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将线拉长拉短的中国结的由来叫什么结?

&|&视力保护色:
内容提要8000年前中国就有龙了,龙传自西方说法不正确,这是经过考古证明了的。“龙”的发音就是从“笼”这里来的,就是装动物的笼子的意思,“龙”是聚集在一起团结和谐的意思。五月五日端午节是阳气最盛的一天,在屈原故事出现之前,它是与夏至有关系的。在天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讲阴阳平衡,夏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要去养生。以曹雪芹发明扎燕风筝为例,从真、善、美三方面介绍曹雪芹。曹雪芹非常丰富地把我们社会民间事物的可能性从吉祥的意涵里面编辑整理出来,这是一个文学家的艺术奉献。欣赏江南蜡染的时候,一定要看它的点,这是它的工艺特色。什么是自己的特色?就是民族风格的手工艺。要从制造业开始升级,产业要从制造走到创造。江西人宋应星在1637年写成的《天工开物》,在日本有汉、日、英、俄、法、德、意共七个译版。这部书在日本产业振兴时期产生了很大作用,一直传到了欧洲,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中国人长期没有去整理,变成了闭关自守。希望有材料商、工具商、设计家能够进驻宁波天工慈城园区,展开对手工艺的推动。开场白主持人: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永松老师。他是台湾著名出版人,也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者。今天是端午节,它在中国文化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龙,大家都很熟悉它,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也是中华文化当中聚合了非常多的形象符号的标志,所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存在。但是龙还有很多故事和内涵,今天通过黄永松老师的演讲我们将得到更深的认识。中华民族的端午节有很多的传统习惯,包括赛龙舟、吃粽子。今年是2012年,在西方社会当中,2012有世纪大灾难之说,但是中国人却没有这种说法,我们总是充满希望。而这就是我们的祖先传递给我们的一种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今后在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不要放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要珍惜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宝贵遗产。黄永松:今天是端午佳节,非常感谢今天现场的众多朋友和我共同来分享这次文化盛宴。台湾著名出版人黄永松:今天是端午节,五月五日。午时的时候,大家喝午时水了吗?有没有用午时水洗脸呢?在今天这个时刻,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丰富而且精准的。在太极图上可以看到,这是阳极盛的时候。过了一点钟,开始阳升阴了。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在阳最盛的时候要知道阳中有阴,而现在开始阴开始盛。非常高兴,能够在佳节的时候和大家共处。我尽量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感触在这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龙皱眉头不是凶是愁旅游杂志有很多,但是深圳的《游遍天下》真的不得了!从2012年1月以“为龙正名”呼唤龙文化开始,展开了它的新版(过去的旧版也做得很好)。从红颜色的封面开始,采用了红、蓝、黄、绿等色,一直到今天端午的黄颜色。这本杂志从外观整理到内容的撰写都非常丰富。因为我与《游遍天下》的徐总结缘,所以在它的今年第一期我也尽了自己的一点力量,为龙正名。今天我也从龙谈起,因为大家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关于“为龙正名”活动,在今年1月,全国只有《游遍天下》在呼吁,声音最大。我们当时也办了展览,市民的踊跃反应给了我们这些推动龙文化的工作者以很大的信心。我们知道十二生肖中有十一种生肖都是自然动物,都与我们身边的家禽有关系,只有龙是文化。龙是谁造出来的?这很有意思。在龙年开始的时候大家有一些争议,例如龙年邮票等问题,认为做得太凶了。我希望大家日日是好日,生活要过得好。这是我首先对大家的祝福。下面我谈到的是,民间画师的口诀中说“龙愁、凤喜、狮子笑”。龙为什么皱着眉头?它不是凶,因为它是一家之主,必须承担家计,要考虑很多问题,所以说“龙愁”。“凤喜”,家里的妈妈很高兴地处理家务事,把家务做得很好,“凤”是凤眼之意。狮子笑。(图)这是宋代陈容画的龙,日本画家称,陈容的龙画是人类描绘的最高水平的龙画。日本人画的龙与我们大致相同。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属于东亚汉文化区。“龙愁、凤喜、狮子笑”是民间工艺师画匠的口诀。画龙时,它一定要比较严肃、深沉,要有承担;凤要很开心;狮子更要开心,胡闹都可以。(图)过去的龙非常精彩,很有信心。龙是游龙、行龙,是掌行云布雨的。大家看唐太宗的帝王像,龙袍上的龙是侧面的,可以游走。(图)这张很有意思。左边的朱元璋帝王龙袍上画的还是侧面的龙。明代中晚期比较腐败,到了明孝宗时期,帝王开始集权,从这时开始把龙用到正面。或许今年我们的设计家、评委真的不懂历史,所以就出版了这样的邮票。这不代表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对龙寄托的希望。(图)龙的顶像蛇,脚像鹿,耳朵像牛,头部像骆驼,眼睛像兔子,腹部像麝,爪像老鹰,鳞片像鲤鱼,手掌像老虎,所以有“三停九似”之说。这样的组合是非常棒的设计。