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河沙数hold什么意思思

衡河沙数什么意思
衡河沙数什么意思
释义:本为佛经用语。恒河,南亚大河,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
出处:《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补充:在《金刚经》中,佛陀用了双重比喻来说明数量之多:假设恒河两岸的每一粒小沙子都代表一条恒河,所有恒河两岸的沙子的总数,就叫做“恒河沙数”。现在一般词典都简化为一重比喻(只说恒河两岸的沙子),其实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
恒还是衡?
噢,对不起,回答时忘了纠正说明了,是“恒”,是“”。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呵呵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艺术/文学领域专家大家都在查的成语:
按拼音查成语:
héng hé shā shù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典故出处《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近义词不计其数反义词寥若晨星英文翻译countless like the sand of the Ganges成语资料成语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成语举例: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凤仙》)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级同学们进来聊聊_双鸭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572贴子: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级同学们进来聊聊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级同学们进来聊聊!中文系1957级大学生活纪实原哈师院中文系1957系的同学们:大家好!大家来这里看看,聊聊! 中文系57级,在校时间是1957--1961年。 这是整整一代人! 四年大学,身临极左思潮之中.反右,农场劳动,大炼钢铁,文娱,体育,卫生等等大跃进,下乡办学--磨练,磨练,磨练!&&想起教过我们的老师--你们好吗? 王乃安:《文艺理论》; 王大安:〈古典文学〉; 吴忠匡:〈古典文学〉:周通旦:《古典文学》。 刘 大:〈古典文学〉; 张碧波:〈古典文学〉; 冯 宇:〈古典文学〉; 詹人凤:〈语言学概论〉; 张国庆:〈现代汉语语法〉; 吴哲夫:〈现代汉语语法〉; 叶长荫:〈现代汉语修辞〉; 赵 锐:〈古汉语〉; 李北开:〈写作〉; 孙鹤峰:《外国文学》王雅升:〈外国文学〉; 江咏絮:〈外国文学〉; 周清和:〈现代文学〉; 冯镇魁:〈现代文学〉; 李秉一:〈教学法〉; 冯 刚:〈戏剧专题〉; 马名超:〈民间文学专题〉,,,,&&曹让庭:《外国文学》。&&王延龄:《宋词专题》。 哈师院中文系,57---2班同学,你们好吗?来加入吧! 我能想起的名字: 陈先滋 雷雨田 侯凤歧 张书庭&&徐瑶芳 赵 宁 石光跃 朱俊芳 陈尔泰 邢福仁 武尔仁 穆在润 任庆云 杨淑锦 鲍敬先 李春林&&邱模春 刘小南 袁皇初 李 淼 刘俊起 赵俊杰 杨育东 张殿孝 张春明 于伶锦 鲍忠绪 王广乐 阮守纯 姜得济 李世峤 李恒银 宁志宣 张孝俭 孙更新 张紫薇 肖庚远 王国宾 李虹敏 郭联友 王荣伟&&&& 中文系57级入学50周年聚会--15日,我们中文57级在校园聚会,纪念中文57级入学50周年。本年级的70多位同学,在一起欢聚。 &&&& 15日,校园图书馆前,分别46年的同学们相逢了!相逢相见是相识,笑问老友何姓名? &&&& 年级的原学生领袖--温凤起,温承德,程英民,系花邢籁,准系花崔雪娜,有出息的散文家门瑞瑜,广播史专家陈尔泰,语言学教授刘小南,以及教育战线上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处长、局长都来了! &&&& 15日午后,在党校饭厅举行了欢聚大会。主持人邢籁和一位男同学(恕我只记住美女的名字)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回忆了半个世纪前的青春岁月,倾吐了50年来的怀念之情! &&&& 这个年级,共有260多人,是我校的第二届本科生。1957年,时遇紧缩,全国只招收10万零7千人。考上的,应届高中生都是尖子生,在职干部都是各界的精华!这些人,是黑龙江省教育、文化战线上的开拓者!中文系57-2班聚会――15日,中文57-2班的14名同学,在哈聚会了。 我们是:侯凤歧,赵宁,李树本,邢福仁,刘小南,徐瑶方,陈尔泰,于玲锦,肖庚远,李恒银,朱俊芳,石光耀,张孝俭,王荣伟。
希望我们57-2班的同学,都来报到,说说你们的情况。
班长侯凤歧的电话:2入大学府,先上江堤!
