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电池 电解池池。为什么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

本文相关: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
高二必读: |
各科辅导: |
高三必读: |
各科辅导: |
单元作文: | | | | |
体裁作文: |
教学资源: |
各科复习: |
知识考点: |
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二寒假化学电解池测试题
解析:A项电解NaCl可在阴极使酚酞显红色,则a为阴极产生H2,d极为正极,产物为Fe2+;B、D项电解KI可在阳极产生I2使淀粉显蓝色,则a端为阳极产生I2,阴极产生H2,d极为负极生成Cu2+;C项电解Na2SO4溶液实质为电解H2O,则a端显红色,说明a端为阴极产生H2,d端为正极生成Fe2+。
11.如图为以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的串联电解装置图
(1)写出A、B、C、D各电极上的电极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C、D各电极上析出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B、D两极为阳极,A、C两极为阴极,然后根据电解的原理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根据电子守恒法可计算,A、B、C、D各电极上析出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Cu2++2e-===Cu 2Cl--2e-===Cl2
Ag++e-===Ag 4OH--4e-===2H2O+O2
(2)2∶2∶4∶1
12.(2011榆林高二调研)从NO-3、SO2-4、H+、Cu2+、Ba2+、Ag+、Cl-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组成电解质,采用惰性电极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1)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时,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
(2)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O2,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提供的电解质离子是七种,其实还包括OH-,即八种。这些离子放电的顺序是:
阳极:Cl-(NO-3、SO2-4)
阴极:Ag+H+Ba2+
(1)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即H+和OH-放电,实质是电解H2O,水中的溶质应是起导电作用而又不改变H+和OH-放电的顺序,它可以是HNO3、H2SO4、Ba(NO3)2、Ba(OH)2中的任意一种,但不是BaSO4。
(2)阴极析出金属,即Ag+和Cu2+放电;阳极放出O2,即OH-放电。水中的溶质可以是AgNO3、Cu(NO3)2、Ag2SO4、CuSO4中的任意一种。
(3)两极都生成气体,且气体体积比为1∶1,则放电的离子应是Cl-和H+。水中的溶质可以是HCl、BaCl2中的任意一种。
答案:(1)HNO3、H2SO4、Ba(NO3)2、Ba(OH)2中任意一种
(2)AgNO3、Cu(NO3)2、Ag2SO4、CuSO4中的任意一种
(3)HCl、BaCl2中的任意一种
13.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可以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极材料应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2)电解液c可以是()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
(3)d为苯,其作用为__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c应作何简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
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极间的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解析:由于制取Fe(OH)2,必须有Fe2+和OH-,而题中提供的为铁单质,所以铁作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OH-可以反应前加入,也可以电解后使电解液显碱性,电解NaCl溶液也能实现;有机物苯起隔绝空气的作用,而加热c则是为了除去溶解的O2,目的均为阻止Fe(OH)2与O2接触;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也就是加快Fe(OH)2的生成速率,B、C可以实现。
答案:(1)Fe Fe-2e-===Fe2+ (2)BC
(3)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生成Fe(OH)3 加热除去溶解的O2 (4)BC
14.如图所示,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池中均匀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池中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乙池碳极的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碳极附近,发现试验变蓝,解释其原因:。
解析: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则:
甲负极Fe:Fe-2e-===Fe2+,正极C:Cu2++2e-===Cu。
乙阳极C:4OH--4e-===O2+2H2O,阴极Fe:2Cu2++4e-===2Cu。
(2)若均为NaCl溶液,则:
甲负极:Fe:2Fe-4e-===2Fe2+,正极C:O2+2H2O+4e-===4OH-。
乙阳极C:2Cl--2e-===Cl2,阴极Fe:2H++2e-===H2
答案:(1)①碳 铁 ②4OH--4e-===2H2O+O2
(2)①2Cl-+2H2O=====电解Cl2+H2+2OH-
②2H2O+O2+4e-===4OH- 氧化反应
③在乙池碳棒电极上生成Cl2,Cl2与I-反应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寒假化学电解池测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资料: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第11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烧热与能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答案
CD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弱酸电离
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 A.②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A3.(2008·上海,17有改动)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答案
C4.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O2(g) 2H2O(l);ΔH=-142.9 kJ·mol-1 B.2H2(g)+O2(g) 2H2O(l);ΔH=-571.6 kJ·mol-1 C.2H2+O22H2O;ΔH=-571.6 kJ·mol-1 D.2H2(g)+O2(g) 2H2O(l);ΔH=+571.6 kJ·mol-1 答案
B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
B6.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 mol-1,计算下列中和反应里放出的热量 (1)用20 g Na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
kJ的热量。 (2)用0.1 mol Ba(OH)2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
kJ的热量。(3)用1 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或等于)57.3 kJ,理由是
。(4)1 L 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①醋酸溶液、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3(单位:kJ)。则它们由大至小的顺序为
(1)28.65
醋酸电离需要吸热