为什么可以这么组合?(图)这是我们8000年前龙的形象。西方人说龙是西方的形象,中国龙是取自它的形象。不对,我们在8000年前就有龙了,这是经过考古证明的。这是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的遗址,这里用石块和陶片堆出来了一个S形龙。(图)这张更有趣,是目前发现的更具体的龙的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的原始部落广场中出现的一条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条长达19.7米的由红石块砌成的龙,距今已经有7000年历史。它的龙形非常具体。(图)这是在河南濮阳出土的属于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用蚌壳堆塑的龙形。有人说我们的龙是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传过来的,其实两河文化距今不过四五千年前。所以说龙传自西方说法不正确,可以用考古来证明。黄帝是龙的设计师下面我想用2分钟给大家以现代科技演示一下我国历史上龙的发展。请工作人员用最快的速度播放下去,给大家欣赏一下我们的龙。(播放PPT)刚才大家对8000年来我国龙的发展做了一个浏览,有些是我们熟悉的,有些不熟悉,可见龙和我们的关系非常深厚。回到8000年前的龙的源头,我们怎么去探索?我们的考古队在河北徐水釜山发现一个遗址,它可以说明当时黄帝就在这里会盟。那个地方的地形正好适合黄帝定鼎中原,他要在那里把中华民族统一起来,这也是第一次召开建国大会的地方。当时黄帝通知各个部族要携带自己部族的图腾动物过来。因为当时是一个图腾社会,所以各族就把自己的图腾带过来了,包括鱼、老虎等人所崇拜的动物。大家把这些动物带来之后,在釜山这个地方怎么处理呢?黄帝拿一个大的笼子把这些动物放在里面,所以说“龙”的发音就是从“笼”这里来的,就是装动物的笼子的意思,“龙”是聚集在一起团结和谐的意思。关于龙的设计,不论是黄帝,还是与他有关的大臣,他们都很聪明地把重要的部族图腾动物的特征搬出来,所以说“龙有九似”。例如鹿角、骆驼的头、虎的掌、鹰的爪、蛇的身、鲤鱼的鳞等设计成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龙的图象。在今年年初,我们在深圳对全国、全球发放了“为龙正名”的呼吁。英文中把龙叫做“dragon”,这是西方的龙,我们的龙不是西方的龙,所以我们希望把它改成“long”。《游遍天下》为龙正名、正音,借这个机会也正精神。从龙谈到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要比照早年把自己的民族品牌——龙设计出来,与各部族的图腾有关系,与我们的文化有关系。这是最好的设计。西方说2012年是灾难年。大家看图,左边是旱灾,右边是水灾。旱涝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希望我们的龙神通过行云布雨来保护我们,滋润大地。也希望全球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面对自然环境被破坏,如今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很困难了。(图)图中表现的是端午时孩子们在玩,他们可以采草,还可以玩很多户外的草叶游戏,这是他们端午节可以做的事情。(图)这是两个小孩在斗草(斗草是古代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种游戏)。(图)孩子们在河边玩水。我们现在这么大的孩子都要去上学,考试,可能他的哥哥要中考、高考。前一阵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个地方全班学生在打点滴冲击高考!这实在让我们很难过!我们是否要给孩子们这种轻松的环境?五月五,庆端午。今天是日盛于午,午者物满长。过了今天,阴生渐长。所以我们担心阳气不够,今天是重阳的日子,我们要如何用阳?今天最需要阳的方面是什么?过去用火铸铜器,铸宝剑,例如铸干将、莫邪就要用阳。在用阳的同时记得要养阴,所以我们今天要喝一点午时水,甚至于去游泳,让大家清凉一下。像我拿着扇子,感觉无上清凉,这就是今天该做的事。我们要顾忌到阳中有阴,要滋阴、养阴,慢慢走,让阴慢慢起来,再去把阳固住。这就是养生所强调的阴阳关系。民间文化反映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端午的时候,过节的习俗是“艾叶如旗迎百福”。要去采艾叶,因为艾叶像旗子一样,用它“迎百福”。而菖蒲的形状像剑一样,所以叫做“菖蒲做剑斩千妖”。所以今天就是迎福、辟邪的日子。(图)今天要请出钟馗来,贴在门口辟邪。还要请出张天师、关公,来给我们防卫市井。(图)我们在左下角看到五毒图。今天有很多毒虫会出现,借着五毒的归纳,民间社会也让孩子认识毒虫是什么,包括蝎子、蜈蚣、蜘蛛、蛇等都要了解。我们还要做一些折纸类的东西像符一样挂在身上,做一些老虎的香包用于辟邪,中间放檀香。我们过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喝一点雄黄酒。如果不喝,也要给孩子头上点一些雄黄。各地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把雄黄点到孩子的七窍上,例如眼睛、鼻子、嘴巴、肚脐眼等等。在端午的戏曲中,大家最熟悉的是《白蛇传》。白娘子“水漫金山”之前,就是因为在端午节时,白娘子的先生许仙给她喝了雄黄酒,让她现出了原型。所以法海就把许仙留在金山寺不让他回家,可怜的白素贞兴师动众,去找法海算帐,于是就发生了“水漫金山寺”这个很有名的故事。(图)这是清代徐扬画的《端阳故事图册》。大家看一下过去的传统生活,大家都要在门口悬艾,把菖蒲挂在门口。今天在深圳也可以看到艾草、菖蒲。(图)这是做角粽。粽子有角,大家都在包它。(图)系彩绳。把五色丝绑在手腕或者手臂上,用来辟邪。(图)看龙舟。在深圳,龙舟一定很精彩,其他很多地方也在赛龙舟。说起龙舟,大家都会说到屈原的故事。