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社会心理学txt学科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绪论(三)作业单选题(40分)1、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4.00分) A.噪音水平 B. 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 人的抉择2、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4.00分) A.5 B.4 C.3 D.2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4.00分) A.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 B.群体心理 C.群体行为 D.应用社会心理学4、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主体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作出的反应,这里的方面不包括? (4.00分) A.社会规范 B.群体压力 C.自我暗示 D.舆论导向5、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两者之间存在: (4.00分) A.因果关系 B.共享关系 C.先后关系 D.无关系6、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 (4.00分) A.因变量 B.变量 C.自变量 D.常量7、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偏重于: (4.00分) A.个体行为角度 B.宏观角度 C.理论角度 D.实践角度8、如果一份量表让同一名被试测验,不同时间段几次测量的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排除被试自身的因素,可能是量表的()不够. (4.00分) A.效度 B. 信度 C. 精确度 D. 重复度9、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不包括? (4.00分)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认知的条件 D.认知的结果10、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的研究自己的观点的? (4.00分)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21世纪判断题(60.02分)1、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34分) 是
否2、社会文化条件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3.34分) 是
否3、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 (3.34分) 是
否4、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3.34分) 是
否5、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 (3.34分) 是
否6、社会心理学属于跨学科性质的独立学科. (3.34分) 是
否7、社会心理学不研究个体心理. (3.34分) 是
否8、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3.34分) 是
否9、我们通常是通过对社会行为的研究来社会心理的. (3.34分) 是
否10、心理是主观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3.34分) 是
否11、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围. (3.34分) 是
否12、心理学可以分成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大类. (3.34分) 是
否13、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相似的概念. (3.34分) 是
否14、相关的就可以解释因果. (3.34分) 是
否15、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 (3.34分) 是
否16、心理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因此它也就是不存在的. (3.34分) 是
否17、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 (3.34分) 是
否18、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只包括社会化一个方面. (3.34分) 是
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单选题(40分)1、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答案:D A.噪音水平 B. 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 人的抉择2、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答案:B A.5 B.4 C.3 D.2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答案:D A.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 B.群体心理 C.群体行为 D.应用社会心理学4、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主体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作出的反应,这里的方面不包括? 答案:C A.社会规范 B.群体压力 C.自我暗示 D.舆论导向5、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两者之间存在: (答案:A) A.因果关系 B.共享关系 C.先后关系 D.无关系6、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 (答案:C) A.因变量 B.变量 C.自变量 D.常量7、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偏重于: (答案:D ) A.个体行为角度 B.宏观角度 C.理论角度 D.实践角度8、如果一份量表让同一名被试测验,不同时间段几次测量的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排除被试自身的因素,可能是量表的()不够. (答案:B) A.效度 B. 信度 C. 精确度 D. 重复度9、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不包括? (答案:D )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认知的条件 D.认知的结果10、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的研究自己的观点的?(A)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21世纪判断题(60.02分)1、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是) 是
否2、社会文化条件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 否) 是
否3、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 ( 否) 是
否4、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是) 是
否5、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 (否) 是
否6、社会心理学属于跨学科性质的独立学科. (否) 是
否7、社会心理学不研究个体心理. (否) 是
否8、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别人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是) 是
否9、我们通常是通过对社会行为的研究来社会心理的. (是) 是
否10、心理是主观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是) 是
否11、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围. (否) 是
否12、心理学可以分成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大类. (否) 是
否13、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相似的概念. (否) 是
否14、相关的就可以解释因果. (否) 是
否15、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 (否) 是
否16、心理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因此它也就是不存在的. (否) 是
否17、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 (是) 是
否18、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只包括社会化一个方面. (否) 是
正确率大概是多少呢!