(4)Q2>Q3>Q17.有专家指出,如果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能够实现,那么,这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 A.化学能
D.电能 答案
B8.(2009·岳阳质检)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干馏煤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获得氢能源 答案
(2)AC【例1】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1、285.8 kJ·mol-1、890.3 kJ·mol-1、2 800 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 O2(g)CO(g);ΔH=-393.5 kJ·mol-1 B.2H2(g)+O2(g)2H2O(g);ΔH=+571.6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D.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 400 kJ·mol-1 答案
D1.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希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g)+2O2(g) CO2(g)+2H2O(l);ΔH=+890.3 kJ·mol-1 B.CH4(g)+2O2(g) CO2(g)+2H2O(l);ΔH=-890.3 kJ·mol-1 C.CH4(g)+2O2(g) CO2(g)+2H2O(l);ΔH=890.3 kJ D.2H2(g)+O2(g) 2H2O(l);ΔH=-285.8 kJ·mol-1 答案
B2.(2008·重庆理综,13)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
2NH3(l);ΔH=2(a-b-c) kJ·mol-1
 B.N2(g)+3H2(g)
2NH3(g);ΔH=2(b-a) kJ·mol-1 C.N2(g)+ H2(g)
NH3(l);ΔH=(b+c-a) kJ·mol-1 D.N2(g)+ H2(g)
NH3(g);ΔH=(a+b) kJ·mol-1 答案
A【例2】(2008·宁夏理综,13)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 411.0 kJ·mol-1和1 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A 3.(2009·沙市模拟)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A.2H2(g)+O2(g) 2H2O(l);ΔH1?2H2(g)+O2(g) 2H2O(g);ΔH2 B.S(g)+O2(g) 2SO2(g);ΔH1?S(s)+O2(g) 2SO2(g);ΔH2 C.C(s)+ O2(g)CO(g);ΔH1?C(s)+O2(g)CO2(g);ΔH2 D.H2(g)+Cl2(g) 2HCl(g);ΔH1?H2(g)+ Cl2(g)
HCl(g);ΔH2? 答案
C4.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 O c kJ·mol-1、O
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6a+5d-4c-12b) kJ·mol-1
B.(4c +12b -6a-5d) kJ·mol-1 C.(4c +12b -4a-5d) kJ·mol-1
D.(4a+5d-4c -12b) kJ·mol-1 答案
A 1.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
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答案
C2.下列有关H+(aq)+OH-(aq)
H2O(l);ΔH=-57.3 kJ/mol的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B.反应物一定是强酸与强碱 C.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都可以这样表示 D.代表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3 kJ 答案
D3. NH3(g)燃烧的产物是NO2(g)和H2O(g)。已知反应有:(1)H2(g)+O2(g) H2O(g);ΔH=-241.8 kJ/mol(2) N2(g)+O2(g) NO2(g);ΔH=+33.9 kJ/mol(3)NH3(g) N2(g)+ H2(g);ΔH=+46.0 kJ/mol下列关于NH3(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NH3(g)+O2(g) NO2(g)+ H2O(g);ΔH=-282.8 kJ/mol B.NH3(g)+
O2(g) NO2(g)+ H2O(g);ΔH=-161.9 kJ/mol C.NH3(g)+
O2(g) NO2(g)+ H2O(g);ΔH=-161.9 kJ/mol D.NH3(g)+
O2(g) NO2(g)+ H2O(g);ΔH=-282.8 kJ/mol 答案
A4.已知:CH3CH2CH2CH3(g)+6.5 O2(g)→ 4CO2(g)+5H2O(l);ΔH=-2 878 kJ/mol (CH3)2CHCH3(g)+6.5 O2(g) →4CO2(g)+5H2O(l);ΔH=-2 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答案
A5.(2009·孝感模拟)如果1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个规律称为盖斯定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ΔH1=+156.6 kJ·mol-1
CH2(g) →CH4(g)+HC≡CH(g);ΔH2=+32.4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丙烷脱氢得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a2CO3·10H2O(s) Na2CO3(s)+10H2O(g);ΔH1=+532.36 kJ·mol-1Na2CO3·10H2O(s)
Na2CO3·H2O(s)+9H2O(g);ΔH2=+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3H8(g)→CH3CHCH2(g)+H2(g);ΔH=+124.2 kJ/mol(2)Na2CO3·H2O(s)Na2CO3(s)+H2O(g);ΔH=+58.73 kJ/mol6.把温度为13℃、浓度为1.0 mol/L的酸溶液和1.1 mol/L的碱溶液各50 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 g/mL,所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 J/(g·℃)],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反应物
起始温度t1/℃
终了温度/t2℃
中和热kg·mol-1
HCl+NaOH
13.0
19.8
ΔH1
HCl+NH3·H2O
13.0
19.3
ΔH2
 (1)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ΔH1=________________;ΔH2=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碱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组实验结果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56.9 kJ·mol-1
-52.7 kJ·mol-1(2)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3)NaOH是强电解质,NH3·H2O是弱电解质,继续电离时吸收热量系列实验8
酸碱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设计】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 mol/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减少热量损失(2)不能
①铁会和盐酸反应②铁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3)为了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
(4)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实验拓展】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1.0 mol/L盐酸跟50 mL 1.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上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31.8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10-3 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