屈原的故事虽然很有名,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个阳气最盛的一天中,在屈原的故事出现之前,它是与夏至有关系的。在天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就要开始讲阴阳平衡,夏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要去养生。当阴气起来,要融合它,慢慢平衡阴阳,而不是抗拒它。要让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这时要做很多的体力劳动,例如划龙舟,这就可以让阳发散出来。之后回来吃粽子,喝午时水等等,作为平衡。民族文化中对阴阳平衡是非常讲究的,讲究与大自然和谐,有序经营。(图)这就是钟馗,端午时在门口要贴上它。钟馗的手指代表点福,指点福气,用宝剑去打邪气。(图)左边的钟馗是很文雅的,抱着一个古琴。这是河南少林寺碑林中发现的图。(图)下面是张天师,他让老虎悬着宝剑,五毒就在周边,他让骑着的老虎把它们吃掉。(图)下面是五毒。中间是蟾蜍,上面是蜘蛛,右边是蝎子,下面是蛇,还有蜈蚣。这是西北老大娘剪的五毒图,应用于她孩子的肚兜、衣服上,寓意保平安。(图)这是报晓图,属于苏州桃花坞的年图。画上是两只公鸡在吃地上的各种毒虫。(图)“天中竞渡戏西湖,令节嬉游作畅娱”,这是宋代李嵩所画的宋朝龙舟,很堂皇。(图)下面是清代的《十二月历图》。到了五月,大家在看龙舟竞逐。(图)这是刚才提到的有名的《白蛇传》。右下角是游湖借伞,故事一直发展到白娘子到金山寺,要与法海决斗,救出她的老公。(图)下面这些图片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民间文化领域。所谓民间文化,离不开时间上的顺时联系。今天是端午,那就说一下端午。我们有春夏秋冬,有二十四节气,很丰富。秋天有重阳,冬天有冬至,春天有春节、元宵,二十四节气也在不断循环。这里面存在的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最丰富的,与大家也最有关系。大家都来自于自己的老家生活圈,那么也都在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各地的习俗有一点微调,没有问题,这也沉淀出我们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我们今天要告诉子孙,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如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反而去过圣诞节,那不是很奇怪吗?我们要先明白这些节日,之后再去过别人的节日。曹雪芹的扎燕风筝下面我想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说一下,选了四个主题。这是曹雪芹的扎燕风筝,是一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的文学造诣很高。大家过去以为他只会动笔,其实会动笔的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人,这样他才可以写出好东西,他的手艺是一流的!北京扎(音sha)燕风筝很多,都来源于伟大的设计家曹雪芹。下面我从真、善、美三方面来介绍曹雪芹。在“真”方面,他是最早的航天流体力学家。因为北方风大,北方过去的风筝都是正方形、菱形,下面拉很长的尾巴。它的竹条很硬,所以叫做“硬板风筝”。它可以顶风,所以它可以飞起来,但是它必须需要很长的尾巴来保持平衡,不然它就会乱窜。曹雪芹看到这些风筝没有变化,所以就想改变这种硬板风筝。怎么改呢?他感觉在北京的天上飞得最多的是燕子,而且北京以前也叫燕京、燕国,于是他决定做燕子风筝。怎么做的?他设计了“三停三泻法”。北京人把菱形的风筝叫做“屁帘”,就是小朋友穿的开裆裤后面挡屁股的屁帘。而这个“屁帘”全部是硬板做成的,他在这里把这硬板改为三停。三泻是左右两边翅膀加上尾巴,所以这就达到了平衡,就不需要有很长的穗子了。他用三个泄风来配合三个顶风(三停),这就达到了平衡。前面的屁帘也是用很长的穗子来配合硬板风筝菱形的顶风。在这里,他用三停三泄放在燕子风筝上面。这是曹雪芹很厉害的地方,他的工艺非常高明!它的骨架设计,中间是顶风,左右两边和尾巴是泻风。所以他把这一套写成了歌诀,很有趣。主持人:可能并不是每个人手里都有《游遍天下》这本杂志,刚刚黄老师讲到他在《游遍天下》杂志今年的首期曾经有过一篇文章,我感觉这与黄老师今天所讲的大部分内容都很契合。所以在这里借这个时间,也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这是《游遍天下》的读者朋友写的: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早年考古学之时有中国文化西来之说,甚至认为中国的龙是从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来的。加上长期以来中国人是以龙自居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为中国的龙来正名、正音。这里的内容很多,我认为其中有一些内容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下。他在这里把中国龙和西方龙做了一些对比。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中一般看到的都是西方龙,很少看到中国的龙,很多都不是自己的图腾。在这里,黄老师做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学术研究,他把两种龙的形象做了一些对比。西方龙最早是凯尔特人的崇拜对象,中世纪很有名的维京人也把它作为自己的图腾。在好莱坞电影中,西方龙都有蝙蝠的翅膀,而中国龙从来没有这种形象。而且西方龙喷火,中国龙喷水。所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有非常大的差别,中西方的文化也有非常大的差别。扎燕风筝有歌诀和谱式。它来自于曹雪芹的一份手稿,叫做《废艺斋集稿》。