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猪满圈 新浪博客是不是成语

形容大家族的兴旺成语有多少?_历史话题 - QQ志乐园
您的当前位置: &
形容大家族的兴旺成语有多少?
来源: |人气:859 ℃|时间: 13:51:07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形容大家族的兴旺成语有多少?"相关的问题,志乐园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形容大家族的兴旺成语有多少?"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
一定是要家族的钟鸣鼎食,家道中兴人才济济肥猪满圈。(家族的:猪,兴旺:满圈)不要生气啊,我逗你玩的。车水马龙、
||||点击排行4个字的关于“猪”的吉祥成语,谢勒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
【信及豚鱼】 比喻极有信用。
【戴鸡佩豚】 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
【豚儿犬子】 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牧豕听经】 比喻勤学。
【曾子杀彘】 比喻人讲求信用
还有(珠圆玉润),(猪年大吉)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首;一年春占先。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亥来四季美;猪献满身肥。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
一年春作首;六畜相关信息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首;一年春占先。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亥来四季美;猪献满身肥。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在圈常安卧;入禅不待招。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虽属生肖后;却居六畜先。
看猪大似象;视漏贵如金。
春新猪似象;世盛国腾龙。
春丽花如锦;猪肥粮似山。
养猪能致富;放鹤可延年。
养猪能致富;有志莫忧贫。
猪为六畜首;农乃百业基。
猪为六畜首;梅占百花魁。
猪是农家宝;龙为中国根。
猪大能如象;肥多可胜金。
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
猪肥家业盛;人好寿春长。
猪肥家业旺;春好福源长。
猪肥粮茂盛;民富国昌隆。
猪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
猪拱门如意;鸡鸣岁吉祥。
猪拱财源旺;龙腾国运昌。
猪崽一窝乐;山花四季香。
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
人增福寿年增岁;鱼满池塘猪满栏。
大圣除妖天佛路;天蓬值岁兆丰年。
巳有长风千里志;亥为二首六身形。
丰稔岁中猪领赏;新台阶上步登高。
天好地好春更好;猪多粮多福愈多。
犬过千秋留胜迹;亥年跃马奔小康。
牛马成群勤致富;猪羊满圈乐生财。
巧剪窗花猪拱户;妙裁锦绣燕迎春。
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
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朱红春帖千门瑞;翠绿柳风万户新。
朱笔题名于雁塔;绿风摇柳动莺声。
名题雁塔登金榜;猪拱华门报吉祥。
花香鸟语春无限;沃土肥田猪有功。
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戌岁乘龙立宏志;猪肥万户示丰年。
两年半夜分新旧;万众齐欢接亥春。
孟春之月方营室;宝盖进豕恰是家。
国泰民安戌岁乐;粮丰财茂亥春兴。
金榜题名光耀第;喜猪拱户院生财。
狗守家门旧主喜;猪增财富新春欢。
狗岁已赢十段锦;猪年更上一层楼。
狗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狗问平安随腊去;猪生财富报春来。
狗蹲户外家长泰;猪拱门前户发财。
猪子一身皆是宝;亥年万事俱呈金。
肥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
猪多粮足农家富;子孝孙贤亲寿高。
猪是财神登万户;燕为春使舞千家。
猪拱家门春贴画;鹿衔寿草福临门。
猪增财富新春喜;燕舞祥和旧主欢。
科技财神尊上座;吉祥猪崽报新春。
恰逢盛世猪如象;喜庆新春鱼化龙。
桃符早易朱红纸;春帖喜题喜庆词。
原驰腊象长城雪;户养肥猪盛世春。
高老庄中称快婿;天逢府内是元戎。
硕鼠悠悠眠洞里;肥猪悄悄拱门来。
肥肉一身堪入市;钉耙九齿好犁田。
景象升平开泰运;金猪如意获丰财。
窗花剪猪招财富;壁上画虎镇鬼神。
蕃繁六畜猪堪饲;富裕千家君献功。
瑞雪纷飞清玉宇;花猪起舞贺新年。
燕衔喜信春光好;猪拱财门幸福长。
爆竹升天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
腾龙快马逢新世;送犬迎猪贺大年。
骚人乐撰新春对;墨客欣书亥岁联。
迎新春应赞猪为宝;辞旧岁莫忘犬看家。
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
盘瓠神将上天去报喜;天蓬元师下界来除灾。
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肥猪元宝迎来大丰年。
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
盘瓠将军,奉命辞岁报功去;天蓬元帅,领旨迎春送宝来。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首;一年春占先。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亥来四季美;猪献满身肥。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在圈常安卧;入禅不待招。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虽属生肖后;却居六畜先。
看猪大似象;视漏贵如金。
春新猪似象;世盛国腾龙。
春丽花如锦;猪肥粮似山。
养猪能致富;放鹤可延年。
养猪能致富;有志莫忧贫。
猪为六畜首;农乃百业基。
猪为六畜首;梅占百花魁。
猪是农家宝;龙为中国根。
猪大能如象;肥多可胜金。
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
猪肥家业盛;人好寿春长。
猪肥家业旺;春好福源长。
猪肥粮茂盛;民富国昌隆。
猪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
猪拱门如意;鸡鸣岁吉祥。
猪拱财源旺;龙腾国运昌。
猪崽一窝乐;山花四季香。
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
人增福寿年增岁;鱼满池塘猪满栏。
大圣除妖天佛路;天蓬值岁兆丰年。
巳有长风千里志;亥为二首六身形。
丰稔岁中猪领赏;新台阶上步登高。
天好地好春更好;猪多粮多福愈多。
犬过千秋留胜迹;亥年跃马奔小康。
牛马成群勤致富;猪羊满圈乐生财。
巧剪窗花猪拱户;妙裁锦绣燕迎春。
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
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朱红春帖千门瑞;翠绿柳风万户新。
朱笔题名于雁塔;绿风摇柳动莺声。
名题雁塔登金榜;猪拱华门报吉祥。
花香鸟语春无限;沃土肥田猪有功。
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戌岁乘龙立宏志;猪肥万户示丰年。
两年半夜分新旧;万众齐欢接亥春。
孟春之月方营室;宝盖进豕恰是家。
国泰民安戌岁乐;粮丰财茂亥春兴。
金榜题名光耀第;喜猪拱户院生财。
狗守家门旧主喜;猪增财富新春欢。
狗岁已赢十段锦;猪年更上一层楼。
狗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狗问平安随腊去;猪生财富报春来。
狗蹲户外家长泰;猪拱门前户发财。
猪子一身皆是宝;亥年万事俱呈金。
肥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
猪多粮足农家富;子孝孙贤亲寿高。
猪是财神登万户;燕为春使舞千家。
猪拱家门春贴画;鹿衔寿草福临门。
猪增财富新春喜;燕舞祥和旧主欢。
科技财神尊上座;吉祥猪崽报新春。
恰逢盛世猪如象;喜庆新春鱼化龙。
桃符早易朱红纸;春帖喜题喜庆词。
原驰腊象长城雪;户养肥猪盛世春。
高老庄中称快婿;天逢府内是元戎。
硕鼠悠悠眠洞里;肥猪悄悄拱门来。
肥肉一身堪入市;钉耙九齿好犁田。
景象升平开泰运;金猪如意获丰财。
窗花剪猪招财富;壁上画虎镇鬼神。
蕃繁六畜猪堪饲;富裕千家君献功。
瑞雪纷飞清玉宇;花猪起舞贺新年。
燕衔喜信春光好;猪拱财门幸福长。
爆竹升天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
腾龙快马逢新世;送犬迎猪贺大年。
骚人乐撰新春对;墨客欣书亥岁联。
迎新春应赞猪为宝;辞旧岁莫忘犬看家。
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
盘瓠神将上天去报喜;天蓬元师下界来除灾。
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肥猪元宝迎来大丰年。
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
盘瓠将军,奉命辞岁报功去;天蓬元帅,领旨迎春送宝来。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吉庆有余
惠风和畅 发家致富 日度小康
猪年大吉 万事遂心 利国利民
一往无前 四海皆春 普天同庆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宰鸡教猴 猿猴取月 轩鹤冠猴 土龙沐猴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杀鸡骇猴 杀鸡哧猴 杀鸡儆猴 杀鸡吓猴 弄鬼掉猴 沐猴衣冠 猕猴骑土牛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猴头...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
纠正“三月的水”:应该是十天干,十二地支
不知道天干地支的话,解释起来比较麻烦,简单地说,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是对应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答: 染色体异常四维检查得出来吗,是不是都有好大的机率是知道的呢,谢谢了?
