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为什么t=...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化学反应速率 1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 反应 A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A2) c2(B),则该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D)反应为二级反应2. 某化学反应进行 20min,反应完成 40%,进行 50min 反应完成 100%,则该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3.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A)任意反应(B)复杂反应(C)基元反应(D)吸热反应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1.48×10-2Lmol-1s-1,则该反应级数为( )。(A)0 级(B)一级(C) 二级(D) 三级5. 反应 A (g) + 2B(g) →2D(g)的速率方程为υ= k c(A) c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8 倍(B)6 倍(C)18倍(D)16倍6. 反应 A(g)+ B2(g)→AB2(g), r m 0HΘΔ ,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A)增加 B2 的分压(B)加入催化剂(C)升高温(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度(D)减小 AB2 的分压7.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B)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减小(D)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 r mG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B)反应的 r mH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 反应的 E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 反应的 r mSΘΔ越小,反应速率越快9. 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A)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B)反应的活化能增大(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D)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10. 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 A + B = D2 型。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 1aE 大于第二个反应的活化能 2a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 k1 与 k2 的关系为( )。(A) k1 & k2 (B)k1 = k2 (C)k1 & k2 (D)不能肯定11. 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υ(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 k c2)( )。(A)反应的速率减小(B)速率常数变小(C)反应的 Ea 减小(D)以上叙述都正确12. 某反应 aA(g)+ bB(g) = dD(g) + e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aE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aE
,则反应的热效应 Q 为( )。(A) a aE E
(B) a aE E
(C) a aE E
(D)无法确定13. 某温度下,反应 A (g)+ B(g) = D(g), r m 0HΘΔ ,达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A)υ正减小,υ逆增大(B)υ正和υ逆都增大2(C)k 正减小,k 逆增大(D) υ正增大的程度小于υ逆增大的程度二、填空题1. 某基元反应 A (g) + 2B (g) = 2D (g) 的 k = 8.8×10-2L2mol-2s-1,则对 B 反应为级;反应总级数为, 速率方程为,当反应物浓度均为 0.02molL-1时,反应速率为。2.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改变, 使活化能。3.(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 对反应 2N2O5(g) = 4NO2(g) + O2(g) 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N2O5 浓度反应速率将,减小 NO2 浓度反应速率。4. 已知反应 A (g) + B (g) = 2D (g) 为基元反应,其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为,在某温度下,将反应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倍。5. 已知反应 C (s) + H2O (g) = CO (g) + H2 (g) r mHΘΔ= 131.27kJmol-1,压缩体系体积,正反应速率将,其速率常数将;若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压缩体系体积,平衡将向移动,平衡常数将;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将,其速率常数将,平衡将向移动,平衡常数将。6. 已知反应 C (s)+ CO2 (g) = 2CO (g), r mHΘΔ= 172.43kJmol-1,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平衡常数将。7.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其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而则不能,需通过实验来确定。8. 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原因是;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将向移动。三、简答题1.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能否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得出?为什么?2. 为什么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3. 为什么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式,但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4.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有何不同?四、计算题1.