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存1万 复利计算器: 1+(-2)+3+(-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1 - 2 + 3 - 4 + …的前几千项相加结果示意图
在中,1 - 2 + 3 - 4 + …表示以由小到大的逐次,依序加後又減、減後又加,如此反复所構成的,為一。若以表示前m项之和,可写作:
此无穷级数,即其的序列(1, -1, 2, -2, …)不会趋近于任一有穷极限。也就是說,單從的角度看的話,1 - 2 + 3 - 4 + …不存在和。
不过,在18世纪中期,写出了一个他承认为的:
该等式的解释在很久以后才出现。自1890年起,、与其他一些数学家就在研究有哪些的方法,可以對发散级数賦予广义和——其中包含了对欧拉结果的新解释。这些求和法大部分可简单地指定1 - 2 + 3 - 4 + …的“和”為1/4。是少数几种不能计算出1 - 2 + 3 - 4 + …之和的方法,因为此级数求和需要某个略强的方法——譬如。
级数1 - 2 + 3 - 4 + …与1 - 1 + 1 - 1 + …有紧密的联系。欧拉将这两个级数当作1 - 2n + 3n - 4n + …的特例(其中n为任意自然数),这个级数既直接扩展了他在上所做的工作,同时也引出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和。
级数项(1, -2, 3, -4, …)不趋近于,因此通过便可确定1 - 2 + 3 - 4 + …发散。不過作为后文的参考,此處也以基礎的方法去證明此級數發散。首先,从定义可知,无穷级数的是由其部分和的敛散性所确定的,1 - 2 + 3 - 4 + …的部分和为:
1 - 2 = -1,
1 - 2 + 3 = 2,
1 - 2 + 3 - 4 = -2,
1 - 2 + 3 - 4 + 5 = 3,
1 - 2 + 3 - 4 + 5 - 6 = -3,
此部分和序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个整数都恰好出现一次——如果将空部分和计入还包括0——因此它還說明了整数集是的。很明显的,不可能让变化的结果收斂到一个确定的数,因此1 - 2 + 3 - 4 + …发散。
由于各项 1, -2, 3, -4, 5, -6, … 以一种简单模式排列,级数1 - 2 + 3 - 4 + …可以透過移項以及逐项求和,再透過得出一数值。暂时假设s = 1 - 2 + 3 - 4 + …這樣的寫法有意义——其中的s为常数,那麼以下的計算將說明s = 1/4:
因此,s = 1/4,如右图所示。
白球代表+1,紅球代表-1;把白球和紅球連起來,即是代表它們正負相消並等於0。如圖所示,复制4份1 - 2 + 3 - 4 + …,仅使用移项与逐项相加,结果为1。而單看左或右其中一邊的話,則是两个1 - 2 + 3 - 4 + …副本加起來,經抵消后得出1 - 1 + 1 - 1 + …。
尽管1 - 2 + 3 - 4 + …没有通常意义的和,等式s = 1 - 2 + 3 - 4 + … = 1/4却可被赋予另外一种意义。發散级数之“和”的一种定义被称为一种或——通常是對於符合特定條件的一類級數可求和。求和法有许多种(部分将在中有所描述),这些方法跟普通求和也許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例如:
線性:設AΣ為一種級數求和法。如果對於AΣ可定義其上的那些序列,AΣ是個的話,則簡單地稱AΣ是線性的。也就是說,對於序列r, s和純量k,有AΣ(k r+s)=k AΣ(r)+AΣ(s)。
穩定性:如果a是一個初項為a0的序列,設a*為a去掉初項後的序列,即對於一切n有a*n=an+1,那麼AΣ(a)有定義AΣ(a*)有定義。而且,AΣ(a)=a0 + AΣ(a*)。
因此,以上的計算实际上證明的是下面的內容:给出任意的的可和法,并能對级数1 - 2 + 3 - 4 + …求和,則结果必为1/4。此外,由于:
故此方法也一定能对求和,并得结果为
1891年,在他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有可能将严謹地納入,并寫道:“已可写出(1 - 1 + 1 - 1 + …)2 = 1 - 2 + 3 - 4 + …并断定两边均等于1/4。”对切萨罗而言,这个等式是他前一年发表的一个定理的应用,该定理可說是在历史上關於可求和发散级数的第一个定理。关于此求和法的详细内容请见;其中心思想是:1 - 2 + 3 - 4 + …是1 - 1 + 1 - 1 + …对1 - 1 + 1 - 1 + …的。
1 - 2 + 3 - 4 + … 以 1 - 1 + 1 - 1 + … 的二重柯西乘积出现
两个无穷级数的柯西乘积可被定義,即使在它们都发散的时候。例如,若Σan= Σbn= Σ(-1)n,柯西乘积的项由有穷对角线求和的方式给出:
积级数为:
所以,如果有一种求和法可以保持两个级数的柯西乘积,並能得出的结果,那麼它也能够求出。由前一節的结果可知,当方法是线性、稳定并保持柯西乘积的时候,1 - 1 + 1 - 1 + …与1 - 2 + 3 - 4 + …的可求和之间是等价的。
切萨罗的定理是一个微妙的例子。级数1 - 1 + 1 - 1 + …在最弱的意义上是切萨罗可求和,称作(C, 1)-可求和,然而1 - 2 + 3 - 4 + …则需要切萨罗的定理的一个更强的形式,它是(C, 2)-可求和的。由于切萨罗的定理的所有形式均为线性且稳定的,所得的值正是此前计算所得的。
关于1/4的(H, 2)和的数据
若1 - 2 + 3 - 4 + …的(C, 1)存在,要找到其數值就需要计算该级数部分和的。 部分和为:
1, -1, 2, -2, 3, -3, …,
这些部分和的算术平均值为:
1, 0,2/3, 0,3/5, 0,4/7, ….
此平均值序列不收斂,因此1 - 2 + 3 - 4 + …不是切萨罗可求和。
切萨罗求和有两种有名的广义化:让这些在概念上更简单的是(H, n)法的序列,其中n为。(H, 1)和为切萨罗求和,更高的方法则重复平均值的计算。在上文中,偶数項平均值趋近于1/2,奇数項平均值则全部等于0,所以平均值的平均值趋近于 0 与1/2的平均数,即1/4。因此,1 - 2 + 3 - 4 + …是(H, 2)-可求和,其值为1/4。
符号“H”代表。1882年,他第一次证明了被现在数学家们所看作的在与(H, n)求和之间的关系;-1 + 2 - 3 + 4 - …是他給的第一个例子。1/4是1 - 2 + 3 - 4 + …的(H, 2)和这个事实也保证了它是阿贝耳和;这些都将在下文直接予以证明。
另外一个常用的切萨罗求和的广义化,是(C, n)法的序列。已经证明了(C, n)求和与(H, n)求和均能给出相同的结果,但是它们却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在1887年,切萨罗已经接近于陈述出(C, n)求和的定义了,但是他只给出了少量的例子。特别的,他在计算1 - 2 + 3 - 4 + …为1/4时所采用的方法可能是(C, n)的另一种描述,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对其进行证明。他在1890年正式定义了(C, n)法,以陈述他的定理:一个(C, n)-可求和级数与一个(C, m)-可求和级数的柯西乘积是(C, m + n + 1)-可求和。
1-2x+3x2+…的一些部分和(綠色、藍色和黑色曲線);1/(1 + x)2(近中間的紫色曲線) ;以及在x趨近於1時的極限(以點標示)
在一份1749年的报告中,承认级数1 - 2 + 3 - 4 + …是发散的,但還是決定要对其求和:
……当說该级数1 - 2 + 3 - 4 + 5 - 6 …的和为1/4时,那肯定看起來是悖论。因為对该级数的100项相加,我们得到了-50,但是,101项的和却给出+51,这与1/4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这种差距还会随着项数增加而变得更大。不过我在前一段时间已经注意到了,有必要给“和”这个词赋予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欧拉曾几次提议将“和”这个词广义化。在1 - 2 + 3 - 4 + …的情况下,他的设想与现在所知的相似:
……毫无疑问,级数1 - 2 + 3 - 4 + 5 + …的和为1/4;由于它是由公式1/(1+1)2展开而成,而此公式的值明显为1/4。在考虑一般级数1 - 2x + 3x2 - 4x3 + 5x4 - 6x5 + …后这个概念变得更明晰了。这个一般级数是由表达式1/(1+x)2展开而成,当我们让 x = 1 后,这个级数就确确实实地相等了。
至少在当 |x| & 1 时,有许多方式去验证欧拉的下列等式正确:
可以對右邊作,或使用正规的。从左方开始,可采用上文的一般启发式,并尝试乘以两次(1+x),或对几何级数1 - x + x2 - …求平方。欧拉似乎也提出可以对后者级数的每项。
以现代的觀點看,级数 1 - 2x + 3x2 - 4x3 + … 并没有定义一个在x = 1时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值代入到其相應的表达式。不過由于此級數在|x| & 1時定义了一個函数,所以仍可取x趋近于1時的极限,而这就是阿贝耳和的定义:
1/2-1/4的欧拉求和
欧拉对该级数还使用了另外一种技巧:,这是他自己的发明。要计算欧拉变换,首先要有可形成交错级数的正项序列——在此情况下为1, 2, 3, 4, …。将此序列中的首项标示为 a0。
下一步需要1, 2, 3, 4, …的序列;这恰好是1, 1, 1, 1, …。将该序列的首项标示为 Δa0。欧拉变换也基于差分的差分,以及更高的迭代,但是在1, 1, 1, 1, …各項之間的前向差分均为0。1 - 2 + 3 - 4 + …的欧拉变换便可定义为:
用现代术语来说,1 - 2 + 3 - 4 + …是且其值為1/4。
欧拉可求和也蘊涵了另一种可求和性。将1 - 2 + 3 - 4 + …表示为:
就有了相关的处处收敛级数:
因此 1 - 2 + 3 - 4 + … 的为:
赛切夫与Woyczyński只通过两个物理原理便得出了1 - 2 + 3 - 4 + … =1/4,这两个原理分别是:无穷小松弛(infinitesimal relaxation)与尺度分离(separation of scales)。为求表達準确,这些原理促使了他們去定义一系列的“φ-求和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将级数求和得1/4:
如果φ(x)是一个函数,其一、二阶导数在(0, ∞)上是连续且可积的,有φ(0) = 1 ,并且φ(x)与xφ(x)在+∞时的极限均为0,則:
该结果推广了阿贝耳求和,当取φ(x) = exp(-x)时可得到先前的等式。此一般陈述可通过将关于m的级数中的项配对,并将表达式变换为的形式予以证明。在后一步中,对1 - 1 + 1 - 1 + …的:)运用了,但在这裡需要中更强的。
1755年的《Institutiones》上,欧拉对相似的级数求和
1 - 1 + 1 - 1 + …的三重柯西乘积为1 - 3 + 6 - 10 + …,为的交错级数;其阿贝耳与欧拉和为1/8。1 - 1 + 1 - 1 + …的四重柯西乘积为1 - 4 + 10 - 20 + …,为的交错级数,其阿贝耳和为1/16。
另一个1 - 2 + 3 - 4 + …在略微不同的方向的广义化是一般级数1 - 2n + 3n - 4n + …。对正整数n来说,此级数有下列的阿贝耳和:
其中Bn是。对大於0的偶数n,则化約为:
后一个和成为特别嘲笑的对象,在1826年時他說:
“发散级数纯粹是魔鬼的工作,胆敢去找到任何证明它们的行为都是羞耻的。如果用到它们,可以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是它们,制造了如此多的不愉快与如此多的悖论。试问能想到比下面内容更令人惊恐的东西吗:
0 = 1 - 2n + 3n - 4n + etc.
