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前半句,和使用什么是价值量量成正比如何理...

用倒数关系原理巧解“价值量”类计算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考的要求由原先“知识”立意为主转变成为“能力”立意为主,所以,教材对于学生参加高考而言显得有些无力,特别在近几年文科综合高考的计算题中,花样百出,立意比较巧妙。尤其是“价值量”类计算题,属于经常考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在这一类计算题上对学生加强能力训练。究竟如何巧解“价值量”类计算题呢?
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新要求,以及教学实际,总结出可以利用“倒数关系”原理来巧解“价值量”类计算题。
倒数,是指上设一个与其相乘的为1的数。简单理解就是两个数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那么,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就可以理解为“商品价值量的系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系数”= “1”。即可推出:商品价值量现在=商品价值量原先&(1/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量)(其中“+”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指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
1.(08年北京33)&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 D. 1.25元
2.(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3.(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解析如下:
第1题:运用“倒数关系”原理,可以得出:现在该商品的价值=1元&(1/1+25%)=1元&4/5=0.8元。所以答案选B。
第2题:同理可以得出:现在甲种商品的价值=6元&(1/1+20%)=6元&5/6=5元。
而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无关,所以,答案选C。
第3题:同理可以得出:现在甲种商品的价值=260元&(1/1+30%)=260元&100/130=200元。又因为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所以,答案选B。
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X元
1.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X&(1+Y%)
2.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Y%时,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X&(1-Y%)
3.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Y%时,,现在该商品听价值量= X/(1+Y%)
4.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Y%时,,现在该商品听价值量= X/(1-Y%)
& &&即“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示例1:2006年,某商品的价值量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量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首先判断题中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与价值量成反比用除法。选B。
区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问题
一般来说,材料涉及某国家、某部门、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涉及某企业、某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
二、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值总量
示例2: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为干扰信息。2009年无论其个别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2009仍为6元。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会影响价值总量,现在总量=6元&10万件(1+10%)=66万元,而2008年总量=6&10=60。选B。
三、货币价值下降(贬值)、上升(升值)后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故“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公式在这里仍然可以运用。
设某商品的价值量为X元
1.当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Y%,其他条件不变,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现= X/(1-Y%)
2.当该国货币价值上升(升值)Y%,其他条件不变,现在该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现= X/(1+Y%)
示例3:假设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所以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除法,于是15元&(1+50%)&(1-20%)=12.5元。选B。
其他条件不变时,“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2007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5倍,其价值量用货币表示是15元/1+50%=10元。“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的情况下,价值10元的M商品的用该国货币表示为多少钱。此时,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在10元钱的基础上增加20%,应该计算比例,即要计算出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的情况下,现在的1元相当于去年的0.8元,那么价值10元的M商品价格G究竟是多少呢?用比例关系可以看出,1:0.8=G:10,此时答案就出来了,G=10/0.8,就是12.5元,选择项是B。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G—10)/G=20%
,G=12.5元,(注:贬值是以现期物价作为基数的,不能除以原来的物价)。
示例4:假设某国2009年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商品的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6元& &&&&&&&&&&B.10元&&&
12元 &&&&&&C.20元& 24元&&&&
解析:注意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是两上概念,前者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后者与商品价格成正比。算法不同。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货币价值不变时,价值量=10&(1+1)=5元;当通货膨胀率为20%,即物价上涨了20%,那么该产品的价格=5元&(1+20%)=6元。选A。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 50%& 40万&
80万& &&&&&&C.
80万 &&&&&&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及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的关系的有关知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表中可知,2010年—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因此,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以此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0万&4=80万,生产M商品的总量由10万增加到20万,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20万—10万)&10万&100%=100%,因此,正确答案为C。
2.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  C. 520元 &&&&&&&&&&&&&D.
  解析:根据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就可以知道提高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那么今年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商品的价值量&(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生产率)=260元&(1+30%)=200元。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商品的价值量=2件&200元/件=400元。
3.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 720万元,6元 &&&&B.
720万元,5元
&& C. 600万元,5元 &&&&D.
600万元,6元
  解析:根据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知道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也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就可以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出: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商品的价值量&(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生产率)=6元/件&(1+20%)=5元/件;09年甲种商品的数量=原来的商品数量&提高后的社会劳动生产率=100万件&(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生产率)=100万件&(1+20%)=120万件;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20万件&5元/件=600万元。
  本题也可以不用进行计算就可以知道2009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因为提高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08年价值总量=100万件&6元/件=600万元,也就是2009年的价值总量。
4.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  C. 7.5小时&
&&&&&&&&&&&&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2008年甲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原来的数量&提高后的劳动生产率=10万件&(1+20%)=12万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只有两个生产者,所以要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平均的问题,这是本题的关键;甲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变化,其个别劳动时间也在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后甲企业的单位时间=原来的时间&(原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生产率)=6小时/件&(1+20%)=5小时;那么,就可以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甲的总时间+乙的总时间)&(甲的数量+乙的数量)=(5小时/件&12万件+10小时/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件。
5. 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 110亿元&&
&&&&&&&&&B.