谢谢大神!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电大12秋社会心理学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大12秋社会心理学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电​大​社​会​心​理​学​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心理学会通讯
2012年第10期
理论心理学与史分会与社会心理学分会联合召开2012学术年会
&&& (日-16日,辛自勇、冯永辉 撰稿)
&&& 中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与社会心理学分会2012学术年会由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在10月12-16日在湖南张家界市成功召开。此次年会共有来自全国50余家单位参会,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南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吉首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装备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三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等,近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44篇,并编辑了《中国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分会暨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叶浩生教授、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会长彭运石教授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会长金盛华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会副理事长乐国安教授、学会原副理事长车文博教授为会议发来了贺辞。
主席台嘉宾&&&
&&& 本次学术年会主题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理论心理学创新与社会心理问题研究。本次学术年会主要采取大会报告与分组报告两种形式进行。其中,理论与心理学史分会安排的大会报告有:(1)郭本禹:我国精神分析研究的进展;(2)高申春:科学的含义与心理学的未来;(3)杨绍刚:存在心理治疗的方法论省思;(4)彭运石:思维方式的变革与理论心理学的创新;(5)燕良轼:差序公正与差序关怀:中国人道德取向中的集体偏见。与会代表就各报告主题展开了积极的提问和热烈的讨论,并就社会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前景、存在的问题、国际化、方法学变革以及与中国社会实践接轨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颇为深入的探讨。&&& 社会心理学分会安排的大会报告主要有(1)金盛华:当代中国的价值参照危机与精神健康;(2)佐斌:性别态度的情境激活效应研究;(3)俞国良:认知神经科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4)周欣悦:控制感和认知变化;(5)王沛:刻板印象激活与语义激活――一项ERP研究。&&& 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共安排了4场分组报告。66名作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心理学基本理论课题研究、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研究、心理学历史与现状研究、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理论研究等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分会共安排了8场分组报告。75名作者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社会变迁心理、群体心理、网络心理、社会认知、文化心理、价值观研究、道德心理、学生心理等研究领域。&&& 会议还安排了张家界及凤凰地区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考察与调研。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学术年会由两个分会联合召开,既丰富了会议的研究主题,又拓展了与会代表的学术视野,是一次成功的学术年会。
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 (日-20日,武汉暨湖北省心理学会秘书处 撰稿)
&&& 美丽的十月江城,景色无边,秋意渐浓。湖北武汉迎来了心理学脑与认知领域的一场高规格学术盛会。日8时20分,武汉市第五届科学年会心理学分会场: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出席并代表中国心理学会祝贺会议的胜利召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卢光发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周晓林致开幕词。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何祥林教授致欢迎词,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武汉暨湖北省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周宗奎主持了开幕式。
&&& 本次会议由武汉心理学会暨与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联合举办,湖北省心理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承办,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及天津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等院校所院校的170余位心理学界翘楚汇聚桂子山,围绕心理学发展创新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主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探讨中国基础心理学发展思路,交流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将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另有百余位武汉高校心理学研究生列席旁听。
&& 此次心理学学术盛会作为武汉市第五届科学年会分会场会议,对于促进建设幸福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武汉市学会活动、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幸福安康的新篇章。会议收录学术论文128篇,展现了当前基础心理与实验心理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复杂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我们心理学科技工作者要面对的心理研究课题。古语说人心难测,但是心理学,特别是基础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和进展使得这一最为不可捉摸的莫测之物显山露水,有了切实可证的标准和模样。通过对语言、记忆、情绪、思维、社会认知、认知应用、知觉与注意和网络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不懈钻研和连番验证,心理的方方面面有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基础与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从而带动了整个学科以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 19日上午9时30分至11点40分和14点10分作大会报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的刘子立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方方教授和教育部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院的胡祥恩教授分别做了运动知觉学习、显著地图和计量心理学的报告。14点10分至16点10分,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李晟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嘉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罗劲教授做了知觉决策和学习、面孔识别和情绪体验以及认知重构方面的报告。正如大会报告主持人罗跃嘉教授所言,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领域举足轻重。它不仅是一门分支科学,更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它的发展和进步反映并制约着心理学的整体发展。
