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来西亚侨民体育节对联会作一对对联要比较急...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同一个世界
不同的追念--《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05期
同一个世界
不同的追念
【摘要】:正~~
【关键词】:
【分类号】:J431【正文快照】:
①韩国人在春节期间举行茶礼以追思祖先.并感谢他们留下来的丰饶物产。②住在马来西亚的日本侨民在日本传统的盆舞节当夭穿上浴衣,敲起大鼓欢迎先人的灵魂‘.重返人间,’o③肠西哥瓦哈卡州,一名男子来到家族的坟墓前参与亡者节纪念仪式。在为期两天的节日期间,皿西哥全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孙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王功尚;周鹏;;[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梁唐;黄莲芬;;[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阎广芬;;[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熊贤君;;[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黄书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阎广芬;;[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陶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阎广芬;;[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星;[N];中国文物报;2011年
本报通讯员
俊军 吉泽;[N];工人日报;2011年
海南日报记者
蔡葩;[N];海南日报;2010年
路透社/杨孝文 译;[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施爱东 本报记者
整理;[N];人民日报;2010年
王晋军;[N];中国文化报;2010年
文艳;[N];西安日报;2010年
吴济海 傅双琪;[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陈伟胜;[N];广州日报;2010年
自由撰稿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静;[D];复旦大学;2009年
安槿雅;[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郑康;[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罗彩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葛红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吴萍;[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刘海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吴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宪昭;[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金信周;[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祥玉;[D];山东大学;2010年
沈光野;[D];吉林大学;2009年
郑永才;[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孟祥波;[D];苏州大学;2009年
魏巍;[D];苏州大学;2009年
王克旭;[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涛;[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于慧鑫;[D];吉林大学;2009年
王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孙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肇庆广宁侨民在马来西亚生根
来源: 西江日报作者: 袁绫 黄月霞
广宁人从19世纪中后期移居马来西亚,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并已发展到7万多人。
广宁人从19世纪中后期移居马来西亚,历经几代人千辛万苦才得以繁衍生息,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并已发展到7万多人,成为马来西亚人口中的重要族群——广宁族群。在百年的侨居历史中,广宁侨民与当地文化碰撞交融,在坚守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精神的同时,自觉学习与接纳住在国的先进文化与思想,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在住在国的社会经济土壤中立地生根,镶嵌发展。