120亿元 &&&&& 
C. 130亿元 &&&&&&&&&&&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2007年M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额&商品数量=100亿元&10亿件=10元/件;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求得2008年M商品的价值量=原来M商品的价值量&(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10元/件&(1+20%)=25/3(元/件);2008年生产的商品数量=10亿件&(1+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1+增加的劳动者数量)=10亿件&(1+20%)&(1+10%)=10亿件&1.2&1.1=13.2亿件;那么6.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08年的M商品数量&08年M商品的价值量=13.2亿件&(25/3)=110亿元。
6.假定去年生产
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可得:1克黄金=8克白银,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可得:5件A商品=16克白银,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黄金的价值量降低1倍,则5件A商品=4克黄金,1克黄金=4克白银,则5件A商品=4&4=16克白银。答案应选C。
7.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
&&&&&&&&&&&B.8元&&&&
&&&&&&&&&&&&C.10元&&&&
&&&&&&&&&&&&&D.12元
解析: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不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应选C。
8.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小时,价值为 40元。如果生产者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1小时,那么,A在
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的数量和个别劳动劳动时间成反比,生产者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社会劳动时间的1/2,在相同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数量的2倍,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小时,4小时应生产2件,生产者 A则是2&2=4件。个别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商品交换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40元&4=160元,所以,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是160。答案为D。
9.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解析: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和一定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成正比。某一生产者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是60元,但4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是2双,所以,售出后收人是60&2=120元。
10.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价格影响供求,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则A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20单位,替代品价格下降10%,则A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30单位所以,应选B(注: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价格是同向变动的。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价格是反向变动的)
四、纸币贬值率和通货膨胀率在高考计算题中的运用&
【2008全国卷Ⅰ文综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
&&&&&&&&&&B.12.5元&&&&&&&&&&&
 C.18元 &&&&&&&&&&&&&
答案:B。该题考查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纸币贬值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价值量15/(1+50%)=10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8年单位M的价格10/(1-20%)=12.5元。
【2010全国卷Ⅰ文综24题】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 &&&&&&
 B.10元 12元&&&&
 .20元 24元 &&&
 D.8元 16元
答案:A。该题同样考查这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通货膨胀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值量10/(1+100%)=5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09年单位甲的价格5/(1+20%)=6元。
对比发现,近几年来有关商品价值(或价格)的计算是高考的重点题型之一。而且总是把商品价值(价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与商品价值(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汇率等的关系放在一起混合计算。考生把握住第二层关系是得出准确答案的关键,下面帮助考生重点总结纸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这两个运用最多的概念的基本计算方法。
首先,要搞清概念。通货膨胀率是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纸币贬值率是则用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之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则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其次,由基本概念推理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通货膨胀率=(200/100-1)&100%=100%。
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1-100/200)&100%=50%。
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相同,实际生活中也是用价格的变动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
最后,考生中要灵活应用,简化计算步骤。
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上述两种计算方法。条件是纸币和货币量时候运用第一个方法;条件是价格指数的变化时候运用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也可以简记为: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据此,我们方便的计算出它们对价格的影响。
例1: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_______元。
理论依据: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具体算法:5/(1-20%)=6.25(元)
例2: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_______元。
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
具体算法:5&(1+20%)=6(元)
注意,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有些同学想象中认为是相同的。这一点要注意搞清概念,更正观念上的错误。
五、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通常会用到如下公式:
1、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若过量发行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引发通货膨胀);
2、货币贬值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100%;
3、通货膨胀率=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100%;
4、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理解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小椰ai野178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经济生活》第二课的一个难点.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难点,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区分以下三组概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课​后​习​题​详​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综合素质》题库考点《马哲》(2016年最新版)(二)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1、多选题&&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_____。
A: 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B: 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C: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BD[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识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因此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也要发生变化,因此重提“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厚德”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有助于社会良性运行。故本题选BD。
2、单选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____。
A: 矛盾论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这一著名论断,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矛盾问题的指导性线索。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单选题&&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的观点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D选项。
4、单选题&&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_____。
A: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B: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义利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道义和功利相互关系的争论。A、C、D三项都是以“义”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B项则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
5、多选题&&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_____。
A: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B: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D: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答案】ABD。解析:四个选项中,A、B、D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法,应予以选择。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而是各部分的有机统一,所以选项C应予以排除。
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_____。
A: 一切唯心主义B: 一切旧唯物主义C: 一切形而上学D: 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许多哲学家把哲学无妄夸大,认为哲学无所不能,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荒谬的观点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被打破。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指导具体科学,但不研究具体科学的内容,哲学仅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具体科学又发展补充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故选D。
7、单选题&&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_____。
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生产力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它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要素,一类是智能性要素或渗透性要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力的智能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本题选C。
8、单选题&&下列关于客体与物质形态关系的观念正确的是_____。
A: 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B: 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C: 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D: 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新】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历史性。根据主体活动的指向与侧重点的不同,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思想客体也是认识的客体,尽管它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答案选C。
9、单选题&&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_____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 “天不变,道亦不变”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答案为C。
10、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_____。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
1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_____。
A: 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 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D: 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为这种利益服务,它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创建新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故选B。
12、单选题&&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_____。
A: 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 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因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活跃、最根本的动力。
1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_____。