&&& 20日上午8点至下午15点40,72篇论文作者分别就语言、情绪、记忆、思维、社会认知、认知应用、知觉与注意和网络心理与行为方面进行分会场报告。
&&& 20日下午16时整,大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研究所主任周治金主持。主办单位领导会议主席周晓林从学术成果、理事会改选工作、关系建立和将来工作四个方面对本次会议做了详细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现有的科研水平,一些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而一批年轻学者的成长和加入,更是为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还提出了关于召开专题研讨会、设立讲学班、建立会员制以及健全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建议。承办单位领导会议主席周宗奎院长致答谢辞,他用“三高――高水平、高情感、高投入”评价本次会议。闭幕式上,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对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分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鼓励及支持措施。&&& 日17时许,武汉市第五届科学年会心理学分会场: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圆满落下帷幕。
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
&&&& (日-21日,体育运动心理学分会 撰稿)
&&& ~21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北京市体育科学学会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学术论坛”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等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所的18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做了心理训练的专题报告并与听众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学术研讨。&
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与主题报告人互动
&&&&&& 10月20日上午8:30,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毛志雄教授宣布学术论坛开幕,北京体育大学科技处代表王荣辉教授、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代表姒刚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分会代表张力为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分会代表张忠秋研究员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代表毛志雄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20日上午的论坛由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张忠秋和武汉体育学院教授黄志剑主持。首先,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研究员丁雪琴作了题为《国家队备战奥运会心理科技服务工作三十年》的报告,将她30年来从事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工作的经验体会与听众分享。她讨论了心理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定位,阐述了运动心理学在运动队所起的作用,对运动场上的经典心理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的特点。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也为此次学术论坛的报告水平树立了标杆。之后,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上海体院、中国民航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忠秋、黄俊红、任杰、林岭和孙国晓分别介绍了中国跳水队、举重男队、乒乓球队、柔道队伦敦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情况。 &&& 10月20日下午的论坛由北京体育大学的毛志雄和香港体育学院的姒刚彦主持。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王智、山西体科所的王霆、首都体育学院的徐守森、天津体育学院的戴群、武汉体育学院的祝大鹏、北京体育大学的许小冬和香港体育学院的姒刚彦分别作了关于中国举重女队、射箭队、羽毛球队、女子水球队、拳击男队、跆拳道队和中国香港队备战参赛伦敦奥运会的心理训练的报告。其中,香港体育学院的姒刚彦教授以《SDT视框下的个案比较及心理咨询角度》为题,以个案、女性、华人、社会――文化环境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关键词,结合当下时事热点,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汇报。他与在场众多学者、听众积极讨论,包括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自身觉悟和幸福感等问题的讨论。 &&& 北京市体科所的任未多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力为教授主持了10月21日上午的论坛,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吴敏、广州大学的王润平及苏水生、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力为、王英春和张凯继续为大家做了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报告。张力为教授讨论了他在中国蹦床队进行伦敦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活动中的理论收获和实践收获。他以蹦床队董栋在决赛最后关头选择17.8的高难动作为引子,引述了董栋在夺冠后采访中的话:“我只是在那个时候做该做的,告诉自己不思好不思坏平常心”,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平常心”和“超越自我”进行了剖析,指出“科学的最高殿堂是理论”,运动心理学必须考虑追寻和秉持的学理倾向,考虑大、中、小型理论的指导,考虑小型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操作。报告引发了听众的思考,他们与张力为教授就“哲学”、“人本主义”、“本国文化”和“理论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凯最后做了《中国文化与心理训练之我见》的报告。她从“逐本溯源”、“格物致知”、“他山之石”、“术以载道”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文化对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渗透影响。她的别开生面的话题和流畅自如的表达令台下掌声阵阵。&& &&& 21日中午12时,张力为主持了论坛的闭幕式。他首先邀请首都体育学院的赵红霞同学进行了总结性发言。然后,姒刚彦教授向刚刚退休的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任未多研究员颁发了一枚“金钥匙”特别奖,以感谢他几十年来对运动心理学所做的贡献。最后,张力为邀请为此次论坛辛苦工作的全体志愿者上台,与会者为他们的奉献致以真诚感谢。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本次学术论坛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应用性强。大会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心理训练实践领域的最新的学术观点和操作手段,给与会者以多层面的启迪。第二,与会学者对心理训练与学科发展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 “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学术论坛”闭幕了,但思考和研讨永远不会结束,学者们的探索精神和敬业精神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前途和希望。本次学术论坛给每一位与会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召开
