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蝶恋花 晏几道道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它...

长相思 长相思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 搜索本词:
鹧鸪天 鹧鸪天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彩袖殷勤捧玉钟,[2]当年拚却醉颜红。[3]舞低杨柳楼心月,[4]歌尽桃花扇底风。[5]从别后,忆相逢,[6]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7]犹恐相逢是梦中。【注释】:[1]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崳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 搜索本词:
点绛唇 点绛唇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注释】①花信:谓花之消息。②分飞:离别。【评解】春回大地,百花萌发,柳枝折尽而人未归来。相思绵绵,为君消瘦。天既赐予“多情”,却又不使“相守”!使人酒入愁肠,泪湿青衫。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辞彩... 搜索本词:
菩萨蛮 菩萨蛮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体裁:词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知。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长到月来时,不眠犹待伊。【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 搜索本词:
生查子 生查子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注释】:注:此词作者是否为晏几道尚有争论,一作王观词,又作杜安世词。【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 搜索本词:
生查子 生查子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 搜索本词:
秋蕊香 秋蕊香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歌彻郎君秋草,别恨远山眉小。无情莫把多情恼,第一归来须早。红尘自古长安道,故人少。相思不比相逢好,此别朱颜应老。【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 搜索本词:
采桑子 采桑子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心期昨夜寻思遍,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须知枕上尊前意,占得长春。寄语东邻,似此相看有几人。【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 搜索本词:
临江仙 临江仙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淡水三年欢意,巍跻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 搜索本词:
木兰花/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作者:晏几道年代:宋体裁:词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後相思长在眼。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 搜索本词:
虞美人 虞美人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闲敲玉镫隋堤路,—笑开朱户。素云凝澹月婵娟,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吹花拾蕊嬉游惯,天与相逢晚。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 搜索本词:
木兰花 木兰花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 搜索本词:
鹧鸪天 鹧鸪天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体裁:词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 搜索本词:
鹧鸪天 鹧鸪天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 搜索本词:
少年游 少年游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西溪丹杏,波前媚脸,珠露与深匀。南楼翠柳,烟中愁黛,丝雨恼娇颦。当年此处,闻歌□酒,曾对可怜人。今夜相思,水长山远,闲卧送残春。【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 搜索本词:
南乡子 南乡子作者:晏几道年代:北宋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点愁心入翠眉。【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 搜索本词:
鹧鸪天 鹧鸪天作者:晏几道年代:宋体裁:词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 搜索本词:
南乡子 南乡子作者:晏几道年代:宋体裁:词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後,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作者小传】:晏几道(约)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 搜索本词:
采桑子 采桑子作者:晏殊年代:北宋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注释】①离亭:古代送别之所。【评解】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益增人离愁别恨。这首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虽在... 搜索本词: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作者:王维年代:唐萧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作者小传】:王维字摩诘,河东人... 搜索本词:
当前第1/2页 [首页] [上一页] [1][] [] []词谱格式/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 ○ ○ ▲,⊙○ ⊙ ● ○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 △,⊙ ○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 ○ ● ▲,⊙ ● ○ ○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 ○ ⊙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调作法/菩萨蛮
《菩萨蛮》历来名作最多,姑举温韦词各一首,以见其作法。一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温词全用比兴,纯由画面切换组织成篇。上片展示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位贵妇人,她躺在华美的居室中,然而内心孤独,只能做梦。每二个画面,或指她的梦中情味,或指她所思念的人,正在江上流连未归。从意象上说,"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二句是秾丽的,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则是清丽的,秾丽与清丽相间,两相生发,均更增其美。"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二句,是另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描绘了美人妆成的情景。而最后,词人给美人的头饰以一个特写镜头,以俨妆女子玉钗因风而动,暗示她的心弦正被什么东西拨动。温词的这一表现手法,后来在周邦彦、吴文英的长调中得到很好的运用。韦庄词则不然。起笔二句直接抒发感喟,"游人只合江南老"是对"人人尽说江南好"的翻转,"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对第一层意思的解释,因为起笔是抒情的实笔,这里就要用渲染景致的虚笔。过片转入写景,写出江南女人之美,由景致入人事,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转接方式。结二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呼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仍是感喟,也就是说又由虚笔转入了实笔。全首词就是在实-虚-虚-实的转折之中,完成了情感的螺旋形流动。
