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耗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放热;(2)放出,11,化学能,热能;(3)① ② ③ ⑤ ⑦ ;&④ ⑥
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所示反应由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多余的能量就释放出来,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发生反应:H2(g)+I2(g)=2HI(g),根据键能关系可知:436kJ+151kJ-2×299kJ=-11KJ,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由1mol氢气和1mol 碘反应生成HI会放出11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3)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可知: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 ② ③ ⑤ ⑦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 ⑥。考点:考查反应热与物质含有的能量、键能的关系及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对化学反应的分类的知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反应3X(g)+Y(g)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A.v(X)=0.05mol·L-1·min-1 B.v(Z)= 0.10mol·L-1·min-1 C.v(Y)=0.10mol·L-1·min-1 D.v(W)=0.05mol·L-1·s-1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36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三分之一体积,CO2占三分之二体积。已知:2C(s)+O2(g)=2CO(g)△H=-110.5kJ/mol,2CO(g)+O2(g) =2CO2(g)△H=-566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172.5kJ B.1149kJ C.517.5kJ D.283kJ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9分)(1)肼(N2H4)又称联氨,在常温下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1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H2O,放出19.5kJ热量(25℃时),表示N2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一个电解过程示意图。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该过程中的电源,铜片质量变化为128g,则肼-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________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0%)。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4分,每空1分)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片镁片,再用滴管滴5mL稀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由实验推知,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稀盐酸的总能量。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5分)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实验表明:①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实验②中,该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 mL 1.0 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B”或“C”)表示。图A中0一tl段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16分)工业上可用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有多种途径生成CH4。(1)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① CO(g)+H2O(g)H2(g)+CO2(g)&&& ΔH=-41kJ·mol-1&② C(s)+2H2(g)CH4(g)&&&&&&&&&&&ΔH=-73kJ·mol-1③ 2CO(g)C(s)+CO2(g)&&&&&&&&&&ΔH=-171kJ·mol-1(2)另一生成CH4的途径是CO(g)+3H2(g)CH4(g)+H2O(g)。其他条件相同时,H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该反应的△H&&&&&0(填“<”、“=”或“>”)。②实际生产中采用图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同时考虑生产实际,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温度下,将0.1 mol CO和0.3 mol H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CO(g)+3H2(g) CH4(g)+H2O(g),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8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15分)二甲醚(DME)和甲醇是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清洁燃料,目前工业上均可由合成气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制得。(1)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已知:①CO(g)+2H2(g)CH3OH(g)&&&&&&&&&&& △H1=-90.7 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 △H2=-23.5 kJ·mol-1③CO(g)+H2O(g)CO2(g)+H2(g)&&&&&&& △H3=-41.2 kJ·mol-1则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kJ·mol-1。(2)将合成气以n(H2)/n(CO)=2通入1 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其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若反应在P3和316℃时,起始时n(H2)/n(CO)=3,则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的反应的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表数据,250℃时,将2 molCO和6 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时间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前10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若15分钟时,只改变温度一个条件,假设在20分钟时达到新平衡,氢气的转化率为33.3%,此时温度为&&&&&&(从上表中选),请在图中画出15—25分钟c (CH3OH)的变化曲线。(4)利用甲醇液相脱水也可制备二甲醚,原理是:CH3OH +H2SO4→CH3HSO4+H2O,CH3HSO4+CH3OH→CH3OCH3+H2SO4。与合成气制备二甲醚比较,该工艺的优点是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其缺点是&&&&&&&&。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填空题
(I)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课题。为解决目前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缓解能源危机,有的专家提出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Ⅰ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2)上述转化过程中,ΔH1和ΔH2的关系是________。(3)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见下表:共价键H—NH—ON≡NO=O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能量/(kJ·mol-1)393460941499常温下,N2与H2O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在一试管中加入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0.1mol/LH2C2O4溶液,在恒温下发生如下反应:2KMnO4+5 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5分钟后测得Mn2+的浓度为0.004mol/L;(4)试计算0—5分钟内,υ(H2C2O4)=____________。(5)如果反应从开始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时间图像如图:。试解释t1—t2,t2—t3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氨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相似的试题还有:
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1)向合成塔中按1:4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N2、H2进行氨的合成,图A为TC时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图.①写出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②图A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5.00%时,H2的转化率=().③图B中T=500&C,温度为450C对应的曲线是()(选填字母“a“或“b”),选择的理由是()④由图象知,增大压强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生产实际考虑增大压强需解决的问题是()(写出一条即可).(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甲烷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CO(g)+3H2(g);△H=+QkJ/mol(Q>0)(3)一定温度下,在2L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时间/minCH4(mol)H20(&mol)CO&(mol)H2&(mol)0.401.005X1X2X30.607Y1Y20.20Y3100.210.810.190.62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7min之间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填“是”或“否”),前5min平均反应速率v(CH4)=().②反应在7~10min之间,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o减少CH4&&&&&&bo降低温度co增大压强do充入H2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向1L容器中起始充入0.15mol&CH4.0.45mol&H2O.()mol&CO、()mol&H2,达到平衡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与第一次投料相同.
