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西北师大bbs文史学院的博士 请赐教 不...

我很想考西北师大附中,平时年级前五,不知道有没有希望。还麻烦有经验的大神帮我看看,谢谢啦~_百度知道
我很想考西北师大附中,平时年级前五,不知道有没有希望。还麻烦有经验的大神帮我看看,谢谢啦~
我们学校比较一般,人不太多,但是老师还不错。年级二百五人左右,平常我能排在年级前五,不知道考附中有没有希望。英语是我的强项,每年英语竞赛都可以拿一等奖,不过我知道这个不算什么,不是得瑟啊...大家都说附中的兰外题很难。就是想知道怎么努力才好,能够高效一点。我的物理不拔尖,平常的题做起来还算可以,但是难题就无从下手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买了中考集训,化学有做一些,但是作业也比较多,还没做多少。没多久就要考试了,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努力一下,因为从初一就看好了附中要考的。希望有经验的学长们可以帮一帮我,万分感谢啦~Y(^_^)Y(内个,没什么经验,30不要嫌少啊,不好意思了)
提问者采纳
复习应该先总的把书看一遍,一定要仔细,不懂的要弄懂。然后在把重点都要熟记,自己有问题的地方就找些题目来做,巩固一下。如果还不行的话就在把书好好看看。我觉得考试前你一定要放松心情,相信自己!!静下心来做卷子,就象平时考试一样的。不要想别。我一般不想检查了,就想如果考试好了可以得到的奖金。呵呵,你加油吧!希望你能考上!!加油!!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西北师大附中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已毕业的附中学长在此勉励你
Then…SO…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西北师范大学_百度百科
西北师范大学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重镇——,由和共建,入选、,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截至2014年9月,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238.5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367.7万余册(盘);设27个二级学院,3个孔子学院,开办7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187人(2015年8月底数据),有各类学生38426人,其中研究生6383人,普通本科学生18963人,留学生280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2800人。[1]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它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898年,清政府制定《》,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义和团运动、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中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国立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甘肃兰州。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回北平复校,其余则留在了兰州。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
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院校之一。
2014年,学校入选“”。[2]
西北师范大学
截至2015年8月底,学校有教职工2187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9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8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9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4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教授275人,副教授51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3%。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9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6人,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0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中国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3]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王云普、韦璧瑜、刘仲奎、赵逵夫[3]
国家级教学名师:赵逵夫[3]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刘仲奎、、马如云[3]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万明钢、刘仲奎、卢小泉[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杨爱程、赵 卫、、王嘉毅、、、马如云[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王 鉴、王荣民、姜秋霞、韩高年、张明军、孙百才、王兆璟、赵雪雁[3]
省级教学名师 :、、、、、、、、、、田澍[3]
双聘院士  类别姓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料来源:[4-5]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学院立项时间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6]
省级教学团队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学院立项时间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课程教学团队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原子物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教学团队
敦煌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教学团队
计算机学院
资料来源:[6]
截至2014年9月,学校下设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开办7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1]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专业标识经济学院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法学院
  教育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教育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出版
  体育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训练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
  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书法学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汉语国际教育
历史文化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
  物联网工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材料物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
  科学教育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工程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酒店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资料来源:[7]
学校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7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1]
此外,西北师范大学还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1]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中心、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8]
国家级特色专业  批次批准时间专业名称所属领域方向建设经费经费来源第一批
教育部财政部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部财政部
汉语言文学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
资料来源:[9]
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所在学院课程负责人年份1
教育传播学
教育技术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序号课程名称所在学院课程负责人年份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育技术学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所在学院课程负责人1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方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体育.球类选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热力学统计物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高等数学Ⅰ
数学与统计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教师信息技术基础
教育技术学院
新时期文学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先秦诸子散文研究
