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一下:怎样入非共党,哪个给介绍一本书下...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孙以智革命烈士孙津川侄女
张黎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中国江苏网联合国内知名省级新闻门户网站东方网、中国江西网、华龙网、西部网等推出“不忘初心”系列网络对话访谈,我是中国江苏网的主持人傅晓,本场访谈由南京演播室联线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场,让我们共同回顾那一段红色岁月,见证发生在南京和上海的革命故事,感受和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演播室的嘉宾,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革命烈士孙津川的侄女孙以智,孙老师你好,欢迎你。
孙以智:主持人好,网友好。
主持人:好,还有位于上海现场演播室的东方网的主持人郝静芳,静芳你好,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现场演播室的嘉宾。
上海主持人:傅晓、孙以智老师您好,我是东方网的主持人郝静芳,现在我们身处在上海,而现在这个位置就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现场,首先我将为大家来介绍一下今天和我们联线的这位嘉宾,在我身边的这位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馆长张黎明,张馆长你好。
张馆长:你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上海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张馆长能够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参与到今天的这个联线,首先还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网友朋友们能够了解一下中共一大当中的一些历史,通过一条短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大会址纪念馆短片:
完成10多年来最大规模展览陈列扩容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于2016年7月1日正式重新对公众开放,前来参观的中外观众络绎不绝,为的就是一睹中共诞生地的“旧貌新颜”。
重新开放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品达278件,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余件,还首度公布了一批在俄罗斯、美国最新发现的中共早期珍贵历史档案,同时馆内也增加了不少多媒体互动设施。一大会址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其中包括2万多名外国人次,而此次基本陈列的改建成功,将进一步提升中共诞生地纪念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主持人:刚刚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短片,对改进之后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张馆长,我们都知道中共的一大是在1921年的7月在上海召开的,所以说上海也是党的诞生地,是我们红色征程的起点,综合同时期各国涌现的33个共产党,我们发现各国的共产党它所成立的城市,分别由伦敦、贝尔格莱德、芝加哥、东京等等,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上海,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因素和原由呢?
张馆长:好,这样的,主持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的,当时因为上海在五四运动以后,它就成为了中国一个马列主义传播的热点,上海还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还有上海特殊的区位优势,它是处于南北的当中,在我们国家南北它是处于当中的位置,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所以说为传播马列主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它又有一个当时比较畸形的政治格局,那就是有法租界,有公共租界,有华界等三个不同的政治管理格局,所以说客观上也为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主持人:那是因为跟上海的它的地理位置,包括它是因为港口城市,所以说它对一些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这方面的影响会比其它的城市多一点,是吗?
张馆长:对,它主要是工人阶级集中,当时全国绝大多数的产业工人在上海,这是一。第二马列主义的传播,号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实际上在1920年的8月,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也是发起组织已经在上海成立了,那就是陈独秀同志等发起组织的,这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这之前我们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所以上海不仅是党的诞生地,也是共青团的诞生地。
上海主持人: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能很多人的说共产党的一个诞生,除了您刚刚说的有共青团在上海的诞生,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党史当中的结点,就是一大在上海的召开,那么我们知道一大召开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当中也遭遇到了意外,会议当中比如说突然有陌生人的闯入,随后又有巡捕闻风而至,那我们也想知道在一大召开的背后,还有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背景?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
