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显示绿色的话关于溶液最大吸收波长 英文多少波长的...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简与为O.D.)或称为吸收率(absorbance,ab- sorbancy)
20:00:31&&&来源:[]&&&评论:&&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简与为O.D.)或称为吸收率(absorbance,ab- sorbancy)]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 [关键词:光密度 吸收率 强度 噬菌体 毫微米 克分子浓度 吸收系数]…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简与为O.D.)或称为吸收率(absorbance,ab-
sorbancy)。当兰伯特-比尔(Lambert-Beer)法则成立时,则有log10(I0/I)=εcd的关系。ε是克分子吸收系数,
c是溶液的克分子浓度,d是溶液层的厚度。因而,若ε和d已知,则通过测定光密度,就可决定浓度c。但关于光密度以及吸收率等的定义是相当不明确的,也有将log10(I0/I)称为吸收率,将吸收率用d除所得商,就称为光密度。这时只要兰伯特-比尔法则成立,O.D.就与εc相等,所以O.D.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因而,若已知其标准状况的O.D.,则由测定该物质溶液的O.D.,就可求出浓度。蛋白质的情况,把1%的溶液在280毫微米的O.D.作为标准,如可表
可得其百分浓度。O.D.是和浓度成正比的量,而关于核酸或质,则可用O.D.表示其绝对量。这种情况,将该物质溶于1毫升溶液时,在260毫微米的O.D.正好是1的量,就把这个量称为1O.
D.单位。例如,将RNA噬菌体1毫克溶于1毫升的O.D.大约是8,所以1毫克相当于8O.
D.单位,反之RNA噬菌体1O.D.单位就是1/8毫克。这时把吸收率定义为与O.D.相同,d=1厘米的情形,有时也表示为A260单位。RNA噬菌体1毫克就是8A260单位。
(李晔 译)
将本文分享到下面的网站:
相关热词搜索: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具有某波长的光强度为I0,通过溶液层后,强度变为I时,则把log10(I0/I)称为该波长的光密度(简与为O.D.)或称为吸收率(absorbance,ab- sorbancy)]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苦蒿素最大吸光度波长是多少 穿心莲内酯片最大吸光度波长是多少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苦蒿素最大吸光度波长是多少 穿心莲内酯片最大吸光度波长是多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7818精华0帖子
董事长, 积分 78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5&天前签到天数: 163 天[LV.7]常住居民III
建立在Lambert—beer定律基础上的单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单波长法存在混浊试样对光的散射和比色杯背景吸收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它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浑浊试样对分光光度测定的干扰问题,美国的B.Chance于1951年制成了用振动镜使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通过待测溶液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Double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er),从而奠定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已日臻完善,与先进的后分光技术相结合,在生化自动化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差吸光度和等吸收波长。它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波长即测量波长(又叫主波长λp,
Primary Wavelength)和参比波长(又叫次波长λs, Second
Wavelength)同时测定一个样品溶液[1,2],以克服单波长测定的缺点,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早期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测定时,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经斩光器(Chopper,一种用于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使光束按一定周期反射,遮断或通过的装置)处理后,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照射[1]比色杯,经待测溶液吸收后,再照到光电管上,产生两个不同的吸光度,再将这两个吸光度相减,就得到了差吸光度ΔA。根据Lamber—Beer定律,
Aλ p=ελpLC+Ap (1)
A λs=ελsLC+As (2)
式中 Aλ p 、 A 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吸光度,ελp 、 ε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C—待测溶液的浓度
Ap 、A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散射或背景吸收