基本介绍/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mán),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jì),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详细介绍/菩萨蛮
菩萨蛮《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但开元时人崔令钦所着《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三、四句与前半第三四句同。情调由紧促转低沉,历来名作最多。作者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干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干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原文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其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归。其六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能动愁多少?底事太难堪,惊依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注释只合:应当。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其二翻译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应当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其实是反写,表达的还是要还乡的意思,作者欲回乡而不得的愁苦悲伤之情)《菩萨蛮》赏析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连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游子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 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词作列举1.霏霏点点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妆。注释:①霏霏:形容雨丝细密。②灼灼:鲜明貌。③依依:柔软貌。④盈盈:仪态美好貌。⑤皎皎:明亮貌。2. 倚梅听雨作者:黄莽江边山色桥横锁,聆听风雨梅花堕。闲看两茫茫,怎知无奈长。寻春花几朵,饮酒倚梅坐。愁绪任风吹,相思一地诗。3.牛朗与织女作者:黄莽断桥飞雪银河漫,漫河银雪飞桥断。舟锁两人求,求人两锁舟。鹊飞云彩落。落彩云飞鹊。朝夕赋长箫,箫长赋夕朝。4.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馀,山深闻鹧鸪。注释:①造口:一称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南。《赣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赣江。③长安:代指都城汴京。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词人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时写的词。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由此起兴。”辛弃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几乎灭亡之事,从奔腾的清江之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的踪影,以及因家国破乱而洒下的痛楚之泪。由水及泪,意象转换极为自然。“青山遮不住”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煞拍两句,盖有豪兴逸怀,当此日暮江景,毕竟忧思难挡,愁从中来。《鹤林玉露》认为结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而邓广铭则认鳚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似乎邓说更契合稼轩词境词心。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山怨水”。它以山水起兴,一扫传统《菩萨蛮》小令富艳轻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壮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启超评此词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平林漠漠作者: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赏析: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借。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归鸿声断作者: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李清照(鳚)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着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注释:①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②碧:青绿色。③背窗:身后的窗子。④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⑤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⑥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⑦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⑧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赏析: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牡丹含露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注释:①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②挼:揉搓。“挪”的异体字。赏析: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得流丽自然,面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枕前发尽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注释:①选自《敦煌曲子词集》。这是早期的民间词。②参(shēn)辰即参、商,二星宿名。参星在东方,商星在西方,此出彼没,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白天。③日头:原作“月头”,是误写。小山重叠作者: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复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rú):丝绸短袄。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10.山亭水榭作者:朱淑真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赏析:朱淑真本人的爱情生活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多情而敏感。词中写女主人公从缺月获得安慰,不啻是一种含泪的笑颜。无怪魏仲恭在《朱淑真断肠诗词序》中评价其词为“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岂泛泛者所能及”。“春秋多佳日”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还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呢?”