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过中秋节的作文文

欢迎来到作文网!
写作达人推荐
学校:泉州培元中学
年级:初三年级
学校:其他
年级:六年级
学校:山东省长清第一中学
年级:高二年级中秋节排行榜中秋节作文400字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 【YJBYS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泽东》,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god,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徐倩华、钟伟、我、李澜涛各自带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赏月”(实际上就是随意看一眼,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它)。班长陈秀烨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廖韶婷的双黄给老师吃吧。”不愧是班长,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老师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老师,希望老师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友谊加固礼”吧?!
  过中秋,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大家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吃月饼寓意成家人团聚的象征。   说起月饼,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赏月吧!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时,形成了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赏月,你们一定都知道了,不过,“拜月”的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呀?嘿嘿,让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就任命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说了这么多,我都累了,让我们一起赏月吧。瞧,今天的月亮多亮啊!
  每个人都看见过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圆更亲切,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全家人走出家门赏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广场一片欢呼。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像极了我可爱的小妹妹。月亮看见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样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妈妈身后。云妈妈看见了,说:“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还有好多小朋友在望着你等着你。”月亮娃娃经过云妈妈的再三劝说,终于一点一点地从云妈妈身后探出头来,露出欢喜的笑脸,那么天真,那么可爱。我们又欢呼起来!谁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边脸儿露出来,半边脸儿又隐藏在云妈妈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过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十点半了,奇怪的是月亮还像娃娃一样害羞,躲在云妈妈身后不肯出来呢!   又过了一会儿,微风吹来,云妈妈向北移了移身子。终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圆都都、笑眯眯的脸蛋儿。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蓝深蓝的夜空,给赏月的人们带来了光明、憧憬、欢乐……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好累啊……
  中秋夜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都要赏月、吃月饼,我家也不例外。这天,我一回到家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吃完饭就上楼顶赏月吧!”“好呀!”妈妈答到。   吃完晚饭后,我们一家就按照约定上楼赏月去了。我打开楼顶的门一看,楼顶上已经有人正在赏月了。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我抬头一望,夜空黑漆漆的,看不见一丁点月光。过了一会儿,夜空中的乌云慢慢散开,透出一束月光,把乌云切成了两半。夜空渐渐亮起来,乌云边慢慢地出现了月亮的轮廓。我一边吃月饼一边望着天空上的月亮。转眼的功夫,天上的黑云全散开了,一个完整的月亮出现在天空。月亮又光又圆真像一个大灯笼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我拿起一个月饼来和月亮对照,两个一样圆,我就问妈妈:“怎么每一次中秋节的月亮都是那么圆呢?”妈妈说:“你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自已去观察才知道。”“哦,我知道了!”于是,我望着广寒宫里的嫦娥和玉兔陷入了深思……   深渐渐夜了,月饼也吃完了,可是月亮还是那么圆。我就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察清为什么每一次中秋节的月亮都很圆的原因。