当λp 、λs相差不太大时,由同一待测溶液产生的光散射吸光度和背景吸光度大致相等,即Ap=A s,将(1)式-(2)式得:
Aλ p-A λs=ΔA=(ελp-ελs)LC (3)
对于同一待测溶液来说,ελp-ελs是一常数K,在光径L不变的情况下,(3)式可简化为:
ΔA=KC (4)
(4)式说明,待测溶液在λp与λs两个波长处测定的差吸光度ΔA与试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这就是双波长法赖以建立的定量公式[1,3]。
双波长差吸光度法具有可以克服溶液浑浊的影响
、共存组分吸收谱线叠加的干扰,以及减少比色杯的光学不均一等优点。它的差吸光度在2.5以内时,线性范围良好。
2 选择双波长的方法[1,3]
双波长差吸光度尽管有许多优点,但是如何正确选择双波长,则是应用的关键。选择双波长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2.1 根据待测溶液对吸光谱的吸收曲线,选择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为λp,吸收曲线下端较为平坦的某一波长为λs。
2.2 选待测溶液嗫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为λp,选等吸收点的(Isosbestic Point)对应的波长为λs。 所谓等吸收点,是指对于某个波长,尽管待测溶液的浓度不同,但对该波长的光的吸收均相等。
等吸收点所对应的波长叫做等吸收波长。对于吸收光谱具有吸收峰的物质,同浓度下吸光度相等的两个波长,也是等吸收波长。等吸收波长是双波长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应用这一方法的必要条件是能准确地测定出等吸收点,否则将造成显著的误差。
选溶液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λp,选显色剂的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为λs。该法又称为双波长增敏法,它的原理是:当向一定浓度的显色剂溶液中加入待测物时,由于生成物质浓度的增大,生成物的吸光度也随之增大,而显色剂则由于不断消耗,其吸光度逐渐减小。如果以λp为测定波长,λs为参比波长时,测得的差吸收光度显然是生成物吸光度与消耗的显色剂的吸光度之和,从而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
由上述方法可以看出,双波长法选择主波长的原理与单波长法相同:均选择待测溶液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所不同的是双波长法还应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次波长。
文献指出[1],影响双波长法测定精密度的因素是:光辐射噪声,电源不稳和读出噪声,采用强光源可以改善测定的精密度。当试样中含有干扰物质时,由于双波长法减少了样品的形式误差,故测定的精密度优于单波长法。
影响双波长法准确度的因素是:①由化学干扰物引起的误差,但这种误差要比单波长法小得多;②由物理干扰引起的误差,但可以通过采用较小的双波长差等方法来减少误差,而且这种误差本身就比单波长法更小;③由仪器的非理想性如比色杯的性质和位置,以及信号失调、狭缝过大和杂散光等引起的误差,其中尤以后者引起的误差为大,因此要求仪器的波长精度在高并且尽量减少杂散光。
3后分光技术及其在仪器上的应用
现代的全自动化分析仪由于多项目同时进行测定的需要,对分光光度计作了革命性的改造,并产生了后分光技术的概念,从而使双波长分光光计光学系统的结构变得较为简单而且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有很大的区别。
所谓后分光技术是相对传统的分光光度计而言的。众所周知,光电比色法赖以建立的Lambert—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单色光纯度越高则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越好,如果用混合光比色,则溶液的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溶液浓度间不成比例关系。因此,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是以单色器(棱镜或光栅)对入射光进行分光,然后使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待测溶液进行比色测定,而现代生化分析仪上采用所谓后分光技术的分光光度计则是直接以光源灯所发出的混合光透过待测溶液,经溶液吸收后再用全息光栅(Holographic
Grating,是目前最高级的分光器件,它既可以简化光路,又可以减少杂散光,由它色散后投射到二极管矩阵上的光谱焦平面的波长精度在±2nm以内)[6]对出射光进行分光,然后将纯度很高的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折射到光电二极管矩阵(Photodiode
Array)上,由于位置不同,矩阵上的每一个光电二极管只能接收某个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有人据此认为这种类型的分析仪只是用某几个波长的滤光板,光不纯,波长精度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种仪器在编制程序时(厂家或用户)已预先设定好某项试验选用某个波长,仪器工作时在微机的控制下只接收所选波长的光电管上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变成相应的吸光度。
目前的大多数生化分析仪的二极管矩阵都有7到10个光电二极管,包含了从340nm~700nm范围内常用的7~10个测定波长[4,5],有的分析仪(如美国雅培公司的EPX、SPECTRUM、CCX系列)甚至多达16个波长。
