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历届校长校长的联系方式

电话查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书记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
徐业勤(书记)
谢丹阳(院长)
朱剑平(副书记)
李燕萍(副院长)
邬明建(副书记)
曾国安(副院长)
敏(副院长)
涛(副院长)
李继龙(副院长)
党政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组织人事室
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院图书分馆
本科教学办公室
院实验中心
研究生教学办公室
期刊社(经济评论)
期刊社(珞珈管理评论)
国际认证与质量保障办公室
博士生、科学硕士教学管理室
专业硕士生学位管理室
EMBA管理室
专业硕士生学位管理室
EMBA管理室
EMBA校友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世界经济系
工商管理系
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
保险与精算系
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
经济研究所
财政与税收系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
查询服务: |
相关链接: |
电话:027-
传真:027-版权所有&201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箱:emswhu@
邮编:430072Copyright&2011 EMS.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武汉 武汉珞珈山鄂ICP备号  10月13日15时半,武汉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对面第三排一栋不起眼的博导楼,老校长侯杰昌与记者在楼道间不期而遇。面对自己“"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武大腐败窝案真相
2009年3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10月13日15时半,武汉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对面第三排一栋不起眼的博导楼,老校长侯杰昌与记者在楼道间不期而遇。面对自己“被检察院带走”的传言,侯从始至终保持着微笑。 中国论文网 /1/view-7381097.htm  “我被叫过去问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不知道。”从1996年10月上任伊始,侯杰昌主政武大长达7年,其间完成了武大四校合并。侯表示,武大两个校级领导被抓,易于让人联想其后台是他,但事实并非如此。   9月初,本港及大陆媒体陆续披露,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常务副书记龙小乐涉嫌腐败双双落马。此后,武大官方网站证实二人被批捕。陈昭方、龙小乐事发前位列武大第三、第四把手,职级均为正厅级。   两人被抓后,在武大对面的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各高校一把手参加的全省教育系统纪检工作会,教育部一名副部长与会。会上专门通报了陈、龙案,称两人涉嫌经济问题,“数额巨大”。   另外的多个消息源确证,二人被捕直接导火索为原武大东湖分校副董事长巴能军的供述。此人参与湖北数十家高校扩张基建以及办学,其落马牵扯极深。   与此同此,湖北省纪委书记也在另一次工作会议上通报案情。 武汉大学近年处于多事之秋,曾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   本刊从湖北省检察院获悉,陈、龙二人被抓之先,武大前后勤保障部部长江建勤、前人防办副主任程发明在今年早些时候被省检批捕,二人涉嫌武大教职工公寓基建腐败。   10月14日,教育部针对武大事态召开专门会议,要求高校配合检察机关反腐侦查。   武大高层领导、后勤中层干部和商人巴能军的相继落马,暴露出的校、商、钱、权输送网络和后勤管理腐败,牵连幅度已经超出武汉大学。相关人士透露,本案向政界、教育界蔓延,可能牵扯出更高层人物。   祸起扩校基建   “他(陈昭方)被抓了,我们都很高兴”。紧邻武大附中南面的一栋博导楼内,陈的邻居们庆幸,晚上无须再被送礼之人的脚步声惊醒。   新学期伊始的9月3日清晨,一户邻居起床后探头往外张望,只见两名便衣男子向刚下楼的陈昭方贴近,交谈几句后,两人抓住了陈。陈一甩手,挣脱了二人,向五楼家中折返,两名男子迅速跟上。据说,为示人性化,3名办案人员在陈家楼下守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天亮,待陈下楼取牛奶时才抓捕。   10天后,陈昭方的家人收到了检察院开具的逮捕令,陈的办公室、住所遭到搜查。   对陈昭方的落水,武大老师、湖北省高校界人士认为并不意外,“他管财务那么久,出事只是迟早的事情”。   1997年,陈昭方擢升为武汉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仍兼任武大总会计师。