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1说明书、、...

十种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我的图书馆
十种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以下是十种常见食用菌品种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30g,蛋白胨1.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75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2、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3、白灵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4、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5、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6、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2g,葡萄糖12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7、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8、猴头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5g,蛋白胨2.5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9、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50g,蛋白胨2.0g,膏1.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10、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5g,麦麸45g,蛋白胨3.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 1片,聚氧丙稀甘油0.3ml,pH值自然。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阅读 4,122
阅读 6,832
阅读 7,065
阅读 10,367
阅读 3,993
2017年十月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12345678910导读:(一)母种的制备,马铃薯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蛋白胨10克牛肉膏5克酵母膏5克硫酸镁0.,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二)原种、制备,原种灭菌方法有两种,(三)栽培种制备,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用塑料袋制备时一致,(一)母种的制备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保留种,并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一)母种的制备
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保留种,并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扩接原种。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氢二钾2克 硫酸镁0.5克
维生素B110毫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配方二 合成培养基
马铃薯 2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二氢钾2克 蛋白胨10克 牛肉膏5克
酵母膏5克 硫酸镁0.8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2.培养基制作方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20克,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它配方中的药品。
培养基的分装,应在培养凝固前进行(琼脂培养基40℃凝固)一般用漏斗,或分装瓶,下端连接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下面再连接一水段玻璃管,在橡皮管上安装一个止水弹簧夹,分装时将玻璃管细口插入试管内,但不要碰到管壁,每支试管装入量为度管长度1/4。装好后塞上棉塞,每10支试管扎一捆,棉塞上用塑料纸封扎好,用线绳捆扎起来。
将分装后的试管扎捆好,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1公斤/厘米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20分钟,使微生物包括芽子色全部杀死。待压力降到0度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
4.接种、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置28℃、3天后将温度降至24℃继续培养,12―1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即成(生产)母种。
(二)原种、制备
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繁殖育种即为原种,原种一般采用广口瓶或袋装。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木屑麸皮培养基
阔树木 78% 麸皮 20% 糖 1% 石膏粉 1% 水 65% PH值 自然
配方二 棉籽壳木屑混合培养基
棉籽壳 90% 糖 1% 麸皮 5% 过磷酸钙 3% 石膏粉 1% PH值 自然
2.拌料与装袋
选用新鲜无霉变原料,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计算配料总量,将麸皮、石膏粉均匀的混合在培养料里,糖和过磷酸钙溶于水解后,按上述干料量加入水,比例为1:1、3拌匀,培养料含水量60%为宜,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堆闷30分钟后,装瓶(袋)。用机械或人工装袋稍加压实。(塑料袋规格通常为9*21*0、04即,而袋宽9厘米,长21厘米,单层厚4厘米)实,在袋口外套入塑料环,形成象瓶子一样,然后在袋口内塞松紧适宜棉塞、或用牛皮纸包扎好。
原种灭菌方法有两种,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又称加压蒸气灭菌,灭菌原理:在高温(120℃)、高压(1公斤/厘米2)条件下灭菌2~3小时,将芽孢在内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常压灭菌称流通蒸气灭菌,由于灭菌设备、条件和基本因素的不同,温度变动在90~103℃之间,其热力、穿透力不强,在一定温度下维持足够时间达到灭菌目的,通常在100℃下维持8~10小时。
4.接种与培养
不论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在接种前,需对接种箱或接种室用0、2%的来苏水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过的料瓶(袋)放入接种箱内或接种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或在接种前用烟雾剂密闭薰蒸消毒。即烟雾剂点燃消毒时应关闭门窗。接种室消毒,一间房需点燃3盒50克规格烟雾剂;接种箱消毒每次仅用重量为40克,但又细分为20包的其中2包点燃即可(每包2克)。一般18×180厘米,母种试管每支可接4―6瓶(袋)原种。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培养。以培养室温度22~26℃,相对湿度为80%以下,光线为弱散射光,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原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袋)需30―40天。
(三)栽培种制备
原种进一步扩繁,即为栽培种。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规格为15×33×0、05,用无棉盖体封口。一瓶原种可接50瓶(袋)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用塑料袋制备时一致。
(四)、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不仅与能否成功发菌有关,也关系到产量和效益,从事木耳栽培必须严把质量关。菌种的质量鉴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离培养的菌种是否是栽培所需种类。二是菌种是否为优良菌株。黑木耳菌种正常菌丝应洁白,生活力旺盛,发菌培养45天后,瓶(袋)间自上而下会出现菊花状或梅花型胶质原基,颜色明褐至黑褐色。如果瓶(袋)底积淡黄色液体,或上半部出现黄色粘液,培养基收缩,为过期老化菌种,应予淘汰。
如果菌种菌丝仅发至瓶(袋)1/3~1/2处时出现淡黑色的胶状耳基,说明菌种早熟,或扩大次数太多,或由于培养室光线过强。若菌丝只长一个角落而不蔓延,可能是培养基太干、过湿或干湿不均引起。若菌丝蔓延停止不前,并有一明显抑制线,多为杂菌所致。在发菌过程中,发现杂菌应及时检出不用。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党团工作、旅游景点、教学教材、资格考试、外语学习、出国留学、人文社科以及木耳菌种制备方法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冬虫夏草加盟、石斛加盟、食用菌培训班、羊肚菌种植、天麻种植培训、加盟―安徽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种植养殖 & 菌类种植&&&&
食用菌培训教材
编辑:jtdnyw 作者:本站
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一、食用菌的栽培价值&1
二、种菌致富的有利因素&1
三、食用菌对环境条件要求&2
四、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备&3
五、食用菌生产基本技术&4
六: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6
七:菌种的脱毒生产技术&11
八: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14
九:食用菌的快速培养技术&20
十:食用菌发酵剂(生物灭菌技术)&22
十一: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23
十二: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问答&24
十三: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28
十四:长稻草栽培平菇高产新技术&43
十五:袋料栽培黑木耳速生高产新技术&44
十六: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45
十七:袋料银耳栽培高产新技术&47
十八: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48
十九: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技术&50
食用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 食用菌是集&天然、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秀绿色食品;又是利用秸杆、净化环境、投资少、见效快,少用耕地,立体栽培,高效生产的生态工程;而且消费量大,国内外市场广阔,是21世纪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产业。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让有志发展食用菌事业的城乡专业户和农技员能尽快地掌握这门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走勤劳致富之路,特编写这份简要资料,供初学者参考。
一、食用菌的栽培价值
&&&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如磨菇、香菇、草菇、平菇、木耳、灵芝、猴头等,它们与植物不同,没有叶绿素,不能利用光合作用形成营养物质,而是靠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我国已知食用菌不少于850种,能够人工栽培超过60种,有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
&1、营养价值:
&&&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山珍&。一般含蛋白质(鲜菇)4%左右,比蔬菜、水果的含量高4-12倍。一斤干菇蛋白质含量20-25%,相当于2斤瘦肉,3斤鸡蛋,12斤牛奶的含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都很丰富。
2、药用价值:
食用菌中含甾类、三萜类、有机锗和多糖体对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和胆固醇、抗病毒、延年益寿、抗衰老都有显著效果,是一种保健食品。
&3、生态价值:
&食用菌能直接利用农作物秸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转化为人类可食用菌的蛋白质。全世界每年可生产2000亿吨有机物,但只有1%的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纤维、木质素等,如果利用食用菌来转化,可以支持10倍以上人口的生存,而且减少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是二维农业(植物、动物)向三维农业(动物、植物、微生物)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种菌致富的有利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我国食用菌年总产58.5万吨;1994年为264.09万吨;2000年超过450万吨,预计到2010年发展到600万吨以上,成为世界强国,这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1、原料多,成本低,投资少。稻草、木屑、玉米芯、豆秸、棉子壳等秸秆,以及麦麸、米糠、畜禽粪,都是长菇的优质原料,所需器材罐瓶,塑料袋等也很平常;场地要求不严,空余房屋、大棚、树林、家前屋后都可发展;一般说二、三百元就可上马,一两千元就可办一个象样的菇房。
&2、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长菇与栽培其他作物和养殖相比,见效快。从播种到采菇,草菇只需10-12天;平菇25天;金针菇30天;猴头菇40天;香菇60-70天;在生产中可根据各品种对温度的不同需求,搭配利用,四季长菇,月月销售,经济效益更好。
&3、操作简便,劳力不强,技术易学。长菇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项目。只要认真、细心、严格,经过5-7天实际操作训练,均可学会1-2种菇的制种栽培技术。
&4、产量高,效益好,易销售。一般说每公斤原料可产鲜菇1.5-2.5公斤,其中草菇产量低,平菇产量高。若一个家庭年投料5000公斤,一般产菇7000公斤以上,年收入1.5-2万元,这是通常的情况。至于长什么菇最赚钱,必须根据生产季节、自然资源、消费习惯、市场行情和技术能力而定,有一个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一般说长菇效益为1:1.5-2.5。