根据广府华侨文化肇庆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广宁侨民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农村,不谙经商,在1902年至1950年间,涉及商业的侨民非常少。如:东马的广宁人主要在拉让江流域垦地农耕,他们种植橡胶、胡椒、可可、蔬果等,为诗巫市场供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伐木业逐渐取代农业的地位,内河航运业开始兴起,广宁侨民中的年轻子弟成为了工人,参与到伐木行业和航运业,并投身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运、发电、道路、学校、桥梁等。同期,许多侨民迁移到城市定居,开始涉及商业活动。起初,他们经商属于家庭式,大多从事经营洋服、汽车修理、木器、杂货等。随着族群的发展,广宁侨民从单一的职业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并逐渐融入社会各阶层。广宁侨民后代的事业得到较好发展,有部分新生代进入大企业工作,更多人成为了教师、医生、工程师、律师、公务员等。
随着马来西亚经济工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华人经济也发生了明显多元的转向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华人活跃在马来西亚的各个经济领域,期间涌现了一批资金雄厚、发展规模颇大的企业集团,有的在创新发展中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企业。如广宁人后裔马来西亚UOA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柏林、马来西亚砂巴州房地产董事长江海清等商界代表,他们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勤奋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当地房地产业的佼佼者。广宁人后裔江泽琳年少时家境贫寒,后来孤身到城市,一边打散工,一边尝试和摸索创业,于20世纪90年代投身运输行业,创立了鸿州货运(私人)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打拼,事业不断发展。广宁侨民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在促进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马来西亚广宁侨民还一直有参与政治事物的积极性。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他们有着“客居心理”,更关注中国国内形势,其政治活动主要围绕中国政治运动展开。在卢沟桥事变后,于1937年9月成立“诗巫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这是砂拉越诗巫地区首个华侨抗日救国组织。广宁侨民与其他粤籍、闽籍华侨共同开展筹赈活动,支持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直至1941年日军侵入马来西亚,才被迫停止活动。在马来西亚日据时期,有部分广宁侨民参与抗日游击战,掀起反日运动的高潮,积极保护家园。
随着族群内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广宁侨民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追求,加快了他们参与政治社会事务的觉醒,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政治,关心住在国的社会发展。二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宪政改革,广大华侨华人被迅速地卷入政治发展大潮。侨民开始加入各种政党,更多人活跃于政界。广宁人后裔江先汉,1991年被砂拉越州政府委任为诗巫市市长,成为第一位当上市长的广宁人。他在年担任诗巫市市长期间,政绩卓越,大力改善民生,赢得了市民的尊重和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广宁人后裔获得了政府的认同与委任,有的被授予拿督斯里、拿督等勋衔,也有的成为了市议员、乡村议员或是本固鲁、甲必丹(负责管理不同大小区域的首领,相当于区长、村长),他们积极为当地民众服务。
目前,除个人参政外,华人主要以社团的方式参与社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马各地共成立了15个会宁同乡会(会宁为四会市和广宁县的简称),并组建了马来西亚会宁总会。这些同乡组织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学术文化讲座、联谊访问等活动,凝聚乡情,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在帮助同乡发展、维护同乡合法权益、反映同乡呼声等方面与地方政府发挥了积极沟通作用,在增强族群意识,提升社会政治地位中抱团参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华人群体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谢辉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我们将筛选出优秀的春联作品,陆续进行展示和投票。  妈祖,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世界影响最大的海神,她的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尤其是福建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以至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就有妈祖庙,就有妈祖对联。