张馆长:当时中国共产党有八个早期组织,其中六个是在国内,像上海的发起组,还有北京、济南、长沙、武汉、广州,还有两个是在海外,一个是旅日的,一个是旅欧的,当时就是说八个发起组有七个发起组都派了代表,一共13个人,还有两个共产国际的代表,那就是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他们这些代表年纪都非常轻,都是一批年轻人,年龄最小的是北京代表刘仁静,年龄最大的是长沙代表何叔衡,但他们平均年龄是28岁,当年的毛泽东就是28岁,所以说这是一次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在寻找中国的道路,在寻找民族的希望,在寻找国家的出路,在寻找人民的福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思考的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从23号开会到30号当中,我们25号、26号是休会,主要是有张国焘、董必武、李达他们在起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所以说当中休会,30号原定,就是讨论这个纲领,先由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分别代表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讲话,对各项讨论提出意见以外,就是要通过这个纲领和决议,突然有一个人穿着长衫,中年年子,陌生的,闯进了会场,闯进了会场以后他说他要找时各界联合会的王会长,确实在这个会场的旁边两间,有一个各界联合会,但是没有王会长这个人,于是就引起了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的警觉,他是一个非常有革命斗争经验的同志,他就马上说估计是暗探,就迅速中止会议,马上大家就撤离转移,所以说我们党在开一大的时候,就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比如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当我们撤离了十多分钟以后,法国巡捕就包围了这个楼,还好有惊无险,所以说他们搜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搜到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资料以外,他们没有搜到什么东西。当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就建议把会议转移到了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举行,后来就找了一条船,在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了中央局的成员,这样中共一大会议就在这个船上顺利闭幕了。
主持人:通过刚刚张馆长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共一大的召开,也是一波三折,但是我们的共产党人也是凭借着自己顽强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最后也是化险为夷,应该说上海不仅是党的诞生地,同时也是革命烈士孙津川红色革命征程的起点,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孙津川烈士的生平。
孙津川短片:
孙津川,日,出生在南京中华门外宝塔根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孙津川11岁就与弟弟到南京金陵制造局当童工,学徒满师后到了上海,先后在大中华纱厂、兴发机器厂做工。1923年春,进入吴淞机厂。后与中共党员彭干臣结识,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随后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党的八七会议后,孙津川被党派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28年6月,孙津川在被特务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和严刑拷打,孙津川始终坚贞不屈。10月6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主持人:是的,应该说孙津川烈士是在上海走上了红色的征程,今天我们的节目现场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以智老师也来到了现场,那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孙津川是怎么样开始走上他红色的革命旅程。
孙以智:好的,我的爷爷奶奶一共生有三个孩子,孙津川是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所以我的大伯在14岁的时候就辍学到了金陵兵工厂,也就是现在晨光厂的前身,当学徒工,就在1922年,也就是我大伯27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去世了,爷爷去世了以后,家庭负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就放在大伯的身上,大伯要养家糊口,要挣钱,就听说上海工人工资高一点,所以就到上海去,到上海去以后,先到了大中华的纱厂,也就是现在的国棉八厂工作,后来又到兴发机器厂,在兴发机器厂他遇到了一件事,这个工厂是一个设备很陈旧,很简陋,各种条件都很差的一个工厂,有一个工人由于连续工作16个小时,一下子晕倒了,晕倒在机器上面,一个胳膊就给机器压断了,压断了以后他当时就晕倒在地上,工友看了以后就赶紧说救人,就跟老板说赶紧要救人,这个老板看了以后,用脚踢了一下子,他已经不能给我干活了,开除,很多工友就感觉到很不平,就跟老板评理,他干活受伤了以后你不救人,还要把他开除,他一家老小到哪儿生活呢?这个老板说你们要跟他讲道理,没得讲,给我干活,不干活就开除,你们要跟他一样的,把你们也开除,紧接着几个工人,包括孙津川也都被老板开除了,血淋淋的事实,孙津川就头脑在想了,为什么我们穷人也么穷?为什么富人那么富?我们穷人还有活的日子了吗?就带着这种疑问,带着满腔的愤恨,在工厂里面干活,一直到1925年的春天,他正好下班回家,走在田埂上面,看到有很多人围在一起,听一个演讲者在演讲一些什么事,他就很好奇,走近一听原来是演讲者在讲,我们穷人这么穷,就是因为制度不好,我们的邻国,我们的隔壁邻居苏俄,他们那里工人已经当主人了,他们过好日子了,所以我们这里如果不推翻这种吃人的旧社会,这种旧制度,我们工人是不会翻身的,所以孙津川听了这个以后,觉得心里面特别暖暖的,说我这么多年再三不能解答的问题,这个人讲的这么好,他就上前就问他,一听这个人是安徽口音,安徽老乡,他就说咱们都是安徽人,老乡,你到我家去吧,就把这安徽老乡请到家里面,在家里面经过几次长谈,彻夜长谈,就知道这个老乡他就是彭干臣。
上海主持人:谢谢孙老师的介绍,通过您的这一段介绍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孙津川烈士的心中这一棵共产主义的小苗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诞生的,逐渐地萌芽的,我们也知道在之后的1926年,周恩来同志是为了发起第三次武装起义,来到了上海,而就在这一年当中,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之下,孙津川烈士也参与到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能不能请您给咱们介绍一下这个当中的一些过程?