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 A (g)+ 2B (g) = 2C (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A =0.2 molL-1,cB = 0.3 molL-1时的反应速率为 0.72molL-1s-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 cA = 1.2 molL-1,cB = 0.6 molL-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2. 某反应 A (g) →B (g) + D (g),当 cA = 0.50 molL-1时,反应速率υ=0.014molL-1s-1。若该反应为:(1)零级反应;(2) 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求 cA = 1.2 molL-1时上述反(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3. N2O5 分解的反应,在 400K 时 k = 1.4s-1,500K 时 k = 6.66×102s-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4. 某反应在 650K 时速率常数 k = 2.0×10-6L mol-1s-1,在 670K 时速率常数 k = 7.0×10-6Lmol-1 s-1。求(1)该反应的活化能;(2)该反应在 800K 时的速率常数;(3)加入某催化剂后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185kJ mol-1,800K 时反应速率比无催化剂时增大多少倍?3第四章物质结构一、选择题1. 已知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了应是( )。(A)(2,1,1,12 ) (B)(2,1,0,12 )(C)(3,1,1,12 ) (D)(3,2,-2,12 )2. 下列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n, l, m, ms)中,合理的是( )。(A)(2,1,-1,12 ) (B)(3,1,2,12 )(C)(2,1,(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0,0) (D)(1,2,0,12 )3. 氧原子一个 2p 电子可以被描述为下列六组量子数之一,试指出氧原子四个 2p 电子组合中正确的有( )。①(2,1,0,12 ) ②(2,1,0,12 ) ③(2,1,1,12 )④(2,1,1,12 ) ⑤(2,1,-1,12 ) ⑥(2,1,-1,12 )(A) ①②③⑤(B) ①②⑤⑥(C) ③④⑤⑥(D) ①④⑤⑥4. 在下列所示的电子排布中,哪些是激发态的电子( ),哪些是不存在的状态( )。(A)1s22s22p6(B) 1s22s23s1(C) 1s22s22p63s1(D) 1s22s22p52d13s15. 屏蔽效应起着( )。(A)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B)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C)正负离子间的吸引作用(D)正负离子间的电子云层的排斥作用6. 钻穿效应越大,则( )。(A)轨道能量越高(B)轨道能量越低(C)原子的能量越低(D)原子的能量越高7. 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电子的排斥作用( )。(A)内层电子(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对外层电子(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C)所有存在的电子对某电子(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某电子8.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 )。(A)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的大小(B)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的大小(C)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D)表示电子9. 氢原子的 1s 电子分别激发到 4s 和 4p 轨道所需的能量( )。(A)前者& 后者(B)前者& 后者(C) 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10. 某元素 A,电子最后填入 3d 轨道,最高化合价为 4,元素 B 电子最后排入 4p,最高化合价为 5,可以肯定( )。(A)A 为 IVA Ge, B 为 VAAs (B)A 为 IVA Sn, B 为 VA Te(C)A 为 IIB Zn, B 为 IIIB Sc (D)A 为 IVB Ti, B 为 VAAs11. 有关基态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 52.9p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中 1s 电子在距离 52.9pm 处作圆周运动4(B) 氢原子中 1s 电子在距离 52.9pm (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处 1s 的值最大(C)在距离 52.9pm 的薄球壳内 1s 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D)在距离 52.9pm 的薄球壳内 1s 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12. He+离子中 3s、3p、3d 和 4s 轨道能量关系为( )。(A)3s&3p&3d&4s (B)3s&3p&4s&3d(C)3s=3p=3d=4s (D)3s=3p=3d&4s13. 价电子构型为 4d105s1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A)19 (B)29 (C)37 (D)4714. 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有 10 个电子,其电子构型为( )。(A)[Ne]3s23p33d54s2(B) [Ne]3s23p63d104s2(C) [Ne]3s23p63d24s2(D) [Ne]3s23p64s215.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Cl4&KCl&SiBr4&KBr (B) KCl&KBr&SiBr4&SiCl4(C) SiBr4&Si(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Cl4&KBr&KCl (D) KCl&KBr&SiCl4&SiBr416. 下列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为( )。(A)SiO2&HCl&HF (B) HCl&HF&SiO2(C) SiO2&HF&HCl (D) HF&SiO2&HCl17. 乙醇的沸点(78℃)比乙醚的沸点(35℃)高得多,主要原因是( )。(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B)由于分子极性不同(C)由于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D)由于乙醇分子间取向力强18. 在下列化合物中( )不具有孤对电子。(A)H2O (B) NH3 (C) NH4+(D) H2S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2| | 表示电子的概率密度(B)