  妈祖对联,泛指自北宋至今妈祖庙宇、纪念地、塑像等张贴、悬挂、镌刻和人们为纪念、祭祀妈祖举办的活动,出版的书籍、报刊等撰写的歌咏妈祖、兼及教化的专用对联。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移民、建筑等诸多领域,形成丰厚的妈祖对联文化积淀,成为妈祖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次战火、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见着于典籍和人们代代口头传诵的妈祖对联的数量,较历史上曾出现的妈祖对联的数量少之又少。而这些保存下来的妈祖对联,便成为妈祖文化的瑰宝。
  一、妈祖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对联起源于何时?这是谈论妈祖对联首先要探讨的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追溯妈祖信仰的起源。妈祖,原名林默,相传宋建隆元年(960)出生于福建莆田海滨,卒于雍熙四年(987)。生前行善济世,护航救人,死后人们怀念感戴,立祠祭祀,称之为“通灵神女”。从此开始了对妈祖的民间崇拜。
  我国北宋以后,航海业蓬勃发展,福建的航海业在全国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时航海技术又很不发达,航海的人们不能预测海上的恶劣气候,很难应付飓风、台风的突然袭击,只有借助于神灵保佑,因而“海神”便应运成为航海人们的精神支柱。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海上遇险,得“通灵神女”搭救,转危为安。路还朝复命,将妈祖护航奇遇上奏皇帝,宋徽宗诏赐“顺济”庙额。自此之后,历代皇帝累加赐封,妈祖神格也由“夫人”而“妃”而“天后”而“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朝廷的累累褒封,确立了妈祖作为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妈祖这一民间信仰迅速传播,遍及全国,并由漂洋过海的华侨、海员和外交使节,传播到世界各地。
  妈祖信仰起源于北宋,妈祖对联起源的上限亦应是北宋,且最初应是题于妈祖庙宇。但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宋、元妈祖对联实物,也未见有任何文献着录,能见到的只有诗联,数量亦相当有限。如南宋状元黄公度《题顺济庙》:“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元虞集《送宋诚甫大监礼天妃》:“庙前水生客戾止,帷中灵语风泠然。”元诗人张翥《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明代随着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和明代皇帝对对联的提倡,妈祖对联的作者和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但传者甚稀。山东长岛显应宫,北宋宣和四年(1122),福建船帮集资兴建。宫内有古船模350多只,并有明洪武年间镌联:“救父海中,浑身是铜墙铁壁;警心梦里,夙世有慧业灵根。”湄洲妈祖祖庙,有一石刻楷书对联:“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传为明邑进士戴大宾所题。清代,朝廷将妈祖神格推至极点,台湾开发,大量移民,都加速了妈祖信仰的发展。而对联发展到清代又出现空前的繁荣,因而清代妈祖对联作者和数量使多得数不胜数,至今许多妈祖庙还保存着清人的妈祖对联实物。日本长崎崇福寺妈祖堂大门,有清顺治福清僧人即非题联:“扬帆登宝所;慈爱见婆心。”堂柱有日本长崎钜鹿氏始祖,顺治福州人魏之琰题联:“体帝心以济人,登衽席波涛之上;秉坤德而习坎,驾津梁天海之中。”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妈祖裔孙林麟焻充册封琉球副使,至冲绳那霸顺济灵慈宫,题一联:“累朝叠诰表神功,岳降自鯑江,翊运疑庥,频现红灯宣圣化;重泽献琛逢盛世,皇华临马齿,抠衣展拜,永靖碧海耀吾宗。”清光绪年间,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题台中县慈济宫一联:“慈爱在人间,屹鸟闽花常被泽;济施满天下,梯山航海尽沾恩。”妈祖对联的上述发展情况,印证了清代对联学家“八闽硕儒”梁章钜关于庙宇对联起源的判断,梁在《楹联丛话》中说:“庙中楹联,宋元时绝无传句,大约起于明代,至本朝而始盛。”进入民国,战乱频仍,妈祖信仰受到冷落,但民间对妈祖的信仰,却兴盛不衰,因而妈祖对联作者和数量甚夥。民国去今不远,保存下来的民国妈祖对联很多,台湾嘉义奉天宫,有民国二年(1913)石刻楷书联:“庙貌仰巍峨,轮奂常新垂万世;神灵昭赫濯,蒸尝不替永千秋。”台北市松山慈佑宫有多副民国三年(1914年)的石刻楷书联,其一云:“天喜眷予,百祀神灵昭稷海;后来苏我,一龛香火接渭洲。”沈鸿烈民国十七年(1928)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驻山东长岛,为显应宫撰书一联:“海上息鲸波,从此风调雨顺;山中开贝阙,应知物阜民康。”泰国普吉府三山天后宫,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重修落成,萨镇冰题一联:“福地为台,谊联桑梓;州人集会,功致富强。”1949年后,犹其是“文化大革命”,反对迷信,破除四旧,妈祖信仰受到冲击,中国大陆很多妈祖庙宇、珍贵妈祖对联文物都被毁坏,令人痛心疾首。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未受影响,妈祖信仰一仍其旧,妈祖对联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台南大天后宫,有1953年黄起涛书旧联:“水德配天,海国慈航普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改革开放后,妈祖信仰在大陆复苏,妈祖庙宇修复的修复,重建的重建,为妈祖对联提供了难得到历史机遇和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妈祖诞辰一千年,渭洲妈祖巡游台湾,将妈祖信仰推至高潮,形成前所未有的妈祖热。妈祖对联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上午,湄洲妈祖金身从台北新庄市移驾至西南的嘉义市城隍庙天后宫,城隍庙大门口一对大楹联写着:“圣驾光临,万户人家迎妈祖;母仪共仰,八方香客会诸罗。”
