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旗下品牌在无水无食物情况下能生活多久?

TA的帖子:
发表于 09:56:20
关于额济纳胡杨林
如果没听过,请百度
如果听过不清楚,请百度
这一线可以耍的地方有
居延海\额济纳河\额济纳胡杨林\黑水古城遗址\巴丹吉林沙漠
但是,时间有限,我比较想去 胡杨林和巴丹吉林沙漠
近几年每年十月前两周,就有无数的人进军额济纳旗,在达来呼布沙漠小镇聚集
但是,即使是为了看胡杨林,有这么多人的时间,我还是觉得老火
所以,我想就这两个月过去,
也许看得见阿拉善还未枯黄的草
这时候看不到金黄或者红色的胡杨林
但是在日出日落的时候,也许能在空旷无垠的沙漠,看出胡杨林的灵魂
我是这样想的.
额济纳,我从去年看到今年,心痒痒的
中途有很多要租车的地方,所以,一个人出门成本太高.
所以,有没有你,在胡杨林还未变成彩色的时候,想去看一看它的灵魂?
我梦游你梦游
10:16 进行了修改我梦游你梦游
10:16 进行了修改
关于额济纳
F1、额济纳在哪里?[2]
A:额济纳位于内蒙古和外蒙古交界的地方,属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这里有巴丹吉林沙漠,黑水古城,居延海,最大的胡杨林。
F2、为什么要在银川集结,直接到额济纳可不可以?
A:银川是距离额济纳最近的一个大城市,我们的大巴从这里出发,因为额济纳没有火车站及机场,而从银川过去是最近也是最方便的路线,所以,只有银川集结是最方便的。
F3、为什么只有十一可以去额济纳?
A:每年中只有这时候是额济纳最美的季节,胡杨林在这个时候会变化出很多颜色,另外,只有这个季节是当地舒适的时候,平时会有沙尘暴,冬天非常寒冷。当地 每年在十一期间额济纳会有胡杨林节,今年的是在九月,到十月为胡杨林节也就是胡杨树最美的时间。早了胡杨叶子没有黄,晚了胡杨叶子就会掉光叶子。
F4、我们住在什么地方?能不能洗澡?条件是不是很艰苦?
A:额济纳是很小的镇子在沙漠和戈壁的中心,当地经济不发达,但我们住在额济纳景观最好的二道桥胡杨林保护区深处,这里是我们提前四个月通过内部关系预定 的,以前是做为政府接待的度假村,这回我们俱乐部把整个度假村都包下来了。这里房间很大,出门就是胡杨林,也很安静,双人标准间,可以洗澡,条件虽然不能 和大城市相比,但在当地已经是最好的了。
相关景点居延海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北40公里处。居延海是由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水注入形成的天然湖泊,分为东西两个湖泊,水域约300平方公里。
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意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 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移动,逐渐淤堵。自元代以后分为亦集乃、哈班哈巴 儿、塔剌失三个海子(湖泊)。清代以来分为东部的索果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顺诺尔(蒙古语,意思是苦湖),两湖之间相距约35公里,但 近年来因主要补给水源额济纳河注入湖中水量的减少,居延海已干枯无水。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 早的农垦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史记·匈奴列传》中记 载:“(汉)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后又在这里设郡立县,南北朝时期柔然占领这里,隋唐时这里属于突厥,宋代时这里在西夏国的统治之下,是当时 西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这片漫漫黄沙中的绿洲之中,碧水之畔,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相传,西汉的骠骑将军霍云病、“飞将 军”李广,进攻匈奴时曾在居延泽饮马,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争夺的目标之一就是居延地区。居延地区之所以是战略要地,就是因为丰富的水源,那里是海。如 果能将匈奴赶出那里,强悍的游牧民族也就被迫要北迁到下一处水草地生活,就能解除对汉朝的威胁了。