“废”是残废之意,因为这是他为残障人所设计的风筝。发现这本书的过程很有趣。民国初年的北京,有一位日本老师到琉璃厂发现了一本旧书叫做《废艺斋集稿》,他很高兴。在日据北京时,他在北平一专工作,由同学们分别把它抄录下来。这本书原有八本,我只找到这位抄录同学(现已90余岁高龄)抄写的原稿,所以这里有扎燕风筝的歌诀与谱式。其他七种我到目前还找不到,听说在日本北海道的小博物馆中有保存。曹雪芹真的很聪明,大家看左边的文字就是歌诀谱式,然后我找到北京做风筝的老工艺师,对着这个图稿,花了9年的时候才把这个风筝做出来。这是“肥燕扎糊诀”。因为风筝的制作要先从扎糊开始,要把纸贴到竹条上,所以叫做“扎糊诀”。下面要画图画,叫做“绘图诀”。这是肥燕的扎糊诀,如果大家离大屏幕近可以看清楚。这里说到“肥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两腹齐尾根”。这是讲中间的那一条。我们对照每一条歌诀,然后才呈现出我们今天有传承的风筝。刚刚说的是肥燕的扎糊诀,下面是它的画诀。叫做“广额丰发腮含笑,眉梢上轩见喜颜”。它必须这样才能把里面画出来。我们按照它的口诀,旁边加上老艺人的注解,把它一段一段的呈现出来。(图)这是肥燕。这是比翼燕,代表情侣、夫妻。从扎糊诀到画诀。我只简单地讲这两个例子,因为时间有限。我刚刚讲的“真”,是曹雪芹对这一项工艺的探讨之深入,他的设计想法之周到,是今天的设计家所要学习的。但是这个出发点是来自于他的善心。曹雪芹于乾隆年间曾经到西北去平乱、打仗,但是他的战友中有一位回来时受伤了,是他的好朋友。因为没有钱过年,所以想来找他借钱周转一下。因为过去交通不方便,曹雪芹又住在北京西郊的香山,离朋友的住处路途很遥远,所以曹雪芹就留他过夜。这时他听到朋友说,他住的大杂院的后面有一个市场,有人做传统风筝在卖,销路不错。曹雪芹这时说,他也喜欢做风筝,于是曹雪芹就把做好的风筝以及之前做的一些风筝都让朋友带走了。然后在除夕之前朋友又回来了,带来了一些礼品,来感谢曹雪芹让他过了一个好年。因为他拿着曹雪芹制作的风筝去卖,赚了一些钱,所以他买了一些礼品来回馈曹雪芹。所以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就是从他帮助朋友这时开始写起的。他的手艺很好,会做风筝,并且把制作风筝的过程写成了《废艺斋集稿》。他讲了八个工艺,都完全是为残障人士设计的,让残障人士有一技之长。给他们一时的疏困,不如给他们一技之长。这说明了曹雪芹的善心善念。(图)这是风筝的典范。北京有很多做风筝的大家,都是来源于曹雪芹制作风筝的技术。下面谈“美”。曹雪芹绝不放过每一件风筝的版面,就像我们今天做的杂志一样,也讲究版面。他把风筝的翅膀展开,把我们民族最美好的图案放上去。那怎么来放呢?他把这些美丽的图案放到风筝上面,让这么美丽的风筝出现在蓝天上。在扎燕风筝中,肥燕代表壮年男子,包括“蛱蝶寻芳”、“蝉联益寿”、“耄耋富贵”、“屏开雀选”、“黑锅底”等等。瘦燕是给小姐、少女做的,包括“学足三余”、“万福流云”、“鹤鹿同春”、“金玉满堂”、“蝉福齐天”、“蝉联益寿”等。下面是比翼燕,象征着情侣和夫妇。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去,例如“蛱蝶寻芳”、“比翼双飞”、“出水芙蓉”等等。曹雪芹非常丰富地把我们社会民间事物的可能性从吉祥的意涵里面编辑整理出来,这是一个文学家的艺术奉献。我讲这件事情,是想要今天的设计家为我们的民族特色做设计。我们要多去了解民族文化,这里只不过举了曹雪芹的一个例子。大家比较熟悉曹雪芹,他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人,人就要玩,要放风筝。至于他是否还喝酒?我们就不知道了。蜡染工艺是怎么来的下面给大家看一下蜡染工艺。为什么提到它?因为我们在某一年的工艺调查时把蜡染进行了整理,这之后我发现它非常丰富。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感觉呢?其实蜡染就是蓝印花布。但是这种蜡染不一样,它是用蜡在布上画,之后再去染。染的时候要脱蜡,再经过水煮把布上的蜡煮掉,所以就使布变成了有蜡的地方留下白色的花纹,没有蜡的地方就变成了蓝色。如果老大娘把它给你,你就要注意,这是她花很长时间给你做的。这很重要!这是古老的手艺。一直到元末,棉花才传到中国来,棉花种植从江南开始扩展到全国。今天大家很幸运,穿衣服很容易。过去我们要想保暖,在没有棉花之前就很麻烦。为什么?如果想保暖,穿丝织品是很贵的。夏天穿麻还可以,但是冬天不保温。在西北大家都穿皮毛,但是毛皮也很昂贵。所以在元代,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件事是“衣蔽天下”,让天下人都有衣服穿了。当棉花传过来之后,让我们除了可以织丝之外还可以织棉了。在织布的时候,人们发现白坯布容易脏,那怎么办呢?农民需要工作,所以就需要把它染色。以前是没有染料的,那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大铁锅翻过来,刮上面的锅灰,然后把它在锅里面煮,再把白衣服丢进去。这样煮出来的就是灰乎乎的灰布。但是灰布看起来不好看。上天很照顾我们,在江南潮湿一点的地方都长有一种蓝草。有一天蓝草叶子掉在一个水洼旁边,也没有人注意到。过了不久,蓝草的叶子沤烂了,水就从绿色变成了蓝色。人们认为这种蓝色比较漂亮,而且沾到手上不容易褪色,而沾到白布上也变成了蓝色。所以蓝靛就是这样做出来了。有了蓝靛,我们就可以把布染蓝色,不用再放在锅里染灰色了。当有了蓝色的变化之后,人们还想做出花纹。贵州也有一种用蜡染的方式去画的方法。江南的很多人就想,逐片来画花纹很浪费时间,所以就用刻板让蓝印花布来量产。大家在欣赏它时,我讲两点,一个是蜡染,一个是江南的挂浆染。它有一个工艺特质,这使它所形成的工艺特色、美感不一样。蜡染是用蜡刀沾着蜂蜡去煮,像沾墨汁一样在布上画,可以拉长线拉到蜡凝固,不能动了,然后再接新蜡。所以这样就可以用蜡画长线。如果要做花版,刻板的时候不能拉长线,因为如果拉了几条长线,刻板里就完全乱掉了。江南人也很聪明,他们用点来破解了线的困难,集点成线。所以在欣赏江南蜡染的时候,一定要看它的点,这是它的工艺特色。大家不要不注意点,其实它很了不起的。在西方,这个小小的点变成了印象派的点,变成了点描派。今天又是一个新时代,变成了电子喷涂输出。