2000年,陈成为该校实权极大的“基础建设委员会”主任,“一连管了7年基建”。侯杰昌介绍,当时武大建文科区,学校的后勤、规划、基建归不同的副校长分管,造成诸多不便,基建委员会应运而生。   对于随后龙小乐的落马,多数人则觉不解。与龙相熟的~高校领导告诉本刊记者,龙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本专业出身,分管基建时间很短。武大后勤一位曾协助检察机关调查的中层干部向本刊记者介绍,2000年武大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等合校后,来自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龙小乐担任副校长,负责行政,分管后勤,2003年后转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工作重心调整为党务。龙在分管后勤期间,曾经手巴能军投资的弘博公寓项目。   10月12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处长郭清君向《凤凰周刊》记者确认,陈、龙二人涉嫌受贿罪。涉案金额本刊记者核实为过自力兀。   引发陈、龙落马的巴能军,案发颇为蹊跷。据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纪检工作会的一名湖北高校校长透露,巴能军因婚外情夫妻反目,遭到其妻举报。 湖北武汉.珞狮路高架桥武汉大学路段。由于武汉大学反对,该工地已经停工。远处正在施工的是中科院武汉分院的建设项目及武汉大学的正门牌坊。   身为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副董事长的巴能军,另一身份是弘博集团的董事长。巴能军的妻子彭秀春是弘博集团两名股东之一,长期担任集团副总,掌握着巴大量的行贿材料,以此相要挟,希望继续维持这段婚姻。几个月前,其妻将有关材料交到了检察机关,随后巴就被控制在武汉之外的一个地方。目前巴被关押在湖北荆州某看守所。   根据巴妻提供的行贿材料,检察院找到了陈昭方和龙小乐,因证据充分,检察院迅速逮捕了二人。   10月11日,武大前任党委书记、现任校长顾海良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曾披露,陈、龙二人是在1999年至2000年左右,武大兴建校外学生公寓时出现经济问题的。   时值全国高校第一轮扩张合并,以新校区、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为主体的基建潮席卷了武汉各大校区,“四校合并”之际的武大学生人数猛增,基建规模庞大。   据日的《长江日报》记载,武汉第一栋标准化学生公寓由武汉大学梅园宿舍区建成。报道中记载,当时的武大副校长龙小乐称,梅园标准化公寓只能容纳900余人,建设费却高达1100万元。而新武大成立后,如继续扩招,次年仅新生就有6000人无房可住。为6000名新生建标准化公寓,学校至少需投入近1亿元。   据悉,2000年武大全年总收入只有4.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不到1.63亿元。而当年武大光科技经费支出就高达2.215亿元,用于学校基建的经费十分有限。
  这正是巴能军入局的时机。本刊查证,弘博集团的前身武汉道博高校公寓设施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左右投资了武汉大学的弘博学生公寓项目。当时武大校外大规模兴建的学生公寓仅此一处。   武大后勤一位曾协助检查机关办案的领导向记者证实,陈、龙二人涉案的校外学生公寓就是弘博公寓。   日,武大与巴能军于3个月前注资1215万元成立的道博公司签订协议,由道博独资修建能容纳3000人住宿的标准化学生公寓,日前交付武大租用。   武大承诺,学校保证此后12年内生源年均入住率不低于95%。道博以学生住宿费收回成本。   内地媒体披露,当时巴资金不足,分管财务的副校长陈昭方出面,以武大名义为其在银行贷款提供了担保,并提前预付了3年租金,帮巴解了燃眉之急。为感谢陈的帮助,巴给陈送上了巨额贿赂。   兴建弘博公寓只是陈昭方职权范围内的一宗基建项目。当时,“四校合并”之际的武汉大学还在与另3家企业洽谈合作建学生公寓事宜。弘博公寓的成功让武汉大学校方决定,以后校方原则上一律不再在校外投资兴建学生公寓,全部交给社会的企业去办。2002年,武大与湖北三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由7栋楼构成的武大三环学生公寓。   开发商有资金,学校有稳定生源。由地方政府提供宅基地,学校进行挑选,开发商筹资开发,最后由学校长期租用的方式,在学校不花费一个“铜板”的情况下,武大、华中科大、湖北大学等多昕高校的新生们住进了新修的学生公寓。   联手打造学生公寓的同时,武大与弘博合作创办分校。2000年,武大与湖北田野集团、弘博集团三方合作,由田野出资65%、弘博出资35%,武大出招牌,联合办起了武汉大学东湖分校。2006年,该校在校生规模早已过万。知情人士透露,依据协议,武大每年从东湖分校收入中提取20%的所谓“管理费”,每年至少获利200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武大,以同样的方式,参与创办了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陈昭方落马前,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分管东湖分校、珞珈学院。   数年来,东湖分校曾爆出超编违规招生等黑幕,最后都由武大出面摆平。