(2)-56.01 kJ/mol
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小(4)偏小1.(2008·上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要外界能量答案
C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 A.2CO(g)+O2(g) 2CO2(g);ΔH=-566 kJ·mol-1 B.CH4(g)+2O2(g) CO2(g)+2H2O(l);ΔH=-890 kJ·mol-1 C.2H2(g)+O2(g) 2H2O(l);ΔH=-571.6 kJ·mol-1 D.H2(g)+Cl2(g) 2HCl(g);ΔH=-184.6 kJ·mol-1 答案
B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图示能表示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4.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5.(2008·苏州质检)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要吸收大量的热。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答案
AC6.实验室用4 mol SO2与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6.64 kJ/mol,当放出314.624 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D.90% 答案
C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 kJ/mol Fe2O3(s)+ CO(g)Fe3O4(s)+CO2(g);ΔH=-15.73 kJ/mol Fe3O4(s)+ CO(g)3FeO(s)+CO2(g);ΔH=+640.4 kJ/mol 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 A.-218 kJ/mol
B.-109 kJ/mol
 C.+218 kJ/mol
D.+109 kJ/mol 答案
B8.(2009临沂模拟)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2 mL的稀盐酸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A.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
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答案
A9.2007年10月下旬,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推动卫星发射升空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
D10.(2009·莱芜质检)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2(g)CO2(g);ΔH=-393.51 kJ·mol-1
C(金刚石,s)+O2(g)CO2(g);ΔH=-395.41 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B.由于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C.由于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
D.由于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答案
A11.(2009·三亚模拟)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SiC_________________Si;SiCl4_____________SiO2。(2)工业上用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kJ·mol-1。 答案
(2)+23612.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像电一样,氢是一种需要依靠其他能源,如石油、煤、原子能等的能量来制取的"二级能源",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和原子能。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 (1)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光解海水
D.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氢气燃烧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O2(g) H2O(l);ΔH=-285.8 kJ·mol-1C(g)+O2(g)
CO2(g);ΔH=-393.5 kJ·mol-1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能源既可能实现能源贮存,也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型氢化物(又称间充化物),在这类氢化物中,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TiH 1.73、LAH 0.78。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Pd)可吸附896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 g·cm-3,相对原子量为106.4)试写出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4.36∶1
(3)PdH0.813.(2008·烟台模拟)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C(s)、 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
CO2(g);ΔH=-393.5 kJ·mol-1
H2(g)+ O2(g) H2O(g);ΔH=-242.0 kJ·mol-1
CO(g)+ O2 CO2(g);ΔH=-283.0 kJ·mol-1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下列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①甲醇
④乙酸。试分析当CO和H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 答案
(1)C(s)+H2O(g)
CO(g)+H2(g);ΔH=+131.5 kJ·mol-1 (2)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ΔH1=ΔH2+ΔH3,且ΔH2>0) (3)①减少污染
②燃烧充分
③方便运输(4)②④14.(2008·全国Ⅱ理综,26有改动)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__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Cl2(g)+P(s) PCl3(g);ΔH=-306 kJ/mol (2)PCl5(g) PCl3(g)+Cl2(g);ΔH=+93 kJ/mol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生成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第12讲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化学电源1.在下图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哪几个?
④⑥⑦2.在如图所示的铜锌原电池中:Zn为
极;负极上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上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电子流出的极是
极,电子流入的极是
极;电流方向
。盐桥中的盐溶液是
溶液,其作用为
。盐桥中的
会移向ZnSO4溶液,
移向CuSO4溶液,使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保持电中性。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将会
Zn-2e-Zn2+
Cu2++2e-Cu
从Cu极流向Zn极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Zn极减小,Cu极增加3.(1)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H2SO4中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 Al片(
, Cu片(
。(2)若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浓HNO3中能否组成原电池?