孙以智:在1925年的8月底,由彭干臣和王进东介绍,孙津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党以后,他更加积极的为党工作,把自己一生献于党的事业,到1926年的冬天,周恩来同志来到上海,他来做什么呢?因为上海第一次、第二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他是来参与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由彭干臣介绍到孙津川家里来,就认识了,认识了以后根据周恩来同志的要求,要他在市区找一处军委的办公地点,我的大伯就在上海的法租界有个叫辣斐德路,现在叫复兴中路,找了一栋小楼,是一个三层楼,这个三层小楼的底层。
主持人:这还有一个照片。
孙以智:有一个照片。
主持人:立起来我们看一下,这个就是当时的照片,就是孙津川和周恩来共同居住工作的地方。
孙以智:对,就是孙津川化名,用了假名字租了这一栋小楼,这个底层就是孙津川夫妇两个人的住处,也作为周恩来同志的保卫工作,处理他的生活起居,还要承担他的保卫工作。二层就是军委办公室,跟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处,三楼就是周恩来同志休息住宿的地方,当时在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前后这个阶段,周恩来同志经常到这里来,到这儿来以后就安排很多的起义有关同志,在一起共同策划,共同的研究,整个部署,安排第三次武装主义的一些工作、计划和策略,这个时候我的大伯就既要负责整个军委机关的安全,也要负责对外的联络,也是个管家吧,一切事情都要安排,都要处理。孙津川就当选为铁路两路总工会的委员长,这是在3月28号,他是通过第三次武装主义,孙津川已经成为为一个卓有成就的工人领导者,所以就担任了两路总工会的委员长。紧接着就是“412”,蒋介石发动“十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蒋介石为了镇压工人,为了镇压革命群众,血流成河,整个上海就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恐怖。
孙以智:在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在这个情况之下,孙津川就考虑到周恩来同志的安全问题,因为市区已经很混乱了,已经没办法维持秩序,很乱了,在这个情况之下,由上海地下党的执行委员,叫徐梅坤,当时徐梅坤这个同志他是上海总工会的执行委员,他就把周恩来同志掩护,掩护送到我们家,送到大伯家,大伯家当时住在什么地方呢?就住在上海的吴淞机厂旁边,吴淞口,有一个叫赵家宅的地方,这个地方都是铁路工人居住地,到我们家以后隔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就准备离开上海,他讲我要离开上海了,奶奶就不太放心,怎么办呢?怎么样子能够保护周恩来同志的安全呢?所以奶奶就找出了一套铁路工人的衣服,让周恩来同志换上,换上铁路工人的衣服,戴上铁路工人的帽子,然后奶奶就搀扶着周恩来同志,就像一家人一样的,搀扶着周恩来同志一道出了家门,因为那条巷子虽然很偏僻,很幽静,但都是铁路工人居住地,工人群众的素质蛮好的,但是都知道,他就是以工人的身份出现,奶奶就扶着周恩来同志,一路走,一路走,很快的就把周恩来同志送到吴淞机口,黄埔江边,然后在约定的地点有接应的同志接上头以后,就登上了英国人开办的一个怡和轮,由上海离开了黄埔江,安全地往武汉。
主持人:是,所以周恩来总理来到上海,这一段无论是他的安全、工作和生活,应该说都和孙津川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孙以智:对。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党的八七一会议之后,这个孙津川被党派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但是在1928年因为叛徒的出卖,就被特务逮捕,因为共产党人的信念,孙津川没有吐露半点的机密,当他的老妈妈前来探望的时候,上演了一个动人的分离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也是孙津川烈士身上最著名的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场景也被制作成了雕像,陈列在了南京雨花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孙老师下面就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孙津川和妈妈之间非常动人的分梨的故事。
孙以智:那么被捕以后,阴险的敌人知道孙津川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就对他软硬兼施,妄图来收买他,妄图让他屈服,先摆酒席,让大伯,大伯走上去一脚就把它踢翻掉了,然后敌人一看软的不行就施酷刑,灌辣椒水,弄老虎凳,还有钢丝鞭子抽打,浑身遍体鳞伤,在这个情况下仍然是一无所获,所以孙津川一直就讲说,我是孙津川,我不是汪汇百,要杀就杀。
主持人:就是孙津川烈士的信仰非常坚定,软硬都不吃,所以后来国民党的特务是喊来了孙津川的妈妈是吗?