主管校领导陈昭方在其间的行为,亦属替校分忧。此次巴能军与陈昭方、龙小乐案发,武大校长顾海良着意撇清3人贿赂行为与东湖分校的干系,饱含深意。   后勤窝案   陈、龙被捕,出于二人主管后勤的校领导身份,谣传武大合并前四校校长、书记,合校后多位主要校领导,以及10多位在职的处级干部涉案,此传言未获官方证实。   本刊记者从武大官方得知,武大目前被正式逮捕的有4人,在陈昭方、龙小乐于9月被捕之前,武大原人防办副主任程发明、原后勤保障部部长江建勤于今年上半年先后被捕。   程、江案发在陈、龙案之前,据曾参与协助调查的武大人士透露,江是因年期间,在武大出版社任职期间账目不清、挪用公款被捕。江被抓后,后勤部门有多位处级干部被要求协助检察机关调查,但并未有人被逮捕此消息也得到了前校长侯杰昌的证实。   作为武大80年代老校长、党委书记庄果的女婿,江建勤在武大任职期间,曾数度换岗,腾挪于多个实权部门。   江以前的一位老搭档告诉本刊记者,2003年前后,合校后的武大为解决近千名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在后勤保障部的统一组织下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建成后购买1000套珞桂小区住宅作为该校教师用房,但实际上只有300多名老师愿买。   蹊跷在于开发商身份。江建勤在学工处时的老下属程发明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辞职下海,珞桂小区开发商“湖北新纪元实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李伯伟是程发明的妻子。   程发明拿到珞桂小区的地时,手上缺乏资金,向银行贷款苦于没有抵押,求助于江建勤江挪用了出版社约2000万元资金,存入银行并以此为抵押贷款给程。程发明投祧报李,送给江一辆价值26万元的轿车及约16万元现金。   珞桂小区业委会主任储建国告诉本刊记者,该楼盘建设之初,政府给予了几百万元的地价优惠,这一福利均为开发商侵占,老师们最终以1700元/平方米的均价购买。延期交房后频现漏水、裂缝,不满的业主们多次联名向学校及有关单位举报,当时负责协调处理此事的学校领导正是龙小乐。   郭清君处长向《凤凰周刊》记者介绍,陈昭方、龙小乐以及江建勤、程发明案,目前均由省检察院下属的省反贪局统一指挥侦查,“牵涉到很多人”。   事发前,陈昭方被认为是武汉大学后勤产业化的有功之臣。陈落马后,有学校中层干部表示:“陈昭方负责为学校理财,学校收入从几千万到去年总收入30亿,对此陈是有功劳的。”   2005年武大校长办公室印制的一份内部通讯录显示,除武大后勤集团及下属的公司外,武大参与创办或入股公司另有32家。记者调查时也发现,武大下属各学院通过办班、合作办学等形式搞创收。   四校合并之后的武大,膨胀的后勤产业铺成了一个错综的摊子。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约两三年前,国家审计署驻武汉审计分署对武大进行审计,当时的武大存在“三不状况”:校产多少不知道,收钱多少不知道,钱怎么花的不知道。各学院私设小金库更成了校方默许的公开行为。   巨额的收入,刨去教职员工工资等开支外,其他钱花向何处,院、校领导之外的人,一般很难知晓。老武大新闻学院一教授称,并校10年来,自己从未见过龙小乐,“根本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只是出事之后,从网上得知其模样。   粗略计算,武大近年来爆发多起腐败案:2005年1月,原武大资产部部长、采购中心主任成金华,受贿40多万元,被判刑6年;2007年11月,武大后勤服务集团原总经理朱山河以受贿20万元被判三缓五,其搭档副总经理何力多次收受工程方贿赂共计人民币63.5万元……   “(陈昭方、龙小乐)腐败案不是(武大)最后一例,或许也不是最严重的一例。”老校长刘道玉称。
  巴能军模式   能人巴能军落马,对湖北高校界震荡深剧。   工商资料显示,巴能军现年45岁,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系,后在西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四川省金属材料公司企管科科长、中国兴南集团房地产部经理、道博股份中山房地产公司总经理。1997年,巴以妻子彭秀春的名义投资成立武汉恒源装饰有限责任公司。日,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增加“学生公寓服务业务”,并更名为金海。   此时正值大学扩招闹校舍荒,恒源涉足学生公寓业务可谓适逢其时。在此两月前,恒源公司与武昌区卫生教育中心签署协议,由恒源出资为其租赁并改造学生公寓4000平方米,武昌区卫生教育中心每年保证不低于300人入住,并支付每人每年800元住宿费,协议为期5年。巴能军从此涉足高校后勤产业。   随后,金海公司注资650万元与其他股东联合注册了武汉道博高校公寓设施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为巴能军,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房销售,院校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配套设施服务”。随后,道博又控股创立了武汉弘博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弘博高校后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平台展开与多家高校的学生公寓建造和物业管理合作。   