答: 2008年4月在苏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
一、培训班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主办,苏州市盆景协会和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
答: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
答: 剑桥国际教育(中国)机构宋长浩老师是剑桥英语通用五级高级别考试的培训专家,被家长誉为“中国最好的FCE培训老师”,在家长和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宋老师在介绍FCE...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以后见了要认得-
我的图书馆
以后见了要认得-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你能读对多少?
&&&&&&& 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
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
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我们只能大概了解一下范围了。
&&&&&&& 就此我整理、筛选历代皇帝中比较生冷怪异的名字,并依据《汉语字典》逐一标出了读音和简单的释义。由于资料和博主水平的局限性,仅做参考之用,欢迎指&&
&&& 看一看,您能读对多少个?是否明白其含义?
上古时代:
颛顼(音zhuān xū), 高阳氏& 帝喾:(音kù) 高辛氏&
羿-寒浞:音zhuó,义:淋湿。
帝扃:音jiōng,义:门户。
履癸:音guǐ(第三声),义:天干的第十位,用于作顺序第十的代称
懿(音yì,义:德行美好)王囏:音jiān,古同“艰”。
幽王宫湼:音niè,义,同“涅”。
古公亶(音dǎn,义,实在,诚然,信然)父(太王)
惠王阆:音làng,义,门高的样子,空旷,没有水的城壕。
元帝刘奭:音shì。义,盛。
成帝刘骜:音ào。义,千里马。
平帝刘衎:音kàn,有快乐的意思。
章帝刘炟:音dá,义,火起、爆。
和帝刘肇:音zhào,义,开始、初始、引发。
安帝刘祜:音hù,义"福"的意思,千万别念成gu。
质帝刘缵:音zuǎn,容易被人念成赞(zàn),义,继也。&
魏明帝曹叡:音ruì,有"深明、通"的意思。
常道乡公曹奂:音huàn,义,盛大、众多。
司马邺:音yè。邺是魏晋南北朝时中城市之一。
穆帝司马聃:音dān,义,耳朵长大的意思。
孝武帝司马曜:音yào,义,照耀;明亮,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如“日曜
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前凉高祖昭王张寔:音shí,同"实",有"放置、此"的意思。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音huàng,仅用于人名。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音jùn,有才智超群的意思。
前燕幽皇帝慕容暐:音wěi,形容光很盛的样子。
武昭帝姚苌:音cháng,古代一种植物。
昭武王李暠:音gǎo,或音hào。念gǎo形容"光明、明亮",念hào同"皓"。
李 歆:音xīn,义,喜爱,羡慕;飨,祭祀时神灵享受祭品、香火。
南朝宋太宗明帝刘彧:音yù,形容有文才。
南朝齐武帝萧赜:音zé,有深奥的意思。
南朝齐明帝肖鸾 :音luán,义,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北朝北周孝愍(音mǐn义,同“悯”。)帝宇文觉
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音yōng,有和谐的意思,千万别念成邑了。
北朝北周宣帝宇文赟:音yūn,有"美好"的意思,多用于人名,千万别念成"斌"了。
恭帝杨侑:音yòu,义,相助
武曌:音zhào,只有武则天一个人用过。
懿宗李漼:音cuǐ或cuī,形容水深。
僖宗李儇:音xuān,形容"聪慧、敏捷"。
昭宗李晔:音yè,形容火光很光盛大的样子。
哀帝李柷:音zhù,与"祝"同音。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音xù,意为勤勉,别念成"助"了。
南唐高皇帝李昪:音biàn,光明的意思,古代同"忭",喜乐的意思。
南汉中宗刘晟:音shèng,光明、旺盛的意思。
南汉后主刘鋹:音chǎng,锐利的意思。
南宋孝宗赵眘:音shèn,有"谨慎"的意思,古同"慎"。
南宋度宗赵禥:音qí。
南宋瑞宗赵昰:音xià,是"夏"的古字,有"直"的意思。
祥兴帝赵昺:音bǐng,"明亮、光明"的意思。
西夏末代皇帝李睍:音xiàn,睍睍,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
惠帝建文帝允炆:音wén,义,没有火焰的微火。
孝宗弘治帝朱佑樘:音chēng,在位18年。
世宗嘉靖帝朱厚熜:音zǒng,也念cōng。念zǒng时,有火炬的意思。
穆宗隆庆帝朱载垕:音hòu,同厚。
世宗雍正帝胤禛:音zhēn,以至诚感动神灵而得福的意思.。
仁宗嘉庆帝颙琰:音yóng yǎn,
文宗咸丰帝奕詝:音zhǔ,智慧的意思,也念nuò。
德宗光绪帝载湉:音tián,形容水面平静。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 “莘莘学子”多少人高考前一天,有家电视台做了一则各单位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的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inxi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由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用法都是错误的。 乱说“哇塞”伤风雅 “哇塞,你今天可打扮得真漂亮!”“哇塞,姚明又扣篮了!”“哇塞,今天可真热啊!”这些经常挂在年轻人嘴边的话,说者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听起来还是很刺耳的。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词的来历,估计会感到羞愧的。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中的“操”等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这样一句很难听的话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先是在台湾的影视传媒上出现,后来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刻意模仿,现在连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嘴里也经常说,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 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论老的少的,赶时髦般地抢着用,开口闭口就是一个“哇塞”。 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不说这个词,就嘲笑人家“土得掉渣儿”、“跟不上时代潮流”,实在是不应该。更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是,一些女孩子在大街上打招呼也会大呼小叫地用“哇塞”,真让人觉得难为情。 “跳槽”原是青楼语 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随便翻翻明清的小说或者笔记,“跳槽”一词不时可映入眼帘。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后来.这个词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个嫖客对一个妓女厌倦了,又另外找了一个,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跳槽”。是啊,同样一个词,妓女用得,为什么嫖客用不得?与此相佐证,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与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另寻新欢的行为。 可是不知何时,“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大家拿来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也许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忘了这个词本来的用法,只是根据这种形象而又通俗的比喻,把它当作了更换工作的大众通行语。尽管如此,我们知道这个词的来历也不是一件坏事。 (本文摘自《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郭灿金、张召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丰碑”古时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 丰碑在当时,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 “五毒”原来是良药“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 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最初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砂、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衣冠禽兽”本来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倒”的只能是“楣”“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因此,科场之内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楣”。依据当时的惯例,揭榜之时,谁家的学子榜上有名,原来自家门前的旗杆可以照竖不误,如果不幸失利,该考生的家人往往就会把自家的旗杆放倒撤去,叫做“倒楣”。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直到现在。在运用这个词语过程中,人们常把这两个字写作“倒眉”或“倒霉”,这当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来源的缘故。“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乡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丰碑”自古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性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刻,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劳燕”最惯是“分飞”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曾经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过。
《红楼梦》中你不认识的521个字1(1—100)
&日11:45 来源:360doc &
1-10饫餍牖纨绔阊跣邙撷穑11-20 蓊洇羼汞恤钗蚩桀桧祚21-30洽绰憨琏圭渎黛袄钦31-40螭 绦 褃 蜼 彝 黼黻錾 宸 莳41-50罽 觚 帏 倭 罥 蹙靥 颦 熙 蟠51-60钏 褕 黹帑 乩 馈 娴赁 殚 夙61-70参商悒藜饧坞馥郁翥滃71-80兕 袂 谲 檀 阆 葩觑 饬 榛骘81-90呷 唬 臼蹭 掸 裘 屏舚 ? 锞91-100窭聒墀纍谶衿信搪茜贽101-110呦讪肏谇攮?囚撅璜忒111-120掯芎芪苓蛩捻曀逻嗗倏121-130猢狲琮珖 ? 蓁 璘 菖 珩 琛 醮131-140樯 潢 黉 伽蓝 钤笤 络 鞓 鹡鸰141-150屉镢铙纛撂箦槅甍磴跸151-160睢槿柘桔槔蓼溆茝? 蒳荨161-170荑翣荇韲珝骰嗐穰膈揎171-180啐衾篦奁鼾麝胠掊攦倕181-190娈绺掰蠲弋跐偈菩幔挲191-200鼋镴姹涎霰鬒帕唪嘁趸201-210暹罗椁衲葳蕤榧鲟鹘旄爖愦211-220恸莼甬撺慵玦谯矶挦薷221-230鹞靛乜虼抠殄弑胫袷樨231-240魆鲛绡闩侬痌瘝缟蘸烬炷屐241-250篾敁敠麈砒舫裀馗搛鯗柚251-260蠲斝鼾齁祟跏赭蛤杌匏瓟261-270魇舀兑秧爇檠屄戥碜舛271-280蓑嵸嵸岫氅羓肷麀纟蒙摁厂281-290阄苕稔葭垤箪掮槎枒羯梓291-300阗镛涮渥痨獐狍蛏鎏蛊301-310稗跴祗菂渚搴眊蹾饽硝311-320杩鸹唚枸杞孤拐玳瑁洱盄村侑321-330掣罄醍醐嵩焜醴骓畀砾夯331-340裱猬睃籰衢缂笏邬鬅恹341-350孳狥圊壁陛诰掐趫軃邸351-360辐辏狸粳裨鹄潼洑蟾繇蹾361-370棔婺龛嫠纡赑屃罘罳蓍蒹葭371-380迩赍旃隽姽婳殒讵秾澌蘩381-390縠诔湮栉媖鸩罦罬薋葹虿391-400顑颔謑诟忳钿鳷?槥燹诮迨401-410燐圹塍诐惓陟虬轧纕斛411-420漉醁醑觇夭阏倩偃窀穸敔421-430唼喋筼筜霾裔翛芰啻卤鲫黧431-440颟顸晌饯辘轳炯螫衄奎阃稂莠441-450愠楣搐耽曷铞掳囟猗猇狺451-460嬗恻愍萱鲔肮俾惙徵橇461-470嗷燔鹧鸪婕妤韫荻嫱殓襜悫471-480磕宥搳浥隤踩缉厥惛硌愞481-490瞤谖棨胥漕樾茑萝祺箴噤491-500咈哧葺谵揲踹觐溯洄骢爨轸501-510擉溘愆宥黾呶诎柩厝俵511-521彘褵趱毗舡阕褫觌飧祧  1-2、饫甘餍肥:成语。饫与餍,都是吃的意思。略近于现在说的“吃香的喝辣的”。甘即是甜,把即是肉。饫,yu4。饱食。餍,yan4。饫餍为同义词,复用可说“餍饫”。《广雅》“饫,餍也。”  牖:you3。窗户。先秦不说窗,只说牖。贾谊过秦论有“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段玉裁注《说文》:“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3-4、纨绔:纨,古细生绢。因为是生绢,所以也说“纨素”。女子有洁白细腻的皮肤,也说纨质。绔,是“裤”的异体字。用布做的裤子叫布绔,用纨做的裤子叫纨绔。古代的成人着满裆裤,小儿着开裆裤,贫民着布绔,富豪着纨绔。所以成语有“纨绔子弟”,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所以纨绔也可以歇后指“纨绔子弟”。如后文第三回有“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纨,音wan2,切不可读作执。贾宝玉的嫂嫂就中李纨,字宫裁。  5、阊门:苏州地名,是古代苏州的一个城门的名字。这个阊字从门,音chang1。可以指天门,可以指天风(一般指秋风),也可以指宫门。有个词叫阊阖,也是指宫门,如说九重阊阖。苏州的阊门很有名,有时也作苏州的代称。就好比开封的夷门很有名,出个侯蠃,开封有时也被称作夷门了。  6、跣:xian2。赤脚的意思。跣足,即赤脚。跣脚,就是赤足。古代的跣足,与礼仪有关。比如祭祀,就不许光着脚,要有敬意。而着急见某人,跣足而出。可见爱才亲士。  7、邙,音mang2,是一座名山,山不以高名,绵延数百里,其上有历代帝王的陵墓。惹历代骚人韵士发感慨,所以在文学史文化史上也很地位。