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走进新课程问题。

&&问题详情
P18---19 高一化学问题
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度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请回答:
您的回答过短,请将答案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首先老师告诉你,这类问题必须注意,这是最新高考的趋势。应该善于把教材的东西迁移到习题中。这项研究的原理是:
乙烯是果实催熟剂,当在潮湿的条件下会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即酒精,不会催熟,其中水银灯照射的目的是引发反应:方程式为;
C2H4+H2O=CH3CH2OH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Copyright &
Shang Hai Jing Rong Xin Xi Ke Ji You Xian Gong Si
上海旌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400-850-8888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探讨高中化学教育问题
发布人: SarahDeng&|&
阅读: 1343&|&
&& 高中的整体教学是一个相对来说很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针对每一个教学和学生学习环节来对教学应用进行探究.但相对来说高中化学的教育的出发点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主要也是全面提高高中生整体知识素养的出发点,高中化学教育问题的探究相应的也是对高中教学应用整体的探究.&&& 一、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在现代教育中的现状&&& 随着高考压
力的不断增加,现在的高中学习也成为不可否认的学生时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学习理论的时间要远远的大于在实验室实践的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时间和精
力的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应用在高中教育阶段多样性的缺乏,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实践的时间很少,增加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对不同的学习阶段的
知识要求也并不相同,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很难做到对传递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有的是按高考的标准和教学课程进行教学,有的只是根据自己经验对学生进
行教学,这不仅使教学应用退化缺失,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 二、现代教学对高中化学问题的新要求&&&
高中化学教师不能以自身经验来为学生教学,要时刻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准,各个课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更要以新课程的新准则为基础进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
以理解为主的学习方法,要以学生自身为主题,应多举现实中显而易见的例子,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氧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应将“光学烟雾”和“臭氧层空洞”这一现象结合书本知识点,向学生重点介绍与分析.&&& 三、高中教学应用探究&&& 1.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的
主要教学手段就是板书教学,相对的对教材的依赖性非常的强.此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教师教学风格鲜明,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重现性会很
强,从老师处获取知识的程度也相当大,能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自己学习的知识.然而,此教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
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扩充,也不利于知识的及时更新,这对于高中教材以外不断更新的知识来说,很难仅仅靠教师板书的功能来充分表达,很抽象的问题也不能具体的
解决.&&& 2.对现代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的探究&&&
通过对高中化学问题的研究知道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做到应对现在高中知识的传输和接受.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课程.换言之,化学
教学和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野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时,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
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各种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这些地区发生的一些
环境污染,进行探索和解析形成原因.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和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环境
保护方面的知识.所以对高中化学课进行教学时,在不影响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开展合理拓展实验来取代理论的枯燥性.化学实验本身也是现实生活体
验,高中化学教学老师要引入贴近生活的实验,这样不但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实验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对现代高中教学应用问题的探究&&&
对现代教学应用来说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技术中主要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解决教师难以表达的抽象问题,只能用于知识
点的表达,而很难形成整个的学习面,过多的多媒体应用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知识哪方面的欠缺,所以要在高中教学中合理的
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到高中化学问题的教学应用就是既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的解读和传递,也要重视化学中重要的眼见为实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充
分被化学实验的神奇所吸引.针对整个高中教学应用问题来说就是要合理的进行多媒体教学,科学的
理解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的思想,准确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所要传递的知识和重点,重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介绍“光学烟雾”时,教师应将光学烟雾的来源和主
要成分一一讲授给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于生活中大量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导致的光化烟雾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由于过于严重
的光化烟雾导致的一些负面影响等.在播放完案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光化烟雾的具体为危害有哪些.并介绍一些可以防止光化烟雾的措施和方法,由此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全文的研究,高中化学教育问题也是现在整个高中教育问题的缩影,现代的高中教育不仅要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加以实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减轻高中时代的学习压力做最大努力.
