挥。&由此可见,指挥在合唱团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指挥者是对合唱艺术关注最多的人,他用毕生精力学习、实践合唱指挥艺术,有责任把合唱艺术的知识传播给喜欢它的人们;更要积极努力地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并带领合唱团把古今中外的优秀合唱作品演绎出来,把合唱艺术带给大众。合唱艺术的创造者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精益求精,让合唱艺术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指挥在合唱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合唱指挥的品德与修养
  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合唱指挥,首先应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极好的思想修养和超群的人格魅力。他应真正热爱指挥艺术,而不是把指挥当作实现个人名利欲望的阶梯。
  好的指挥,应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广博的音乐知识、充沛的精力、非凡的感召力,待人真诚、友善,有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合作精神。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合唱团的灵魂。合唱指挥要尊重合唱团员,把他们视为共同创造合唱艺术的同事、伙伴和朋友;要对合唱团怀有最淳朴、诚挚的爱和敬意;要经常对合唱团付出的辛勤劳动、艺术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做为一个好的合唱指挥,从不放过亲自到合唱团里唱合唱的机会。能经常在合唱团里,进行创造和谐声音的实践,是成为优秀合唱指挥的最佳途径。这与从未演唱过合唱的合唱指挥,有着天壤之别。好的指挥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宽阔的胸怀,善于听取大家意见和对合唱艺术的不同见解;要有忘我的工作精神、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坚强的信念。完美的合唱艺术效果,取决于合唱指挥和合唱团员的认真程度和坚定的意志;而指挥的信心,只能建立在他对合唱知识、合唱指挥技艺扎扎实实掌握的基础上。寄希望于耍小聪明,侥幸成功的人,是永远都不能成为好合唱指挥的。指挥应有:很好的品质和性格,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守信用、不以身作则、不严格要求、自由散漫、不求甚解、心胸狭窄、优柔寡断、孤僻冷漠、结怨记仇、傲慢暴躁、任性虚荣、搞小团体的人,即使他的指挥技艺很高,也永远不能成为优秀的合唱指挥。合唱指挥在排练时,要严格而不能严厉,指责或出言不逊是极不可取的。合唱指挥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对合唱团的成长进步能够耐心等待,切忌急功近利;第二,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带领合唱团不断进步、提高。一个卓越指挥的背后,都有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和一部天才加勤奋的奋斗史。
  三、合唱指挥的天赋才能
  指挥家鲍克纳曾经说过:&有那么一天,当你踏上了指挥台,就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应付一切,这便证明了你天生具备了指挥能力。但若无法胜任,那就注定了一辈子都学不会。&指挥者除了具有深厚的学识、掌握各项指挥的技能外,还必须具有先天赋予的才气。所谓天赋的能力,是指不需专门练习,就已具备的能力,并非后天的学习可以完全得到的。没有天赋才能者,在学习指挥方面将受到一定限制;学到某一阶段,再提高就困难了。因此,指挥者所需具备的先天才能是很重要的。
  合唱指挥所具备的天赋才能大至包括:
  1、良好而敏锐的听觉
  所谓听觉,是指对乐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听辨能力。一个指挥者只有具备听辨音的高低是否准确,音的长短有无瑕疵等,才能胜任指挥工作。
  2、超常的暗示能力
  所谓暗示能力,就是不用语言、声音,而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能力。在演唱中,指挥者必须用无声的语言与演唱者交流,以引领合唱团的演唱。指挥者如无强而有力的暗示能力,合唱团则无法明确理解他的意图,也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演出表现,甚至无法正常演绎合唱作品,他就无法胜任指挥工作。优秀的指挥,对于合唱作品速度的转换、呼吸的深浅、声部的进出及作曲家所要求的表情记号、合唱作品的内在情感等等,都可轻而易举地暗示出来。