2| |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图像称为电子云(C)
2| | 值小于相应的| |值(D)
2| | 表示电子的概率20.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 sp3杂化,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 )。(A)AlCl3 (B) CH2F2 ((来源:淘豆网[/p-6464473.html])C) SiH4 (D) PF3二、填空题1. 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运动特点与宏观物体的重要区别有:(1) ,其实验佐证是。(2) ,其实验佐证是。2. 确定一个波函数 的量子数为,确定氮原子中各轨道能量的量子数为,其 2p 轨道的能量于硫原子中 2p 轨道能量。3. H2O、H2S 和 H2Se 三物质中,分子间取向力按顺序递增,色散力按顺序递增,沸点按顺序递增。4. 某元素激发态的电子组态为[Ar]3d54s24p1,它位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5. 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 n = 4、l = 0、m = 0 的一个电子,有 n =3、l =2 的 10 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位于周期表第周期族。6.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3,(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有未成对的电子个,外层电子构型;(2)它有个电子层个能级;(3)它属于第周期族区金属。7. He+离子中,3s、3p、3d 轨道同,处于个能级,氯原子中 3s、3p、3d 轨道能量同,处于个能级,氯原子和溴原子中 3s 轨道能量。58. 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中,4s&3d 是由于之故。9. 下列原子轨道:氢原子的 3s、3p 和钠原子的 3s、3p,其能量高低顺序为。10. 氢原子的 1s 基态电子在距核 52.9pm 附近的球壳中出现的最大,这是因为距核更近时,虽然较大,但球壳体积却较小,因而较小,距核更远时,虽然球壳体积较大,但因很小,因而也较小之故。三、简答题1. 19 号元素 K 和 29 号元素 Cu 的最外层都只有 1 个 4s 电子,但二者的化学活性相差很大,试从有效核电荷和电离能说明之。2. 有 A、B、C、D、E、F 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素的价电子构型。(1)A、B、C 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 A&B&C,已知 C 有 3 个电子层;(2)D、E 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 HD 和 HE。室温下 D 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3)F 为金属元素,它有 4 个电子层并有 6 个单电子。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并解释原因。(1)非极性分子中只有非极性共价键;(2)极性分子中的化学健都有极性;(3)全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形成分子晶体;4. 为什么原子的最外层、次外层和外数第三层依次最多只能有 8、18 和 32 个电子?5. 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1)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 g(l = 4)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2)第七周期为未满周期,若填满后应有多少种元素?第八周期有多少种元素?6第三章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 C 2. A 3. C 4. C 5. C 6. D 7. A 8. C 9. D 10. C11. A 12. A 13. D二、填空题1. 2,3,υ= k c(A) c2(B),7.04×10-7molL-1s-12. 反应历程,降低3. 增大,增大,不变4. υ= k c(A) c(B),45. 增大,不变,左,不变,增大,增大,右,增大6. 降低,减小7. 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复杂反应8. 活化分子数增加,Q& KΘ,不变,右三、简答题1. 答:不能。因为只有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得出,而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定速步聚,它要根据反应机理或实验来确定。2. 答:因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反应速率加快,但不影响反应的终、始态,体系的 r GΘΔ不变, KΘ也不变,因而不能影响化学平衡。3. 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前者属化学动力学范畴,后者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因此,处理它们的方法有所不同。动力学一定要考虑变化途径。化学反应式只表明始、终态,没有指明始态通过什么途径变成终态,所以从反应式不能给出速率方程式是很明显的。但基元反应例外,因基元反应的反应式既表明了始、终态又表明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所以从反应式可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化学平衡的 KΘ直接与热力学状态函数 G 相联系( r lnG RT KΘΘΔ
),因此 KΘ只与系统的始、终态有关,而与用什么途径达到平衡无关,所以 KΘ的表达式可直接由反应式给出。4. 答:反应级数应用于宏观化学反应,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几次方成正比的关系。反应级数不仅适用于基元反应也适于非基元反应。只要实验确定某反应速率可写成υ= k cm(A) cn(B)的形式,m + n 的值就是该反应的级数。它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分数和零。反应分子数是为了描述基元反应的微观化学变化而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基元反应中相碰撞的反应物微粒数目。根据引起反应所需微粒数目不同,可将基元反应分为单分子、双分子和三分子反应。它的取值只能为正整数。四、计算题1. 解:因为是基元反应,所以υ= k c(A) c2(B)当 cA=0.2 molL-1、cB=0.3 molL-1时,υ= 0.72 molL-1s-12 2 12 2A B0 7240L mol s0 2 0 3.kc c . .
当 cA=1.2 molL-1、cB=0.6 molL-1时,7υ′= k c(A) c2(B) = 40×1.2×(0.6)2= 17.28 molL-1s-117 28240 72.. 2. 解:因为 cA=0.50 molL-1,υ= 0.014 molL-1s-1,所以(1) 对零级反应υ= k,所以当 c=1.20 molL-1时,υ= k = 0.014 molL-1s-1(2) 一级反应υ= kc, 10
当 c=1.20 molL-1时,υ= kc = 0.028s-1×1.2 molL-1= 0.0336 molL-1s-1(3) 二级反应υ= kc2, 1 12 20 L mol s0 50.k .c .
