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植物电导率测定法测定CMC有哪些影响因素?

电导法测临界教书浓度cmc的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导法测临界教书浓度cmc的值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_表面活性剂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在CMC以下,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基本上以单体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表面活性剂分子聚在一起,在一很窄的浓度范围内,出现可测的胶束聚集体.这一突变点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CMC时,溶液的很多物理性质发生突变.利用这些性质的突变点可以找到表面活性剂的CMC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添加物,如无机盐、极性有机物等,或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将对CMC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探索有机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的CMC的影响,及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规律,我们用电导法测定了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及添加物醇对其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复配表面活性剂的CMC及添加物酯对其影响.1基本原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导电性质在CMC前后有很大不同:在CMC之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以电离了的单个分子或二聚、三聚体形式导电,浓度增加,电导率成正比地增大;CMC之后,溶液中单体浓度达到饱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束,以单体分子和胶束聚集体的形式导电.增加浓度,单体分子数目不再增加,只增加胶束的浓度.由于胶束是十几个或几十个电离了的单体构成的大聚集体,胶束表面Stern层及扩散双电层吸附了大量反离子,其导电性能反而不如单体离子.因此CMC后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电导率的增大率大大减小.在浓度 电导率图上,表现为CMC前后直线斜率的变化.两条不同斜率直线交点就是CM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在胶束生成前后电导率都很小,从电导率测定无法得到CMC.它们的CMC可利用胶束形成后对其它溶质的增溶来测定.这里是利用碘在胶束中增溶后,由于胶束中微环境不同,碘在360nm的紫外吸收强度发生改变来测定表面活性剂的CMC.2 实验2.1 试剂表面活性剂:D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DS(十二烷基硫酸钠)、Brij35(23oxyethylenelaurylether)和TritonX- 100(C8H17C6H4O(C2H4O)8H)皆为分析纯.添加物:乙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为分析纯.聚乙二醇(分子量)为化学纯.碘液浓度300mg/L.2.2 仪器   DDS-11A型电导率仪,Lambda4B(PERKIN-ELME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美国).3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以电导率法测得的聚乙二醇对CTABCMC的影响,及乙醇对SDS的影响列于表1;以光度法测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及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TTAB,DTAB的1∶1复配体系的CMC,这些体系加入微量苯甲酸乙酯后的CMC列于表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及1∶1复配体系TritonX-100 SDS,TritonX-100 CTAB的CMC,加入微量脂肪酸酯后的CMC列于表2。3.2 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一般比相同疏水链长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低,这是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带电离子头相互排斥,不利于胶束形成的缘故. 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复配体系时,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插入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混合胶束表面的电荷密度较单一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头之间的排斥作用减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之间存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靠得更近,因而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CMC比单一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低.含Brij35和TritonX-100的复配体系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Brij35的复配体系甚至比单一的Brij35的CMC还低,这可能是因为对于Brij35体系,离子-偶极相互作用比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更强的原因.
