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视频散文教学解读步骤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工作
>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工作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工作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注重鉴赏和朗诵相结合、相互交流和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篇理解。散文的学习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思维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就使他们愿意接受来自生活中的语文课程。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及记叙性散文。散文在高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被广泛注重。
  一、散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敢于质疑书本、自感自悟、自我鉴赏、自我测评。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以上五点要求,可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比如,敢于质疑书本就会让学生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认可,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感悟可使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散文的意蕴;自我测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自己更高的提升空间,从而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提升思维层次的效率。
  二、散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
  话语需要从口中说出来别人才能理解,自己如果不动口说就算自己再会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同样,文章也是需要读出来的,一篇文章只有当你富于感情地朗读出来,让别人为你所读的文章所感染了,这才是你的成就。散文是优美无比的,或柔情似水,或万马奔腾,它的感染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散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享受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读,至此,朗读散文就是必需的了。朗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快速融入散文所抒发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散文的情感内容,其中,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配上音乐朗读等都是课堂上常用的朗读方法。
  综上所述,散文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对于学生是大有裨益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散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刘永霞。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校园导刊,2011(11)。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工作相关推荐[转载]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 &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讲座的主要内容:
第一,现代散文研究最新成果。这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对教学有影响的散文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
第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这部分主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第三,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这部分主要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使用教学策略。
一、现代散文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指出“二十来年的散文创作,随时代生活的变迁,随着一代一代作者观念的变化,早已远远超出了‘形散而神不散'那个时代的话语场和欣赏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而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对于这个观点的争论与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密切相关,它提醒我们思考,在现代散文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手法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代散文的教学是否还能够沿着“概括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手法”的路径行进?
刘锡庆教授曾撰写《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指出散文在表现人、人性的深度上,大体有五个层面,即“实生活”层面,“情感”层面,“性灵”层面,“心灵”层面,“生命体验”层面。从这五个层面来看,我们教学中对解读散文的角度是否过于单一?能否从这样五个角度去解读散文,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
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要将“诗性”作为散文理论建构的核心词,他认为散文的“诗性”是“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是建立在事务的本原之上的诗性”“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是流荡于万事万物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在这一论述的基础上,他推演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等层面来具体阐释“诗性”内涵。进而,他进一步指出“散文是极自由极潇洒的文体,它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它的形式就是没有形式。所以作为一个散文研究者,他要做的事就是以纯正的精神去接近散文的精神,以自由的心态去感受散文的自由,以炽热的心去拥抱散文的心。”陈建晖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诗性非常重要,散文的教学应该是挥洒诗性的教学,过于理性的概括、分析、阐释恐怕并不合适。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更为重要,而并非仅仅知道。
与其他文体的理论研究来说,散文研究相对薄弱,上述研究成果未必能代表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与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反思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用课例分析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一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到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不同教材版本中选入的现代散文篇目不同,根据选文的特点其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基于这三种学习方式,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阅读现代散文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没有根据文体特点确定阅读目标的能力;二是阅读意识不到位,文本细读的能力不强,该读到的地方没有读到,该读出来的东西没有读出来;三是生活体验的积累不丰厚,无法感受到文章的妙处。综合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 课文应该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根据学生需求,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具体分析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
