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前两章的公式 希望能非常清楚 ...

高一物理前两章主要考试公式有哪些?_百度知道
高一物理前两章主要考试公式有哪些?
期中考试很爽么F=mas=v0t+at^2/2vt^2-v0^2=2as基本上就这三个了吧但别告诉我你把这三个公式默写下来就进考场了啊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看你属于哪个地区的用的什么版本的,不同省市的教程不一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与高一同学谈物理学法
  乍教高一,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压力蛮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真正听懂,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是我的困扰,相信也是刚步入高中一年级同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少同学已逐渐意识到,在各科的学习中,不太好学的是物理。今天偶然看到此文,个人感觉还不错。希望这些孩子们有机会看到。
  进入高中后对物理难学缺乏一定的思想准备,在学习的习惯上和方法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一套。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两次单元测验,特别是期中考试过后,多数知道用功念书的同学已开始感到物理学习的困难了,并非像原来预想的那样,只要自己努力地念.背.练呀,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不少同学开始陷入困惑和苦恼之中。
  客观上讲,高一物理较初中物理有一个高差很大的台阶。同学们学习高中物理已两三个月,可回顾一下这段学习的内容,跟初中物理有何同异之处。初中教材是从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得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力.压强.功.热量,这些初中物理知识绝大多数可以从观察实验直接得出,少数知识如惯性定律等是从实验间接推出的。到了高中,知识大大加深了,基本概念不仅是观察实验,而是要亲自动手做实验,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同学们已学习过的力学前两章的规律公式就有10几个。如运动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及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两种特殊的匀变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等。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F1=-F2等。都要求透乇理解和熟练掌握,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内容对同学的抽象思维.判断论证.分析推理等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计算题的求解,对数学工具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如初中物理计算涉及较少的数学知识。而高中物理则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联立方程组.二次函数求极值.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由上述对高.初中物理内容及要求的分析可见,高、初中物理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高台阶。高一同学必然要遇到开始阶段的对高中物理学习不适应而出现的登台阶难的问题。
  说台阶高不可避免,是因为初中物理的要求不能提高,高中物理的要求又不能降低,只有靠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来攀登。当然老师要尽力扶你们一把,争取把脚步踏实,顺利登阶,为高二.高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做好新课内容的预习
  我们要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回顾所需要的旧知识并及时复习淡忘了的部分,找出本节内容的要点,初步学习本节导出新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那些仍不明白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预备工作,你再去听老师讲课,会更有针对性,发挥你的主动性。此时你努力寻求的已经不仅是知识的表面,而要触及知识的内涵,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即开始学习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你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将大提高。希望大家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认真准备回答老师布置的预习问题,这是顺利登台阶的第一步。
            二.认真听课
  课上,老师根据本节知识内容的类型和讲授知识应采用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分析推理的方法,演驿的方法等),传授给你全面.系统的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体会。所以你们听课,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第二,你要积极地思考,边听边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听要特别注意老师强调的知识要点和给予详细阐述的内容。第三是简明扼要的笔记。课上应以听.听懂为主,笔记为辅。笔记要记知识点,记老师强调注意的地方和讲解中的关键词句。如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应用时要注意单位,注意矢量性,A与F的瞬时应关系,F与MA的区别等。笔记课本中没有的.老师的体会或你自己听课时萌生的体会.见解等,而不是照抄老师所有的板书。
            三.课后复习
  复习是学习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复习,一是有及时,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好,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要抓住课本.抓住基础基础知识的要点,进行一番认真深入地思考,融汇贯通。三是注意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最后应该是记忆,记住.记牢所学的知识。
  华罗庚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曾很有感慨地告诫他的学生:“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他还常说,学习不能急躁,不能逾规前进,吃夹生饭。不打好基础,想一步登天,是要摔跟头的。我们要记住华先生的话,踏实学习,尽量避免踏空一步,特别是登高台阶的高一物理学习,要扎扎实实地去打基础。对概念.定理.和公式,不能满足于会写.会背,更重要的是要消化,要真懂,要学深学透。高中物理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很多,像力、合力、分力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功.能.动量.冲量的概念,以及高二年级要学习的电场.电力线.场强.电势的概念;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概念;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等重要概念,都要在复习中反复推敲,深入理解它们的内涵,弄清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弄懂概念之间的联系规律,弄清整节整章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整体内容的本质。
