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的加法过程中可不可以出现两...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
编辑点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准备每一堂课,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本文是一篇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6.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冲坡中学是乐东县利国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习惯是比较差。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
  4+(-2),
  黄队的净胜球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 (2)(+2.7)+(-3); (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五.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最新2017初一数学教案信息由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人教版七年级 有理数加减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版七年级 有理数加减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冲坡中学是乐东县利国镇的一;(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7)0+(+2);(8)0+0.学生逐题口答后;(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五)练习设计1.计算;(3)(-5)+(-7);(4)(+6)+(+9;(6)(-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3.解决问题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4.情感与态度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5.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6.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二.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冲坡中学是乐东县利国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习惯是比较差。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四.教学过程(一)问题与情境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3)+(+1)=+4.(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3)+(-2)=+1;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 (2)(-4)+(-3); (3)(+4)+(-3); (4)(+3)+(-4);(5)(+4)+(-4); (6)(-3)+0;
(7)0+(+2); (8)0+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例2(教科书的例1)解:
(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1)(-0.9)+(+1.5); (2)(+2.7)+(-3); (3)(-1.1)+(-2.9);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四)、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
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五)练习设计1.计算:(1)(-10)+(+6); (2)(+12)+(-4);
(3)(-5)+(-7); (4)(+6)+(+9);(5)67+(-73); (6)(-84)+(-59); (7)33+48; (8)(-56)+37.2.计算:(1)(-0.9)+(-2.7); (2)3.8+(-8.4); (3)(-0.5)+3;(4)3.29+1.78; (5)7+(-3.04);
(6)(-2.9)+(-0.31);(7)(-9.18)+6.18; (8)4.23+(-6.77); (9)(-0.78)+0.4.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五.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94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等内容。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一同步...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讲课 内容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所属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正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知识技能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根据...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案_初一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1 ①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②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2. ①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_初一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1 新人教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有理数的加法 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北师大版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能准确地进行...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4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并会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理数的加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