1957年9月,我们中文57级200多位同学,陆续到校报到。一进校门,就看见主楼悬挂的大幅横额:“入大学府,先上江堤!” 当年,哈尔滨的松花江发大水,江水水位高过市区1米多。全市人民一起上阵,与洪水搏斗!到哈尔滨读书,就是哈尔滨人!同学们放下行李,就上江堤。
我们的任务是往货车上装土。在堤外挖土,用草袋装上,扛着上跳板,倒入车箱里。车箱能装50吨,几十人装,也得几个小时。那时我们都还年青,有热情,有干劲,扛着百多斤的土袋跑着上跳板。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那时的我们,听党的话,做党的驯服工具,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就这样,苦战了一个多月,终于战胜了洪水!反右运动抗洪结束,开始上课;同时,反右运动也在每日的午后进行。这时,社会上的反右运动,已经过了高潮,进入后期阶段。校内不少老师和学生已经成了右派。我们系的吴忠匡老师,讲了几天课就因为成了右派见不着了。我们的反右运动,是补课性质,也是先大鸣大放,然后再抓右派。社会的形势,同学们心中很清楚,大家都十分小心。可能是上边定了指标,我们中文57级6个班,每班抓一个,最后是2班没抓,其它班各抓一个,共5个右派。能想起来的一个,是因为说文艺理论课老师“讲课像念经”,成了右派。推论是:老师讲的是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诬蔑为“经”,是要“离经叛道”。另一个是写了《新西游记》,写孙悟空到了师院食堂,看见学生“手持一铁牌排队”,推论是:“诬蔑新社会”。当了右派的新生,开除学籍,返回家乡。这些人的一生,就这么断送了。至于2班为啥没抓右派呢?要抓的话,可能抓谁呢?以后专文介绍。这里,提起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值得我终生感恩的人,他就是陈先滋。中文57-2班为啥没抓右派?根据当时的情况看,一班抓一个似乎是内定的指标。2班没抓,不是没有可抓的人选,而是领导小组认为不该抓。这里面最关键的人,是组长陈先滋。陈当时是党小组长,是反右领导小组组长,是能够定方向的人物。陈先滋,从部队转业上大学,年龄近30岁,南方人。他成熟、稳重、和气。应该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在他眼中班上这些高中生、青年干部不会是坏人!2班的王某、孙某、邢某,你们应该对陈大哥感恩啊!&&&& 是啊!万分感谢你,陈大哥!你在哪里啊!我们在大学四年里做了什么?中文57级在大学四年里的大致日程:1,&&&& 修江堤2次,57年约20天,58年约10天。2,&&&& 反右运动在每天下午,约60个下午,合30天。3,&&&& 三勤农场劳动11次,每次约25――40天,约300天。4,&&&& 海伦县秋收劳动2次,第一次20天,第二次15天。5,&&&& 海伦县办学,约7个月,学习时间有80天,杂事占60天。6,&&&& 大炼钢铁,约15天。7,&&&& 体育大跃进,累计约15天。8,&&&& 卫生大跃进,累计约15天。9,&&&& 大搞科研,编教材约30天。10,&&&& 文艺大跃进、创作大跃进等,累计约15天。11,&&&& 社会活动、社会劳动等,约15天。12,&&&& 听报告、写思想检查、理论讨论等累计30天。其它略。小结:4年间共8个学期,每学期按20周计,有效时间是120天乘以8,共960天。上诉日程中,除了占用休息时间之外,学习时间用来做非学习的活动约在500天以上。&&&& 四年本科,就学习来看也就是个二年专科。回忆老师们讲课(之一)中文57级,在校四年,有一多半时间搞运动、劳动、活动,还有一少半时间在断续地、零星地、匆忙地、动荡地上课学习。《文艺理论》是王乃安老师讲授的,他用的是冉欲达的本子,讲课较沉闷。《古典文学-诗经》是周通旦老师讲授的,他是当时中文系仅有的两位副教授之一。后来,还讲过陶渊明的诗歌,考证陶是“贫农”,有的同学在他刚讲完立即贴了和他商榷的大字报。《写作》是李北开老师讲授的,他是40年代黑龙江有名的诗人,我有幸做了他的课代表。学习期间,每人只写过一次作文,缺乏扎实的基本训练。《语言学概论》是詹人凤老师讲授的,用的是苏联切克巴娃的本子,理论难懂,听着费力。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现代汉语-语音-语法》是张国庆老师讲的,他是研究生学历,有朝气,有学识,讲课清晰、干净。头一堂课,形容知识的广博用了“衡河沙数,汗牛充栋”的成语,我至今还记得。回忆老师们讲课(之二)《现代汉语-语法》还有吴哲夫老师讲授,他的课充实,有条理,表达也清楚。可惜在文革中他被逼出走,生死不明。《现代汉语-语法》吕冀平老师代吴老师给我们讲过一次课,风格是带有研究性质,有启发,有引导。《现代汉语-修辞》,由叶长荫老师讲授。