三、食用菌对环境条件要求
&&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酸碱度等因素。
&&& 1、营养: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种类型。
①腐生类型:分解枯草枯木获取营养,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类型:必须在活的树木上生长,如松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类型:如蜜环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长,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长。
&&& 营养物质主要是:碳原:纤维、木质素、淀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 原: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硝酸盐等。
无机盐:其中以磷、钾、镁元素最重要。
&&& 2、温度:食用菌一生对温度分三个阶段要求:
&&& ①菌丝体生长阶段,绝大多数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范围是5-33℃,适温为20-25℃,一般菌丝体不耐高温,但草菇在40度生长良好。
&&& ②子实体分化阶段:一般比菌丝体低一些。
& 分为低温型:最适温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中温型:最适温度20-24度,如鸡腿菇、银耳等,多在春秋出菇。高温型:最适温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温平菇多在夏季生产。
&&& ③子实体发育阶段:比菌丝体要高些,但比分化阶段要低些。
&&& 3、水分:培养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过程中,空气湿度也很关键。
培养料含水量一般为60%左右,空气湿度一般为85-95%。
&&&& 4、空气:食用菌属好气性真菌,一定要满足通气条件。
&&&& 5、光线:一般都在遮光条件下栽培,发菌需黑暗条件,子实体发育需散射光,否则出现畸型菇。
&&&& 6、酸碱度:(PH值)
&&&& 绝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菌丝生长PH值最适为5-5.5,大于8则受到影响。由于灭菌和料易酸化的关系,配料时,培养基应略高于菌丝需要值。
&四、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备&
&&&& 食用菌生产包括制种和栽培。制种设备较多,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现代化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栽培需场所和菇房,也有一个规模和规程,都需要逐步投资和发展。
&&&& 1、灭菌锅:有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灶两种。高压灭菌在1.1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可杀死斜面试管中的杂菌;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1小时,可杀死蘑菇瓶中棉子壳、木屑等培养料中杂菌。有条件可购置手提式医用消毒锅,一次可消毒50-60支试管或10只蘑菇瓶。常压灭菌灶:是用砖块水泥制成,蒸锅上放消毒物,只需把水烧开并保持6-8小时;停火后再焖1-2小时;一般做为生产种消毒使用。
目前简易消毒有采用蒸笼间隙消毒,把水烧开并保持1-1.5小时,停火降温30分钟,再用大火烧开并保持1-1.5小时,消毒即可完成。微波炉消毒可用中高档,开10分钟时间消毒就可完成,也可采取间隙消毒法。
&2、接种箱:一切菌种转接、分离、扩繁都需在接种箱中进行;要求封闭严密,便于操作。一般简易接种箱高50厘米,宽47厘米,长82厘米;在长的一侧上方安装一块30&32厘米玻璃,以便观察,下方留两个直径为14厘米的洞口,洞口上装33厘米长的布袖套,袖口用松紧带扎牢。箱内装灯,有条件再装一支紫外线灯。现在大面积生产上常采用开放式接种,这就需要购置一台接种器,在无菌风区域内接种。
&&&& 3、恒温箱:有专制的,也有土制地,土制的木箱可用双层板,内填木屑保温,箱内装几种规格灯泡,进行调节。现在也有用烘箱进行改制,一般保温效果也很好。
&4、培养室:要求干燥、清洁、通风、有散射光,菌种入室前要消毒,室内应备有多层培养架,也需加温炉,铁皮管导出室外,以便排气。夏季要有风扇,便于降温。
&5、制种用具
&&& 天平: 500克的普通天平
&&& 量杯: 用来计量水的体积有500、1000毫升两种
&&& 试管:一般采用20&200毫米规格
&&& 小漏斗:
&&& 菌种瓶:
&&& 菌种袋:耐高温的聚内烯薄膜,规格另种
&&& 酒精灯:
&&& 接种刀、铲、针、镊子、棉花、纱布等。
& 6、消毒药物:甲醛:用于空间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需2毫升
&高锰酸钾:配成0.1%溶液,用于材料表面消毒,也可5克高锰酸钾加10毫升甲醛混合熏蒸消毒。
&新洁尔灭、漂白粉、多菌灵、石灰等都是常备消毒物品。
& 7、菇棚建设:
& 菇棚的建设,基本要求能遮阳,保持棚内三分阳,七分阴,只能散射光,不能直射阳光;其次能通风换气,有出气孔,同是能保温保湿,便于操作管理和采收。主要形式有:
& 1、塑料小地棚:拱园形塑料小地棚一般宽1.0-1.5米,应根据菇床宽度来定。棚架用细竹竿或毛竹片,相互间距为0.3-0.6米,其上覆盖薄膜,小地棚有很好的增温保湿作用,是室外简易菇棚的一种。
& 2、半地坑式大棚:半地坑式大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设计的较为适用的大棚,主要结构和特点是:⑴东西或南北走向都可以,一般长50米,宽6米,中间两肋用竹竿撑起,上用竹或竹片弓成弧形。⑵四周用土垛墙,棚内地面下挖30公分左右,四周围墙高50公分左右,中间起脊棚高2米左右。⑶用铁丝加固骨架,上盖农膜,四周用土压实,上盖稻草遮阴。这种棚造价低廉,保温保湿,散射光均匀,通风性能良好,操作也方便。
& 3、日光温室:这是一种利用日光作为能源的温室,其保温性能好,一般比外界高10℃以上,且温差变幅也不大,它的后墙有土墙或双层砖砌成,前面由支柱、横梁等构成,棚面复盖薄膜和草帘,后墙要留通风口。
&此外还有钢架大棚,栽培面积大、增温快,但必需要加层遮阳网,冬季还要覆盖草帘,才能保温。
五、食用菌生产基本技术
(一)三级菌种的培育
&& 用于生产的菌种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母种(一级试管种)的培养扩凡&&原种(二级广口瓶种)的生产&&栽培种(三级菌袋种)的生产。
& 1、母种的培养:从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得到的纯菌种,在生产上叫母种。培养母种时,应根据不同食用菌菌丝所必须的生长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⑴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⑵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
& 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沪去渣,在汁液中加20克琼脂和25克白糖,加热溶化,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煮沸后趁热分装试管。后经高压消毒,成斜面培养基,接种培养,成母种。
& 2、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将试管中培养好的母种分割成4-6块,移接到棉籽壳、木屑或粪草等广口瓶培养基中,经过恒温培养得到的菌种叫原种。把原种转接到同一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育,用于生产上的菌种为栽培种。一般一支母种试管接5瓶原种,一瓶原种接成10袋生产种。原种和栽培种在培养期间,要掌握温度、湿度,还要经常检查,注意透气,防止阳光直射,防止杂菌污染。
&&& 原种麦粒培养基:麦粒1000克
&&& 石膏 2克
&&& 碳酸钙 5克
&&& 水 1500毫升
&&& 先把小麦粒浸3-5小时,加热煮沸15分钟,麦粒发亮不烂,过沪晾干,拌石膏碳酸钙。
&&& 熟料栽培种培养基:棉子壳 50%
&&& 木屑 30%
&&& 麸皮 18%
&&& 石膏 1%
&&& 糖 1%
(二)四季育菇的季节安排
&要根据不同菇类品种对温度的要求,结合本地气候状况,选择安排制种期、播种期,以求得最佳的出菇期,获得更高产量。
&根据不同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阶段对温度的反映,可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型。
&1、低温型:子 实体分化最高温度24℃以下,最适温度在20℃以下,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等。一般都在9月制生产种,10月份播种,秋、冬、春三季生产、出菇。
&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28℃以下,最适温度在22-24℃,如木耳、银耳、鸡腿菇(中温偏低)等。一般在8月中旬制种,9月中下旬播种,秋季生产出菇,也可春季生产。
&3、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在24℃以上,以草菇为代表,大肥菇(高温蘑菇),鲍鱼菇(高温平菇、台湾平菇)。一般在5-6月制生产种,7-9月生产出菇。
(三)培养料的调制原则
&培养料的配方是指在制作培养基时采用主要原料和辅料的种类及其数量的配比,要根据不同菇种要求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定。一个较合理、科学的配方必须具备营养性、透气性、持水性三个条件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菌种发菌快,菌丝旺盛,产量高,品质好。
&⑴营养性:食用菌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大量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在一般情况下,碳源的吸收利用率为25%,碳源不足,菌丝容易早衰。氮源不足菌丝生长弱、且又缓慢、氮源过量,菌丝过旺、不利积累代谢产物。一般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左右为好;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40:1左右为好。调节补充碳源辅料主要是糖分,补充氮源的辅料主要是麸皮、豆饼、米糠、二铵、尿素。
⑵透气性:若在配方中加入质地细密、透气性差的原料多,菌丝体在生长阶段就会积累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会抑制生长,甚至死亡,透气性好的培养基,菌丝旺盛、子实体壮实。
⑶持水性:保持水分较好的原料,能够充分满足菌丝及子实体对水分的需求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减少喷水和保持培养料内的营养成份。否则出现菌丝体或子实体因没有及时补充水源而干枯,停止生长发育。持水性能较好的培养基原料有麦秸、玉米等。作物秸杆的营养与棉子壳相比,没有棉子壳好,所以要尽量配置复合培养基(几种秸杆混合配制)尽量不使用单一秸秆,以防止营养缺乏或者单一。豆秸、玉米心混合丰富、透气好,但持水性差;豆秸营养丰富,处理好透气性差,持水性好;麦秸、稻草营养一般,但透气性好,持水性差,木屑富含碳素,持水性好,透气性差,在配制时,既要充分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又要考虑几种原料,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组合配比,这样配制出的混合培养基具有营养丰富、透气性强、持水性好,能够充分满足菌丝体的子实体生长发育。
(四)食用菌生产减少染菌污染的措施
发展食用菌生产控制杂菌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杂菌就是指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非特定培养的食用菌之外的一切抑制或防碍食用菌正常生长的微生物,统称为杂菌。一般减少杂菌污染主要措施:
1、成团、结块的培养料要打碎、培养料要先发酵或石灰水处理。
&2、母种、原种培养棉塞不能吸湿污染,松紧要适中,过松易进杂菌。
3、高压灭菌要注意要压力、温度、时间关系。要掌握好二次排气,母种试管灭菌不低于半小时,原种不少于1小时。常压灭菌达计时温度后不少于10小时。
4、接种时一定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不能减少程序,尽可能减少污染源。
5、培养室要通风干燥、及时消毒。
6、防止杂菌污染应贯彻预防为主,药物为辅的方针,才能减少污染,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质,保障食用者的安全和健康。
7、常见的杂菌:高温季节常见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绿色木霉,初期为白色,后变绿色,根霉初为白色,后变灰白色到黑色;青霉菌丝呈扫帚状,还有曲霉、毛霉和鬼伞类杂菌。防止的根本办法在于每个环节严格操作,发病后及时发现,采取措施,防止扩散传播为害,
六: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菌种的质量,从而影响食用菌产品的质量。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采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三级繁育程序。为了实现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化,确保菌种质量,维护菌种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霞、贾身茂、王南、左雪梅、申进文.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食用菌各级菌种生产的生产场地、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使用品种、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贮存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各级食用菌苗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28---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品种strain
经各种方法分离、诱变、杂交、筛选而选育出来具特异性、均一(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个祖先的群体。也常称作菌株或品系。
3.2菌种pure cu]ture
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殂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苗丝纯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乳栽培种。
3.3母种 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为培养容器和单位,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3.4原种pre-culture 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菌种瓶或塑科菌种瓶或15 cm&28 cm聚塑料袋为容器.