孙以智:对,这是最后一招,想用奶奶去软化。
主持人:这种亲情。
孙以智:来软化大伯,那个是在9月底的一天,秋天,大伯喜欢吃梨子,奶奶就带了几个秋梨,提了个小包袱就到监狱里去探监,奶奶想到自己的儿子即将要跟自己永别了,所以心里很难受,就忍不住低声的哭泣起来,轻轻的哭泣起来,这个时候大伯在牢房的一个犄角里面,歪在那块儿,因为他被敌人打的遍体鳞伤了,已经没办法睡,也没办法坐,他远远地听到好像一点点哭泣的声音,很像自己的妈妈,他就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挪到牢门口,一看果然是奶奶来了,所以大伯看到奶奶来了以后就支撑着自己站起来,扒在牢门上面就喊奶奶,奶奶见到大伯以后,就说你受苦了,你这么受难,大伯就跟她讲,妈,我挺好的,你不要伤心,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不能在你身边尽孝了,你要自己好好保重自己,我的奶奶是个很坚强的一个女人,她就把自己带来的梨拿去给大伯吃,大伯接过奶奶的梨,捧在手心上,然后就用牙齿把它咬,咬了以后掰了一半,吃了一半梨,在另一半梨子的梨心上面,用指甲盖轻轻地划了几个印子,然后把这个没吃的有印子的那个梨就交给了奶奶,奶奶拿着这半梨,因为古人说不能分梨,你拿着这半个梨,意味着母子就要永远分离了,奶奶拿着这半个梨以后忍不住又要淌眼泪,这时候奶奶一看这个梨心上面有大伯划的几个印子,隐隐约约一看这就是红五角星的印子,奶奶一下子明白了大伯的意思,大伯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大伯知道了自己的决心,奶奶也知道了,奶奶知道大伯的决心以后就自己再也忍住了眼泪,从此以后再也没掉过一滴眼泪。也就是大伯这半个梨陪伴着奶奶度过了黑暗的21个年头,一直盼到解放。
主持人:这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孙以智:对。
主持人:孙津川用分梨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这种纯粹的精神。其实有革命就会有牺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也都是由千千万万像孙津川这样烈士的,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知道党的一大是召开于7月份,具体的开幕日期当时可能无法查证,但也有的人说是因为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也有人说可能是7月23日,但是为什么最后我们的建党日是定在了7月1日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张馆长能不能给我们解答一下。
张馆长: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是1921年的7月23号,当时是经过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我们国家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的考证出来的,这是事后考证出来的,所以说为什么会变成7月1号呢?那是当时在延安的时候,大概是在1938年左右,毛泽东同志、董必武同志他们在延安,在写文章的时候讲到了,今年是我们党诞生多少周年的纪念,但是这两位党的一大代表都想这个是1921年的7月份具体几号谁都想不起来,因为原定是6月份要开的会,后来代表们没有全部到,只能够拖,拖到了7月23号才开的,为什么会定在7月1号呢?因为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是紧急撤离走了,没有留下任何档案资料,所以说后来中央就决定把每年的7月1号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实际上7月1号是我们建党的纪念日,7月23号是党一大召开的日子,是有两个,因为这就是当时我们没有完备的资料,不像现在有完备的档案资料什么都可以记录,当时这些东西是保密的,开会是秘密的,几个代表进来都是以北京大学暑期学生旅游团的身份,考察团的身份进来的,所以说谁也不敢留下一些文字,后来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证,最后有邵维正教授考证确定是7月23号开会,那个时候等他考证出来之后,好多年前,解放前在延安的时候就定下了7月1号是党的纪念日,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
主持人:刚刚通过张馆长的介绍,我相信很多网友跟我们一样,对于7月1日建党日它背后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新中国的成立以后,孙以智老师先是参军,后来转业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工作,到了80年代来到了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旁的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工作,并且直到退休,在这样一个期间,孙以智老师常年担任雨花台实验小学的孙津川中队的校外辅导员,三十年如一日,把那一段红色的历史和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精神,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并且先后被凭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江苏省十佳志愿辅导员”的一些称号
上海主持人:其实我们看到现在的这些青少年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对于那样的一段红色岁月他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么我们很想知道,我们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青少年去铭记住这段历史,如何让他们更好的去传承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呢?我们很想问一下孙老师。
主持人:孙老师通过您平常的实践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孙以智:好的,我的奶奶教育我们,说为人一世要明白事理,认准了的事就要做到底,那么信仰、忠诚这四个字就成了我们后代人的家训,我是在雨花台下入队、入团的,14岁就参加了革命,在自己成长的经历中间,我深深的感到少年时代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迈上社会的第一步就要走的正,走的稳,那才能终身难忘,首先一条我认为雨花台是最好的乡土教材,我们就把孩子们带到雨花台下,到雨花台纪念馆参观烈士的事迹,寻找烈士的足迹,为烈士扫墓,另外为雨花台的建设做我们的贡献,雨花台有一个红领巾广场,那就是80年我们学校里发动全省700名少先队员每人捐献一分钱,用自己的劳动,或者是卖报纸,或者是捡垃圾自己挣的来一分钱,来捐助,就建成了红领巾广场,现在红领巾广场还在那里,一些重大的活动都在那里开展,就建成了少年红领巾可能基地,这也是我们学校发动起来的,就是说首先让孩子们从小有一个跟雨花台英雄人物有一个接触,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步。第二步光了解了烈士的精神,怎么办呢?那也不行,第二步就要学用结合起来,学到他的精神,怎么样用到我们实践呢?就在同学学生中间开展了争当烈士中队的活动,每个班级以一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一个重点,我们班级要创办以这个烈士命名的中队,就要经过努力,多少时间的努力呢?一般经过三年的努力,由区团委或者由市团委命名,或者省团委命名,以这个烈士命名中队,像现在我们这个学校里面就有12个烈士命名中队,孙津川中队、卢志英中队、何宝珍中队,都是以烈士命名中队,像邓中夏中队,就是原来的省长梁保华同志来命名的,来授旗的,通过学烈士,以烈士的精神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安排自己的人生,要做像烈士那样的人。我们这个学校是全国德育先进校,我们的少先队大队是全国的红旗大队,我们有6支中队是全国的红旗中队,在这个国家里,在江苏省、在南京市都是在德育方面都是比较领先的。