因在洛阳之北,也叫北邙山。  8、撷,音xie2。学过“采采苤苡,薄言撷之”或者“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人都一定已经认识此字。红楼梦中写“甄家丫鬟撷了花”,就是采了花的意思。那个娇杏真是侥幸,拿花时被人发现,如果不是采花,美感要打折的。  9-10、稼穑:就是种庄稼。Jia4se4。现代稼常用,可以说庄稼、禾稼。古代稼穑连用,泛指家事。具体分开讲,春耕叫稼,秋收叫穑。《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个穑,声旁是吝啬的啬,痕有表义作用,所以古代穑也通啬,穑夫可以是农民,也可能指吝啬鬼。  11、蓊:茂盛。由草木引申到人家。音weng4。朱自清《荷塘月色》“蓊蓊郁郁的”。  12、洇:润湿,渗透。本义指墨水入纸而散开,引申为润泽。音yin1。  13、羼:混杂。音chan1。本义为牛羊杂居,引申为掺杂、掺混。  14、汞:水银。古代炼丹所用。音gong3。  15、恤:体贴。本义为忧,引申为怜悯、周济。这里陛下体恤老臣,实行优惠待遇,叫体恤或优恤。第六回刘姥姥说“怜贫恤老”,那就是怜悯而周济的意思。  16、钗:女子首饰,用以束发。高贵的叫金钗,贫贱的有荆钗。代指女子,合说钗黛、裙钗也可泛称女子。本书有宝钗,有金陵十二钗。音chai1。  17、蚩:音chi1。本义为虫,怪兽。蚩尤,为黄帝时乱臣名。《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的蚩蚩是外表忠诚的样子。  18、桀:字从木,本义为鸡栖之木栅。后通杰(繁体杰作傑)。此夏代君主名,通称夏桀。  19、桧:乔木名,指剌柏,圆柏。音gui4。人名,特指秦桧,音hui4。南宋著名奸臣,杀害岳飞者。松柏可以形容人的劲节,后因为秦桧败坏了这个字,只当树名了。  20、祚:本义为福运。名词,引申为帝位,登上帝位叫践祚。有时元年也叫元祚。动词则引申为保佑、赐福。祝愿常说“福祚绵长”。音zuo4。  21、洽:周遍。本义为沾湿,引申为联系,如接洽,再引申为和谐,如融洽。洽然即处处都是。音qia4。  22、绰:宽裕的意思。黄幡绰,唐末艺人,后唐伶官名。绰音chuo4。  23、憨:音han1。痴呆。旧同戆,作戆则读gang4。呆头呆脑也说憨头憨脑。  24、琏:瑚琏,宗庙里供黍稷的器皿,比较高贵,分言之则夏曰瑚,商曰琏。比喻美才、子弟。音lian3。《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琏也。  25、圭:古玉器,黑色的大玉石,据说是舜帝所以传国于大面积的权力象征,相当后代的传国玉玺,叫玄圭,也叫圭璧。此字多用于人名,如词学大家唐圭章,圭与璋连用叫圭璋。也用于翻译地名。如乌拉圭。音gui1。  26、渎:本义为水沟,此处为轻漫,不敬。干渎,冒犯的意思。音du2。  27、黛:本义为黑的颜料,女子用以画眉,后引申指代女子眉,叫眉黛,也用心代美女,如粉黛。音dai4。注意古代女子是将眉毛剃光后才画眉的。  28、嬷:音mo2。嬷嬷,在红楼梦书中指老年妇女,或指奶妈。说奶妈时也说奶嬷嬷。  29、袄:御寒的衬里的上衣,双层叫夹袄,有棉叫棉袄,皮制叫皮袄。音ao3。  30、钦:音qin1。本义为了打哈欠的样子。有时也用作侧身的样子。又《尔雅》“钦,敬也”,常说钦敬。为恭敬、敬佩的意思。后来特批与皇帝有关的事情,主要是决定命令等,如钦命、钦差大臣、钦此钦遵、钦案、钦限等。钦差就是受皇帝之特命而出京外办事的官吏。第十回贾珍见张友士客套话用此“小弟不用钦仰之至。”钦仰也是钦佩的意思。  31、螭:音chi1。传说中的无角龙,古代常用以作装饰图样。  32、绦:音tao1。用丝线编织成的扁平的带子。用心装饰衣物,叫丝绦、彩绦、绿绦等。贺知章《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33、褃:音ken4。旧式衣服上衣在腋下的接缝处。在那里接缝叫杀褃或煞褃。通作裉。  34、褂:音gua4。古代上衣叫褂。清代礼服,外套于袄、袍之上的叫外褂,短则叫马褂。  35、紬:名词,音同绸,一种粗绢。音xhou2。动词,则是抽丝之抽义,引出端绪,叫紬。音chou1。今抽绎,旧作紬绎。纺织、缀织、纺绩、缀集,引申可用于搜集史料、编写书籍等。  36、蜼:音wei3或 wei4。一种动物,长尾猴。体形较大黑色。脂胭斋甲辰本侧批:蜼,音垒,周器也。  37、彝:音yi2。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的总称。从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也是酒器名。引申为经常、常理、固定不变的。  38、錾:音zan4。雕刻用的工具,小型的凿子,也指雕刻,在金石上的雕刻叫錾。  39、宸:音chen2。本义为屋檐,引申为屋之大者,再引申特指帝王住处,瑞引申特指帝王或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如宸极,喻帝王,指北斗星。宸翰相当于说御笔。  40、莳:音shi1,栽种,常用于莳花艺草。本义侧重于移栽。音shi4时,用于“莳萝”,古代香料植物,即今小茴香。  41、罽:音ji4。本义指鱼网,后来指毛毡或毛毯之类织品。  42、觚:音gu1。一种细腰高足呈喇叭形的酒器。商周时代多用。汝窑指汝州仿古瓷器。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美人觚,则是表面图案装饰有美人觚器。因为觚的足部与腹部各有四条棱角,所以后引申指代有棱角的器皿,再引申为棱角。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也叫觚,成语说率尔操觚,就是轻易动笔的意思。  43、帏:音wei2。本义为佩戴的香囊。一说单帐,一说裙子正面的一幅。有时近“帷”,近“围”。帏幄,同帷幄,内帏同内帷,即内室,妇女所居处的地方。  44、倭:音wo1。古代丑女叫倭傀。倭在汉魏六朝时指日本,引申为矮的、短的。倭缎,应该是当时的进口货物了。  45、罥:音juan4。大政方针为捕鸟之网,后指悬挂,缠绕。杜甫诗:“高者挂罥长林梢。”罥烟眉指眉毛像一抹轻烟悬浮于额头。  46、蹙:音cu4。本义急促、紧迫,引申为忧愁。困窘,狭窄。缩小。忧愁时眉目会紧缩,叫蹙额或蹙眉。剌绣时使纹路紧缩叫拈金,也叫蹙金。  47、靥:音ye4。笑涡。这里的面颊特指女子,说笑靥,酒靥,微靥,都有双靥。妇女面上涂点也靥钿。是一种妆饰。靥靥可说酒涡,也指星光渐渐隐去。注意这个“靥”可不是前边说过的“餍”。  48、颦:音pin2。本义为皱眉,引申为忧愁。成语有东施效颦。  49、熙:本义为光明,引申为兴起、茂盛、和悦。通假于“嬉”。熙熙攘攘,成语,意为喧闹纷杂的样子。  50、蟠:音pan2。龙蛇盘伏的样子,如蟠结、蟠伏、龙蟠虎踞,蟠虬、蟠旋。蟠木指蟠曲得难以成器之木。蟠螭纹则指古代装饰中以蟠曲的龙蛇为形象的雕绘饰纹。  以上见红楼梦第一回---第三回。&&&&&
&&&&&&& 51、钏:镯子。戴于手臂。也叫臂镯、臂钏。
&&&&&&& 52、褕:音yu2。美衣曰褕。掌管钗钏褕沐的,应该是小丫头。一本作“钗钏盥沐”,盥义为洗手。上下文似更通。
&&&&&&& 53、黹:音zhi1。指古代针线活,如剌绣、缝纫等女子家务工作。属于女工之一。
&&&&&&& 54、帑:国家藏财物的仓库,也指国库钱财,也指包银子的布囊。后家宫中所藏叫内帑。音tang3。
&&&&&&& 55、乩:音ji1。通过占卜问吉凶的一种方式。叫扶乩,也叫扶鸾。
&&&&&&& 56、馈:赠送,也说馈赠、馈送。本义为送人食物,引申为赠人礼物。红楼梦中多用此字。音kui4。
&&&&&&& 57、娴:指女子柔美文静,举止从容庄重。娴雅也属同义并列。
&&&&&&& 58、赁:本义为给人作佣工,即雇佣劳动力。后引申为一般的财物出租,叫租赁。租赁房屋叫赁居,租赁商店叫租赁经营。
&&&&&&& 59、殚:本义为用尽,竭尽。成语殚精竭虑。由竭尽尽引申为尽、灭、毙、亡。注意与惮不同。惮:畏惧害怕,引申为憎恶。成语肆无忌惮。殚音dan1。惮音dan4。古语可以通假。
&&&&&&& 60、夙:本义为早晨,会意字,含清早作事义,引申为敬事某业、恭敬肃穆,再引申为早,向来、前世的、隔年的、旧有的。
&&&&&&& 以上见红楼梦第三四回。下面两个词富于文化含义。你能解释吗?