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而唐 代大诗人王维更是曾于湖畔驻足,并写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额济纳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东麓,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其中干流水系11.6万平方公里)。莺落峡以上为上 游,河道长303公里,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较好,是额济纳河流域的产粮区。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长185公里,流域面 积2.56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张掖地区为核心的人工灌溉绿洲面积较大,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产区。正义峡至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为下 游,河长333公里,流域面积8.04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额济纳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地区。
“额济纳”为党项语“亦集乃”的音转,意为黑水或黑河。但清末学者何秋涛在为清张穆所著的《蒙古游牧记》作注时,曾引徐星伯先生所云,认为“额济纳为蒙古语,意幽隐也“。额济纳河古称弱水或姜谷水等。
额济纳河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而今人所编《额济纳旗志》中亦有这样的记载:”额济纳河在旗境流程250公里,河宽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 米左右,平均流量在200—300立方米/秒之间,由南向北在三角绿洲上又分支19条…。余波注入东(苏泊淖尔)、西(噶顺淖尔)居延海和京斯图湖“。
额济纳胡杨林这是一个神奇的树种,它的生长总是和凤凰与鲜血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年不朽……
胡杨是中亚地区唯一适合生长的乔木,它是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宝贵物种。它妩媚的风姿、倔强的性格、多舛的命运激发人类太多的诗情与哲思。古往今来,胡杨已成为一种精神而被人们所膜拜……
弱水河畔、居延海边是胡杨的故乡,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是中国西部生态的天然宝库……[3]
苍龙腾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态,美妙绝伦……黑河水断流、居延海干涸,70多万亩胡杨林现仅残存30万亩。哀叹胡杨的远去也许更应该哀叹人类自己,拯救胡杨林便是拯救人类自己的家园。
黑水古城遗址“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黑城
残阳如血、漠风当歌,烽火狼烟、羽翎传信。抚摸暮色笼罩下的残垣断壁,沉甸甸的思绪从指间滑落,消失在历史无言的厚重里。古道蜿蜒、笛声悠咽,对视着胡杨林泪水潸然……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居延地区原为匈奴牧地,19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这里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汉后这里的文明断断续续、起起伏伏,战争的创伤浸透了弱水河畔。
时至公元1038年,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在这里设立“威福军司”,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这里成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线索的原因。1226 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 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 考察时发现了黑城。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 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
