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地球仪上有多少纬线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纬线?急...

1.除了南、北极点,经过地球以上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经线?2.经过地球以上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纬线?请在回答的答案前边加上题号!_百度作业帮
1.除了南、北极点,经过地球以上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经线?2.经过地球以上任意一点有多少条纬线?请在回答的答案前边加上题号!
请在回答的答案前边加上题号!
均为一条.你可以想啊,GPS定位,还有就是坐标,不都是横纵坐标确定一个具体位置么.所以经过一点,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一条
这个问题啊,经纬线是无穷的!如果说一点,真正一点的话(数学上的),只有一条!
1.一条2.一条当前位置:
>>>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有经纬线:A.无数条B.一条C.各..
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有经纬线:A.无数条B.一条C.各一条D.各两条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本题考查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各一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有经纬线:A.无数条B.一条C.各..”主要考查你对&&地图的基本知识,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地形剖面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图的基本知识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地形剖面图
地图: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 地图的要素:1、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图例与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而注记则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例如:“▲泰山1532.7米”中“泰山”和“1532.7米”是注记,“▲”属于图例。&&&&& 3、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6)实地面积的计算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7)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②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相对高度的计算: 1)在剖面图上的两地相对高度,就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海拔高度的差 2)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一座山、一个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近年来常考查的知识点,一是可能求最大的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的相对高度。依据数学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是:(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简称等值线图。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注: 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1)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①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②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3)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一、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二、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等值线地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特征、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帮助人们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如上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上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上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2)确定交通线路一般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断崖、陡坡等,如下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3)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4)影响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最好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3.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 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规律总结:等高线的判读注意“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方法一:引垂直线法&方法二:量距离法 判读方法:(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两点间的直视问题: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1)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 (3)山脊的剖面特征 (4)山顶的剖面特征 一些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沿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沿东经89°剖面图 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沿40°N纬线 沿100°E经线 沿赤道沿20°E经线
发现相似题
与“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点有经纬线:A.无数条B.一条C.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3862204030185147185718192792197115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因而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30°E,40°N,C:0°,20°S.(2)B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3)假设有两人分别从A处和B处两处一直向北走,关于这两个人的最终结果说法正确的是C.A、他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他们不会相遇C、他们最终在北极点相遇&&&&&D、他们都能够回到出发点(4)A在B的正西方向,D在B的正南方向.【考点】.【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经纬网在地球表面不是实际存在的.【解答】解:(1)根据在经纬网上,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判定:A点的经纬度为:30°E,40°N;C点的经纬度为0°,20°S;(2)B点位于东球和北半球.(3)假设有两人分别从A处和B处两处一直向北走,他们最终在北极点相遇;(4)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A在B的正西方向,D在B的正南方向..故答案为:(1)30°E,40°N;0°,20°S;(2)东;北;(3)C;(4)正西;正南.【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8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关于地球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 B每条经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经线交汇于两极_百度作业帮
关于地球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 B每条经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经线交汇于两极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经线交汇于两极
A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地球仪上纬线有5条
选择B。经线是半个圆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仪上有多少纬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