但是之前五年,甚至我们现在还在做的制版的版都是盲点,用点来配色、分倍,造成点线面体。各位有机会看到江南的蓝印花布时,一定要看它的点,它的圆点是最具足的,但是有时候还会故意拉长一点,但是不会拉太长。蓝印花布还发展到温州,他们就用板子夹,就像刻阴阳印章一样夹起来。阳纹的地方是把布夹住了,让染料流进去。在阴纹的地方就有明渠暗沟,让染料流来流去。所以就变成了夹鞋,它很古老。大家可以到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去看,那里还有夹鞋,但是这种夹鞋确实又很笨重。温州现在也可以看到夹鞋。大家到云南看的是杂染版,也很好看,做出来的图案是圆球花。板比较写意,难以控制,但是那种情绪的感觉不错。所以我们要看蜡染的时候还要知道其他的染。(图)下面大家看这位太太身上穿的衣服多美!都是用的蓝布。少数民族女子为什么端庄、华贵虽然蜡染是用铜的蜡刀去把蜡画在布上,算是非常古老的工艺,但是我在资料上又发现了更古老的工艺。我们前面所讲的蜡刀是用铜做的铜刀,而铜是保温的,蜡熔掉之后要保持温度,它才能够呈液体状态。所以铜刀就像钢笔沾墨汁一样,沾着蜡汁可以把线拉长一点。而在还没有发明铜刀之前的古法则多用竹子,把它削成竹片,像蘸水笔一样沾蜡工作,所以叫做“竹刀木蜡”。我在工作时一直在探讨,既然说有它,那我就一定要找到。到了这些地方之后,我觉得这些太太很美。为什么?她们头上都顶着头帕,而在头帕上面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她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做家事、挑担子、聚会时,头都是端端庄庄的。这很有意思,头帕始终是很端庄的。(图)大家看,她们做什么时候事情都戴有头帕,所以这就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女子们看起来非常的端庄、雍容华贵。因为她们不能乱动,如果乱动头发就会掉下来。这很吸引我,我向她们请教说是怎么弄的?可否演示给我看?大家看下面的图。只见她把头帕拿下来,下面还包有一条头巾。她们把头巾折起来绑在头上,打结,固定住。下面再拿一个头帕,折起来,放上去。她就用两手一竖,就放好了。所以说这个民族的头帕很有趣,我也很怀念这个地方。我请她们去处理古法竹刀木蜡,她们就帮我做了。我在旁边准备拍照,他们还很悠闲。我说开始吧,她们说好吧!在哪里开始呢?只见她们把腰上的镰刀拿起来了,抓住旁边的竹子,很快就削好了一把竹刀。(图)刚刚那位是姐姐,这位是妹妹。姐姐抽空在旁边点火,把炉火烧热。上面黑黑的就是蜂木的蜡。现在一般都是用蜂蜜的蜡,过去不用蜂蜜,而是用蜂木的蜡。这就是她削的竹刀,用的蜂木蜡。(图)这是她们姐妹两人。现在是第一次染布,而布需要八、九次才可以变成深蓝,第一次染好的布是浅蓝色的。她们就先在这种浅蓝色的布上画蜡,然后再去染布的时候,花纹就不是白色的,而是深蓝中的浅蓝。而妹妹做的是白色花纹。(图)这就是她们两人在做的工作。大家看姐姐在画蜡,这需要一点一滴涂上去。妹妹用白坯布做的白花。妹妹的头帕花纹就是浅蓝色的,是用姐姐那种制作方式做出来的。(图)因为用竹刀比较笨拙,所以出来的花纹线条比较笨拙,但是花纹也非常好看。因为这本书整理好要出版,所以很多收集蓝印花布的朋友都给我赞助。做展览很重要,我过去有个规定,编辑不许收藏,只许留下脚印,带走资料。因为如果开始收藏,心态就会有所变化。所以这40年我什么也没有收藏,只有复制。所以这次要向他们买一片布,因为我们在展览时没有它,我就不得不向那位弟弟说,这次我破例要买一片蓝布,你帮我找一片这样的布可以吗?他说没问题,我们这里多得很,他们也都想要卖呢!然后他去找了一片布给我。(图)这片布是围裙,上面的白花是零头,下面是围裙。他卖给我40块人民币,我把钱付给他了。然后我坐车要走,好玩的是这位老太太冲过来把围裙抢走了。我问她什么事?老太太嘀嘀咕咕的说了一些白话,然后弟弟翻译给我说,老太太不卖了!而这时弟弟说,这位老太太是他的曾祖母,有102岁了!我们说如果她不卖就算了。结果她的曾孙说,不可能,她一定会卖给你的!然后他就追过去了,在里面的房间中劝说老太太,隔一阵子两个人一起出来就把这块布给我了。然后我请翻译问她说,你为什么刚才不卖?现在把这一块布给我呢?经过翻译,她的曾孙说,外祖母说,她把身体给我,把灵魂留下来了。而灵魂留在哪里?我们发现布的右下角被剪掉了。因为这些布确实是一笔一划描绘的,是用她们的心意做出来的东西。IBM现在开始走向世界收集工艺第三个故事,油纸伞。以前的伞是一副竹架,上面糊上纸,涂上油,所以叫油纸伞。我当年把把它放在我的英文版杂志《ECHO》上登出来。出版之后一个月,我接到一个美国人打来的电话,他的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说他要来找我,请我帮他介绍这位制作油纸伞的师傅。我说没问题,你来吧。隔了不久,就有一位年轻人找我,要拜这个姓林的师傅为师,他要学习他的手工艺!我问他从哪里来?大家猜他怎么说?(这已经是35年前的事了)他说他是IBM公司派来的。我很惊讶,问他IBM为什么派他来做这件事?他说IBM是做工具厂商,对工艺师特别尊重。我从来没有想到工具与今天的电脑有联系,突然间就被他这“棒子”打晕了,也从此意识到了工艺的重要性。他说IBM把美国本土的任何一个传统工艺都做完了,正好今年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收集工艺。他们看到了我的英文版杂志,马上就决定做这件事。他毕业于历史系,准备花2年时间在这里蹲点,并且要学会这项工艺,写好报告。(图)这就是油纸伞,这些是我们杂志刊登的油纸伞的片断。德国工业产品好因为注重手工艺第四个故事是中国结。我出版过四册《中国结》。第一册出版之后,美国手工业协会要翻译我的这本书。所以之后就有了英文版的《中国结》。半年之后德国人又打电话来说,他们也要翻译德文版的《中国结》。在德文版《中国结》出版前夕,我到了慕尼黑去帮忙看版校对。当天我们忙了很久,临结束时我忽然想起来,在英文版的最后,我们在封底中印了一个东西,说明在哪里买线材,如果没有线怎么打结呢?所以我提醒他们,英文版有这个说明,德文版现在没有,要加上去。这时总编看着我笑了一下说,他们不需要。我问为什么?他说德国大街小巷都有线材店、美术工艺店和劳作店,他很肯定的说不需要。我当时很佩服这个民族!大家知道吗?