【教学案例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课文,看似浅显的文字背后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适宜采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散文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意识很明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要弄清楚写了什么事,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者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境、情感。学生有过听演讲的生活体验,也能够体味到作者描写的演讲过程的精妙。基于上述分析,文本研习过
程中 老师的着力点应为强化学生文本细读的意识,帮助他们读到那些尚未读到的内容,关注那些尚未关注的细节。
基于这种认识,确定教学内容前的学情调查尤为重要。怎么调查学情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做批注的方法。先给学生两个批注示例,请学生阅读课文后用批注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示例如下:
批注示例( 1 )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排比的句式突出了语言的节奏感,让人感觉先生演讲时的动作多、幅度大,用连续的动作表现出难以描摹的情态:讲到“入境”激情迸发,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动作表现出梁任公先生的率性而为。
批注示例( 2 )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批注:“敲秃头”,一个极具 个性的记忆启动模式
,丝毫没有常人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尴尬,这样的动作细节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毫不遮掩的真性情。
批注示例( 3 )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
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二十年”“不禁”“顿时”,说
明先生朗诵的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已经与我的情感融为一体,“二十年”后我见到与诗歌相同的情境“不禁”哀从中来,“顿时”想起这首诗。侧面写出了
梁先生演讲的精彩。
这三个批注示例都体现出文本细读的倾向,从具体的词句出发分析形象、挖掘情感。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自己的批注,这些批注能够呈现出他们学习的起点。例如:
学生批注 1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倒不是”、“也不是”、“实在是”三个词在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政治成就的同时,突出了他在学术上的巨大影响。
“戊戌政变”和“云南起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梁任公先生在这样重大的政治事件中是“主角”和“策划者”,可见其地位与影响之大,但青年学子关注的不是先生的政治成就,而是他的学术业绩。
学生批注 2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有”一词说
明梁任公先生也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与其他人的演讲作对比,突出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精彩绝伦。
学生批注 3
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读优美的文章已经是非常好的事了,但与听演讲比“趣味”相差很多,突出的是人的“趣味”,听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像看戏一般丰富多彩。
学生批注 4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课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步履、眼神都聚焦在人物的气质和气度上,“宽下巴”显出的坚毅,“肥大的长袍”展现的飘逸,“步履稳健”中的潇洒,“左右顾盼”中的亲和,
正所谓“风神潇洒,光芒四射”。
学生批注 5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口张口大笑了。
一个“竟”字,展现了先生的行为真是超乎常态,完全不顾下面坐满了观众,深深沉浸在悲情之中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表现了先生的真性情。“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又”字表现了先生情绪的大逆转,悲则痛苦流涕。喜则张口大笑,情感十分豪放。
个学生的批注,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写的批注是“散点”,尚未关注到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例如批注 1-3 ,涉及课文的
1-3 段,这三段联系极为紧密。第一段先用政治成就和学术业绩做对比,再用其他叱咤风云的人物
和梁任公先生做对比,第三段用讲稿和讲演做对比,突出了梁任公先生。这样的开头和京剧人物出场很相似。人物出场之前锣鼓先响起来,然后是胡琴,然后人物在幕后叫板、幕后起唱,大幕拉开,主角还是不出来,先出来两个龙套,又出来两个龙套,官越大龙套越多,然后你觉得主角该出来了吧,不,中军出来了两边一站,一层一层地烘托之后大将才出场亮相。作者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让读者对梁任公先生充满了期待,对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充满了期待。
这样散点式的批注说明学生能够一个一个词句地品味揣摩,但还没有建立联系、再整体感受的意识。
我们再来看看批注 4 ,批注 4
表明学生能抓住人物肖像和动作神态来感受梁任公先生风度、气势和作者的仰慕之情,但抓住了这一段的核心内容就不再继续研读、继续发现了。弗罗伊德说,“你不要说话,你的表情、动作、衣着都在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你的内心世界”,品人如此,品文亦如此,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句都在讲述着作者的情感,“我记得清清楚楚”,“坐满了听众”,可见这次演讲对于我的影响大,印象深刻。我甚至记得当时的天气是“风和日丽”,环境是“坐满听众”,表现出记忆的深刻。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地方,也有研究的价值,也有值得品味的东西,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核心部分去揣摩、品味,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边缘的部分,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收获,引领他们品味鉴赏就得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
表明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词句来分析人物的情和形象,但还没有联系课外内容的意识。这一段文字中《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与人物的情感关系极为密切。《桃花扇》表面是写爱情,实际是写历史。崇祯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刻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希望国家能够强盛起来,但最终未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可悲的人物;光绪皇帝十七岁登基,一心想变法图强,重用康有为梁启超,但以失败告终,自己也被幽禁。梁任公先生这份悲痛里融入了自己的经历,融入了很复杂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出杜甫看到失地收复的喜悦,把这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再结合梁任公先生的经历,我们就能帮助学生感受到梁任公先生的悲和喜都表现着他对祖国的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以采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在研习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起文本细读的意识,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一)品味局部、感受整体的意识。
(二)抓住核心、关注边缘的意识。
(三)探究文内、联系文外的意识。
回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有这样几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一是根据文本特点预设教学内容,二是设计学习活动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三是综合考虑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二】《荷塘月色》
我们再来看一篇课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篇目,写于
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之后,面对社会现实,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思想感情非常复杂——悲愤、不满而又无可奈何,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无能为力。单元说明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个性情操;体会作者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根据这一要求和《荷塘月色》的行文特点,我们可以预设这样两个教学内容:
(一)《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荷塘月色》的语言特点。
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要求各小组针对这两个学习内容完成鉴赏文章,老师根据学生的鉴赏文章确定学习的起点。如果学生已经在鉴赏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哀愁和喜悦,但感受不到那种淡淡的味道,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确定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如果学生能够分析出课文的语言特点集中表现在比喻句的使用和叠词的运用上,但还不能分析其表达效果,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确定为:比喻句和叠词的情感表现。也许有的学生不喜欢朱自清文章中“哀婉”的调子,“柔媚”的比喻,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确定为:朱自清语言运用的妙处。
如果说学生的需求是一条纬线,课文的特点是一条经线,每一个经线与纬线的交点才是我们要选定的教学内容。
三、 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
下面我们再谈谈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巴班斯基说“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就已经明确了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设计教学流程时我们要重点考虑,怎样教学生才能学好。因而,教学流程的设计既包括教的活动,也包括学的活动,换言之,就是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继续用上面谈到的两个案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荷塘月色》为例,说明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帮助学生学得充分,学的有成效。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一)品味局部、感受整体的意识。
(二)抓住核心、关注边缘的意识。
(三)探究文内、联系文外的意识。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流程。
(一)课前准备:印发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阅读。阅读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1.梁启超简介。
2.《箜篌引》的创作缘起与意义。
3.《桃花扇》内容简介及《哭主》一出的唱词。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诗及注释。
(二)课上出示批注示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做批注。
(三)在学生批注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批注作为教学资源。
(四)展示学生批注 1、2、3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前三段的内容,将三条批注整合起来写一条批注,借此提醒学生在局部感受后要回顾、关照整体。
(五)展示学生批注4,提醒学生关注边缘的文字,并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批注,借此提醒学生抓住核心之外还要关照边缘。
(六)展示学生批注5,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资料修改批注,借此提醒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解读课文。
在这个教学流程的设计里,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有机融合。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教师突出表现了“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正。教师在处理某个教学流程的时候还自然使用了朗读、修改批注、查阅资料等策略,教学策略的使用集中指向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请学生自读课文,在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鉴赏文章。
1.浅析《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荷塘月色》的语言特点
3.我看余光中对朱自清的评价
(二)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将写作同一题目的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各组整合本组成员的作业,在全班展示。
(三)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在学生提问过程中随机指导,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流程时仍然关注到了怎样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组织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观点。教学流程,就是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从学习起点到教学目标的过程,流程是有流向的,在合理的教学流程中,学生开展着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能够看到成效的学习活动。
我想用美国中学的“准备工作表”和“课后反思表”来说明现代散文的教学不能实施“零起点”的,因为学生都读得懂现代白话文,但也不能是“停留在原点”的,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刚才谈到的种种规则在下面的两张量表里都有所反映,希望这两张量表能成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的起点。
正式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1.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2.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3.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4.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5.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6.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7.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8.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9.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
10.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
课后反思表
1.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
2.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3.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4.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作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5.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样本应该反映本班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
对照这两张表格,反思一下我们现代散文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是否太过随意,是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最后,我还想谈谈现代散文的教学评价问题,要评价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学习成果,首先需要学生“呈现”,呈现的方式无外乎“说出来”和“写出来”两种,其中“写出来”的静态的文字更能够说明问题,比如说让学生写一段鉴赏文字、评论文字,抽取课文中的某段某句让学生仿写,让学生写自己阅读后的感想等等,写的内容多种多样。怎么评价呢?我建议采用表现性评定的方式,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评定维度,利用评定结果引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留存不同的评定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走上自觉发展、提高阅读现代散文能力的道路。
&相关文章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来到作文网!