由于现代生化分析仪采用凹面全息光栅为后分光器件,从而取消了斩光器。使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后分光技术使生化分析仪上多顶目同时测定变为现实。否则,如果仍按传统分光光度计一样以单色光进行比色测定,为适应不同顶目在短时间内用不同波长比色的需要,分光器件必须在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频繁地变动反射镜的位置,这对于机械来说是难以办到的,即使制成也会易于损坏而缺乏实用价值。后分光技术的建立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使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变得更为实用。
4 双波长法及后分光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双波长法自建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各种通用型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国外应用已相当普遍,但国产的分光光度计仍以单波长法为主。国内有人根据双波长法的基本原理,因陋就简,利用普通的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如721型)建立双波长测定法,即先用某一波长比色,记录吸光度,再用另一波长比色后记录另一吸光度,然后按双波长法进行计算,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应用双波长法并结合后分光技术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大量引进到国内,但除了厂家提供的双波长数据外,不少人在仪器上自行编制试验程序时对次波长选择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此造成试验结果误差还不知原因所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双波长法和后分光技术的认识。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以及国产双波长分光光度计逐步进入市场,这一新技术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并在医学检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双波长差吸光度法及后分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李雪志,1996年发表于《实用医学检验杂志》
5 参考文献
(1) 王叔仁,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1986.
(2) 叶应妩,等主编.临床实验诊断学(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3) 黄尊波,等.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上的应用.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85.
(4) Service Reference Manual of 550 Express. CIBA.CORNING.
(5) Spectrophotomentric principles of measurement of the CX4.SYNCHOR
Clinical system CX4/CX7 operating instructions. BECKMAN.
(6) [美]加里D.克理斯琴著(王令今,张振宇译).分析化学.第3 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57.
Powered by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对该物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文本预览:
4.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 长范围内的吸光度, 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 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4.1.2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 然后用对照品或吸 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 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 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 作杂质检查 4.1.3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 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 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 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 长范围为 190~900nm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郎伯-比尔 (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其数学表达式为: A=log1/T=ECL 式中 A 为吸光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4.2 仪器 4.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 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4.2.2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 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4.2.3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逢、出光狭逢、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
