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买的什么日语语法书那本好

查看: 53|回复: 0
2017对外经贸日语口译考研备考须
2017对外经贸日语口译考研备考须知
  终于等到贸大出结果的一天,在查到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受的委屈都值得了,青春就应该活的任性一些,抓住自己想要的,不让自己后悔。
  ?日语口译
  考试科目共四门,政治(100分),翻译硕士日语(100分),日语翻译基础(150分),汉语百科与写作(150分),总分为500,今年的国家线为345,贸大日语口译的复试线为350,与贸大的英语和韩语相比复试线并不高,所以大家不要把贸大想的太难,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抱着自己肯定能考上的心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努力到被录取的最后一刻,相信命运不会亏待你。
  这一科感觉自己是最没有资格谈经验的了,因为我的政治考的超级不好,我是从十一开始复习政治的,红宝书只看了两遍,到最后第三遍都没有时间看了,然后后期的时候主要就是做选择题,背肖四,虽然今年肖四押题不准,但毕竟押了某几个题,相比其他押题资料已经不错了。还有,从我的失败经验来看,红宝书还是重点,硬着头皮多看几遍,争取把选择题保持在40分左右,得选择者得天下。
  ?翻译硕士日语
  题型大概是选择,阅读和作文,选择题和一级的语法选择无论是难度和考察的知识点上差不多,因为我上半年一直在准备日语一级,所以语法的知识的砸的很死,下半年备考的时候基本没怎么复习,说到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自己一级已经过了,所以这部分可以不用准备了,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级可能过了,但是知识点你未必砸的很死,也不知道大家在准备一级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语法书,不过估计比较受青睐的就是红宝书和蓝宝书了,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说,那上边的语法知识点只是涵盖了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一小部分稍微偏的和生僻的语法并没有,但是重点是,贸大就喜欢考那一小部分,复习不到就是不会。
  当时我备考的时候从学姐那里复印了一本语法书,由于是复印本,所以我也不知道那本语法书的全名叫什么,只知道那本书里面罗列的语法对付一级和贸大日语翻译基础的选择题已经足够了,所以如果大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关于阅读的话,我不得不说了,今年的阅读考的是两篇,一篇小的一篇大的,小的挺难,有点读不懂,也不知道自己做过之后错了多少,不过大的挺简单,里面有选择题,有总结答案题,还有填空题,没有往年真题的原题,只是今年没有啊亲们,去年可是有两篇,其中一篇是罗生门节选,另一篇好像是在城崎的节选,好像是这两个,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反正都是名篇里面的,并且这两篇都是往年考题的原题,原阅读原问题,如果看过或者背过这个阅读答案的同学那真是赚到了,没看过名篇或者连听都没听的同学真的是会吃大亏的,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往年真题,我当时备考的时候就在真题和答案上面花费了好多时间,才把每年的真题整理好了,不得不说,真题好难的,连我的早稻田大学国文专业毕业的我的外教们都说难。没办法,再难也要啃哪。关于作文,今年考得也不难,考的是“我的手机”,大家平时多积累一下这种素材,背背模板,没有问题的。
  ?日语翻译基础