&&&&&&& 沙弥 扶鸾
&&&&&&& 已受戒律出家,接受十戒的十二岁至二十岁男子佛教徒。叫沙弥。
&&&&&&& 61、参商:shen1shang1。参与商皆古二十八宿之一,两星不同时在天上出现,常用以比喻亲人不相见。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处说宝黛二人“略无参商”,指和睦欢洽而无丝毫隔膜。第十五回说“性情参商”,应该是性情大不相同。
&&&&&&& 62、悒:yi4。忧愁的样子。
&&&&&&& 63、纤巧:小巧而精致的东西。
&&&&&&& 64、藜:音li2。一种蔓生植物,可以作野菜。近藿,故合说藜藿,指粗劣的食物。其茎制作手杖叫藜杖,动词说杖藜即拄着藜杖。用藜藤编成床叫藜床。燃藜图的典故是西汉刘向寒窗苦读的故事。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 65、饧:音xing2。糖变软叫饧。各成的面团变软也叫饧。眼饧骨软,这里的饧即软,表达的矇眬欲睡的状态。饧眼也说两眼饧涩,指眼中无光,昏昏欲睡。软糖也叫饴糖,也叫饧,读时通糖音。
&&&&&&& 67、坞:四边高中间低的地方,中间多柳则称柳坞。用以防守,在水如船坞,在山叫山坞。董卓曾筑楣坞。在坞堡上守望,军事上叫坞候。大观园内也有“芭蕉坞”,见红楼梦第十八回。
&&&&&&&&68、馥郁:馥指香气,馥郁则香气很浓。馥音fu4。
&&&&&&& 69、翥:音zhu4。本义为振翼而上,高飞。《楚辞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成语有龙翔凤翥。
&&&&&&& 70、滃:多音字。广东省有滃江。音 weng1。说滃染则读weng3。纸面不得染色,叫难滃。绘画涂色,叫染滃。单用滃指色浓。云气蒸腾、烟雾弥漫或大水沸涌都可说滃然。如滃然而云。
&&&&&&& 以上见红楼梦第四五回,下面是两个双音词,你自己试解释之:
&&&&&&& 蹁跹袅娜
&&&&&&& 71、兕:音si4。古代指雌性野牛或说犀牛。虎与兕并列见《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古代虎兕指凶恶的动物。《诗经》“非兕非虎,率彼旷野。”另外,兕觥是古代一种酒器,可与前边说过“蜼”参照思考记忆。
&&&&&&& 72、袂:音mei4。意为袖口。联袂,指联手。分袂,即分手。袂接肩摩形容人多。激动得动手叫攘袂而起。
&&&&&&& 73、谲:音jue2。权谋机诈叫谲。“谲主”即欺君罔上,谲计,即奸计,谲术,即骗术。引申为怪诞或婉曲。
&&&&&&& 74、檀:音tan2。一种树木,分紫檀、黄檀等。檀木制成乐板叫檀板。木质香者叫香木檀,可作檀香。女子口叫檀口,成语檀口香腮。情郎叫檀郎,成语檀郎谢女。因为谢道蕴丈夫王凝之小字檀郎。佛寺叫檀林,教徒称施主叫檀越。大观园中多紫檀木家具。
&&&&&&& 75、阆:音lang4。本义为高大的门,又指城外无水之城壕,义近城隍之“隍”。传说中昆仑山顶叫阆风山,也叫阆山、阆风、阆邱、阆风岑、阆风台。山顶有苑叫阆风苑,简称阆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贾岛字浪仙,一作阆仙。今四川省有阆中市。
&&&&&&& 76、葩:音pa1。一说花的古字,华,引申为华美。后用于名花。仙葩即仙花。
&&&&&&& 77、觑:多音。当私窥、偷看讲,去声,qu4。成语有不可小觑,面面相觑。又,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去看,平声,qu1。此处读去声。
&&&&&&& 78、饬;本义为整治,双音词整饬。引申为告诫,双音词戒饬;训斥,双音词饬责;命令,则旧公文中常用于饬差、饬查、饬知。
&&&&&&& 79、榛;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林叫榛林,果实叫榛子。引申指丛生的灌木,如荆榛,榛杞、榛薄(古代讲聚木为榛,丛草为薄)、榛芜、榛莽。音zhen1。
&&&&&&& 80、骘:音zhi4。本义为公马。后引申为安定,再引申为评定。阴骘,指上苍暗中安定天下百姓。转义指阴德。这里是阴德的含义。第十回文中所说《阴骘文》,属道家著作。
&&&&&&& 以上见红楼梦第五回,给大家五个双音词,有难度,试解释之。
&&&&&&&& 睚眦襁褓 婆娑 箕裘 缱绻
&&&&&&& 81、呷:音xia1。小口慢慢喝叫呷。《水浒传》“呷了几口汤汗汁”。这晨呷的是桂圆汤,也属汤汁类。往往指喝得优雅。常常用于呷了一口茶,要含在口中慢慢品味的,不是为了解渴而喝。又作象声词,在形容笑声与鸭子叫声时读ga1音。
82、唬:这个字很寻常,与吓同意,是畏惧、害怕的意思。在吓唬的意思上,双音读作hu3,单用读作xia4。这里的“唬得忙退出手来”,现代说“唬得”,应该读作吓音。在当虚张声势夸大其词欺诈诳骗吓唬人唬弄人时,只能读作hu3音。
&&&&&&& 83、臼:音jiu4。操井臼,就是操持家务的意思。臼指舂米。本义是舂米的器具。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常连用。动词就是舂米。后引申指臼状工具如药臼、石臼、捣臼,再引申为臼状,如臼齿。这里的操井臼之井相当于说汲水。
&&&&&&& 84、蹭:本义为摩擦,单用,如说蹭破手皮。引申为因磨擦而沾上,如蹭油。有时蹭油也是揩油的意思,占便宜,乘他人便车叫蹭车,蹭饭说是对熟悉的人家混饭吃。表示行动迟缓叫磨蹭,脚步慢慢移动,小心翼翼地走,此处刘姥姥中间到角门前并中间上去说话,有慢慢靠上去挨到他人身边的意思。引申到办事拖拖拉拉。失意潦倒叫蹭蹬。音ceng4。
&&&&&&& 85、掸:多音字。此处掸了掸衣服,就是用衣拂去衣服的灰尘。有种除尘工具就是掸子,用鸡毛做成的叫鸡毛掸子。音dan3。古代此字又音Shan4。属于专有名词,特指古傣族,又指古国名,在今缅甸境内,叫掸国。是缅甸一个民族,居住地在掸邦。接风洗尘,也叫掸尘。红楼梦第十六回:凤姐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 86、裘:音qiu2。古代皮衣,也作求。引申指皮衣匠。古代说狐裘、说轻裘,都是高档服饰,往往点明是贵族身份。
&&&&&&& 87、屏;多音字。“玻璃炕屏”之屏是室内的陈设,现在叫屏风。用意是遮蔽,凡说屏蔽、屏障、屏风,皆读ping1。上文刘姥姥屏声侧卫默候之屏读作bing1。是抑制呼吸使不出声的意思。凡屏息、屏气、屏居(避人而居),屏藏(隐藏),屏语(避开人说话),皆读bing1。作屏弃用时同“摒”。
&&&&&&& 88、舚:第六回“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此处舚字属罕见字,多种版本都不清楚。舚,音tian4。吐舌头的意思。双音词有“舚舑”,意思相同。唐韩愈诗《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有“杂作承间骋,交惊舌互舚。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
&&&&&&& 89、髽?:此字上同鬃头,下是赞。一般打不出来,有书作丫鬟之鬟。薛宝钗首次出场的打扮。据字形应该指头发的梳理的样式。后文宝玉见宝钗也是同样发饰打扮。
&&&&&&& 90、锞:音ke4。金银制成的小锭。也说锞子。有时指小块的金银。
&&&&&&& 以上见红楼梦第六七回。下面给两个双音词,自己解释。
&&&&&&& 91、窭:音ju4。本义为贫穷得无法置办礼物,后泛指贫穷。合说则贫窭。  92、聒:音guo1。本义为欢闹、吵闹。双音词有聒耳、聒噪。声音大是不文明的表现,所以“聒聒”形容话多也形容无知。因为声音大容易干扰他人,引申为打扰。聒絮就是唠叨、啰嗦的意思,是客气话。第九回李贵细宝玉“这会子因这点子事去聒噪他老人家,倒显得我们没理。”聒噪也有麻烦打扰的意思。  93、墀:音chi1。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地面涂成红色,叫丹墀。宫殿前台阶与台阶前空地,都涂此颜色。后泛指台阶与台阶前空地。  94、纍:音lei2。是强索或缠绕的意思。字不常用。在累累、累赘的意思上同累。纍丝嵌宝紫金冠,显然是高贵的帽子。  95、谶:音chen1。古代迷信以为将要应验的预言,叫谶。汉代中国大兴谶学,与纬书合称谶纬之学。后代也指预言书。具体讲有谶记、谶兆、诗谶、图谶等说法。第二十二回贾政赏谜有感,回目就叫“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96、衿:音jin1。衣领。古代服装的衣领,一般环颈周外,下连到两襟。衣服左右分开,加扣子的,两襟处相对,叫对衿,也叫对襟。  97、信:这个字太常用,何用解释,因为一般字典都不解释“鸭信”。薛姨妈给宝玉吃的“鹅掌鸭信”是什么东西?就是鸭子舌头。人言为信,这个信字是会意字。鸟言呢。鹅属鸟类,其舌也叫信。蛇的舌头,咬人能中毒,叫蛇信。  98、搪:音tang2。本义同剑拔弩张的张,后引申多义。抵挡义,搪搪寒气,就是御寒之义的口语化。搪塞,有敷衍塞责的含义。兵工泥也说泥,荡舟也叫搪舟。现代说的唐突,旧人搪突,就是冒犯义。古代军事上发生战情的报告叫搪报。第十八回“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  99、茜:音qian2。茜是一种植物,又叫茅,也定作上草下倩。可以作染料。或红或蓝,合则黄。单说颜色即大红色,同“绛”,茜红即绛红,因为花朵鲜艳夺目,引申为鲜艳,鲜明,再引申为草木茂盛。苯雪是丫头,“茜”用作人名,古代多读如字。后来翻译外国妇女人名,读作xi1。今日女子以此字为名,当问其音,不可混说。  100、贽:本义即见面礼。持礼物求见叫贽见,所执之礼物叫贽见礼。这里是送给老师的礼物,相当于古代的束修。音zhi4。红楼梦第九回薛蟠就是白送些束修礼物去,贫富不同于此也见。