华中科大一退休领导给记者算了笔账,学生公寓拿地花钱很少,基建成本不到1000元/平方米,每个学生寝室按20平方米算,工程造价2万元左右。每个寝室可住4人,每人每年住宿费1200元,5、6年时间即可收回成本。剩下的几十年,全部是纯收益。   日,道博公司改名为“弘博”,公司办公地址迁移到武大附近,注册资本金增至5000万元。公司年报显示,2006年、2007年,弘博集团迎来了迅猛发展时期,资产总额迅速扩充到8亿多元。   此间民办高校浪潮兴起,巴能军的弘博集团适时转移重心到办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先后投资创办了武大东湖分校、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高科专修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地方生院、武汉弘博专修学院等多所民办高校。巴一跃成为湖北民营教育界举足轻重的大老板。   巴并未止步于此,借助高校的科技资源,更向深层产业发展,其旗下的弘博软件一度被湖北当地政府推荐,力图在创业板上市。   “短短10年,他从一个个穷小伙变成了亿万富翁”,与巴能军相熟10多年的华中科大一教授感叹,巴的发迹与湖北高校产业化的跃进表里难分。   创业之初,巴的资金并非何等丰厚。与高校合作,以高校的信用向银行贷款,公寓建成后坐收住宿费,偿清贷款收获净利;以及利用高校的信誉向银行贷款创办分校和招生,收取学费以及住宿等费用,成为弘博集团的腾挪路数。   一位退休的部属院校分校校长透露,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的兴建中,投资方田野、弘博投入非常有限,最初加起来才几千万元,学校的基建资金大多依靠武大的牌子担保从银行弄来的贷款。根据周朗,快则8年,慢则12年便能还清贷款,剩下的就是各方收益。   得益于教育产业化蛋糕的不断做大,巴能军及弘博集团的财富雪球得以滚动。但腾挪公关之中亦埋下祸根。   知情人士评价,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获得中南财大的基建工程,巴能军专门找来一帮女孩子,给管基建的处长“公关”。弘博集团的一位前财务人员透露,巴经常以“美人计”与省教育厅、银行、武大、中南民大的人士们应酬。   今年5月份,巴能军将弘博持有武大东湖分校35%的股份,悉数转卖给大股东田野集团。一知情人士表示,巴此举并不划算,目前东湖分校投入基础建设的贷款差不多快还清了,以巴持有的股份,每年收益几百万元不成问题。   这或许出于巴能军对身涉贿案的危机感。去年初,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汉昌涉嫌受贿被捕,至今尚未宣判。李在学校主要分管基建工作,巴能军的弘博集团在年间与该校有多宗业务往来。弘博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其“应付账款”中有一笔1.69亿元的资金应支付予中南财大后勤集团。   本刊调查发现,中南财大的首义校区部分校舍租用给弘博公司,弘博另在财大南湖校区投资建设了与武大同样的弘博学生公寓,租借给财大学生使用。此外,中南财大与弘博集团还有一宗牵扯不清的土地交易。   巴出事后,湖北一高校校长透露,巴是李汉昌案中的行贿人之一。   巴被检察机关侦查期间,弘博集团法定代表人已变更为彭秀春。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巴能军的名字同时变更为彭秀春,巴仅保留经理一职。   10月15日下午,弘博集团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声明称“弘博公寓不是武大腐败案的始作俑者”。   高教歧路   10月17日,武大腐败案方酣,武汉高校又爆出另一桩腐败窝案,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张建刚和分管基建、财务的副院长王志贵因涉嫌腐败,日前被“双规”、免职。   作为仅次于北京的高校聚集区,湖北省近年来发生10余宗高校腐败案,贿金高者超过千万元。但武汉并非高校贪腐的唯一重灾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同济大学、南京财大、陕西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贿案也层出不穷。这些贿案多发生在校领导与基建商人之间。   “大陆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当中,高校负责人手上有计划经济的权,而民营老板有市场经济的钱,两者结合,如何能不腐败?”一位已退休的部属重点高校负责人如此评述。   湖北省政法系统某主要负责人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腐败背后的诱因,来自于高校大扩招的同时监督机制的缺位。“近年来,高校的摊子铺得很大,工程很多,但管理却不到位,一些承建商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高校的有关领导。”   教育产业化以来,国家教育投入始终不足,高校在市场开掘财源。80年代长期担任武大校长的刘道玉告诉记者,其上任之初,武大一年的总经费只有3000万元,均由教育部拨付。离任时,总经费投入也不超1亿元。   1999年,教育部电令全国高校扩招。