  这一科是我下的功夫最多的一科,我想说,大家应该把重点放在经贸文章类上,我用过的书有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语经贸文选》,《商务日语文章选读》,《商务日语翻译》《经贸日语口语》《商务日语报刊文章选读》,注意我说的是把重点放在经贸类上,而不是不看其他的,像政治演讲或者社会类的文章也是贸大考察的重点,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因为这一科的题型是短语互译和篇章互译,所以大家一定要均衡地分配重点,今年短语互译占了六十分,其中有像“啃老族、富二代”这种热词翻译,有“一期一会”这种词的翻译,还有国家名的翻译,最懊悔的是从学姐那买来的笔记里整理的特别全面的国家名的翻译,我当时看了嫌麻烦,没背,结果上了考场,我就傻眼了,当时连哭的滋味都有啊,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前辈的笔记是一大笔珍贵的资料,一定要吃的透透的。最后要告诫大家的是,这一科的题量特别大,一定不要磨蹭,上场就抓紧写,不会的果断隔过去,不要浪费时间。
  ?汉语百科与写作
  这一科的题型有选择题,大作文和小作文,今年没有名词解释,我今年最幸运的地方也在于此,因为名词解释我一个都没有准备,当时实在是背不过啊,结果真的就没考啊,不过下年大家有没有那么幸运我就真的不敢说了。选择题那部分的话我用的就是林青松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和从学姐和同学那儿整来的笔记,反复地背,把知识砸的死死的,不过今年出了几个从来没见过的书名和作者名,后来听说是今年出的新书,所以这几个题就是全蒙的,奉劝大家一定要多关注下时事。大作文和小作文这一部分,说好准备也好准备,说难也很难,我当时对这一部分特别头疼,后来也硬着头皮写了一本自己的模板笔记,后期就一直背那个笔记,上了考场就挺轻松的应付了。
  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也许期间你会遭遇同学的嘲笑和冷落,但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害怕考研期间的寂寞与冷落,那我奉劝你不要走这条路,因为这注定是一场一个人的奋战。希望大家都能如愿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
2017对外经贸考研群:,里面有学长学姐可以交流指导;或者加学姐微信号:。
更多研途宝对外经贸考研专业课资料点击:
& & 研途宝2017考研精英计划红包入口:
  研途宝对外经贸考研网专业课无忧通关班:,用实力搞定考研。
站长推荐 /4
研途宝,让学习变简单!
拍照提问,从此无需码字;
智能测评,诊断复习盲区;
学霸伴学,学习不再寂寞。
掌控全局,早做规划;
择校定专业,果断行动;
定制你的,专属课程;
选对资料,拿下考点;
考研百科,领先“助跑”。
五招让考研路,畅通无阻
2017考研公共课微课霸气来袭
十分钟掌握一个知识点
考研学习新风尚
名师讲解,一步到位
2017考研,暑期先锋战斗指南:暑期备考有方法,有计划,有效率
Powered by
考研QQ交流群:日语可以完全用汉字书写吗?
1.下面这张明治维新的诏书,就完全用汉字(汉文)书写而成,他们的王公大臣能看懂这张诏书吗?2.又比如,日本学生都学习四书五经,请问他们是怎么一个学习方式呢?古汉语的主谓宾与日本的不同,难道他们就像看图画一样在看四书五经中的文章?还是完全翻译成日语以后再学?3.本题主要想问日语和汉字、汉语之间的关系,欢迎发散!感谢!
按投票排序
这份答案只是抛砖引玉,先生的答案有更多干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题主原本的题目是:「日语可以完全用中文书写吗?」这里要说一下的是,日语可以用汉字书写,但不能说用中文书写。(通常「中文」指近现代书面汉语。文言文的话,是下文所要讨论的)请区分「中文」和「汉字」。说到汉字。是的,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日语的确可以完全用汉字书写。当初日语假名的最初形态,就是汉字,即「万葉仮名」。见问题:这里说到了假名的起源。当然,从表音的角度来说,未经简化的汉字表音效率并不高。到了现代,更是有脱汉的迹象。给题主讲个笑话。(来源:)日语里的汉字都有对应的音,而这对应的音通常不止一个。按读音规则来分,就起码有音读训读两类……刚学日语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一套发音规则很有兴趣,觉得每天都用的汉字居然能够完全换成另一套发音来说,很有意思。所以大家都喜欢用日语的发音来说中文字。但班长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班长的追求是把所有假名都标成汉字。