他的讲义,严谨、深入、全面,有独特见解;表达也清楚、利落。《古代汉语》,由赵锐老师讲授。他对这门学问,抠的挺深,积累很厚。 《古典文学-先秦诸子》,是王大安老师讲授,他是王乃安老师的哥哥。大安老师,对中国古典古籍特别熟,拿几个纸条,就能讲上两课时。《古典文学-唐宋散文》,是刘大老师讲授。他好像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功底很深。他讲课严谨、细致、深入;他的教案用毛笔工楷写成,有学究之风。《古典文学-唐诗》,由张碧波老师讲授,他也是研究生,有才识,有豪气,同张国庆老师一样,是很受同学欢迎的老师。《古典文学-诗歌》,由冯宇老师讲授,她不太善于表达,由于对农村生活不熟,解释“马套包”和“公马”时,闹了几个笑话。回忆老师们讲课(之三)《古典文学-宋词》,由王延龄老师讲授。他是专门研究宋词的,为研究韵律,买了一架钢琴。他既瘦又弱,文人气十足。《外国文学》,由曹让庭老师讲授西方文学。他十分用功,知识底子厚实,同学们都佩服他讲授的《神曲》《浮士德》。虚幻的内容,他讲得有实感,有层次。《外国文学》,由孙鹤峰老师讲授俄罗斯文学。他满怀激情,很有感染力。他讲托尔斯泰时,开场白是:“托尔斯泰老人站在我们面前了!”《外国文学》还有王雅升老师讲受苏联文学,他很认真,内容充实。《外国文学》,由江咏絮老师讲授。他是我们班(二班)的班主任,为人和蔼、亲切,讲课沉稳、有序。《现代文学》,由周清和老师讲授。他讲课生动、幽默,极富感染力。讲《阿Q正传》时,模仿不同人物口气,活灵活现。《当代文学》,由冯镇魁老师讲授。他讲课时感性多于理性,概述多于分析。讲《创业史》时,他连连赞叹:“改霞这姑娘啊!”《戏剧专题》,由冯刚老师讲授。他年青时参军,在部队文工团多年,对戏剧有知识与经验的双重积累,讲课内容充实,表达生动。《民间文学》,由马名超老师讲授。他在这方面的有多年的研究,有很深的积累。可惜时数不多,来不及展开。《教材教法》,由李秉一老师讲授。他是最有教学经验,教学精力最旺盛的一位老师。他最注重双边活动,时时与学生交流。上他的课,同学都往后坐,在前排,交流时太累了!可惜,这位对人万分热情的人,在文革中被冷酷的手扼杀了!三勤农场的劳动1958年初,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校方开始创建劳动场所。学校在哈尔滨市郊万家这个地方,得到了一大片土地,建立了三勤农场。当时各高校大都执行“1,3,8”的制度,即每年一个月假期,3个月劳动,8个月学习。实际上,在学习时间内,各种社会活动很多,坐下来学习的时间就要大打折扣了。打头阵的是中文系的同学。没有房子住,把一个废弃的大菜窖改成宿舍,名为“三勤宫”。这个“宫”,黑暗、潮湿、憋闷。为了多装人,上下铺,每人只分得肩膀宽的地方。开拓水田,同学们在带着冰碴的水田里耙地。冷水刺骨,双腿麻木。耙子下去,几十斤重的泥土,拽起来很要力气;时间一长,就拽不动了!同学们找来绳子,一头拴在耙子上,一头拴在自己腰上,利用身体的力量拽耙子。大家给这绳子起名为“救命绳”!这名字,是乐观的嘻戏?是无奈的哀叹?创建农场,需要盖房子,就得脱坯。这是重活,正如俗话说的:“脱坯打墙,活见阎王。”活泥、耙泥、运泥、抹模子,都是重活。同学们一个个像泥猴,下工后都没力气洗脸、吃饭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一般农活也不轻松。最苦的是“拿大草”“捉虫子”:正是三伏天,在毒日头下,钻进齐人高的庄稼棵子里,浑身像水捞的,胳膊和脸被庄稼叶子刮的全是血道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极左思潮思想指导下,人为的、强加的。它的条件与强度,劣于普通农民,近似劳工。当时同学们的态度和心理是咋样的呢?主动、热情接受锻炼的人,能有;被动、无奈承受磨练的人,多数。中文57级的200多人中,有100多人是调干而来。他们之中,有连级以上的干部,有各个机关的科员、科长,有出版几部小说的作者,有中学教师、校长。他们都为了圆大学之梦而进了高等学府,而四年的境遇,如同“回炉再造”。说说杜若穆书记在大跃进期间,哈师院的决策人物是杜若穆书记。在极左比赛的运动中,他是很积极的。当时哈师院扛了13面红旗,样样走在前头;而这也就意味着几千师生,要多受各式各样的折腾。平心而论,当时全国处在极左路线制约之下,个人无力对抗这一强大潮流。但是,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态度与行动。有的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竭力加码;有的出于良知,行为有意收敛。文革中,杜书记受更左的人的迫害,跳楼自杀,这是历史的悲剧。中文系――吃苦在先的系我们读书时候的中文系,是吃苦在先的系!1,教室、宿舍是最差的。