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作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公考,家教,作文,写作,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律师,秘书,文秘,作业,辅导
&>&&>&北语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1、2、3、4答案
北语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1、2、3、4答案_7700字
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纯交换经济中,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C )。
A. 任意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任意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价值之比
C. 意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D. 厂商生产这两种产品时的边际成本都相等
2.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是( A )。
A. 产品异质程度
B. 市场中的厂商个数
C. 长期中厂商获得的利润
D. 以上都是
3.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由( A )决定。
A. 市场供求
B. 中央计划当局
C. 生产厂商
4. 已知产量为6个单位时,总成本为38元,当产量增加到7个单位时,边际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平均成本为( C )。
5. 如果啤酒市场是古诺假定条件下的双头垄断市场,两个厂商要面临着相同的不变边际成本C和市场需求函数P=a-by。在均衡时( C )。
A. 两个厂商将都生产数量为a/3b
B. 市场价格将高过两个厂商勾结时的市场价格
C. 当P=C时,这个行业的产量将等于市场需求的2/3
D. 市场价格将为a/3
6. 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 C )。
A. 面粉价格的上涨
B. 果酱价格的上涨
C. 收入的下降
D. 花生酱价格的下降
7. 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中,一种商品的需求( D )。
A. 只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B. 只取决于商品本身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C. 只取决于与该商品有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
D. 取决于所有商品及生产要素的价格
8.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B )。
A. 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 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
C. 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从而产品价格越低
D. 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减少
9. 在经济学中,通常假定( C )作为厂商的例子。
A. 个体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D. 混合企业
10. 在价格不变时,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商品的( B )。
A. 平均成本
C. 边际成本
11. 预算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 )。
A. 商品X的价格上升了
B. 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C. 商品Y的价格上升了
D. 以上都不对
12. 在一个处于均衡的完全竞争经济中,使用既定的L和K生产的两种产品X和Y,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4元和2元,那么( C )。
A. 生产Y所使用的L的边际产量是生产X所使用的K的边际产量2倍
B. L和K生产X和Y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2
C. X的边际成本是Y的边际成本的2倍
D. X的产量是Y的产量的2倍
13. 如果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按固定比例变动,那么需求曲线是( B )。
A. 一条先降后增曲线
B. 一条递减直线
C. 一条先增后降的曲线
D. 一条递增的直线
14. 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B )。
A. 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B. 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C.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D. 以上都不对
15.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组合的点表示( A )。
A. 生产能力无法实现
B. 生产能力可以实现
C. 生产能力不一定能实现
D. 以上都不对
16. 一般情况下,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A )。
A. 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
B. 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
C. 生产者的供给量不变
D. 生产者的供给量不能确定
17. 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 鸡蛋价格的增加
B. 良好的气候条件
C. 牛奶价格的下降
D. 收入的下降
18. 在经济学中,通常假定生产者供给的目的是( A )。
A. 利润最大化
B. 销售收入最大化
C. 信誉最大化
D. 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19. 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B )。
A. 上升阶段
B. 下降阶段
C. 水平阶段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0.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正值,说明( A )。
A. 该种商品不是低等品
B. 种商品必定是必需品
C. 该种商品必定是高级品
D. 该种商品必定是低等品
2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 B )。
B. AVC&AR或AVC=AR
C. AVC&AR或AVC=AR
22. 下列哪一项不是完全竞争的假定( D )。
A. 供给者的数量足够多以至没有一个生产者能生产具有可见影响的产量,所有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B. 所有的消费者掌握着完全的信息
C. 所有厂商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是同质的
D. 每个厂商都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23. 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成( A )。
C. 固定不变
D. 不能确定
24. 在西方经济学中,AR表示的含义是( B )。
B. 平均收益
C. 边际收益
D. 会计收益
25. 在边际成本曲线递减的阶段,总成本曲线趋于( B )。
D. 无法确定
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相同之处是( B )。
A. 都存在阴谋勾结限制产量
B. 在长期中,生产效率低
C. 行业中都存在法律上的进入壁垒
D. 以上全对
2. 劳动的( C )是指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A. 边际产量
B. 平均产量
D. 以上都不对
3. LTC指( A )。
A. 长期总成本
B. 长期平均成本
C. 长期固定成本
D. 长期边际成本
4. LAC指( B )。
A. 长期总成本
B. 长期平均成本
C. 长期固定成本
D. 长期边际成本
5.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D )。
A. 外部经济问题
B. 内部经济问题
C. 规模收益问题
D. 边际收益递减
6. 当平均产量递减时,总产量呈现( D )。
A. 上升趋势
B. 下降趋势
C. 达到最大值
D. 不能确定
7. 短期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 A )。
A. 递减曲线
B. 递增曲线
C. 固定不变曲线
D. 不能确定
8. ( B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B. 边际效用
C. 平均效用
D. 效用单位
9. MPL是指( C )。
A. 资本的边际产量
B. 资本的平均产量
