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郯城6中,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叫肖雨,qq120...

《重生明星音乐家》 正文 第1014章 同路人
请记住我们:【】    也有钱淑媛这样的,“秦放歌不要傲娇啦!我们大家可都热切期待着你的大作问世。”
    “早点创作出来轰动世界啦!在日本,肯定又会为你增加很多粉丝的。”加奈子同样在热切期盼中。
    韩薇也畅想道,“先用西方交响曲打响名气,然后再推出中国风格的,像丝绸之路这样的主题也是我们国家独一无二的。”
    吴亦芬和女生们探讨得还热闹的,秦放歌不得不站出来转移话题,他还是倾向于等用作品说话。陈天虹还拉林宝卿窃窃私语,说什么秦放歌需要她的鼓励,她们非常乐意看到他立下军令状。
    林宝卿何尝不了解她们的心思,但同样,她更理解秦放歌,吹牛是容易的,但想要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姐妹的怂恿下,林宝卿也跟笑着秦放歌说,“我们都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吧,热血的少年!”
    林宝卿出马,秦放歌只能点头,大家一阵乐呵之后,还是回归主题,排练纪录片音乐。
    又热心的吴教授在,秦放歌肩上的担子又减轻了些,依旧抱着dV不撒手,还把吴亦芬教授也拍了进去,“我现在也是在拍纪录片,等将来你们红遍全球,这视频价值可就高了!”
    吴亦芬都习惯了他的搞怪,但也拉他进来,和大家一起排练。别看秦放歌手里dV摆弄个不停,但灵敏的耳朵却是没放过任何一个音符,一旦哪里有不合拍的地方,都会指出来,让她们做出调整。
    大家对此也是见惯不惊,这对他来说太小儿科,吴亦芬滕舒婷林宝卿她们都有这样的本事,不过她们对这些音乐的熟悉程度不如秦放歌,就都听他的。
    在交响乐团,这也是指挥的必备本领,想要滥竽充数也难,不说指挥,你要演奏错一个音符,旁边的乐团成员都知道的,因为那样的错音会显得特别刺耳,尤其和其他乐器不在一个拍上的时候。
    交响乐团的团员们压力很大,到锦瑟华年这里,林宝卿和黄静她们这样的成员同样如此。排练的时候出问题当然没什么,有问题可以改正,不断进步也是排练的目的所在。但在舞台上,她们的自尊心,就绝对不允许她们犯低级错误。
    分段排练,大家的压力并不会像是一整长乐曲那么大。
    在练习纪录片音乐之余,滕舒婷也组织大家,完整的练习了一遍《梁祝》,这可是她们这个学期的排练重点。到现在为止,每个女生都找准了各自的位置,加入退出时机,背谱更是必须完成的。
    但想要演奏好,还是得多排练,私底下每个人的单独练习也少不了。
    用吴亦芬的话来说,“梁祝这样的曲子,练一辈子都没什么问题,每每听了,都会有新的感受。”
    滕舒婷她们对此深表赞同,倒不是妄自菲薄,她们现在的演奏水平,和那些民乐大家,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哪怕是和各大民族乐团的主力团员,也有不小的差距。
    这是年纪阅历练习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可以说,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练习音乐的,都是相当有天赋的。没点音乐天赋的,单单只是凭爱好,也根本练不下去。大部分人都在努力辛苦练习,日积月累之下,水平渐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女生们想要证明自己,除了拿到好的资源,比如有机会演奏《梁祝》这样的经典之作。更多的,还是要看她们专业演奏的水平,在普通观众或许听不出来什么差别,落在行家耳中,就特别明显。
    秦放歌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但滕舒婷她们自我要求高,吴亦芬和龙富锦这些教授们的要求也很高。只是,这需要一个不断积累,逐渐进步的过程,一步登顶,也就只有秦放歌这样的妖孽级人物才可能做到。
