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从距地面与地...

>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两个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m,它们与水平地面的...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两个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m,它们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使它们分别以大小vA=6m/s和vB=2m/s的初速度同时相向滑行,不计物体的大小,取g =10m/s2.则(
)A.它们经过2s相遇B.它们经过4s相遇C.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8m 处相遇D.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5m处相遇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A、B都做匀减速运动,,B速度减为零用时,通过的位移,设A运动8m用时,解得:t=2s,所以它们经过2s相遇,故A正确;B错误;相遇时A运动了8m,故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考点分析:
考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①速度图像为倾斜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②位移图像为曲线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mg-Fsinθ 
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板紧贴在固定的刻度尺上方,使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由静止开始沿此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关于铅笔笔尖的运动及其所留下的痕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抛物线B.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保持不变D.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不变 
小明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梯运行经过5楼时体重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A.电梯一定在向上运动B.电梯可能在向下运动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某河流中河水的速度大小v1=2m/s,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大小v2=1m/s.现小船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恰好行驶到河对岸的B点,若小船船头指向上游某方向渡河,则小船(
)A.到达河对岸的位置一定在B点的右侧B.到达河对岸的位置一定在B点的左侧C.仍可能到达B点,但渡河的时间比先前长D.仍可能到达B点,但渡河的时间比先前短 
如图所示,一个倾角为?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并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sin?B.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mgcos?D.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
如图4-20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试求:
&(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的值的范围.
(2)力F取什么值,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大?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的数值.
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F的值中隐蔽着临界问题,用极限法将物理现象推向极端,当F有最小值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图得:F1cosθ=μFN,F1sinθ+FN=mg.
解得:F1=
甲       乙
当F有最大值时物体即将离开地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物体的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图得:
F2cosθ=mamax,F2sinθ=mg
解得:F2=,amax=gcotθ
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F的值应满足
答案:(1)≤F≤ (2) (3)gcotθ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当前位置:
>>>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
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A.无摩擦力?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支持力为(M+m)g?D.支持力小于(M+m)g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启东市模拟
以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设斜面的倾角为α.由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Fcosα.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M+m)g-Fsinα<(M+m)g.故选B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主要考查你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5992229918176020156618161090354250如图,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  )A.力F做的功为FsB.力F做的功为Fscosθ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fsD.重力做的功为mgs
╭ァJu﹎nlm
AB、力F做功为Fscos(90°-θ),故AB均错误;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s,故C正确;D、重力与位移相互垂直,故重力不做功,故D错误;故选:C.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体从距地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