3.5栽培种spawn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虐的苗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3.6 种木wood-pieces
木塞种用的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木质颗粒,也称种粒。
3.7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
以富含木质纤维素或淀粉类天然默源物质为主要原;抖,填加适量白勺有机氮源朽无机盐类,具一定水分含量的培养基。常用的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秸秆、麦粒、谷粒、玉米粒等,常用的有机氮源有麦麸、米糠等,常用的无机盐类有硫骏钙、硫兹镁、磷酸二氢钾等。固体培养基包括以阔叶树木屑为主要原料的木屑培养基、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草料培养基、以禾谷类种子为主要原料的谷粒培养基、以腐热料为原料的粪草培养基,以种木为主要原料的木塞培养基。
3.8 种性 characters of strain
食用菌的品种:痔性,是鉴别食用@菌种或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包括对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线和氧气的要求,抗逆性、丰产性、出菇迟早、出菇潮数、栽培周期、商品质量及栽培习性等农艺性状.
4.技术要求
4.1 技术人员 菌种厂应有与菌种生产所需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4.2 场地选择
4.2.1基本要求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便利。
4.2.2 环境卫生要求
至少300m之内无禽畜舍,无垃圾(粪便)场,无污水和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尘的水泥厂、砖瓦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
4.3 厂房设置和布局
4.3.1 厂房设置和建造
有各自隔离的摊硒场、原材料库、配料分装室(场)、灭菌室、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贮存宣、菌种检验室等。厂房建造从结构和功能上满足食用菌菌种生产的基本需要。
4.3.1.1 摊晒场 .
要求平坦高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空旷宽阔。远离火源.
4.3.1.2 原材料库 要求高燥、通风良好,防雨,远离火源。
4.3.1.3 配料分装室(场) .
要求水电方便,空间充足。如安排在室外,应有天棚,防雨防晒.
4.3.1.4 灭菌室
要求水电安全方便,通风良好,空间充足,散热畅通。
4.3.1.5 冷却室 洁净、防尘、易散热。
4.3.1.6 接种室
要设缓冲间,防尘换气性能良好,内壁和屋顶光滑,经常清洗和消毒。做到空气洁净.
4.3.1.7 培养室和贮存室
内壁和屋顶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培养室和贮存室墙壁要加厚,利于控温.
4.3.1.8 菌种检验室 水电方便,利于装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
4.3.2布局 应按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布局。
4.4 设备设施
4.4.1 基本设备 磅秤、天平、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接种箱、凋温设备、除湿机、培养架、恒温箱、冰箱、显微镜等及常规用具,产量大的菌种厂还应配备搅拌机、装瓶装袋机.高压灭菌锅应使用经有关部门检验的安全合格产品。
4.4.2 基本设施
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等各环节的设施规模要配套。冷却室、按种室、培养室和贮存室都要有调温设施。
4.5 使用品种
4.5.1 品种
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并且清楚种性。不应使用来源和种性不清的菌种和生产性状未经系统试验验证的组织分离物作种源生产菌种。并从具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4.5.2 移植扩大
母种仅用于移植扩大原种,一支母种移植扩大原种不应超过6瓶(袋);一瓶原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应超过50瓶(袋)。
4.6 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4.7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4.7.1 容器
4.7.1.1 母种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18 mm&180 mm.1或20mm&200mm,棉主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4.7.1.2 原种
使用650 mL-750 ml,耐126℃高温的五色或近五色的玻璃茵种瓶,或850 ml耐126℃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GB 9687卫生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15cm&28cm耐126℃高温符合GB 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4.7.1.1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4.7.1.3 栽培种
使用符合4.7.1.2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17 cm&35 cm耐126℃高胤GB 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4.7.1.2规定。
4.7.2 培养原料
4.7.2.1 化学试剂类
这类原料如硫酸镁、矿酸二氢钾等,要使用化学纯级试剂。
4.7.2.2 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
生物制剂如酵母粉和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4.7.3培养基配方
4.7.3.1 母种培养基 一般使用附录A中第A.1章规定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或第A.2章规定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CPDA),特殊种类需加入其生长所需特殊物质,如酵母粉、蛋白胨、麦芽汁、麦芽糖等,但不应过富。严格掌握PH值。
4.7.3.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严格掌握含水量和PH值。
4.7.4 分装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灭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顶端距试管口不少于50mm,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袋)口不少于60 mm,灭菌后不少于45 mm。棉塞大小松紧要适度。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
4.7.5 灭菌
母种的培养基配制分装后应立即灭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后应在4 h内进锅灭菌。母种培养基灭菌0.11 Mpa&0.12 Mpa,30min,木屑培养基和草料培养基灭菌0.12 MPa,1.5 h或0.14 MPa&0.15 MPa,1h,谷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和木塞培养基灭菌0.14 MPa&0.15 MPa,2.5 h。装容量较大时,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灭菌完毕后,应自然降压,不应强制降压.常压灭菌时,在2 h之内使灭菌室温度达到100℃,保持100℃8 h&lO h。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谷粒培养基、粪草培弃基和木塞培养基,应高压灭菌,不应常压灭菌。灭菌时应防止棉塞被冷凝水打湿。
4.7.6 灭菌效果的检查
母种培养基置于28℃恒温培养,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经无菌操作接种于GB 94中  4.8规定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28℃恒温培养,48 h后检查,无微生物长出的为灭菌合格。
4.7.7 冷却
冷却室使用前要进行清洁和除尘处理。地面铺消毒过的塑料薄膜后,将灭菌后的原种瓶(袋)或栽培种瓶(袋)放置在冷却室中冷却到料温降至适宜温度。
4.7.8 接种
4.7.8.1 接种室(箱)的基本处理程序
清洁&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接种室(箱)的消毒处理。
4.7.8.2 接种室(箱)的消毒方法
用药物消毒并用紫外灯照射.
4.7.8.3 净化工作台的消毒处理方法
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然后预净20min.
4.7.8.4 接种操作:在无菌室(箱)或净化工作台上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
4.7.8.5 接种室(箱)后处理
接种室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清除废物,台面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试消毒。
4.7.9培养室处理:在使用培养室的前两天,采用药物消毒。
4.7.10培养条件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生长要求,给予其适宜的培养温度(多在22℃--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以下,通风,避光。
4.7.11培养期的检查
各级菌种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
4.7.12入库 完成培养的菌种要及时登记入库。
4.7.13记录 生产各环节应详细记录。
4.7.14 留样
各级菌种都应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以每个批号母种3&5支,原种和栽培种5&7瓶(袋),于4℃--6℃下贮存,贮存至使用者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批菌种出第一潮菇(耳)。
(规范性附录)
母种常用培养甚及其配方
A.1 F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 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自然。
A.2 CPDA培养基(综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o.5g,琼脂20g,水1000 mL,pH值自然。
(规范性附录)
原种和栽培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适用种类
B.1 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
见B.1.1、B.1.2、B.1.3,适用于香菇、黑木耳、毛木耳、平菇、金计菇、滑菇、鸡腿菇、真姬菇等多数木腐菌类。
B.1.1 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58%士2%。
B.1.2 阔叶树木屑63%,棉籽壳15%,麸皮20%,糖l%,石膏l%,含水量58%土2%。 B.1.3 阔叶树木屑63%,玉米芯粉15%,麸皮20%,糖l%,石膏1%,含水量58%土2%
B.2 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基
见B.2.1、B.2.2、B.2.3、B.2.4,适用于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滑菇、真姬菇、杨树菇、鸡腿菇、侧耳属等多数木腐菌类.