外国语学院
化学信息检索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诗经》《楚辞》研究
历史文化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武和平[10]
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该校王利民、王嘉毅、孙建安、李瑾瑜、万明钢合作完成的《西部农村与民族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得二等奖;该校作为第三完成单位,吕世虎参与完成的《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获得一等奖。这是该校继1989年、1993年、1997年、2005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后,第五次获得该项奖励。[11]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34个校级重点学科。[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1]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1]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文物与博物馆、工程、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艺术[12]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览表  学科名称所在学院学科带头人学科批准时间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重点学科名称学科负责人依托学院1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设计学(培育)
美术学院[13]
截至2014年9月,学校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莫斯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已在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3所孔子学院。[1]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26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研究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创新研究群体2个,省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
省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数字化教育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西北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特色植物有效成分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
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16]
教育部创新团队: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带头人:卢小泉)、黏土基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带头人:雷自强)[17-18]
省级及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布序号基地中心名称挂科单位基地类型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研究中心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部培训基地
省级研究中心
古籍整理研究所
全国高校古委会研究所
省级研究中心
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
省级研究中心
省级评价中心
西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甘肃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
学校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7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1]
截至2015年5月底,该校馆藏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370万册(件),其中纸质资源171.7万册(图书馆128.1万册,各学院资料室43.6万册),电子图书53.4万种(册),其他各类电子资源(折合图书)146万册。馆藏古籍文献10万册,其中古籍善本500余种7700 余册,中华再造善本万册,百年以上西文原版图书340余种。经全国珍贵古籍普查,本馆共有22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3种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西北师大百年发展历史积淀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化,馆藏古籍文献、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文献藏量丰富,已形成该馆的馆藏特色。根据1990年全国和甘肃省文献资源的全面调查、全省研究级学科文献支持研究与决策能力加权统计分析评估,确定该馆在心理学、教育学、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植物学等9个学科为省级有支持研究与决策能力的文献资源收藏单位。
馆藏珍贵文献方面,明清文献典藏丰富,共有馆藏十五世纪以来的中文线装古籍9万余册,善本古籍500余种7700余册,珍本4000余册,中华再造善本1300余种1.5万余册,百年以上西文原版图书340余种。经全国珍贵古籍普查,我馆共有22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4种古籍入选《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最早的中文典籍可追溯到明景泰七年(1456年)刻本《饮膳正要》(元代御医忽斯慧撰),1904年(光绪30年)的《利俾瑟战血余腥积》、1905年(光绪31年)的《清国地志》等。最早的为外文典藏可追溯到1815年版的《尼伯龙根之歌》(德)、1819年版的《天路历程》、1898年的《日本美术》、年的《东亚研究》等。此外,藏有大量建国前出版的书刊和一批珍贵的革命文献。
馆藏大型丛书、类书有400余种,主要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书丛刊》、《中华再造善本》、《回族典藏全书》、《全宋文》、《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中国方志丛书》、《孔子文化大全》、《中华大藏经》、《道藏》、《敦煌宝藏》、《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近代史料丛刊》、《清代诗文集汇编》等。另有馆藏拓片500余张,珍藏版历史图表1200余幅,《敦煌遗书》胶卷486卷。[19]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该刊主要开设有中外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西北史地、教育学、美学、西部文化、敦煌学、民族学、艺术学等栏目,具有明显的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特色。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一级期刊”,1996年被列入国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社科类“一级名牌期刊”、“首届全国社科双十佳学报”,2000年入编CSSCI-1998来源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刊发论文转载和二次文献使用率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中稳居前20位。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为综合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数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论文。该刊多年来一直作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国际和中国国内一些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源期刊。曾获中宣部、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并多次获教育部和甘肃省优秀科技刊奖。
《电化教育研究》
该刊荣获“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的赞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教育类国家级学术刊物第9位,2000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同年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列为“CSSCI”来源期刊。
1999年起由原来的自办刊物《函授通讯》改名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正式出版发行。以宣传有关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探讨成人教育理论、指导学员自学和答疑等为办刊宗旨,突出学术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开设有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指南、基础教育研究、学员论坛等栏目。
《丝绸之路》
该刊创刊于1992年,在年甘肃省社科类期刊评级中,连续被评为一级期刊。2001年年底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膺“双效”期刊称号;2007年在第二届北方期刊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称号;2008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期刊”。