中文57极大学四年,在校本部不到一年,有2年多在分部(今师大附中地址)住宿、上课,有大半年在海伦大车店办学。2,农场劳动打先锋。最先到农场劳动的是中文系,改地窖、盖房子,都是他们。3,海伦办学是唯一的一个系。理由是:搞意识形态的,要到风口浪尖上去锻炼;中文没有仪器,带四本毛选就可以办学,搬家容易。于天放当过我们的院长我们入学的时候,院长是于天放。他是有名的抗日英雄,《牢门脱险记》是他写的,记叙了他从日本鬼子牢狱中越狱的经历。当时他是兼职,我们只见过他一面。不过,我们毕业证书上盖的是他的印章。荒唐的大跃进当时的哈师院扛了13面红旗,各项活动都打先锋。1,大炼钢铁:1958年春天开始,全国大炼钢铁。哈师院当然不能落后,也垒起小高炉。没有耐火砖,就用缸碴子压碎和上黄泥做耐火砖。小高炉炼了几天,往里投了不少暖气片子,这才“炼”出几斤铁来。2,除四害: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定好一个日子,全市各行各业一起敲锣打鼓,高声呐喊,挥动旗子,轰起麻雀,直到这些小生灵累死为止。后来,又考证麻雀吃害虫,不是四害了。3,体育大跃进:各项体育,都要“放卫星”。每个同学都要报项目,说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都是“保守”,大家纷纷报要当“建将”。4,创作大跃进:中文系,当然要在文学创作上“放卫星”,同学都要写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作品。当年的中秋节,每人发几块月饼,通宵夜战――写诗歌。那时的诗歌好写,都是“红旗飘”“逞英豪”“干劲高”“乐陶陶”。5,卫生大跃进:常常是把教室、寝室用水洗刷一遍,不能见一点灰尘。一次,半夜12点,突然铃声大作,紧急起床,搞卫生大会战。6,科研大跃进:北大编教材,刮起了科研风。我们也日夜苦战,大编教材。57级编的是现代文学的几个专题,最后得知这是给56级老大哥编的。7,教学大跃进:教学改革也不落后:有的课只发材料,教师不讲;有的课,学生讲,老师听。8,“共产主义大食堂”:食堂实行“无人售饭”,后来就随便吃了。吃了一阵,吃空了,又改回有人售饭了。9,“生活共产主义化”:在班级、在寝室,同学们的一切衣服、物品都归大堆,共有共用。有人专挑别人的好衣服穿,脏了也不给洗。海伦办学海伦办学是哈师专――哈师院――哈师大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我们中文系是唯一的亲历此举的单位。1960年秋天,中文系57级同学下乡帮助农民秋收。时间过了一个多月,眼看天气渐渐冷了,有的同学披线毯下地干活。秋收完毕,照理说应该返校了,可是等不到回校的信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一天,领导突然宣布:学院决定中文系搬迁到海伦县办学!搬迁方式:每个寝室回去一个人,把同寝同学的物品全搬来。我们寝室20多人,派身强力壮的王广乐回去。校址(系址)选在海伦县一个停业的大车店,只有十几间平房,别的设施就没有了。几天后,物品到了。只见海伦火车站――海伦县某大车店之间,中文系的学生像蚂蚁搬山一样,搬运物品。同学们的物品,也都混成一堆了,你丢鞋,他丢袜,好在那时学生都挺穷,没有值钱的物品。1960年的海伦的冬天,真冷啊!海伦办学时的生活状况,在中文系56、57、58、59四个年级的同学的脑海中,将烙下终生不能泯灭的记忆!居住:十几平米的小屋,搭上两层铺,住20多人。屋子里,地上是厚厚的一层冰。饮食:红红的高梁米饭(定量),菜是熬甜菜秧子(一碗)。农民丢弃的甜菜秧子,白天有许多猪在拱来拱去;厨房拣来,洗洗,熬上一锅,给同学充饥。有位同学,在吃自己分到的甜菜秧子汤的时候,吃出一块硬块,细看竟然是一块猪粪!令人惊叹的是,那位同学没有因此而把这碗汤丢掉,他吃下了剩下的这碗汤!这样的伙食,抵挡不住饥饿还是小事,最难受的是排泄太痛苦了!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室外因大便干燥蹲上几十分钟,屁股像刀割的一样;更可怜的是,蹲的时候,经常有大猪在后面乱拱,等着你排出!学习:既然是办学,就得上课。一个大些的寝室,当做教室。两层铺上,坐满了同学。底铺的都直不起腰,过了一会,有的同学就累趴下了;上铺的,由于晚上睡不好,时间不长,也就迷糊过去了。其实,在这种条件下同学们已经不大关心学习如何了,内心里时时考虑是抵抗饥饿。大家去野外甜菜地里寻找拉下的甜菜疙瘩,拣回来用煤火烧着吃。海伦的这大半年,与其说是办学,不如说是逃荒!谈谈57级大学生遇到的职称评定57级大学生,毕业于1961年,少部份分到大学,大部份分到中学,另有个别人分到文化部门。从评职称的角度看,他们真是生不逢时!他们毕业后,第二年评职,大学工作的评了个助教;其它部门的都没评。之后,就没有评职的事了,也没有提薪的事了!