(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则不用回答下面的问题),若能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 Al片(
, Cu片(
2Al-6e-2Al3+
6H++6e-3H2↑ (2)能
2NO+4H++2e-2NO2↑+2H2O
Cu-2e-Cu2+4.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aq) 答案
B 5.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的是(
) A.CH3OH(g)+O2(g)H2O(l)+CO2(g)+2H+(aq)+2e- B.O2(g)+4H+(aq)+4e-2H2O(l) C.CH3OH(g)+H2O(l)CO2(g)+6H+(aq)+6e- D.O2(g)+2H2O(l)+4e-4OH- 答案
C6.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以熔融的钠、硫为电极,以导电的陶瓷为固体电解质。该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原理为:2Na+xS
Na2Sx。 (1)放电时Na发生
极。 (2)充电时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的
极相连。 (3)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4)用此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阳极产生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
(3)Na-e-Na+
(4)69 g7.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1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D8.(2008·长治质检)如图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1)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原溶液呈
腐蚀,电极反应:负极:
。 (2)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
腐蚀,电极反应:负极:
; 正极:
(1)中性、碱性或弱酸
Fe-2e-Fe2+
O2+2e-+H2O2OH- (2)较强酸
Fe-2e-Fe2+
2H++2e-H2↑【例1】(2008·北京理综,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答案
D【例2】有人设计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Zn2+进行工作,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1)相互连接的Pt和Zn作原电池的电极。(2)溶有O2、H+和Zn2+的人体体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因Zn活泼性大于Pt,故Zn是原电池的负极:Zn-2e-Zn2+;Pt作为原电池的正极,由于人体体液不可能呈强酸性,故正极反应类似吸氧腐蚀:O2+2H2O+4e-4OH-,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1.(2008·重庆理综,12)如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答案
B2.(2008·江苏如皋高三月考)金属镁在目前的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得到迅猛发展。(1)目前市场上某些品牌笔记本电脑(如神舟电脑、IBM电脑等)的外壳一改以往的有机合成材料,而使用镁铝合金、钛铝合金等材料。镁铝合金材料在电脑上代替有机合成材料的目的是
。(多选) A.降低成本
B.增强美观
C.利于散热
D.增加强度
E.增加运算速度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设计原电池。 ①给你一只安培表,请你画出该原电池的示意图,并标出正负极。 ②一段时间后,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2H2O+2e-H2↑+2OH-,则镁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1)BCD (2)①如右图所示
AlO+2H2O+3e-(或Al+4OH-
Al(OH)+3e-)
O2+2H2O+4e-
4OH-【例3】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答案
B【例4】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
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答案
BC3.燃料电池是使气体燃料氧化直接产生电流的装置,燃料电池的研究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丁烷,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三氧化二钇)的ZrO2(二氧化锆)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放电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13O2+52e-26O2- 负极:2C4H10+26O2--52e-8CO2+10H2O 则固体电解质中的O2-向
极移动(填"正"或"负")。(3)某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用上述电池电解该金属的一种含氧酸盐的酸性水溶液时,阳极每放出3 360 mL(标准状况)氧气,阴极析出金属10.4 g,在该含氧酸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
,在该实验中,若不考虑能量的损失,电池中消耗丁烷的质量最少是
g(结果精确至0.01 g)。 答案
(1)2C4H10+13O28CO2+10H2O (2)负
1.341.相同材料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C2.理论上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HNO3(l)+NaOH(l)NaNO3(l)+H2O(l);ΔH<0 B.CH4(g)+2O2(g) CO2(g)+2H2O(l);ΔH<0 C.2H2(g)+O2(g) 2H2O(l);ΔH<0 D.2FeCl3(l)+Fe(s)3FeCl2(l);ΔH<0 答案
A3.下列关于钢铁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氧腐蚀时正极放出氧气
B.析氢腐蚀时正极放出氢气 C.化学腐蚀速率超过电化学腐蚀速率
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答案
B4.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
A


稀硫酸溶液
B


稀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硝酸铁溶液
 答案
C5.(1)今有2H2+O2
2H2O反应,构成燃料电池,则负极通的应是
,正极通的应是
,电极反应式为
。 (2)如把KOH改为稀H2SO4作电解质溶液,则电极反应式为
。 (1)和(2)的电解液不同,反应进行后,其溶液的pH各有何变化?