21世纪教育网服务号
扫描关注21世纪教育网
站内优质资源服务中心
21世纪教育网订阅号
扫描或添加21教育网
增长知识,知闻最新教育事
下载人数:23375人
下载人数:6263人
下载人数:6210人
下载人数:6203人
下载人数:5462人
下载人数:5410人
下载人数:5331人
下载人数:5228人
下载人数:5087人
下载人数:4551人
下载人数:4322人团山化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链的设计
上传: 赖小海 &&&&更新时间: 16:05:46
& 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链的设计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做到课堂提问有效更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素养。有效提问的关键行为之一就是步步深入的问题链,问题链不仅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表现,也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强调课堂教学有效问题链设计应着重把握提问的角度、尺度、效度,以优化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问题链设计&&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弗莱雷认为,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他认为,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提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研究表明,高成效的教师更倾向于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适时恰当地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有效提问的关键行为之一就是步步深入的问题链,问题链不仅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表现,也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画龙点睛式的有效问题链有助于演绎更精彩课堂教学。 1&问题链&的内涵和价值 1.1问题链的内涵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从形式上看,问题链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相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它的每一问都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问题链&不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加上学生的回答,而是师生双方围绕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进行多元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和发现。 1.2问题链的价值 问题链还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要求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二是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总能根据不同的教材课型、不同的目的要求、不同的学习对象巧妙地设置问题链,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便能将学生的思维一次一次地推向高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审视中学化学&问题链&的设计,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特征、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化学&问题链&时,应充分体现科学性、选择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反馈性等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化学问题链设计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所涉及的事实和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在化学问题解决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是正确的。因此,设计的化学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这是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化学学科有自己的科学,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这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问题设计时应将科学方法的要素融入其中,同时,问题链的设计要关注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科学观念。 2.2选择性原则 学生思维有无发展是教学有效的关键指标。&是不是&,&对不对&随处可闻,这样看似师生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质的提升。课堂表面的热闹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品质,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这样的课堂所表现的学生主体性是虚假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问题链设计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教师提问时要有所选择,应突出重点,要问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 2.3启发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搜集和处理信息等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高水平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推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2.4层次性原则 提问要有层次,层层递进,以问促思。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实际,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层层递进追问,经过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这时,继续提问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或者,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分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 3有效问题链设计应把握的度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有效的问题链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问题链也是实现课堂教师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到化学课堂问题链的有效,个人以为着重要把握提问的&度&。 3.1注意提问角度,选择最佳问点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连续驱动下自觉主动、积极互动的投入学习,创设高效的化学课堂。但是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 3.1.1 提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和探究能力。 [案例1] &过氧化钠的性质& 问题链设计 在介绍Na2O2能与H2O反应这一性质时,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①大家都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但有同学见过水能点火的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演示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②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③推测Na2O2能与H2O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有效的问题链设计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1.2 提在教材知识的着重点 教材的重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落实教材知识的重点是化学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设计,这是化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突出重点,往往需教师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即设置问题情境,并巧妙设问。 [案例2]&硫酸根离子检验&问题链设计 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太容易搞清楚,我在实际教学中将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①一瓶无色的溶液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如何检验?②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否可以证明该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③硫酸钡不溶于盐酸,而碳酸钡、亚硫酸钡均可溶于盐酸,为什么?④当未知试样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吗?⑤怎样正确地检验未知试样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在设置问题链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维,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1.3 提在学生思维的障碍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以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困惑。这种以错误形式呈现的思维困惑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通过追问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过程,分析其错误原因,寻找其错误根源,使学生领会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案例3]&& &二氧化硫的性质&问题链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中SO2与BaCl2是否产生沉淀是很多学生都容易答错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该沉淀是什么物质? ②如果有该沉淀物生成,除此物还有什么产物? ③亚硫酸钡能存在于盐酸中吗? ④相同条件下,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谁强?弱酸能制取强酸吗? ⑤如果把BaCl2改称CaCl2 ,现象是否相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强酸&的疑问来,在学生显得一筹莫展之时,教师再从旁点拔,如果要使得SO2通入BaCl2产生沉淀,应该怎么处理?进一步引出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使学生恍然大悟。 真实的课堂正是&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进步的。有些&错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追问,从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并有效合理地利用,引而发之。这种利用矛盾冲突,促进学生自我反思,通过充分思考、讨论所建构的知识比教师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3.1.4 提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因而教学不是从外部填入新知识,而是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与转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提问应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 [案例4]& &强弱电解质&问题链设计 &&& 在学习强弱电解质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新知识弱电解质是电解质概念的延伸和深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串问题: (1)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①H2SO4②蔗糖③酒精④Cl2⑤CO2⑥NaOH⑦Na2CO3(2)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3)设计实验:2mol/LNaCl溶液和0.2mol/LNaCl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问:为何2mol/LNaCl溶液的导电性强?(4)探究实验:课本&活动与探究&问:为何醋酸和氨水的导电性要比盐酸和NaOH溶液弱?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化学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整体网络,相互间有着内在联系。如果课堂教学不揭示这种联系,很可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系统知识结构的建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设疑,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的目的。 3.2调控提问尺度,争取面向全体 有效的问题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尺度,这个尺度既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1 把握难易,激发兴趣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其关系是:&&&&&&&&&&&& & &
最近发展区
&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容易导致思维&卡壳&和教学&冷场&,最终使学生丧失信心。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的内容,可以化整为零,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链应紧扣教学主题,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逐层递进。 [案例5]& &水的电离&问题链设计 在教学&水的电离&时,直接让学生计算0.1mol/L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等于多少?学生不知所措。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0.1mol/L的盐酸中H+浓度等于多少?(2)0.1mol/L的盐酸中H+浓度等于多少?是由什么物质电离出来的?(3)0.1mol/L的盐酸中H+浓度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考虑的? 学生通过一组从易到难、层次清晰的提问,如同登山一般,拾级而上,逐步接近目标,直至顿然醒悟,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提问的效益得以提升。 3.2.2 增加广度,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得以回答。如果问题设置太难,则只有少数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反映,对大多数学生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结果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多数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了&陪太子读书的&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梯度或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或推理,让绝大多数学生从&陪课&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体验探索的乐趣,拓宽思维的空间。 [案例6]& &氧化还原&问题链设计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我们可以如下设计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前两个主要针对中下学生) (3)试举例说明盐酸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主要针对中等生) (4)&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确?(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很明显,复杂的内容通过分步设问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充分调动起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追求设问效度,达成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模式指出:教师包括提问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在为学生的学搭建支架,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所以,提问不是走过场,更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注重效果。 