黑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9米。城西北角建有一覆钵式喇 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 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 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玛峰”。  巴丹吉林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丽,以其高、陡、险、俊著称于世。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号称巴丹吉林沙漠“四绝”。高大的复合型沙丘链和金字塔状沙丘, 貌似“山”一般,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窝、沙刃随处见,景象奇伟壮观,缤纷多姿。在沙漠腹地,高峰林立,峰峦叠嶂,沙脊如削。奇特的沙漠造型,是进 行沙漠探险旅游的理想之地。遍布巴丹吉林沙漠的鸣沙誉为“世界鸣沙王国”。它所发出的声音犹如飞机群轰鸣声,沉闷而深远,数公里外清晰可闻,无不使人刺激 异常。腾格里达来月亮湖  这里是中国距大都市距离最近、旅游成本最低的沙漠探险营地,是国内目前接待设施最豪华、服务功能最齐全、娱乐项目最丰富的沙漠探险营地。  这里是温带沙漠动植物样本区,许多科学家指出这个6000万年前形成的沙漠湖泊是地球古代探索者的缩影,地球上的生命曾在这里静静的蕴育……这里正在 建设一个温带沙生植物园,计划把所有温带沙生植物收集种植,为世界沙漠治理研究工作提供一最佳场所。
旅游温馨提示着装提示十月进入草原和戈壁,白天的气温会是在二十几度左右,夜间气温最低会达到十度以下。如果遇到下雨的天气,白天的气温会更低.这里早晚的温差很大,所以有 “早穿棉袄午穿纱”的说法。清晨拍日出的朋友一定要多加衣物,大家要携带的衣物应该以轻便、防风、保暖、体积小的衣物为主,尽量带一些可以重叠穿着的服 装。戈壁,沙漠,海子等地区风大要注意防风保暖。不要带厚重且不防风的衣物,所带衣物如:
长袖T恤 2.棉布或牛仔布衬衫 3.冲锋衣 抓绒衣 4.单夹克 牛仔裤 5.保暖内衣或薄毛衣裤 6.头巾 纱巾 遮阳帽
大家不要忘记带上薄的手套和帽子以备不时之需,还要多带几双袜子方便换洗(最好是线的、棉的,吸汗且不磨脚)。
在当地安排是旅游空调车,全程会有车辆跟随。没有设计徒步,穿越等强体力付出的活动,不会感到很辛苦。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出行,不必有思想负担。
饮食提示在草原地区饮食以牛羊骆驼肉,面食为主,蔬菜少且贵,做好思想及胃口的准备。可以在银川自行购买些水果带在身边以便于食用。草原气候比较干燥,为增强抵抗 力应加强蔬菜水果摄入,切忌无节制地食用羊肉,一旦上火,将影响体力和健康水平。由于当地蔬菜水果出产不多,建议携带合成维生素,特别是VC。我们此行主 要的特色食品有蒙古族的手抓肉,烧烤,涮肉,银川伊斯兰回民风味小吃等等。多数食品都很油腻,内蒙古的奶油和青砖茶都具有调节肠胃,减轻水土不服症状的功 效,建议适当饮用。这里的奶酒、草原白都颇为醉人,饮酒以自己平日普通白酒酒量的三分之一为宜,以免产生发生身体不适。我们此行虽行进在内蒙古高原之上, 但实际的平均海拔只有一千多米左右,不会存在高原反应。建议队员多带零食!
因为草原晚上光线不是很好,准备一只电筒会感到很方便。
大家应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包或腰包,以便装一些贵重物品,全程住宿期间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财物,不要放在酒店里,出入酒店请锁好房门,避免旅途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影响到您的旅途心情。
大家应带足够的电池、充电器、胶卷或数码伴侣。相信沿途的美景一定会扼杀不少的胶片。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十月正是胡杨最美的时候,所以提前要做好摄影方面的功课!带摄影器材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防止沙子进入摄影包内,以免损坏机器设备。草原和沙漠日照比较强烈。尤其女队员们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以免旅行前后判若两人,(防晒霜尽量用高倍的)。晴天紫外线很强,为了保护好眼睛,请携带一副墨镜。