。 (3)如把H2改为甲烷、KOH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 (2)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1)变小,(2)变大 (3)负极:CH4+10OH--8e-CO+7H2O
正极:2O2+4H2O+8e-8OH-6.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1.9
3.2
Fe2+
7.0
9.0
Cu2+
4.7
6.7
提供的药品:Cl2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2Fe3++2e-2Fe2+
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
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系列实验9
有关原电池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试用铁棒、铜棒、浓硝酸、导线为材料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答案
负极(Cu):Cu-2e-Cu2+ 正极(Fe):2NO+4H++2e-2NO2↑+2H2O 总反应方程式:Cu+4H++2NOCu2++2NO2↑+2H2O【实验拓展】1.已知反应AsO+2I-+2H+AsO+I2+H2O是可逆反应,现设计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述操作:①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HCl,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②若改向B烧杯中滴加40%的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中指针向①中所述相反方向偏转。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并且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答:
。 (2)操作①过程中C1为
极,电极反应式为
。 (3)操作②过程中C2为
极,电极反应式为
(1)因为该装置符合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原电池,导线上有电流产生,故指针发生偏转。又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操作①使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操作②使反应朝逆反应方向进行,故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2)负
2I--2e-I2 (3)负
AsO+2OH--2e-AsO+H2O2.甲、乙两位学生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1)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
的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
的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2)由此实验,可得到哪些正确的结论?
(选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做法
(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的实验方案
(如可靠,此空可不填)。答案
将两种金属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的流动方向,由此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1.在原电池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关于电子和阴、阳离子运动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移动向正极
 B.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移动向负极 C.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D.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答案
AD2.(2009·东城模拟)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容量达氢镍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电一次。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
2CO+6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6H2O答案
C3.如右图所示,如果电流计偏转,a变粗,b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A.a是锌,b是铜,c是硫酸溶液 B.a是铁,b是银,c是硝酸银溶液 C.a是银,b是铁,c是硝酸银溶液 D.a是铁,b是碳,c是氯化铜溶液 答案
C4.有关下图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B.溶液中发生了变化:4Fe(OH)2+O2+2H2O4Fe(OH)3 C.Fe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D.NaOH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答案
BC5.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铁片、Fe(NO3)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答案
CD6.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
中而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 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 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答案
D7.有关X、Y、Z、W四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①
将X和Y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Y不易腐蚀

将片状的X、W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W比X反应剧烈

用惰性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和Z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先析出单质Z
 根据以上事实,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是
) A.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
 B.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 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
 D.用X、Z和稀硫酸可构成原电池,且X做负极答案
C8.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答案
D9.常用的锰锌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可表示为: Zn(s)+2MnO2(s)+2NHZn2++Mn2O3(s)+2NH3+H2O放电时,正极所发生反应的物质或粒子是
D.MnO2和N 答案
D10.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
2PbSO4+2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板上发生了还原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Pb-2e-+SOPbSO4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2e-+2H2OPbO2+SO+4H+ 答案
D11.(2009·山东聊城)如图X为单质硅,Y为金属铁,a为NaOH溶液,按图组装成一个原电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4e-Si4+ B.Y为负极,电极反应为4H2O+4e-4OH-+2H2↑ C.X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i+6OH--4e-SiO+3H2O D.Y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 答案
C12.(2008·威海质检)把一小块镁、铝合金放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可以形成微型原电池。则该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A.Mg-2e-Mg2+
B.Al+4OH--3e-AlO+2H2O C.4OH--4e-2H2O+O2↑
D.2H2O+2e-2OH-+H2↑答案
B13.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A-2e-A2+
(2)Cu2++2e-Cu
(4)D>A>B>C14.将铜棒与锌棒用导线连接,依次插入分别盛有:①硫酸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硫酸钠溶液的三个烧杯中,此时, (1)铜片上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①
。 (2)铜制品在经常下酸雨的地区电化学腐蚀严重,写出此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
。(3)将表面去掉氧化膜的镁片与铝片用带电流表的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判断此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正极:
,电极反应式:
, 负极:
,电极反应式:
, 总反应:
(1)①2H++2e-H2↑
②Cu2++2e-Cu
③O2+2H2O+4e-4OH- (2)O2+2H2O+4e-4OH-
Cu-2e-Cu2+
2H++2e-H2↑
Al+4OH--3e-Al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15.某学生在A、B、C、D四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组装成如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时间/小时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盛浸过食盐水的铁丝)
0
0
0
0
0
0
0
B瓶(盛浸过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瓶(盛浸过清水的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0
0
0
0
0
0
0
(1)为什么有的导管中水面会上升?