C. 劳动边际产量
D. 劳动的平均产量
10. 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是( C )。
B. 平均成本
C. 边际成本
D. 不变成本
11. MC指的是( C )。
B. 平均总成本
C. 边际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12.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 B )。
A. 总的产出量
B. 以美元计的总成本
C. 投入品数量的组合
D. 投入品价格的组合
1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A )。
A. MR=LMC,P=AR=LAC
B. P=AR=LAC=MR=LMC
C. P=MR,AR=LMC=LAC
D. P=LMC,MR=AR=LAC
14.( A )利用无差异曲线重新描述了新古典理论体系的价值论和一般均衡抡。
15.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的原因是( D )。
A. 边际收益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减
C. 边际产量递减
D. 边际替代率递减
16. ( B )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
A. 大卫.李嘉图
B. 亚当.斯密
C. 马尔萨斯
17. LTC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 A )所带来的生产成本。
A. 最优生产规模
B. 最小生产规模
C. 最大生产规模
D. 最差生产规模
18.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C )。
A. 外部经济问题
B. 外部不经济问题
C. 规模经济问题
D. 边际收益问题
19. 弹性是指( C )。
A. 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
B. 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
C. 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另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
D. 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
20. 厂商的等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说明( A )。
A. 成本总量增加
B. 成本总量减少
C. 成本总量不变
D. 不能确定
21. ( B )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C. 机会成本
D. 边际成本
22.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 A )。
D. 小于或等于4
23. 帕累托最优标准是( B )。
A. 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B. 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C. 有人以他人的情况恶化为代价来使自己的情况好转的状态
D. 所有的人的境况都可以得到改善的状态
24. 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B )。
D. 既可以相互替代,又不可以完全替代
25. 餐饮业是最典型的( B )。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
C. 寡头市场
D. 垄断市场
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3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支出水平( B )。
D. 不能确定
2. 在失业的分类中,政府最关心的是哪种失业( D )。
A. 季节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3. 对通货膨胀现象最恰当的描述是( A )。
A.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国家的税收
D. 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它的制作成本
4. 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增加,均衡利息率( A )。
D. 不能确定
5.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减少,LM曲线向( C )移动。
6. 若以1980年为基年,某国199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元,1995年的实际GDP为260亿元,则1995年的GDP折算指数等于( A )。
A. 115.4%
7. 北方农场就业的人可能出现的失业属于( A )。
A. 季节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8. 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凯恩斯区域时,价格上升使得均衡支出量( C )。
D. 不能确定
9. 总价格水平提高,投资支出( B )。
D. 不能确定
10. 在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表达式为( A )。
A.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 总需求=消费+投资
D. 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11. 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则通货膨胀对产出就产生( B )。
C. 正负效应都有
D. 以上都不对
12. 如果消费函数C=a+bY,a,b为常数,则APC( D )MPC。
13. 若在增加的100美元中,家庭用于消费的增加量为85美元,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1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转移支付减少,总需求曲线( D )。
15.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5,则税收乘数为( B )。
16. 如果消费函数C=a+bY,a,b为常数,则MPC等于( B )。
17. 在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表达式为( B )。
A. 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C. 总供给=消费+投资
D. 总供给=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18. 与老板产生矛盾刚刚辞职的人属于( B )。
A. 季节性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19. 一般情况下,当利率增加时,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将( A )。
D. 不能确定
20.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750-2L,其中L是劳动使用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300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C )。
21. 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将( A )。
D. 以上都不对
22. 政府转移支付包含( B )。
A. 公务员工资
B. 贫困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C. 军费开支
D.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23.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表示( B )。
A. 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B.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增加
C. 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减少
D. 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减少
24. 一般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 C )的直线。
A. 市场贴现率
B. 市场费用率
C. 市场利息率
D. 以上都不对
25. 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中的I表示为( C )。
A. 政府支出
D. 进出口净值
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4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经济增长因素》是( A )的作品。
D. 弗里德曼
2.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劳动力按照( C )增涨。
