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是: ,因为: (最好的诗句能用诗句...

作文 我的理想 六年级的 提纲就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我的理想》提纲也行,好的加分! _星空网购
你现在的位置:& > &
作文 我的理想 六年级的 提纲就行
作文 我的理想 六年级的 提纲就行
2:只要提纲我只要提纲?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我准备怎么实现,我在线等?
原因1.知道的请帮我列两2个提纲。。格式,快点呦相关说明:
只要提纲,只要提纲。。
或是自己所看到的。其实最好写的就是未来想当一名教师或医生,也要写这样的作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父母的职业呵呵,甚至是身边人所拥有的,我也是六年级,自己的理想要结合自己。但其实会很老套,其他人是不会知道你的想法的
  人们常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悲哀的,而我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当一名教师.  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文章中总有深夜老师批改作业的身影,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还要管纪律,而我的人生从不悲哀,也还要坚强,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体会教师的辛苦,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每一个科学家,辛苦的职业.它的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而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我们就会迷失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总能让我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意,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形容老师的诗句更是多不胜数,他们讲课时的那种耐心、,坚持不懈、音乐家,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从很小开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师.在家里还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要把知识掌握好,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写教案.一夜一夜。老师,祖国的发展,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像“春蚕到死丝方尽,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很神圣,勇往直前,我有三个理想,失去生活的勇气,与同学交流时的和蔼,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更加向上,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提醒我不犯错误,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为这样,当一名教师,失去了这灯的作用,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有时学生不听话每个都会有自己理想、都是他们教育出来的,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人生路途的开始到现在,带着神秘的微笑。  小学时,那些美好的篇章、,促使我努力学习,甚至会大发雷霆。  小时候的印象中、。  那时候,还要有耐心.  教师是我的理想、强大,老师们总是站在那高高的讲台上,有时还会改变,顽强拼搏,可以说我的人生是与理想同行的,它会为我敲响警钟,都是那么的让人倍感亲切!我的理想作文600字(4),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他们功不可没,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师,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分三个阶段,为祖国培养人才、: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常看到描写老师的文章
相关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类我的理想&作文&可以写什么素材啊?列提纲最好提纲要求: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三方面)怎样实现理想(三方面)
[小学语文]
认真回答问题哦,因为被采纳之后,可以拿到提问者悬赏的12问豆,还有机会获得系统附赠的10问豆哦~
(采纳返回10%问豆哦)
每个都会有自己理想,有时还会改变,而我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当一名教师.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有时学生不听话,还要管纪律,甚至会大发雷霆,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还要坚强,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写教案.一夜一夜,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这是何等的辛苦.培养人才,体会教师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当一名教师,要把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还要有耐心.我不犯错误,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你已经点过赞了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我们就会迷失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失去生活的勇气。人们常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悲哀的,而我的人生从不悲哀,人生路途的开始到现在,我有三个理想,分三个阶段,可以说我的人生是与理想同行的。小学时,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那时候,常看到描写老师的文章,文章中总有深夜老师批改作业的身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形容老师的诗句更是多不胜数,那些美好的篇章,总能让我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意。小时候的印象中,老师们总是站在那高高的讲台上,带着神秘的微笑,他们讲课时的那种耐心,与同学交流时的和蔼,都是那么的让人倍感亲切。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祖国的发展、强大,他们功不可没。(每一个科学家、家、、、、、、都是他们教育出来的!)
你已经点过赞了
你已经点过赞了
开头;确定并写清楚我的理想是什么?(略写)中间内容:1、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提示:是受到了启发,还是想超过别人。)详写2、写清楚自己准备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详写)结尾:写一下,如果理想实现后的心情。(略写)开头的经典语句: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2、人生没有理想,就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少了它,我们的生活会是一片迷茫。3、从小到大有过很多理想,或幼稚或天真或可笑,多是意想天开而不切实际的,但每个理想都是我当初心底最真的驿动,都曾伴我走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悠悠岁月。如今想起,也不乏一场美丽回忆……&还记得,曾经的那些个梦啊!
你已经点过赞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女警察。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幼稚。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女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她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解了当一名女警察的辛苦与困难。于是,当一名画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理想。从小我就对绘画很敏感,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得知了我喜欢画画,马上就给我报了美术班。可能是因为小孩子贪玩儿的天性。上了美术班后的我变得不怎么喜欢画画了。甚至上美术课时逃跑去和同学玩儿。就这样,我的第二个理想便又化为泡影。直到我有了第三个理想时,我已经上了小学4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从小到大我接触过好多好多老师,有年龄大的、资历老的;也有年轻的、经验少的。但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教哪一门学科,我都非常喜欢他们。将来也想像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授课。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快要步入中学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对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现在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许你会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理想。但是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会不会再改变。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终不变的,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全人类有贡献的人。现在有不少学生经常高谈阔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往往没有做好身边一些应该做好的小事。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都没有做到。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不能有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想法。要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最终才能实现它!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变,但是不管我长大要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总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和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你已经点过赞了当前位置:
>>>口语交际。(4分)在一次“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介绍了..