  3、领导及组织能力
  所谓领导、组织能力,是指对合唱团的驾驭能力。指挥者必须具有领袖的个性,要善于领导合唱团进行艺术活动,并和大家相处融洽,才能获得合唱团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成为创造合唱艺术的灵魂。合唱团平时的训练单调而枯燥,指挥者要以非凡的组织能力、杰出的工作保持合唱团员的兴趣,带领合唱团不断提高。面对由几十个个性不同的人组成的合唱团,指挥者应如何驾驭,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4、极强的自制能力
  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指挥者必须具备稳如泰山的气质,临危不惧的自制力。每次演唱时,都难免有些瑕疵。当合唱团的演唱偶有错误时,指挥者必须从容不迫地继续指挥演出。如果指挥稍有慌乱,必将影响合唱团员的演唱自信,从而导致演唱的混乱,以至演出失常。
  5、非凡的感染力
  指挥者将自己对合唱艺术的深刻理解化为一种力量,来牵动合唱团和听众的心灵,使之融入合唱作品的情感中,并为之感动和震撼,这需要指挥者具有非凡的感染力。这种能力绝非后天培养可轻易获得的。
  6、精确的记忆力
  超强而精确的记忆力,也是指挥者必备的先天条件之一。不具备这种能力,也就不能把纷繁复杂的合唱声部旋律、和声织体、节奏特点、声部进出、速度力度、情感的抑扬、歌词的意义、伴奏与合唱的关系、领唱与合唱的关系等等,准确地熟记于心。指挥者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自如地演绎合唱作品。先天具有的记忆能力加上后天的培养训练,可使指挥者达到很高的境地。
  7、高度的音乐鉴赏力
  作曲家的作品,不能像绘画、文学、舞蹈等艺术一样,具体而直接的呈现在欣赏者眼前。它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者来发表。尤其合唱作品,它是要靠指挥者和合唱团的共同努力,创造出符合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音响来,并担负着介绍作品的工作。因此,指挥者是合唱作品的诠释者,他主宰着作品的命运,能赋予原作品以新的生命;反之,也能使作品失去光彩。诸如:合唱的音响效果、速度的快慢、情感的表现等,全靠指挥者卓越而深刻的音乐鉴赏能力、合唱艺术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合唱作品大放异彩。
  8、纯洁而丰富的情感
  合唱艺术的精华是合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指挥者具有孩子般纯洁而丰富的情感,才能自然、客观而富于感情地创造合唱作品。只有指挥者被合唱作品的情感深深地感动,他才能诠释出感动听众,富有情感的合唱音响。这种情感并非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完全获得。
  9、敏锐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挥者最基本而重要的先天条件之一。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的三大要素中,节奏是最重要的,它是最原始的音乐素材,可以离开旋律独立存在。对节奏的感觉可由后天训练获得,但天生节奏感较差的人,训练起来非常困难,不易成为优秀指挥者。
  10、极大的耐心
  一次成功的演出,是经过无数次的改正错误得来的。若指挥者没有极大的耐心,训练中必然心浮气燥,难免对团员出言不逊,而这样的结果也必然伤及团员的自尊心,影响合唱团员对合唱的兴趣。所以,指挥者面对困难仍需有极大的耐心,去慢慢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并拿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指挥者必须具有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及持久的耐心,才能使合唱团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不断成长、进步。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则必不可少,只有具备天赋,后天又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懈追求者,才有希望成为成功的合唱指挥。 四、合唱指挥的后天修养