比如说一天老师让上讲台写句子,句子是「昨天,那把椅子在这间教室里。」写出来的话可以写「昨日、あの椅子はこの教室にありました。」我认为,基本上正常人都应该是这样写的。我们班长写出来的是:「昨日、阿乃椅子羽個乃教室二有馬下。」老师说你写的什么,自己读一遍……班长流利地读道:「きのう、あのいすはこのきょうしつにありました。」老师估计又囧了,说你下次按正常的写法写。班长说了一句让老师吐血的话:「老师,你们都没读过《万叶集》吗?」好了来正经的。既然日语词汇、语法跟汉文完全不同,日本人是怎么读汉文典籍呢?(下面就有点「用文言文书写日语」的意思了)日本人发展出了一种称为「训点」的符号系统,在解读汉文的过程中使用。其中包括用「返点」(返り点)来表示词句的阅读顺序,以句读、送假名或「乎古止点」(ヲコト点)等作为辅助,从而理解汉文。上个例子,出自《韩非子?难篇(一)》:右下角数字为实际阅读顺序先顺下来读没有标点的字:楚人盾……然后遇到雁点(レ点)以后,将雁点后面的字提到标注雁点的字的前面,然后再往下读:楚人盾矛与……然后再按照数字标注来读:楚人盾矛与鬻……最后往下看,依上下标号读,句子就变成:楚人盾矛与鬻者有从而贴合了日语的语序:「楚人ニ盾ト矛トヲ鬻グ者有リ」现代日语就成了:「楚の人のなかには盾と矛とを販売する者がいたのですが、」(有一位卖盾和矛的楚国人……)这个问题里有关于「返り点」的详细描述:除了返点以外,还要标上必要的送假名表示语法关系,还有每个汉字的读法。因此实际上看起来是这样的:「返点」出现于奈良时代后期,彼时片假名尚未出现,使用万叶假名。「乎古止点」可能是出于「乎」(ヲ)等送假名频繁使用所发明的简化方法,即以一个点在汉字上中下左右的朱色点来表示一个假名。不过,这个点从来没有统一过,曾多达20多种。平安时代还出现了博士寮的博士都把各自的「博士家点」(各家私传的乎古止点点法)相互保密的情况。由于使用不便,后来慢慢地就被淘汰了。「返点」出现于奈良时代后期,彼时片假名尚未出现,使用万叶假名。「乎古止点」可能是出于「乎」(ヲ)等送假名频繁使用所发明的简化方法,即以一个点在汉字上中下左右的朱色点来表示一个假名。不过,这个点从来没有统一过,曾多达20多种。平安时代还出现了博士寮的博士都把各自的「博士家点」(各家私传的乎古止点点法)相互保密的情况。由于使用不便,后来慢慢地就被淘汰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汉文是古典文章,送假名的标注方法要用「歴史的仮名遣」,并使用文语文法读念。为了更好地理解汉文典籍,日本人会将加了训点的原文改写成日语书写形式,产生了「書き下し文」。这种改写文后来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日文体裁即「漢文訓読体」,随之以来还有「復文」。所谓汉文训读体,就是用日文语法书写汉文的一种体裁。譬如《教育敕语》。朕惟フニ我カ皇祖皇宗國ヲ肇ムルコト宏遠ニ德ヲ樹ツルコト深厚ナリ我カ臣民克ク忠ニ克ク孝ニ億兆心ヲ一ニシテ世世厥ノ美 ヲ濟セルハ此レ我カ國體ノ精華ニシテ敎育ノ淵源亦實ニ此ニ存ス爾臣民父母ニ孝ニ兄弟ニ友ニ夫婦相和シ朋友相信シ恭儉己レヲ持シ博愛衆ニ及ホシ學ヲ修メ業ヲ習ヒ以テ知能ヲ啓發シ德器ヲ成就シ進テ公益ヲ廣メ世務ヲ開キ常ニ國憲ヲ重シ國法ニ遵ヒ一旦緩急アレハ義勇公ニ奉シ以テ天壤無窮ノ皇運ヲ扶翼スヘシ是ノ如キ ハ獨リ朕カ忠良ノ臣民タルノミナラス又以テ爾祖先ノ遺風ヲ顯彰スルニ足ラン 斯ノ道ハ實ニ我カ皇祖皇宗ノ遺訓ニシテ子孫臣民ノ俱ニ遵守スヘキ所之ヲ古今ニ通シテ謬ラス之ヲ中外ニ施シテ悖ラス朕爾臣民ト俱ニ拳拳服膺シテ咸其德ヲ一ニセンコトヲ庶幾フ相对应的汉文如下: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我國體之精華、而敎育之淵源、亦實存乎此。爾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衆、修學習業、以啓發智能、成就德器。進廣公益、開世務、常重國憲、遵國法、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者、不獨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顯彰爾祖先之遺風矣。斯道也、實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朕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这说白了就是将汉文「直译」为日语。