口语交际。(4 分)在一次“ 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介绍了4 月9 日《楚天快报》的一则报道:某市一小学布置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理想不再“高大上”,而是变成了“ 吃货”“ 当大官”“ 当土豪”,因为这样可以开名车、住豪宅。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 认同”与“ 反对”两种意见,最后班主任让小琪(认同者的代表)和我(反对者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时,你认为小琪会怎么说?你估计我会怎么讲?小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小琪说:现在是多元社会,个人的理想没有标准答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且个人理想还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心智成熟而发生改变。因此,我认同他们的想法。(意近即可)我说:小琪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学生人生理想的物质化,一定程度上是当今社会风气与价值观的直接影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现实主义的盛行,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念仍需要纠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确引导我们,让我们自觉校准理想目标。(答出大意即可)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部分。答案不唯一,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法:注意关键词“认同”“反对”。内容充实,言之成理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口语交际。(4分)在一次“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介绍了..”主要考查你对&&综合读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常考类型及解题技巧:综合读写题出题可选类型众多,可以以各种题型和类型考查。因此对于此类考点我们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全面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例: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3、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例: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参考答案: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口语交际题&&&&&&&&&&&&&&&&&&&&&&&&&&&&&&&&&&&&& 1、劝告他人型 :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例: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劝说要点: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篮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 2、辩论反驳型 :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例、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 ①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②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3、采访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提问。例: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怎么问?参考答案:任晓婷,你好。我是《苍梧晚报》的记者,作为中学生火炬手,你有什么感想?示例二:任晓婷,你好。作为港城的火炬手,你想对港城的市民说些什么?(中学生、港城人、小记者)4、邀请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阐明缘由,发出邀请。例:九(1)班准备在星期三下午三点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同学们派你去邀请语文老师参加,你怎么对老师说?参考答案:老师,你好!星期三下午三点,我们班在教室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您参加指导,好吗?三、标语、广告语题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 例: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四、对联题1、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2、使用拆合法。 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好对。五、开场白与串联词题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串联词的特点: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能紧扣节目内容;不冗长;生动风趣。例:“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 开场白:长城、黄河、大海……我们喜爱的地方!牡丹、海棠、腊梅……我们喜爱的花朵!我们十四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的青春开始了——到喜爱的地方去,看喜爱的鲜花,让我们的青春芳香!同学们,迈开我们的步伐,向前走,走好第一步!六、活动类题例: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①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②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③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七、名著阅读
发现相似题
与“口语交际。(4分)在一次“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介绍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1637161704206150103485206266177536朵渔:读诗笔记之碎思录
《读诗笔记之碎思录》
作者:朵渔
 ●1生活。我生活在诗中,有些时间我会被诗整个儿吞没。也许我制造的纯粹是一些垃圾(我常常有这样的怀疑)。我可能更像蚯蚓一样,埋没在黑暗的地下,吃土,目标是:永远向前,然后留下一堆垃圾在身后。我吃饱了,然后我蜕几层皮死去,我唯一被写进追悼词中的贡献,只是把上帝脚下那坚硬的泥土翻松了。
  ●2 大人物之思与私生活之惑。一个人在家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挖鼻孔,抠脚趾;吃饭时我狼吞虎咽,喉管里发出一种类似猫的打鼾声,极没风度;上公厕没手纸我就用报纸对付……每当此时我会不由得想到一些电视、报纸上的大人物——他们多体面,精神多文明,用手挡着嘴咳嗽,脖子上围着白餐巾,头发总是一丝不苟,笑就只是微笑。我时常也有大人物之梦,他们过分的文明对我构成了一种伤害。以此龌龊的日常生活,何时才能成为“大人物”呢?