5.本次旅行地点是位于中蒙边境的空旷戈壁地区,每一个旗县的距离都非常远,所以有几天在路上的时间会比较长,这也是所有草原和戈壁旅行的特色之一。请大家在银川买好零食和饮用水,因为途中采购不是很方便。会有在车上用餐的时候。
在当地购买的刀具一般不容易带上火车,可以变通的方式为邮寄和国内快运。参队队员自行准备些铅笔、橡皮、书本或其它物品,可以送给当地牧区的孩子们。
十一期间一经进入阿拉善草原,已经没有一望无际绿色了,但却是胡杨最美丽的季节!
我们全程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自治区内活动,所以一定切记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胡杨林里经常有骆驼和羊群出没,拍摄时不要惊吓它们,以免引起牧民的不满。沙漠里拍摄最好使用三脚架,最好使用机械相机和镜头,同时要用透明袋保护住相机,因为风卷起的细沙可以说无孔不入。
摘自搜狐旅游【滚滚红尘 原始苍凉】
Img.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10:03 上传
胡杨,已经成为前卫、唯美和酷的代名词,那些还没有去过额济那旗的文艺青年感到自己就要落伍了。在秋风初起的日子,他们从繁华都市来到西北银川,再从银川一路穿过阿拉善贫瘠的荒漠,穿过风沙、寒冷和瘦的可怜的羊群出没的草皮,来到这个遥远的沙漠小镇。每年十月的头两个星期,当胡杨的叶子从青色转为灿烂的金黄,这个荒漠中的边陲小镇就在一夜间比平时多了两三倍的人口。不但连农民自家的院子里都搭满了帐篷,而且无论是早饭、中饭还还是晚饭,只要是提供粮食的地方就不再有文明礼貌了,这些背着三角架的,派系复杂的部队一拨拨涌进饭馆,麻利的翻箱倒柜,寻找油饼、鸡蛋、茶叶、开水和咸菜,一边拉高喉咙对着厨房杀驴一样紧催,当等到食物上来之后,那声音就好像蝗灾,几秒种里一切就只剩下空盘子了。
  小镇叫达来呼布,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它有一片200公里长,从古日湖通往边境苏泊卓尔的原始胡杨林。一条叫做达银的公路从这片胡杨林当中穿过,把额济那旗和800公里外的银川连接起来。 旅游业使汽车站逐步发展为镇中心,挤满了小饭馆、杂货铺、五金店、住宿、台球房、水果摊和简陋的澡堂。 卖葡萄、苹果、烤红薯、肉夹馍的小贩和年青的算命尼姑在繁华的十字路口摆着地摊,一直工作到太阳落山。天黑以后,人们拥挤在饭馆门口吃烧烤,在炭火上烤熟一串串的羊肉、羊胗、羊腰,喝一种颜色很深的啤酒,倒在大啤酒杯里,插上一根麦管。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镇,汉化的居民,火柴盒一样簇新的平房和宽整的马路让它看起来没有什么特色。不过沙漠的开阔依然在那里,站在街道上,抬头就能看到远处土黄色的山峦,矗立在琥珀色的蓝天下面。
  大部分人在额济那旗会呆上两天,一天去黑城,一天去胡杨林。黑城是一座废墟,靠着一片阴森森的死去的胡杨林,和世界上所有的废墟一样曾经充满了热闹。曾经有水,富饶的草原,波澜壮阔的湖面,和很多美丽湖畔。因为这个原因,匈奴人被汉族驱逐了出去,并被一条一千公里的长墙,沿着甘肃酒泉以及额济那旗周边到玉门关挡在了这片乐园之外。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原和异邦通过无数次的恶战为这里书写着历史。士兵,军官,马匹,城墙,边贸商人,种粮的,卖菜的,僧人,妇女,儿童,探子和战争在军营边生根发芽,世界变的熙熙攘攘,挤满了各种声音。
今天的黑城算是彻底和平了,被时间推土机清算成了一座死寂的坟墓。血肉之躯带着各自的命运滚过红尘,连同千千万万的故事一起被吹散了,连一只破鞋都没有留下。“黑城”两个字大大的刻在一块旧木板上,吊在半空中,任凭狂风拉扯。它的身后,西夏国的都城现在变成了一片空旷无边的荒漠。荒漠上没有太阳,没有文明和东西南北,煤灰色的云滚滚无边,把天地都染成了乌鸦鸦一片。昏暗的世界里只剩下两样东西,风和沙子,游击队一样神出鬼没,也永远也不让人休息,从各个方向砸过来,劈头盖脸,声音吵到连说话都听不清楚。大地上,我们苦心经营的一切琐碎物件都被清除了,人于是感到了渺小。
  三三两两在废墟上,苍天底下,黄豆一样细细的一个影子。这些影子跳上元代覆钵式的喇嘛塔,蜷缩着身子,哆嗦着牙齿拍了照片,再跳下来,哆嗦着爬上形迹可疑的土包,狼狈的上蹿下跳。人所幻想的诗意在这个灰蒙蒙空旷破败的地方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厌恶,厌恶大千世界,所有人的结局最后都是如此。繁华过后的灰烬,阴森的白骨和牙,真实的虚无,和空白世界的仓皇。