其中,n为正数。这是一个笑料,朋友。”
切萨罗的老师也轻视发散级数。在卡塔兰的影响下,切萨罗早期提出1 - 2n + 3n - 4n + …的“习用式”是“荒谬的等式”;而在1883年,切萨罗表明了当时的一个典型看法:這些公式是错的,不过在某些场合在形式上是有用的。最后,在他1890年的书《Sur la multiplication des séries》中,切萨罗從定義開始採用了一個現代的做法。
此级数在n为非整數值的情况亦有所研究;这产生了狄利克雷η函数。欧拉研究1 - 2 + 3 - 4 + …相关级数的部分动机是η函数的,这直接导向了的函数方程。欧拉在正(包括在中)时找到这些函数值的建树已让他闻名,他也试图找到正(包括在中)时的值,但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是難以解決的。η函数通过欧拉的方法解决会比較简单,因为它的是处处阿贝耳可求和;而ζ函数的狄利克雷级数則非常难以对发散的部分求和。例如,1 - 2 + 3 - 4 + …在η函数中的相似级数是非交错级数,该级数在现代上有很深的应用,不过需要非常强的方法才能求和。
广义和是指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計算发散级数的「和」,由於发散级数不會有一般定義下的和,因此稱為广义和。
Beals p.23
假定有這樣的極限值x,則總可能找到某個項,使得在其之後的所有項都在區間[x-1, x+1]之外,從而得出矛盾。
Hardy (p.6) 结合1 - 1 + 1 - 1 + …的计算提出了此推导过程。
"One already writes(1 - 1 + 1 - 1 + …)2 = 1 - 2 + 3 - 4 + …and asserts that both the sides are equal to.", Ferraro, p.130.
Hardy, p.3; Weidlich, pp.52–55.
Hardy, p.9. 要了解详细的计算过程,参看 Weidlich, pp.17–18.
Ferraro, p.118; Tucciarone, p.10. Ferraro批评了Tucciarone对赫尔德他自己对一般结论的看法的解释(p.7),不过在赫尔德對-1 + 2 - 3 + 4 - …的处理方式上,两位作者的解释是相似的。
Ferraro, pp.123–128.
Euler et al, p.2. 虽然这篇文章写于1749年,但直到1768年才发表。
Euler et al, pp.3, 25.
例如,Lavine (p.23)提倡多项式长除,但並没有真的列出計算步驟;Vretblad (p.231)计算了柯西乘积。欧拉的建议是含糊的;参看Euler et al, pp.3, 26。 ()甚至提出一种包括将与相乘的范畴理论法。Baez, John C. 。 math.ucr.edu (日)。 日检索。
Weidlich p. 59
Saichev and Woyczyński, pp.260–264.
Kline, p.313.
Knopp, p.491; 在 Hardy, p.3. 中的这一点有误
Grattan-Guinness, p.80. 参看 Markushevich, p.48, 另一个转译版本;保留了原有的语调。
Ferraro, pp.120–128.
Euler et al, pp.20–25.
Beals, Richard.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P. 2004.  .
Davis, Harry F. Fourier Series and Orthogonal Functions. Dover. 1989-05.  .
Euler, L Lucas W and Thomas J Osler. . The Euler Archive. 2006 .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Euler, Leonhard. Remarques sur un beau rapport entre les séries des puissances tant directes que réciproques. Memoir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de Berlin. 1768, 17: 83–106.
Ferraro, Giovanni. The First Modern Definition of the Sum of a Divergent Series: An Aspect of the Rise of 20th Century Mathematics.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99-06, 54 (2): 101–135. :.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from Euler to Riemann. MIT Press. 1970.  .
. Divergent Series. Clarendon Press. 1949.
. . Mathematics Magazine. 1983-11, 56 (5): 307–314.
Lavine, Shaughan. Understanding the Infinite. Harvard UP. 1994.  .
Markushevich, A.I. Series: fundamental concepts with historical exposi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3rd revised edition (1961) in Russian. Hindustan Pub. Corp. 1967.
Alexander I. Saichev, and Wojbor A. Woyczyński. Distributions in the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Volume 1. Birkhaüser. 1996.  .