  二、妈祖对联与妈祖信仰传播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肇灵于湄洲,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所有妈祖庙的祖庙,是妈祖信众的朝圣处,而经过一千多年分灵,遍布世界各地的妈祖庙则是湄洲妈祖的行宫,是妈祖分灵居住的宫室。妈祖信仰由湄洲而福建而广东、浙江而全国而全世界的传播,妈祖对联都有直接的记录。下面是世界各地妈祖庙对联对妈祖信仰传播的具体记录情况。
  福建东山县东山岛宫前村天后宫,始建于明,宫内有联:“系出渭洲,吸月吞江靖海宇;祠镇陵岛,慈云法雨泽群黎。”厦门市福海宫,并祀妈祖和保生大帝,妈祖殿悬联:“福地灵通,神庥昭禾浦;海天清宴,母德绍湄洲。”广东海康县雷城镇天后宫,始建于宋,宫门镌联:“闽海恩波留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广东汕尾市凤山祖庙,始建于明,庙内有联:“圣迹发莆田,护国庇民,历代褒封尊母后;坤灵显渭岛,崇功报德,千秋俎豆配乾坤。”广东澄海县樟林南社港天后圣母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7),正殿有联:“灵昭渭岛,神卉仙葩,万古香浮莱子屿;庙绕汀洲,龙楼凤阁,千层秀挹莲花山。”深圳市大鹏城天后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庙内有联:“万国仰神灵,波平粤海;千秋绵俎豆,泽溯莆田。”广州市潮州会馆天后殿,清礼部侍郎李文田题联:“庾岭北临关,城郭星罗,天建潮阳环粤会;瀛洲南负海,帆樯云集,地连闽右得神灵。”浙江杭州市福建会馆天后殿有联:“俎豆溯闽山,天监有赫;梯航通浙海,后来其苏。”清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督浚江苏太仓县浏河,小憩天后宫,题联:“八百里寰海昭灵,溯渭屿飞升,九牧宗风荣庙祀;四万顷具区分派,喜娄江新浚,三吴水利沐神庥。”安徽安庆市福建会馆天后殿有联:“钦后德无疆,南去北来,舟楫平安通皖水;瞻母仪如故,秋尝春祀,衣冠整肃话闽山。”江西南昌天后宫悬联:“闽水瓣香,自昔型仁讲让,洽比邻情同昆弟;章门俊采,行来慕义向方,乐宾主美尽东南。”山东烟台市天后行宫,清光绪十年(1884)福建船帮兴建,大殿有石刻联:“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客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乡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应同乡之请为武汉福建会馆天后殿题匾“南纪慈航”。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林则徐黎明渡江亲往致祭,并题联:“渭屿溯神踪,梓里升香通陟降;汉津崇庙祀,茭堤障水庆朝宗。”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宫内有联云:“宠锡天章,德泽宏敷闽海;重新庙貌,威灵远震潭阳。”北京汀州会馆,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馆内有天后殿,伊绍鉴题联云:“湄岛慈云瞻日下;鄞江福耀丽天中。”北京莆阳会馆天后殿,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莆田涂庆澜题联:“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澎湖县天后宫,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学者认为约创建于元大德年间,是台湾最早的妈祖庙。宫内悬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行书联:“圣道发渭洲,千余年慈航普济;母仪重澎岛,数百载古庙重新。”台南开基天后宫,始建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宫内有联:“圣迹肇湄洲,威灵显昭宝岛;母仪垂海峤,德泽绵长济民。”台南大天后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将军施琅奏建。道光十年(1830)孟冬,续修董事李濬成、林登云、陈彦章、郭友珠、黄缉熙、郭文昶同敬一联:“赤嵌壮璇宫,奉英灵为海邦砥柱;皇朝隆祀典,钦慈济本渭岛渊源。”云林县拱范宫,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相传湄洲纯真老禅师,佩奉渭洲妈祖庙正六妈神像,自海丰港登陆到台,卓锡于旧海丰街。斯时圣母威灵显赫,善男信女虔诚叩求圣母金身留台永祀,遂恭塑诸神像,兴建庙宇。宫内有联:“拱立仰神功,海邦砥柱;范仪修祀典,渭岛渊源。”云林县北港朝天宫,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湄洲朝天阁僧傅树璧奉湄洲妈祖来台时建。是台湾妈祖庙的总庙,全台祭典中心。宫内圣母殿柱悬清广东按察使陈望曾楷书联:“圣迹溯湄洲,蹑电飞升,八百载神灵遐布;慈云庇台岛,安澜永庆,亿万家顶祝馨香。”