  课后复习的总结,一章一个单元后的总结相当重要。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要使知识系统化。同学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出本章的结构,找出章节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这样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记忆所学知识的高效方法之一。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就是说要对记忆的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或将其纳入一个系统。在这个基础上,将能进行有效的的记忆--这便是系统记忆法。例如,可将力学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成图表,以帮助记忆(见文后附图)。希望大家要多搞些总结性的工作。对所学物理知识系统的总结,对物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对高效记忆方法的总结等等,为了顺利登上高台阶,虽然这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非常值得的。
             四.做练习
  这项工作一定要入在复习之后。练习的目的是学会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最好检验。
  在做练习上,我建议同学们注意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选 题。第一,多选些紧扣基本概念的练习题。如课本上的节后练习题,后面的课外习题和我市自编的随堂练习题,不应过早地去涉猎大量难深的综合题。第二,注意习题的质量。我认为一道题,题意清楚,语言简练,所给条件(或隐含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具有引导思维的一定层次,信息不偏.不怪.不超出所学范围的就是好题。参考书或资料不要太多,1至2本即可。要选那些例题有精解,训练题有高.中.低的难度档次,有一定梯度,质量高且题量较丰富的资料。
  其次是课后练习,单元练习必须保证一珲的数量。只有尽量多做题,才能使你获得较多的信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通过练习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察你自己的学习质量。特别是章末练习。有的同学会提出问题“我做多少题才行呢?”依我看,当你练了一些题后,再见到某新题时,一审题便能马上找到思路和解法,而且能意识到该题似曾做过的类同题,那么就说明本单元的习题你练得差不多了。
  最后是边做练习,边归纳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无论哪个学科,解题都有它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譬如力学部分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是我们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把钥匙。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所提供的信息,决定使用哪一把。如果题目给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求另一些位移或即时速度,则可首先选用功能关系求解,与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相比,一般比较简便;如果题目给了力和时间,求另一些时间或即时速度,则可选用动量定理等等。又譬如静电场与重力场有某些相似之处。用场强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用电势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因而我们完全应该注意到把力学解题的三把钥匙应用到静电场上来,只须对带电粒子增加电场力和电势能的分析而已。除了总结解题规律外,我们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力学中常采用的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分析法,隔离体分析法);作图法(分解法,平衡法等);直线运动中的草图题设法.整体过程分析法.分段分析法.联立方程法.图象法.反向运动假设法以及比例法等。我们做练习时要注意研究一题的多种解法和一题变多题(即增加求解项目或求解变已知,已知变求解等)的方法。你掌握的解题方法多,解题能力必然增强,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总结归纳出的解题方法是很宝贵的,一味埋头于题海,忽视总结提高的工作是不可取的。
  我相信,经过踏实刻苦努力,不畏困难的执着追求,付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劳动,定会创造出事半功倍的学习绝窍,使你顺利坡跨越高一物理这个台阶,登上辉煌的知识殿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人教版)_百度知道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人教版)
中考试呀麻烦帮帮忙,前两章的
提问者采纳
32cm1m 0, (不计空气阻力)则(1)该球释放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10
40m14:何正英
审校;s2,与材料的截面积成________ 比、钢筋)受到拉力会伸长: (
)A.2s前乙在甲前面运动
B.在2s末乙追上甲C.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二,不知云与我俱东&2
……… …:陆兆峰
答案 A B A A D C C A D D B D物理答案13,救护车可看成质点、说理题,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19.(10分)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方便,由
h=vot+gt2&#47,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 17.(10分)一辆汽车正以15m&#47,按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合适位置13.(4分)一质点t=0时位于坐标原点,不能把他看成质点D.研究乒乓球比赛中打弧圈球时,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已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12t-3t2.10cm2 0;s210;所对应的参考系是
D.诗人4.下列速度中,
(1)在时间t=
s时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1)2.02cm 0,轿车在某高速公路的行驶速率为72 km/h、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加速度6.月球上无空气,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47,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这一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位移
D.力,vC=_
__m/;s2(3)如果小车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2)从t=0到t=20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作图4分 (图略)(3)向左15 (1)正:在最后一秒内,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加速度越大。现在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十七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s
C.a=-3m/答案2分17,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08cm(1).测试结果表明线材受拉力作用后其伸长与材料的长度成_________ 比,则H =gt2&#47,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后面的表格内,则加速度可能很小
D.速度变化率越大,横截面积为0;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各组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
)A.位移。求;s、E为所选的记数点.08cm 0。1.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s
2分解法二: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存在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物体的接触面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③
2分将③代入①得
H=31;云与我俱东&quot.②
由①②可解得
t=2,则:本题共3小题.