我在编中国结的时候,最烦恼的就是找线材。因为每个结的结型不同,有时候结的型线的硬度、挺进、颜色、材料都不一样。所以我经常找不到线材,也没有人去做这个线材产业。下午工作完成后,晚间德国总编辑请我吃饭,他忽然发现我背了一个小莱卡相机。因为我感觉带着它很方便,而且它拍照也很清晰。我到处走,有机会就会带一些资料回去,所以就挎了这样一部相机。这位总编看到了,他指着莱卡说,这是他们德国人制造的!我说是的,品质非常好。他又盯着我看,说你们印杂志的印刷机是不是也是德国生产的?我又想到印刷机叫做海德堡,也是德国的品牌。我说是的,他就笑了。然后他问我们国内有没有很多人开奔驰车?我说是的。他说,他们的工业为什么好?就是他们一直注重手工艺。中华民族在东方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一定有很多好的手工艺,不止是有中国结,希望我们都能做好。这时我感到很惭愧,他下面接着讲的话让我无言以对。他说,台湾很疯狂的去做代工。而这永远只是代工,只有很微博的利润,大部分的钱都被别人拿走了。他说,更重要的是,很多高科技代工他们也接纳,而很多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剧毒废料都留在了我们土地上,而钱却被这些国外企业带走了。这就是德国总编给我的启发。所以我讲的这几件事情,是在做民间工艺方面的一些领悟。(图)我放了一个铜钱,大家可以看出来吗?这些字共用中间的“口”字,右边是唯,上边是吾,左边是知,下面是足。连起来就是唯吾知足。所以说民族文化要发展,也要传承。为什么要到宁波开办“天工慈城”下面我想延续到我在宁波慈城的工作。我在那边弄了“天工慈城”,其中一期《游遍天下》也对它进行过报道。这个“天工慈城”有15个手工艺展馆。今天是端午节,也是水的节日,我们也是悲喜交集。因为很高兴过端午节,而我们这15个手工艺展馆全部开设在宁波,因为前三五天下大雨,展馆浸水深度达到1.1米,所以现在我们正在抢救这些手工艺品。我们为什么要到宁波做这件事情?因为宁波朋友说,他们面临着一个接续下来的代工问题。他们是制造业重镇,全部是替外商做代工。他们做了一阵子之后,发现一直是替外国人做事,所以就开始反思。等他们想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就想到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什么是自己的特色?就开始接触到民族风格的手工艺。所以他们的制造业开始升级,产业要从制造走向创造。他们找到我,我就对他们说,我对宁波有感觉,因为宁波是清朝末年五口通商的港口之一。慈城是宁波的古县城,因为宁波割给了外国人,所以外国人就把这个港口作为他们的政经中心,所以慈城就偏废了。其实大陆的很多古镇都是很有来头的,慈城是从唐代一直传下来,它是棋盘式的街道,那是长安城式的城市布局,今天在日本京都才有这样的布局。我觉得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让中国人从此抬不起头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而它就是在这里签订的。我认为从那里跌倒,就要在那里站起来!所以我义不容辞的答应,尽我一点点的力量,帮他们成立了“天工慈城”。为什么叫做“天工”呢?大家知道《天工开物》吗?这是江西人宋应星在1637年写成的。同年,欧洲笛卡儿的《方法论》出版。欧洲有了《方法论》之后,走向了真理。而我们有了《天工开物》,结果因为处于明末,当时是崇祯十年(1637年),兵荒马乱,只出版了2版。但是之后近300年,没有人理会这部书。大家今天可以买到《天工开物》,但是我告诉大家,前十年、二十年是买不到的。为什么?因为这部书失传了!找不到了!抗日战争中北京沦陷时期,中国有一位研究冶铜的专家查找传统资料时,看到《云南地方志》中一段文字写得非常好,而这段文字的出处就是《天工开物》。他就很高兴的到北京各大图书馆去查这本书,结果没有找到。然后他又到各大收藏家那里去找,也没有。这时怎么办呢?在一次偶然到日本朋友家去作客时,赫然发现书架上有这本书。然后他就拜托这位日本朋友,务必在回国的时候买这本书给他。朋友说没问题,而过一段时间之后,朋友就给他买到了这本书。日本朋友很奇怪地说,你们为什么没有这本书呢?日本有很多。多到什么地步?他们有汉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俄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意大利文版共七个译版。这位专家很惊讶于这部书有这么多的译版。其实这部书在日本产业振兴时期产生了很大作用,一直传到了欧洲,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国人没有去整理,变成了闭关自守。明代时,我们外销的产品有丝绸和陶瓷等等,外销产值在全球GDP中名列前茅,收入最高,但是后来却崩溃了。经过很惨淡、辛苦、可怜的近代史,加上列强的侵入,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就是《南京条约》。所以我很心疼宁波。当宁波方面来找我的时候,我就义不容辞的答应了。我就想给慈城建立一个“天工慈城”,作为我们的示范区。现在在那里已经有15个展馆,第一个是母亲艺术馆。我想,第一个教我们做手艺的人是妈妈。因为她要给我们衣服穿,所以她是最好的服装设计家,也是最会做缝纫的专家。妈妈还给我们做饭,所以她也是最好的美食艺术家;妈妈还要把我们家里的室内室外都布置得非常好,所以她也是最好的室内布置家、空间布置家。所以我先做了母亲艺术馆。我做的第一项工艺是拼布,它有很深的含义,过去叫做“水田衣”。我们在空中看水田,都是一块拼一块的。这种水田衣拼得很好,严丝密缝。它始于唐代,王维的诗就提到“水田裁衣”。一直到明代、清代,郑板桥也有诗写到“老婆婆,水田衣”。这就是水田衣,拼布,把一片布化整为零,然后又化零为整拼起来。我们先做了拼布展,然后做了染布展、刺绣展等等。母亲艺术馆完成之后,我们在对面建立了父兄工艺馆。为什么叫父兄?因为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社会上需要很多工艺。我们民族的工艺有什么最大的特色?就是泥文化和木文化,而西方是以石头文化和金属文化。