台中县大甲镇澜宫,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宫门镌联:“镇国安邦,赫赫神功兴大甲;澜平波稳,洋洋圣德溯渭洲。”新竹市内妈祖庙,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庙内有联:“圣寿无疆,香烟隆竹堑;母恩罔极,慈爱溯莆田。”台北县开台天后宫,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山门有联:“天惠宏深,万里梯航安淡海;后恩赫濯,千家香火接湄州。”台北料馆妈祖庙,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宫内有联云:“启德被苍生,宫殿巍峨安艋舺;天恩覃宝岛,香烟叆叇溯湄州。”嘉义县新港奉天宫,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等子爵王得禄率众建,嘉庆帝赐宫匾。宫内保存有明天启二年(1622)开台妈祖神像。正殿有联:“源溯湄洲同一脉;灵分嘉邑祀千秋。”彰化县福宁宫,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宫内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楷书联:“福地妥神灵,光昭瀛岛,香分渭岛;宁舟资利涉,民仰二天,德配大天。”香港佛堂门天后古庙,始建于宋,与赤湾天后宫、澳门妈祖阁并称岭南三大妈祖庙,庙门悬木刻金字联:“系出莆田,坤仪称母;恩流荷泽,水德配天。”澳门妈祖阁,建于明朝弘治年间,供奉妈祖的主殿弘仁殿大门有石刻朱联:“圣德流光,莆田福曜;神山挺秀,镜海恩波。”新加坡天福宫,清道光元年(1821),泉州石狮船帮建,宫门有联:“圣德醍醐,光昭海表;坤仪显耀,祥发闽中。”印度尼西亚丹戎槟榔小坡天后宫,始建于清,宫内有联:“显迹湄洲,航海梯山同庇荫;光辉南岛,华民义族共沾恩。”泰国洛坤府天后宫,始建于清,宫内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联:“福海毓元灵,波静风平,万派回澜依后德;湄峰开寿域,朝烟野祀,千秋血食颂神功。”日本长崎崇福寺,宽永九年(1612),明人王、何、林、魏诸大商施舍,福州僧超然建。其妈祖堂有联:“湄屿灵昭千古迹;寿山崇祀万年春。”
  三、妈祖对联的分布
  妈祖对联的分布,主要与妈祖庙宇的分布密切相关,因而可先考察妈祖庙宇的分布。北宋末,妈祖信仰在莆田发轫,至南宋中期已相当普遍。宋代诗人刘克庄《枫亭新建妃庙记》云:“妃庙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丁伯桂《艮山顺济圣妃庙记》亦云:“莆人户祠之,若乡若里悉有祠,所谓渭洲、圣墩、白湖、江口,特其大者也。”“神之祠不独盛于莆,闽、广、浙、甸皆祠也。” 此后,元代海上漕运兴起,明代水军扩展,清代海战、移民,加速了妈祖信仰的传播,妈祖庙宇遍布天下。“台湾学者陈正祥查阅国内三千多种地方志,内载四百多个县建有天后宫,约分布在全国20%以上的县市。”“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张大任先生统计,在全国地方志中记载有妈祖宫庙者达22个省市(含今港澳地区),450个县。不但沿海、沿江县市建有妈祖宫庙,而且连内地的贵州、内蒙古也建有妈祖宫庙。”妈祖故里“湄洲建有祖庙、麟山宫、上兴宫等14座天后宫,忠门尚有天后祠、昭灵宫、金灵宫等31座天后宫,其麟集程度,全国首推。” “莆田沿海地区几乎每个乡村都有妈祖庙,据莆田文物工作者调查,现存妈祖庙约140座。” 福建全省据《福建通志?坛庙志》载“有5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复盖面积达80%以上。”卜东全省据曾昭璇《天后的奇迹》载有57个县市建有138座天后宫。浙江绍兴“据《绍兴府志》载,旧有天后宫50多处。”“天津天后宫,据《天津续县志》载,共有十六处“香港方面,妈祖信仰也颇盛行,建有各类祠庙60多座。” “台湾的妈祖庙,经过这四百年来的生生息息,已遍布台湾及周边各群岛,在官方登记有案的大概已有八百间,据了解,并未办理登记的庙、宫、坛等,可能超过一千家。这些大小总计近两千家的‘妈祖庙’,它们供奉的主神就是妈祖,至于其他主神不是妈祖而供奉妈祖的庙宇,则不计其数。”“三百年间,日本各地的妈祖庙宇发展到100多座。”“东南亚各地都有天后宫,尤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更为普遍。在新、马两国,哪里有兴安会馆和琼州会馆,哪里就有天后宫。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共有天后宫35座。” 以上妈祖庙分布资料无不说明妈祖信仰的普及和广泛,同时反映了妈祖信仰深厚的信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也绘制出一张妈祖对联的主要分布地图。下面就笔者前几年编注的《妈祖庙宇对联》所收一千多副妈祖对联的分布情况作一透视:
  北京市:延邵会馆(2副)、汀州北馆(3副)、莆阳会馆(1副)
  天津市:天后宫(14副)
  辽宁省:锦州市天后宫(2副)、丹东市天后宫(2副)
  上海市:天后宫(3副)、揭普丰会馆(2副)
  江苏省:南京市广东会馆1副)、无锡市天妃宫(1副)、太仓县天后宫(1副)、淮阴县天妃庙(1副)
  浙江省.:杭州市福建会馆(1副)、定海县天后宫(1副)
  安徽省:合肥市福建会馆(1副)、灵璧县天后宫(3副)、含山县天后宫(1副)、安庆市福建会馆(7副)、宿松县天妃殿(20副)、当涂县天妃宫(2副)
  福建省:福州市马江天后宫(6副)、福州市乌石山天后宫(2副)、福州市妈祖宫(1副)、福州市会馆天后宫(2副)、福州市石行天后庙堂(1副)、长乐县显应宫(1副)、厦门市福海宫(1副)、霞浦县松山天后宫(2副)、泉州市天后宫(23副)、泉州市顺济宫(1副)、晋江市帆船妈祖龛(2副)、惠安县黑脸妈祖宫(1副)、莆田市文峰宫(1副)、莆田市林贞妃庙(1副)、莆田市妈祖祖庙(58副)、莆田市文山宫(7副)、莆田市天后祖祠(4副)、莆田市昭惠庙(1副)、莆田市平海天后宫(5副)、莆田市忠孝堂(3副)、漳浦县乌石天后宫(2副)、东山县铜陵天后宫(2副)、东山县明德宫(2副)、东山县宫前村天后宫(3副)、永定县天后宫(2副)、永定县汤子阁天后宫(2副)、武平县天妃庙(1副)