但是毕竟汉文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外语,即使日本人「直译」成了略显生硬、貌似古文的日文文章,还需要面对读音的问题。当时的人为了让这种文本显得更加自然一点,会根据各种场合酌情使用音读或者训读(传统上朗读汉文典籍要使用音读,但后来逐渐不严格了)。出于跟汉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的考虑,很多时候汉文训读体会放弃一些字词的训读,而直接用音读表示,以保持文风简洁。这相对于「训点」法来说,稍微更加容易理解了一点,因为这种文本还是贴合日语语法的。所谓「復文」,就是把这种文体变回纯汉文。即使「漢文訓読体」不像一般意义上的直译那样采用当时的通俗口语,它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和完善以后,已经变成了一种庄重而富有魅力的独特文体。但另一方面,由于必须使用汉字,日本人误用汉字词、与其他口语上的训读词混用的情况非常多。例如「既而」(スデニシテ)本来意为「それからあと、そういうことがあったの」(之后有这样的事情),可是经常被误解为「既に」(已经),更何况「スデニシテ」本来就比较别扭。所以,常见的一训对多字的状况对汉字用字的定夺提出了考验,日本人必须透彻地理解汉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即便如此,对应的汉字词和训读词之间始终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漢文訓読体」并不一定能弥补。在明治时代,「漢文訓読体」已经取得了官方语文的地位。比如上文的《教育敕语》,还有日本战败时的《终战诏书》(),都是用汉文训读体写就。维新时代的日本大臣,可以想见都是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不说汉文训读体,传统汉文的阅读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鉴于这种文体严重脱离日常口语,二战后自从日本政府颁行《日本国宪法》,就开始采用现代口语体了。(顺便还涉及「現代仮名遣い」的问题) 除了「漢文訓読体」,还有「和文体」(即《源氏物语》所处平安时代的口语文体)、宣命体(在神社祝词等场合使用的文体)等等。古代日本语文体裁是纷繁混杂的。这些暂时不表,题主有兴趣自己去查一下。参考文献:——————————————知乎对一些日文汉字不支持,请不要介意。——————————————另外在果壳网发现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谢支持,没想到这个上日报了我以为会是另一个,有一定戏谑的成分还请大家包容。...........................................................................................................................................................先回答题干问题,日语所有的单词都可以写成汉字,但是很多日本人也看不懂。这里面回答了日本人的起源问题,正好在这个问题里好多人问我日语到底怎么回事的问题,那我就在这里说说吧。这个文章已经说了大致的东西了,可以说日本人包括原住民(D)加上“渡来人”(O2、C),都没有太多汉人的血统(O3)。可是这个民族实在是太落后了,真的是没文化啊,中国人自古就爱收小弟,但是日本一直是个当小弟都不够格的国家。从全世界来看,有文字的民族都是天之骄子啊,并且还是象形文字不是拼音。(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文字都可以找到一个渊源“腓尼基字母”,汉人是唯一一个发明并发展流传下来象形文字的民族,虽不是皇汉,但是这一点真的很佩服汉人)也就是说在大和政权逐步形成的古坟时代,也就是大约我们三国到隋的时代,只会乌拉乌拉却没有文字的日本人受到渡来的百济新罗人影响,逐渐使用了汉字记载文书,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说最早时的汉字也好还是佛教也好都不是从中国直接传过去的。所以其实这个是很悲凉的,对于古坟时代的所谓贵族(其实就是部落大酋长)们,除了少数的“渡来人”(百济新罗人)可以看得懂汉字,其他人看文书就像是外语,实际上也就是外语,这就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终于到了日本历史上的伟人圣德太子摄政了(至于圣德太子的有趣故事以后再讲),这货扶持了一个没什么势力的小野妹子当“遣隋使”,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汉化,贵族也逐渐开始学习汉语汉字,上层社会开始有了文化,但是实际上,这个时代,汉字和汉语对于整个日本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外语,除了遣隋使和受过教育的贵族,比如苏我马子他们家人,大部分人没人看得懂这东西。图
