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物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
如图所示,物体自 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 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mD.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 5m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C试题分析:设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因为不知道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故A错误;根据,可知,故B正确;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物体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再由可得OB两点间的距离为,所以O与A间的距离,故C正确,D错误.所以选B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公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推导: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为等分时间间隔):① t秒末、2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Vt=V0+at=0+at=at)V1:V2:V3……Vn=at:a2t:a3t…:ant=1:2:3…:n②前一个t秒内、前二个t秒内、……前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S1=v0t+at2=0+at2=at2;S2=v0t+a(2t)2=2at2;S3=v0t+at2=a(3t)2=at2;Sn=v0t+at2=a(nt)2=at2。S1:S2:S3…….Sn=at2:2at2:at2……at2=1:22:32….N2③&第1个t秒内、第2个t秒内、……-第n个t秒内的位移之比:&&&& &&&&&&&&& (初速度为0)&&&&& &&&& (初速度为at)&&&& && (初速度为2at)&&&&&& Sn=&& (初速度为)&&& 所以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④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因为初速度为0,所以&&& &&&&&&&&&&&&& &&&& &&&&&&&&&& &&&&& &&&&&&& &&&&因此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1:……:⑤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 &&&& 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为相等的时间间隔,s为相等的位移间隔): ①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②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4:9:……:n2;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 ④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1:……:; ⑤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03879862310936388266359612122295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3:2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2tC=23t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得: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所以v2=2ax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2:3:2,故A正确;B、根据运动学公式x=v0t+12at2得:t=2xa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3:2即tE=2tB=2tC=23tD,故B正确;C、由于vE=2vB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0+vE2=vB故C正确;D、vB:vC:vD:vE=1:2:3: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故选AB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t2-v02=2as。
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推导:
由可得,将t代入有,即
①是由公式推导而出,一般情况下,对同一过程不能联立三式求解。②关系式中一共有四个物理量,若求其中的一个物理量,需要知道其他的三个物理量。由可推得(v取正值还是负值根据情况判断),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矢量式,应用它解题时,若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a与同向时为正值,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与反向时为负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位移,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的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位移,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知识点拨:
对位移和速度关系的两点提醒:
注意同一性,即应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及发生的位移。
注意矢量性,即以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三量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为正,相反则为负。
当初速度为零时: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49422416010885298478233883156623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
练习题及答案
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1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g取10 m/s2)求: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斜面的倾角θ。 (3)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期末题
所属题型:计算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难
答案(找答案上)
解:(1)由前三组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由后三组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1,代入数据可得:θ=30°(3)设在t时刻物体运动到B点,且速度最大为v,则有:v=a1t又因为在0.8 s时物体的速度为2.6 m/s,则有:2.6= v-a2(0.8-t)解得t=0.6 s,v=3 m/s总路程
马上分享给同学
高中一年级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基本公式:①速度公式:vt=v0+at;②位移公式:s=v0t+at2;③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推导公式:①平均速度公式:V=。 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 ⑤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为相等的时间间隔,s为相等的位移间隔): Ⅰ、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Ⅱ、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4:9:……:n2; Ⅲ、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 Ⅳ、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1:……:; Ⅴ、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追及相遇问题:①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②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Ⅰ、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Ⅱ、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③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Ⅰ、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Ⅱ、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知识点拨:
例: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为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解析:由及得,即A正确。由得,则,,,,由此可知B正确。由得,即B点为AE段的时间中点,故,即C正确。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时间相等,速度增量相等,故D错误,只有D符合题意。
考点名称:
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加速度即速度的变化率。
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公式:,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m/s2。
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从加速度的产生上来说,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方法与知识感悟:
加速度、速度与速度变化率的区别和理解:①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描述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所以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②加速度实质是由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说明加速度不是仅仅由速度的变化决定的;③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但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其实质是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④加速度即速度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量大,速度的变化率不一定大,速度达最大时,速度的变化率可为零。
例: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考点名称: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②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题,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当研究对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⑥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问题:Ⅰ、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①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②分析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③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Ⅱ、超重和失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时或向下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Ⅲ、连接体问题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Ⅳ、瞬时加速度问题①两种基本模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等):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即可产生弹力的物体,它的形变的发生和变化过程历时极短,在物体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为受力情况改变后的状态所要求的数值。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种形变明显,其形变发生改变需时间较长,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变。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a、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b、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c、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Ⅴ、传送带问题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①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体方法是:a、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b、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c、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②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a、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b、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c、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X=X2-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说明: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地的加速度和相对于传送带的加速度是相同的。传送带系统功能关系以及能量转化的计算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功①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其中X2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②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由功的概念得,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例如图2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对传送带做正功。说明:当摩擦力对于传送带做负功时,我们通常说成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外界向传送带系统输入能量。③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对物体和传送带做的功的代数和。即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总是做负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积。④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的物理意义是:物体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即。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临界问题。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高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匀减速运动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t=0.6s时瞬时速度大小v. t(s)0.00.20.4…1.21.41.6…v(m/s)0.01.02.0…1.10.70.3…【考点】;.【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由表格读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斜面的倾角α;(2)研究物体由t=0到t=1.2s过程,根据斜面上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水平面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再求出t=0.6s时的瞬时速度v.【解答】解:(1)由表格中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 a1==m/s2=5m/s2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2=△v△t=0.3-0.71.6-1.4m/s2=-2m/s2所以大小为2m/s2.(2)研究物体由t=0到t=1.2s过程,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则有vB=a1t,v1.2=vB-a2(1.2-t)代入得v1.2=a1t-a2(1.2-t)解得t=0.5s,vB=2.5m/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t=0.5s,则t=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 v=vB-a2(0.6-t)=2.5m/s-2×0.1m/s=2.3m/s答:(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5m/s2,2m/s2(2)t=0.6s时瞬时速度大小为2.3m/s.【点评】本题由表格的形式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运用运动学的基本公式求解加速度.要抓住物体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运动之间速度关系,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1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B..
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做匀减速运动(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2)物体从A开始运动到C停止所用的总时间t;(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5m/s2(2)1.75s(3)2.3 m/s试题分析:(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1==5m/s2,(2)由后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1.6s后再经时间t1停止故总时间t=1.6+t1=1.75s(3)设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为t2,滑到B点的速度为VB,由A到B过程,VB=5t2由B到C过程,0=VB-2×(1.75-t2),解得t2=0.5 s,VB =2.5m/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则t=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2.5-2×(0.6-0.5)="2.3" m/s。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理规律结合实验数据解决问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B..”主要考查你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a=恒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位移公式:x=速度平方公式:位移—平均速度关系式: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SⅡ-SⅠ=SⅢ-SⅡ=…=SN-SN-1=ΔS=(此公式可以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推论:Sn+m-Sn=,其中Sn、Sn+m分别表示第n段和第(n+m)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T为相等时间间隔。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vs/2=。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经过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511464173123767053750004182373782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物体从光滑斜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