  《Matrix》里,那个回到Matrix世界的叛徒一边在高级餐厅吃着牛排,一边大谈他的哲学观,如果Matrix能够提供生活里所需要的一切美好感受,那么为什么要反对它呢?在额济那旗,胡杨林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感官世界,艳阳高照,金碧辉煌,贩卖蓝天、黄叶和现实生活中稀缺的浪漫。哪怕是对色彩最迟钝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秋天的胡杨林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出了镇子,沿达银公路依次有八座空桥横跨在没有水的额济那河河床上。河床两边,是连绵起伏的,庞大的胡杨林。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今天胡杨所引发的浪漫情怀,对于从前的楼兰和额济那旗居民来说是无法想像的,那些杨树无非是一种免费的取之不尽的材料,是房梁、窗户、桌子、板凳、马车、棺材和烧饭的柴火。于是日复一日,人们消耗着它,将无限量的胡杨渐渐砍光,使它所维系的世界最终崩塌成了一片沙漠。数量稀少的胡杨今天是一种景观,退缩在沙漠里,被用来招揽游客,并寄期望于阻挡沙漠的扩张。另外人们还喜欢谈论胡杨的长寿,三千不倒的神奇。讽刺的是,这对胡杨来说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恭维。这棵65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树大概已经忘记自己究竟有多么长寿了。她的记忆开始于白垩纪壮丽辽阔的高原,茂密的森林,炎热和巨大的形形色色的恐龙。之后是一颗陨石,消灭了这一切。爆炸尘埃形成的厚厚云层,经过了很多年才散去。植物或者被烧死,或者因为没有太阳而渐渐枯死,辐射物质和粉尘随着雨水被冲入海洋,使大部分的生物都死了。地球化了上亿年辛辛苦苦进化出来的大部分物种,在一瞬间,全都完蛋了。胡杨和极少的物种躲过了这场地狱般的灾难,继续生活在地球上,而又经过6500万年的时间,这些物种也渐渐消亡了。
人类在胡杨的生活里也占据了一点时间,就像对待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一样,直到无可利用之后离开了它。今天的胡杨依旧孤独,在撒哈拉,塔里木盆地和额济那旗。这些黄沙漫漫,苍凉原始的地方。岁月使她们变的像琥珀,有一种华丽的温暖感觉。她们也都老了,相隔十几米在落英中亭亭站着,蓬松的黄发闪闪发光,褶皱的皮肤上有蜂蜜的颜色。阳光、黑暗、冰雪和干渴慢慢塑造出了一个个蜿蜒盘旋的身体和翡翠一样通透的金叶,在树冠高处构成一片海浪,无声无息。脚下的沙漠也像海浪,起起伏伏,忽然间,就掉下一大块,远远的又升起一块,上面孤零零住着一棵胡杨,和四周的胡杨林隔着一片空旷的沙海,天地间,似乎只就有她一个人站在那里,银杏般的黄叶静静笼罩着阳光,沉静优雅,风流绝代。从胡杨林回来的人会相互问候,你看到那棵树了吗?是的,我看到那棵树了。就像迪拜的帆船酒店一样不可能错过。沙漠的云没有柔和的线条,像一团跌落的白玉,破碎在天上。
  每年秋天,蓝天下面,金色巨大的胡杨如同一场浩瀚烟花绽放在无边的沙漠里。被时间之钟追的精疲力尽的人在这里获得了短暂的宁静,没有钟点,声音,可怕的重复,也没有什么动物,金色的沙子连入天际,被太阳烤的干燥而温暖,上面落满了胡杨树上漂亮的柳叶,杨叶和枫叶,孤独、壮观而宁静。
不错的啊啊啊
楼主的功课做得真是好!
我想去,梦游,但是我想国庆去。 一起哇!
偶系发呆龙 发表于
我想去,梦游,但是我想国庆去。@背包走天涯 一起哇!
怎么全是字啊!脑壳痛!!国庆 去这儿也不错
偶系发呆龙 发表于
我想去,梦游,但是我想国庆去。@背包走天涯 一起哇!
亲爱的龙嬢,国庆是比较好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好多人喔.想到这个 我就觉得恐怖.
我梦游你梦游 发表于
亲爱的龙嬢,国庆是比较好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好多人喔.想到这个 我就觉得恐怖. ...
但是国庆时间才够的哇。。。不怕的嘛我们有无敌的RP!!!
偶系发呆龙 发表于
但是国庆时间才够的哇。。。不怕的嘛我们有无敌的RP!!!
/呲牙..到时候你有这个计划 就呼叫我看看,我有这个计划就呼叫你看看,& &传说中,国庆节,那儿惨不忍睹.因为本来是个小镇,接待能力各方面都有限& && &龙嬢,靠你的人品了.我是没有人品的,走哪儿哪儿下雨..../流泪
我梦游你梦游 发表于
关于额济纳
F1、额济纳在哪里?[2]
可以去沙湖那玩玩 曾经我们大队的训练场
我也想去,去年就想去了,在网上看到图片很漂亮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Inc.骆驼为什么能比较耐干旱?
