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输送DO2、氧消耗VO2如何溶解氧测定仪

【图文】重症病人的氧输送与氧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重症病人的氧输送与氧耗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3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动脉血乳酸与氧输送及氧消耗的关系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动脉血乳酸与氧输送及氧消耗的关系
摘 要:目的
寻找并评价组织缺氧的代谢指标,并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动脉血乳酸(ABL)与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ICU的11例SIRS患者进行了有关代谢指标和氧相关指标的测定,主要包
【题 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动脉血乳酸与氧输送及氧消耗的关系
【作 者】席修明 姜利
【机 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刊 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8年第10卷第10期,632-635页
【关键词】全身 炎性反应综合征 乳酸 氧消耗 氧输送
【文 摘】目的
寻找并评价组织缺氧的代谢指标,并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动脉血乳酸(ABL)与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ICU的11例SIRS患者进行了有关代谢指标和氧相关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基础状态和扩容后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丙酮酸(ABP)、乳酸/丙酮酸比值(L/P)、氧输送(DO2)、氧消耗(VO2)和氧提取率(O2ER)。结果
SIRS患者临床上未出现明显休克征象而仅有低血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乳酸,氧消耗,氧输送
上一篇:暂无氧代谢动力学监测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yǎng dài xiè dòng lì xué jiān cè2 操作名称氧代谢动力学监测3 氧代谢动力学监测的适应证对一级的重危病人,行氧代谢动力学监测,观察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
4 准备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2.妥当安置,采取适当,保证舒适安全。
3.根据病情给予分级监测护理。
4.建立、保留通道,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5.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5 方法1.监测& ICU常用的氧代谢动力学监测方法有二种:①血流监测结合。②监测仪(Deltatrac/Datex)对呼吸进体,同时结合血气分析。如果以氧代谢动力学中心指标——氧消耗作为区分方法的标准,第一种方法称为“计算法”(calculated method,C法);第二种方法称为法(measured method,M法)。
2.监测指标
(1)计算法
①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
计算公式:
DO2=CI×CaO2×10(ml·min-1·m-2)
其中排血指数(CI)由热稀释法心排量测定技术获得;血氧含含量(CaO2)由血气分析获得,或由公式CaO2=1.34××SaO2+0.0031×PaO2得到(式中Hb代表有效含量,SaO2和PaO2分别为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和氧分分压)。
正常值:520~720ml·min-1·m-2(23.2~32.1mmol·min-1·m-2
②氧消耗(oxygen consumption,VO2)反向Fick法
计算公式:
VO2=CI×Ca-O2×10(ml·min-1·m-2
其中CaO2=CaO2CO2,而CO2=1.34×Hb×SvO2+0.0031×PO2,SO2与PO2分别代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饱和度和氧分分压。
正常值:100~180ml·min-1·m-2(4.5~8.0mmol·min-1·m-2
③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 ERO2)
计算公式:
ERO2=VO2/DO2=O2/CaO2
正常值:22%~30%
(2)测量法
此法测量氧消耗(VO2m),需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呼吸气体,测定其容积(VE)和呼出气的氧浓度(FEO2)、二氧化化碳浓度(FECO2)及气的氧浓度(FIO2)、二氧化化碳浓度(FICO2)。
计算公式:
正常值:从理论上分析,此法应较反向Fick法高,一般约为0.9~2.2mmol/min(20~49ml/min),因为反向Fick法不包括肺的氧耗量、流的氧耗量等。
6 注意事项1.持续,严密观察定时记录、节律、深度、呼吸状态和各项指征(、、呼吸 、),定时观察记录神志、、、。
2.常规间断监测(SpO2)。
3.根据病情决定血气监测次数。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氧代谢动力学监测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五 16:52:0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临床应用】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
我的图书馆
【临床应用】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
点击标题上面的蓝色字体↑[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可直接关注。感染性休克即严重感染导致的循环功能衰竭,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是重症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临床上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为特征。在美国,每年有 75 万人发生严重感染,每年因此而需花费 170 亿美元。近年来,随着对感染性休克认识的加深,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感染性休克的本质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结局则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尽管在休克早期进行积极的复苏以达到血流动力学的复苏目标,但仍有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器官功能衰竭,其原因可能是组织细胞的缺氧未得到纠正。因此,纠正组织细胞缺氧应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治疗目标。感染性休克时,积极的氧代谢监测以明确组织细胞所处缺氧状态以及经过复苏后缺氧的纠正情况,对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治疗至关重要。1 感染性休克氧代谢监测的重要性1.1 休克的本质决定氧代谢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持续不断的氧供给是机体细胞可以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心、肺及血液系统功能的共同调节,确保了全身组织合适的氧供给。