    有了前面采风之旅的亲身体验,对于丝绸之路,林宝卿她们有了相当的印象,最起码,比单纯只靠想象,来得靠谱很多。她们也是见识过大漠黄沙,西安敦煌等名胜古迹的。而除了亲身经历外,她们有空的时候,也会看看丝绸之路相关的纪录片,这也是做功课的重要环节,她们都没有遗落。
    吴亦芬教授很欣慰的看到这一切,她是知道秦放歌的潜力,要用在西方音乐上,单看他之前拿出来的作品,就相当惊人。现在他肯把部分精力放在民族音乐,这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大好事,其中林宝卿她们功劳不小。年轻人有激情有活力,除了追逐梦想外,对异性的追求也是重要的动力之一。
    秦放歌的音乐,一贯以旋律优美著称,雅俗共赏,这次的也不例外。他还打算加入人声,增强表现效果,吴亦芬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纯音乐有纯音乐的好,加入人声,也其精妙之处,也还是看用在什么场合。他甚至还有两歌曲插入其中,哪怕只是插曲,也是精心制作的。甚至可以预见,在纪录片播出之后,这两肯定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就如同新三国演义的音乐一样,热播中的电视,万人空巷,把一众演员捧红不说,演唱主题曲片尾曲以及插曲的歌唱家和歌手,都被全国观众所熟知。赵宇辉的事业进一步提升,陈瑜珊也在歌坛崭露头角,还是以如此震撼人心的方式。
    到十点的时候,吴亦芬在大家的欢送声中离开,她到底是教授,要忙碌的事情不少,抽空来看看指导一下她们,已经非常不容易。
    秦放歌则是陪着她们一起,练习到十点半,住家里的女生先离开,住校的女生都还打算再各自练会。
    陈天虹也拉秦放歌跟她一起去练琵琶,黄静还跳出来捣乱,“别忘了给媛媛的生日礼物,要二胡曲咯!”
    秦放歌点头,“少不了的!”
    “我也要练反弹琵琶!”陈天虹自然有得瑟的资本,不管是敦煌壁画还是克孜尔的壁画里,琵琶这件乐器出现的次数都是最多的,尽管琵琶从古到今,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的变化。
    “但名字总没变,而且都是一脉相承,越来越好的!”她如此宣称说,现在其实也真没必要去完全复原古时候的乐器,追求完全和过去同样的音乐,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欣赏审美水平也随之生变化。在她看来,有汉唐风格就行,完全复原过去的乐舞也不现实,哪怕秦放歌这样牛逼的人也做不到,除非他真的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亲眼见证那些辉煌华丽的乐舞。以他的才华,看一遍听一遍之后就记录下来,完全不成问题。
    秦放歌在这次的丝绸之路采风之旅,得来的灵感中,很多也都是关于琵琶的,他在酒店里表演的反弹琵琶,还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当然,黄静她们也是有话说的,笑话陈天虹,“天虹你有本事就用你自己的琵琶跳舞?”
    “我又不傻!”陈天虹只给她们白眼,她才不会作死,她的琵琶可是特别重的,“我可不是秦放歌这样的汉子,没那么好的臂力!”
    “没那么夸张啦,其实你只要把麒麟臂练好就可以了!”谢晓娟笑着说。
    “晓娟你越来越污了!”韩薇她们也都笑。
    说笑归说笑,大家都还是抓紧时间,各自找地方练习去。
    谢晓娟这样不好搬动大器件扬琴的,就被姐妹特别照顾,继续留在2o1教室里练习就行。连韩薇背比她还高太多的低音提琴都比谢晓娟来得方便。
    陈天虹和秦放歌去探讨琵琶演奏,黄静笑过之后,和加奈子钱淑媛几个找琴房练二胡,还有个二胡手冯璐璐回家去了。她们几个的二胡合奏,需要的练习量很大,尤其是在彼此的配合上,用滕舒婷的话说就是,“二胡要像一人演奏出来的。”
    要有一个人的二胡演奏失误,听起来就会特别明显,对她们这些敏锐的耳朵来说,会显得格外的刺耳。
    难得有单独相处的美好时光,陈天虹自然格外珍惜,但在进琴房之前,他们探讨的还真是音乐和艺术。对琵琶演奏,陈天虹也是挺有想法的,尤其在这次采风之后,她的眼界开拓了很多。反弹琵琶什么的,自然是她说笑的,她可没无聊到那样的程度,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舞蹈,“能正儿八经的把琵琶演奏好,我就特别满足了!”