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780万,迅速翻了几倍,截至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达2800多万。学费更是提高了几十倍。   这使高校手上拥有了以前难以想象的自主资金。前述湖北省政法系统某主要负责人称,高校腐败案频发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属院校在管理上中央鞭长莫及,而地方上却难以插手。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武大书记、校长均由中央组织部任命,而在日常工作中,武大名义上由湖北省和教育部共建共管。根据大陆政法体系,同为副部级的湖北省检察院无权查办武大的校长、党委书记。京城外的部属高校,大多像武大一样,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这使一些部属高校潜在的腐败严重,查办却往往浅尝辄止。   高校产业资金膨胀之下,教育部亦难兼管巨细。刘道玉介绍,他任校长期间,学校每一笔经费的使用,教育部管理都十分严格。“例如窗户从哪里开,开几个,我们都需要报上级批准。”如今,武大作为211工程重点高校得到国家倾斜投入,拨款下达后主管部门难以监控,而学校自办产业的收入更是无从廓清。   据本刊记者了解,眼下中纪委尚未介入,但案情不会查到陈龙为止。教育学者杨东平评论武大腐败窝案称,高校腐败源自教育产业化的消化不良,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后遗症。蜂拥一时的高校扩张合并已被否决,高校创办分校子校牟利的行为,若非尽快制止,亦为不尽的腐败渊薮。   20年前锐意改革高教、推进“教授治校”的刘道玉评论,高教产业扩张之下,大学精神早已失落。武大窝案揭开了高校腐败一向严实的盖子,在他虽有腹心之痛,亦可供教育界警醒。   编辑 袁凌 美编 黄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无所不能 健康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武大校史风波再起
老校长质疑 “120周年校庆”
  【财新网】(见习记者 王箐丰)武汉大学11月29日举行119周年校庆活动并宣布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却招致包括老校长刘道玉在内的众多武大校友的质疑。
  武汉大学于1993年在国内大学中率先举办“百年校庆”。此后武大校方一直宣称,武大溯源于1893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11月29日,武大现任校长李晓红重申了这一观点。
  然而,刘道玉等武大校友却认为,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与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他们主张在2013年重新举办“百年校庆”,而不要搞所谓的“120周年校庆”。
  武大校史上延始末
  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武大学生而言,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似乎是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的常识。他们并不知道,武大校方认定学校最早的前身是自强学堂,只是最近二十年来的事。
  1992年以前,武大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过始建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为学校前身。长期以来,武大校方坚持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作为学校历史的正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武大明确以1913年为建校年份,并以此为标准举办过多次校庆活动,1983年刘道玉任校长时,就举办了武大建校七十周年的庆典。
  据多年从事过武汉大学校史研究的武汉大学教师吴骁的考证,武汉大学与自强学堂并没有传承关系。日,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洋务人才,新学堂名为“自强学堂”,校舍定于武昌读书堂街三佛阁,1902年自三佛阁迁到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方言学堂于1911年初停办。
  方言学堂停办后,方言学堂位于武昌东厂口的校舍一度被武昌军官学校所占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武昌高师,湖北都督黎元洪决定将武昌军官学校使用的校舍提供给武昌高师使用。武昌高师的兴建,并不是方言学堂的恢复重建,其师资、学生也与方言学堂并无继承关系。
  1991年年底,武大校友总会号召校友捐资兴建校门向80周年校庆献礼,1992年全年,武大也一直做8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但在当年下半年突然决定将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并于1993年10月向社会宣布,抛弃了过去以武昌高师为学校正源的看法,将武大校史正式上溯到了自强学堂。而武大也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中第一所举办“百年校庆”的高校。