  Eberhard Schwicherath是对德国合唱教育有很大贡献的指挥家。他说:&每一位指挥家必须是一位好的音乐家,好的歌唱家,而且是一位好的语言学家。&可见,合唱指挥者后天要学的东西很多。
  合唱指挥的后天修养大至如下:
  1、接受严格的听音训练
  受过严格视唱、练耳训练的合唱指挥,能够很好的解决合唱团的音准、各声部中,不稳定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等十分重要的问题,使合唱的音响更自然、和谐。因此,视唱、练耳是合唱指挥的必修课。
  2、学习钢琴演奏
  一个曾经接受过钢琴教育,并达到一定高度的指挥者,可以在合唱团排练之前,在钢琴上获得合唱音响。当他再去训练合唱时也就轻而易举了,也会更好的处理合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因此,学习弹奏钢琴是合唱指挥的重要课程。
  3、学习作曲知识
  合唱指挥要有一定的作曲理论知识和作曲能力,在合唱的艺术实践中,常常需要合唱指挥创作歌曲作品,或为一个单旋律的作品编写合唱。具有一定的作曲能力是合唱指挥所必备的。
  4、学习管弦乐知识
  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应掌握一定的乐器学和配器法的知识,会读乐队总谱,并能够进行乐队的排练,才能指挥由乐队伴奏的合唱作品。有时则需要合唱指挥为乐队配器。
  5、学习音乐理论
  学习必要的音乐基础理论,是合唱指挥不可缺少的课程。如:乐理、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乐器学、作曲法、配器法等。
  6、学习声乐知识
  合唱指挥必须具备正确的声乐知识、声乐的演唱方法,要深入研究呼吸、发声、共鸣等知识并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胜任合唱团的声音塑造工作。
  7、学习语言
  研究正确发音,断句、正确表达词意,学习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等。
  8、学习合唱指挥技巧。
  合唱指挥的知识、技巧,都应合理、正确的学习,使之达到较高的指挥境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做为一个合唱指挥,在具备了一定的天赋条件下还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掌握很多技能,但绝不是说所,有知识和技能都掌握了以后,才可以进行指挥的实践。实际上,所有的指挥者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指挥家也不例外。只有理论的指挥者永远不会走上指挥台,只有实践的指挥者永远不能成为优秀的合唱指挥。做为业余指挥爱好者,一、是勇于实践,二、是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研究,指挥法、演唱法、总谱读法、钢琴演奏法、配器法、作曲法、排练法等等的训练,利用一切机会的观摩,都是合唱指挥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
  五、指挥的工具
  1、指挥棒:指挥棒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多为木制。指挥棒的长度,应依据指挥者的身高、臂长和习惯而定。我赞成根据自己肘尖到中指尖的距离,来确定指挥棒长度的做法。 使不使用指挥棒?什么时候使用?是指挥棒自1820年诞生以来,大家一直争论的问题,各自持有不同看法。现在,大家基本的共识是:乐队指挥多用指挥棒,而合唱指挥多徒手。常看到,一些业余指挥爱好者,上台演出喜欢用指挥棒,有的还有意选择可以伸缩的金属棒,不可取的。大家平时看到的指挥,多半是乐队指挥,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便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一些业余合唱指挥认为:指挥棒是指挥的象征,演出拿指挥棒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合唱指挥有别于乐队指挥;好的合唱指挥一般是徒手的。合唱指挥的双手,有着丰富的合唱音乐语言,拿指挥棒就限制了合唱指挥双手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合唱指挥一般不用指挥棒。只有当合唱团的人数超过一百人,并有较大乐队伴奏时,合唱指挥才使用指挥棒。
  2、音 叉:选择一支 440/秒的音叉备用,是必要的。当外出演出,在没有钢琴的临时排练场地排练时合唱准确音高的来源,只有来自音叉。
  3、节拍器:拥有一台节拍器,能使指挥更准确地把握合唱作品的速度。
  4、谱 包 : 选择一个适当的总谱包,来保护总谱、音叉、指挥棒,是必要的。
  5、谱 台: 谱台有大小、轻重、高低、材料的不同。选择谱台可依指挥者的习惯而定。我喜欢用支架厚重、台面为平板式的谱台。谱台的高低,以不影响指挥动作看谱高度适宜为佳。
