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1年江西省考综合基础知识点资料下...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0版gmp实施指南 office201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江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微信华图教育微信号:huatuv
欢迎您, |
当前位置:
【导读】江西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答题须知
  1.报考本岗位的科目代码是&1&。
  2.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专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铅笔在专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4.本试卷客观题部分共100道题,计70分,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专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5.本试卷主观题部分共计30分。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专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草稿纸上或专用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6.严禁折叠专用答题卡。
  7.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专用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专用答题卡出考场。
  第一部分客观题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 )。
  A.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B.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C.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 D.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 )。
  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5.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7.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8.履行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1.弘扬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发展传统文化 ,|
  C.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2.下列关于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党的建设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
  B.统一战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
  C.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D.它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作为主体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13.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社会稳定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近代共同反抗外来侵略
  C.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 D.苏联的影响
  15.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 )。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枯竭之源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6.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7.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核心和突出特点是( )。
  A.要从组织上建设党,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纪律性
  B.十分重视党的团结和统一问题,正确开展党的思想斗争
  C.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D.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作风问题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1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理论联系实际
  19.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A.-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没有调查,就没有权 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20.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有无群众观点 D.消除腐败
  21.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六大
  2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争取外援
  23.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不折腾 B.不改变 C.不踌躇 D.不放弃
  2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体现了( )。
  ①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③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民生问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28.&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 )。
  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C.充铃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D.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9.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公民应当具有的法治理念不包括( )。
  A.民主法治 B.自由平等 C.和谐统一 D.公平正义
  30.当前切实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是( )。
  A.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B.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C.改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式 D.明晰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31.&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2.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33.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3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3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3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
  A.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37.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 )。
  A.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D.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38.把科学发展观写章是在党的( )。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七大
  3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价值取向是( )。
  A.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0.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并提出了后来被概括为&三通&的内容。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更多内容请关注
(责任编辑:张志强)
国考新大纲系列名师模块教材面试教材系列公务员省考教材华图教你赢系列
热门分站热门地市热门考试热门信息热门推荐
申论行测面试
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时事热点
已解决问题:9860
已有72人参与此话题
提问者: caifen360
提问者: wangyuxue1234
提问者: 泡沫随夏
提问者: sharonlei88
已有2816套题 283880人参与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15:47:54&&&点击量:
【协议保障】 |
【套餐辅导】 | |
【基础课程】 |
中公网校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各阶段复习资料及考试技巧供考生参考,本文为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试卷。
编辑推荐:& & &
  1.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 B
  A. 原始社会 B. 夏代 C. 汉代 D. 唐代
  2. 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是 C
  B. 《学记》 B. 《理想国》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3. 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是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
  A. 原始教育 B. 西周教育 C. 近代教育 D. 现代教育
  4.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 因素决定的。B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人口
  5.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组织形式
  6.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D
  A. 学习能力 B. 应用能力 C. 操作能力 D. 创新能力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 的特点。B
  A. 教育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8.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要渠道是( ) B
  A. 课外活动 B. 课堂教学 C. 班级活动 D. 郊游活动
  9.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 C
  A. &壬戌学制& B. &壬子癸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寅学制
  10.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 ) 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B
  A. 问卷调查法 B. 实证研究法 C. 文献研究法 D. 理论分析法
  11.(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的理由观点之一 A
  A. 皮亚杰 B. 拜尔伯格 C. 维果茨基 D. 埃克森
  12.( )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合称为20世纪三大教育运动。 B
  A. 实用主义 B. 人本主义 C. 建构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13.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 )加以区分。 A
  A. 性格 B. 品格 C. 思维 D. 智力
  1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 ) B
  A. 遗传的重要性 B. 环境的重要性 C. 改变的重要性 D. 学习的重要性
  15.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关键的因素是( ) C
  A. 教学水平 B. 教学方法 C. 自我意识 D. 智力水平
  16.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 ) B
  A. 结构教学 B. 程序教学 C. 认知教学 D.情境教学
  17.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B
  0.1-.03之间 B 0.3-0.7之间 0.7-0.9之间 0.9以上
  18.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 ) A
  A.启发式策略 B. 经验策略 C. 实践策略 D. 分析策略
  19.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 A
  A.爱国主义教育 B. 道德品格教育 C. 心理健康教育 D. 法制教育
  20.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是( ) C
  A.皮亚杰 B. 赞可夫 C. 班杜拉 D.科尔伯格
  点击此处返回:中公网校
(责任编辑:李明)
根据本篇文章,又帮你搜索到了以下内容:
江西教师招聘招考信息
江西教师招聘复习资料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江西教师招聘培训视频综合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练习题
09:36:48&&&来源:&&&
综合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练习题
1、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是( B )
A、思想理论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D、作风建设
2、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是( D )
A、执政党建设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农业、农村、农民
3、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 D )
A、自主创新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改革开放
4、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C)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二元论 D、经验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B)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运动性 D、它的结构性
6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B)
A、唯心方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7、衡量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对象 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 C、产品的质量 D、生产工具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D)
A、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9、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进步最深刻的根源是(D)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 B、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 D、社会基本矛盾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三民主义 B、旧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亿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 D、对抗性矛盾
1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1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B、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总结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1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B)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折自我完善
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1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决定的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和灵魂是(C)
A、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B、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走中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3、唯心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怛不变的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我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著作是《论十大关系》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7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8、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集体企业职工的劳动收入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10、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 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结政治
11、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2、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13、人们常说:&天命难违&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4、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5、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否定体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16、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7、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纠正的错误倾向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18、党的生命是党内民主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2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尚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抽象的可能性
2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22、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3、社会方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25、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2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27、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
28、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9、&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指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
30、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就是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31、毛泽东概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32、毛泽东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
33、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树立社会主义辱观
35、农村的基础制度是土地制度
3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3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党的&思想路线&这个科学概念是在《反对本本主义》
3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3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立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生立力决定生立关系的原理
40、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41、社会主义的人权最首要的是人民的生存权
4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3、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姓&资&姓&社&的问题
44、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充满活力 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民主、公平、竞争、择优
45、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46、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民主
4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面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4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50、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指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毛泽东的思想
51、民族区域自 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5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53、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理论创新
54、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55、考察、评价干部的德,主要考察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56、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农村金融。
5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58、现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意识转化为物质。
59、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厥;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0、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真理观是辩证法表现在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61、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62、唯物辩证法人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63、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6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群众的观点。
6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6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68、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69、中国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7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72、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邓小平。
73、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是执政党的党风。
74、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原则是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
7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6、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7、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78、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
7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80、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质和量的统一。
81、新民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82、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3、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85、发展之所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6、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87、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安定有序。
8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90、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样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91、反腐倡廉建设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9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
93、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94、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9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6、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9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98、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物质范畴。
99、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
100、毛泽东最早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是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
10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02、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体现在毛泽东的科学著作。
10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04、建设创新型社会,关键在人才。
10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6、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07、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10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江西国考面试交流群:
微信号:jx-offcn-com
江西省考交流群:
招警交流群:
&省直事业单位交流群:
教师招聘交流群:
[责任编辑:xdx2127]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国考online活动已有3457人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江西省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