    想成为琵琶大家非常难,但陈天虹有这样的底气和信心,一部分是从秦放歌身上得来的,他也鼓励她,挑战极限,越自我,“把琵琶行练好,也就差不多到大师的水准了!”
    这可不容易,前路漫漫,陈天虹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但她并不会因此错过身边的美丽风景,比如像现在这样,享受爱情的美妙滋味!在她看来,这肯定就是爱情,秦放歌那边,就姑且这样认为吧!
    进了琴房关好门后,相拥吻到动情处,陈天虹呢喃道,“我好想你!”
    “我也是!”秦放歌毫不掩饰他对她青春美丽的迷恋,“好想好好爱你,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够!”
    “我爱你,也想你好好爱我不要停下来……”陈天虹现在21岁,正是激情飞扬,恣意痴狂的年纪。和其他音乐学生一样,她之前其实很压抑,除了音乐,几乎就没别的了,其他学生还能在学习之余谈几场恋爱,看看电影,风花雪月一番。她的时间都用在琵琶的练习上,和她一样的音乐生都戏称乐器就是她们的伴侣。要没有这样的刻苦经历,想要考上华夏音乐学院这样全国最顶级的音乐学院,基本不现实。
    有句话说得好,不怕别人比你有天赋,就怕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要更努力,遇到这样的竞争对手,真的很绝望。
    艺术生的独木桥,比普通学生更加狭窄,好在陈天虹成功闯了过来。
    然而,除了音乐和她心爱的琵琶外,她的情感生活基本一片空白。
    高颜值才华横溢的秦放歌刚一出现,就牢牢吸引了她的注意,也让她不顾矜持,见面就调戏这个小师弟。她到现在大三的年纪,也早过了初入大学时候的青涩,而在真正体验过男女的欢愉之后,更让陈天虹觉得过去二十年都白活了。
    激情碰撞,火花四溢,她很迷恋这样的感觉,“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几度浪漫之后,她也没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让秦放歌用琵琶演奏他的新曲子来听。比起他用其他方式来安抚她,她更喜这样的方式。
    秦放歌这边自然没什么问题,权当练习琵琶。但他这会所演奏出来的,落在陈天虹耳中,全都是靡靡之音,也让她特别好奇,“这就是你这趟采风之旅的收获?”
    “额外收获啦!包括从你和薇薇身上获得的绝妙灵感!”秦放歌笑着回答道。
    陈天虹顿时羞红了脸,“真是信了你的邪,那个荒唐不羁的夜晚,一定不是真实的我们。”
    秦放歌却坏笑道,“别不好意思啦,这就是真实的人性,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伟大的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作品,至今仍旧留存着呢!”
    “所以,这就是你的灵感来源,演奏的都是这样的闺房之乐?”陈天虹脸蛋依旧红扑扑的。
    “是啊,《天地阴.阳大乐赋》这样的旷世巨作,怎么能没有与之相配的音乐呢!我们这也算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对不对。”秦放歌脸皮厚,还挺振振有词的。
    陈天虹红着脸啐他,“要死啊你,这样的音乐可千万不能流传出去!”
    秦放歌笑着点头,“我们自己听就好,我可舍不得给别人听的,要不然总感觉怪怪的!”
    “就你经验丰富,灵感也多……”陈天虹还瞪他呢!
    秦放歌坏笑,“灵感来之不易,前辈音乐家们都孜孜以求,我也不能免俗,天虹这样的美人儿,带给的灵感也特别多,尤其现在你真的是越来越美,也越让人爱不释手!”
    陈天虹嘴上还是吐槽,“这样的话留着去骗别的女人吧!”
    “不要否认你的魅力好不好!这是对我眼光的侮辱。”秦放歌摆出严肃的样子道。
    “甜言蜜语我已经能免疫了,还是继续演奏你的音乐吧!”陈天虹亟需休息,也懒得跟他斗嘴。
    “得令!”秦放歌乐道,随后又一本正经的讲,“一部分灵感来源于敦煌和克孜尔的壁画,里面的极乐世界很让人心驰神往!”