  江西省:南昌市天后宫(6副)、九江市天后宫(1副)、吉安市天后宫(1副)、上饶市天后宫(1副)
  山东省:青岛市天后宫(3副)、烟台市天后行宫(7副)、蓬莱县天后宫(2副)、长岛县显应宫(2副)
  湖北省:武汉市福建会馆(1副)、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天后宫(3副)、慈利县天后宫(4副)
  广东省:广州市天妃庙(1副)、广州市潮州会馆(1副)、广州市番禺罗沙天后宫(20副)深圳市赤湾天后宫(13副)、深圳市前海天后古庙(1副)、深圳市后海天后古庙(1副)、深圳市大鹏城天后宫(1副)、珠海市浪白娘妈庙(1副)、汕头市天后宫(2副)、汕头市厦岭古庙(1副)、汕头市蓬洲天后宫(3副)、汕头市华坞天后宫(7副)、汕头市妈屿老妈宫(12副)、汕头市妈屿新妈宫(7副)、汕头市鸥汀天后宫(3副)、澄海县天后圣母宫(6副)、澄海县冠山妈宫(1副)、澄海县南塘天后宫(1副)、澄海县大衙天后宫(2副)、澄海县南社天后庙(1副)、澄海县莱芜天后庙(8副)、澄海县西门天后宫(2副)、澄海县港口天后宫1副)、澄海县昆美天后庙(1副)、南澳县深澳天后宫(2副)、南澳县澳前天后古庙(6副)、南澳县中柱天后宫(7副)、南澳县长山尾天后古宫(6副)、潮阳县后溪天后庙(14副)、揭阳市古乔天后古庙(3副)、揭阳市榕城天后宫(1副)、揭阳市渔湖天后圣母宫(1副)、揭西县棉湖天后庙(1副)、潮州市汀龙会馆(1副)、汕尾市凤山祖庙(4副)、汕尾市妈宫庙(2副)、海丰县天后宫(1副)东莞市天后庙(1副)、中山市石岐天后庙(1副)、新会县天后庙(1副)、顺德县天后宫(6副)、湛江市宣封庙(2副)、吴川县天后宫(1副)、海康县天后庙(1副)
  海南省:海口市天后宫(2副)、海口市潮州会馆(2副)、海口市中村天后宫(1副)、海口市邦墩村天后宫(1副)、海口市天后圣母庙1副)、三亚市妈祖庙(1副)、儋州市天后宫(2副)、儋州市五王天后宫(1副)
  广西藏族自治区:柳州市天后宫(1副)
  云南省:昆明市天后宫(1副)
  台湾省:台北市慈佑宫(4副、台北市启天宫(2副)、台北市慈诚宫(28副)、台北县兴隆宫(4副)、台北县慈佑宫(3副)、台北县福佑宫(20副)、台北县龙山寺(7副)、台北县济德宫(6副)、台北县开台天后宫(副)、台北县慈护宫(4副)、台北县昭灵宫(2副)、基隆市庆安宫(1副)、基隆市天后宫(1副)、桃园县仁海宫(g副)、新竹市长和宫(1副)、新竹市天后宫(2副)、新竹县慈天宫(2副)、新竹县池和宫(1副)、苗栗县天后宫(5副)、苗栗县慈裕宫(15副)、苗栗县慈云宫(4副)、苗栗县铜锣天后宫(1副)、苗栗县刘廷之故居(1副)、台中市乐成宫(10副)、台中市万和宫(4副)、台中县慈济宫(2副)、台中县朝元宫1副)、台中县镇澜宫(8副)、台中县朝兴宫(3副)、台中县大里福兴宫(2副)、台中县宝兴宫(2副)、台中县大肚万兴宫(1副)、台中县永和宫(2副)、台中县大肚福兴宫(1副)、台中县社口万兴宫(2副)、台中县顺济宫(1副)、台中县永兴宫(15副)、彰化县天后宫(3副)、彰化县南瑶宫(17副)、彰化县兴安宫(1副)、彰化县泉郊会馆(2副)、彰化县鹿港天后宫(3副)、彰化县新祖宫 (1副)、彰化县宝藏寺(4副)、彰化县乾德宫(3副)、彰化县奠安宫(2副)、彰化县福宁宫(8副)、彰化县仁和宫(5副)、彰化县溪州天后宫(1副)、彰化县福安宫(1副)、彰化县溪湖福安宫(2副)、彰化县福海宫(1副)、云林县福兴宫(2副)、云林县广福宫(3副)、云林县庆天堂(1副)、云林县顺安宫(4副)、云林县天后宫(2副)、云林县奉天宫(2副)、云林县拱范宫(10副)、云林县顺天宫(1副)、云林县安海宫(2副)、云林县朝天宫(37副)、嘉义县城隍庙天后宫(2副)、嘉义县六兴宫(2副)、嘉义县奉天宫(35副)、嘉义县配天宫(4副)、嘉义县港口宫(1副)、嘉义县璿宿上天宫(1副)、南投县配天宫(2副)、南投县连兴宫(3副)、南投县奉泰宫(2副)、南投县恒吉宫(2副)、南投县庆安宫(1副)、南投县龙泉宫(1副)、南投县广盛宫(2副)、台南市大天后宫(8副)、台南市银同祖庙(1副)、台南市安平天后宫(1副)、台南市开基天后宫(2副)、台南县庆安宫(2副)、台南县玉敕庆安宫(1副)、高雄市旗后天后宫(2副)、高雄县双慈亭(1副)、高雄县天后宫(1副)、高雄县龙角寺(2副)、高雄县金銮宫(10副)、屏东县天后宫(1副)、屏东县双慈宫(3副)、宜兰县昭应宫(2副)、宜兰县震安宫(14副)、宜兰县天后宫(1副)、宜兰县庆元宫(11副)、宜兰县永安宫5副)、花莲县慈天宫(1副)、花莲县天后宫(1副)、澎湖县天后宫(15副)、澎湖县龙凤宫(1副)
  香港:湾仔区铜锣湾天后古庙(1副)、东区筲箕湾天后古庙1副)、南区香港仔天后古庙(1副)、南区浅水湾天后宫(1副)、南区赤柱天后古庙(1副)、南区石澳天后古庙(1副)、油尖旺区油庥地天后古庙(2副)、深水埗区深水埗天后庙(1副)、九龙城区衙前围天后古庙(1副)、九龙城区土瓜湾天后古庙1副)、观塘区鲤鱼门天后古庙2副)、茶果岭天后宫(2副)、大埔区塔门天后古庙(2副)、大埔区汀角路天后宫(1副)、北区鹿颈天后宫1副)、北区吉澳天后宫(1副)、荃湾区荃湾天后宫(3副)、荃湾区马湾天后庙(3副)、葵青区葵涌下村天后宫(2副)、葵青区葵涌新区天后宫(1副)、葵青区青衣天后古庙(2副)、屯门区南涌天后宫(1副)、屯门区后角天后古庙(3副)、屯门区青山三洲妈庙(1副)、屯门区龙珠岛天后古庙(3副)、元朗区朗屏村天后宫1副)、元朗区大树下天后古庙(2副)、元朗区沙江天后古庙3副)、元朗区大井围天后古庙(1副)、西贡区佛堂门天后古庙(9副)、西贡区粮船湾天后宫(1副)、西贡区坑口天后古庙(1副)、西贡区斩竹湾天后宫1副)、离岛区沙螺湾天后宫(2副)、离岛区大澳天后古庙(1副)、离岛区贝澳天后宫(1副)、离岛区中兴街天后宫(1副)、离岛区北社天后庙(1副)、离岛区南凼天后宫(1副)、离岛区西湾天后宫(2副)、离岛区鹿洲天后古庙(1副)、离岛区榕树湾天后古庙(2副)、离岛区坪洲天后庙(2副)