Tucciarone, Joh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summable divergent series from 1880 to 1925.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73-01, 10 (1-2): 1–40. :.
Vretblad, Anders. Fourier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03.  .
Weidlich, John E. Summability methods for divergent series. Stanford M.S. theses. 1950-06.
:隐藏分类:计算1+(-2)+3+(-4)+5+(-6)+····+2011+(-2012)_百度知道
计算1+(-2)+3+(-4)+5+(-6)+····+2011+(-2012)
提问者采纳
1-2=-13-4=-15-6=-1每两个为一组,共有6所以结果是1006*(-1)=-1006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计算:(1)0-1+2-3+4-5;(2)-4.2+5.7-8.4+10.2;(3)-30-11-(-10)+(-12)+18;(4)(+12)-(-45)+(-23)-(+12)+(-13);(5)|-738+412|+(-1814)+|-6-12|;(6)312-(-214)+(-13)-0.25+(+16).
5秒后显示答案···
(1)原式=(2+4)+(-1-3-5)=6-9=-3;(2)原式=(5.7+10.2)+(-4.2-8.4)=15.9-12.6=3.3;(3)原式=-30-11+10-12+18=(-30-11-12)+(10+18)=-53+28=-25;(4)原式=12+45-23-12-13=45-1=-15;(5)原式=318-1814+612=958-1828=-938;(6)原式=312+214-13-14+16=313-2=113.
找到与"计算:(1)0-1+2-3+4-5;(2)-4.2+5.7-…"相似的题目
五支篮球队举行单循坏赛(就是每两队必须比赛1场,并且只比赛一场),当赛程进行到某一天时,A队已赛了4场,B队已赛了3场,C队已赛了2场,D队已赛了1场,那么到这一天为止一共已经赛了______场,E队比赛了______场.
每队要进行4场比赛∵A队已赛了4场,B队已赛了3场,C队已赛了2场,D队已赛了1场,∴D只和A比赛,没和其他队比赛,B和ACE都进行了比赛,C和AB举行了比赛,E和AB进行了比赛,故E队比赛了 2场,到这一天为止一共已经赛了(4+3+2+1+2)÷2=6 场.故答案为6、2.当前位置:
>>>计算。(1)20﹣2.73﹣8.27+1(2)7+1×5(3)[(88+)×1.125﹣54]÷23%(4)..
(1)20﹣2.73﹣8.27+1
(2)7+1×5
(3)[(88+)×1.125﹣54]÷23%
(4)[2÷(3﹣)×1]÷4.02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小考真题
(1)20﹣2.73﹣8.27+1  =(20+1)﹣(2.73+8.27)  =21﹣11  =10
(2)7+1×5  =7+×1  =(+)×  =5
(3)[(88+)×1.125﹣54]÷23%  =[(88+)×1﹣54]÷23%  =[(88×+×)﹣54]÷23%  =46÷0.23  =200&&&
(4)[2÷(3﹣)×1]÷4.02  =[÷2×1]÷4.02  =[×]÷4.02  =100÷402  =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计算。(1)20﹣2.73﹣8.27+1(2)7+1×5(3)[(88+)×1.125﹣54]÷23%(4)..”主要考查你对&&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分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及应用,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题分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及应用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常见的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应用题关系式: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百分率:例: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利率=利息÷本金×100% 折数=现价÷原价 成数=实际收成÷计划收成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100%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运算顺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一级运算,再算第二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计算法则: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 —×12& 表示12个—是多少。整数乘以真分数& 12×—& 表示12的—是多少。分数乘以真分数& —×—& —的—是多少。一个数乘以带分数& —×1—& 表示—的1—倍是多少。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方法计算。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分数除法,乘以除数的倒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小数的运算 把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分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发现相似题
与“计算。(1)20﹣2.73﹣8.27+1(2)7+1×5(3)[(88+)×1.125﹣54]÷23%(4)..”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36511089993106072699646131926743014当前位置:
>>>计算和解方程:(1)(-2)2+(13)-1×(π-3.14)0-12÷3(2)3+13-1-(32-23..