  争议不断
  在1993年以前,武汉大学校内也有声音建议将学校的起点定为自强学堂。持这部分观点的人最为关键的证据即是武昌高师是利用方言学堂的校舍开办的,方言学堂又是经自强学堂易名易址而来,且自强学堂也是晚清兴办的新式学堂在性质上接近于高等学堂。
  刘道玉说,在1983年时,已有一部分校史专家主张把学校校史起点定为1893年的自强学堂并建议在当年举办90周年校庆,他虽然在当时部分采纳了这种观点并在校庆活动中提到武大和自强学堂的关系,但认为,将建校时间上溯到1893年证据不足,因此否定了这种主张。
  刘道玉对财新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大学浮夸、冒进最盛的时期,1993年举行的武大“百年校庆”就是在这种狂躁背景下举行的。把武大的建校时间追溯到1893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满足了某些人争当中国大学第一把交椅的虚荣心而已。
  在刘道玉看来,武汉大学以武昌高师使用方言学堂校舍为由,认定方言学堂是武昌高师前身,根本不能成立。“打比方说,如果一栋房子先后由两家毫不相干的人居住过,那么是否证明后者与前者是血缘或亲缘关系呢?”而刘道玉的观点,也是中国教育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现任深圳大学教授李均曾撰文指出,许多高校在追溯自己历史的时候仅仅依据学校的个别因素与其确认的前身的历史继承性,尽量把自己的历史附会在一些老学校身上,武汉大学就是一例。他还曾分析说,国内不少高校热衷于把自己的建校时间随意延长暗藏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缺乏基本的自信心,学校认定自身欠缺实力,靠教学、科研成绩来提高学校声望速度太慢或希望不大,就试图借助更“悠久”的历史让学校成为“中华老字号”,以为这样就能成为“名牌”,“如此提升学校声望之法恐怕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也是绝无仅有的!”
  武汉大学准备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时,武汉大学曾就此上报国家教委审批,国家教委当时并无专门部门负责管理高校校史或校庆事宜,便告知武大不对校史长度问题做审批,让武大组织专家论证。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泰斗、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参与了此次论证并对武大建校于1893年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为顾及武汉大学的颜面,潘懋元和他的学生刘海峰在论证材料中写道:“只要在第一手资料或武昌高师15年间的其它资料中,有提到与此前的湖北方言学堂有继承关系,武汉大学校史起算时间上延至1893年的论证便可以成立。”
  刘海峰后来解释说,这句话言下之意,只要找不到第一手证据,武大源于自强学堂之说就不能成立,是对武汉大学当时校史论证的委婉否定。武大校方却对潘懋元的论证意见断章取义,刊出对武大较为有利的文字以说明参与论证的高等教育史专家“一致赞同”武大上延校史。
  1993年,武大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办“百年校庆”,招致了全国其他高校的普遍质疑。武汉大学校史造假也因此成为高等教育界的一桩公案。
  呼吁改正
  和刘道玉一样,吴骁也对武大“120周年”校庆提出了质疑。他在学校的选修课“武汉大学校史”的课堂上,向学生阐明武大与自强学堂并无关系的历史事实。
  吴骁说,武汉大学溯源于武昌高师,是辛亥革命的产物。民国年间,武汉大学一直是以中国高等学校中“后起之秀”面目出现的。把校史强行追溯到自强学堂,非但不能给武大脸上贴金,反而事实上导致校友对武大历史的人为混乱。
  然而,武大的“120周年”校庆筹备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长江日报》报道,国家邮政局已经计划于2013年发行武大建校120周年纪念邮票。有武大校友担心,如果该校庆邮票成功发行,将使武大肇始于1893年的谬说广为流传,给武大声誉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一直认为,武大于1993年在匆促之中把校史追溯到1893年是错误的,从而召开了100周年的伪校庆。值得指出的是,伪造校史不单是武大一所大学,全国大多数大学的校史都是随意攀沿,连学校的校史都不能求实,何以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校风,又怎么能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呢?”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对财新记者如是说。
责任编辑:秦旭东 | 版面编辑:赵志成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千里财缘一线牵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历届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