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材料不同体积,升高相同怀孕温度会升高吗,体积应...

甲、乙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甲、乙两球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缓地升高同一值,则A.甲球吸收的_百度作业帮
甲、乙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甲、乙两球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缓地升高同一值,则A.甲球吸收的
C.两球吸收的热量相等 D.无法确定
甲乙两球材料一致,那么其在同一温度情况下,热膨胀系数相等.因此甲乙的初始与末态体积一致甲乙两球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那么甲球所受的压强比乙球要小因此甲乙两球在升温的过程中,【甲球对外做功pΔV比乙球要少】初始温度一致,升高的温度也一致,甲乙两球完全相同,那么【甲乙两球的内能增量完全相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对外做功+系统内能增量=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因此综上所述,甲球吸收的热量比乙球要少,因此选择B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③关于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和要求中一定需要的有哪些____(多选).A.使用相同的烧杯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D.相同质量的燃料 E.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F.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乐乐题库
&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知识点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习题详情
2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8%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③关于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和要求中一定需要的有哪些A、F&(多选).A.使用相同的烧杯&&&&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D.相同质量的燃料&&& E.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F.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值,应控制被加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燃料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液体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应;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解:(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应.(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③实验过程中,为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选择相同的烧杯,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故答案为:(1)甲、乙;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2)①甲、乙;②加热时间;③A、F.
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主要考察你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命题方向】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
与“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相似的题目:
小铭做“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实验,请帮他按照下列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1中元件连接起来.并在方框中画2出相应的电路图.要求(1)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用电流表测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暗(4)实验前,开关应&&&&,滑片P应位于变阻器的&&&&&(A/B)端.(5)若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的亮度很暗,且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不变,其原因是&&&&.
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拽着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向心力.小明研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1&2&3&4&5&6&小球质量m/kg&0.2&0.1&0.2&0.2&0.1&0.4&转动速度n/(mos-1)&1&1&2&2&3&3&转动半径r/m&1&1&2&1&1&2&向心力F/N&0.2&0.1&0.4&0.8&0.9&&&(1)向心力F与小球质量m、小球转动的速度v、转动半径r的关系式为:F=&&&&.(2)保持小球转动的速度v、转动半径r不变,向心力F与小球质量m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的图线&&&&(选填“a”、“b”或“c”)表示.(3)表格中的空白栏的数据应为&&&&.
(2012o佛山)申龙同学在“探究牛奶和蓖麻油的沸点及比热容”时,选择等质量的牛奶和蓖麻油,用同样的火力分别加热初温相同的牛奶和蓖麻油,加热到3min时牛奶沸腾,此时牛奶的温度为87℃,但蓖麻油还未沸腾,此时蓖麻油的温度为105℃.(酒精的沸点为78℃)(1)测蓖麻油沸腾时的温度,要使用&&&&&(选填“酒精”或“红外线”)温度计.(2)从上面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现有器材: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功率为P的电磁炉、电磁炉的配套铁锅、火柴、酒精灯(酒精的热值为q)、秒表、天平、量筒、烧杯、铁架台、石棉网、家庭电源.申龙想知道蓖麻油的比热容,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表达式,并分析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两位同学各购买了同类的一个弹力球,他俩想比较哪一个球的弹力好,应该(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北方春天空气寒冷干燥,人的皮肤容易失水干裂,夏天高温潮湿,皮肤比较滋润.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为合理,最有探究价值的是(  )
3(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③关于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和要求中一定需要的有哪些____(多选).A.使用相同的烧杯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D.相同质量的燃料 E.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F.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相同.(1)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2)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①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③关于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下列做法和要求中一定需要的有哪些____(多选).A.使用相同的烧杯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D.相同质量的燃料 E.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F.加热时火焰大小尽量相同.”相似的习题。碳素材料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热膨胀_省略_构特征_气孔体积及杂质含量的变化_A_S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碳素材料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热膨胀_省略_构特征_气孔体积及杂质含量的变化_A_S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比热之比为1:4,升高相同..