A: 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B: 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C: 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D: 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旧唯物主义只从客体、直观的形式以及人的受动性出发,而唯心主义则抽象地发展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能动与受动辩证统一的实践中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这个根本,就可以轻易排除A、D两个选项;而对于B项,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也可能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故选C。
14、多选题&&下列关于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有_____。
A: 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B: 二者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C: 二者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D: 二者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ABCD[解析]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态形式。哲学同其他意识形态形式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15、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为_____。
A: 变“科学之科学”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 把旧哲学变革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把抽象的原理变革为具体的哲学原理D: 把仅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变革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答案】AB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_____。
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 科学的实践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17、单选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_____。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8、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_____。
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无产阶级历史观D: 科学的实践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A项中的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B项中的阶级斗争理论不是马克思想提出;C项中的无产阶级历史观属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D项中创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故正确答案为D。
19、多选题&&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_____。
A: 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B: 具有思维的属性C: 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D: 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AC[解析]电脑是人工智能的一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出现思维演化的征兆。但是,人工智能并不等同于人的思维,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一定程度地赋予机器的结果,是受人类思维支配和操纵的,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思维,也更不可能超越和统治人的思维。故本题选AC。
20、单选题&&“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拿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 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居安思危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安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危险,这体现了事物的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1、单选题&&“飞矢不动”这一观点是指_____。
A: 静中有动B: 动中有静C: 绝对运动D: 绝对静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飞矢不动”的意思是说飞箭在某一瞬间必定处在空间上的某一点。飞箭既然在路径的每一点上都是静止的,所以飞着的箭实际上并没有运动。这一说法表达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理。故本题选B.
22、判断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观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
23、单选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_____。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 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24、多选题&&下列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客观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 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运动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A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A项说法错误,应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
25、单选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_____。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 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 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6、多选题&&马克思说:“权利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_____。
A: 我国的民主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权利越真实、越广泛C: 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着民主的发展D: 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答案】CD。解析: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属于干扰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民主并不与社会生产力成正比,民主的发达程度和一个国家制度、执政党的好坏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CD。
27、多选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_____。
A: ―般与个别的关系B: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 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答案】ACD。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重要的知识点。二者的关系经常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8、单选题&&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是_____。
A: 形而上学B: 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D: 辩证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故本题选B。
29、单选题&&“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C: 否定是自我否定D: 否定中包含肯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学责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意指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是十分可贵的。提出疑问后,判断真伪、正误,得出答案这一过程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探索。产生疑问才是发展、进步的契机。这正是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表明否定是发展的必要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30、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学科的关系是_____。
A: 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本质与现象、必须与偶然的关系D: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各门具体学科为基础,进而从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学科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正确答案是B。
31、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_____。
A: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 具有形而上学性C: 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答案】AB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置于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32、单选题&&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_____的思想。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而王守仁“心外无物”的思想正符合于此,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33、多选题&&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_____。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 政治高度民主,社会全面进步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ABD[解析]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34、单选题&&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
A: 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C: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 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所以应选B。
35、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_____。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
36、单选题&&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_____。
A: 人的意识是能动的,动物则是出于本能B: 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C: 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D: 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比人类高得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动物的区别上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强调:“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而动物是出于本能。故本题选A。
37、多选题&&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_____
A: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B: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C: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D: 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ABC[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BC。
38、单选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___。
A: 生产方式B: 生存实践C: 人口因素D: 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取得方式。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又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因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9、单选题&&“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_____。
A: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 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 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D: 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
40、单选题&&“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_____。
A: 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B: 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 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 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性自私论”这一观点的批判能力。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资产阶级人性论却制造了许多错误的理论,他从抽象的人出发,说人性自由,人性自私,这一观点恰与马克思所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相违背,因而是错误的。故选D。
41、判断题&&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哲学是“科学之科学”。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以这些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它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42、多选题&&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_____。
A: 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 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 用孤立、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 用力学解释一切运动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BCD[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存在着三大局限:其一,机械性;其二,形而上学性;其三,不彻底性(唯心史观)。其中,D项讲的就是机械性;C项讲的是形而上学性;B项讲的是不彻底性(唯心史观)。据此,BCD是应选项。A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_____。