这些字你会读吗——108个多音字总结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 彩。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词)人。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22、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24、创: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25、伯:我是她的大伯(bó),不是她的大伯(bǎi)子。26、疟: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疾。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28、行: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 情。29、艾: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30、把: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án)奇。32、荷:荷(hé)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33、涨: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qí)妙的。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3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38、干: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40、薄: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41、拓:拓片、拓本的“拓”读 tà ,开拓、拓荒的“拓”读 tuò 。42、恶:这条恶(è)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43、便:局长大腹便便(pián),行动不便(biàn)。44、宿:小明在宿(sù)舍说了一宿(xiǚ)有关星宿(xiǜ)的常识。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46、藏: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查,然后调(tiáo)解。50、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ò)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52、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53、殷: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54、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55、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56、假:假(jiǎ)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57、降: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同一个读音。59、间: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60、石: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63、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64、弹:这种弹(dàn)弓弹(tán)力很强。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66、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uò)见不鲜了。69、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cān)观吗。70、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72、吓:敌人的恐吓(hè)吓(xià)不倒他。73、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74、耙:你用梨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75、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77、咳:咳(haī)!你怎么又咳(ké)起来了?78、处:教务处(chù)正在处(chǔ)理这个问题。79、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在屏(píng)风后面。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87、乐:教我们音乐(yụè)的老师姓乐(yụè),他乐(lè)于助人。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89、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91、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实物要相称(chèn)93.弄:别在弄(lòng)堂在玩弄(nòng)小鸟。94.俩:他兄弟俩(liǎ)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96、重: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97、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98.空:有空(kò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99.泊:小船漂泊(bó)在湖泊(pō)里。100.朝: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101.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102.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103.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104.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sāi)不住漏洞。105.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106.倒:瓶子倒(dǎo)了,水倒(dào)了出来。107.都:大都(dū名词)市的人口都(dōu副词)很多。108.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言”的学问
  名人说过的话叫名言;
  教育鞭策的话叫格言;
  规劝告诫的话叫箴言;
  公开宣布的话叫宣言;
  有所寄托的话叫寓言;
  应许别人的话叫诺言;
  象征吉祥的话叫吉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劝人改错的话叫诤言;
  预先说出的话叫预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不切实际的话叫滥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去世前留的话叫遗言;
  写在书前的话叫序言;
  分别勉励的话叫赠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虚假伪装的话叫佯言;
  随便嬉笑的话叫戏言;
  婉转表达的话叫婉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令人吃惊的话叫危言;
  诽谤攻击的话叫恶言;
  欺骗臆造的话叫谎言;
  没有根据的话叫流言;
  违背事实的话叫谣言;
  挑拨离间的话叫谗言;
  不守诺言的话叫食言。
学懂它,便识天下汉字。值得收藏(转载)
  1.安家
  “安”,从构成上看,是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中国文字是象形的,可以想象,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挽着发髻,坐在中国式的飞檐之下,品茶抚琴读书教子的场景。女人居家,即为“安”——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是不安的。没有结婚的男人,惶惶如丧家之犬,四处奔突;结了婚,就幸福多了,因为女人给他们的心灵提供了最安逸的休憩之地。对男人而言,有了女人,就有了家;有了女人,即为“安”。
  “安”,有另一层意思,即:女人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安静的、安逸的。这种说法,不符合女权主义者的思路。不过,不管“主义”有多真,事实上,职业女性也把回归家庭作为最终的归宿。不信你看,一下班,女人们都争着往家赶;而且,据网络进行的一项调查,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主妇”为职业。
  男人在外而女人管家,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实现。眼下,只有高收入人群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女人不得不像男人们一样在外奔波,然后回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这反证了“女人回家”是家庭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自己的妻子可以悠然在家,说明你的钱包鼓起来了,说明你可以像富人一样生活;当更多的中国女人回家,表明中国富起来了,一个民族即可以由“家安”而至“国安”。
  “家”这个字,有点怪——为什么瓦房下面养一只猪,就成了家呢。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明白。其实,这只“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猪,而是小孩。试想,人的幼年,对“脏、乱、差”没有任何感觉和畏惧,土里泥里,摸爬滚打,和一只小猪也差不多。古人遂将小孩和猪归为一类,“家”,即为此意。
  要是从家等于房檐下面圈着一只猪的本意解释,也说得过去。大概,以农为本的中国农民的最大家产也就是肥猪了,肥猪满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养猪,也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有猪肉吃,而中国家庭的人丁却总是兴旺的。所以,“家”下面的“豚”解释为小孩更符合逻辑。
  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就有了安定;有了孩子,就有了未来和欢乐;有了猪,一群肥头大耳的猪,就有了财富。“三十亩地一头猪,孩子老婆热炕头”,中国人的幸福观,是简单、实际的,也是非常农民的。
  2.饭馆