  6、指挥台 : 指挥台的大小、高低无统一规格,依合唱团的规模 指挥习惯的活动范围、搬运的方便而定。
  六、合唱指挥的舞台礼仪
  很多指挥爱好者,出于礼貌,一走上舞台,少不了先向观众敬个礼。我认为,这个礼是大可不必的,是没有道理的。合唱指挥上台后,只需面向观众片刻,使观众看清楚你的形象后,便可以进行指挥活动了。当一首合唱歌曲唱完后,观众被合唱艺术所感动,用掌声向指挥和合唱团表示尊重和赞赏时,指挥才代表合唱团,向观众真诚的行礼,表示对观众的谢意。如果,你是著名指挥,观众又非常喜欢你的指挥艺术,当你一走上舞台,观众便报以热烈掌声表示欢迎时,合唱指挥是要行礼的。
  总之,指挥在舞台上行礼的意义,是对观众的掌声表示回应和感谢的。上台就行礼,是一些业余指挥不明礼仪、缺乏自信的表现。
  七、合唱指挥的内在修养
  指挥者面对合唱团时,要让团员感到亲切。指挥前,应该使自己的面部表情从容、亲切、坚定、自信。指挥时,除了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含有歌词内容、作品的情感表情外,还需暗示音高、强弱、速度的快慢等。因此,指挥者的动作不只是外表的形体姿势,更需要具有内在的修养。这才能使指挥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正确的节奏与优美的音乐性。
  八、合唱指挥动作的原则
  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秋里先生,总结了指挥动作&省&、&准&、&美&的三字原则。精辟而深刻。很多指挥爱好者,甚至一些很有造诣的业余合唱指挥,出于对&省&、&准&、&美&指挥动作原则认识上的偏差,出于表现自己的目的,或多或少的存在指挥动作过大、用力过猛的不良现象,是需要克服和改正的。
  1、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
  指挥应根据合唱作品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指挥动作。动作的大小要适度。既不能过分夸张,用力过猛;也不能软弱无力,无表现力。指挥动作要与合唱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线条的起浮、合唱情绪的抑扬完美统一,不要过份表现自己。
  2、准:是指指挥动作的准确。 指挥动作的主要意义在于:准确预示合唱将要发生的事情。即对合唱的呼吸、起唱、收声、各声部的进出、合唱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情绪的抑扬等,干净、准确的预示。奥籍的伟大指挥家温加德纳〔〕说:&要以一个指挥家对于受他指挥的合唱团的暗示能力如何,来衡量他的价值。
  3、美:是指指挥活动的完美。指挥活动的美,不仅仅是指挥本身在形体、动作、表演艺术上的美观大方;还包括:指挥动作在观众视觉上与合唱音响在观众听觉上的完美统一,指挥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完美统一等。对于美的理解每个指挥者都有自己标准和自己的表达方法,关键是能否被合唱团和观众接受与认可。
  业余合唱舞台上,以下几种常见现象影响指挥动作的美观。
  1、精神过于紧张,导致身体各部位僵硬,动作不自然。如:肩部高耸、手臂高抬、动作过大、目光呆滞、缺少交流。
  2、生活中下意识的姿势、动作。如:挺胸、凸腹、驼背,双膝、头部有节奏地弯曲、摆动等。
  3、故意追求姿势的&华丽&。如:左顾右盼、摇头甩发、手舞足蹈、扭怩作态、自我陶醉等。
  九、指挥动作的范围
  具体地说,指挥双手的高低范围大至是:高至眉,低至腰。除非很强的力度,指挥的双手一般不超过头;左右的范围大至是:双手最近不交叉,最远不超过120度。指挥双手范围的大小、力度的强弱,是与合唱作品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旋律线条的起伏、合唱情绪的抑扬密切相关的,是需要指挥精心设计的。
  十、指挥与钢琴伴奏、领唱
  指挥家与钢琴家、歌唱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指挥家要与钢琴家、歌唱家共同合作,而不是领导他们。当指挥单独面对钢琴伴奏者的前奏或间奏、单独的领唱段落时,还用力指挥钢琴伴奏或领唱是不妥的,有凌驾于钢琴伴奏、领唱之上之嫌,看上去滑稽而可笑。这时指挥只需提示一下他们的进入即可,而无须指挥钢琴伴奏或领唱。如果有合唱的参与,指挥者也只需提示合唱的进出,指挥合唱的演唱部分即可。
[关于合唱指挥的理论常识]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唱歌技巧】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强发展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