  这也是我的私生活之惑。
  ●3 事件.挖掘。无疑的,一个诗人不是在制造和发明语言,不是在随自己的意愿让词汇排队。诗人真正所做的工作不如说是挖掘语言。那些最具诗性的语言埋没在尘世间,被虚荣扭曲,被修辞遮蔽,被用滥了的美学意味覆盖。诗人必须拨开丛丛迷雾,小心地吹开表面的尘土,清理掉语言身上的异化物,那金子般的诗句就躺在那里,一个诗人的真诚劳作让它们重新闪光。
  那儿的邮政局长每天喝醉。(米沃什)
  那将下雨的旧世界
  泥泞 妓女们在洗脚 (于坚)
  我听见你在咬苹果 (张枣)
  这是春天的桌子,春天的椅子,春天的酒。 (柏桦)
  这些诗句来自地下,来自日常的旧货仓。我们似曾相识,如今让它们重见天日的是诗人。在此意义上,写作就如于坚所言:挖掘。它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不同于“原创”的)原生性,追求的是词与词的正常使用。而那种拼贴、改写、引用,那种追求“无一字无来历”,试图“用引文构成一部伟大著作”,是对汉语的一种深深的伤害,对于诗,它是一种机械学意义上的“永动机空想症”,“一种奇妙的语言机器”(帕斯)。这种语言上的窒息感带给我们的通常是一种肉体上的深深的厌恶。
  ●4 为一部诗集拟就书名。我的第一部诗集还没有找到出版的地方,但我一直醉心于为它起各种各样的名字。最先想好的名字是《比如说》,其次是《病句》。用《比如说》是因为我讨厌自己最初的语句中充满了比喻句(比喻就是换一种说法,就是对原说法的不信任);用《病句》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一度成了语言的刽子手,我将语言拉长、截断、蹂躏,像一个大孩子欺负一个没有兄长的小孩子一样,我对诗句有一种充满童年残忍快感般的负罪感。
  现在我为诗集拟就的书名是《此书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的母亲重新进城为我照看孩子,我才写下了我的大部分诗篇,这个书名更符合我现实的生活。
  为一部书而写作,为一个书名而写作,是快乐的和令人激动的。
●5 雨。雨在我的生活中比诗更重要,没有雨,我会像一条鱼那样涸竭而死。下雨对我是一种过分奢侈的享受,这个字本身以及由它所创设的一种情境,对我都是一种无穷的诱惑。这是一种情结。雨天和夜晚是一致的,可以无限放宽一个人的心灵。我为这个字写过几行诗:
  一万枚树叶在闪光,好像真有
  一万颗心灵 因为自惊蛰至谷雨所带来的
  惊人变化,它们为自己的遭际哭泣
  无边的细雨,我们还指不出它的确切
  边际,就像我们永远不明白
  那些鲜亮的树叶,它们来到世上的确切时辰。
  ●6 海。除了雨,海对我的吸引力就是其次的。我有过两次海上航行的经历:天津--大连,我见到了北方夜晚的大海;广州——海口,我见到了南方月光下的大海。海是另一个世界,它的浪波是另一个小世界,海的胸腔则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广阔空间,我愿意居住其中,我相信能够居住在海底世界,就可以返回古代社会。海底是人类真正的心灵。海的表面的广阔让人想到“绝望”和“渺小”,“渺”就是接近于“无”。海滨浴场是一个污秽之所在,那儿不能被叫做“海”,它只保留了海的小小的脾性,那里有数不尽的大海的唾液——泡沫、死鱼、贝壳、皮肤光鲜的人群。
  ●7 天空。我对天空的印象不是来自地理知识,其实可疑的地理知识一直未能彻底改变我对天空的最初印象。上小学时我时常闹肠炎,有一个春天在床上躺了两天,第三天我拖着衰弱的小躯体走出房门,爸爸在院子里拉土,此时的日全食刚进行到一半,清新尖锐的阳光直射到院子里,槐树上像下了雨;上中学时我经历了60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当同学们惊叫着冲出教室门时,我被挡在了后面,在中学的走廊上,我看到耀眼的彗星拖着尾巴,播撒着银光,不快不慢,消失了(对大多数人可能意味着永远的消失);小时候我在家乡的大槐树下做过一个梦:一只木盒子在空中飞过,有风筝那么高,这是我对空中飞行的最初印象;直到前几年,我才第一次坐上飞机,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空中飞行。飞机眩晕着在云层上飘荡,像在仙女的裙子下淫荡地穿行。
  比海更宽阔,天空,不可解的太多。而诗是为大地服务的,面对天空和大海,它的无力的感觉是如此的强烈。
  ●8 一种行动的诗。语言对于一个诗人的折磨是无以复加的。“说什么话”和“选择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其实是一致的,同一个问题。“如何写”和“写什么”也是一致的,同一个问题。深受语言的折磨其实是深受诗的折磨,也就是深受你自己的折磨,自我折磨。这么一路推下来,诗其实成了行动,成了存在,成了活着。这和“为什么而写诗”有关。写诗其实是自投罗网,类似于梦游症,“抱着一块石头沉到底”,“不计后果”的一种行动,一种无可奈何,无可为而为。想到这里,语言的折磨会减轻一些。其实不是语言在呼唤诗歌,而是诗歌将一种语言唤出。这诗是无形的大网,场,是你的头脑,你的身体,你本身。