  “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饭吃,怎么办?“饭”这个字,左从“食”,右从“反”,去了左边,也就是砸掉老百姓的饭碗,那么,老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反”。
  反谁呢?再看“馆”。所谓“馆”,即是“官”吃“饭”的地方,大多数朝代、大多数人民与“馆”无关。可是,当大多数人民都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就会像火焰一样指向“官”。“饭馆”这两个字,一起去掉左半边,岂不是“反官”。中国历史不断重演的也就是这一幕,官贪而民贫,官员大肚子高耸,人民匍匐在地,可一旦人民被逼无奈,官员们下馆子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当然,中国历史的根源并不在“官”,而在“皇”;不在“皇”身上,而在丑陋不堪的中央集权制度身上,“官”,不过是一个被固化的替罪羊。
  3.腐败
  什么是腐?“腐”=“府”+“肉”,含义不言自明,政府总是鱼肉百姓,或者说,一个不加限制的政府就是以掠夺百姓养活自己的。不知道造字那个时代,是否有了政府的概念,但是,这个字的现实意义令人佩服。
  堂堂“府”第是“肉”垫起来的。肉有两类,一是牛羊猪狗、鸡鸭鱼虾、乌龟王八、鲍鱼海参,“海陆空”各种动物,都在其中。二是人肉,帝王之家,后宫三千;官宦之第,妻妾成群,没有一个腐败的官员不是在无数波涛汹涌的女人身上滚过来的,也正是从女人身上,堕入深崖。
  “败”的构成也很独特。左边是“贝”,在古代,贝就是一般等价物,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右边从“文”,可以解释成舞文弄墨、文人、经院哲学和一切与生产活动无关的精神层面的活动。左右偏旁合在一起,就是当一个人、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有了钱,并且有很多人游手好闲、不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的时候,“败”的迹象就出现了。这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维局限,其实,现在很多人“不稼不穑”,反倒是悠闲自在的,远比“汗滴禾下土”优裕的多,也舒服得多。
  4.群众
  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兔子急了都咬人”,可绵羊即使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不过是“唛唛”几声。羊肉也是美味,汉字当中很多充满幸福感的汉字都以“羊”作构件,比如“鲜”、比如“美”、比如繁体字“養”、比如“善”、比如“羹”,都是因为有了“羊”的缘故。
  羊,还是一种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群体性动物,只要有了领头羊,其他的羊都会与其保持高度一致,而极少会成为“迷途的羔羊”。这样一种百依百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动物,怎么能不成为君王的最爱。“群”,左为“君”,即君王,右为羊,即绵羊,“群”不过是君王身边的一群任其驱赶、任其宰割的绵羊而已。
  集权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种命运,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不能摆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惨处境,就像我们面对绵羊,想涮则涮,想烤就烤,从来不需要任何理由,从来也没有任何商量。被我们称为“天子”的皇帝,就是这样俯视他的草民的。
  古代中国称统治人民曰“牧”。《淮南子》毫不掩饰地说:“夫牧民者,犹蓄禽兽也。”在以暴力起家的统治者看来,被统治者是皮鞭下温顺的羊群,自己对他们拥有绝对的产权,生杀予夺,只由己便。不过,历史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汉字简化之后,曾经踩在君王脚底下的“羊”,地位上升了,在君王右侧和“君”“平起平坐”了,但没有更改的是,“群”依然是被集权者驾驭的羊群。
  “衆”的繁体,没有考证。简体“众”,则展示了汉字象形的魅力。既像三个并排拉纤的船工,又像拉车的三匹老马,也像在肩上挽着绳套耕地的老农,最浪漫的想象莫过于,三只成行飞过万里天空的雁阵。不过,自由是不属于传统中国的“群众”的,自由也还没有降临在当代中国人的身上,未来是否值得期待,也未可知。
中国民间方言俗语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民间方言俗语中存有大量的俗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民勤县志·方言》有所收集,但只是凤毛麟角,且对其出处语焉不详。下面就民间方言俗语中的一些俗语的来源出处,做简单举证,供大家了解俗语方言之典故。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 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来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红楼梦》十六回)  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水浒传》四十一回)  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那穿红的想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元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第三折)  4、一个巴掌拍不响。   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可恶些。” (《红楼梦》五十八回)  5、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日结了崇祯旧局,明年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桃花扇》卷四第三十二出)  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俺老爷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论三台八位,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金瓶梅》三十回)  7、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封神演义》十二回)  8、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宸章道:“海味难得,不如多吃黄豆倒好。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呢。”我笑道:“怪不得你们诸位都不知道屁的价值。”(《冷眼观》二十四回)  9、一个鼻孔里出气。   原来王慕维这东西,实在的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个鼻孔里出气的。(《宦海》二回)  10、一嘴吃不成个大胖子。   小孩子家,漫漫的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红楼梦》八十四回)  11、痴心女子负心汉。   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  12、一日夫妻百日恩。   你道是往日堪怜,到今日更亲,可不道一夜夫妻百日恩。我见你便忒认真。(元《举案齐眉》杂剧第二折)   可不道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可便息怒停嗔,你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  1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我便先还了你招文袋,这封书,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了。(《水浒传》二十一回)  14、半斤八两。   育王介谌语云,果能一尺还他十寸,八两原是半斤。(《俗语典》引《五灯会元》)  15、一分钱的一分货。   一分铜钱一分货色。唔,一包焦不上十两铜钱哩,讨出啥勾好人物来。(《奢摩他室曲丛·报恩缘》)  16、一代不如一代。   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种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红楼梦》二回)  17、一问三不知。   一个是拿定了注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红楼梦》五十五回)  18、一年不如一年。   谁知从此以后,田上的租米,一年不如一年了。(《黑籍冤魂》)  19、头回生,二回熟。   一遭生,两遭熟。民间多言“头回生,二回熟”。(《通俗常言疏证·交际》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   请过狄员外来白话赏雨,真是“一遭生,两遭熟”,越发成了相知。(《醒世姻缘传》二十五回)  20、一肚子鬼胎。   我未到宫门,早忧的这头白。盒子里藏的是储君,我肚皮里怀的是鬼胎。(元《抱妆盒》杂剧第二折)   崔生虽然得了些甜头,心中尚是怀着个鬼胎,战兢兢的只怕有人晓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21、一块石头落了地。   月娘众人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好好安抚他睡下,各归房歇息。(《金瓶梅》十九回)   余二先生一块石头落了地,写信约哥回来。(《儒林外史》四十五回)   张姑娘听了这话,心里先一块石头落了地了。(《儿女英雄传》十二回)  22、一报还一报。   正是:一报到头还一报,始知天网不曾疏。(《隋唐演义》四十回)   把这厮绑了,五车裂了,可与俺李存孝一报还一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  23、一把屎,一把尿。   记得小时节,一把屎一把尿,抱大子俚。今日拿是介光景。(《缀白裘·金锁记·思饭》)  24、一步三回头。   “三步回头五步坐”。民间谓“一步三回头”。(《通俗编·行事》引杜甫诗)   拿住的请功受赏,但人家不许窝藏,却叫俺走一步一回头,望着俺爹和娘,走得俺筋舒力乏。