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如此情状,叫人怎不颦眉,怎不愁闷?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11.绿芜墙绕作者:陈克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注释:①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②簸钱:掷钱为戏以赌输赢。③甃:音皱,井壁;井。译文: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隔隔芭樵叶儿倦。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白玉的帘沟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共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帘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赏析:《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馀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中庭”句指正午时分阳光淡淡投上蕉叶,“卷”字形容蕉叶卷心,姿态自然。李清照词曰:“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蕉叶大而遮荫,庭院因而显得幽深。“蝴蝶”句点出阶前无人,出入花丛林间的蝶儿也款款而来。末句只写帘儿轻垂,随风微动,“一行珠帘闲不卷”,帘内之人的所见所感则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园’、‘明月照积雪’,皆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亦各视其所怀来而与景相迎者也。”(《夕堂永日绪论》)此是指客观自然景物与诗人自身感受两者能和谐并相互渗透而言。这首词上片写庭院的幽静自然,词人的闲适心情,两者交相融合,韵味隽永。下片“玉钩”句从“风帘自在垂”而来。燕子多在人家梁间作巢,出入房栊,“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穿帘海燕双飞去。”由于珠帘不卷,玉钩空悬,双双燕子,呢喃其上,听来是那样低软柔和,真是比“迷离晓梦啼莺”还要悠忽。“宝甃”句写杨花飘飏旋转于井垣四周,优游自如,“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是庭中景物再现于迷梦之中,“几处”句,依稀闻得簸钱为戏的声音。王建《宫词》云:“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印象是似有若无,不可捉摸。末句方始点出人物,绿窗之下,午梦悠悠,一“轻”字形容似睡非睡,若梦非梦,苏轼有“红窗睡重不闻莺”之句,李清照词云:“浓睡不消残酒。”“轻”就是和“重”、“浓”相对而言。睡重故不闻莺啼,浓睡乃不消残酒,而睡轻则燕语、花飞和簸钱声都如有所闻,若有所见,这种朦胧的景象与词人悠闲的心情亦是相和谐而渗透的,所构成的意境是闲适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而意在笔墨之外。
词牌格律/菩萨蛮
菩萨蛮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韵 中平平仄平韵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仄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共四段,每段押不同韵。
词牌历史/菩萨蛮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公元847-859年)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见《词谱》卷五引)《唐音癸签》、《南部新书》略同。又《北梦琐言》:“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 所谓“菩萨蛮”,是波斯语Mussulman或其讹形Bussurman的译音,意为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当时教坊,谱作曲词,遂为词名。后杨升庵改蛮为鬘,失其本矣。后人又名为《重叠金》、《子夜歌》、《花间意》、《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词名来源无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更易与别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属无取。大意就是公元847-859年初,女蛮国的人来访,一个个都穿戴华丽,让人感觉宛如菩萨,所以称为“菩萨蛮”
典范作品/菩萨蛮
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李白《菩萨蛮》唐·无名氏《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五代·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宋·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宋·杜安世《菩萨蛮·游丝欲堕还重上》宋·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孙洙《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宋·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宋·苏轼《菩萨蛮·夏闺怨(回文)》宋·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宋·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宋·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宋·赵令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宋·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宋·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宋·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清·纳兰容若《菩萨蛮》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菩萨蛮·登黄鹤楼》黄莽《菩萨蛮》现代作品菩萨蛮、罗帏双枕何时有作者:向天琦罗帏双枕何时有?经年秀上鸳鸯旧。梦里企风迎,动桃含笑生。醒时花落地,逝水三千里。何事更惆怅?婵娟半入房。菩萨蛮、黄鹂初改亭前调作者:向天琦黄鹂初改亭前调,清歌怎奈蝉声盗。 举目树无颜,桃枝特可怜。随江花带露,终日不西顾。谁作负心人,欠侬一缕春。菩萨蛮、秋作者:向天琦世人迷醉红尘事,为情消瘦教生死。秋院被风伤,秋灯秋夜长。秋花秋月惨,秋草秋江淡。不晓雨无声,悄来落五更。菩萨蛮、思江南作者:向天琦久居闹市思乡重,北方犹记儿时梦。明月不惊燕,晓风吹睡莲。幼蛙临水跳,惹起春江笑。万岭百花浓,谁家不入风。歌曲菩萨蛮(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插曲)编曲:刘欢演唱:姚贝娜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红颜劫》与此歌同曲异词,均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为《后宫甄嬛传》的片头曲。歌词红颜劫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天机算不尽交织悲与欢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
诗词鉴赏《菩萨蛮》/菩萨蛮
作者:孙洙(宋)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却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赏析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借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今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22:3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蝶恋花 晏几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