。 (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小烧瓶的字母编号)
。 (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除氧气外还有
。(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生成铁锈,试写出铁制品生成铁锈(Fe2O3·xH2O)的化学方程式
。 (5)通过上面的研究,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铁锅等铁制品
(1)铁丝发生吸氧腐蚀消耗氧气,使瓶内气体分子数减少,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因此导气管中水面上升 (2)B>C>A=D (3)水、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 (4)4Fe+3O2+2xH2O2Fe2O3·xH2O (5)洗净、擦干、涂油等16.(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量为1.60×10-19C) 答案
(1)Zn-2e-Zn2+
2H++2e-H2↑(2)①4.48 L
②3.8×104C第13讲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池1.(2008·全国理综Ⅱ,10)下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答案
D2.(2008·上海,12)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答案
D3.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答案
BC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答案
A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Ni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答案
D6.铝和氢氧化钾都是重要的工业产品。请回答: (1)工业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铝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
。 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请简述原因
。 ③除去杂质后的氢氧化钾溶液从液体出口
(填写"A"或"B")导出。 答案
(1)2Al2O3(熔融)4Al+3O2↑
(2)2Al+2OH-+2H2O2AlO+3H2↑ (3)①4OH--4e-2H2O+O2↑
②H+放电,促进水的电离,c(OH-)增大
③B【例1】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极
b电极
X溶液
实验现象
A
石墨
石墨
CuCl2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B
Fe
石墨
KNO3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C
Fe
Cu
CuSO4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质量减少
D
石墨
石墨
HCl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答案
C【例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
D1.(2008·张掖模拟)下图是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验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a为正极、b为负极 B.c为阴极、d为阳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答案
A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 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 ①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为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答案
(1)①2H++2e-H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②2Cl--2e-Cl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①纯铜
Cu2++2e-Cu ②粗铜
Cu-2e-Cu2+【例3】下图中X是直流电源。Y槽中c、d为石墨棒,Z槽中e、f是质量相同的铜棒。接通电路后,发现d附近显红色。 (1)①电源上b为
极(用"正""负""阴"或"阳"填空)。 ②Z槽中e为
极(同上)。 ③连接Y、Z槽线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d
e(用"→"或"←"填空)。 (2)①写出c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②写出Y槽中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Z槽中e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3)①电解2 min后,取出e、f,洗净、烘干、称量,质量差为1.28 g,在通电过程中,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
mol。②若Y槽中溶液体积为500 mL(电解后可视为不变),槽中电解反应的速率v(OH-)=
③← (2)①2Cl--2e-Cl2↑
②2NaCl+2H2O2NaOH+H2↑+Cl2↑
③Cu-2e-Cu2+ (3)①0.02
②0.02 mol·(L·min)-1【例4】(2009·厦门质检)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 L(密度为1.06 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g
A
6.2%
19
152
B
6.2%
152
19
C
4.2%
1.2
9.4
D
4.2%
9.4
1.2
答案
B3.将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1 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不考虑产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A.3.36 L
D.13.44 L答案
B4.如下图,通电5 min后,电极5质量增加2.16 g,回答: (1)电源:a是
极;A池电极反应,电极1:
; 电极2:
。 C池电极反应,电极5:
; 电极6:
。(2)如果B池中共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且溶液体积为200 mL(设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通电前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H++2e-H2↑
2Cl--2e-Cl2↑
2Ag++2e-2Ag
Cu-2e-Cu2+ (2)0.025 mol/L1.(2009·衡水中学调研)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B.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2H2O+O2↑+4e― C.若有6.4 g金属Cu析出,放出的O2一定为0.05 mol D.电解完成后,加入一定量的Cu(OH)2,溶液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答案
D2.(2008·开封质检)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NO、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 A.35.5∶108
D.108∶35.5 答案
C3.如下图所示,在一U型管中装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且混合均匀的某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彩虹",则U型管内的溶液可能为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CuSO4溶液
D.Na2SO4溶液 答案
D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现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A.CuCl2[CuSO4]
B.NaOH[NaOH]
 C.NaCl[HCl]
D.CuSO4[Cu(OH)2] 答案
C5.(2008·长春模拟) CuI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以石墨作阴极,铜作阳极组成电解池,含有酚酞和淀粉KI的溶液作电解液。电解开始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变红,阳极区仍为无色。电解相当长时间后,阳极区才呈深蓝色。则电解开始阶段的电极反应为
) A.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
B.阳极:2Cu+2I--2e-2CuI;阴极:2H++2e-H2↑ C.阳极:2I--2e-I2;阴极:2H++2e-H2↑
D.阳极:4OH--4e-2H2O+O2↑;阴极:2H++2e-H2↑答案
B6.采用惰性电极从NO、SO、Cl-、Cu2+、Ba2+、Ag+、H+等离子中选出适当的离子组成电解质,并对其溶液进行电解。 (1)若两极分别放出H2和O2,电解质的化学式是