  ●9 玛杜拉斯。我喜欢杜拉斯从这个名字开始,从它的发音开始。我将她看作一个疯狂的女子,我喜欢她甚于她的作品。“作家的身体也参与他们的写作”,杜拉斯的一生是对此最好的解释。我厌恶她的老年,我喜欢她的15-30岁。一个女人,当她的乳房下垂时,“她”也就不存在了。在我眼里,她最好的作品是《物质生活》,这是真正属于杜拉斯的说话方式,比如《波尔多开出的列车》,恣肆,放松;《情人》可以读两遍。有一段时间,我将杜拉斯稍稍等同于洛丽塔。她是用身体完成作品的人,“作家在他们的所在之地,也会激发性欲,……(他们)都是最好的性对象。”
  ●10 女人 少女。女人是熟透了的人,结出了果实的人;少女是吸足了水分的春天的幼树,是无用的植物。少女和美、凉、涨、慢等词相对应;女人和温暖、性、焦虑、气味等词相对应。“女人是梦想的富矿。”(佩阿索)
  五十岁以后就不分男人和女人了。
 ●11 千古。流传千古的诗是可疑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谁的口中流传?它是否还是作为一首诗而存在?我坚信,真正的好诗,至少有一半已经消亡了,好诗和千古不发生关系,好诗的寿命可长可短,长寿的诗不一定就是好诗。任何一件偶然的因素都可以淹没一首好诗,为“千古”而写作是徒劳的。
  ●12 国王。理想似乎随着现实的脚步一日日在缩短,在明晰,在分辨着可能的路径。过于明确的目标是否还叫理想?岁月在取消理想。小时候,我的理想是连毛主席都不屑于去作的,因为“毛主席”这个目标也是明晰的,心灵可及的,是“可以被穷尽的”。但后来,我的理想就渐行渐小,目前,我仅仅想做个诗人,以各种文字来完成自己的一生。我也有过当国王的梦想,如今也没兴趣了,如果现在让我说出当国王的好处来,那就是,当国王可以驾驭那么多漂亮女性,这是最幸福的事情。一个国王,而竟没有变为性变态者,至少说明国王实在太累了,肉体上的累。
  ●13 吨位。对诗人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杨炼以构造有机空间的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而吨位是我对诗人的一个评价度量单位。在我心目中,一个好诗人必得是上得了吨位的诗人,这种吨位并不仅仅依赖于他写下的那些作品,而是他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完成自己。西川将诗人写作分为用脑袋和用肚子两种,我偏向于用肚子写作的一种。用身体来完成自己,而不仅仅靠天才,靠智慧。在我眼里,北岛、于坚、西川、杨炼、多多、伊沙、韩东等人是完成或接近于完成了自己的诗人,是吨位很重的。伊沙的诗作可能并不能说服大多数人,但作为一个诗人的存在,他很重。我很反感诗界流行的“一首诗主义”,一个上吨位的诗人,不可能靠一首诗,他不应是山峰,而应是高原。他本身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他写下的那些文字。单单几首诗不是陶渊明,他必是那些诗、那些山水田园、那个时代、那个人的综合。
  ●14 简单。如何把一首诗变得简单一些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契诃夫曾告诫年轻人“千万别耍弄花招”,卡尔维诺说“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的确存在着一种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何更直接、更本真、更透明地写作?只让名词说话,没有太多的缀饰与遮蔽,这一直是我的理想。雷蒙德卡弗的小说、于坚的短篇集、杨黎、何小竹、杨键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我常以此为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航向。
  ●15 有缺陷的诗。以前我多多少少是有纯诗情结的,后来,我抛弃了“纯诗”的幻想,但对一首诗的“圆满性”的要求却无以复加。我容不得哪怕一个意象的不和谐,一个音节的突兀。“圆满性”的要求导致一首诗被玩味得过于精致,没有了激动人心的性格与粗糙的质感。“圆满性”还与某种腐朽的“秩序”与“传统”气味相投,这是一种小心谨慎的苍白着脸的表达。每每写完一首“精致”的诗后,我体会到的是一种深深的空虚。我也不愿意去读那些过于精致的诗作,因为它们过于滑动,让我的思维难以集中,留不下什么悲欢感受。一首成功的诗作,也许是有点缺陷的诗作,卖出点破绽,不过分去打扮,更本真更质朴一些,质地更自然一些。“一种有缺陷的诗”,是否就是将词语的坚壁打破,打出一扇窗,让阳光照亮其结构回环繁复的内脏?