A. 递增比率
B. 递减比率
C. 固定比率
D. 先增后减比率
3.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 B )生产要素。
4. 政府税收减少可以产生( A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5. 针对柯怖-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去对数,然后在进行微分可以得到如下式子,△Y/Y=△A/A+a△L/L+b△K/K,则技术水平增长率为( B )。
6. 由于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被称为( D )。
A.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B. 出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进口推进的通货膨胀
D.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7. 经济增长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的时间为( B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8. 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是工资率和( D )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9. 价格调整曲线又称( D )。
A. 凯恩斯曲线
B. 马歇尔曲线
C. 弗里德曼曲线
D. 菲利普斯曲线
10. 弗里德曼是( C )的代表人物。
A. 凯恩斯学派
B. 供给学派
C. 货币学派
D. 新古典综合派
11. 在费雪方程中,Y表示的含义是( D )。
A. 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
B. 流通中的平均货币流通速度
C. 流通中的名义货币数量
D. 实际的国民收入
12.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 A )资本折旧问题。
C. 看情况而定
D. 没有提及
13. 现金余额方程的形式为( C )。
B. M+V=P+Y
D. M= k+Y
14. 供给型通货膨胀又称( B )。
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需求不足的失业
15. 依照哈罗德等人的分析,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D
A. ga=gw&gn
B. ga&gw=gn
C. ga=gw&gn
D. ga=gw=gn
16. 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则通货膨胀对产出就产生(
C. 正负效应都有
D. 以上都不对
17.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的直线 。 B )。 )
D. 垂直的直线
18. 银行储蓄存款属于( B )范畴。
19. 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逐渐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称为( A )。
A. 渐近主义
B. 供给主义
C. 需求主义
D. 疏远主义
20. 新古典增长理论又称( D )。
A. 哈罗德-多马模型
B. 泰勒模型
C. 凯恩斯模型
D. 索洛模型
21. 根据拉弗曲线,当税收为100%时,税收收入为( D )。
22.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减少,LM曲线向( C )移动。
23. 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越高,经济的增长率( B )。
D. 不能确定
24. 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逐渐逆转通货膨胀的做法称为( A )。
A. 渐近主义
B. 供给主义
C. 需求主义
D. 疏远主义
25. 美国总统里根在1980年大选中,把( B )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
A. 凯恩斯学派
B. 供给学派
C. 货币学派
D. 新古典综合派
主讲教师:宋 妍
? 教学内容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Part 8 Part 9 导言 市场如何运行 市场和福利 公共部门经济学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长期
2006年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425(西方经济学)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此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由于其逻辑性很 强,因此,用到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这就产生了两种倾向,一是认为目前的本科教 材使用数学太多,要减少。二是认为使用数学太少,要增加。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应折中, 要有选择地适度使用数学。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数学;逻
南开大学(本部)15春学期《西方经济学(微观)》在线作 业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____ A. 消费者偏好 B. 消费者的收入 C. 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2. 关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 A. 如果在某
南开大学(本部)15春学期《西方经济学(微观)》在线作 业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____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2.关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
15春《西方经济学》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纯交换经济中,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C )。 A. 任意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B. 任意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价值之比 C. 意消费者
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 d=50-5p ,得: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e=-10+5P ,得: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60-5p和原供
央财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社会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 3虚拟企业 4市场规则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每题1分,共5分) 5货币形式之所以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分不开的。 6由一家企业提供产
- 1 - 第1/40页 - 2 - 第2/40页 - 3 - 第3/40页 - 4 - 第4/40页 - 5 - 第5/40页 - 6 - 第6/40页 - 7 - 第7/40页 - 8 - 第8/40页 - 9 - 第9/40页 - 10 - 第10/40页 - 11 - 第11/40页 -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难度系数2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1/91页 难度系数2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2/91页 难度系数2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3/91页 难度系数2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4/91页 难度系数2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5/91页 难度系数2