计算和解方程:(1)(-2)2+(13)-1×(π-3.14)0-12÷3(2)3+13-1-(32-23)(32+23)(3)10x2x-1+51-2x=2(4)2x2+x+3x2-x=4x2-1.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原式=2+3×1-2=2+3-2=3;(2)原式=(3+1)22-(18-12)=2+3-6=3-4;(3)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1得:10x-5=2(2x-1),去括号得:10x-5=4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3.则:x=12检验:当x=12时,2x-1=0,故x=12不是方程的解,则原方程无解;(4)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x-1)得:2(x-1)+3(x+1)=4x,去括号得:2x-2+3x+3=4x,解得:x=-1.检验:当x=-1时,x(x+1)(x-1)=0,则x=-1不是原方程的解,则原方程无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计算和解方程:(1)(-2)2+(13)-1×(π-3.14)0-12÷3(2)3+13-1-(32-23..”主要考查你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解分式方程,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解分式方程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
实数的运算: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即正数和0)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四则运算封闭性: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四则运算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零)仍然是实数。实数的运算法则:1、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3、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3)乘法可使用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③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4、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5、乘方: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即an,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零指数幂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负指数幂的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指数为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1次幂,所得结果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解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分式方程两边同乘以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最简公分母:①系数取最小公倍数②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③出现的因式取最高次幂)(2)解方程:解整式方程,得到方程的根;(3)验根: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带进去检验。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不仅要检验所得解的是否满足方程式,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一般的,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零,因此要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零,则是方程的解.注意:(1)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整式项。(2)増根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3)増根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换元法: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解分式方程注意:①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通过解整式方程进一步求得分式方程的解;②用分式方程中的最简公分母同乘方程的两边,从而约去分母,但要注意用最简公分母乘方程两边各项时,切勿漏项;③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使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情况,那么检验就是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二次根式:我们把形如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确定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要是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即a≥0,由此可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次根式性质:(1)a≥0 ; ≥0 (双重非负性 );(2);(3)&&&&&&&&&&&&&&&&&&&&&&&&&&&&(a=0);(4);(5)。二次根式判定:①二次根式必须有二次根号,如,等;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a可以是具体的一个数,也可以是代数式;③二次根式定义中a≥0 是定义组成的一部分,不能省略;④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⑤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有着内在的联系,(a≥0 )就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利用从特殊到一般,在由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规律探索性问题;(2)利用二次根式解决长度、高度计算问题,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些长度或高度,或设计省料的方案,以及图形的拼接、分割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其实就是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与师叔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①在运算过程中,多项式乘法,乘法公式和有理数(式)中的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每个根式可以看作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③运算结果是根式的,一般应表示为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化简:先对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能约分的就约分,能开方的就开方,或先对被开方数进行通分,然后再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掌握:1、确定运算顺序。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6、字母运算时注意隐含条件和末尾括号的注明。7、提公因式时可以考虑提带根号的公因式。
二次根式化简方法:二次根式的化简是初中阶段考试必考的内容,初中竞赛的题目中也常常会考察这一内容。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即将分母从非有理数转化为有理数的过程,以下列出分母有理化的几种方法:(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例:(2)利用平方差公式:例:(3)利用因式分解:例:(此题可运用待定系数法便于分子的分解)换元法(整体代入法):换元法即把根式中的某一部分用另一个字母代替的方法,是化简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在根式中,令,即可得到原式=√(u2+9-6u)+√(u2+25-10u)=√(u-3)2+√(u-5)2=2u-8=2√(x+2)-8
提公因式法:例:计算巧构常值代入法:例:已知x2-3x+1=0,求的值。分析:已知形如ax2+bx+c=0(x≠0)的条件,所求式子中含有的项,可先将ax2+bx+c=0化为x+=,即先构造一个常数,再代入求值。解:显然x≠0,x2-3x+1=0化为x+=3。 原式==2.
发现相似题
与“计算和解方程:(1)(-2)2+(13)-1×(π-3.14)0-12÷3(2)3+13-1-(32-23..”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901284414452922514585043046991866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5险1金计算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