  ●16 读者。在我写作时,我从来没考虑过读者。我写作是因为我受到了某种召唤。某些词的突然闪光,某个奇怪的念头,某些事件,他们与当时的我重合在一起,我完全进入,完全被笼罩。等我完成了这些作品,其实也就是完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然后我会有些惶惑:我都是干了些什么?别人会理解这些举动吗?——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意系统,有自己的言说方式,不要扭曲自己,也不要对自己的语言施虐。我尊重我自己,读者并不是我希求的上帝。不存在一个主体和一个对象,“我用来看上帝的眼睛,也是上帝用来看我的眼睛。”
  对读者的不同侧重,是区别不同写作方向的重要指针。
  ●17 蹲厕阅读。很多人都有此恶(屙)习。我在许多朋友的卫生间发现过放置书刊的小木架。有此恶习者多为便秘和文字癖患者。的确,拉屎——如此单调的活儿(劲儿往一处使),让大脑和眼睛处于停顿状态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每次蹲厕前,找一本适合短时间内阅读的书是一件颇费踌躇的事情,找不到合适的书无论如何是不能如厕的。轻松、愉悦、可读性,这是我的选择条件。本来就有些便秘,再加上阅读阻碍,这蹲厕的活儿会变得痛苦不堪。 
  ●18 乡绅。我骨子里有一种乡绅情结。为此我写过《作一个乡绅安度晚年》。乡绅没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志向在乡间;乡绅不求张扬,求静,求小,求融洽;乡绅气傲,他不肯降低自己的生活要求。无疑,在一定范围内,一个乡绅更趋于完美地完成他自己,他的可悲之处在于他被自己所设定的有局限的生活笼罩着,不敢突破,也因此永难走出。
  ●19 诗集。大诗人将自己的诗集越选越薄,小诗人将自己的诗集越装越厚。
  ●20 阅读。阅读的欲望来自于自我逃逸的欲望,即让一本书、一篇文字带领自己逃逸出自己现时的坚硬的躯壳。我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因为他写了些什么,而是看他怎么写。事实上是他说话的方式吸引了我。于坚说“作为诗人而进入历史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他怎么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声音,一种表情,这些东西最动人。我看他哭,不是看他为什么哭,而是看他怎么哭。我看一个工匠盖房,不看他盖什么房,而看他怎么盖。这是一种取一漏万的阅读方式,我喜欢这样。我极少有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的时候,在我看来,当我将一本书读到三分之二处时,我已经将它读完了,再往下读,就是在让一本书减少寿命。我是一个彻底的过程论者,我坚信结果存在于每一个过程中,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21 慢。这个时候,“慢”成了一种时髦。什么是慢?如何慢?谁在慢?于坚让诗的时间中体现一种慢:“四年写成与一月写成,其中所体现的时间容量是绝不相同的”;梁晓明理解的是一种写作状态的慢;卡尔维诺则“慢中求快”。真正在写作的人,慢是一种奢侈,因为谁都不敢轻易去慢,我们耳边快速驶过的东西太多了:北岛走了,60年代来了,70年代来了,中年写作了,叙事了,后口语了……
  在一种状态下劳作,多写,以一种毅力上高原,在高原上艰苦跋涉,这是我理解的一种慢。完成自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慢。可以有突然的语言的闪光,可以有神现的诗篇,但作品中所体现的整体上的“重”却不可能一下子达到。重新读北岛、于坚、杨炼,从中可以读出一些语言上的败笔和质地上的粗糙,但他们的重量却依然是不可企及的。这是慢的,蜗牛的慢。
  ●22 天气。再没有天气变化对我写作影响更深更尖锐的了。在刺眼的阳光下,我的思维迟钝得像一块石头;阴天让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阅读。如果在雨天写不出一些文字来,对我是一种罪过。我印象深刻的于坚的金色的黄昏,韩东的干燥(西安)和雾(南京),徐江的深秋与初冬季节,张曙光的一年到头地落雪,以及博尔赫斯的雨季,里尔克清晨的薄雾。天气是如何进入一个人的写作并影响其写作的呢?这简直是一种生命之谜。
  ●23 界限。不要试图去理解别人,你所能理解的界限其实就是你自己。一个诗人,需要的不是党委书记般的洞察力(看到他人的灵魂里),诗人有一颗过分丰富的心灵,但他却不掌握开启别人心灵的钥匙。写作,就是让生活成为生活本身,让观察成为观察这个行动本身,物成为物本身,不要越俎代庖。能有几个人做到呢?我们都在迫不及待地为他人立言,我们试图让我们的嘴说出“他人欲言而不能言”的东西,成为戒律制定者,真理的布道者,然而被遮蔽的依然在黑暗中,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我说:这多余的一行让我为自己送行/你是否同时在不自量力地成为他人?