圣德太子和小野妹子(男)图
圣德太子和小野妹子(男)图
当然了人家是这个形象 你看这造型 怎么看和汉人关系也不大 比如人家本来名字是“厩戸(うまやと)皇子”,圣德太子只不过是后人给他搞得外文名字,就和刘德华弄了个英国“太平绅士”那个感觉(谥号)。图
当然了人家是这个形象 你看这造型 怎么看和汉人关系也不大 比如人家本来名字是“厩戸(うまやと)皇子”,圣德太子只不过是后人给他搞得外文名字,就和刘德华弄了个英国“太平绅士”那个感觉(谥号)。但是太子死了之后苏我这个豪族一直执政,日本汉化道路一直也不平坦,随着“苏我入鹿”这个人被他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边缘贵族“中臣镰足”搞死了之后,中臣镰足扶持有着超兄贵名字的“中大兄皇子”成为“天智天皇”之后,日本才开始真正的彻底汉化——大化改新。说句题外话,苏我豪族虽然灭掉了,这个中臣镰足就是后来被赐“藤原”的家族的始祖,藤原家族的摄关政治可要比苏我厉害多了。日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狂派遣隋使,汉字才算在上层社会普及开来,并且日本人引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比如官位制度,玄学,佛学里的词汇日本原来都没有,日语开始变得不纯,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就像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蹦出几个英文词一样。不久之后的奈良时代,汉语(注意就是汉语)写成的“古事记”也出现了,但是民间的话还是不认得这东西,只是上层人的内部消遣而已。直到奈良时代后期,一部叫做《万叶集》的诗集出现了,这东西里面有好多都是一个叫做额田王的女性皇室成员写的,可是人家女性也不看中国那些东西,写出来的可是“和歌”,压根就没法拿汉语去写,所以日本人神奇的找出几百个汉字,直接当做拼音来用,日本人把这种诡异的书写模式称为“假名”,这也就是著名的“万叶假名”。图
万叶集 全是汉字,你却看不懂吧比如日语的樱花是“sakura”,万叶集就写成“散久良”,比如山是“yama”,日本人就写成“也末”。你说这“散久良”和sakura哪里像了,其实唐代的中古汉语发音还真差不多是这个,再加上日本人天生自带舌头硬直技能,所以就变成这样了。(汉语的演变非常的大,原始的汉语其实和现在的藏语差别不大,是一种被称为“原始汉藏语”的语言,我们的“官话”是直到明代才逐渐形成的,唐代的长安话和客家话相似度较高)所以随着汉化的封建制度不断产生,日本民众也不能像原始人那样活着了,全民扫盲变得十分必要了,但是学汉字不太可能,不可能让全民都学一外语吧。写万叶假名?一个汉字的东西你写三个汉字,所以传奇性的平假名片假名就产生了,平假名顾名思义,就是平时老百姓写日语用的。片假名就是仅仅作为拼音使用。但是本质上都是拼音,可以看成大小写。图
草书变成的平假名图
草书变成的平假名图
偏旁变成的片假名。(忽略后面那一排注音符号。)图
偏旁变成的片假名。(忽略后面那一排注音符号。)所以从这之后扫盲工作结束了,一般平民和女性都爱用假名来书写,但是上层男性为了装逼,就一定要用汉字写东西,但是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日本人就开发出了写着汉字读日语音的诡异办法,话说汉文字的伟大之处也就在这里了,你就是英语,只要你不嫌麻烦照样可以用汉字表达出来,比如我就说“车”读成car,你也没意见吧。但是关键是语法也不一样啊,那没事,改顺序。但是日语是黏着语助词很多啊,没事我们把助词写成片假名标在汉字的角落里。所以上层社会就出现了这东西。图