骆驼为什么能比较耐干旱?
骆驼是骆驼科属动物,鼻孔能开闭,足垫厚,适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峰,内蓄脂肪,胃有三室,可以贮水,所以耐饥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 

骆驼是在新生代始新世时期(距今约5500万年)北美洲的原柔蹄类进化而来的,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国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北纬36°以北地区,有阿拉善、新疆、苏尼特双峰驼三个品种。骆驼是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的重要畜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机体构造、器官功能和生活习性都形成了许多特性,以适应独特的荒漠条件,因此被誉为“沙漠之舟”。骆驼有极大的耐饥、耐渴性,21天不给水草仍行走自如。其血液有很强的储水能力,同时以体温变化、肾小管再吸收、粪中含水少等多种途径节水。有耐粗饲料、抗风沙、抗逆等特性,并具备相应的生理机能。骆驼能与荒漠草原和谐共存,软蹄对草场的破坏性小,能利用无水草场,能接受苦咸食物。一说起骆驼,人们自然联想到沙漠。因为骆驼具有在干旱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以及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特殊本领,所以公元400年晋代高僧法显在《佛游天竺记》中描述说:“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风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私人尸骨为标帜耳。”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途经沙漠时也是“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魅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骆驼还有一双不怕风沙的眼睛,即使再狂暴的风沙也奈何不了它,它照样可以在沙尘暴中悠然行走。而且它还有预报大风的本领。据《北史》记载:“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其风迅驰,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骆驼除了有上述特长以外,它的嗅觉也十分灵敏。它如果在行进中嗅到远处有水的气味,它会高昂起头颅,嗅个够,然后义无返顾地大踏步向那里奔去。据张华的《博物志》说:“敦煌西度流沙,往外国千里无水,时有伏流处,人不能知,橐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行,以足踏地,人于所踏处掘之即得”。这说明骆驼的寻水本领。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也称骆驼“能识泉脉、水脉、风候,凡伏流,人所不知,驼以足踏虚即得之”。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多次去过西北,每次去,都要探访一下沙漠,觉得人们所说的并没有一点夸张。沙漠里的环境条件就是很险恶,而这样恶劣的环境,只有骆驼才能够适应,真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骆驼被人赞美,受人尊重。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不为名,不为利,革命的贤妻良母”的任弼时同志夫人、百岁老人陈琮英,生前最喜爱驼骆,她毕生自勉的是:做“党的骆驼,人民的骆驼”。 
凡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区的人无不对它赞誉有加。确实,自古以来在传播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悠悠古道上,它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只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jiǎn)和浓密的长睫(jié)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 