在机体氧代谢过程中,氧摄取、氧输送(DO 2 )和氧消耗(VO 2 )3 个环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严重感染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也可以扰乱细胞代谢,导致氧摄取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时由于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和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可导致 DO 2及 VO 2 障碍,进而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组织细胞缺氧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重要机制。组织细胞缺氧作为感染性休克的本质,决定了氧代谢监测的重要意义。1.2 休克治疗的有效性评估需要进行氧代谢监测:休克的复苏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全身各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缺氧。早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基于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CVP)、尿量等指标,均不能反映全身组织的氧代谢情况。在早期复苏,如果能快速提高 DO 2 ,纠正氧供需的矛盾,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为及时发现机体是否存在氧代谢障碍,积极实施改善组织氧代谢障碍的治疗决策,评估休克治疗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氧代谢监测。2 休克时氧代谢监测手段
监测机体的氧代谢状况,可以分为全身、器官及细胞3 个层次。2.1 全身的氧代谢监测:监测指标包括 DO 2 、 VO 2 、氧摄取率(ERO 2 )、血乳酸浓度及乳酸清除率(LCR)等。2.1.1DO 2 和 VO 2 :DO 2 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心脏通过血液向外周组织提供的氧输送量,它由心排血量(CO)及动脉血氧含量(CaO 2 )共同决定。VO 2 是指机体单位时间内(每分钟)的实际耗氧量。正常情况下, VO 2 反映的是机体对氧的需求量,与 CO、 CaO 2 及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 2 )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VO 2 =CO×(CaO 2 - CvO 2 )。VO 2不能达到组织实际需要量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对于危重患者,不仅需要提高 DO 2 ,适当降低氧需亦有益于改善组织缺氧。ERO 2 是指机体每分钟对氧的利用率,即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的是组织细胞内的呼吸功能,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其正常参考值为20%~25%,最高可达 60%~70%。ERO 2 也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健康者 ERO 2 是恒定的,而在危重患者中,ERO 2 下降是由于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受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导管)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可以进行氧代谢监测。2.1.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 )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 ): SvO 2 即肺动脉血氧饱和度,能反映组织的氧合程度,受氧供及氧耗的影响,可动态反映氧平衡变化和组织缺氧状态,是组织利用氧的一个综合指标,其正常参考值为0.70~0.75 [10]。在休克复苏早期, SvO 2 可以用于指导液体管理、血制品输送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低 SvO 2 是预示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休克复苏早期保持 ScvO 2 >0.70 可改善患者生存率。与 SvO 2 相比,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测得的 ScvO 2 临床更易获取。ScvO 2 主要反映上半身氧平衡情况,而 SvO 2 反映的是包括腹部及下肢的氧供需状况。由于机体各部位对氧的需要不同,腹部及下肢的血氧饱和度要高于上腔静脉。因此在健康志愿者中测得的 SvO 2 比 ScvO 2 的绝对值要高。而在危重患者,由于血流的重分布以及 CO 的改变, ScvO 2 比SvO 2 高 4%~7%
,提示两者在量值上并无法等同。然而有许多研究发现,在非休克状态时, SvO 2 和 ScvO 2 有很好的相关性,即两者在变化上是相互平行的。既往研究显示,有 50% 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即使经过复苏,使各项指标达正常范围,仍会出现乳酸持续升高伴 ScvO 2 偏低,这充分说明机体处于氧供需失衡状态,需要积极通过复苏等各种手段纠正患者的无氧代谢状态。与其他指标一样, SvO 2 和 ScvO 2 均不能单独用于指导诊疗,临床上还需要观察其他指标,如心排血指数(CI)、CVP、乳酸等的变化,再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利于正确分析评估患者病情。2.1.3 乳酸浓度及 LCR :乳酸是机体重要的代谢指标之一,可用于评估机体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情况。对于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复苏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变化并计算 LCR 可判断早期液体复苏终点。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血乳酸水平与危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此,可将乳酸用于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层。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高乳酸浓度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以乳酸作为指导进行治疗,早期监测乳酸浓度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将明显降低。LCR 低是重症患者死亡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有研究表明,复苏 6 h 内 LCR ≥ 10% 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低于 LCR ≤ 10% 的患者,并且高 LCR 患者的病死率也明显下降(47.2% 比 72.7%, P<0.05)。有回顾性研究比较了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存活者与死亡者的入院血乳酸浓度发现,监测血乳酸浓度可较好地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综上,血乳酸浓度是指导复苏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然而检测血乳酸浓度以进行指导治疗的同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可能影响乳酸测定的因素: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感染患者,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处于同等应激水平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血乳酸水平与不同肝功能状态下乳酸的合成及清除速度不同、丙酮酸代谢障碍等有关;一些药物的应用如扑热息痛、维生素 C、阿司匹林等也会影响乳酸的监测。