日本汉文 旁边的假名都是助词,平假名都是注音所以日本就出现了这东西,但是话说回来,日本的普通人自己都看不懂这东西,纯属是上层社会为了显示自己BIGGER的工具。但是毕竟汉文化太高级,所以很多汉字读音的词也引入了进来,比如SEKAI世界,UCYU宇宙这种词汇,日本的每个汉字基本都有音読み(汉语读法)、訓読み(日文读法)这两个模式。所以你看到的日本上层社会的东西,要不完全就是汉文,要不就是日本汉文,总之没受过教育的人是不怎么看得懂的,就是受过教育的,他读出来的也不是汉语的音。所以说其实真正的现在的日文书写系统,也都是在明治维新之后了,日本人开始全民受教育,上层也不总弄怎么晦涩的日本汉文了,把假名写法和日本汉文写法综合起来,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文。二战之后,日本更是取消了大量用不到的汉字,并且让平假名成为了官方文字,片假名也只作为表达外来语的拼音作用出现了。所以才出现了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这样的夹杂汉字假名的日文写法。(谢谢,请多指教,多谢款待)其实原来日本人是这么写这三个词的
有難ウ御座イマス  宜シク御願致シマス 御馳走様デシタ 这样的写法的。(片假名应该是小的,这里打不出来)以上还有补充一个,貌似有个哥们来找存在感然后气急败坏了,我给他的回复既然被删,我贴一下这人的过往答案给大家观摩下,反对都反对不出名堂也是神奇的。我们都在日本,但别忘了自己姓什么,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日语这种鼓吹“和制汉语”的人,我觉得还是尽早归化比较好。
日本那边优秀的学生(限定词优秀,高中大学生之类)是可以直接看懂简单的文言文的(更不用说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大臣了)。记得日本的最强大脑有一个题目就是(让日本的最大学生)快速(一秒钟5个字以上)阅读诸葛亮的《隆中对》然后回答问题。。。翻译,我们文言文教学的时候都用白话文解释,他们当然也用日本翻译解释啦。。。发音,他们会尽量用汉语的方式发音,虽然相当不标准。深度,日本人爱专研,如果真遇到那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人,你(如果不是很牛B的话)真会被干的体无完肤(我就被360度吊打过)。贴两个视频吧。第一个是麻辣教师GTO动画第16集虽然里面说的是神童,但人家还是上课正经教论语的。这里面有一些日本那边的文言文题目,题主可以试一下哈。日本人的高中题。。。原文图片太长我就截一小部分,大概类似于这样的,之后的题目就是选择题,选择哪一句话应该怎么用白话文翻译最合理之类的,类似于我们的高考题。。。这文言文有点简单,但挺有意思的哈。
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汉字的变体。所以,技术上说,日语一直都是用汉字写的哦。大家猜「有難御座増」是什么意思呢?日语最初用汉字表示的时候,万叶假名就是类似这种玩法。
我觉得你们过于纠结汉文和标记了.我很想告诉你们说,日文不能全部使用汉字书写,看不懂没有意义.日文,现代日语.使用混合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来表记.有些人会钻牛角尖说,古代日文明明可以用汉字标记.说的没错,但是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今日的日本人并不会这么做.为了帮助理解简单叙述一下时代背景,中国使用的汉字书写系统,曾经是东亚(至少包括今天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岛和越南)流行的国际共同标记方式.所以读这些国家地区的古文,出现汉字表记是非常正常的.任何的信息都可以使用等价的表记方式,当然从实践上要遵从历史习惯.中文可以拉丁化,比如使用拼音来表记.反过来印欧语系也可以汉字化,完全成立.当然这么做太麻烦了,缺乏实际价值.日本使用汉字表记大约有1200年的历史,直到今日日语仍然有大量汉字表记(49%).当时要区分汉字表记和汉字,中文,日文,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汉字,一种表记符号系统.中文,现代中文,以白话文为基础的通用的标准语.古代中文,书写用的文言文以及民间的白话文.日文,现代日语,包含平,片假名和汉字.古代日语,有全部汉字表记,全部假名表记,混合表记,按年代分.对了,全文说的都是表记,就是写,不涉及任何的读音.希望有帮助到题主理解.如果有不周请指出.