    “嗯,但佛家的东西似乎有点太复杂,我都难以理清楚头绪。光是伎乐天就让人醉眼迷离,还有五花八门的菩萨类型……”陈天虹点头,倒也没为灵感来源不仅仅是她而吃醋或者什么的。
    秦放歌倒是想得很明白,“个中的体系确实是比较混乱的,原本就是如此,加上传入中土后,又进过改良适应,从克孜尔到敦煌壁画,就非常好的体现了这点。另外,中国的神话体系同样混乱,难以理清,各类传说大开脑洞的情况特别常见。我觉得需要抓住重点,佛教传播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信徒,从群体属性看,百姓其实是很现实同时也很愚昧的,想要顺利传播,得抓住主要需求。今世受苦的情况已经很难改变,那就只能寄托来生或者死后升入极乐世界,享受歌舞升平咯!于是乎,乐舞也就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了,壁画上面所展示的,基本也都如此……”
    他在这滔滔不绝,但意思直白简明,陈天虹是能听得懂的,她本来就不笨,不过和现在绝大部分人一样,没什么信仰,不理解也不想明白那种狂信徒的心态。现在,她倒是有几分明悟,痴迷一件事情是不问理由也不讲道理的,就像她对于音乐和琵琶,还有对秦放歌这个人的迷恋一样。
    当初在龟兹那边,也正是因为在欣赏过那边的壁画之后,有了她和韩薇一起和他疯狂的夜晚。也让颠覆了她对观音,对莲台的种种固有看法,要说污的话,秦放歌这个污妖王当之无愧,而且他还能一本正经的污给你看。
    就比如现在,秦放歌用琵琶演奏的时候,也越的肆无忌惮,从他指间所流淌出来的音乐,激情缠.绵,爱.欲交织,但又有一种宗教的圣洁感,就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庄重肃穆的仪式一样。
    在石窟壁画表现出来的,也确实如此,不管是裸,身的舞蹈,还是横卧的赤.身菩萨,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给人的感觉,似乎就真的是那个传说中的极乐世界。
    至于是否和佛的原义相悖,其实已经无关紧要,面对世俗红尘,财色权力的诱惑,也真没几个人能有佛一样的大智慧和无上定力。
    陈天虹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也不需要做到,她喜欢时尚华服,美食美味,想要享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包括精神上的美妙音乐。在这点上,她也看得很清楚,秦放歌和她是同路人。[转载]40、南京求学&&(往事回顾之97)
&&&&&&&&&&&&&&&&&
40、南京求学
大儿子就要赴南京求学了,有好多事情必须作好准备。我是家里的当家人,自然手脚不停地忙碌起来。
首先,要为大儿子办好一切入学所需要的证件。比如,在学校开团员证,在村里开家庭情况证,到县里转迁移户口等等。说起转迁移户口,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呢。说实话,那时在农村里出生的孩子,刻苦认真读书,拼命挤向国家高考这座独木桥,无非是冲着吃商品粮而来。因为只有参加高考成功了,才可以跳出“农门”,将迁移户口转到学校,吃商品粮,毕业后由国家安排工作。
的确,那时只有吃商品粮的人,属城镇户口,也叫非农业户口,才有好多优越条件。他们不仅可以由政府安排工作,比如招工或接班等等,而且口粮、食油、肉食品等等有国家供应,生活有保障。正是这种情况,所以那些在农村吃农业粮的人们,总是羡慕和向往那些吃商品粮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努力读书,跳出“农门”,进城吃商品粮。当时,在农村,一个漂亮帅气的小伙子,想找到一个如意的媳妇也很难。可是在城镇里,由于是吃商品粮,瞎跛残疾者甚至是一个老头子也能找上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呢!