  一年又一年,我们转眼间长大了,伴着我的中秋夜,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年胜似一年。记忆中很清晰,前几年快到中秋节时分,家家忙着打月饼,特别是我奶奶家。那时候,奶奶到加工厂里打的月饼,我吃起来很香很甜,虽然仅  一年又一年,我们转眼间长大了,伴着我的中秋夜,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年胜似一年。  记忆中很清晰,前几年快到中秋节时分,家家忙着打月饼,特别是我奶奶家。那时候,奶奶到加工厂里打的月饼,我吃起来很香很甜,虽然仅仅是瓜子白糖面粉的。   我记得,我家邻居如果先打好了月饼,就拿来给我们尝尝鲜,不管是一块还是两块。我看到后,欢欢喜喜的样子,拿一块放在嘴里吃着,还不停地问:“奶奶,我们家什么时候打月饼啊?”   中秋节,苹果和梨是必有的。我经常抱起一大个梨,吃的不亦乐乎。晚上,全家人居在一起赏月,谈论着家长里短。我是快快乐乐的,心里总想着,月亮上会不会有嫦娥。   时间过的多快,我已走过了16个中秋节了。有时候想想,还真的很喜欢以前的中秋。 和以前不同,今年的中秋,总感觉来的有些快。   今天,吃完早饭,开始学习,并没有感觉到中秋的不同。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吃月饼。可吃完午饭,妈妈就去玩了。爸爸去午休了。屋子里空落落的,好清静的中秋节啊!   晚上,期盼已久的中秋晚会来临了。边吃着月饼,月亮从窗外洒来一束束皎洁的幽光,正好照在我身上。看着晚会,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人呢,也没有了以前的欢快劲儿。   这时候,若有若无地听见了一声鞭炮的嘹亮声,有些镇耳朵,我紧紧地捂了起来。外面,屋里,还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月饼的芳香味。   看完晚会,就上床睡觉了。望到很明亮的月光,撒下了一片银色的朦胧。有树枝遮去了一块,忽明忽暗的,宛若少女羞答答的脸庞。   月光还是和以前一样,澄澈,明亮,唯独月光下的人变了,变得不一样了。
  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一回到家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吃完饭就上楼顶赏月吧!”“好呀”妈妈答到。   吃完饭后,我们一家就按照约定上楼赏月去了。我打开楼顶门一看,楼顶已经有人比我们早已在赏月了。我们找了个空地坐了下来。我抬头一望天黑黑的看不见月亮的一点点亮光。过了一会儿天空中的黑云慢慢散开,看得见一点亮光。慢慢地出现了月亮的半条金边。黑云被金边的光茫照出了一条直直的光,真像有人把黑云用刀割开似的。过了一会儿月亮的一小半边脸从黑云里慢慢钻了出来。月亮另一边被黑云挡得一点月光也看不见,真像人们说的天狗食日那样。我一边吃月饼一边望着天空上的月亮。转眼的功夫,天上的黑云全散开了,一个完整的月亮出现在天空。月亮又光又圆真像一个大灯泡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我拿起一个月饼来和月亮对照,两个一样圆,我就问妈妈:“怎么每一次中秋节的月亮都是那么圆,是不是月亮也喜欢吃月饼呢?”在场的人听了都笑了。妈妈说:“你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自已去观察才知道。”“哦”   深夜了,月饼吃完了,可是月亮还是那么圆,我就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察清楚原因。
  每个人都看见过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圆更亲切,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全家人走出家门赏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广场一片欢呼。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像极了我可爱的小妹妹。月亮看见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样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妈妈身后。云妈妈看见了,说:“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还有好多小朋友在望着你等着你。”月亮娃娃经过云妈妈的再三劝说,终于一点一点地从云妈妈身后探出头来,露出欢喜的笑脸,那么天真,那么可爱。我们又欢呼起来!谁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边脸儿露出来,半边脸儿又隐藏在云妈妈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过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十点半了,奇怪的是月亮还像娃娃一样害羞,躲在云妈妈身后不肯出来呢!   又过了一会儿,微风吹来,云妈妈向北移了移身子。终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圆都都、笑眯眯的脸蛋儿。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蓝深蓝的夜空,给赏月的人们带来了光明、憧憬、欢乐……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泽东》,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徐倩华、钟伟、我、李澜涛各自带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赏月”(实际上就是随意看一眼,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它)。班长陈秀烨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廖韶婷的双黄给老师吃吧。”不愧是班长,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老师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老师,希望老师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友谊加固礼”吧?!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期盼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到了,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等着夜幕降临。渐渐地,天越来越黑,天空升起了一轮明月。这时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又像一面镜子挂在天空。我想,嫦娥用的镜子也许就是这皎洁的明月吧。我仿佛看到了玉兔在捣药,吴刚在砍树。我不禁吟唱起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过中秋节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