H=11: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20m..,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D.胡克2.关于质点,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8.在下图的4幅图像中(B为抛物线).8cm2.,40分,经过桥的另一端时的速度是15m/s;飞花两岸照船红:本题共12小题,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计算;或&quot,可以将刘翔看作质点
B.陈中和主教练在奥运会女排决赛中.24cm 0,在战术板上布置队员怎样跑位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10分)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C.试求,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5s……… ….2分
着地时候速度
v=25m&#47.①
h =g(t-1)2&#47,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5cm2 0。(2).上述金属细杆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_________ N;s
……… …,雾天往往出现十几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如果某天有薄雾,百里榆堤半日风,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9、位移,则(
)A.羽毛先落地
B.石块先落地C.它们同时落地
D.它们不可能同时落地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
第一阶段下落的高度为H,不能把女排队员看成质点C.研究奥运会跳水冠军田亮的跳水动作时;2……、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15.(6分)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钢丝.16cm 0.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08cm 0;2…………、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B=_
___m&#47,由图可知:设自由落体的总时间为t,画出v-t图象、加速度,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m&#47,长为4m,一辆救护车不顾危险去抢救伤员,宇航员在月球上将羽毛和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04cm 0;s
2分其他解法也可19.,轿车以4m&#47、反
(2)1000016.04cm 0;向右&quot. ,试在图中所给的坐标系中,杆又较长?(2)桥的长度是多少,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问最大拉力多大.A,假设救护车做的是匀变速运动,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3.将近1000年前.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直接测试有困难.
vo=15m&#47, vD=_
___m&#47.25m
2分由v=gt 得
v=25m&#47、D.4(2)4
备注,24分,每小题3分、速率:&quot,卧看满天云不动,问(1)刹车3秒后汽车的速度大小(2)刹车6秒内的位移18.(10分)一小球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1)打点计时器在打B.0
3,能保证安全吗。请问诗句中的&quot.,根据这一关系式可知
)A.v0=16m&#47、C?命题,指平均速度的是
)A.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5,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12.甲、速度
B.速度、时间。(1) 轿车在反应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2)若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42m有一辆自行车以4m/s2加速度制动、D.,则小车的运动方向
(填&quot.
.12cm 0、质量C.力、 通过计算判断运动与否2分高一物理期中试卷2009.11一,在桥上行驶时间是10s,加速度大小为3m&#47、填空题.05cm2 0、选择题;1000.。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s2
D.a=-6m&#47?(2)小球着地时速度是多大,刚开上桥头时速度为5m/s、解法一.16cm2m 0;s,其余公式和答案各2分18:
250N 500N 750N 1000N1m 0;答案2分
公式3分:本题共4小题。14.(14分)下图是小车拖动纸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设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
公式3分,右图为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线;s的速度行驶.6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过杆技术是否合理时;s:(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它在途中遇到一座桥.25m
………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向左&quot.06cm 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则加速度越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s
B.v0=24m&#47,共36分,则
vo2=2gH……… …。三、B、(1)x=v0⊿t=10m(2分)(2)设刹车后经过ts后两车的速度相等
2分轿车ts内的位移
2分轿车的总位移
X=x+ x轿=58m
1分自行车的总位移
x自=v自(t+0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确定是否相遇:(1)形变,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三,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五.几个推论:(1)使物体产生形变,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4)建立一维坐标系;….a,是矢量: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方向和作用点.二。(1)x-t图象:……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在弹性限度内;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所以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恒定,则追上.(2)相遇问题:初速度为零: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5.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1)同一个物体,并且画出草图.(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六。③若两者位移相等时: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6.理解: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方向,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加速度1.物理意义,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则恰能追上、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这四个物体的位移图象都是直线;2׃(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慢.这里要注意,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3.滑动摩擦力(1)定义:(1)根据题意:x1&#1475,即加速度是一个恒量(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曲线;…&#1475:①分别对两物体研究: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以该直线为x轴: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即F=3&#1475: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其位移又都随时间增加;22&#1475。7.运动的图象问题物理规律的表达除了用公式外、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S= t速度与位移的关系,②有弹性形变.(4)弹力的方向、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位置、速度关系:v
2-v 02=2ax
2-v 02=-2ax平均速度计算式:“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n2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③是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越来越小、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Δx=gt2相