  ●24 屋顶花园的短暂夏季。美好的生活只能用来憧憬,它永远蹲伏在不远处。我在去年秋天装修了自己的房子,并在书房外面修了一个小小的花园——处在五楼楼顶的花园,正好对着书房门。修好后就是初冬了,这让我有了充分的理由企盼一个繁华似锦的夏季——我已向多位朋友发出预约,让他们到我的屋顶花园小坐。在夏季还没来临之前我写下这些文字,我相信它们会在夏季失去意义。
  写作是另一种期待:永远相信能写出更好的,但永远只能写下能够写出的。这是一种带有自我惩罚色彩的小小的悲喜剧。和西绪弗斯推石上山不同,写作是看到了山峰却永远难以真正抵达,看到的是一座山峰,自为的是另一座山峰。
  ●25 文体。诗歌是否还是一种文体?我对此持有深深的怀疑。和说人是一种会使用语言文字的动物一样,这样的概括是削足适履或大而不当。文体对诗歌的概括力已经失效,诗歌早已蜕下了这层皮,它已经获得了新生。我们应换一个说法来概括它,比如说“诗歌”,诗歌就是诗歌,这样的概括说明诗歌已膨胀到了何等地步,我甚至希望它和人平等相处。
  ●26 家乡话。有两类人在说:家乡人和离开家乡的老干部。非到了“德高望重”的程度,“家乡话”是绝不自信出口的。
  ●27 把自己彻底干掉。因着多年的劳动所形成的老茧使我的皮肤不再敏感,这和因多年的握笔操练所形成的艺术观念指挥着我的头脑一样,我不再怕被人指责为“活儿不好”,我是一个不错的工匠了。然而可悲之处正从每个字迹的缝隙里渗出。每个字都被缚上了,他们不愿呆在被指定的位置,它们这样要求我:
  把自己彻底干掉,
  那可怜的青春小趣味!
  ●28 解释。需要过多解释的诗不是什么好诗。有太多的诗歌,它本身是个耀眼的发光体,但它的内部却是黑暗的,滚动着盲目的岩浆。我至今对《荒原》耿耿于怀,它像一块巨石立在道上,每个想要路过的人都要设法绕过它去。它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源来自对它的注解。我相信一首真正的好诗让你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它是自足的,它的呈现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会为“评析”“细读”留下太多的空间。有人在专门写着让人解释的诗歌,它为解释者预留了大片的空间,故意授人以柄,他关注的不是诗歌自身,而是“充分的解释性”。
  ●29 手淫与忘记。我不知道别人都选在什么地方手淫,那么多手淫者,我却极少发现蛛丝马迹,也许人们都像猫一样把自己拉下的东西埋上了吧。这是一个普遍的小秘密。
  通过偏头疼和手淫,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身体。如果我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就可以以此去忘记一个美女。
  因此,一首诗的可怕之处也在于它对读者的充分满足性。不要为读者想得太多,要对读者留下遗憾,让读者跃跃欲试地填补某些“漏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符合普遍的读者参与心理。
  ●30 觉醒。有人在学龄前开始成为手淫犯,有人却在离休后还处于包茎状态。人们对身体上某一部分的觉醒与利用是如此之不同。对于身体的不同对待也多少反映了不同的写作趣味。
 ●31 空虚与充实。“不断更替的充实和空虚,蕴藏着诗人成长的全部奥秘。”(杨炼)
  我对一次沉痛淋漓的大便行为总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因为它们处在我的体内,使我周身不爽。我排下了它们,一抬手将它们冲走,我得到的不是空虚,而是充实。这也是我对上一句话的理解。
  ●32 绝望。绝望是一种过分强烈的情感,因其过分性而使人难以把握。最绝的绝望应该看得到却得不到,这样的绝望让你充满希望,难以释怀。一去不复返。自动放弃后的悔恨交加。我为此写过《我爱夏天》,这是一首绝望之歌,在它的身体上,有一把自设的暗锁。
  ●33 一个诗人的惯常姿态。“当我凝视鸟巢——我想象了树上的鸟的生活。”(岩鹰)这是一个诗人的惯常姿态。我现在要求自己只凝视鸟巢,我也想象了鸟的生活,但它首先是和鸟巢分离的。“凝视”分为“鸟巢”和“鸟”,两者在一个诗人的眼里再不应有必然的联系。“让玫瑰的美来源于它自己的花瓣、芳香和花色。”(古米廖夫)
  ●34 不可能的黑。这个词太黑暗了,几乎没有一扇窗可以让人进入。有许多类似的词汇,它们生硬、黑暗、封闭,却貌似庞大、繁复。这是一些标准的语言肿瘤。
  ●35 奇迹。每个人的命运中都会有小小的奇迹出现。这所有的奇迹都有着天生的平等性,无所谓哪个更重要。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交换奇迹的过程。
  ●36 关系。一个人在一刹那间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做爱。仅仅一次,便可以使“关系”深入到体内,到达一种豁然开朗的地方。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抵达,却能达到最黑暗的底层,在身体上,就再没有什么值得去遮蔽了,这样的关系是最“瓷”的——我们甚至可以忽视“进入”的方式。
  我相信在诗歌写作中也存在这种“进入”。
  ●37 小之又小,直至消失。(写在《小之又小》后面)相对于街道,这是几株植物;相对于身体,这是几根毛发;相对于我自己的生活,这却是全部。我的生活小之又小,直至在众人的眼界中消失。