( )当 c=1.20 molL-1时,υ= kc2= 0.056×(1.2)2= 0.0806molL-1s-13. 解:由 2 2 11 2 1alg ( )2 303k E T Tk . R T T 得23
66 10a 2 303 8 314 10 lg 102 5kJ mol500 400 1 4.E . . ..
4. 解:(1)由 2 2 11 2 1alg ( )2 303k E T Tk . R T T 得63
0 10a 2 303 8 314 10 lg 226 8kJ mol670 650 2 0 10.E . . ..
(2)T1 = 650K k1 = 2.0×10-6Lmol-1s-1T2 = 800K 时2 2 11 2 1alg ( )2 303k E T Tk . R T T = 800 650( ) 3
314 800 650... .
k2 = 5.2×10-3Lmol-1s-1(3) 由21 21aa aa2 1 aEE EE RTRT RTERTA ek A e k / k eA e
得32 1 21a a (226 8 185) 10lg 2
303 8 314 800k E E ..k . RT . .
所以 k2 / k1 = 535.88第四章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 D 2. A 3. A 4. B/D 5. B 6. B 7. D 8. A 9. C 10. D11. D 12. D 13. D 14. C 15. B 16. C 17. C 18. C 19. D 20. C二、填空题1. 能量的量子化,氢原子光谱;波粒二象性,电子衍射,阴极射线2. n, l, n, 大3. H2Se, H2S, H2O; H2O, H2S, H2Se; H2S, H2Se, H2O4. 四,VIII5. 3d104s1,四,IB6. (1)33,3,4s24p3;(2)4,8;(3)四,VA,p,非7. 相,同一,不,3,不同8. 穿钻效应不同9. H3s = H3p & Na3p & Na3s10. 概率,概率密度,概率,概率密度,概率三、简答题1. 答:K 和 Cu 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次外层不同。K 的次外层为 3s23p6,Cu 为 3s23p63d10。虽然 Cu 的最外层 4s 电子受到内层电子对它的屏蔽效应比 K 大,但是 Cu 的核电荷比 K 大10,其 4s 电子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却比 K 的外层 4s 电子大,因而 Cu 的电离能比 K 大,失电子比 K 难,所以化学活泼性:K&Cu2. 答:周期族元素符号价电子构型ABCDEF三三三四五四IAIIAIIIAVIIAVIIAVIBNaMgAlBrICr3s13s23s23p14s24p55s25p53d54s13. 答:(1)不正确。分子是否有极性由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共同决定的。若化学键有极性,但分子空间构型对称,分子的正负重心重合,分子仍无极性,l4、BCl3等。(2)不正确。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 H2O2 是极性分子,但分子中的过氧键─O─O─的两个氧原子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3)不正确。金刚石和石英是典型的原子晶体,原子间靠共价键结合。在金刚石晶体中不存在“分子”的概念,整个晶体为一个巨型分子,因此,金刚石不是分子晶体。石英的化学式为 SiO2,但其中 Si 采用 sp3杂化,Si 与 O 间无限连接下去,也形成原子晶体。4. 答:设某元素原子填充电子的最高能级组为ns (n-2)f (n-1)d np9由此可见,最外层为 nsnp,最多能填充 8 个电子;次外层为(n-1)s (n-1) p (n-1) d,最多只能填充 18 个电子;外数第三层为(n-2)s (n-2) p (n-2) d (n-2) f,最多只能填充 32 个电子。但须指出:如果 n≤5,因不可能存在相应的 f 轨道,所以外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填充 18个电子。同理,当 n≤3 时,因不可能存在相应的 d 轨道,所以次外层最多只能填充 8 个电子。5. 答:(1)因角量子数 l 最大值为 n-1,又 g 轨道 l=4,所以最低 g 轨道为 5g。根据能级交错规律,出现 g 轨道的能级组中各能级排列顺序为ns (n-3)g (n-2)f (n-1)d np由此可见,该原子最高能级组电子排布为 8s25g1,然后将比它低的能级组各轨道都填满电子,可得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7s25f146d107p68s25g1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1。(2)因第七能级组中不可能出现 g 轨道,该能级组可填充的电子数为7s25f146d107p6所以第七周期共有 32 种元素。第八能级组可填充的电子数为8s25g186f147d108p6所以第八周有 50 种元素。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化学反应速率.doc
文档介绍:
化学反应速率 1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 反应 A2 + 2B →2D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k c(A2) c2(B),则该反应( )。(A)一定是基元反应(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不能确定是否基元反应(D)反应为二级反应2. 某化学反应进行 20min,反应完成 40%,进行 50min 反应完成 100%,则该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当前位置:
>>>(10分,每空2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
(10分,每空2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提示:H2C2O4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5.4×10-2)&&&&&&&&&&&&&&&&&&&&&&&&&&&&&&&&&&&&&&&&&&&&&&&&&&&&&&&&&&&&&&&&&&&&&&&&。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加入H2SO4):(2)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大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下,A、B的成分见下表:序号A溶液B溶液①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②2 mL
0.2 mol/L H2C2O4溶液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③2 mL
0.2 mol/L H2C2O4溶液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和少量MnSO4该实验探究的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管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实验序号填空)。(3)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褪色,其原因是&&&&&&&&&&&&&&&&&&&&&&&&&&&&&&&&&&&&&&&&&&&&。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0分,每空2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即: 3.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等。 4.注意:(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通常前一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要快于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均取正值,即v&0。 (2)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代入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浓度是指气体或溶液的浓度。 (3)同一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在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表达的意义都相同,即反应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4)在同一反应巾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所以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每空2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14280204964325383301858323036113593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速率方程的建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速率方程的建立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58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58