Rosen和Clint认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CMC可根据下式计算,即1式中x是组分1在复配体系中的摩尔分数,对1∶1体系,x=0.5;C01,C02为两组分单独存在时各自的CMC,CT为复配体系的CMC.此式是对两组分没有相互作用的理想体系而言.对实际体系,当两种组分非同系物时,由我们的实验结果可知,计算值大大高于实际值(表3).考虑到混合胶束组分的非理想性,以胶束有效浓度&#8212;&#8212;&#8212;活度ami代替胶束摩尔分数xmi有其中fmi为胶束中i组分的活度系数,fmi的数值与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设βm为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且 其中xm1,xm2为胶束相中组分1和组分2的摩尔分数xm1+xm2=1.将上式应用于胶束和溶液间的平衡关系则可得βm和xm1计算值列于表3.表3 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体系的CMC,βm和xm1的计算值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1∶1的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中形成胶束时,CMC小的组分,即形成胶束能力较强的组分,在混合胶束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实验中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xm>0.5.反过来,在与混合胶束成平衡的溶液本体中,形成胶束能力弱的组分所占比例较大.这从两种组分疏水作用大小不同,因而形成胶束能力不同的观点是很容易理解的.若βm=0,fm1,fm2皆为1,则am1=xm1,混合胶束是理想的.若βm<0,则fm1、fm2皆小于1,am10,则fm1,fm2皆大于1,am1>xm1,说明形成胶束的趋势减弱,CMC有正偏差,本实验的几个复配体系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增效作用(即CMC值比理想计算值小),计算表明βm<0.证明了这个推导的结果.Brij35的疏水链长为十二碳,从表中可知,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与之复配时,含十二碳链的DTAB形成的复配体系CMC最低.而在单一体系中,CMCDTAB>2CMCTTAB>CMCCTAB.可以推测,复配体系中两疏水链长越匹配,相互作用越强,相互作用系数的绝对值|βm|越大,CMC越低.因此CMCBrij35 CTAB>CMCBrij35 TTAB>CMCBrij35 DTAB3.3 乙醇、聚乙二醇对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的影响乙醇和聚乙二醇都属醇类,但乙醇使SDS的CMC下降,聚乙二醇使CTAB的CMC上升.一般认为,醇类添加剂与水分子强烈相互作用,特别是能生成氢键.这种强烈相互作用影响胶束附近水结构的形成,因而削弱了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效应和形成胶束的能力,导致CMC上升.聚乙二醇分子量越大,所含羟基越多,这种作用越明显,因而同浓度的PEG(20000)比PEG(4000)使CTAB的CMC上升的程度更大.作为一个例外,乙醇因为碳原子数较小,水溶性很强,对水结果影响较小.而乙醇插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内又减小了离子头之间的排斥作用,较小浓度的乙醇反而使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减小.乙醇浓度增大,对水结构的影响逐渐明显,CMC又重新上升.从CTAB的CMC可看出,温度升高,表面活性剂的CMC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不利于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成胶束.但当CTAB中含有PEG时,因为温度升高同时削弱了PEG与水间氢键的强度,CTAB PEG体系的CMC并不一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4 短链酯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酸的加入,会减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混合体系的CMC.因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其混合胶束表面主要是亲水的聚氧乙烯形成的外壳,酯吸附于胶束表面,稳定了胶束结构,有利于胶束形成,这可能是酯减小CMC的原因.酯碳链越长,疏水性强,其增溶位置会向疏水内核移动[7],使酯远离胶束表面,稳定作用减小.因而从乙酸乙酯到戊酸乙酯,使CMC降低的能力越来越小.疏水性更强的苯甲酸乙酯,使Brij35及其混合体系CMC减小的能力更小,反而由于渗入疏水内核使胶束更难形成,使CMC有所增加.参考文献  1Fandler J H ,Fendler E J. Catlysis in Micellar and Maero molecular Systems . Acade mic Press ,New York,1975  2FisherLR,OkenfullDG.Chem.Soc.Rev,~42  3朱王步瑶.日用化学工业,  4Ross S,OlivierJP.J.Phys.Chem,1  5赵国玺.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6SchickMJ,ManningDJ.J.Am.OilChemistsSoc,  7KlevensHR.J.Phys.ColloidChem,  8RosenMJ.SurfactantsandInterfacialPhenomena.2nded.JohnWiley,  9ClintJH.SurfactantAggregation,Blackie,  10 ElworthyPH,MyselsKJ.J.ColloidSci,  11 LianosP,ZandR.J.ColloidInterfaceSci,  12 CzermowskiM.Roezn.Chem,5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CMC的测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物&#8203;理&#8203;化&#8203;学&#8203;设&#8203;计&#8203;性&#8203;实&#8203;验&#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8203;表&#8203;面&#8203;活&#8203;性&#8203;剂&#8203;溶&#8203;液&#8203;临&#8203;界&#8203;胶&#8203;束&#8203;浓&#8203;度&#8203;的&#8203;测&#8203;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电导法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晓丽
下载积分:420
内容提示:[精品]电导法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晓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04:47:46|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电导法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官方公共微信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亲,不好意思,因为近期问题数较多,所以处理时间为1-2天、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电导率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