A: 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说有两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般、普遍;具体科学是个别、特殊。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二,具体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能为前者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选C。
44、单选题&&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人,这说明_____。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的说法错误,应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所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说法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5、判断题&&“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地理环境是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以及动物和植物等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不能离开地理环境而独立存在,人类必须通过劳动从地理环境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取得必要的生活物品和能量,才能保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题干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
4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_____。
A: 阶级陛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它来自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需要,又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因此,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故选C。
47、单选题&&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_____。
A: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旧唯物主义具有三大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坚持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48、单选题&&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矛盾的普遍性B: 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条件转化C: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D: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同时,它又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我国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和各种社会矛盾,正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
49、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_____。
A: 实践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C: 世界观和方法论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准确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故选B。
50、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错误(否)【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1、判断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52、多选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其《历史的观念》的史学著作中指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发现了那种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种思想。”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_____。
A: 肯定了思想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B: 否定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 否定了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D: 否定了社会历史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ABCD[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思想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思想因素的作用,本质上是唯心史观。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故本题选ABCD。
5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_____。
A: 社会生产关系B: 物质资料生产C: 商品D: 社会总产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而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离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54、单选题&&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_____。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从实践中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认识也跟着向前推进。题干中说的就是技术上的需要(实践)推动科学(认识)的前进。因此D项正确。
55、单选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问分为_____。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样,在价值增值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D。
56、单选题&&“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_____。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这说明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此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7、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_____。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⑥心想事成
A: ①③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⑤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②④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客观规律。⑥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强调了意识的决定性作用。①③⑤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故本题选B。
58、单选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_____。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矛盾特殊性是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内容之一,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具体问题具体务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故本题选C。
59、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_____。
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60、多选题&&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时代前进的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_____。
A: 正确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B: 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D: 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答案】ABD。解析: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并没有提供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61、单选题&&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_____。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的前半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62、单选题&&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大于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_____。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解析】:“1+1大于2”,说明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 变,①正确;“1+1大于2”效果的实现,得益于人们尊重秋叶和陶罐自身的属性,并利用这些属性满足人们的需要,④正确,②错误;
  ③错误,观念创新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它必须在实践中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才能引起事物具体形态的变化。
  此题应选择C选项。
63、判断题&&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错误(否)【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64、判断题&&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劳动发展史。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正确
解析:“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它包括如下的含义:(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
65、多选题&&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_____。
A: 理念生万物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C: 万物归于理D: 物是观念的复合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意识变成独立的存在,并把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本题A、B、C都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所以都选。而D主张物质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
66、单选题&&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____
A: 哲学B: 宗教C: 政治法律思想D: 国家政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67、判断题&&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1)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2)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满足对于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68、多选题&&科学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论断_____。
A: 正确地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 违背了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偶然性去揭示必然性的事实C: 正确揭示了科学的严谨求实的态度D: 实质上是主张纯粹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BD[解析]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为:(1)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我们必须努力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2)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3)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必然规律,抓住机遇往往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重大发现的关键环节。“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说法割裂了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69、多选题&&国家具有阶级压迫工具职能和社会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的是_____。
A: 调整本阶级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B: 调整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C: 调整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D: 组织领导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ABCD[解析]国家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整本阶级内部各个社会成员、各种政治派别与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以维护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的共同利益,免得因内部矛盾而使其阶级利益受损害。(2)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如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m纷等,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3)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70、多选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包括_____。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B: 对该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D: 对该问题的解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答案】AB。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D错误。AB是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正确表述。
71、单选题&&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段话告诉我们_____。
A: 个人发展包含在集体发展之中,离开了集体发展就没有个人发展B: 离开了个人利益,也没有集体利益C: 个人的自由是绝对的D: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始终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一致性,个人发展包含在集体发展之中,离开了集体发展,个人发展就无从谈起。故选A。
72、单选题&&“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目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这些说法分别体现的哲学观点包括_____。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想”和“做”结合起来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观因素制约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强调客观规律的制约性,与②对应;“目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强调的是目标的确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符合③;“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强调主观因素的制约性,对应④。