一直到了1979年!这是17年!他们早已业务精深,独立开课,辟有专题,学生教出了十几届;可是名份呢?还是“助”教!1979年开始评职,就实际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看,他们已经够了教授的水平。但是,给他们评定的是讲师!17年,17年,就这样白白抹去了!这样的评职,抹去了17年他们的苦苦学习、钻研,抹去了他们教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的业绩,抹去了他们在黑龙江这块黑土地上的一切贡献!1979――1986年,黑龙江基本上没给57级大学生评定高级职称!当时有关领导强调照顾“老的”,说什么“50岁以下的从严”!在数量上,极其保守、吝啬。例如,某高校的一位从61年任职的写作课教师,讲课水平高,效果好;当时他有创作小说集3部,文艺论文、评论30万字,教材50万字。所在学校认为他应该评为副教授,在1979年、1981年两次申报,均因是“50岁以下”未能获批,教师们很为之不平。到了1986年,领导层态度大改变,一年几次评高级职称,短短两年时间,这些到了50岁的人,都评上了副教授。这时,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副高职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这些副教授中,为数不少的人员,早已达到正教授的水平了,应该给他们评正高职了!黑龙江的有关领导,“狠劲”又来了!他们不顾这些人误了17年的实际情况,他们不看这些人的实际水平,卡住名额不放!例如,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08名副教授,每年只给3-4个正教授名额。就这样,卡了好几年!最要命的是年纪不等人!57级的调干生,这时已经陆续到了60岁退休的年龄了!他们没法等到自己一生为黑龙江教育、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应该得到的名份了!人们惊讶地、愤慨地发现:1935年以前出生的57级学生,全无例外地都是以副教授终其职!这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哈师院56级的孙也平学兄,1933年生,一生从事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学识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论著多达11部近300万字。就是因为年纪不等他,终以副教授名份退休。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人们不禁要问:在那17年中(1961――1979),这些人不是在教育、文化岗位上勤恳工作吗?在那17年中,这些人的专业学识、教学能力不是在逐日提高的吗?黑龙江的有关领导为何看不到这一点呢?近几年,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每5年升一级,15年就评了正高职!我们为何就白干了17年呢?!现在,社会上流行讲“人性关怀”,是的,人对人,是要讲人性关怀!过去,极左思潮是不讲人性的!某个人的愚昧、狭隘,对社会尚无大害;如果这样的人掌握权力,则对社会贻害无穷!网络觅踪(中文系57级同学业绩)中文系57级同学,当今都已退休,进入老年行列。他们毕业后的近40年的工作,为黑龙江乃至全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同学之间,分别近半个世纪,联系较少。好在近年来网络兴起,在网络里有时可以发现同学们的行踪。下面,仅就网络搜索所见,略作披露。网络所载,很不全面,希望同学们详细介绍自己的业绩。(附注:57级同学的职称,年龄大的大都是副教授、副研究员;年龄小些的,较多以正职退休。这也是中国特色:赶上哪拨算哪拨。因此,文中统称之为教授、研究员。)门瑞瑜&& 笔名秦织、晓清河。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济南警备政治部文工团团员,《北方文学》杂志编辑、诗歌散文组组长、副主编、副编审,黑龙江省作协理事、组织联络处处长、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游冰城》、《漠河白夜》、《四海之旅》、《话说太阳岛》、《雪国绿》、《江畔放歌》,散文诗集《屐痕点》,专著《秦牧研究》、《秦牧研究札记》,主编《黑龙江旅游文学》丛书(3卷)等。《冰雪风情》、《雪国绿》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文艺大奖,《啊,中国……》获中华精短散文优秀作品奖,《瑞瑜散文选》、《漠河白夜》获黑龙江省兴华杯散文创作成果一等奖。