  澳门:花地玛区莲峰庙(6副)、花地玛区普济禅院(2副)、花地玛区天后古庙(13副)、风顺堂区妈祖阁(15副)、氹仔区武帝殿(3副)、氹仔区天后宫(3副)、路环区天后古庙(5副)
  新加坡:新加坡市琼州会馆(3副)、新加坡市天福宫(8副)、新加坡市粤海清庙(1副)
  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棉兰天后宫(1副)、丹戎小坡天后宫(3副)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青云亭(1副)、马六甲州福建会馆1副)、槟榔屿州琼州会馆(4副)、雪兰莪州天后宫(11副)、丹州琼州会馆(1副)、彭亨州天后宫(1副)、柔佛州永春会馆(1副)、蔴属巴冬州天后宫(1副)
  泰国:越粒府天后圣母宫(4副)、洛坤府天后宫(2副)、信武里府天后宫(1副)、普吉府三山天后宫(3副)、巴真府天后宫(1副)、叻丕府天后圣母宫(1副)、春武里府考三莫海东妈唐人庙(1副) 越南:胡志明市妈祖庙(1副)
  缅甸:丹老天后宫(2副)
  日本:长崎兴福寺(4副)、长崎崇福寺(4副)、长崎唐馆(6副)、冲绳灵应普济神祠(1副)、冲绳顺济灵慈宫(2副)、冲绳天后宫(2副)
  澳大利亚:悉尼市天后宫(1副)
  美国:旧金山朝圣宫(1副)
  四、历代妈祖对联名人
  “一般统治者大致上是认为,民间有宗教或神只的信仰,基本上会成为社会的一股安定力量,因为皇帝或统治者,也乐得让老百姓知道,当政者是与民众在同样的信仰墓础上的。”有基于此,从北宋到清末700余年间,妈祖受赐封匾额及敕封达数十次之多,列为民间诸神只排行榜首。这些褒封,使妈祖信仰迅速普及,同时也促进了妈祖对联的普及,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记录了历代名人的妈祖对联,这些对联,是他们传播妈祖信仰的历史见证,也是妈祖对联的宝贵财富,极大地丰富了妈祖对联文化。在笔者收集到的历代名人妈祖对联资料中,有以下历代名人:戴大宾、即非、魏之琰、周煌、林麟焻、徐葆光、喀尔吉善、乾隆、李渔、陈若霖、林炳麟、鲍福唐、冯际裕、王得禄、张维屏、林则徐、程祖洛、杨飞泉、郑瑞麒、陈望曾、严保庸、姚滢、徐汝澜、左宗棠、金安清、彭玉麟、沈葆桢、涂庆澜、盛宣怀、梁鸣谦、杨浚、罗广煦、黄传焘、张树建、居停云、李经希、金保基、李文田、丁培、王咏霓、梁鼎芬、郑孝胥、丘逢甲、邱炜薆、沈瑜庆、王堃、周易、顾珏、沈定钧、曾福谦、邱笃信、谢荩臣、黎月樵、严范孙、梁启超、萨镇冰、沈鸿烈、于右任、贾景德、王宠惠、莫德惠、谢东闵、虞愚、赵朴初、周汝昌、吴作人、孔德成、康雍、宁斧成、赵家熹、吕济民等,他们中有皇帝,有大臣,有地方官,有名士,有艺术家,有妈祖裔孙,有信士。上述历代名人所撰书的妈祖对联,以清末民初安徽宿松塾师黎月樵题小孤山天妃殿联最具特色,几乎是一篇妈祖小传,联云:“渭山瑞气孕仙姑,生而异,异拥天香;幼而慧,慧精文义;素而静,静诵诸经;更有轶事堪奇,窥井得符,迭显神通手段,.踏机救父,航海寻兄,掷草幻成大杉,种菜鞠为佳卉,击浪驱晏公之虐,法雨消旱魃之灾,焚一撮发,鬼收蒿里,九节蒲,吏活琴堂;历廿九岁,积功积德,忽嫉俗,忽归真:趁重阳托登岛屿飞升,丝竹管弦,隐隐听传空际盛;林氏幽光发圣母,诞于宋,宋当艺祖:宅于港,港号贤良;道于师,师名玄老;本是观音再降,腾云化羽,仍存慈济心肠,起碇行舟,立竿安艇,凭木欲绥沧溟,湿衣助克澎湖,鼓涛阻流寇之逭,涌泉解征人之渴,扬几幅斾,怒息波臣,增六尺涨,乱平台匪;绵四五朝,护国护民,或现身,或示梦;宜先世共荷彤墀封建,金泥玉简,绳绳颁自日边来。”
  五、妈祖对联涉及的领域
  妈祖对联是集文学、艺术、哲学、伦理为一体的文化精粹,涉及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民族学、建筑学、妈祖信仰史、军事史、科技史、移民史、中外关系史等诸多领域,博大精深,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将丰富妈祖对联文化的内涵,对弘扬妈祖文化,探讨妈祖信仰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填补妈祖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宗教学
  妈祖为观音赐丸而孕,故为观音化身。《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云:“妃姓林,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许多妈祖对联都据此演绎,左宗棠题小孤山天后殿联:“天后是大士分身,只分前后降世;法像应小姑同体,不同迟早飞来。”李善之题锦州天后宫联:“仙籍列九天,踵接西池王母;慈航周十地,心同南海菩提。”
  2、考古学
  妈祖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是湄洲屿,一是贤良港。贤良港的妈祖对联自是持贤良港说,莆田市忠门乡港里天后祖祠联云:“千年香火,犹存港里,祖姑瑞生地;百世功勋,鼎立渭洲,天后净化宫。”
  许多妈祖庙由于历史的原因,始建年代无法查到。为避免这种情况,有的就在妈祖对联中记录。顺德天后宫正殿有联:“道界有中兴机,皇代建新祠,仍是宋朝遗址;地球皆大同象,闽邦移旧祀,奉为锦鲤灵神。”由联可知此宫始建于宋。彰化县南瑶宫,镌有民国二十年(1931)楷书联:“福地建神宫,岁在乾隆壬戌秋七月;虔心修圣宇,年逢大正甲寅春序三。”联文告诉我们南瑶宫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秋,民国三年(1914)重修。
  3、民族学
  妈祖信仰,和其他宗教一样,能够融合不同民族、不同肤种的人,使他们和睦相处,而无排除异族之心。冲绳那霸下天妃宫,有清册封副使徐葆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题联:“那霸唐营,并峙两宫分上下;夏来冬往,安流二至合华夷。”
  4、妈祖信仰史