因此,不仅仅是监测血乳酸浓度,动态监测血乳酸变化并计算LCR 对于治疗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2.2 器官的氧代谢监测:器官的氧代谢监测包括组织氧饱和度(StO 2 )、局部微循环监测等。2.2.1 StO 2 :休克早期,局部组织器官即出现低灌注表现,StO 2 是反映局部组织灌注的重要指标。监测 StO 2 ,了解局部组织灌注情况,可指导休克复苏。近红外线光谱分析(NIRS)是一种无创的评估组织氧代谢的方法,它可无损伤地监测脑组织、肌肉组织的氧合参数。NIRS 虽不是直接监测局部微循环的血流情况,但可通过直接监测 StO 2 来反映局部灌注,床旁的足底 StO 2 监测就可以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早期复苏效果。通过监测局部组织对缺血过程的反应性,可提示局部组织的灌注情况。StO 2 恢复不佳的患者,往往提示预后不良。Rodriguez 等研究发现,在入住 ICU 第一个 24 h 内前臂。StO 2 <60% 的患者病死率更高。也有研究发现, StO 2 每降低10%,患者病死率增加 2~3 倍。Mesquida 等发现,在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StO 2 和 DO 2 有一定相关性,低 StO 2 往往反映了较低的 DO 2 ,但是 StO 2 正常却不能代表 DO 2 正常。同时也有学者发现, StO 2 与 SvO 2 存在正相关, StO 2 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 SvO 2 。尽管动态监测 StO 2 是床旁无创监测微循环及组织灌注的指标,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有许多特异性和标准化的参考值,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实践明确。2.2.2 局部微循环监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复苏目标反映了全身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法反映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已有研究表眀,按照 EGDT 进行复苏后,即使达到血流动力学目标,全身的组织灌注及氧代谢变化却与局部不一致,局部微循环功能仍存在明显障碍。微循环是组织进行氧合、营养废物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功能障碍将导致组织的氧供需失衡。将微循环的功能恢复作为复苏的目标可能是休克复苏全身血流动力学目标的有益补充。微循环的改变也是反映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正交光谱成像技术(OPS)和侧流暗视野显微镜(SDF)等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床旁微循环监测成为可能。由于舌下微循环的组织胚胎起源与内脏器官相同,解剖结构相似,监测舌下微循环变化可反映内脏器官灌注。以OPS 进行舌下微循环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敏感。Hubble 等通过监测健康志愿者舌下黏膜微循环证明, SDF 监测结果可用于指导休克复苏。Verdant 等对实验性胆管炎猪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发现感染动物舌下和肠道微循环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2 =0.92, P<0.000 1),并得出监测舌下黏膜的微循环变化可以反映内脏器官的灌注情况。OPS 和 SDF 技术均为无创可视化微循环监测技术。同时血管阻断试验联合激光多普勒血流计,以及 NIRS 测量血管反应性如组织氧合,都将成为微循环衰竭时极为重要的评价微血管功能的指标。尽管微循环监测对于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监测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将微循环监测实际应用于指导临床诊疗,仍面临诸多难点。其中对于 OPS 和 SDF所采集图像的解读是难点之一。目前所采用半定量的解读方式,使得其结果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观察者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数据分析需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分析技术。而微循环监测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监测对象表面必须保证无气泡,否则会对成像造成影响;而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舌下黏膜监测则比较困难。2.2.3 胃黏膜 pH 值(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 2 )、黏膜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r-aCO 2 )的监测: pHi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肠道黏膜并提示内脏血流灌注与氧合状态的新的监测手段,其灵敏度和可靠性均较高。通过了解 PgCO 2 ,可获得局部组织的灌注情况,反映局部代谢情况。PgCO 2 主要反映的是局部组织酸碱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是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 CO 2 张力,它的改变可直接影响血中 pH 值,反映了全身组织的酸碱状况。Pr-aCO 2 增大说明组织 CO 2 产生与清除不平衡,局部组织发生缺氧或低灌注。当肠道黏膜灌注受损时, CO 2 在肠道内蓄积,因其具有很高的扩散性,可以很快使 PgCO 2 获得平衡。在舌下放置传感器就能以方便、无创的方式获取PgCO 2 。研究表明,严重创伤的危重患者, PgCO 2 升高与其不良预后是显著相关的。但若休克未得到有效复苏时,PgCO 2 不能评价预后。3 氧代谢监测的局限及应用前景尽管氧代谢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供需平衡的关系,作为复苏目标指导治疗的依据。但是临床上进行氧代谢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要获得 DO 2 、 VO 2 ,需要放置 Swan-Ganz 导管或 PiCCO 导管。少数研究认为ScvO 2 不能很好地反映 SvO 2 [46-47],其代表性取决于导管放置的位置和患者所处的状态,持续监测更能反映患者整体发展变化的过程。目前手持 OPS 和 SDF 已经在临床开始进行研究,其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但如何把监测结果进一步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尚需更多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也有少数的研究证实,腹内压增高、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能会对局部的微循环灌注产生影响。应用 OPS 及SDF 监测获得的结果主要是以半定量的方式进行解读,分析数据花费时间较多;关于 OPS 及 SDF 的设备和软件尚未达到临床实时监测微循环的要求,仍有待改进。氧代谢监测的方法很多,但哪种方法是最好的,需要结合相应的条件设备以及人员来进行选择。将不同层次的监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指导临床病情的判断。联合各项监测方法之长,将它们用于指导临床进行更为有效的休克复苏,从而改善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仍需进行诸多努力。作者:罗吉利
杨毅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