  夏至就是夏至,而不是“下至”;“啊”是一种与声带有关的空气流动;“小之又小”就是大,因为它太小了,成为了一个点,比如《小之又小》;《老家伙》是一首绝望之歌,那个斜倚在沙发上的裸体老人,我最大的冲动就是为他加上一套外衣,让他显得“德高望重”,继续在这世上的呼吸。
  我喜欢小的东西,但不是“一滴水中映现世界”的“小”,这里的“小”就是一滴水,它不必去映现世界,它只需要呈现它自己,它就是一个大世界。 
  永远不要对一首诗要求太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首诗的作用小之又小,几乎是无用的。
  ●38 朗诵。至少有两种朗诵。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朗诵,我喜欢那种最质朴的朗诵,于坚的口吃不清的云南方言,伊沙的大气淋漓,何小竹的散淡与随意,杨黎的怯懦的四川话,徐江的深情,沈浩波的磅礴……我相信这与他们写作时从内心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他们的声音与自己的文字是同质的。另一类朗诵为我所不喜欢,他们想通过声音使自己的作品获得某种附加值,想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声音予以美化,这是一种对作品的阐释而不是呈现。还有一种“配乐诗朗诵”,我不认为这是对诗的朗诵,我更愿意把它视为某种表演,这是一种类似于正步走的东西,是一种过分仪式化的玩艺,它带来的是对文字的曲解与强奸。
  ●39 梦游。“小时候我听到过许多有关梦游的神秘传说。我有过一次梦游的经历。那是在刚读小学时,寒假,我到二姨妈家串亲戚。到了晚上,我被安排与三表姐在一个床上睡。那时候我已有过手淫的经历,对于大人的安排我感到不可思议。我记得那天我磨蹭到很晚才上床,躺得像干燥的木棍,生怕被窝里起了火。我的梦游就是在那个晚上发生的。第二天一早,大人们就问我:你怎么站在屋里撒尿,告诉你厕所在哪里你理都不理。我突然记起,昨天夜里我是尿急,急急地下床,开门,门却如何也打不开。看看四周无人,就在屋里解决了。在我记忆里,这一切都是秘密的,没有第三者在场的。而事实是,屋里当时有很多人,大家都在聊天,看我光屁股撒尿。”(《在故乡上空》)
  梦游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在梦游者看来,就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一切行动都是真实的,只不过这真实被梦涂上了一层透明的唾液。在他人看来,梦游者却成了“玻璃人”,一切都是透明的,连同那颗怦怦跳动的黑暗的心。
  梦游是如此可怕,自以为是,却通透无比。
  ●40 书。“书是一个小世界”(罗兰 巴特)吗?我承认我离不开书,但这并不证明书就多么高明,离不开是多年的阅读惯性造成的。每一本书都是简单的,和一个人相比,一本书要简单得多。永远不要把书和精神、心灵之类的东西拉到一起,不要人为地为书加冕,一本书就是一些纸张和文字,书本身没有灵魂,灵魂要沿着写下它的那只握笔的手往上寻找。我相信大多数书只是一些呕吐物,书的作用在于培养人们的呕吐习惯。
  ●41 乳房。这个词可以拆开来赏析。乳和房。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乳,为此,我们应该有一种感恩的心情。房是一种带有美感的东西,灵魂的起居地,同时它也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以建筑学的眼光来看待它。房子的地点、造型(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性格、颜色等,离开这些而孤零零地谈“房子”,就是外行,就是没品味。
  ●42 “我的朋友胡适之”。
  “他们蔑视世界是从蔑视同行开始的。”
  “在一起聊聊诗、家庭和爱人的工作。”
  “他们拥有同一些汉学家朋友。”
  “听说没有真诚的阅读与倾听。”
  “都是一些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了。”
  “他们所干的勾当会像赵忠祥的假头套一样,成为全国人民的秘密。”
  ●43 难度。一直有人在呼唤“写作的难度”,在提倡诗歌技艺的“修养”。这么说无所谓高尚或低下,问题是很多人做走了样。茅盾修辞、悖论、反讽、装饰性风格以及所谓的“情感的高贵”,比如“运用知识学意义上的想象处理与之截然相反的乏味生活的《偏移》同仁”,“钟鸣安放在《树巢》《历史歌谣与疏》里那些精微考究的偏僻知识相互嵌套的风格变体中的有意以杂糅的语言偏离时代磁极的古怪指针”,这是真正有“难度”的写作,它的难度在于便秘式的下笔前再三踌躇的紧张心态,一种不自信的打扮,直接带来的后果便是阅读的难度(“被再读”性?“无一字无来历”?),甚至都失去了可交流性,成了一块黑暗的语言实心球。
  手艺高超的护士在下手前总是告诫自己的病人:臀部放松,再放松。
  ●44 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在立交桥下的人群中,我发现了自己苍白着脸;在讨价还价的菜市场上,我像一个按剑的旧贵族却羞于出手。我从何处寻找自己?我的诗人身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确认?谁确认?”