& 高中作文写作基础训练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高中作文写作基础训练
  越来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高中作文教学,已经迫不及待到不顾学生初中一人一事记叙为主的写作基础,也不等高中慢慢引导转变需要渐进的过程,直接在区统考就要求以议论为为主的话题作文。我的急就章是紧急作以下三项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所以,再附上我以往整理常见话题作文论证角度举隅以供临考抱抱佛脚:
  初高中作文的脱胎换骨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话题作文训练举隅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挑出十个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话题供临战训练选用:
  1、以&快乐&为话题
  2、以&理解&为话题
  3、以&友谊&为话题
  4、以&渴望&为话题
  5、以&读书&为话题
  6、以&信赖&为话题
  7、以&幸福&为话题
  8、以&关心&为话题
  9、以&变化&为话题
  10、以&家&为话题
  议论文写作ABC
  A.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其中并列式是典型的横向模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最常见的并列式模块:排比开段,从一个大范围里几个不同侧面点去逐一分论;古往今来时间式:昨天&今天&明天,历史&现实&未来;远近高低空间式:个人&单位(班级、学校)&社会(国家、民族、国际、人类社会),或者倒过来,从社会到联系自我。
  初学者也可以用正反对照式的两分法结构,为避免结构简单,论证不全面,建议在分论中再分论,来达到论证较完整充分的效果。
  B.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层进式结构
  议论文纵向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一般说来,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原因、现状的原因和将来的原因,探讨这些原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
  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议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C.议论段落的基本构成
  1.提出分论思考的问题:可直接立论,也可以用比喻引导。
  2.或引证或解释分论的具体意思、理论出发点和依据。
  3.例证,简约概述论据,仅陈述与自己分论相关的部分事实,大胆略去为人熟知的来龙去脉,具体过程。必要时可以堆叠多个有不同区别的材料,组成&集束炸弹&。也可以引用更详尽的理论论据来增加说服力。
  4.对论据作必要的阐释,使之更贴近符合自己的分论角度;也进一步夯实自己的论述基础。
  5.有力归论,使分论进一步有效发挥强大的逻辑力量。在例证和阐释过程中,可尽量多选用高一现已学过的多种论证方法,如对比、类比、喻证、假设推论等方法,努力减少对叙述的依赖性,增加有效议论的分量。
  32个思品道德话题论证角度
  1.爱国
  论证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④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
  2.改革
  论证角度:①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②改革需要全民族的同心同德③改革不能不付出代价,忍受阵痛④改革要牺牲小我,顾全大局⑤改革才能最终消除社会弊端
  3.法制
  论证角度:①法制是民主的保障②法制之网必须疏而不漏③法制是约束权力的利器④法制的松驰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⑤法制的严厉是使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捷径
  4.教育
  论证角度:①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先决条件②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投资③教育是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阶梯④教育在富裕之后更要重视⑤教育可以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5.廉政
  论证角度:①廉政能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②廉政才能取信于民③廉政有且助于净化社会空气④廉政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公平竞争⑤廉政建设必须严格立法,强化监督
  6.正义
  论证角度:①正义代表着科学、理性和良知②正义是一种社会公正的体现③正义必须以强大的力量为后盾④正义是除暴安良的旗帜⑤正义是当今时代迫切的呼唤
  7.爱心
  论证角度:①爱心可以温暖人心,使社会充满浓郁的人情味②爱心奉献的回报就是享受到别人的爱③爱心可以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④爱心的丧失是源于社会的公正的丧失
  8.竞争
  论证角度:①竞争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创造②竞争能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③竞争可以增强人的危机感与挑战意识④竞争要遵守法律规则与职业道德⑤竞争必须具备顽强的斗志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9.美德
  论证角度:①美德可以克制人欲,完善人类本身②美德可以获得别人由衷的信任和永恒的敬仰③美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④美德沦丧中获利的人将成为别人沦丧美德的牺牲品⑤美德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迅速普及
  10.财富
  论证角度:①财富本身无善恶,关键看如何运用②财富追求的天性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③财富是满足高层次精神需要的物质基础④财富能给智者带来享受,却不能使愚者摆脱空虚⑤财富的获取不可逾越法律,损人利己
  11.自由
  论证角度:①自由是一种不能违犯法律的权利②自由的获得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③自由只有在安定的社会中才能真正享有④自由意味着对他人权利有尊重⑤自由被不正当地束缚就会压抑人的创造活力