B.2.1 棉籽壳99%,石膏l%,含水量60%土2%。
B.2.2 棉籽壳84%一89%,麦麸l0一15%,石膏1%,含水量60士2%。
B.2.3 棉籽壳54一69%,玉米芯20%一30%,麦麸lO&15%,石膏1%,含水量60土2%。
B.2.4 棉籽壳54%一69%,阔叶树木屑20--30%,麦麸10&15%,石膏1%,含水量60%士2%。
B.3 以棉籽壳或稻草为主的培养基
见B3.1、B3.2、B.3.3适用于草菇。
B.3.1 棉籽壳99%,石灰1%,含水量68土2%。
B.3.2 棉籽壳84&89%,麦麸10&15%,石灰1%,含水量68土2%。
B.3.3 棉籽壳44%,碎稻草40%,麦麸15%,石灰1%,含水量68土2%。
B.4 腐熟料培养基
适用于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等蘑菇属的种类。
B.4.1 腐熟麦秸或稻草(干)77%,腐熟牛粪粉(干)20%,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62土1%,PH7.5。
B.4.2 腐熟棉籽壳(干)97%,石膏粉1%,碳酸钙2%,含水量55土1%,PH7.5。
B.5 谷粒培养基
小麦、谷子、玉米或高梁97一98%,石膏2一3%,含水量50&1%,适用于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等蘑菇属的种类,也可用于侧耳属各种和金针菇的原种。
B.6 以种木为主料的培养基
阔叶木种木70--75%,附录B.l.l配方的培养基25%一30%.
七:菌种的脱毒生产技术
(1)脱毒菌种的应用优势及前景
所谓脱毒,原意是指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将种苗自身携带的病毒、病菌分离出使菌种纯化。但在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技术研究中,我们在遵磐讯静僮鞴娉痰幕∩希ü谋渑嘌剩幸獯丛旄呶隆⒌臀乱约耙幌盗械牟皇侍跫热舾杉际跏侄危仁咕值木吭诙窳犹跫律妗⑸ぃ枰曰指雌&野性&,同时提高了菌种的抗逆性,大大增强了菌种的抗病性能,脱毒菌种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菌种恢复了原有的生物特性。近几年来不断有菇农反应,&原来种的挺好的品种现在不行了,发病多了,产量太低了&,或者&买的是黑色品种,种出来成了白的&等等。笔者认为,菌种自身携带的病毒、病菌是重要原因之一。将该菌种进行脱毒处理后,即可恢复原有生物特性:黑色的就是黑色,白色的又还原为白色,是什么温度型就是什么温度型,是什么性状就是什么性状,与刚刚培育处来的菌种(种源)特性完全相符。
菌种自身适应性、抗逆性大大增强。由于在脱毒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若干技术手段,比如培养基质的富养贫瘠不断交替,培养培养温度的高低变换等,使菌株在恢复其&野性&基础上,增强了对基质的分解能力、转换能力,对高温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低温条件的抵抗能力等,故而在生产应用中表出脱毒后的高抗性。以&黑平119&为例,尽管该菌株可在2℃~32℃条件下出菇,但经连续生产后,当气温达到30℃时即表现出菌盖薄、小、脆以及产量极低的不理想状况,严重时25℃下难以出菇。经脱毒处理后,&&&&& 其在33℃高温条件下仍能产出色深朵大、菌盖较厚的鲜菇,产量较未脱毒的菌种高出80%以上。&&&&&&&&&&&&&&&&&&&&&&&&&
由于抗性的提高,栽培发病率大大下降。多年来,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病害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个别菇农曾连续数年来只能收获第一潮菇,此后菌袋便不在出菇,或者第二潮菇变黄、萎缩、死亡。据调研分析,近年发生的病害多为褐斑病、皇腐病等,但在脱毒菌种的应用生产中至今未发现有上述病害发生。
由于使用脱毒菌种,生产中的病害发生率下降,除可相应提高产菇数量外,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费用。食用菌产品品质的提高,意味着价位水平相应提高,使菇农及经营者收入增加。此外,由于病害发生率下降,污染废料减少、药物使用减少,对栽培环境乃至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效益,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面对国际市场,食用菌产品要上档次,要提高质量水平,应用和推广菌种脱毒技术是有效的捷径,既符合国际性食品的绿色潮流,也符合广大菇农朋友的利益和要求。
(2)菌种脱毒技术
脱毒菌种生产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投资不多,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将食用菌尖端生长点进行脱毒,效果理想。具体的脱毒方法如下。
使用规格为90毫米或110毫米的培养皿,或者规格为25毫米x200毫米的大型试管。
&先按常规制备母种培养基,装入三角瓶,用棉塞封口,加牛皮纸包封,同时将培养皿洗净后用牛皮纸包好。二者同时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器内压力为零时,取出灭菌物,放入接种箱。打开牛皮纸包封,一手持培养皿,一手持三角瓶,利用手指调控使培养皿上盖开启约1-2厘米,倒入培养基液体10-20毫升,盖严。将培养皿平置,冷却后成一光滑平面,所称&平板&。
平板&冷却至30℃一下时,接入待脱毒菌种。接入方法:挑取米粒大小的一块种源,接入&平板&
边缘。接种后置于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当菌丝萌发至2厘米时,用尖刀接种工具切取菌丝尖1毫米左右,接入新制&平板&上。此为一次脱毒,根据情况一般连续脱毒5-10次基本可以脱去菌株所带的病毒。脱毒次数越多,脱毒效果就越有保证。
(3)制作扩大脱毒母种培养基的简易方法
&菇农在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时,一般要用到琼脂。但琼脂价格较高,有些地区还买不到,而且用琼脂来固化培养基,工序也较烦琐。为此,笔者为大家介绍集中简易母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绿豆粉培养基。将新鲜、干燥、无毒变的绿豆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调成糊状,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容量的1/4-1/3,然后塞好棉塞,在15磅的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麦粒培养基。将小麦粒用温水泡2小时,捞出放入竹筛,每4小时淋浇1次清水。经约24小时,当麦粒萌发出0.50厘米长的小芽时,放入锅内煮透(煮沸半小时)取出沥干,均匀拌入1%的石膏粉,在装如试管,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塞,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大米饭培养基。将大米除杂后淘洗干净,加入1%的糖,按常规煮成米饭。选用硬度大的饭粒,均匀拌入1%的米糠或干马粪,将米饭搓成粒状,在装入试管中,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花,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
玉米粒培养基。将玉米粒粉碎(或切碎)成绿豆大小,用水泡透,捞出沥干水分,拌入1%的碳酸钙粉晾散后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的1/3-1/2,塞好棉塞,在15磅压力下灭菌45分钟,取出后趁热摇散备用。
如果没有高压灭菌锅,可用家用高压锅蒸2小时或用普通锅蒸6小时灭菌,效果也很好。以上几种培养基适合做蘑菇、凤尾菇、平菇母种的培养基。
(4)食用菌灭菌新方法
取旧汽油桶一个(里面的残留要清洗干净),先用砖砌一个比桶高10厘米、比桶径宽10厘米的炉台,用10根16毫米粗、30厘米长的钢筋作为炉条,一侧留鼓风机风道。在桶壁的靠桶盖处焊1根钢管并装上阀门,以便加水和排污;在桶壁的另一面靠桶底处焊2根分管(上接黑胶管)排气;在桶盖的一侧上下各焊一根4厘米长的细钢管L形),中间接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作为水位计,然后将油桶卧放在炉台上。放置时注意桶盖向前,桶底向后,前低后高。靠桶底砌烟窗,尽量利用余热;两侧砌炉壁,以包住下半个油桶。这样一个简单的蒸汽发生器就成功了。
在灶台的一侧铺一块水泥地或铺2层薄膜(面积因料而定,上面铺砖或木料然后堆料,排气管放在料堆下面,盖上3-4层薄膜,四周用砖压好,然后开始烧火通气。通气时间为6-8小时,此后将料堆再闷一夜,然后接种。这样的炉灶做好能在菇棚里也砌一个,冬季只需将油桶搬到搬到棚里即可用蒸汽加温,一炉多用,生产任务紧时也可在炉台的另一侧在装一堆料,两堆料轮流灭菌,既省煤又省工省时,比土蒸锅方便、经济实用。
(5)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
&菌种退化会误导菌丝体生长缓慢,对环境、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子实体形成期提前或推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现象。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菌种不纯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另外温度过高、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有: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基;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适当低温保存菌种,低温型菌种如蘑菇、香菇等,在4℃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如草菇在16℃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避免在单一培养基中多次传代;菌种不易过长时间使用,超龄菌种会出现老化,而老化与退化是有机相连的,生活力弱的菌种很容易出现退化;菌种要定期进行复壮,在适温、合适酸碱度、充足养量、无杂菌培养等条件下进行;每年进行孢子分离,以有性繁殖来发现优良菌株,以组织分离来巩固优良菌株的遗传特性。
八: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
&食用菌生产中有二种方法:一是农业栽培法,目前一般的食用菌都是属于这一范畴,从菌种生产到子实体栽培,均呈现固体状态;二是工业深层发酵技术技术,菌种生产到培养基均呈现液体状态。利用后一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优质的液体菌种,一般十天左右为一个生产周期。
一,液体发酵的优点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即液体培养技术)起源于美国。1948年,美国人荷姆菲尔德(Humfled)首次应用深层培养技术,成功的培养出食用菌菌丝体。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食用菌、药用菌的液体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工程领域的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发酵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工业化大罐发酵技术(又叫工业深层发酵技术),主要是以生产药用及保健用的菌类菌丝体为目的。但是,工业深层发酵工程投资大,工序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而且主要生产菌丝体,在人工栽培中不宜采用。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优质的供人工栽培用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就必须设计出一种新型发酵装置,它应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质量好等优点,以便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这里就向大家介绍这样一种新的发酵工程装置,用于菌种的深层液体培养。