&&& (日-24日,文萍、张仲明& 撰稿)
&&& ―24日,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分会联合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学术年会。&&&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游旭群教授代表中国心理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教育部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主任、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和人格心理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侯玉波教授分别代表两个分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孙杰远教授也在大会上讲话。大会开幕式由广西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文萍教授主持。
会议主席台
&&& 本次学术年会的研讨主题是:心理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计划和文化繁荣下人格心理学的新使命。在学术年会上,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游旭群教授做了“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主题报告,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做了“科研与创造――兼论心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学术年会还分三个会场就认知与教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健康与咨询进行了分组报告和讨论。此外,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还召开了委员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对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定位,高层次心理学人才培养以及心理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经过与会代表的努力,大会开得简洁、有效,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年会的召开,必将有力地推进心理学学科和专业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第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联席会议在河南召开
&& (日-25日,王明辉&&撰稿)
&&& -25日,第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联席会议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期刊联席会议由《心理研究》主办。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原《心理学报》主编杨玉芳研究员,《心理学报》主编林文娟研究员,《心理科学》主编李其维教等,教育部长江学者、《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方晓义教授,《心理科学进展》主编隋南研究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心理学》主编沈模卫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心理与行为研究》副主编白学军教授,《心理学探新》主编胡竹箐教授,《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周世杰教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靖华编辑,《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编辑部解军编辑《心理教育》副主编七十三教授,《心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永鑫教授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本次会议围绕进一步提升心理学学术期刊的质量,从多角度进行了研讨和分析。杨玉芳针对心理学学术期刊的办刊原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她说,心理学学术期刊应该发挥三方面的作用,即促进学术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林文娟从审稿责任制、责任编委、评审上一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三个方面发表了意见。李其维从建立三审制度、强调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同分编委的责任权力方面发表了意见,同时提出了举办心理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写作研讨班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心理学界培养更多的优秀研究人员。其他学术期刊的与会代表围绕提升办刊质量分别进行发言,为今后心理学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提出了有效的见解。
受资助参加ICP学者参会有感(之三)
立足于服务人类的心理科学------第30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有感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邱琴
&&& 作为一名来自中部省份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能够获批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国际心理学大会青年学者资助计划”项目,深感荣幸之余,也给予了我信心。特别感谢中国心理学会资助我在这样一个奥林匹克式的心理学盛会中去学习和感受。&&& 日,我们前往南非开普敦参加第30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五天的会议期间,尽管开普敦是多雨的冬季,基本还是阳光普照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开普顿名副其实!湛蓝色大西洋海潮翻涌,海天一色配以巨幅彩虹,加上著名桌山的靓影和悠闲自在的野生动植物,如此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安宁的心境。这便是我参会的第一感受。带着这样的心境,我积极认真地听报告和学习,先后聆听“推理心理学”领域,以及感兴趣的相关领域的邀请报告、专题讨论会、有争议的辩论,以及前沿科学态势的演讲,等等。听报告可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各个国家专家学者的风貌和汇报形式,不仅令我眼界大开,还让我学习到如何去做好国际会议上的口头汇报,展现自己。