数独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数独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1/100页 数独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2/100页 数独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3/100页 数独 难度系数1 完成时间_____分钟 第4/100页 数独 难度系数2 完成时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本科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5讨论题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本科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5讨论题参考答案,谈谈,讨论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电大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作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22:54: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本科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5讨论题参考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作业-西方经济学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云南分院
经济管理专业2007级
《西方经济学》作业
1、“经济人”的概念及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意义?
答: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假定:(1)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2)经济人是理性的人;(3)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核心概念。为分析人的经济行为和行为调节机制,西方经济学对人性作出了经济人的假设,这一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2、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四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优化或最大化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
(1)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在认识各种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时,首先把这些行为视之为一种投入—产出的行为,把这些经济现象归结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如,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把消费过程看作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的是收入,产出的效用,即消费者所获得的满足。生产者的生产过程,更是典型的投入—产出过程,投入的是生产要素,是成本,产出的是产品,是收益。采取这种方法,经济学就可以分析更为广泛的社会现象和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如家庭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投入—产出的过程,政治活动、法律、体育、教育等,也都可以作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来分析研究。这样,经常学就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了。
(2)最优化或最大化分析方法:最优化和最大化分析方法建立在把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都视为投入—产出过程的基础上,它明确了在所有投入—产出过程中当事人行为的基本逻辑,就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的最优化或最大化,然后进一步分析达到或实现最优化或最大化所必须具备或必须满足的条件。最优化或最大化分析方法也被称为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所谓最优化或最大化的行为逻辑就是:当投入或成本既定时,追求产出或收益最大化;当产出或收益既定时,追求投入或成本的最小化。
(3)均衡分析方法:经济学上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人们希望达到或不想改变的一种最优化行为模式或最优化经济运行状态。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在设定什么是均衡状态或确定均衡状态的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分析影响均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探讨能否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怎样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均衡,指出达到均衡状态或保持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或必须满足的条件。
(4)边际分析方法:也就是增量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对增量变化的分析,来确定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边界或当事人行为的合理边界,确立实现均衡所要求的数量标准或几何条件(以几何方式表达的条件)。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的。
一是价格过高的情况。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但是却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数量,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造成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的水平。
二是价格过低的情形。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过低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这样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向于均衡点。
总而言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因此,所谓的均衡价格,就是能够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保持平衡的价格,或者说,这种价格能够促使需求和供给趋向平衡,形成稳定的市场。
4、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在消费多种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对于各种消费品的消费数量做出恰当的组合,以达到效用最大化,成为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
基数效用论认为,如果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就是:
MU1/p1=MU2/p2=MU3/p3=…=MUn/pn=λ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时,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可以说,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无论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其边际效用都相等,即同等的购买力带来同等的满足程序,并且都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λ。
这个公式就是基数效用论所认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在既定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当消费者所消费的每一种商品,其边际效用都相等,则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就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5、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答: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它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这样,对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确定就成为对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确定问题。第一,把握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第二,确定最佳组合所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
6、一般均衡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是怎样的?