(元施惠《拜月亭记》第七出)  25、一步走错,步步错。   当时若是刘公允了,却不省好些事体。止因执意不从,到后来生出一段新闻,传说至今。正是:只因一着错,满盘皆是空。(《醒世恒言》卷八)  26、一宗又一宗。   真他妈的,我是什么时气儿,一宗不了又一宗。(《三侠五义》二十五回)  27、一是一,二是二。   就是见了珠子,有钱则买,无钱便罢。一则一,二则二,随你好汉,动他分毫不得。(《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28、一竿子插到底。   我爹娘当初把我嫁王押司,只指望一竿子打到底,谁想半路相抛!(《水浒传》四十五回)  29、一客不烦二主。   西门庆道:“一客不烦二主,就安上老冯罢。”(《金瓶梅》   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西游记》三回)  30、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儿女英雄传》十九回)  31、一碗水往平处端。   别着急,他怄你呢。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儿女英雄传》二十六回)  32、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象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儒林外史》四十六回)  33、丁是丁,卯是卯。   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红楼梦》四十三回)   银钱大事,再比小侄年纪轻的人,他也会丁是丁、卯是卯的。(《官场现形记》四十三回)  34、人不人,鬼不鬼。   万一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倒把个如花似玉的女人挨上门去,送与那丑驴受用,有什么甘心?(《十二楼·拂云楼》四回)  35、人不可貌相。   银匠是小辈,眼孔极浅,见了许多银子,别是一番面目,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搬出许多砝码。(《醒世恒言》卷三)  36、人不得外财不富。   则我这眼展眉舒,盖因一由命,二由做。我则要千事足,百事足。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元郑庭玉《后庭花》杂剧二折)  37、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见河北《南皮县志·风土志·歌谣》(1932年版)  38、人心都是肉长的。   花媛媛的娘道:“大少,人心是肉做的!你春天来做我们媛媛的时候,还是个小先生;如今……”(《官场现形记》三十四回)  39、人心隔肚皮。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可骑,人心隔肚皮。(《说岳全传》四回)   又见河北《南皮县志·风土志·歌谣》:“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40、人无千日好。   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服,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弄口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水浒传》四十四回)  41、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生扮值殿将军上]: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自家值殿将军弥明是也。(《缀白裘·八义记·扑犬》  42、人在人情在。   后来秦凤自焚而死,秦母亦相继而亡。所有子孙不知娘娘是何等人。所谓“人在人情在,人亡两无交。”(《三侠五义》十五回)   不是怕他们疑心,我为的是“人在人情在。”(《官场现形记》五十二回)  43、人争一口气。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你去与他陪过不是儿,天大事都了。(《金瓶梅》七十六回)  44、人死不能复生。   花一离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干,再不得附干,如人死不可复生,刑不可复赎。花若能言,岂不悲泣。(《醒世恒言》卷四)  45、人死如灯灭。   人死如灯灭,这几年知道他往哪里去了!此是你病得久,神虚气弱了,哪里有什么邪魔魍魉,家亲外祟?(《金瓶梅》六十二回)  46、人有脸,树有皮。   姐姐刚才就埋怨起俺每来,正是冤杀旁人笑杀贼!俺每人人有脸,树树有皮。姐姐那等说来,岂不俺每成日把他迷着?(《金瓶梅》七十六回)  47、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五灯会元》)   所谓人穷志短,我哪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十一回)  4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见河北《清河县志·风土志·方言》(1934年版)  49、人急了悬梁,狗急了跳墙。   李令真要寻死了,同寅面上很不好看。“狗急跳墙,人急悬梁”,这也不能一定保得住的。(吴研人《糊涂世界》卷一)  50、人是衣妆,马靠鞍掌。   张权将廷秀打扮起来,真个人是衣妆,佛是金妆,廷秀穿了一身华丽衣服,比前愈加丰采。(《醒世恒言》卷二十)  51、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自古人善得人欺,马善得人骑,便是如此。(《金瓶梅》七十六回)  52、人勤地不懒。   见河北《沧县志·礼俗》(1933年版)  53、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旧说,人总认为自己的子女好,护犊子。《礼记·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4、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犬不嫌主贫。我员外不知为何把小官赶将出去。(《杀狗记》十六折)  55、儿孙自有儿孙富。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富,莫为儿孙作远忧。(元关汉卿《蝴蝶梦》杂剧楔子)   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富,[云]儿女是金枷玉锁,欢喜冤家。(元马致远《任风子》杂剧第二折)  56、八字还没有一撇。   《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今“八字还不见一撇”,因于此语。(《通俗编·数目》)  57、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古人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为没事”,才是个兴旺之家。若没点事故,因些意气,就嚷闹起来,还成什么体统?(《廿载繁华梦》九回)  58、大难不死,必有(厚)后福。   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况兼这些鹰鸟保佑着他,长大来,必定做官。(《说岳全传》二回)  59、大海里捞针。   媳妇们只得答应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哪里捞针去?”(《红楼梦》六十回)  60、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俗语说的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原是一肩到一肩。(李伯元《活地狱》楔子)  61、大眼瞪小眼。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儒林外史》三回)  6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凭地晦气!(《水浒传》二十四回)   他们要嫁我的人,七长八短,三分不象人,七分倒象鬼。(《陈公案》十八回)  63、行行出状元。   俗话说儿的,行行出状元。(《儿女英雄传》十一回)  64、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个节礼相邀,他哪里认什么亲耶?” (《西游记》四十回)  65、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语典》引《客座赘语》,谓南都中闾常谚往往有粗俚而有味者,举“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句。   古人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小子起初说,到头原是自周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66、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古人有语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耶?(《程伊川语录》)  67、小树要砍,娃娃要管。   “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小时不管,大了现眼。”(见河北《徐水县志·风土记·歌谣》1932年版)  68、上门的买卖好做。   老妖道:“不要出去,把前门关了。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着我门上。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地捉他。”(《西游记》二十八回)  69、上不了台面。   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赵姨娘平时也该教导教导他。(《红楼梦》二十五回)  70、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得我如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了这条狼牙棒便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肥猪满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