本工程属于简易深层发酵装置。整套装置具体设计成三级密闭连续培养系统,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按复杂程度又可分为单管式三级发酵装置和组合式三级发酵装置等类型。它改革了工业深层发酵的复杂设备,以及常规培养所用的摇床之类装置,只需配备小气量通气装置(气泵)以及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器或灭菌棉球过滤管),加上导管、容器等,把食用菌的菌丝细胞或表面组织放在液体培养基中,经过直接吹氧,起到上下浮动和通气的作用,即可进行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深层培养。通过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从而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健壮均匀的优质食用菌菌丝体(菌丝片、段、球),再用这种菌丝体做菌种,来栽培食用菌。
采用本装置培养食用菌菌丝体,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装置造价低。由于本装置采用了以电磁泵为主的小气量通气装置,代替了小型发酵装置中无油气体压缩机等通气设置以及通常液体培养基中所用的摇床之类设置,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造价只及摇床的一半,比小型发酵装置造价的1/15还低。另外,本装置中注入的培养液总量占发酵瓶容量的20%以上,最多可达到70%,使发酵瓶的设备利用率比摇瓶提高3倍以上。二是制种时间短。食用菌体菌种一、二、三级种的培养时间通常需80~90天。采用本装置,5~7天即可培养出第一级食用菌液体菌种。一级菌种即可以作为固体栽培的母种(一级种)或种源(二级种),也可继续扩大培养成液体生产种(三级种)。一、二、三级液体种的培养时间仅需12~15天,大大缩短了制种时间。三是菌龄一致。固体种上下菌龄难以均一,而液体种上下一致,菌龄短,菌丝发育健壮,用于固体栽培,易于定植,萌芽快,发育好。四是接种简便快速。用本装置生产的液体菌种,加上简便快速的注射器(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也可以),接种速度比常规接种速度提高10~20倍,省时省工省力,明显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五是不受电源限制。由于电磁泵可选用交支流两用型号的,所以,即使无电池区或停电时也可照常工作,特别适合边远无电池区或供电不稳定的地区采用。六是容易推广。因为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极适宜推广应用。凡经学习的人都可以较快的掌握技术要领,成功的进行使用菌的液体培养。
&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与工业深层发酵具有同等的功能。用它即可以生产食用酵罐生产。也可采用该装置来生产其他食用菌、药用菌丝体。若配套采用小型压力消毒锅、塑料薄膜折叠活动无菌操作箱,则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作成专业户用野外型、野外科研用便携型、医药科研用精密型等商品比食用菌等菌类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从而大大扩展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单管式三级装置培养食用菌菌种。
(一)&单管式三级发酵装置
1.主要部件&&& (1)发酵瓶3只。用透明玻璃瓶,便于观察液基的情况,容积为0.1升、1升、10升各一只。也可用其他容量的,但相邻级数瓶子的容积呈5~10倍放大。(2)棉塞3只。用普通洁净新棉制成,大小和各瓶口径匹配。
(3)过滤器一只。用带有球茎1.5厘米或2.3厘米球形内腔,内管茎1厘米的玻璃管,在其球形内腔中以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密度充填普通未脱脂洁净新棉。(4)导管(进气管)若干根。用管茎1厘米的玻璃管制成。(5)橡胶皮管若干段。管茎1厘米,起连接导管的作用,也具有起闭作用。(6)皮管夹4个。控气控液用,选用金属质管夹。(7)增氧泵1只。采用空载气流量每分钟大于1.5升的电磁泵。
2.安装方法 在3个棉塞中分别各插入1根导管,然后把棉塞分别塞入相应瓶口上;将各级导管与空气过滤器和增氧泵相连接,然后在相应部位加上皮管夹
3.注意事项
第一,&各部件需抗腐蚀、无毒,经高温高压灭菌不变形。
第二,&各部件间连接要密封牢固,防止漏气和杂菌感染。各管道间的最后连接可以在接种箱内进行(要求严格消毒灭菌),也可以在普通环境中利用酒精灯的火焰无菌区进行连接操作。
第三,&增氧泵的安放位置应略高于各级发酵瓶,以防培养液倒流而损坏泵内部件。
(二)&液体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既可以由化学试剂配成也可以由天然物质配成。主要成分有:1,水:自来水,井水等均可,但是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2,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多糖等,浓度在2&6%之间,如果糖过量会影响空气中氧的液解;3,氮源:有有机蛋白胨,氨基酸,豆饼粉,玉米粉,无机氮: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不同的食用菌对碳氮之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8:1~~~30:1,大多数食用菌在碳氮比为20:1时发育良好,4,维生素:常用的食用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除了双孢蘑菇可以自己合成必要的维生素以外,其他的食用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应加一定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一般常用的浓度是100毫克/L;5,无机盐:如钙,镁,磷,钾,硫等,其中磷,钾最为重要,常用浓度20&40毫克/L;6,PH值:液体菌种培养时需要偏酸的环境条件,最适合PH值在5,0左右,但是因为种类的不同,PH值也有所变化。
配方1 葡萄糖20克,酵母汁10克,蛋白胨10克,维生素(B1)200毫克,磷酸二氢钾0.05克,硫酸镁0。04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该配方是我们建议通用配方。
配方2& 葡萄糖10克,酵母汁100毫升,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2克,氯化钠(食盐)0.2克,碳酸钙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3& 葡萄糖20克,酵母粉10克,蛋白胨10克,磷酸二氢钾0.04克,硫酸镁0.04克,食盐10克,维生素B12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4& 葡萄糖20克,酵母粉30克,蛋白胨10克,玉米粉10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3克,食盐0.3克,味精0.1克,维生素B1100毫克。PH值自然。
配方5&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1克,食盐1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6&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蚕蛹20克,氨基酸复合粉5克,葡萄糖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1克,氯化钙1号,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7& 葡萄糖20克,酵母粉2克,玉米粉10克,黄豆饼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2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8& 蔗糖(白糖)10克,玉米粉5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2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9&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0&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玉米粉30克,黄豆粉10克,酵母膏2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1&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蛋白胨1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2& 葡萄糖30克,蛋白胨10克,磷酸二氢钾0.5克,食盐2.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3& 葡萄糖1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1%孟加拉红3.3毫升,链霉素3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在各种成分溶于水后,加热至沸,在加入孟加拉红,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再加入链霉素。
配方14& 玉米粉2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10克,酵母粉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5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5& 葡萄糖20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0.4克,食盐0.3克,味精0.1克,维生素B15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6& 葡萄糖30克,玉米粉10克,豆饼粉20克,酵母粉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碳酸钙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7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蔗糖20克,蛋白胨0.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8 去皮土豆200克(煮汁),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增产灵0.5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19& 豆芽5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蛋白胨0.5克,牛肉膏0.5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0& 葡萄糖1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1克,黄豆粉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生长素5毫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1& 葡萄糖50克,水解乳蛋白1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卵黄1克,生长素5毫升,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2& 废糖蜜50克,玉米粉20克,维生素B11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3& 蔗糖20克,玉米粉50克,花生饼粉50克,维生素B1100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4& 葡萄糖20克,蛋白胨4克,牛肉膏4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5& 去皮土豆300克(煮汁),蚕豆粉20克,蔗糖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6 麦芽粉20克(煮汁)蛋白胨10克,蔗糖1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配方27& 米汤1 000毫升,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牛肉膏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维生素B11毫克,PH值自然。