73、单选题&&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是_____。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因此,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人了唯心主义。题中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否认世界和物质的变化、运动;承认了人的自然属性,但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即人在本质上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4、单选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_____。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问题D: 实践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75、单选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_____。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应选C。
76、单选题&&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_____。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B: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现象都有对立两方面,对立两方面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斗争,斗争的结果,必然归于调和。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对矛盾的思维方式。
77、多选题&&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主要包括_____。
A: 社会的阶级结构B: 社会的经济结构C: 社会的政治结构D: 社会的文化结构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BCD[解析]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结构,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构成社会结构。从总体上看,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规则制度及其相互关联方式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各种观念形态的连接方式构成社会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结构是整个的社会结构赖于存在的基础,政治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中介,而文化结构处在社会结构的上层,这些子结构本身还包括许多更小的结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78、单选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观点是_____。
A: 形而上学观点B: 相对主义观点C: 折中主义观点D: 唯物辩证法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及其时间与空间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过程。时间和空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运动及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更谈不上发展。具体到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处理问题时,一切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什么都一刀切一律化故本题选D。
79、单选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_____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何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题干加了“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其用意是迷惑考生,其考点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0、单选题&&发展的实质是_____。
A: 事物的永恒运动B: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C: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D: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本题应选B。
81、判断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发展动力问题。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82、单选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_____。
A: 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不同B: 社会基本矛盾不同C: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D: 意识形态的不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生产关系。
83、多选题&&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_____。
A: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B: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C: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AC[解析]B项本身说法不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从性质上分有两种:一是促进作用,二是阻碍作用。只说一种作用,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本题选AC。
84、多选题&&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_____。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ABC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选项A、B、C、D中所表述的哲理在这句话中均有所体现。
85、多选题&&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_____。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CD[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为:(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题干中“奢侈逐步发展”即为量变,“危亡”即为质变,当奢侈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灭亡。
86、单选题&&社会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其中在人类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_____。
A: 政治文明B: 精神文明C: 物质文明D: 生态文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地位。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是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是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政治文明的建设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87、多选题&&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具有_____。
A: 实践关系B: 认识关系C: 价值关系D: 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ABCD[解析]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认识客体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1)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2)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摹写,而是主体对客体的加工再现。主体不仅可以反映客体,而且可以用认识做指导改造客体。(3)价值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故本题选ABCD。
88、单选题&&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_____。
A: 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B: 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C: 能够发生价值增值D: 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故本题选B。
89、单选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_____。
A: 理论联系实际B: 解放思想C: 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故选C。
90、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_____。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关系的确认和理解。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世界又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为人化自然。这样,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和统一。
91、多选题&&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研究一定要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其原因在于_____。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B: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具体科学与哲学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AC[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方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以不断丰富的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知识为前提。b项中称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因此排除B项。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二者的研究领域不同,D项排除。故本题应选AC。
92、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_____。
A: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贬低了偶然性的地位,故A项说法错误;偶然性是可以认识的,故B项错误;偶然性具有不确定性,故C项错误;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所以答案只能为D
93、多选题&&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_____。
A: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C: 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D: 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ABC[解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全部人类生活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基础条件。(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故选项ABC正确。D项,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而劳动并不是。
94、单选题&&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_____。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选项。A项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项表明的是通过别人也就是间接经验去获得认识;D项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95、单选题&&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_____
A: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A项错误。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等。B项正确。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原子的属性。C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D项错误。
96、单选题&&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_____。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和价值转变方式B: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C: 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不同D: 在资本流通中的周转速度不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依据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会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97、单选题&&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_____。
A: 夸大了物质运动B: 否认了相对静止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肯定了这一哲理。
98、单选题&&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_____。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前一种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此种观点片面强调实践。后一种观点“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本题选B。
99、单选题&&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_____。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认识事物的量C: 确定事物的质D: 把握事物的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把握度这一范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度是判断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就属于质变。其次,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通常所说的“过犹不及”,“过”与“不及”的问题,就属于没有正确把握度的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0、单选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_____。
A: 科学发展观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三个代表”思想D: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但其最新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故选B。
更多事业单位题库必考点高频试题请点击具体考点名称查看,关注“91考试网”官方微信更可随时做题及查看答案!
网站客服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用价值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