我感觉看了一圈都没有人说重点呢。。。你们不觉得题主明显并没打算让你们用万叶假名写日语么?如果说假名是日语的字母,那么汉字的作用就是把假名“封装”起来,变成能直接看懂的字。那么实际上题主想问的是,如果日语全部用汉字进行“封装”,那些没有汉字对应的假名,该怎么办吧。我们先不考虑实词部分,就假设它们都能用汉字写吧。非实词部分怎么办?比如“私は中国人です”日语全用汉字写,就该是这个“は”和这个“です”该怎么办的问题吧。一种办法是省略掉,不写。就看你日语水平如何了。。。最近岛国突然流行起来的伪中国语,就是这么个玩意。但是虽然能看懂,却有一定困难,类似中国的火星文。另一种办法,就用汉字取代。最好是音和意都相近的。我们来试试。把“は”写成“吖”,把“です”写成“的说”。这句话就变成:“私吖,中国人的说。”翻译一下:我吖,(是)中国人的说!挺成功。。。还挺萌再看看否定句怎么办。“あの人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あの”就是“彼の”,我们就写成“彼之人”。“では”变成“的吖”“あり”本就可以写成“在り”或者“有り”,表示状态。“ありません”就可以变成“在哩莫是”这句话就变成:“彼之人吖,日本人的吖在哩莫是。”就这样用口字旁的汉字“封装”这些假名,反正这种字本来就不是拿来表意的。。。用在这里正好。日语就变成了莫名其妙的萌系中文了。。。随手写几个标日的句子吧,先看看再简单句里能不能普适。“それは何ですか?”“其叻吖何的说呀?”“あれはだれの傘ですか?”“彼叻吖 谁叻之伞的说呀?”“あそこも jc企画のビルです”“彼処茂 jc企画之ビル的说”茂怎么也有茂盛之意,就借用了。这样出了片假名这种外来词,其他都不成问题。其他的有人看我再发吧。————————————————————没想到还真有几位感兴趣,不过我要说的是,日语和汉语本就是两种语言,想要完美的把假名“封装”成汉字,是存在很大困难的。我举的例子目前为止都是简单句,复杂的句子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方法并不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美好容易,理论上可行的基础是汉语的语法较弱,词汇顺序一定程度上不影响阅读而已。也就是说,如果我把这个做到最后,也许搞出来的全汉字日语只是为了满足中国人读的日语,对日本人,也许是一种负担。不过这总归是一种尝试,聊胜于无,哈哈。————————————————————“部屋に机といすがあります。”“に”借音,换成“呢”“と”借音意,换成“同”“いす”本来就是“椅子”“あります”中的“あり”可以同上,“ます”可以类似于“です”,变为“嘛说”,也可以省略。“部屋呢机同椅子嘎在哩嘛说。”阅读的时候,尽量弱化其中口字旁字的存在感。——————————————————“机の上に猫がいます。”“机之上呢猫嘎居嘛说。”「あります」(^?^)ノ「在ります」「有ります」「います」( ? ▽ ` )?「居ます」这是日语本来的正确写法,这种封装可以沿用。———————————————————既然有人支持,再更一下吧。“森さんは 先週 休みましだ。”“森参吖 先週 休咪 嘛夕哒。”“夕”可以表示过去。再强调一次,这种表达方式的关键是,把日语中非实词不表意的部分用口字去替换。