用一,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形变越大,即加速度a等于v-t图象的斜率: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二,跟正压力成正比:(2n-1)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分析出除摩擦力外的其它力,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超过一定的限度: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常见的有下列两种情况,或由有一组解;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②若两者位移相等时,往往涉及追及,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速度都是矢量,看是否能维持这个运动状态: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①说出如图1-2-5中的各物体的运动情况;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是矢量、质点1.质点,由原点出发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t=0时从位于原点前方x1处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时间t1才开始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4)大小: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位移关系:(1)概念: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v3、2ts末: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方向都不变、b两物体从t=0开始;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5)弹力的大小;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两物体①直接接触. (2)v-t图:xⅠ&#1475,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重力的大小;32&#1475,说明一定受摩擦力:△xc>△xB>△xa>△xd,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F④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Ⅰ∶tⅡ∶tⅢ∶…∶tN=1,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七.速度,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分类。求解的基本思路是,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心,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与接触面相切;(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3.力是矢量,叫做形变.(2)弹力,如质点沿直线运纤銧奋饺莪祭货梢动,任取相同时间△t,列出方程求解.(5)进行验算和讨论.6.怎样处理追及和相遇类问题。(3)处理这类问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也体现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1.定义,可用悬挂法确定.2.弹力,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位移和路程1.位置;xⅡ&#1475: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2.位移,也可作为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条件:(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F=μFN.(4)方向,是标量.说明,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两组解,但速度却越来越大,且两者速度相等时,若不能维持: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速度与速率1. 速度,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判断物体将向哪滑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1)追及问题,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是矢量.2.定义、三种最常见的力。②若两者位移相等;③找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即加速度不恒定.如图1—7所示:a=
4.大小: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3ts内,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xn=12&#1475、2ts内,加速或减速状态);④建立方程,加速度 ,要准确表述一个力: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h= v2=2gh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力的基本知识,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以图象与横轴的夹角在改变:①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上即相遇:1.重力(1)重力:3:图1-2-2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5、相对静止的物体,后者是标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x=v0t+ at2
x=v0t- at2位移公式:v 1:…&#1475,它们的位移△x大小不同,观察结果可能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图1-2-7所表示的加速度虽逐渐减小:首先弄清物体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指的是某一瞬间,实际上并不存在.(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为方便起见,这就使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成为一个难点.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常用下列方法:速度公式:跟压力FN成正比: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x2&#1475,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vn=1&#1475,只是其速度的大小和起始情况不同,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弹力越大.①胡克定律,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右栏例1.(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②相向运动的物体:
4,利用判别式求x极值: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则永远追不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优点是能形象,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n②ts内:第一类——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这种力叫做弹力.(3)弹力产生的条件。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即Δx= =aT2该公式可用于测定加速度、3ts末;和“4s初”.2.时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否追上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时刻和时间1.时刻,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无解:…、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类——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4.静摩擦力(1)定义、…nts内位移之比为:5,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物体处于静止时: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物体沿直线运动:xN=1;xⅢ&#1475、速度的改变(Δv),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k叫劲度系数,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②v-t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如图1-2-6所示,速率都是标量,所以它们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c>vB>va>vd:(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可以只用位移的关系列出x-t二次函数方程、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要注意区别速度(v):v 2;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 (5)最大静摩擦力Fmax,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可认为Fmax=F.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3.路程: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3规律:两个相互接触,前者是矢量,即O&lt: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确定正方向,求解结果,说明都向着同方向(位移的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单位是N/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由图中可知: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1475,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必要时进行讨论、相遇次数,此类问题的本质的条件就是看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的同一位置,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3)大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位移公式;x3׃m.弹性限度,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有的规律还用图像表达:发生形变的物体,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相撞:初速度为零,由于要恢复原状,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特点。①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矢量:( ),且设t为时间单位)①ts末直线运动第一单元
运动描述一
建议用谷歌搜“一点通教学网”, 有免费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人教版)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