&&& 当然,听报告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握心理科学和应用,或者是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动态。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心理学服务于人类。ICP2012向我们展现了一些心理科学和应用的新领域,它们作为一种手段提高、发展和丰富着人类的生活。因而,这次大会所涵盖的心理学实际涉足的领域范围是最宽的一次,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共有44个。这些领域并非是按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专业类别来划分的,而是按照心理学可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领域来划分的,比如,Aviation Psychology,Community,Critical,Exercise,Peace,Race and Racism,Rehabiliation,Traffic and Injury Prevention,等等。传统专业类别约占19个。其中,研究报告数量最多的领域是:Industrial/Organisation/Work和Clinical。其次是Educational,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和Developmental。报告数量最少的领域是:Rehabiliation,Psychogerontology,History of Psychology和Aviation Psychology。我所在的研究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属于这个领域基础研究的分会场只有一个,并且面积不大。五天会议总共五场全天口头汇报。其中,有关推理的研究报告多散见在决策和问题解决的研究当中,针对推理心理的基础研究报告并不多见,里面有我们的两篇。&&& 这次受大会资助的青年教师共有23位。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阅历,还收获了友谊。&&& 再次感谢中国心理学会,同时感谢学会秘书处黄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
&南非ICP2012参会有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腊梅
&&& 日至27日,第30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南非开普敦成功举行。在中国心理学会的资助下,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作为一个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世界心理学盛会,自是收获颇丰。&&& 首先是会议组织有条不紊,活动编排丰富。专题研讨、主题报告、相关领域报告和海报展示在各个会场齐头并进,参会者得以各取所需;开幕式、闭幕式、颁奖活动和晚间舞会也让与会者体会到总揽大局和开放交流的欢乐;参会大学、出版社和心理学服务机构的展览也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不同侧面。&&& 其次是大会的报告数量和专题众多,我在万般取舍下,主要选择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关系、情绪与认知、心理学发展展望等领域。听报告令我获益匪浅,对发展心理学的整体发展以及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尤其是几个专题研讨对我启发很大,比如新皮亚杰学派的最新研究进展、儿童的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家庭关系与儿童发展等,在理论和实验方法上,对我都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些相关领域专家的联系方式,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随时向他们请教。&&& 当然,这次参会最重的任务就是自己的口头报告部分了。虽然由于报告被安排在一大早,会场只有十来个人,但我也认真地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听取了听众的建议并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这次口头报告的经验奠定了我对以后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的信心。&&& 参加国际心理学大会使我有机会在第一线了解国际上心理学的前沿研究,了解同行当前的研究方向和动态,聆听业内大师的学术报告,让我以更迅速和直接的方式了解世界前沿研究课题和方法,甚至寻找国际合作者。聆听心理学前辈们做得很棒的学术报告,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引导。努力积累,有付出才有收获。在一个领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研究下去,才能有突破性的发现和创新性的成果。&&& 最后,非常感谢中国心理学会对我的资助和为我提供的这次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
国际水平的对话与沟通――第30界世界心理学大会的参会感受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姚翔
&&& 受中国心理学会资助,日-26日,我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30界世界心理学大会。虽然,随着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日渐频繁,我每年也都或多或少地参加一些本领域内的国际学术会议,世界心理学大会也是第三次与会了(04年在北京,08年在柏林)。但是参会4天的点滴收获累积起来,无论是听会的学习和思考;还是与学术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是我收益良多。非常感谢中国心理学为国内的青年学者们参与国际学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帮助和支持。我将自己在这届世界心理学大会上的与会的感受分成三个部分,与大家共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趟旅途,这次会议地点算是国内能达到的最远地点之一(开普敦好望角距离北京有12933公里)。虽然距离产生了陌生感和不适应,但是南非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更正了我对于这个国家的理解。临行之前,还纠结是否要带电脑或者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因为之前的种种信息给我的感受是,南非是一个充满犯罪与暴力的国家,对于旅游者并不友好。但是,真正身临其境才感受到“刻板印象”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之远,南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工业体系,具备相当水准的经济实力;开普敦是一座充满魅力,小而美的海滨城市,整洁而富有活力;普通南非人民群众,无论何种肤色都显得热情好客,完全不是传说中的粗鄙与不好接近;在高等教育与学术科研工作方面,南非在整个非洲也保持着长期的领先优势。此外,在各处的旅游景点,也会有奸商宰客;在城市边缘地带也有类似中国城中村的棚户区。总体上,在南非的日子总会给你一种晃似在国内的感觉,既陌生又熟悉,但完全不是印象中的样子。所以读书,并且不断近距离观察地球的各个角落,才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体察这个世界,做到知行合一。&&& “注重交流,建立学术网络”。四年一届的世界心理学大会一直是国际心理学工作者展示工作成果、交流思想,并且结实学术同行的重要平台。因为在这次会议上我负责主持一个由中国与美国科研工作者共同执行的的专题研讨(Symposium)。从最一开始的题目筛选、研究实施、结果分析和报告准备,我与与本研讨会的成员们认真准备,充分讨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因此现场报告获得了圆满成功,现场反馈的效果非常良好。虽然会议主办方只给我们安排了一个100人左右的小场地。但是在整个100分钟的报告会期间,听众的座位始终座无虚席。从现场的观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听众都不是学生,而是有一定年纪的研究工作者,听众们大都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并向报告者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研讨会后,很多听众还意犹未尽地与我们开展讨论,导致后一场的报告的被迫拖延。