。 (2)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氧气,电解质化学式为
。 (3)若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1∶1,电解质的化学式为
(1)H2SO4、HNO3、Ba(NO3)2 (2)AgNO3、Cu(NO3)2、CuSO4
(3)HCl、BaCl2系列实验10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设计】请从下图中选用必要的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要求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25 mL),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电源、电流表与A、B两极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L→(
)→M。(3)设计上述气体实验装置时,各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 (4)在实验中,盛有KI淀粉溶液的容器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已知饱和食盐水50 mL,某时刻测得H2体积为16.8 mL(标准状况)。此时溶液pH约为
。(lg2=0.3,lg3=0.5,lg5=0.7) 答案
(1)2H++2e-H2↑
2Cl--2e-Cl2↑
2NaCl+2H2O2NaOH+H2↑+Cl2↑ (2)A
C (4)Cl2+2I-2Cl-+I2 (5)12.5【实验拓展】在如图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 (2)写出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电解后溶液的pH为
,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
,其质量为
g。(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4)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酸根离子,要求:提出两种可能的假设,分别写出论证这两种假设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①假设一:
; ②假设二:
(1)4OH--4e-2H2O+O2↑ (2)2Cu2++2H2O2Cu+O2↑+4H+ (3)1
2 (4)①假设原溶液中的酸根离子是SO。取电解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所含的酸根离子是SO②假设原溶液中的酸根离子是NO。取电解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铜,微热,若铜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则原溶液中所含的阴离子是NO1.用石墨作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溶液①CuCl2
⑦KOH。其中只有水被电解的有
) A.①②⑤
B.③④⑥⑦
D.③⑤⑥⑦答案
C2.电解84.7 mL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8 g·cm-3),过一段时间后,电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5%(用石墨为电极),这是因为
) A.溶质增加了3.5 g
B.有1.5 mol水被电解 C.在阳极生成2 g H2
D.在阳极生成16 g O2答案
D3.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C4.(2009·北京四中期中)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 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锌做负极
 B.充电时氢氧化铁被氧化 C.充电时电池的正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
 D.放电时每转移3 mol e-,有2 mol FeO被还原答案
D5.电解NaCl-KCl-AlCl3熔体制铝比电解Al2O3-Na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但现在仍用后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
) A.AlCl3是分子晶体,其熔体不导电
 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严重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
 D.生产无水AlCl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答案
D6.(2009·咸阳一模)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答案
B7.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NaCl和H2S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时,根据电解产物,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阴极自始至终只析出H2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为7 答案
D8.下图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是正极,Y是负极
B.X是负极,Y是正极 C.CuSO4溶液的pH值逐渐增大
D.CuSO4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 答案
A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时,下图的电解过程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AD10.(2009·南京模拟)用惰性电极电解2 L 1.0 mol/L 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 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继续电解,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此时溶液中c(H+)为(假设体积不变)
) A.1.5 mol/L
B.0.75 mol/L
 C.0.5 mol/L
D.0.25 mol/L 答案
C11.用质量均为100 g的铜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8 g,此时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 A.阳极100 g,阴极128 g
B.阳极93.6 g,阴极121.6 g C.阳极91.0 g,阴极119.0 g
D.阳极86.0 g,阴极114.0 g 答案
B12.在50 mL 0.2 mol/L CuSO4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通电电解(不考虑水分蒸发)。则: (1)若两极均为铜片,试说明电解过程中浓度变化情况
。 (2)若阳极为纯锌,阴极为铜片,阳极反应式是
。(3)如不考虑H+在阴极上放电,当电路中有0.04 mol e-通过时,阴极增重
g,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2)Zn-2e-Zn2+
Cu2++2e-Cu13.如图所示,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
(1)电源A上的a为
极。 (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使c、d两点短路,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
,电极f上发生的反应为
,槽中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
(只要求填两种电解质溶液)。答案
(2)2NaCl+2H2OH2↑+Cl2↑+2NaOH
(3)Zn-2e-Zn2+
Zn2++2e-Zn ZnSO4溶液
ZnCl2溶液14.(2008·敦煌模拟) 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①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 ②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C(Ⅰ)的电极名称是
(填"正极"或"负极"),C(Ⅱ)的电极反应式是
。 (4)铜屑放入稀H2SO4中不发生反应,若在稀H2SO4中放入X2Y2,铜屑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2Na2O2+2H2O4NaOH+O2↑
Cl2+2e-2Cl-
(4)Cu+H2O2+2H+Cu2++2H2O15.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 NiO2+Fe+2H2O
Fe(OH)2+Ni(OH)2 (1)若此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某一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序号)。 A.NiO2