实名反对高票回答者@安森垚的回答并为因指出其一些明显低级错误而删评论拉黑的行为感到不耻1.所有的日语都可以用汉字表示? 不是。不能用汉字表示的且非外来语的日语词汇数不胜数,其中绝大部分副词,拟声词,拟态词等便是如此。有些人非要说万叶假名算汉字,万叶假名只借汉字标音和其意义毫无关联,本质上仍是假名,和平假名片假名相并列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实际也来源于汉字,那难道可以说日语全用汉字书写?2.现代汉语和日语共通的词汇到底是哪传到哪? 虽然汉字在古代由中国传到日本,但在近代日本利用汉字造了大量词汇并逆向输入中国。可以说,现代汉语和日语共通的词汇绝大部分来自日语,包括政治、経済、文化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甚至词汇这个词本身(源于日文「語彙」,译自英语vocabulary)。 还有很多词虽然记载最早出现于中国古文献,但其现代的含义是日本人赋予的并将其用法传入中国。比如该答主所举的「宇宙」最早来源于庄子,宇指时间宙指空间,而近代把宇宙作为Cosmos的译语赋予其与Cosmos相同含义的是日本人。类似的例子还有人民people 共和republic等等。 然而一部分词例外,这一部分词一定是从古汉语传向日本的,那就是タリ活用的形容動詞。其中包括叠词(○々),以○然、○漠、○乎结尾的词,单字音读形容动词如凛タリ、倩タリ以及一些没有规律的如淋漓、寂寞、絢爛、爛漫、矍鑠、嬋娟、磊落等。3.过去的日文是用汉字加小号的片假名书写的吗?小号的片假名和普通尺寸的片假名用于什么? 不是。小号的片假名用于给漢文标注送り仮名,以及用于曾经的只支持半角片假名的电报。历史上正式公文和天皇诏书等用漢文或汉字和普通尺寸片假名混用,其余仍以平假名或平假名和汉字混用为主(源氏物语之后)。战后小号片假名除了一些只支持半角片假名的收银机等基本不用,普通尺寸片假名用于拼写外来词、表强调、拼写部分副词、拟声词、拟态词,以及用于辞典上标注歴史的仮名遣い和漢文の書き下し文。 从过去一百年间日本对汉字的使用来看,汉字的地位是日趋式微的。从简体字到当用汉字表到大量引进以片假名拼写的外来词甚至文学作品中用外来词标注汉字读音(目標ターゲット狙撃手スナイパー協奏曲コンチェルト等等)。虽然这种现象伤害了作为曾经对外文化输出的强国人民的自尊心,但这实际上是语言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引进外来词和国际交流的成本,客观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毕竟这是别人自己的语言,一些人再怎么不甘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最后希望知友们对高票答案不要盲从,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术讨论。以上
可以的。日本有两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两者合称记纪。其在日本的地位可比诸我国的史记、汉书。两本书都没有用一个非汉字书写。不过古事记或以汉字记日本语音,或以汉语词表日本语义,日本书纪则纯用汉语。同样的人物两本书表记有差异,比如倭建命、日本武尊,就是同一个人物。不同的语言用汉字表记,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汉定。完全用汉字记述一件事,完全可以,但必须取舍,很多不能用汉语汉字写的东西可能就要改换了。我的母语是吴语,我们说睡觉为困觉,好理解吧。我们称洗澡为淴浴(huod Yod )d表示入声,还可以写汉字。而我们更底层的词汇,比如把轮子叫gun bed lo lo,这个肯定不是汉语,也只能舍弃,用轮子这个词汇了。
我在日本酒店想要条毛巾又不会说,于是在纸上写了毛巾两个字,她们表示明白了,过了一会儿送了床被子上来……
微博上看的微博上看的看完后就燃起来了并非严谨答题不过觉得值得分享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语语法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