  妈祖信仰肇始于北宋,传播至今已一千多年,妈祖对联对此亦有综述。台南大天后宫有清按察使衔台澎道兼学政姚滢道光二十年(1840)题联:“皇清赞顺,安澜八百载,神功广运,历宋元明以翊;天后宏仁,利济亿万祀,圣德长昭,统江河海咸尊。”云林县北港朝天宫有罗翼平1965年仲夏题联:“救人护国显神功,历代迭褒封,自宋迄今,千古长怀圣德;御患消灾着奇迹,万方叨庇佑,由水而陆,兆民永沐深恩。”
  5、中外关系史
  泉州北宋时,海外贸易非常繁荣,众多的波斯、阿拉伯以至欧、非商人,渡海来此经商,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性大海港。历史学家陈泗东所撰泉州天后宫联有所反映,其一云:“浯浦汇流,门迎德济,神名昭海甸,志称凡琉暹爪满诸国,节遣使臣,频岁诣兹祭告;湄洲降世,庙立温陵,灵誉播闽台,史载经宋元明清历朝,号封天后,千秋享此馨香。”其二云:“当神存世时,莆晋同区,追刺桐港鼎盛,元廷以泉州神女封天妃,靖海平台,升衔天后;兹庙临江渚;华夷杂处,昔镇南门未移,宋代建顺济庙宫而典祀,伏波恬浪,垂耀典谟。
  6、军事史
  “平海涌泉济师”,发生在莆田平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天后圣母事迹图志》下册第十九图“解军渴涸井流泉”云:“康熙二十一年十月,靖海将军侯施,奉命征剿,师屯平海,此地斥卤,樵汲维艰,惟神宫前一小井,炊爨弗继,将军求祷之,而清泉泛溢,不异耿恭拜井之奇,爰勒曰:‘师泉,,作志以着灵显,”平海天后宫,清知府鲍福唐题联:“一勺泉甘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全台。”又知府沈定钧题联:“井养锡飞泉,万众济师攻台岛;坤灵奠平海,千年祖庙对湄洲。”
  上饶天后宫,沈瑜庆题联:“双忠戡乱,托庇灵旗,丙辰中秋,父老能谈兵火事;千里还乡,相依宝筏,武夷精舍,往来长护宦游人。”丙辰,指咸丰六年。时沈瑜庆父文肃守江西广信府,发逆围城,夫人林敬纫助同守御。事后,江抚上其事,清廷赐“双忠格天”之额。
  7、移民史
  台湾人口,在郑成功入台之前只有五万,大多数人都是从福建、广东一带移民过来垦荒。据1926年日本官方统计,“台湾居民中祖籍来自福建者有3, 116, 400人,来自广东者有586, 300人,来自闽粤以外各省者48, 900人,共计为3, 751, 600人。”大量的移民,对台湾的建设、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妈祖对联自应记录。苗栗县慈裕宫有民国七年(1918年)石刻楷书联:“从渭岛以分身,崇德报功,大地咸歌来后;辟扶余于一角,殖民拓土,海壖共庆安澜。”又彰化县溪州妈祖庙有联:“圣德宏施,安澜济世,号封天后;母仪足式,拓土移民,恩被海疆。”
  六、结束语
  妈祖对联是对联的一个分支,是妈祖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因其形式独特,雅俗共赏,应用面广,遂为广大信众喜闻乐道。但因各种原因,妈祖对联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搜集、整理妈祖对联,可拓宽妈祖文化的研究领域,丰富妈祖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可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妈祖文化的窗口。研究妈祖对联,应从大量的妈祖对联中,解读妈祖文化,并不断创新,使其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在台湾相当普及,因而希望能与更多的台湾妈祖研究者携手合作,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
  【参考文献】
  [1][3]、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泉州海外交通史迹调查资料》第八期(天妃资料专辑),内部印行,1986年。
  [2]、梁章钜等着,白化文、李如鸾点校,《楹联丛话/附新话》,中华书局,1987年6月。
  [4]、林文豪着,《妈祖与中国文化》,湄洲妈祖庙董事会、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莆台新闻交流协会编《湄洲妈祖巡游台湾记》,内部印行,1998年4月。
  [5]、罗伟国着,《话说天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9月。
  [6][7][9][10][111[12][1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调查组,《天后史迹的初步调查》,《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1期,1987年6月。
  [8]、金秋鹏着,《泉州天后宫在妈祖信仰传播中的作用》,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14]、孙光圻着,《妈祖信仰源于航海流于航海》,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15][17]、谢正一着,《从台湾妈祖庙反思妈祖文化》,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16]、刘晓斌着,《华侨华人社会妈祖信仰的作用与影响》,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18][19]、李露露着,《妈祖神韵从民女到海神》,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
  [20]、赖宗贤着,《妈祖文化?文化妈祖》,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文/徐玉福:中国楹联协会主任)
相关日志: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运动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