3.3.1 留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提问应讲究停顿,注意留白的艺术,否则,提问太多、太密、太满,学生无所适从,相当于没有提问。有效果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如果知识为提问而提问,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一个问题问完时教师可适当停顿,便于学生思考。一位学生答完后,稍作停顿,可引出其他学生更为完整、确切的补充。 [案例7] &乙醇&分子式探究的问题链设计 在学&乙醇&中,乙醇的分子式何和结构特点是重点,如何引入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如下问题: (1)在乙烷的结构中增加一个&O&,就可以得到C2H6O,那么这个&O&的位置可以放在哪里?(停顿数秒) (2)根据插入的&O&的位置,你能够写出哪些结构式呢?(停顿数秒) (3)你又能如何证明乙醇属于哪种结构呢?(停顿数秒) 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过的内容,便于&教&和&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个人以为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作为教师需把握提问的节奏。 3.3.2 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然,课堂提问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在学生回答有误时,切忌讽刺挖苦,否则会打击其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答题正确,也不应随意奉送廉价表扬,而应进一步设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案例8]平衡移动原理问题链设计 &&&& &强酸制弱酸&这是一个在初中反复强调的化学&原理&,为了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设置了一组问题链与学生讨论。 [问题1]HCl+AgNO3=AgCl&+HNO3能用强酸制弱酸解释吗? [学生甲]不是强弱制弱酸,反应能进行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问题2]H2S+CuSO4=CuS&+H2SO4这是弱酸制强酸,如何解释? [学生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强酸的硫化铜沉淀。 [问题3]NaCl(固)+H2SO4(浓)=NaHSO4+HCl&怎么分析? [学生丙]在无水环境中,不挥发性的硫酸制挥发性的盐酸。 [问题4]这些反应能发生都是事实,你能用更完善的理论来统一解释这些现象吗? [师生对话与交流]这些反应的发生遵循了平衡移动原理,生成物中有难溶物,挥发性气体,或者弱电解质都能使平衡向右不断移动。我们所说的&强酸制弱酸&只是其中生成弱电解质这一部分内容。 [问题5]KCl(l)+Na(l)=NaCl(l)+K(g)&在熔化状态下,金属钠能置换出钾,难道是钠的金属性比钾还强吗? [学生丁]不是钠的金属性比钾强,而是因为钾在该温度时是蒸气,被抽走后,平衡向右移动,反应自然就发生了。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对话与交流]平衡移动原理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都遵循这一规律,在生产与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只有这样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学生在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回答显得粗浅,缺乏深度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思维,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结束语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提问有&度&,才能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当然,提问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提问作用大相径庭。上面所讲种种,虽然部分体现了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精神,但仍属于教师预先创设的呈现式问题情境。教师的&问&是为了&不问&,是为了要使学生&有问&,真正的问题,要由学生发现(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创造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初衷。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有效,更是一门艺术,提问有法,而无定法。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高中化学的教学相关问题讨论与交流
→ 帖子列表
&&总在线 12 人,其中教学问题上共有 0 位会员与 1 位客人,今日贴子 0
作 者回复人气最后更新主 题
即可展开贴子列表)
[ &&&&&&&& ]
[ &&&&&&&&.... ]
[ &&&&&&&&.... ]
[ &&&&&&&&.... ]
快速搜索:&&
&&-=& 教学问题 图例
开放的话题
热门的话题
锁定的话题
含精华贴的话题
(总、区、版)固顶话题
Copyright ©2000 - 2016
页面执行时间 0.23438 秒, 6 次数据查询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 &高一化学试卷
&&&&&&&&&&&&&&&&&&&&&&&&&&&
可能用到的数据:H-1 O-16 Ne-4 N-14 C-12 Na-23 S-32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世纪初,某科学家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有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这个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 .道尔顿&& C.卢瑟福&&& D.波尔
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3、0.012kg14C含有的碳原子数 (&&&&& )
  A.&等于NA&&&&B.&小于NA&&&C.&大于NA&&&&D.&无法判断
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 都呈红褐色
5、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密度
7、从第一次学生实验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出现许多不正确的操作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该克服不规范的操作。请找出下列图示中正确的实验操作&&&&&&&&&&&&&& (&&&&& )
&&&&&&&&&&&
&&&&&&&&&&&&
A.除去CO的CO2 B.萃取时振荡混合液 &C.稀释浓硫酸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8、溶液中存在有五种离子,其中各离子个数比Cl-∶SO42-∶Fe3+∶K+∶M=2∶3∶1∶3∶1,则M为( && &&)
A.CO32-&&&&&& B.Mg2+&&&&&&& & C.Na+&&&&&&&&& D.Ba2+
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上蒸发皿;②放置酒精灯;③固定铁圈位置;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 &&&& )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③①④⑤
10、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8
& B.0.1mol的1H35Cl分子中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个
& C.3.5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L
& D.35Cl2的摩尔质量为70g·mol-1
11、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克含有b个分子,则n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 )
A& 22.4nb/mNA&& B& 22.4mb/bNA&&& C& 22.4nNA/mb&&& D& nbNA/22.4m
12、现有三组混合物: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醇的水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3、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X,该氯化物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 &&&)
&&& & A. && B. &&& C. &&&&&& D.