答:所谓一般均衡是指市场机制运行的最优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无数微观决策者追求最优化的行为可能协调并存,形成社会的最优化,各个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能够同时实现。
瓦尔拉斯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始者,其一般均衡模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基本假设;二是变量设定及分析。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有四个假设:
第一,关于市场结构的假设: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关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假设:微观个体都是经济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三,关于生产和消费状况的假设: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包括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存在技术进步,没有投资的变动(增加或减少),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厂商没有超额利润。
第四,关于市场状况的假设:消费者初始的要素供给量和商品拥有量是给定的,生产者初始的商品供给量和要素拥有量也是给定的;每个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这些假设条件,实际上就是假定,所有的局部均衡都已经实现并保持稳定(那些会造成局部均衡变动的条件都不变),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能否达成一般均衡,达成一般均衡的过程和条件。
7、实现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1)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其定义就是: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应相等,这是所有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必需条件,是在各个消费者之间配置消费品的最优条件。
(2)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其定义就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任何一个厂生产任何两种产品所投入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那么,这就是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是要素(资源)在各种生产用途上配置的最优条件。
(3)帕累托最优的交换和生产条件,其定义就是:产品生产的产品转换率与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8、垄断如何造成社会剩余损失?
答:社会剩余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付出的购买商品的价格低于他所愿意付出的价格,由此而得到的额外的效用或满足。生产者剩余则是指生产者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垄断之所以造成经济剩余的损失,原因在于完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它是绝对的价格控制者。如果它把价格定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调价柞(再高产品会卖不出去),消费剩余也就随之消失。
同时,由于只有一个厂商,其他厂商不能进入市场,所以依靠降低成本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为也不会存在,这样生产者剩余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所存在的只有垄断者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依靠垄断价格而获得了另外一种超额利润,即垄断利润。
由于靠垄断高价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一方面导致厂商不去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是水涨船高,在高成本基石上加成定价,把低效率的损失转嫁给消费者、转嫁给社会。
另一方面,价格高居不下,也会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发生误导作用。特别是垄断者为了垄断市场往往会保守技术秘密或把技术束之高阁,阻碍技术进步。甚至为了获得特许经营的垄断地位不惜去“寻租”或者“贿赂”,导致社会腐败。
9、如何改进公共产品的效率?
答:(1)形成更为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纳税人降低负担,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最大化。
(2)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
(3)引入市场部门,即私人产品生产部门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或代理公共产品的供给。
(4)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开展竞争。
10、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答:凯恩斯理论的中心内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以下要点: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决定于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两者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则会越来越大。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形成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投资的乘数作用。
(4)投资决定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
(5)利息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它形成货币需求)和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流动偏好是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而引起的持有货币的要求。流动偏好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形成的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另一类是由投机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息率的函数。
(6)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投资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很不稳定,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7)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预期资本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民收入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支出,不能形成足够的有效需求。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经常是在非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形成均衡的。
(8)市场不能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政府必须实施需求管理,增加支出,增加祖传有效需求,从而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宏观经济的均衡。
11、宏观经济总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整个宏观经济的总均衡,必须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影响产品市场均衡的因素和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因素,也同样是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也就是在IS—LM模型的均衡中,必须分析和考察的因素。影响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实现的因素是国民收入和利息率,而影响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实现的因素同样是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因此,在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IS—LM模型中,基本的变量仍然是国民收入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
要找到实现整个宏观经济总均衡,也就是要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均衡点。要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首先要保证这两个市场能够实现均衡,在此基础上再达到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必须同时成立,即I=S与L=M能够同时成立或者同时满足。在IS—LM模型中,IS曲线与LM曲线的相交点,它既处在IS曲线上,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之一,同时又处在LM曲线上,也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之一。该点既能够使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共同形成,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12、财政支出是怎样产生乘数作用的?
