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非洲土地荒漠化化的原因

下图是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C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1)填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A: B: (2)图中阴影部分是非洲萨赫勒地区.该地区是世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根据该地区有代表性的C地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萨赫勒地区的畜牧业由过去的游牧业为主向现在的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近六七十年来.该地区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图是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及C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1)填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A:&&&&&&&&&&&&&&&&& &&B:&&&&&&&&&&&&&&&&
(2)图中阴影部分是非洲萨赫勒地区,该地区是世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根据该地区有代表性的C地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萨赫勒地区的畜牧业由过去的游牧业为主向现在的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近六七十年来,该地区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加大,致使萨赫勒以南地区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请分析这两种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2)从气候资料看,代表的C地月均温在22℃以上,气温高蒸发量巨大;降水量不足500mm,气候干旱,极易产生荒漠化现象。 (3)商品性定居牧业增加了草场的压力,可能导致草场的退化,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结果是草场被遭到破坏,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他国石油资源开采,多渠道进口石油,增加国内石油储备、部分石化企业积极进入海外资本市场、参与国际投融资活动,壮大自身实力,降低能源风险。据此回答(1)~(3)题。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安全问题我国采取了多项措施,那么你认为材料中提到的能源风险最应该是哪两方面的安全问题
①石油生产的安全 ②石油来源地的安全 ③石油运输线的安全 ④石油争端的安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我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这条石油运输线路中对我国的石油运输最重要的地区是
A.曼德海峡B.波斯湾
C.马六甲海峡D.台湾海峡
(3)除中东和非洲地区外,下图所示地区也是我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对于该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亚洲的一个内陆湖
B.俄罗斯濒临该湖
C.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D.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该湖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邱效琴;【设计思想】;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是要阐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设计思想】
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是要阐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本节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探讨三大问题:我国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第一节教材的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进而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准备】
1.制作PowerPoint课件或准备相关图片(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生态破坏分布图等。)
2.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因为荒漠化已成为当今
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我们将用两节课时间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人为因素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一般过程。
辨析:荒漠化的不同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活动: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讲解:1.范围;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补充讲解: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读图分析:读图2.1、图2.2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及植被景观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在此特征下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读图2.3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新疆绿洲分布的特点及成因,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并做好激励性评价。
读图思考:结合图2.2找出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之间的大致分界──贺兰山。
(三)荒漠花形成的自然因素
引导学生结合西北地区实际分析本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条件,并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
②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
④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主要自然因素。
承转: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那么到底有哪些人为原因和因素呢?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材料分析:根据课本第21页到第24页的课文“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理解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列表比较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危害。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阅读讨论次生盐渍化形成。
(1)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怎样?(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2)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灌溉农业?(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应持宽容态度。)
活动:请根据给出的图文资料,并联系课本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请列举受干旱特征影响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地貌──沙漠和戈壁,风蚀风积地貌;植被──草原和荒漠。人文景观:牧业生产,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防灾治沙的沙障等。)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提出一种解决萨赫勒地区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开放性试题、不拘泥课本、创新思维,结合西北地区实际,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述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材料分析:根据课本第25至第26页的课文“思考”等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展变化和荒漠化扩大的影响,完成表格。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2“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②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①由四周流向中心。②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四周的高原山地,地形限制了河流的发育。) 读图思考:读课本图2.13,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农牧业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作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日益严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
(2)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分析题解:阅读第26至第30页课文,结合“活动”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结合西北地区实际,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2)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读图2.14明确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读图讨论:读图2.14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讨论: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2.治理措施。
回忆: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75荒漠化的治理等内容。 
 土地沙漠化防治与治理摘要:由于全球沙漠化日益严重,带来的损失日渐增大,因此,研究 土地沙漠化防治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对沙漠化的防治与...  荒漠化的防治的主要措施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荒漠化的防治的主要措施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荒漠化的防治的主要措施...  读图完成。 1 7.关于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或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危害与治理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当湖高级中学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  西北师范大学 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 年学姓专住邮 级: 号: 名: 业: 2012 级
高永鹏 地理科学 址: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蓝天公寓 编: ...  荒漠化治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一。荒漠化土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7%,并且目前仍以每年超过 246Okm“...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过程,能运用荒漠化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土地荒漠化治理 环境保护 预防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 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些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风力过大,吹走表土D.开垦草原,过度放牧
试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些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对草地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引起草地荒漠化盐碱化等。这种现象在下列哪个地区比较严重(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
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B.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产三河马、三河牛闻名。
C.我家在福建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D.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仅发展有一些绿洲农业。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9分)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类型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分布较吻合。(2)土地类型⑤中,有零星分布的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荒漠化概况分析报告.ppt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二章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 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 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 第五节荒漠化危害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一、世界沙漠分布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区域/国家旱地面积荒漠化面积荒漠化程度(×103km2)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度荒漠化全球非洲北美洲873—南美洲162—大洋州114欧洲71831亚洲其中:印度中国411030—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荒漠化分布状况二、世界荒漠化现状(一)非洲荒漠化现状(二)荒漠化的成因*水文环境差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类型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合计面积142.1.7占全区(%)43.134.422.5100占国土(%)14.911.97.834.6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干燥●冷热剧变●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 我国荒漠化地区全年日照数一般在h以上,属于全国的高值区,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表现为雨量稀少,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蒸发强烈。荒漠化区温度日较差大的优点尤为突出,一日而有四季,殊为明显。冬、夏气温变化较大也是沙区温度变化特征之一,夏季炎热短促,冬季严寒漫长。全国多数荒漠化地区而言,≥8级大风日数一般全年为30d左右,多的可达50d。二、荒漠化地区的地貌纬度偏北。我国荒漠化地区大地貌是以山地与高原为骨架。我国北方沙地地貌有不同组成,东部有几个草原带沙地分布于较为平坦微起伏的准平原台地与下陷盆地中。中西部沙区地貌的基本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形成既有明显分界又有联系的地貌单元,各个沙漠四周高山环抱、地形十分闭塞。三、荒漠化地区的土壤荒漠化地区包括山地、残山、台地、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缓起伏的高平原和下陷盆地上分布的沙地、湖泊淖尔、盐沼等。不同地带因受不同气候、植物、地形、基岩、母质、地球化学、水文条件等生物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土壤,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与荒漠区,土壤的钙积化现象普遍。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是由降水、森林与山地冰雪消融所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组成的统一体系。我国的荒漠化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降水量可由东部地区的450~500mm,往西降至30mm,故越往西降水越稀少。我国沙区人均可利用地表水占有量为、每公顷平均占有量为,与全国人均占有2600m3、每公顷平均占有26250m3的水平相比较,约低4%和64.67%。与世界人均11800m3相比较低的很多。四、荒漠化地区的水文状况(一)温带草原区植被(二)温带荒漠区植被植被类型依据生态——外貌原则,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植被类型可分为草原化荒漠、灌木荒漠、小半乔木荒漠、半灌木荒漠和根茎禾草等5个群系亚型。荒漠化地区植被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五、荒漠化地区的植被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二、自然成因(一)地理环境因素(二)气候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第四节 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一、风蚀荒漠化(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风蚀荒漠化面积160.7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54.5%;半干旱地区的占30.6%;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14.9%。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27.4%;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荒漠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