或反射镜等组成。 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
成,对 200~400nm 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 600nm 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 差, 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均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 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均排光谱,双 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4.2.4 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二种
4.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和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和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二类。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 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操作比较费时,用于绘 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 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籍扇 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分成样品(S)和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检 测器信号经调制分离成两光束对应信号,信号的比值可直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做Elisa时,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吸光度,波长)
02:44:52&&&来源:&&&评论:&&
[做Elisa时,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吸光度,波长)] 近日在准备做Elisa,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是都选择450nm,还是根据测得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 关键词:[吸光度 波长]…
近日在准备做Elisa,如何选择的吸光度值?是都选择450nm,还是根据测得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
回复近日在准备做Elisa,如何选择的吸光度值?是都选择450nm,还是根据测得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用TMB作底物,用的是450,当然做得精细的人会减去一个570处的吸收。回复ELISA检测波长根据酶的底物最大吸收波长而定的,OPD氧化后的产物呈橙红色,用酸终止酶反应后,在492nm处有最高吸收峰HRP底物OPD反应酸终止后最大吸收峰为492nm,HRP底物TMB的话就选择450nm。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RP最常用的色原底物有邻苯二胺(OPD)、2,2’—吖嗪—(3—乙酰苯基噻唑磺酸—6)[2,2’—azino-di(3—ethylben2thiazolinesulphonicacid-6),ABTS](杂环吖嗪)、四甲基联苯胺(TMB)和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耦联底物对等。上述色原底物受HRP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反应:①氧化还原底物的氧化作用,如OPD、ABTS等;②一个氨基芳香剂与另一个芳香基化合物的氧化耦联,如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等。1、氧化还原色原底物OPD被认为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其在HRP的作用下,由过氧化氢(H202)氧化而聚合成2,2’—二氨基偶氮苯(DAB)。在pH5.0左右时,DAB在波长450nm处有广范围的最大吸收,当pH值降为1.0时,最大吸收波长移动至492nm,同时摩尔消光系数变大,显色加深(图4—2)。因而常用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实际工作中,用强酸尤其是盐酸终止反应后,显色并不稳定,常随时间增长而颜色加深,这是由于反应后剩余的过氧化氢继续氧化OPD而产生非酶催化的DAB的结果。有人在强酸反应终止液中加入还原剂如亚硫酸钠,因还原剂可迅速完全地将剩余的过氧化氢还原而阻止了OPD的非酶氧化,结果显色稳定,数十小时内不变,而且无需避光。OPD的缺点是其对机体具有致突变作用。由于OPD的不稳定性,现在的商品盒中,OPD均以片剂或粉剂供应,临用时再溶解于相应的缓冲液。在ELISA测定时,OPD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在0.1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pH5.0)中含20 mmol/L OPD和12 mmol/L H202,或10 mmol/L OPD和5.5mmol/L H202;②终止液:2 mol/L硫酸(含0.1 mol/L亚硫酸钠);③测定波长:492nm。