并且,因为这个专题研讨有相当多的部分涉及到了职业压力与应对,所以工作耗竭(Burnout)量表的编制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务长Christina Maslach女士也全程聆听这场学术研讨,并在研讨会后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结合这些年来我参与的主要国际学术会议,我感觉到,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科研工作水平的增强,国内的研究者也能做出很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在国际学术会议活动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不仅要听会,还要在会上多交流。不仅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要通过交流的过程结识同行,建立学术关系网络并且逐渐在国际学术界中取得地位。&&& “在干中学,在学中成长”。作为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我们都了解自我效能对于个体的成就意义重大而需要着力培养。而自我效能最大的来源就是成就体验,即个体能够体验到的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的合法成就,由此激发他在未来工作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且更加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尤其是世界心理学大会这种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看作是年轻学术工作者的练兵场。在这次会议上,我第一次负责主持了国际学术会议中的研讨会,也是第一次指导我的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会议的口头报告。事后体会起来,感到这种事情必须要亲自做过一遍,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种结果获得的感受,才能在今后更加重大的长河中做到“不慌不憷”。这种学术交流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国际会议中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会极大地促进和激发青年研究工作者今后继续前行。我相信这也正是中国心理学会向我们提供资助支持所期望起到的最终目的。
&&& 最后,再次感谢中国心理学会对于我们青年科学工作者赴南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支持和资助。我也将以我在这次会议上的心得和体会激励自己,继续与同行一道,努力将中国心理学事业发展的更加美好。
非洲之行 心理之思
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 詹启生
&&& 2012年的7月,我有幸作为2012年国际心理学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第30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ICP的会议,不过上次是在国内,那是2004年的暑假,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是首次在非洲举行,参加这次会议有如下几点感受。一,感受多元文化,参与跨国交流&&& 仅从ICP会务组的书面资料中可以看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会议正式代表在3500人以上,会后统计大约达到了500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亚洲、美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等五大洲。&&& 在会议期间,从注册现场到开闭幕式,从专题讨论到焦点议题,从口头报告到张贴交流,从会场沟通到场外探讨,大家都在积极地进行互动,每一位参会者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下,针对经过不同文化熏陶而形成的独特心理特征的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提出各自的研究论点,各抒己见,尽情交流。&&& 不论是具有欧洲文化特色的德国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意大利人,也不论是具有北美南美文化背景的美国人、加拿大人,还是巴西人、秘鲁人,不论是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日本人、印度人,还是具有阿拉伯文化背景的伊朗人、阿联酋人,不论是具有非洲文化特色的乌干达人、赞比亚人,还是具有岛国文化背景的新西兰人、澳大利亚人,我们都围绕“心理学服务人类”这个主题相聚在一起,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形成观念碰撞,结识天下朋友,开创新的合作,促进新的探索。&二,使用同一语言,探索同一心灵&&& 不论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也不论是黑种人,还是有色人,我们都在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对同一心灵主题进行探索。&&& 心理学作为学科的发展仅一百三十三年,但经过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努力,心理学的探索领域在不断深入。透过这次会议,我们进一步看到心理学的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宏观上强调探索心理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二是微观上着重探索心理的神经机制及认知情感健康的关系等。&&& 与“心理学服务人类”的本届会议主题相一致,会议开辟多个会场专门探讨了此主题,心理学不仅仅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科学规律用于人类生活的改进与提高,最终促进人类的进步与幸福。三,欣赏世界美景,陶冶个体性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国际会议,赏世界美景。除了会场内的交流,我们也充分利用会议期间的各个间隙,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实地参观了解南非当地的特色人文自然环境,感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也感悟人类心理能量的巨大。&&& 只有到了好望角,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500年以前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8)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7)为何把它叫做“风暴角”,才能零距离目睹176年前(1836)达尔文专程来此考察植物资源与物种进化的非洲宝地,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未知世界敢于探索的勇气。今天全世界的心理学家首次聚会在非洲大陆探讨充满奥秘的心灵问题,其实这不正是触及另一种层面的“风暴角”与“好望角”吗?遥望开普点上的灯塔,我们不仅感受到人类空间视野通过好望角在扩展,也让我们的心灵时空在非洲之行得到新的拓延,同时把心理学服务于人类的定位。
学会重要活动预告
&-30日上午,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各省级学会理事长联席会
&日下午,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三次代表大会
&-2日,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科院心理所内
中国心理学会 & 2010 cpsbeijing.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科院心理所内邮编:100101 电话:86-10-& 传真:86-10-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心理学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