骆驼是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两种大型反刍哺乳动物的统称,分单峰驼和双峰驼。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双峰驼又称大夏驼,有两个驼峰。骆驼四肢长,足柔软、宽大,适于在沙上或雪上行走。胸部及膝部有角质垫,跪卧时用以支撑身体。奔跑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步态,同侧的前后肢同时移动。具有两排睫毛以保护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经过训练和管理恰当的骆驼性情驯顺,但也容易发怒,尤其在发情期。发怒时口喷唾液,并会咬人、踢人,十分危险。骆驼原产于北美,约在4000千万年前左右。后来其分布范围扩大到南美和亚洲,而在其产地则消失了。传统上骆驼被用作重要的驮畜。虽然双峰驼行进速度仅为每小时3至5公里,但能长时间地背负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单峰驼腿更长些,人骑坐时能保持每小时13到16公里的速度达18个小时。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食物丰富时,骆驼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即利用这种储备。驼峰内的脂肪不仅用作营养来源,脂肪氧化又可产生水分。因此骆驼能不食不饮数日,据记载,骆驼曾17天不饮水仍存活下来。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因为骆驼的这些特性,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冬季,骆驼生长出蓬松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脱落,身体几乎裸露,直到新毛开始生长。雌骆驼每产一仔,哺乳期一年。骆驼的寿命为30至40年。
骆驼浑身长着蓬毛,长腿长颈,背峰有单有双。4只掌蹄又宽又大,下面长着软软的肉垫,富有弹性,走在疏松的沙地上,稳稳当当,不会陷进沙子里。在旅途中,骆驼尽管背驮着重物,每天仍可奔走70~80公里。它总是保持着昂首阔步的雄姿,把头抬得高高的。这样,它的眼睛就不会被地面上反射的阳光高热所灼伤。骆驼两眼上的长睫毛是双重的,能够像帘子一样挡住沙子,不怕风沙迷眼。它的鼻孔能张能闭,长着瓣膜般的东西。耳朵外长满细毛,风沙也无法进入。
骆驼的视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察觉到远处的水源,带领在沙海中迷路的旅伴找到水草丰美的绿洲。“当时识风候,过碛辨沙泉”,宋代诗人梅尧臣早就赞美过骆驼找水的本领。
骆驼耐干旱的本领是非常惊人的。在沙漠地区阳光照射下行走,它7~8天不喝一滴水,照样能挺立在骄阳下跋涉。休息的时候,它蹲伏在地,由于肘部、膝盖和前胸部位长有六个胼胝,就不会被灼热的沙砾所烫伤。
在北非,放牧的单峰骆驼很少饮水,因为它们从杂草中得到了水分;即使到了酷旱的夏季,它也能好多天不喝水。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骆驼身上的驼峰,里面储存着大量胶质脂肪。天气炎热时,里面积存的脂肪减少,驼峰显得低矮而软塌;秋天养肥后,驼峰就坚实地鼓起来。这胶质脂肪会发生化学变化,氧化分解,供给骆驼所需要的营养、能量和水分。据估计,每100克脂肪,在氧化时可以产生107克水。
骆驼能脱水减少体重的30%。从外形看来,虽然干瘪得不成样子了,但却不会死去。这时候,如果有水喝,它能够很快喝完20多加仑的水。有趣的是,它喝的水量正好是它失去的体重。
骆驼在7天内即使不喝水,在体内水分失去1/4的情况下,血量也只减少1/10,而且照常能排尿,还能将快要排出的尿液,在体内重新“加工”变成有用的物质。
骆驼的体温有着很大的伸缩性。早晨,它的体温只有33.88℃,到了酷热的中午,它的体温升高到40℃。当沙漠的气温高达40℃以上时,骆驼却毫不理会这些变化。沙漠之夜,气温骤降,它的体温又降低了。
骆驼那蓬松的皮毛,大有用途。它不仅能够抗御炎热,而且还能让汗液慢慢地蒸发,使体温下降哩。
最近,国外科学家对骆驼为什么十分耐干旱作了新的解释。说是由于骆驼的鼻子具有奇特的调湿功能。骆驼鼻腔中的粘膜面积特别大,几乎有1000平方厘米,鼻甲的表面能汲取呼出气体中所含有的水气,而在吸气时再释放,送回体内。骆驼呼出气体的温度,低于体温,湿度很小,每升只有46毫克。当十分干燥的沙漠空气吸入鼻腔,经过粘膜时,粘膜渗出水分,将空气湿润,然后进入体内。
沙海里响起悠扬的驼铃声,一群群骆驼背驮物品,陪伴着旅伴越过沙漠,横穿戈壁,跨越时空,起着交流物资、沟通文化、民族融合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骆驼已是中国通往西域友好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丝绸之路”上驮运货物的动物。即使在今天,骆驼仍旧是不可或缺的沙漠之舟。
其他回答 (6)
因为它身体内有个存水袋!
由于骆驼血液里面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白蛋白,蓄水能力很强,比其他家畜更能有效地保持血液中的水分。
因为他的两个峰能储藏很多的脂肪类,这就是骆驼为什么能比较耐干旱!
因为 .它是骆驼呵.. 迩傻瓜内,.? 问这中问题.
因为他就是热带动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生活百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火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