答:财政的乘数作用在作用原理上与投资的乘数作用相似,也是通过财政支出的扩张或收缩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乘数倍数的扩张或收缩。财政乘数包括两种,一种是支出乘数,另一种是税率乘数。
举例说明财政支出的乘数作用。如果政府扩张支出,增加10亿元的支出,也类似于社会新增加了一笔投资。假定税收总额没有变化,消费函数为0.7。由政府新增的10亿元支出所形成的第一次收入增量中,就有70%进入消费,即7亿元进入消费,由此又产生第二轮收入的乘数效应,依此类推,国民收入会按乘数倍增。
按照0.7的消费函数计算乘数,即K=1/(1-0.7)=3.3
乘数为3.3,政府扩大财政支出10亿元,会使国民收入增加33亿元。
如果考虑到税收的变化,则会降低乘数的数值。这是因为,当生产率既定时,收上升,税收也会跟着上升,这样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增加会小于自收入的增加,有一部分收入被税收吸引了,从而就会降低乘数的数值。
13、银行货币创造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答: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现假定中央银行增发了100亿元的基础货币,并把它全部存入了商业银行,这是银行的初始存款。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20%。银行开始发放垡,由此开始了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可以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了解整个创造货币的过程。在银行初始存款增加了100亿元以后,银行保留20亿元作为准备金,发放贷款80亿元。得到这笔贷款的企业在未使用之前,会把它作为存款慧在自己在银行的账户上,如果企业把这笔贷款支付给了其他企业,那么其他企业作为一笔新增的收入,也会存入银行。因此,银行的每一笔贷款都增加同等数量的存款。这是第一轮货币创造的过程。
新增的80亿元存款,银行继续按照上述的过程进行存贷款业务,又会增加64亿元的贷款和16亿元的准备金。如此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是,社会可以支配的货币数量,并不是寝增加的100亿元存款,而是400亿元贷款,几倍于初始存款。从理论上讲,这一货币创造过程,可以继续推进下去。
14、制度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的。
(1)非正式约束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则,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在正式约束未设立之前,人们的行为主要靠非正式约束来规定和制约。在现实中,正式约束也只占社会整个约束的很少的一部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仍然是由非正式规则来约束的。
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的地位,另一个主要的非正式约束是习惯。
(2)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也可以称之为成文约束或成文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以正式文本形式颁布的、并往往以国家权威为后盾强制实施的一系列规则。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等,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所构成的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具体特殊的细则,再到个别的契约,这些从上到下的一系列规则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在正式约束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正式约束实施的“规模问题”。第二,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必须相容的原理。
(3)实施机制&
实施机制也是一个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完善,除了看其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之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有力。
拥有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实施机制是任何契约能够履行的基本前提。检验一个国家的制度实施机制是否有效(或是否具有强制性),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得违约成本变得很高,从而使得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划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制度实施机制的主体一般是国家。
15、产权明晰为什么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答: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成本的论述表明,制度的运行是需要付出成本或费用的,科斯把它命名为“交易费用”,也可称为“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产权是人们所拥有的“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力”,“产权体现的主要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产权“所要决定的是存在的合法权利,而不是所有者拥有的合法权利。”产权明晰,就是一切权利的明确。
产权理论的核心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其实是一个定理组,包含了三个定理:定理1: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定理2: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所以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定理3: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有三种表述方式。第一种表述为“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这说明产权制度改革是权利交换的行为规则。产权制度在经济中具有许多功能。首先,排他性产权的建立是市场机制发挥效能的必要条件;其次,明晰的产权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交易人的交易行为。此外,产权明晰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改善资源配置。第二种表述方式是说“假如产权被清楚地界定以及交易费用为零的话,不管谁拥有资源,那么资源的利用方式都是不变的。”说明只有在产权被明确界定的前提下,不同制度和不同合约的安排才能展开相互竞争,使那些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或合约安排能替代那些内耗较大的制度或合约安排。强调了产权明晰对提高效率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一点,无论该产权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是私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或者私人都可以提高有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科斯定律告诉我们,明晰产权之后,让各种制度进行竞争,就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极大的提升效率。因此,需要靠制度来使产权明晰,并且需要界定合理。如果没有产权制度,产权的交易就难以进行,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该去和谁交易。通过产权制度创新,规范人们的交易行为,加强彼此的协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