TMB是一种优于OPD的新型HRP色原底物。其氧化产物联苯醌在波长450nm处有最大消光系数,如果HRP量少,过氧化氢溶液和TMB过量时,则形成蓝色的阳离子根。降低pH,即可使蓝色的阳离子根转变为黄色的联苯醌(图4—3)。使用硫酸作为终止剂可使产物稳定90min,但随后本底显色就不断加深,国内有人认为使用1%SDS作为终止剂,可使鲜蓝色24h内保持不变,阴阳性对比十分明显,但在我们实验室发现1%SDS对上述显色有较强的褪色作用,目前仍以硫酸作为终止剂较为理想。ELISA中,底物反应显色后,常选择其具最大吸收的波长450nm比色测定结果。而’Madersbacher和Berger等为提高以TMB作底物的ELISA测定的敏感性,选择显色呈指数加深时的波长405nm比色测定。他们首先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在450nm和405nm的值,证实A450nm/A405nm之比为3.2,然后在使用波长405nm测定含低浓度待测物的标本得到的OD值再乘以常数3.2,即为待测标本在波长450nm处的真值。该种双波长测定方法可使ELISA测定范围提高3倍。TMB的显色反应虽与OPD一样同属氧化还原反应,但前者的反应是可逆的,如终止液中存在还原剂(维生素C及亚硫酸钠、SDS等),则可反应显色迅速消退。TMB虽然溶解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高检测敏感性及无致突变作用,现已基本上取代了OPD而成为HRP最为常的色原底物。在商品ELISA盒尤其是国内的产品中,TMB色原底物常为已配好的A及B两种液态试剂,其中一种是含一定浓度过氧化氢的溶液,一种为TMB溶液,鉴于过氧化氢、TMB在溶液中相对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使用ELISA试剂盒时,如发现底物A和(或)B出现颜色,或二者各取一滴混合后显色,说明该试剂盒的底物溶液已变质或已受污染,必须废弃。在ELISA测定时,TMB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先将TMB以0.1 mol/L的浓度溶于二甲亚砜,然后,再将其以1 mmol/L和H202以3.0 mmol/L的浓度溶于0.2mol/L醋酸钠/枸橼酸缓冲液(pH4.0),即可应用。②终止液:2 mol/L硫酸。③测定波长:450nm。ABTS也是HRP的一种高灵敏底物。在H:O:存在下,ABTS的氨盐转变为易发生歧化的阳离子根(图4—4)。阳离子根为绿色,与OPD的黄色氧化产物相比更适于可见光测定(测定波长入=414nm)。上述显色也不稳定,10 mmol/L叠氮钠是较为理想的终止剂,可使显色稳定数十小时,且可减少阳离子根的歧化。另有人报道用1.25%NaF终止反应效果较好。ABTS在目前国内的ELISA试剂盒中基本上没有应用,但在国外ELISA试剂盒偶见有应用。在ELISA测定时,ABTS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先将ABTS以2 mmol/L和H202以2.5 mmo!/L的浓度溶于0.1 mol/L醋酸盐缓冲液(pH 4.2),即可应用;②终止液:10 mmol/L叠氮钠;③测定波长;414nm或405nm。除上述三种外,HRP的氧化还原底物尚有O-dianisidine(ODA),5—氨基水杨酸(5—AS)以及dicarboxindine等。2、氧化耦联色原底物对HRP的氧化耦联色原底物对主要有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耦联底物对(Trinder试剂)和2—甲基—2—苯并噻唑啉腙(MBTH);二甲基苯胺(DMA)耦联底物对(Ngo—Lenhoff试剂)等。在H202存在下,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经HRP作用缩合形成红色的醌亚胺,其在入=492 nm处有最大吸收(图4—5)。该耦联色原底物对用于固相ELISA时,敏感性一般较低,反应见光不稳定,而且苯酚易发生多聚化,缺乏适当的反应终止剂。因此,该试剂常限于葡萄糖、三酰甘油、肌酸激酶等临床生化指标的酶法检测应用。1989年日本学者用其作为色原底物建立了一种以HRP作标记酶的均相酶免疫试验,可用甲醛终止反应。但这种方法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后也未见有其他实验室的应用报道,可能还有其固有的缺陷。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耦联底物对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将4—氨基安替比林以2 mmol/L,苯酚以25 mmol/L和H202以0.8 mmol/L的浓度溶于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即可应用;②终止液:未见报道;③测定波长:492nm。MBTH和DMA在HRP的作用下缩合生成紫蓝色的吲达胺(indamine),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见光不稳定。用盐酸或硫酸终止反应后,pH应为3.0左右,pH值的降低使显色从紫蓝色转变为清晰的蓝色,最大吸收波长从590nm变为595nm,然而pH值的进一步降低,将导致光吸收消失。MBTH:DMA耦联对在固相ELISA测定几乎没有应用。二、碱性磷酸酶(AP) 在ELISA测定中,碱性磷酸酶的色原底物最常用的是对硝基苯磷酸盐(p-nitropheny—phosate,pNPP)。pNPP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对硝基酚(pNP),其在入=405 nm处有最大吸收.由于碱性条件下pNP的光吸收增强,并可使碱性磷酸酶失活,因而可使用碳酸钠作为终止剂。二乙醇胺缓冲液中不能有单乙醇胺,因为单乙醇胺对碱性磷酸酶有温度依赖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无机磷可竞争性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NPP贮存时间过长由于非酶水解而产生硝基酚和磷酸盐时即可出现这种情况,此时pNPP呈黄色。