  12.真理
  论证角度:①真理是最公正的历史裁判②真理的捍卫需要大无畏精神③真理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④真理道出容易,化为行动难⑤真理不怕批评,不能靠人数多寡判定
  13.理想
  论证角度:①理想远大的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②理想的实现不能耽于幻想,一蹴而就③理想的真谛在于追求的过程而不在追求的结果④理想的达成需要历经坎坷,埋头苦干⑤理想的追求应当与社会需要相契合
  14.青春
  论证角度:①青春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年轻②青春是未来的奠基石③青春只有苦斗的义务没有消闲的权利④青春稍纵即逝,切莫虚掷光阴⑤青春的热情点燃时代精神的火炬
  15.创造
  论证角度:①创造是人才的本质②创造要有渊博的知识③创造要克服隋性敢于标新立异④创造力的萎缩导致民族活力的窒息⑤创造是苦思冥想之后的一种享受
  16.多思
  论证角度:①多思可以领悟人生,洞察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②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③多思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④多思与勤学相辅相成⑤多思使事业的成功事半功倍
  17.才智
  论证角度:①才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②才智善于与社会需要结合才能闪出灿烂的光华③才智来源于学习和实践④才智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决定胜负的利器⑤才智缺少了道德的规范将走向反面
  18.求知
  论证角度:①求知意味着给愚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②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予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③求知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④求知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融汇贯通,运用自如⑤求知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认识现实社会
  19.实干
  论证角度:①实干意味着不能光说不练②实干是通向成功的彼岸的桥梁③实干要力求巧干,避免蛮干④实干应有科学的指南和切实的目标⑤实干是对空谈的最有力的反驳
  20.磨难
  论证角度:①磨难是走向成熟的一个难得机会②磨难可以砥砺人的意志的性格③磨难是竞争社会里人所面临的一种挑战④磨难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⑤磨难中最需要坚定不移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1.自信
  论证角度:①自信是竞争取胜的首要条件②自信的基础是智慧和才能③自信可以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④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⑤自信可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
  22.进取
  论证角度:①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②进取才能把握今天,创造明天③进取意味着超越平庸④进取应该准备有所牺牲⑤时取的黄金岁月是青春时代
  23.探索
  论证角度:①探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②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追求③探索才能开创社会的未来④探索应该以科学的武器为指导⑤探索要不怕失败,敢于再辟蹊径
  24.实践
  论证角度: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③实践可以使理论更加完美④实践的成功以顽强坚韧的精神为动力⑤重视实践不能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25.勇气
  论证角度:①勇气可以在竞争中先声夺人,占据主动②勇气不和智慧相结合是匹夫之勇③勇气不是盲目抗争,作无谓牺牲④勇气是突破模式、走向创造的心理基础⑤勇气意味着不苟且,维护人格尊严
  26.乐观
  论证角度:①乐观可以获得巨大的人生鼓舞②乐观的实质是正视现实,采取对策,走出困境③乐观的源泉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④乐观是满怀希望和危机意识的统一⑤乐观并不等于自我满足,安于现状
  27.机遇
  论证角度:①机遇偏爱才干超凡的人②机遇不能坐等而要去创造③机遇的把握要当机立断④机遇因人而异,不能盲目模仿⑤机遇的失去无须怨天尤人
  28.志节
  论证角度:①志节使人锐意进取,奋发图强②志节意味着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③志节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④志节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⑤志节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精神支柱
  29.奉献
  论证角度:①奉献是社会责任②奉献的实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③奉献要从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做起④奉献的精神来自切合实际的道德教育⑤奉献是竞争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30.友谊
  论证角度:①友谊长存的基础是志同道合②友谊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不是一个机会③友谊的大敌是斤斤计较,嫉贤妒能④友谊范围的广泛是参予社会的一大优势⑤友谊的维护不能忽视适度的礼节
  31.遵纪守则
  论证角度:①遵纪守则是立身之本。②遵纪守则有利于安定团结。③慎独是遵纪有力保证。④加强纪律性可以无往不胜。⑤遵纪守则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3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高中作文写作基础训练
的其他文章
写作达人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