说明:(1)为避免在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沐,在配制培养基时,可加入0.02%的食用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1 000毫升溶液加入3~4滴),也可到药店或化工商店购买&泡敌&(学名为聚环氧炳烷甘油醚),加入量为0.06%(1 000毫升溶液加入0.6毫升),作为消炮剂消泡。也可以在产生气泡之后再加入灭菌的消泡剂。(2)一般情况下,培养液粘度高,菌丝碎片小;粘度低,碎片大。为增加培养液的粘度,可以加入适量的玉米粉。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小颗粒的菌丝球,一旦介入固体培养基,分散度好,发育迅速,可促成在短时间内出现子实体。除玉米粉外,也可用淀粉糊精、藻酸等作为增粘剂。增粘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为1%~3%。(3)使用中可根据需要相应增大或缩小配方中的成分用量(配方中的各成分用量是以1 000毫升溶液量为标准列出的,也可换算成百分比浓度来计算)。(4)本装置为一、二、三级密封连续培养装置,可逐级扩大培养液体积。上述配方各级培养液通用。
(三)&装瓶灭菌
上述配方任选一种,配制培养液。培养液配好后灌入各级发酵瓶,装量约为每瓶容积的70%为宜。然后将上述相关装置连同3个发酵瓶一起放进蒸锅内进行常规灭菌处理。高压灭菌(118千帕压力)需经历40分钟;常压灭菌(100℃)需要8个小时。灭菌后冷却待用。
(四)&接种培养
在接种室(箱)内,实施无菌操作,关闭夹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将各管道连接成三级密封管道系统。然后把菌种接入第一级0.1升发酵瓶内的培养液中。接固体或液体菌种均可,固体菌种用量为1 000毫升培养液接种1支试管母种,液体菌种用量为5%~15%(体积比)。
&接种后在22℃~25℃的条件下静止培养2天,经观察液其正常,即可开始吹氧培基。吹氧时以每分钟0.1~0.3升的通气速率向培养液底部不超过1厘米处通气搅拌培养5~7天,温度条件同上。待看到直径0.3~1毫米的菌丝球(片、段)充满培养液,第一级菌种已经培养好,利用虹吸法(第一级培养液抬高,以手指交替挤出管中气体,形成负压而将前一级培养液导引入后一级培养容器中)将第一级发酵瓶中的菌液吸入第二级发酵瓶,吹氧2天(通氧速率增加到每分钟1升),用上述检验方法检验合格后,即用虹吸法将第二级发酵瓶中的菌液吸入第三级发酵瓶,继续吹氧2~4天(通氧速率增加到每分钟1.5~2升),即告三级菌种完成。
说明:(1)通气量一般为1:0.5~1,即每分钟通入培养瓶内的空气量为培养液体积的50%~100%。可用皮管夹控制通气量。如想更正确,可在增氧泵和过滤器之间安装一只空气流量计。也可用土方法检测通气量,具体方法为:将有刻度的盐水瓶装入500毫升的水,插入一头连接气泵的皮管,用手指把瓶口堵死,然后翻转瓶子,将瓶口浸入脸盆中的清水中,手指松开,然后打开气泵通气。使通气的空气将瓶中的500毫升的水全部排完,再计算一下用去的时间(以秒计),即可得知气泵每分钟的通气量。计算公式为:每分钟通气量(升)=60(秒)/[排水时间(秒)&0.5(升)]。(2)吹氧操作时,要按以下方法进行:吹第一瓶时把第二瓶、第三瓶截住(关闭皮管夹);吹第二瓶时把第一瓶、第三瓶截住;吹第三瓶时把第一瓶、第二瓶截住。(3)液体菌种制好后,应立即使用,不能久放。在常温下最长放2~7天。
三、组合式三级装置培养食用菌菌种
&&& 组合式三级发酵装置有两种型号,即二管式和三管式。其设计原理和目的与
单管式一样,都是利用小气量深层通气搅拌取代传统的振摇等方式,以达到简化
培养装置,有效避免杂菌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为目的。只不过组合式比单
管式复杂一些。
(一) 三管式发酵装置
&1.主要部件&&& (1)发酵瓶6只(0.5升、5升各一只,10升或15升4只。玻璃瓶需透明)。(2)橡皮塞6只(每个橡皮塞上打3个孔,孔径为1厘米,用于穿过进气管、排气管及采样玻璃管)。(3)玻璃管若干根(连接用三叉多通玻璃管8根,4叉多同玻璃管4根,长度适合的玻璃管6根,以上玻璃管管茎均为1厘米)。(4)优质胶皮管27段(管茎均为1厘米,连接并做启闭用。)(5)金属质管夹27只(与橡皮管相配用)。(6)通气过滤管道13根(用带有球茎1.5厘米的或2.3厘米球形内腔的、内管茎为1厘米的玻璃管13根,并在球形内腔中以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密度充填普通洁净新棉制成)。(7)增氧泵1只(选用空载气流量大于每分钟1.5升的市售电磁泵)。
2.安装方法&&& 按配方配置好培养液,注入发酵瓶1~6(容量可以分别为0.5升、5升、10升或15升)。使培养液占据发酵瓶容积的20%以上,最佳为70%,瓶口安上橡皮塞7~12号(橡皮塞上均有穿进、排气管及采样玻璃管的孔)、带有球形大内腔的进、排气用玻璃管13~25号(内腔中充填密度&&&& 每立方厘米约1.4克的洁净新棉)、供抽样检查和扩大培养时使用的密封连通的玻璃或金属质分叉多通管32~37号和优质皮管及起启闭作用的管夹38~64号,将上述1~64号的各个部件连接成多级密封管道系统。
(二)液体培养基配方
& 同单管式三级装置所用配方,这里不再重述。
(三)装瓶灭菌
& 配置培养液40千克,灌注入各级发酵瓶(6只发酵瓶),灌入量约占各瓶容积的70%。将上述相关装置及已灌入的培养液,至于卧式圆形高压消毒锅,经118千帕压力下高温灭菌40分钟,或常压(100℃)灭菌8个小时,冷却待用。
(四)接种培养
& 在接种箱(室)内,对装置实施无菌连接,即在酒精灯火焰上放将各管道连接成密闭的连续式培养装置。然后将菌种接种到第一级发酵瓶1的培养液中(固体种、液体种均可,接种量同前。)控温22℃~25℃,静止培养2天。观察无异常后,启动增氧泵,以每分钟1升的通气速率向培养液底部通气搅拌5~7天,温度同上。待看到培养液中出现直径为0.3~0.1毫米的菌丝球(片、段)时,关闭增氧泵并从取样口取样检查。可认为第一级液体菌种已培养好。然后,将第一级已培养好的菌种沿密封管道压流至第二级5升的发酵瓶中,与瓶内的培养基混合。同上述方法培养2天,经检验认为符合要求后,即完成二级液体菌种培养。采用上述同样方法,经2天,在22℃~25℃条件下通气培养又得到第三级4只10升或15升发酵瓶中30多千克食用菌遗体菌种。
& 说明:(1)本装置中各级发酵瓶中培养液的数量,后级比相邻前级扩大的倍数为5~10倍,最佳为10倍扩大,可达最高效率。(2)如温室温度为15℃~30℃,则不必用恒温箱,一般民房通电加氧即可培养。(3)如温室太低或太高,或想尽快生产出液体菌种,可自制发酵恒温箱。其基本构造入下:内箱体积为40厘米& 40厘米 &50厘米,内壁铺垫缝固于布上的长10米、线茎0.1毫米、线阻率每米100欧姆的电热丝;内外箱壁均用普通市销纤维板裁成,并使用铰链连结,内外箱壁间充填数厘米厚的干木屑;采用市售金属片和氖泡做控温元件及指示灯。(4)如想及早生产出液体菌种,可以先上马单管式密闭连续装置,成功后再以二管或三管式密闭装置生产。如欲接种后立即通气培养,可以接入木屑培养的试管母种。(5)本章中所说的液体菌种培养时间,均是指食用菌菌种。
九:食用菌的快速培养技术:
(1)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所有菌类的组织都要利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生长调节物质。如果不添加激素,大不分组织连生命都不能维持,更不用说按我们的需要快速繁殖了。遗憾的是,对于激素的作用机理了解甚少,大多是凭借经验来确定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这也正是组培快速繁殖生长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植物激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增殖效应。而这种效应能否按照人们的需要充分表现,则取决于激素种类以及激素之间的合理搭配。
生长素是指能引起完整组织中的细胞扩展化合物。包括内源的合成的,常用的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吲哚丙酸(IPA)萘氧乙酸(NOA)等。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生根。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的常用激素集中介绍一下:
1.吲哚乙酸(IAA)
吲哚乙酸(IAA)是第一个作为生长素为人们所认识的物质,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吲哚乙酸促进细胞扩展,有利于根形成这样的形态发生过程。它是在自认界中发现的唯一生长素,但是它容易被氧化,而且在光中也不稳定,因而,出现在这些细胞中的实际浓度非常低。如果菌类组织或外植体本身能产生足够的吲哚乙酸(IAA),在培养基中加入IAA,可能无效,甚至会其抑制作用。在菌丝培养快速繁殖中,通常使用合成的生长素,如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等。
2.吲哚丁酸(IBA)
在组织快速繁殖中,吲哚丁酸(IBA)最普通的应用是代替吲哚乙酸(IAA)。IBA的分子结与IAA非常相似,仅在侧链的长度有所不同,他比IAA更稳定,具有抗氧化性,并且能诱导许多菌类菌丝快速分裂生长,因而作为一种生长素,IBA具有更好的效果。
3.萘乙酸(NAA)
萘乙酸(NAA)是另一个广泛应用于组织培养体系的IAA类似物。IBA具有于IAA相同的环状结构,而且侧链生长于IAA;NAA则具有于IAA不相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却与IAA相同。NAA的作用模式类似于IAA,但是前者比后者更稳定。这也正是NAA已广泛代替IAA的缘故。由于它具抗氧化性,萘乙酸(NAA)最适宜诱导菌丝快乐生长并能够形成大量的菌丝球。
(3)赤霉素
&赤霉素是另一类高效的生长素。它具有促进细胞伸长、诱导花开、打破休眠等功能。赤霉素能增加培养体的愈伤组织,而明显抑制形态发生。
4.其它生长素
&在菌种的快速培养中,还有一些类似生长素性质的其他化合物已被应用,如吲哚丙酸(IPA)、萘氧乙酸(NOA)/2,3,5-三氯氧乙酸(2,3,5-T)、2,6-二氯苯氧乙酸等均有良好效果。
&生长素化合物可容于酒精-水溶液中,也可以在加热助容,或者用IN KOH(或NaOH)助溶。通常配制成0.1或1毫升/毫克的溶液储藏于冰箱中备用。
(2)细胞分裂素
人们在意识到除生长素外,还有一种生长物质对植物的胚芽发育是必需的,最初用椰乳来提供这种未知的生长物质。当这种物质被发现后,激动素或类似激动素的物质在许多培养体系中就替代了椰乳。
Skoog和Miiier&激素平衡&概念已成为组织培养者的指导原理。他们指出,在烟草的愈伤组织上,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比率,是决定生根还是发芽的关键。在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化;有利于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可使茎增粗,而抑制茎的伸长;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生;抑制衰老,有保鲜效果。
1. 激动素(KT)
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分裂素是6-糠基氮基嘌吟,又叫激动素、动力精。激动素(KT)是一种很有效的激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培养中,KT最主要的用途是诱导发芽,但是低水平的KT或KT添加生长素,就能够诱导一些菌类的快速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2. 6-苄基氨基嘌吟(6-BA、BAP、BA)
6-苄基氨基嘌吟(6-BA、BAP、BA)在结构上与KT接近,但是其功效却比KT强的多。由于它具有高效、稳定、廉价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是组织培养者最喜爱的细胞分裂素。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形成,也可以诱导细胞的快速发生。
玉米素(ZT)是一种天然激素,在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过程中较强的功能。但是它的价格昂贵,因此,常常让使用者望而却步。在大多数植物培养中,ZT的作用稍差于BA,而在某些植物的培养中,使用ZT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其它细胞分裂素