因此,用于ELISA测定时,pNPP必须绝对五色。pNP的摩尔消光系数(光吸收)的变化取决于溶液的pH及温度、离子强度、蛋白含量,当温度从15~C升高至45℃时,pNP在入=405 nm处的光吸收将增加5%~7%。在ELISA测定时,pNPP色原底物的具体配方为①显色底物溶液:将pNPP以10 mmol/L的浓度溶于含1 mmol/LMgCl:的0.1 mol/L二乙醇胺缓冲液(pH 9.8),即可应用;②终止液:0.5 mol/L碳酸钠;③测定波长:405nm。回复例如测MDA含量,看一个文献说:回复而说明书却说是450nm,不知这样差别大不大?回复近日在准备做Elisa,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是都选择450nm,还是根据测得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是的,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检测方法,也可能对于不同的试剂盒,根据检测指标选择不同的波长。450nm是最多用的。回复而说明书却说是450nm,不知这样差别大不大? TMB在HRP作用下会生成蓝色物质,但是还有个加磷酸的环节,这样把生成的蓝色转成了黄色,这种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就是450.回复近日在准备做Elisa,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是都选择450nm,还是根据测得指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 看了下帖子,给你提点意见啊,楼上的帖子中三楼的帖子虽然是粘贴复制的不过你可以参考,那是试剂盒发光及显色的原理。至于你提到的文献中两个不同的试剂盒,不仅试剂盒不同你仔细看他们检测的样本应该也是有所区别的。他们的发光体系也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个意见是你先看看这两个试剂盒尤其第一个文献用的那个是否还能买到,再有就是第一个所用的波长不是常规波长很可能使用光栅的无法检测的。至于你们实验室要是有全波长那就牛逼了。我想这么说应该解决你所有疑惑了吧。回复例如测MDA含量,看一个文献说:这篇文献中,给出的计算公式见上图。但是请别人代测结果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却是这样的:回复这篇文献中,给出的计算公式见上图。但是请别人代测结果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却是这样的:朋友恕我直言我只能说你没有好好看这些资料:第一份资料:文献使用的是比色法:样品浓度/样品OD=标准品浓度/标准品OD;第二份资料:应该用的是竞争法试剂盒进行的检测,检测曲线符合三项式曲线。回复朋友恕我直言我只能说你没有好好看这些资料:第一份资料:文献使用的是比色法:样品浓度/样品OD=标准品浓度/标准品OD;第二份资料:应该用的是竞争法试剂盒进行的检测,检测曲线符合三项式曲线。 谢谢!回复朋友恕我直言我只能说你没有好好看这些资料:第一份资料:文献使用的是比色法:样品浓度/样品OD=标准品浓度/标准品OD;第二份资料:应该用的是竞争法试剂盒进行的检测,检测曲线符合三项式曲线。普通ELISA都是比色法,发光ELISA厂家都配有专用仪器,激发波长和检测波长都设定好了无需自己设定。
将本文分享到下面的网站:
相关热词搜索:
[做Elisa时,如何选择仪器的吸光度值(吸光度,波长)]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65 | 主题:394571 | & 收藏本版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MTT法测吸光度波长
【求助】MTT法测吸光度波长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6年零36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做MTT时,加了DMSO以后,测吸光度的波长应该是多少啊?是490nm还是570nm?
回复:【求助】MTT法测吸光度波长
分享到哪里?
每一种试剂都有一个合适的吸收波长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每种波长检测都可检测到相应的od值。如果用这些波长检测同一个样品,那么最终会得到一个形如抛物线的图形,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od值,最合适的波长对应着抛物线的顶点,也就是最大的那个od值。但是490nM应该是在最适波长的前面。而且是在抛物线的上升段,用它来检测,当然也可以可以得到对应的od值,得到的数据趋势也该是和最适波长的光侧出来的趋势相同。很多文献的作者都用这个波长,有他的道理。570也有不少人用,也可以.
回复:【求助】MTT法测吸光度波长
分享到哪里?
看看这篇文献
回复:【求助】MTT法测吸光度波长
分享到哪里?
关于丁香园最大吸收波长对吸光度有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最大吸收波长对吸光度有什么影响?
我现在做一个物质在在他的最大波长处测吸光度,在不同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不同,我想问问,选择不同的波长去测对最后的浓度有什么影响?就是含量有什么影响?
提问者采纳
最大吸收波长处最精确吧~那个吸光度曲线在最大吸收波长那里最平,光度计发出的光不可能是纯的单频率光,肯定有个很小的频率范围,不在最大吸光度处就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而且最大吸光度的地方吸收系数最大,浓度的一点点改变就会引起很大的吸光度变化,更灵敏一点。
其他类似问题
吸光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大吸收波长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