之后我们在那边又做了一些展馆,这些馆加起来有15个。大家有时间可以到宁波慈城参观。我们不是短期展览,到现在已经进行了2年半的展览,迈向第三年。最近比较惨,遭遇了水灾。我希望大家在秋天去参观,秋天时江南桂花满城香。这时有最好的住宿之地,我们住的是唐代的鑫道观,有最好的宁波菜可以吃,欢迎大家参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刚刚提到的视频。这是2010年英国BBC拍的一段纪录片,4月份拍摄,7月份就播出了。片名叫做《传承的英雄》,很浪漫。他们在全世界选择了18个点,而中国就只有慈城一个点。我们希望有材料商、工具商、设计家能够进驻天工慈城园区,希望能够展开对手工艺的推动。因为慈城靠近跨海大桥,很容易与上海、杭州联系。大家可以在周末全家开车过来游玩,在那里过一天,或者住一夜。可以让孩子去做陶吧捏陶瓷,妈妈可以到拼布馆拼个布包,爸爸可以到木工馆做一个木器。这种体验式的旅游可以在中国推动,不然我们出去旅游会觉得很累。我们游遍天下可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带些东西回去,这些都是自己创作的。上面就是我在这里对传统文化所做的一个简单介绍。与听众交流提问:您觉得现在中国的这种传统图腾在现代社会当中,有没有一些符号显现出来?黄永松:哪里没有符号显现呢?主要是我们要吃透它,才可以用出来。你看龙是谁设计的?设计得多好!它的造型多好!它是无中生有的,大家却都肯定它,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大无畏,这一点很重要。我刚才说到,做龙邮票的设计家或者是评审,很可能没有吃透中国历史文化。当然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浅。现在的设计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孩子,是坐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孩子,一定高人一等。但是他们又不会利用这个巨人,当他们跳到地上时又会矮人一等。这个巨人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去吸收它。我今天所谈的都是民间文化,没有谈到高层的宫廷文化、学术文化,而是生活文化。如果我们连生活文化都不懂,还谈何进入到高深文化呢?提问:今天在设计界能够拔翘楚的大师,从数量上讲,中国人还是很少的。黄永松:中国人口最多,而设计大师却不多。我们有这么丰厚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人口数量在地球上是最多的,结果我们反而要跟着别人的屁股走,这需要我们反省。提问:为什么在龙的图腾中逐渐失去了人身、人面的图腾?而西方有人面狮身像,我们龙的图腾中原来也有人身,为什么慢慢失去了?黄永松:这要从女娲、伏羲说起。这个变化是正常的,西方的人面狮身也是存在于古代,现在也不用了。一个好的设计的出发点是可以与原来所传输的一些事情脱开,变成独立的一种设计。过去所说的伏羲诞生、三皇五帝等问题,主要是讲蛇,他是人首蛇身,纠缠在一起。如果在古代,这可能涉及到蛇、鸟的图腾崇拜等。提问:您收集了龙的很多姿势,如何再增加一些新的概念,使西方和东方的争论能够融合一些?黄永松:这当然可以,也是现在设计家应该做的事。在向前的发展中,东西方文化也应该融合。我们没有排斥西方,只不过是抓住这个事情把自己纠结在角落里。现在我们要把角落打开,继续向前走。提问:您刚才提到龙图腾是黄帝的伟大设计,黄老来自台湾,龙文化在未来两岸的关系发展中有什么积极的作用?谢谢!黄永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大家一起努力,您请放心。提问:中华文化传到日本、韩国、越南之后,他们对中华龙的传输有没有加入一些自己新的东西?黄永松: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思维、项目。不止是龙,还有很多的项目都同样停止于我们的讨论层上。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这些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更新方面做得很少,所以说今天有一些断代的地方,大家在这方面还要努力。一直到印尼、东北亚,都是龙文化的范围,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只剩下庙口上、柱子上、过节时提出来的龙。提问:我感觉到您把龙文化归结为四点。第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第二是仁者爱民的互助观,第三是阴阳交合的发展观,第四是同舟共济的多种文化观。黄永松:您说的太好了!提问:请教两个小问题。第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是中华北方的象征,南方象征是凤,所以龙凤呈祥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但是我看到一些资料,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对中国龙文化不认同。这两种观点如何同济?第二、我们现在讲的龙文化,但是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宣传龙文化,好像在宣传皇权思想,宣传封建思想。认为2000多年来,龙是皇权、皇族、皇帝的象征。例如最近的《宫心计》、《甄嬛传》中出现的龙图、龙椅、龙被、龙案,都是在宣传皇权思想。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谢谢!黄永松:龙代表皇权确实没错,在汉代龙就被皇家拿去使用了,但是使用的图形还是游龙戏凤,是侧面的。到了明中后期,就开始使用正面团龙的形象。因为龙的正面不好设计,比较凶,所以就产生了您说的这个问题。龙就这样进入了宫廷。其实还有一个图腾在中国文化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是虎文化。