主持人:所以这也跟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课外辅导也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每年接待的参观人数也是数以万计,可能多数的参观者都是党员,尤其对于新一代的年轻党员来说,他们又该怎么样去传承老一辈的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精神呢?这个方面我们请张馆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平时在工作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方法。
张馆长:好的,谢谢主持人,中国一大会址纪念馆从1952年开馆以来,到现在已经接待了14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有34万国外的友好人士、国外的一些参观者来的,在这当中,在所有的人当中,现在是每年基本上在接待的游客,在50万左右,基本上每年超过50万,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当中有组织参加活动的,有我们的一些党员同志,但是更多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一个新的数字。还有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和少年儿童都有,实际上共产党的信仰是没有改变过,不论是老的和新的,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样的党章,都有一样的标准,都有一样的奋斗目标,不管是过去老一代的,他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共产主义,到今天还是共产主义,我们的宗旨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是一成不变,95年来我们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们党也是一路走来的,当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党的诞生地纪念馆,我们应该自觉地履行起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艰难征程,来传播好我们创建的历史,来发布好我们的研究成果,要让这些东西来传承我们的历史,来坚定我们的信仰,这样才作为一个党的诞生地纪念馆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谢谢。
上海主持人:其实我们也希望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青年人,我们的党员能够多一些时间,多一些机会走进到像是一大会址纪念馆当中来,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党的历史,从而也把这种党的经审核信仰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我们共同地去把党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交给在直播间内的主持人傅晓。
主持人:好的,静芳,静芳说的非常好,我相信无论是在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长和他的同事,还是在南京的孙以智老师,他们都在亲力亲为,用自己的行为去在传承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从1921年的上海中共一大召开到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光荣的95年的风雨历程,在新的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年轻党员更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才能够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好了,在我们访谈的最后,再一次感谢上海现场的静芳以及张馆长,感谢我们孙老师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给大家做的分享,各位网友,再见。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编者按:《羊城晚报》发表文章《张申府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文中描述,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周恩来与朱德的入党介绍人。现对文章摘编如下:
  1922年,左起为赵光宸、周恩来、刘清扬和张申府,于德国柏林万赛湖游船上合影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张申府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年仅25岁时,就成为闻名遐迩的罗素专家。“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就是出自张申府之手。罗素曾在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在上海的陈独秀在给李大钊和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指张申府)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建党之初时张申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他与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两位创始人,张国焘是由他介绍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张申府还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他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80后博士副县长为什么突然辞职?
“拥有博士学位”、“当地最年轻”、“政坛新星”…顶着这些光环,为何贵州80后副县长吴奇凌却选择突然辞职?辞职报告里到底写了什么?是因为前途还是待遇?辞职的公务员们,他们都去了哪儿?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获取更多内容
(责编:许荩文、陈露露)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今日速递|热点推荐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床下有人剧情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