除上述几种细胞分裂素外,在组织培养中经常用到的细胞分裂素还有异戊烯基泉嘌吟(2-ip)、6-甲基氨基嘌吟、6-二甲基氨嘌吟等。
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易溶于稀盐酸(0.5N或1N)中,溶解后加蒸馏水到所需要的浓度,也可用1N& KOH助溶。一般配置成0.5-1毫升/毫克浓度,储藏于冰箱中备用。
5.& 激素的使用技术: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配合使用。
在菌丝生长和出菇阶段使用,在固体菌丝生长阶段使用应将配制好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按使用量加水中搅拌(但需注意赤霉素因高温灭菌会失去活性,所以在高温灭菌熟料栽培中不建议使用),拌料使用浓度一般为每100公斤水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各10-50毫克,有的品种可以使用一种即可以达到快速生长目的。
在液体菌种中使用时一般开始不加,等菌丝快要长满前24小时将配制好的生长素或者细胞分裂素在无菌的情况下加入液体菌种内,用量为1000毫升液体菌种加入0.1-0.5毫克,然后培养24小时后接种即可以快速封面生长;
出菇阶段一般多采用喷水时加入,浓度应严格控制在5-15/PPM之间,根据不同品种和季节调整使用浓度。
因为每个品种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使用时注意多做比较实验来选择最有经济价值的配方和用量。一般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20-50%,提高产量30%以上。
上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各大医药公司生物化学试剂商店都可以买到。
十:食用菌发酵剂(生物灭菌技术)
&食用菌发酵剂,包含酵母菌、放线菌、有益细菌等三大类几十种微生物组成并能产生多种分解酶地 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发酵分解能力很强。不仅能分解天然形成的各种有机物,而且还能分解人工合成的有毒化学物质。为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用菌产品提供保障。
&食用菌发酵剂中的微生物菌群不仅能降解化学有害成分,这一菌群在培养和繁殖过程中,所产生各种类型的酶,能催化分解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的农作物秸秆、稻草、棉皮、木屑等有机物质,产生可以被菇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从而极大地改善培养基质的理化性状。增加有效养份,促进菌丝体吸收生长,并充分转化为子实体。使用食用菌发酵剂,可以提高出菇产量30-40%。
&用食用菌发酵剂发酵培养料,短时间增温快、持续时间长、发酵力极强,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中,原料自然发酵耗时长、杂菌多、易污染等不良因素,在食用菌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配合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可以使某些中、高档食用菌由熟料栽培转向生料栽培的最佳灭菌途径之一。
&使用方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无毒变的农作物秸秆或农副产品下脚料0.2-0.3%的比例加入发酵剂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为55%左右。当料充分湿润后,将料堆成宽1.2-1.5m,高1.0-1.2m的长条形料堆。料堆四周用直径3-5cm木棒打孔。孔深0.6-0.8m,孔宽间距0.4-0.5m。然后用草帘或麻袋将料堆盖严,进行发酵。建堆后第三天,无论料温高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便补充更多氧气。以后每隔一天翻堆一次,共翻四次。当料成棕褐色,有酒香味时,说明发酵成功,即散堆降温,调节料水比至50-55%按常规栽培管理。(培养料中使用食用菌发酵剂,无需在添加多菌灵等农药抑菌剂)发酵好的培养料可以添加少量的麦皮等有机营养物质后调整含水量即可以大床或者装袋接种。
&注意事项:
1. 掌握适宜水分。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55%左右。如果加水过多,超过70%,就会产生厌氧发酵,培养基变酸、变臭、发黄,料温上升缓慢;若含水量低于50%,就会出现&冒烟现象&,产生霉味,严重破坏营养物质。
2.&控制适宜料温。发酵过程是醋精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的过程。有益菌(如加入的发酵剂和自然存在的有益菌)都属于嗜热微生物,适宜温度为55-68℃,而多数有害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
3.&保证氧化充足。发酵剂属好气性菌类,只有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加速物质转化,为各类食用菌提供良好的培养料。
食用菌发酵剂& 规格:500克/袋& 全国统一零售价:20元/袋,10袋以上起免费邮寄。
十一:香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夏季的香菇鲜品,是食用菌市场的紧俏货。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有高温类菌株进入生产,笔者提倡采用水温空调出菇的措施,采用中温菌株,使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主要措施为:
一、设施或设备要求栽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内打扫干净,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如百病去无踪等予以灭菌处理。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温设备:水温空调器既可在夏季进行降温生产,也能在冬季进行升温栽培,一机两用,效果极好。
二、菌袋制作基本配方:木屑1800公斤、麦麸2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3公斤、石灰粉20公斤、石膏粉10公斤、香菇专用添加剂1公斤。按照常规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发菌等管理。
三、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码放,并覆盖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薄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
四、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及补水等处理后,即可搬入棚内,间隔5厘米左右单层排放,通过水温空调进行降温处理1-2天后,再实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约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现。此后,保持常规用水,尽量缩小湿差,以保证有菇蕾源源不断地出现。该阶段的基本管理指标是: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尽量降低;空气湿度在75%-95%之间,由于香菇的菌盖较厚,而且适应较大的湿差,所以,不必担心过大的湿差会导致不良影响;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五、出菇管理香菇菌袋的薄膜较厚,其菇蕾无法自行破袋而出时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将薄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如果管理细心,可将薄膜沿菇蕾切一圆形口,这样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发生畸形菇。从幼蕾伸出之后,就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该阶段应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在75%-95%之间、约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适当的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两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状态但又要展开时,即应及时采收。在一定程度上,该阶段的棚内温度和叶面施肥将决定香菇产量及其质量的高低。采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于菌棒裸露,出菇期间失水较多,故应加大湿度,并应给予浸泡菌棒或注水处理。香菇的采收潮次较为明显,当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较为严重,故需补水、养菌,然后才能收获下潮菇。补水的常用办法是:利用原有的沟、渠、坑或挖一土坑,内铺薄膜,将菌袋排入,离上沿约有20厘米时,铺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里灌满水,形成一定压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满后,维持24小时,即可排水,将菌袋再摆于出菇架子上,参考上述管理即可。
十二: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问答
问:一、推广菇标准化栽培有何意义?
答:蘑菇标准化栽培就是根据蘑菇生长的规律制订出相应的生产规程进行科学化、分期清偿经栽培。
蘑菇标准化栽培吸收了国内外蘑菇栽培先技术,先进工艺,综合了我省二十多年来各地的实践经验。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是一套较完整的蘑菇栽培技术,是持续稳定和有效提高蘑菇单产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实践证明,标准化栽培可提高单产40~50%,蘑菇合格率可达到95%。能从根本上增加群众种菇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出口蘑菇罐头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具有重大意义。
问:二、蘑菇标准化栽培的特点是什么?
答:有以下五个特点:
1、菇房投资少,易建造,性能好。标准化栽培采用塑料菇房种菇,它结构简单,容易建造。床架支柱外加塑料簿膜和稻草或甘蔗叶,芦苇杆即成菇房。材料易得,造价较低,可年年翻新,避免了&老菇房产量不高&的弊病。病虫害少,配有通气筒等设施,保温,通气透气性能好,适宜蘑菇正常生长。
2、合理调配培养料。标准化栽培的培养基是根据蘑菇生长的各个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选用的牛粪、稻草、化肥等各种原料的成份,计算出所需各种原料的数量进行科学配比,可以克服培养基组成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避免因培养料配比不当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的减产和原料浪费。
3、科学堆制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科学制备,杀死有害微生物和虫害,培养有益于蘑菇的微生物,使1转化为有利蘑菇生长的营养物质。理化性能好,透气性强,不发酸变臭,培养料质量发,走菌快,后劲足,产量高,质量好。同时,比常规堆制周期短,省工省时约1/3。
4、卫生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标准化栽培蘑菇要求彻底消毒菇房、床架和复土,设有缓冲室、纱窗等,菌蝇等无法进入,不易发生病虫害,有利于高产和提高质量。
5、有利于集约生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化栽培有利于栽培和大户栽培,改变原来利用民房种菇、厕所中菇、人菇同屋、畜菇同室等弊病,改变独家独户形不成规模生产的局面,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常年化生产,使蘑菇生产持续稳定有计划地发展。
问:三、蘑菇标准化栽培的现状和前途如何?