例如在西北的农村中,在孩子出生后都戴虎头帽,脚上穿的是虎头鞋,身上系的是虎肚兜,还有虎手套等等,寓意虎虎有生气。龙进宫廷,虎在民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它们的起源都是从民间渐渐向上走的。而因为龙代表皇权,反而让大家知道了,使中华民族很容易辨认。但是,龙不要被皇权困住,它是有生机的,我们要发现它的积极意义,龙掌水,而2012年又是灾难年,让龙神来保佑我们,来行云布雨,调配雨量。在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要把龙看作与生态有关系的神或者象征物,这样去看待它就比较好。提问:关于龙的正名,一个是龙的音,写作“long”,您的解释是聚拢的意思。是各个部族到黄帝那里去朝拜,把各种动物聚拢在一起。我认为从龙的发音上来讲,“LONG”这个音在中国有“通”的意思。《易经》是我们中国的文化资源之一,在乾卦中也讲到有潜龙,田野上龙,有飞龙在天等等。实际上像这种记载说明了龙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同时也可以在空中,它是一个贯通的概念。龙是否还有通天地的意思?这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讲。至于后面,龙在皇宫中,作为皇权的代表肯定是后来的一种引申,最早不是这样的。刚才看到甲骨文的龙,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龙的角和头、尾巴都是向下的。然后很多人说“龙”这个字的造型是根据蛇的形状造出来的。其实中国人在开始造字时,也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起源。甲骨文的龙尾巴部分,可能是源于蛇,但是头的部分我怎么看都不像蛇的头。因为“蛇”的头在“他”字里面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在这里是看不清楚的,无论怎么看,它都不像蛇的头。既然说为龙正名,除了对音进行正意之外,也要对字进行正意。现在简体字的“龙”,我已经看不出它是龙的样子了。反而简体字的“龙”与尤字、犬字、马字很相近,因为龙字再加上句字就是狗的意思。既然是为龙正音,正名,也包括它的字形、读音、意义需要音型义的一体。我的问题是,“龙”的造字方面仅仅是来源于蛇吗?还是有其他的来源?谢谢!黄永松:正音、正形、正义,这其实都有了。例如它的甲是什么来源?学术界已经做了非常丰富的探讨了。我们刚才所说的从河北徐水釜山等地的考古来讨论,还有徐水所处之地是西河大鼓的诞生地,西河大鼓中所唱的都是千年不变的事情,也对这些事情进行了描述。我也是把这些东西从民间文化中整理出来与大家做一个分享。谢谢!提问:我想到龙凤搭配,但是另一种中国的民间传说叫凤凰,我认为这是矛盾的。有一个说法是凤求凰,凤是雄,凰是雌,我认为这是矛盾。请黄老师解释一下。主持人:这并不矛盾,而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体现了我们文化的丰厚,有各种看法。基本上还可以回归到阴阳平衡。提问:以前有一句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几个问题,希望老师能解答一下。第一、在古代,龙是帝王的专利,特别是五爪之龙,图案、雕塑上的龙的指头都在四个以上。前一阶段,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名人说四个爪的龙是皇族的专利,一品官才可以用。民间百姓不可以用,用了要杀头。是否有这个说法?第二、中华民族很早就是诗词之国,在诗词、诗歌方面非常昌盛。现在我发现,古代诗词中说描绘的事物有很多,但是单独吟唱龙的诗词却很少见到。第三、大家都说“龙的传人”,为什么这么说?我的印象中认为,是从《龙的传人》这首歌传唱之后,这个说法才比较流行。我感到几十年前根本没有这个印象,这个说法是80年代冒出来的共识,在我的印象中,历史上没有见到类似的话。例如我们看《山海经》,说黄帝的座骑不是马而是龙。龙之前只是我们的工具,驭畜,简单说就是畜。它不代表人,而是多种动物的神话综合。什么鹿的脚,蛇的身。所以说对于“龙的传人”,我搞不明白,也不认同。我们是炎黄子孙,不知道对不对?第四、关于龙的精神,如果说龙文化代表中华文化的灵魂,可否概括成文化精神。谢谢!主持人:我总结一下您的提问,今天听众朋友的提问都是博大精深的,对文化的研究颇深。刚刚老先生提问的核心是否是“龙的传人”这种说法,从什么时候才有明确的界定?黄永松:《龙的传人》是侯德健的歌,是他的创意。我们这样说可以,说成是“龙的子孙”也可以。因为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如果您不愿意这样说,其他的说法也可以。只是一个象征。提问:在我的印象中,感觉龙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不受人间束缚,和儒家、道家的观点都不一样。第二、龙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例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黄永松:今年是龙年,在座的有属龙的朋友吗?我们知道十二生肖中的十一种都是家禽、家畜,只有龙是文化动物,是这个社会上可以代表的名词。龙的具体化很明白,有自己的造型、故事。今天我们讨论的终结点,从龙的文化设计一直到文化创意产业如何给民族做事情?这才是我们今天要积极面对的事情。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我们要面对未来如何在产业升级方面从制造到创造?如何在地球上做一点贡献?龙还代表了很多象征意义,它对生态、环保、水问题方面都提醒我们反省,这才是重要的事情。至于文化方面的含义,在过去的所有资料中,学术界已经有很丰富的探讨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结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