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比热之比为1:4,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所需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比热之比为1:4,升高相同..”主要考查你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即Q放=Q吸,把这个关系叫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式:&&&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当两个物体温度达到相同时,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有Q吸=Q放,称为热平衡方程。在热量计算题中,常采用此等式。例1: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如图所示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 12℃升高到42℃,妈妈至少要用 60℃的热水多少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 ×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解析:根据热传递的条件,热水的最终温度等于牛奶的最终温度,同为42℃,由于不计热量损失,所以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根据Q吸=Q放即可求出。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Q放=c1m1(t一t0)=2.5×103J/(kg·℃)× 0.25kg×(42℃-12℃)=18750J,热水由60℃降低到42℃放出的热量 Q放=c2m2(t0’一t),Q吸=Q放,至少需要60℃的热水约0.248kg。密度公式的应用:(1)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2)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①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②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④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密度公式的应用:1. 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ρ =总结规律后方可。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乙= ,因为m甲&m乙,所以ρ甲&ρ乙,故C正确。2. 密度公式ρ =及变形、m=ρV的应用:密度的公式是ρ =,可得出质量计算式m=ρV 和体积计算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代入相应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例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_。&解析:氧气用去一半,剩余部分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氧气的密度变为 2.5kg/m3。煤油倒去一半后,体积质量同时减半,密度不变。答案:2.5kg/m3;8kg;0.8×10kg/m3。3. 比例法求解物质的密度&&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比例法”。能用比例法解答的物理问题具备的条件是: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由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量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是由初始状态变成终结状态的桥梁,我们称之为“中介量”。例3甲、乙丽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2:9D.9:2 解析:(1)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2)写出该物理量比的表达式:(3)化简:代入已知比值的求解:密度、质量、体积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 1.隐含体积不变例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m3的酒精。 ρ水银=13.6×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 0.8×103kg/m3)解析:最多能装即装满瓶子,由最多装水量可求得瓶子的容积为V=5×10-4m3,则装水银为m水银=13.6×103kg/m3×5×10-4m3=6.8kg。装酒精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答案6.8;5×10-42. 隐含密度不变例2一块石碑的体积为V样=30m3,为测石碑的质量,先取了一块刻制石碑时剔下来的小石块作为样品,其质量是m样=140g,将它放入V1=100cm3的水中后水面升高,总体积增大到V2=150cm3,求这块石碑的质量m碑。解析: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石碑和样品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而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依题意可知,样品体积为: V样=V2-V1=150cm3一100cm3=50cm3 =5.0×10-5m3得=84t答案:84t3. 隐含质量不变例3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 ____m3。(ρ水=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500cm3=5.0×10-4m3,=5.0× 10-4m3一4.5×10-4m3=5×10-5m3。合金物体密度的相关计算:&&&& 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例两种不同的金属,密度分别为ρ1、ρ2: (1)若墩质量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 (2)若取体积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总”不变,即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在(1)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设为m1=m2=m,合金的质量m总=2m,则密度为ρ1的金属的体积V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体积V2=,合金的体积,则合金的密度在(2)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设为,合金的体积,密度为ρ1的金属的质量m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m总,合金的密度为。答案:注意: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两种液体的混合,只要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即可。
发现相似题
与“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比热之比为1:4,升高相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3845278308263112277959254359251569温度计的正确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一定要从数字小的向数字大的读数.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为水和食盐水的密度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的质量不同.水和食盐水的初温相同,但是它们的沸点不一定相同.由得:,在没有保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只凭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确定物质比热容的大小.
解:图示中的温度计每一大格代表,每一小格代表,由水银柱位置知:水的沸点是.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此时水的沸点为,由此可知,此时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越长,酒精灯放出的热量越多;用相同酒精灯给水和食用油分别加热直到沸腾,加热食用油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多.故答案为:多."加热食用油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能说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由得:,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没有保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只凭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确定物质比热容的大小.本实验中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不同;水和食用油的初温相同,但是它们的沸点不一定相同,所以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根据"加热食用油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这一现象得出了食用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结论.
本题考查了学生温度计的读数及根据热量公式判断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和物质的比热容,质量,降低温度的关系,用到了我们所学的控制变量.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747@@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86@@Physics@@Junior@@$186@@2@@@@物态变化@@@@@@36@@Physics@@Junior@@$36@@1@@@@物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2729@@3@@@@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186@@Physics@@Junior@@$186@@2@@@@物态变化@@@@@@36@@Physics@@Junior@@$36@@1@@@@物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2742@@3@@@@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86@@Physics@@Junior@@$186@@2@@@@物态变化@@@@@@36@@Physics@@Junior@@$36@@1@@@@物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3079@@3@@@@比热容的概念@@@@@@201@@Physics@@Junior@@$201@@2@@@@内能@@@@@@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3082@@3@@@@热量的计算@@@@@@201@@Physics@@Junior@@$201@@2@@@@内能@@@@@@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36@@5##@@36@@5##@@36@@5##@@38@@5##@@38@@5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小宇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都是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宇想:是不是不同的物质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为此,他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用油的沸点,发现食用油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circ }}C,可以推知,此时大气压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或"<")(2)实验中加热食用油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比水___(选填"多"或"少").(3)小宇根据"加热食用油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这一现象得出了食用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的结论.站在一旁的李老师认为他的这种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在实验设计上出了问题.请你指出小宇同学在实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温度会升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