答:全省各蘑菇产区均在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如莆田县经五年四个产季的努力,92~93年产季,全县5223座标准化菇房形成集约化生产,面积达67.5万m2,占总栽培面积的49.5%,到2月底止平均单产7.02kg/m2。91~92、92~93两个产季共推广标准化姑房6556座,面积达85万m2,共增收鲜菇2398567公斤,菇农增加收入720万元,增产蘑菇罐头2644吨,新增工业产值1586.4万元,利税82.8万元,创外汇255.5万美元,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我区92~93年产季标准化栽培达5万多m2,特别是宁德地区罐头厂和福安罐头食品厂标准化栽培平均单产均在9 kg/m2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由于标准化生产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质量好、见效快等优点,各县市和各罐头厂已充分认识标准化生产重要性,大力扶植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深信标准化栽培将会在我区迅速推广,不断扩大。
问:四、蘑菇标准化栽培具体做法和要求?
答:1、菇房设施
(1)菇房地点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环境干净,无污染源。
(2)菇房建造,座北朝南。每座菇房占地面积5&10m,栽培面积130m2(1170尺2)为宜。屋顶设有通风筒(高50cm&&P30cm)三个。菇房南北墙面设可开关的纱窗(30&40cm)20个,进口处设缓冲室(规格长2&宽2&高2.5m)。做到保温保温,通风透气,内部洁净。
(3)菇床宽1.5m,5层计10床,底层离地面20cm,层间距55~60cm,顶层离层顶最高距离1m,菇床两边及中间走道总共三条,两边为60cm,中间80cm。
2、器具及卫生要求
(1)浇水工具:喷雾器和盛水桶,使用前不可接触农药柴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持洁净。
(2)采收工具:装菇容器应内壁光滑、质硬、不生锈,切菇刀应用不锈钢刀,并用肥皂水洗净凉干后使用。
3、培养料堆制
(1)要求投料量30~35kg/ m2,即6~8市斤/尺2。碳氮比:C/N=28~30∶1, 含氮量1.4~1.6%。
(2)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100m2)
计算:干稻草2000kg,足干无霉烂变质;干牛粪1300kg,足干无泥土、砂石等杂质;豆饼粉80kg,无霉变、新鲜;尿素30kg;碳酸铵30kg;过磷酸钙30Kg;石膏粉50kg;轻质碳酸钙40kg;石灰粉50kg。
前发酵,堆制顺序:
堆制顺序  时间间隔  添料程序
预堆 2天  稻草、牛粪、豆饼粉、石膏粉、石灰、
建堆 3天  尿素
第一次翻堆   3天  碳酸铵、过钙
第二次翻堆   3天  碳酸钙
第三次翻堆   2天  石灰粉
进房 操作要求:
a.预堆:稻草用清水预温,均匀撒上1.5%石灰,堆踏实,干粪碾碎并均匀拌入豆饼粉,加清水预湿。
b.建堆:底层铺15c~20cm厚的湿稻草,宽度1.6~1.8m,交替铺上牛粪和稻草,每层高15cm左右,层数10~12层,一直堆到高1.4~1.5m,铺放稻草和干粪必须均匀,从第二层起开始均匀加入加辅料,并逐层增加水量水份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c.翻堆:翻堆应上下里外,生料熟料相应调位,各种辅料按顺序均匀加入。石灰水调节水份应掌握用手捏有5~6滴水滴,PH7.5~8.0。料堆宽度应逐次适当缩小,高度不变。第三次翻堆应使稻草均匀混翻。
4、菇房消毒、进料、后发酵
(1)菇房消毒:每10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甲醛2kg或用科达公司产气雾消毒盒10m3室间/50g装1盒,密封24小时。
(2)进料:把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堆放于中间三层床架上,厚度自上而下递增(30、33、36cm)。
(3)后发酵:培养料进房后适当关闭门窗,让其自然升温,并加入蒸气,使室内气温达60~62℃,料温不超过60℃,保持6~8小时,进行巴氏灭菌。然后进行通风,慢慢使温度下降到50~52℃,增养4~6天。
5、栽培工艺要求
工艺流程:整理床面&播种&发菌管理&复土&出菇前管理&摘收期管理。
(1)整床:后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气,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把培养料均匀摊于各层整平,料厚度17~20cm左右。
(2)播种:a.播种量750ml,麦料种70并/100m2;b.播种方法: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内,压实打平;c.播种温度:料温稳定在28℃以下不再上升;d.播种时间:视各地海拔高低和当时气候情况决定,一般高山区在9月中旬左右,沿海在10月中下旬。
(3)发菌管理:播种后2~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较高温度,使菌种萌发。若料温超过28℃,应适当通气,然后逐渐加大通风量,菇房相对温度控制在80%~85%。
(4)复土:a.取土地点:选择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稻田土壤,挖取2寸以下的壤土。b.复土处理:要求在夏种前取土,到夏季烈日晒白后储存,防止受潮。复土前每m3土用5%甲醛溶液10kg喷洒,然后用塑料簿膜密闭24小时;或用0.2%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溶液10kg喷洒,或用克疣灵等农药消毒,最后拌入2%石灰粉,粒度1.5cm,调湿均匀,手捏成团,掉地能散,一次性湿复。c.复土厚度4~5cm,厚度均匀一至,平整,每100 m2复土量不小于4000kg。
(5)出菇前管理:a.水份管理:菇房相对温度保持在90%左右,待土缝中刚见到菇蕾钉头大小时,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份不漏料为准,不让菌丝向土层上冒;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喷出菇水水量要适当增加。b.通风管理:通风管理应与水份管理配合进行,在调水期间,适当增加通风量。但当水份调足后通风量应减少,以利菌丝爬在土粒之间。在喷洁菇水的同时,通风量比平时大3~4倍。遇气温高于22℃时,适当增加通风量,通风时间安排晚间进行,并推迟喷洁菇水。
(6) 采收期管理:a.水份管理:喷水量是视菇量和气候具体掌握,一般蘑菇越多喷水越多,每潮菇在采收高峰期前喷较多的水,其后少喷水或不喷水,睛天多喷,阴天少喷,北风天多喷,南风天少喷。b.通风管理:第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对湿度90%左右,后期适当减少通风(春菇可加大通风量)。气温高于20℃时,应在早晚或夜间喷水,气温低于15℃时,应在中午通风喷水。c.菇床整理和补土:采菇期间应及时补土,保持床面平整,及时清除菇脚、死菇、老根。
6.采收要求
&(1)当子实体长到标准大小(3.5~4cm)未成薄菇时采收;柄细盖薄在菇盖2~3cm时就要及时采收;菇房温度在18℃以上,出菇密度大的要提早采收。(2)采收方法:要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时应随采随切柄,切口平整,不带泥根杂质和严防污染。(3)选点收购:不得用编织袋装运蘑菇,每件装量不得超过15kg。运输时,一定要用纱布等包好,严防公路灰尘污染,途中要防止挤压等机械损伤。
五、蘑菇标准化栽培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各地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菇房床架必须牢固,在选址时应注意地质条件,并适当增加支架和斜撑,缩短床架跨距,防止倾斜、倒塌、塌床;塑料薄膜应横盖,交接严密不渗漏,外盖稻草要均匀、厚实、压紧牢靠。
2、要注意资源条件和劳力来源、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以免建堆时劳力紧张,无水可加、断断续续建堆,使料生熟不均,影响产量。
3、二次发酵一定要严格按巴氏灭菌要求进行,若达不到要求,不如不进行二次发酵,但二次发酵是国内外公认的增产有效途径,必须保证实施。在二次发酵期间不能进入菇房,发酵结束后通气充分,无缺氧情况下才能进入菇房,严防人身事故发生。
4、播种前一定要先检查料里有无氨臭,有氨臭绝不能下种,待再翻床通风促其氨臭消失后,料温稳定在28℃以下时才能播种。
5、注意环境卫生:死菇、切削菇柄、老菇根等必须每天清理,远离菇房并烧毁。
问:六、蘑菇菌株As2796、As3003种性介绍
As2796是优良杂交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银白色、菌丝生长快,强壮有力,一般不结菌被。对含水量的适应性强,在55~70%的粪草培养基中生长速率基本相同,在气温16~32℃条件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为24~28℃,其主要栽培特性:
1、耐肥、耐水、耐高温,培养料C:N=28~30:1含氮量1.5%菌丝生长及出菇极好。培养料含水量65~68%正常,正常管理时喷水量不少于贴生型菌株。在22~24℃短期内不死菇,而且在20℃以上只要适时采收,菇质仍然较好。
2、菌丝爬壁能力和扭结能力均较强,成菇率高,基本单生,一般不死菇。每潮菇产量较均匀,转潮不太明显,后劲强。但,如遇薄料栽培水管不当,容易产生薄菇和空心菇。
As3003是优质高产的新杂交菌株,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银白色,其基内和气生菌丝均很发达,生长速度偏快,在麦粒或粪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强壮有力,一般不洁菌被。其生长温度范围广(16~32℃)最适为24~26℃,在不同含水量培养基上表现与杂交As2796相似。
二、栽培特性:适用于二次发酵培养料栽培,在培养料上菌种萌发快,走菌速度中等偏快,较耐肥、耐水和耐温,爬土能力和扭结能力强,出菇较早、成菇率高。基本单生,死菇少,转潮不太明显,后劲强。
三、菌株的质量性状:该菌株鲜菇圆整,无鳞片,有时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柄中粗较短,组织结实。每公斤含菇90~100粒,在栽培管理不当时,子实体空腹,菌柄脱皮及脱柄现象比As2796少,罐头加工预 得率比As%。
十三:平菇最新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
(1)高温型& 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②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实践证明,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
(2)中高温型& 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 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生素b1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