《丝绸之路》为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数学教学研究》杂志1982年创刊,由甘肃省数学会和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编辑出版,是以教学和研究为方向的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刊物。两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论文29篇,2010年全文转载论文16篇,在全国47种同类杂志中以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原则为序,名列第2。
该刊于2009年1月出版发行。《当代教育与文化》主要围绕西部教育发展设置选题与栏目。杂志主要刊载西部地区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设置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西部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学术动态,热点聚焦,校长论坛等栏目。
《》(内部发行)
该刊于1999年5月由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资源环境研究所创办,由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和环境教育中心主办。办刊宗旨为:宣传和研究党和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外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研究当前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各级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观点的论坛。[16]
西北师范大学校徽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两校校徽采用同一主题元素,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一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徽标志物。[20]
【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
这是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先生1947年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的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智欲圆,行欲方”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见于文子《通玄真经》卷七微明篇记载的一段话: 凡人之道,智欲圆,行欲方。
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 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 故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
知术欲圆,是指在求知识、做学问这类智能活动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灵活,方法要多样,活泼生动、触类旁通,如长河落日一般,玲珑剔透、丰满圆润。
行旨须直,是指行为举止和生活旨趣要端庄、正直、正派,在为人处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烟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间,别无旁骛,特立独行,透现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气。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从为学、做人两方面提出了师生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体现着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追求,是学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风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独特展现。[21]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作词:洪元基 作曲:卜锡文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 这儿鲜花朵朵 绿树行行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 这儿歌声阵阵 书声朗朗  在花丛的浓荫之中 智慧的春光在荡漾 知识的青春在流淌  啊啊啊……你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你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 这儿鲜花朵朵 绿树行行  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 这儿歌声阵阵 书声朗朗  在歌声和书声之中 青春的理想在闪亮 慈祥的乐章在回响  啊啊啊……你的精神鼓励我们奔向远方  你的精神鼓舞我们奔向远方 奔向 远方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领导和校团委具体指导下的全校学生的群众自治组织,下设办公室、宣传部、维权与调研部、学术文化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部、女生工作部、网络与信息部、活动中心管理部、纪律监察部部12个部室和15个学生分会;此外,校学生会和多个学生分会连续多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生会。
社团联合会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起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批热血青年创立了西北师大有史以来第一个学生社团——青年诗歌协会,即文学联合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学生社团类型由较为单一的学术性社团向多种类型拓展,先后出现了专业类、志愿者类、娱乐欣赏类、科技类等性质的社团。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和协调全校63个学生社团及23个社团活动团支部,共有社员八千余人,社联以“服务社团—服务同学”为宗旨,以“联社团之力量和创新以奋进”为精神,务求使该校的社团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营造更为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氛围。[22]
姓名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资料来源:[23]
姓名人物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科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四川省藏校客座教授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宣部文艺界优秀专家,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会长
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
文化部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理事,苏州工艺美院特聘教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 ,《》杂志主编
历任《陇东报》 社编辑、地区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馆长
曾任《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主编、该校中文系主任及该校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校知行学院中文系主任
社社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主讲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主席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
兰州大学教授、法制顾问,法学院院长,宪法与研究所所长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编审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兰州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硕士生导师
甘肃画院专业画家、创作研究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甘肃文艺》、《飞天》杂志编辑,甘肃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海广播经济频率,采访、编辑、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第十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元培学院院长
原甘肃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辽宁省代省长,辽宁省委副书记,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甘肃省委常委、甘肃省常务副省长
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海南省副省长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原甘肃省省长助理 原兰州市市长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原甘肃省政府秘书长
甘肃省政府秘书长
甘肃省政协秘书长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甘肃省体育工作一大队队员,曾获得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2012北京国际马拉赛女子组冠军,2013年全国田径越野赛成年女子8公里比赛冠军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副部级)
上述表格校友资料来源于人物简介和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官方网站[24]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