部分作品选入20余种选集。邢籁&&邢籁,女,北京人。民进成员,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哈尔滨歌剧院、黑龙江省歌舞团舞蹈队工作。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邢籁歌词集》、《邢籁抒情歌词集》、《蓝色的黎明》等。代表作:《我们在太阳岛上》。陈尔泰陈尔泰,男,1938年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电视台高级编辑。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新闰学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著有《电视存现说》、《电视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黑龙江广播电视史要略》、《广播史论辑存》、《寻踪拾迹》、《电视小史话》、《广播电视论文撰写》、《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中国广播史考》等,另与人合著有《中国广播电视学》、《东北人民广播史》。 董国尧董国尧,男,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北方民族文化论稿》、《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刘小南刘小南,男,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黑龙江方言词典》、《现代汉语千题解》。王荣伟王荣伟,男,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齐齐哈尔作家协会副主席,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他是50年代小说作者,毕业后在教学之余继续小说创作,著有小说集《换地》、《扩社》、《监察委员》及未结集小说数十篇,论著《小说散论》,教材《基础写作教程》《作文教学系统》。张书庭张书庭,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家庭财产保险》《中国灾害管理》。李淼李淼,男,吉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禅宗与中国诗歌艺术》、《李商隐诗三百首》、《中国佛禅文化名著》等多部。朱俊芳朱俊芳,女,沈阳师范学院教授。研究老子,著有《论老子的艺术魅力》等。侯凤歧,男,《黑龙江高教研究》主编,正编审,著有教育、教学研究论著及论文多部(篇)。徐瑶芳,男,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纲要》等。赵宁,女,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著有《黑土风云录》以及记录东北烈士事迹的文章多篇。温凤起,男,哈尔滨电视大学校长。著有《世界远距离教育的基本模式》、《适应中国国情,电大要有新发展》等论文。宁志宣,男,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系主任,又任哈尔滨学院督导员。肖庚远,男,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校办主任。著有《试论修辞学的学科形态和研究范围》、《比喻的变化初探》、《试论语段组合的基本原则》等多篇。杨绍清,男,《齐齐哈尔日报》编审,副主编。马春忠,男,《青年文学家》编审,副主编。著有《开国劳模马恒昌》等。史福兴,男,抚顺文联《五月》编审,写有鲁迅研究论文多篇及歌词多首。邢福仁,男,逊克电视大学教授。石光耀,男,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张孝俭,男,沈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恒银,男,大庆中学高级教师。李树本,男,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书记。王国宾,男,齐齐哈尔市行政干校高级教师。李育涵,男,齐齐哈尔第三中学高级教师。耿海宽,男,齐齐哈尔第八中学高级教师。姜德福,男,齐齐哈尔第五中学高级教师。穆在润,男,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