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第一次课:;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本课内容:§9.1引言;§9.2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授课时间:90分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明确反应速率,反应级数,;二、教学意义;通过本次授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三、教学重点;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四、教学难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五、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一次课: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本课内容:§9.1引言§9.2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授课时间: 90 分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明确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方程,并能熟练应用。二、教学意义通过本次授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四、教学难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六、讲授内容§9.1引言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2.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3.反应机理的概念§9.2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3.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
4.反应级数5.质量作用定律七、讲授方法§9.1引言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首先讲述化学动力学基本任务即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揭示化学反应发生的具体过程(即反应机理)。2.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生动的展示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加深学生的印象。3.反应机理的概念以实例讲述学生所熟悉的许多化学反应并不是简单的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具体步骤而最终实现的,从而引出反应机理的概念,即组成宏观总反应的基元反应的总和及其序列,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历程”。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1.反应速率的表示法重点讲述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所谓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国际上已普遍采用以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定义反应速率。2.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简单介绍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即分别测量出反应中某个物质的浓度c1、c2、…,并以浓度c对时间t作图。3.反应速率的经验表达式简单介绍反应速率公式的形式通常只能通过实验方可确定。4.反应级数有许多反应的速率公式可表达为r = k[A]α[B]β…这类反应中浓度项的指数α、β、…分别称为各组分A、B、…的级数,而各指数之和n称为总反应的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也可以是正数、零或负数。5.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基元反应的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其速率公式的微分形式均符合上式形式,而且式中浓度项的指数α、β、…均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反应物的计量数相同。这种简单的关系称为“质量作用定律”。6.速率常数上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对于指定反应,k值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的温度及所用的催化剂有关。八、时间分配:本次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引言30分钟,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30分钟,反应速率的表示式、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速率常数 30分钟九、讨论、思考与作业:讨论与思考:1.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怎样理解质量作用定律?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得出的反应级数和通常的反应级数有什么不同?作业:习题1。十、参考资料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奚正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印永嘉、奚正楷等推荐参考书:《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等编(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胡英主编(华东理工大学)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P. W. Atk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物理化学解题指南,李文斌 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上、下册)王文清等编(北大)十一、教学后记动力学和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本次课主要介绍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次课: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本课内容:§9.3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授课时间: 90 分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级数(如一、二、三、零级反应)反应的动力学规律二、教学意义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简单级数(如一、二、三、零级反应)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体会动力学研究问题的特点。三、教学重点简单级数(如一、二、三、零级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动力学特点四、教学难点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动力学特点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六、讲授内容§9.3