氨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为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①
③(2)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2)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l)+H2O(g)。①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NH3和1molCO2,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的计算结果为____________。②为进一步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措施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A.提高NH3的浓度
B.增大压强C.及时转移生成的尿素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15分)氨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CH4(g)+H2O(g) CO(g)+3H2(g)。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常用乙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CO,其反应原理为:[Cu(NH3)2CH3COO] (l)+CO(g)+NH3(g)[Cu(NH3)3] CH3COO·CO(l) △H<0。吸收CO后的乙酸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再生的适宜条件是&。(填写选项编号)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3)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2)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l)+H2O(g)&&△H<0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 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___。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该反应在前25 s内的反应进程中的NH3浓度变化。若反应延续至70s,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使用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进程曲线。(4)将尿素施入土壤后,大部分是通过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被作物所利用,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已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25℃)如下表:弱电解质H2CO3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a1=4.30×10-7&&&Ka2=5.61×10-111.77×10-5现有常温下0.1 mol·L-1的(NH4)2CO3溶液,①你认为该溶液呈&&&&&&&&性(填“酸”、“中”、“碱”),原因是&&&&&&&&&&&&&&&&&&&&&&&&。②就该溶液中粒子之间有下列关系式,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c (NH4+)>c (CO32-)>c (HCO3-)>c (NH3·H2O)B.c(NH4+)+c(H+)=c(HCO3-)+c(OH-)+c(CO32-)C.c (CO32-) + c (HCO3-) +c (H2CO3)=0.1 mol·L-1D.c (NH4+)+ c (NH3·H2O)=2 c (CO32-) + 2c (HCO3-) +2 c (H2CO3)相关知识点: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 [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叶绿体、斐林试剂、活化能、蓝藻、绿藻、心肌]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 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吸收光能,形成ATP,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绿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器叶绿体中,A正确。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斐林的反应温度是50—60°C,若用斐林试剂检测,加热反应时就会破坏掉原先设置好的温度,影响了探究实验的结果,所以应该选用碘液检测,C错误。ATP是小分子化合物,静脉注射到血液后,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细胞,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相关知识点: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 [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叶绿体、斐林试剂、活化能、蓝藻、绿藻、心肌]]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2)写出A→B反应所需的试剂浓HNO3/浓H2SO4.(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3种).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实例流程图:CH3CHO2催化剂/△CH3COOHCH3COOCH2CH3.【考点】.【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柳胺酚水解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胺,结合分子式知,F是邻羟基苯甲酸,E是对羟基苯胺,结合题给信息知,D是对羟基硝基苯,C和酸反应生成D,则C是对硝基苯酚钠,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B是对硝基氯苯,A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氯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结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解答】解:柳胺酚水解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胺,结合分子式知,F是邻羟基苯甲酸,E是对羟基苯胺,结合题给信息知,D是对羟基硝基苯,C和酸反应生成D,则C是对硝基苯酚钠,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B是对硝基氯苯,A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氯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1)A.柳胺酚中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是酰胺键和酚羟基,所以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3molNaOH反应,故错误;B.柳胺酚中含有苯环,所以能发生硝化反应,故错误;C.柳胺酚中含有肽键,所以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D.柳胺酚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故选C、D;(2)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氯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所以所用试剂为:浓HNO3/浓H2SO4,故答案为:浓HNO3/浓H2SO4;(3)在加热条件下,对硝基氯苯和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苯酚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F是邻羟基苯甲酸,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苯环上含有酚羟基,且苯环上有三种类型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所以符合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故答案为:、、、;(6)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乙烷,在光照条件下,苯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加热条件下,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所以其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及合成,从柳胺酚的结构着手,采用逆推的方法推断各物质,明确反应时有机物的断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王慧老师 难度:0.45真题:3组卷:55
解析质量好中差7.磷酸化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7.磷酸化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7.磷酸化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对,是把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被磷酸化得物质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