D.Ni(OH)2(2)用此蓄电池分别电解以下两种溶液,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 mol 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电极增加了a g M,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含"a、x"的表达式表示)。 ②电解含有0.01 mol CuSO4和0.01 mol NaCl的混合溶液100 mL,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将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1 L,此时溶液的pH=
(2)①50ax
2章末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08·枣庄模拟)"暖宝宝"取暖片的材料中含有铁粉、水、活性炭、硅石、食盐等,它们组成一个原电池,在反应时释放出热量,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D.阳极答案
A2.下列反应能够设计为有用的原电池的是
) A.Na2O+H2O2NaOH
B.2CO+O22CO2
ΔH<0 C.CaCO3CaO+CO2
D.CuO+H2Cu+H2O
B3.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中,装置如下图。观察到溶液首先变红色的区域是
) A.Ⅰ和Ⅲ
D.Ⅱ和Ⅳ 答案
B4.(2008·宝应模拟)在铜器件上的铁铆钉(或铁螺丝)处容易发生腐蚀,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腐蚀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极电极反应式:2H++2e-H2↑ B.此过程中电子从铜器件流向铁铆钉 C.此过程中铜、铁都被腐蚀 D.此过程总的反应:2Fe+2H2O+O22Fe(OH)2答案
D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要求满足下列三点要求:①阳极质量逐渐减少;②阴极质量逐渐增加;③电解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根据这三个要求可以选用的电极是
) A.含有锌、银的铜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B.含有锌、银的铜合金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纯铁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D.石墨作阴极,纯铜作阳极答案
D6.下列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过氧化钠粉末投入水中 C.HCl和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
 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答案
D7.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答案
A8.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答案
C9.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答案
A10.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①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②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③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④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A.①②
D.③④答案
C11.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00 kJ·mol-1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3 847 kJ热量,则混合气中H2与C3H8的体积比是
) A.1∶3
D.1∶1答案
B12.(2008·全国理综Ⅰ,13)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0.10 mol/L Ag+
B.0.20 mol/L Zn2+
 C.0.20 mol/L Cu2+
D.0.20 mol/L Pb2+答案
C13.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0.1 mol 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1.204×1023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答案
D14.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 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
) A.8 mol
 C.11 mol
D.12 mol 答案
B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 221.5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丙烷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
ΔH=-2 221.5 kJ·mol-1答案
A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6.(9分)(2009·南通调研)已知:在热力学标准态(298 K、1.01×105 Pa)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 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ΔH)。下图为氧族元素的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e-的两种氢化物的电子式
。 (2)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反应热ΔH的关系
。 (3)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2)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反之亦然 (3)H2Se(g)Se(s)+H2(g);ΔH=-81 kJ·mol-117.(12分)有四个电解池,分别放入0.1 mol/L的下列四种溶液:A.CuSO4
D.KI,串联后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用序号填写能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 (1)阴极所析出的物质,其物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 (2)阳极无气体产生的是
; (3)阴、阳两极产生气体总量最大的是
; (4)溶液pH降低的是
(4)AC18.(12分)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进行"抛光",其处理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恢复光泽,且不会损失,试回答: (1)食盐的作用是
。 (2)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 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 (4)实际操作中,配制食盐水时,通常还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其主要作用是
,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作电解质起导电作用 (2)2Al-6e-2Al3+ 3Ag2S+6e-6Ag+3S2- (3)2Al3++3S2-+6H2O2Al(OH)3↓+3H2S↑ 2Al+3Ag2S+6H2O2Al(OH)3+3H2S↑+6Ag (4)除去生成的H2S,防止污染空气 H2S+NaHCO3NaHS+H2O+CO2↑19.(10分)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极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电解液中H2SO4浓度将变
;电流方向从
极。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
g。(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上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
、B电极上生成
,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
(1)PbO2+2e-+4H++SOPbSO4+2H2O
对换20.(12分)下图是可用于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是两块纯铜片,插在CuSO4稀溶液中,铜片与引出导线相连,引出端分别为X、Y。 (1)当以I=0.21 A的电流电解60分钟后,测得铜片A的质量增加了0.25 g,则上图装置中的X端应与直流电源的
极相连,它是电解池的
极。 (2)电解后铜片B的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列式计算实验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已知电子电荷量e=1.60×10-19C)答案
(2)减少 (3)NA=≈6.05×1023mol-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电池 电解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