14、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 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0.5mol/L HCl溶液
15、有四瓶常用溶液: ①BaCl2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被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4∶5&
B.17gOH-与19gH3O+所含电子数相等&&&&
C.14g14C和12g12C所含的中子数相等
D.标准状况下,11.2LCO2与常温常压下8.5gNH3所含分子数相等
17、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Ca2+总数不变&&&&&&& &
B.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不变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
D.溶液的质量不变
18、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Cl—
B.加入BaCl2溶液,析出白色沉淀,继续加过量的稀HNO3,沉淀不消失,
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C.加浓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证明有NH4+
D.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一定含有CO32—
19、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 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钾元素&&&&&& 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20、将 a g 含NaOH样品溶解在 b mL 0.l mol·L-1 的硫酸中,再加入 c mL 0.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 NaOH 的纯度是(NaOH 式量为 40)& &&&(&&&&& )A
A. [(b-c)/125a]×100%&&&&&&& B. [(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三、填空题(本题 6小题,共47分)
21(6分)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粒子符号)
A&&&&&&&&&& B&&&&&&&&&&&& C&&&&&&&&&&& D&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22(6分)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干冰& ③液态的醋酸& ④铜& ⑤BaSO4固体& ⑥蔗糖& ⑦酒精& ⑧熔融的KNO3&& ⑨浓HNO3&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23(8分)Na、Mg、A1分别与盐酸反应。(比值不必化简)
(1)若盐酸足量,等物质的量的Na、Mg、Al产生的氢气质量之比为 &&&&&&&&&&&&。
(2)若盐酸等质量且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则Na、.Mg、Al质量
之比为&&&&&&&&&&&&&&&&&&&&&&&& 。
(3)若盐酸足量,等质量的Na、Mg、Al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 。
(4)若盐酸浓度相等,体积相等,投入的Na、Mg、Al质量相等,反应后有一种金属剩余,该金属是&&&&&&&&&&&&&&&&& &。
24(8分)等物质的量的H2O与D2O的质量之比为&&&&&&&&&&&&& ,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放出的H2与D2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H2O与D2O的物质的量比为&&&&&&&&&&&&& ,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放出的H2与D2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同温同压下)
25(8分)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6(11分)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1的稀H2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稀H2SO4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 &&&&&&&&&&&&&&&&&&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
错误的是&&&&&&&&&&&&&& ,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四、计算题
27 (8分)& 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共消耗HCl 1.2 mol,生成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求原混合物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009学年度
&&&&&& 高一化学试卷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三、填空题(本题6小题,共48分)
21(6分)(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O2-&& &&&&&,(2)属于金属元素的
是&&&&& &&Na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O ,S& &&&&&。
(1)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②⑥⑦_______________。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①③⑤⑧__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④⑧⑨&&&&&&&&&&&
23(8分)(1)产生的氢气质量之比为 &&&&&&&&1:2:3 &&&&&&&&&&&。
(2) Na、.Mg、Al质量之比为&& 23/22 :12/11:9/8& &。
(3) 产生H2的质量之比为&& 1/23 :1/12 :1/9 &&&。
(4) 该金属是&&&&&&& &Al& &&&&&&&&&。
24(8分)质量之比为& 9:10, H2与D2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1:1(同温同压下);
物质的量比为& 10:9 &&, H2与D2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10:9 (同温同压下)
25(8分)A& Ba Cl2 &,B &Ag NO3 &,C &&Cu SO4& ,D &&Na2CO3&&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NO3 + HCl == AgCl ↓ + HNO3 &&&&&&
&&&&&&&&&&&&&&&&&&&
&&&&&&&&&&&&&&&&&&&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26(11分)(1)烧杯 、量筒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玻璃棒 &&
(2)需浓H2SO4的体积为&& 5.4mL&&& 。你选用的量筒是&& ①&&&&&&&
(3) 错误的是 ①②③④⑥⑦ ,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①②⑦&&& (填代号)。
四、计算题
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和 0.8mol
向30.0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铝粉,待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2.00ml/l烧碱溶液,至沉淀不再减少,消耗烧碱溶液210ml,且收集到气体0.672l,求加人铝粉的质量为多少?
有以下参考答案。/view/6edb6f1a1089.html
/link?url=RxYStRTjebdD11rJ-ESNMq7S-YwmfTCkUlJfviXiFBjS9dejkTC58LkGJuHW1XK40JlB9H4iRBJKSbMngHxERTrsaa6F9zCWwjGlrXtxw4y
将7.2gCO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氧气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固体质量会增加多少克
石油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
为什么粗盐提纯中4克粗盐加12毫升水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化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走进新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