简单级数反应1. 一级反应2. 二级反应3. 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七、讲授方法首先介绍“简单级数反应”:凡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而且反应级数,无论是α、β、…或n都只是零或正整数的反应,统称为“简单级数反应”。然后详尽讲述、分析这类反应速率公式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及其特征。1.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其速率公式可表示为?积分可得
一级反应速率公式积分形式可表示为lnlnc=?k1t+B反应物浓度由c0消耗到c=c0/2所需的反应时间,称为反应的半衰期,以t1/2表示。一级反应的t1/2表示式为t1/2=10.k1 c0=k1tc可以看出,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c0无关。2.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或两种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当A和B的起始浓度相等即a = b时dx=k2(a?x)2dt积分可得1=k2t+Ba?x
二级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反应,特别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很多都是二级反应。3. 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三级反应比较少见。零级反应是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反应。一些光化学反应及一定条件下的复相催化反应可表现为零级反应。八、时间分配本次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一级反应速率公式及动力学特点40分钟,二级反应速率公式及动力学特点40分钟,三级及零级反应速率公式及动力学特点10分钟九、讨论、思考与作业讨论与思考:1.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动力学特点是什么?2.二级反应速率公式及动力学特点,有什么实际用途?作业:习题7、8、9、10。十、参考资料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奚正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印永嘉、奚正楷等推荐参考书:《物理化学》 (第五版) ,傅献彩等编(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胡英主编(华东理工大学)Physical Chemistry. 5th ed., P. W. Atki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物理化学解题指南,李文斌 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上、下册)王文清等编(北大)十一、教学后记本次课程内容是动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易于理解,要求学生熟练记忆并掌握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并能熟练应用各级速率公式。第三次课: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本课内容:§9.4 反应级数的测定授课时间: 90 分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二、教学意义反应级数的测定是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重要内容,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教学重点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微分法、积分法、孤立法或过量浓度法)四、教学难点微分法、积分法测定反应速率公式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课堂讲授六、讲授内容§9.4 反应级数的测定1.积分法2.微分法3.孤立法七、讲授方法详尽介绍测定反应级数的常用三类方法:1.积分法所谓积分法就是利用速率公式的积分形式来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1)尝试法。将不同时间测出的反应物浓度的数据代入各反应级数的积分公式,求算其速率常数k的数值,如果按某个公式计算的k为一常数,则该公式的级数即为反应的级数。(2)作图法。因为对一级反应,以lnc对t作图应得直线;对二级反应,以1/c对t作图应得直线;对三级反应,以1/c2对t作图应得直线;对零级反应,以c对t作图应得直线;所以将实验数据按上述不同形式作图,如果有一种图呈直线,则该图代表的级数即为反应的级数。(3)半衰期法。不同级数的反应,其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关系不同,利用半衰期法求反应级数比前述两种方法要可靠些。2.微分法所谓微分法就是用速率公式的微分形式来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使用微分法确定反应级数时,如果处理方法不同,所得级数的含义也有所不同。3.孤立法和过量浓度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而各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又不相同,可以这样选择实验条件, 即在一组实验中保持除A以外的B、…等物质过量,则反应过程中只有A的浓度有变化, 而B、…等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即过量浓度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58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练习题(1) 1 双环戊二烯单分子气相热分解反应(产物环戊二烯单体)的速率系数如下 T/ K k?10 / s 4 -1 473.7 0.q47 483....
s  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第九章 一、填空题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1、设物质 A 可发生两个平行的一级反应: ...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q.3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凡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而且反应级数,...
  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13页 免费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 sq页 2...而与所选取的物质有关 q.1.3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用化学方法来测定浓度,必须...
  第q章_化学动力学 10s页 1下载券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原理 28页 1下载券 ...基元反应的基础知识 a、在其它反应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表示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一,基本要求 (1)明确化学反应...(7)理解复合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方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的原理,...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q2页 20财富值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星系动力学基本原理 11页 免费 宇宙学 337页 免费 关于宇宙,星系与星系内恒星... 17页 ...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测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在下列各速率方程所描述的反应中,那一个无法定义其反应级数。( ) A、 B、 C、 ...
 物理化学答案!!北师大版!隐藏&&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基本公式和基本...,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 可知该反应不可能是基元反应。 2. 若某反应实际是由 A...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