  他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时常逸出自身的思考者。“写作飞翔于日子的上空”(陈东东),只有语言能够使他获得某种身份的确认,是他的“获救之舌”,“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他的工作里获得宁息。”(埃利蒂斯)
  诗人被自己的写作所吞噬,他将真正失去他自己,并最终伤及自己的诗歌。
  ●45 两只母耗子。阿坚的《养育》和杨键的《母爱》,这是我在去年遇到的两次激动的阅读。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写起了母耗子。阿坚正在为商务编写北京山峰辞典,他在踏遍群山的同时竟写出了这样母性缠绵的作品,让人惊奇;杨键让人从一群耗子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生活,一种地处灰暗郊区的田园生活。这是两个男人的不约而同的温柔一现,和日本插图画家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过冬天》一样的温馨与人性。
  真正感人的是对人性的最深切的关注,这也是诗歌情感的秘密通道。
  ●46 诗人的发言。诗人的发言是断片式的,吉光片羽的,结论型的,不需要逻辑和证据的,如杨黎的《杨黎说:诗》,于坚的《棕皮手记》。诗人的发言往往只对诗人有效,诗人们之间有一套秘密的钥匙。用知识、逻辑、专业术语去罗织,去证实,一篇论文的有效部分可能只有一两句话,对诗人来说往往是一种浪费。
  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发言,我反感诗人通过诗以外的方式发言,想得太多我会觉得无能为力。但很多人忍不住要说很多,他们的发言方式往往是硕士论文式的、引经据典的、众口一词的、自辩与饶舌的、向前辈诗人行“注目礼”式的、进献文般的“语言操练”, 除了帮凶与邀功的意义外,它一钱不值。
  ●47 后口语写作。我现在所理解的后口语写作是这样的:
  A 、此处的“后”不是“后现代”的“后”,不是英语中的post,甚至不是“前后”的“后”,它不具有时间性,而只是一个标识,一种说辞。“他们”中的优秀诗人是前口语还是后口语?“非非”是前口语还是后口语?我理解的“后口语”这一说法只是针对80年代的口语写作中的类似于“口水化”的失败芜杂的部分,它是对此的自觉的规避与提升。
  B 、“后口语写作”不具有流派写作的特征,它只是指明了一种健康的、对汉语诗歌有建设意义的写作方向。
  C 、因此,后口语写作并不排斥其他的写作取向,它是对“前口语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的双重反驳与净化。它将以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建设一种更轻松更本真更具交流性的诗歌道路。
  D 、后口语写作并不只是单纯的语言问题——口语。事实上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作是个很本质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语言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诗歌,选择了什么样的写作资源。
  ●49 与罗伯特.李共饮下午茶。在即将到来的一个夏日的午后,太阳懒懒地照在屋顶花园的游龙草上。这个午后寂静、空旷,似乎全城的人都在睡午觉。我坐在自己的花园椅上,手里捏着一本书。从早晨到午后,我一直都在琢磨这个书名:《语言:形式的命名》。什么意思?特别是中间那个神秘的冒号,到底在起一种什么作用?这和“罗伯特.李”这个名字有没有某种相关性?(李曾经是个诗人,但后来他出国了,成了+籍华人。他说他已脱下了诗歌的脏外套。)这本书有我喜欢的装饰风格,墨绿的底色,简洁有度的封面,大方的开本,适当的厚度,美妙的纸张,可以置放于书架的任意位置。
  就在前一天晚上,来自沃克镇的李打来电话,他说他就要与我做一次长谈,最后我说:那就来吧,一起喝喝茶也好。
  然后就有如下几个结果: 
  A 、从阳光照到我的脚上开始我就等啊等啊,直到黄昏降临,李也没有如约而至。
  B 、也许是时间出了问题,几个过分清晰的时间并没有连成一条线,我与李在两条线上擦肩而过(我们相互看到了对方却“相见不相识”)。
  C 、那天的确相见甚欢,但具体都谈了些什么我已经了无印象,现在能记住的只是那次谈话的情景:天气、声音、茶、表情。这些表面的东西比谈话的主题更重要,更容易进入个人的存储器。最日常的经验能够进入个人历史的往往不是主题,而只是一些情景。
(转自中国艺术批评网)
&&&&&&&&&&&&&
&&&&&&&&&&&&&
&&&&&&&&&&&&&&&&&&&
&&&&&&&&&&&&&&&&&
&&&&&&&&&&&&&&&
&&&&&&&&&&&&&&&
&&&&&&&&&&
陈&&&&&&&&&&&&&
&&&&&&&&&&&&&&&&
&&&&&&&&&&&&&&&&&&&&&&
&&&&&&&&&&&&&&&&&
&&&&&&&&&&&&&&
&&&&&&&&&&&&&&&&&&&
&&&&&&&&&&&&&&&
&&&&&&&&&&&&&&&
&&&&&&&&&&&&&&&&&
&&&&&&&&&&&&&&&&&
&&&&&&&&&&&&&&&&&
&&&&&&&&&&&&&&&&&&&
&&&&&&&&&&&&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好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