接着,还要为大儿子置办出门所需的行李。比如打棉絮、购买被套、购买热冷四季的衣服以及洗漱用具等等。那时的大学招收新生,所有生活用品都是自备,比较自由,可以根据各自的家庭经济条件置办。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置办好一点,经济条件差的可以置办差一点,没有谁去攀比。现在的大学招收新生,当然不一样了!生活用品由学校统一发放,不想购买也得购买,所以就出现了“黑心棉絮”问题,以劣充优,蒙骗害人。
同时,我那些亲朋好友和同事,为了表示喜悦的心情,一定要到我家里送恭贺,要求我定下一个时间置办喜酒请客,庆祝庆祝。的确,在那时,好多人连做生祝寿都喜欢请客,至于子女考上学校或者结婚嫁女这样的大喜事,那就更是大张旗鼓地请客了。其实,按我的一贯个性,非常害怕麻烦。且不说没有搞做生祝寿请客,即使有结婚嫁女这样特大的喜事,也不愿意张扬,总是主张从简,限制在小范围内。这次儿子入学请客的事,我虽然反复推辞,但是却不能完全推辞掉。耐情面不活,我只得在乡随俗,硬起头皮,利用一个星期天,在农村家里置办了十几桌酒席,宴请了那些到家里送恭贺的亲朋好友和同事。
最后,大儿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远门,好多同事劝我直接将他送到南京学校里去。可是,路途遥远,当时赴南京又没有汽车可乘,只能乘轮船,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而我在学校里又带着班,哪能请那么长的假?哪能抽出那么多时间去送?再说,即使学校领导同意批假,我心里也放心不下班里的那些学生呢!同时,我也想锻炼一下大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最后决定,只利用星期天送他到武汉上轮船。
的确,大儿子一直在我身边生活和学习,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我呢!这一次他要单独出远门赴南京求学,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有点割舍不下的。且不说他没有到过南京,哪怕是省城武汉,他也没有单独一人去过,只是由我陪同他去配了一次眼镜呢。可以说,出门所有的路径,对他来说都是生疏的。虽然他个子是长起来了,有十八岁了,但是毕竟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十分缺乏。如果有一个人将他送到南京学校里去,当然是安全可靠的事情。但是,我想,长大的雏鹰总得自己学会飞翔,抱在怀里养不大一个孩子。不放手让他单独行动和独立生活,怎么能让他长大成人呢?因此,我决定只送他到武汉上轮船,让他自己单独去南京报到上学。
临走的那天,我们父子俩担着被子及衣物等等日用品,从分水镇乘汽车来到了武汉轮船码头。购买了赴南京的轮船票后,我发现离上船的时间还较长,要到下午3.50才能上船。我想,父子俩如果就这样在候船室里痴痴地等待5个多小时,那也怪没有意思的。与其这样傻等,还不如顺便到三爷爷家去,将儿子到南京求学的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于是,我将行李放进了候船室“行李寄存处”,带领大儿子到三爷爷家里去玩了一趟。说实话,大儿子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到过武汉三爷爷的家呢!
到了三爷爷的家,因为是星期天,他正在家里休息。听说我送儿子赴南京读书去,他们二老表现出极其高兴的神态,一边表示祝贺,一边啧啧称赞我教导有方。三爷爷是旧中国的大学生,在读大学时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一边读书还要一边逃兵荒呢。后来学校迁移到重庆,他才把大学读毕业,吃的苦头那自然不必说了……三爷爷和我儿子拉了一下家常,并且叮嘱了一些在大学读书时应该要注意的事情。等三婆婆的饭做好了,我们吃过饭,估计离上船的时间差不多了,于是与二老告别后,重返船码头候船室。
船码头上已经有很多人在站队了。我们匆匆忙忙从“行李寄存处”取出行李后,也跟着别人去站队,等候上船。
上船的时间到了,我帮儿子将行李搬上了轮船,又急忙返回坡上站着,等待开船的时间。
轮船的汽笛“嘟——嘟嘟——”拉响了,我的大儿子在轮船拔锚离岸时,站在船舷上不断挥手向我告别,我也微笑着跟他挥手,点头,心里默默地念叨着:“祝你一路平安!”
看着儿子站在轮船上渐渐远去的身影,我的心情异常激动,犹如那长江上起伏不平的波浪,忍禁不住热泪盈眶!是的,在这父子分别的时刻,我既欢喜又担忧。喜的是我这一辈子幻想读大学的美梦,终于由儿子和外甥女现在去实现了;忧的是大儿子一下子离开家庭,是否会独立生活?
因此,在这父子分别的时刻,我痴呆呆地站在长江边的轮船码头上,激动的泪水由模糊了双眼到嗖嗖地沾满衣襟……
眼瞅着赴南京的轮船渐渐远去,最后,连船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在这“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时刻,我才如梦初醒,折转身返回新华路长途汽车站,乘车赶回到我们的学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