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书籍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 热门标签: & & & && &>>&&>>&&>>&&重温蒙台梭利的纪律教育思想
作者:高蕊&&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上传时间:&&&&& 蒙氏理论中的“纪律”是与“独立”“自由”“工作”这几个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将结合幼儿纪律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谈谈如何将蒙氏纪律教育思想运用到当今现实纪律教育之中。&&&&& 蒙氏理论中“纪律”的涵义&&&&& 一般而言,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惩罚: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手段;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蒙台梭利所谓的纪律,是一种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并通过工作来实现的纪律。这样的纪律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而是能动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即纪律内涵的第三种。儿童通过自身内在的纪律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教师以权威的立场强加和强迫,这样的纪律是一种真正的体现儿童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纪律,是儿童自发的愿意顺从的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非一种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 &纪律与自由、工作的关系&&&&& 纪律是与自由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是纪律的根基,工作是实现纪律的有效途径。三者具体关系如下:&&&&& (一)自由是纪律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根基。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1]这种自由,并非是放任自流、任意妄为。[2]蒙台梭利在描述自由的范围时强调:“应把孩子的自由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他们的行为要达到我们一致认为的好的行为标准。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粗俗或不礼貌的举止。至于其他行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为什么样的方式,教师一方面不能强行制止,另一方面还必须进行观察。这一点尤其重要。”[3]&&&&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实现,这是奉行传统教育方法的人难以理解的一条重要原则。”[4]蒙氏的纪律观是一种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内在纪律观,反对以说教、强制、奖惩来培养“外在”纪律。强迫的手段或许能够使儿童一时在表面上屈服,但无法作用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不能引发儿童心底对于纪律的真正理解和渴求。&&&&& 成人应当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工作,自由动手操作教具,自由去感受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喜悦与满足,自由去发展自己的各个感官、系统。教师要不加干扰地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帮助儿童明辨是非,从而建立一种内在的、主动的、愉悦的纪律,让幼儿感受遵守秩序所带来的益处,违背纪律所受到的自然的“惩罚”。渐渐地,孩子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经历从最初的混乱活动向自发有序的活动的过渡,获得专注、宁静、自主、服从的良好品质。&&& 蒙台梭利指出:独立与自由密不可分,“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5]就像她举到的一个一家三口遭遇歹徒时不同反应的例子:丈夫可以靠平日射击训练获得的灵活身手与歹徒搏斗,儿子可以靠自由灵便的双腿逃走,而那个穿着裙子的欧洲妇女呢?她既没有受过训练的能力,也没有天赋的能力,就只有惊叫一声昏倒在地。她强调,不必要的帮助是自然能力发展的障碍,成人包办代替的做法往往窒息、扼杀了孩子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及创造性。&&&& &(二)纪律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内在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认为“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蒙台梭利的“工作"是指那些身心协调、手脑结合的活动,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它能够满足孩子自主、自由、自助的需要,孩子喜欢并乐在其中。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3~7岁幼儿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6]&&&&& 工作是纪律养成的基本途径,蒙台梭利这样说道:“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是从工作中放射出来的。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奇迹出现了:一个儿童对一种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他的面部表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他对同一练习的坚韧不拔中表现出来。这个儿童开始踏上了通向纪律的道路。”工作不能强加,这正是我们教育方法的切入点。它必须是儿童本能上乐于从事的工作,必须是与生命的潜在倾向自然一致,让儿童愿意一步步朝其顶峰攀登的工作。工作对养成纪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1.工作能够提升协调和控制能力;2.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3.工作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意志力。&&&&& 成人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儿童自由地工作,不应该包办代替孩子的工作,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亲自尝试和操作,在活动中发展各种机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也充分说明了让孩子自由地去做的重要性。“精神快乐、自由练习和明媚阳光是组成其灿烂生活的三种元素”。[8]蒙台梭利举到一个保育员帮孩子装沙的例子,孩子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装了又倒,倒了又装,孩子们要的并非是将沙装入小桶这一结果,而是享受这一过程中动手的愉悦。我们应当明白,儿童的自我发展是他真正的、唯一的快乐。成人也应当对幼儿的“试误”保持耐心。&&&&& 我国幼儿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幼儿纪律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主角”,纪律始终存在于幼儿之外。教师也惯用“训导”“说教”“惩罚”的方式来维持“纪律”:&&&& &(一)纪律是外在的&&&&& 在很多幼儿园中,教师一词成为了纪律的代名词,教师就是纪律的权威,有教师在的地方,幼儿往往呈现出一种有序状态。&&&&& 场景A:过渡环节期间,七八个小朋友在教室中央嬉戏玩闹。教师认为幼儿打闹太嘈杂,上前厉声喝道:“请保持安静,谁再发出声音,罚站!”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爱嬉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的威严或许能让孩子一时安静下来,但这也只是表面的,孩子剩余的精力需要排泄,“不安分”的孩子仍然会寻求其他方式来宣泄,比如有的孩子在老师跟前表现得十分乖巧,可一旦老师不在,便任意妄为。教师应当做的是交给幼儿以适当的方式去宣泄积聚的力量,比如上述场景中的过渡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唱歌、舞蹈等,让幼儿明白在教室嬉戏会影响集体秩序,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正常休息、活动,关键是引导幼儿从内心深处自愿、自发地去遵守纪律。&&&& &(二)纪律是静态的&&&&& 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来说,制定的纪律规则规定基本上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往往会“尽职尽责”地恪守规定的纪律条款。&&&&& 场景B:活动课开始了,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拼接积木,另一个孩子跑过来制止:“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呢!”这个孩子立刻把已经拼接了好几块的积木拆放回去。&&&&& 我们总是死守着“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的规则,刻板、规规矩矩。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孩子明白“纪律”的真正涵义,就像蒙台梭利指出的:只要不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只要不是粗俗、不礼貌的言行,只要不是打扰别人工作的行为,我们就应当允许。&&& & (三)纪律是被动的&&&& &许多幼儿园纪律的制定者是教师和园方,孩子没有参与协商的机会。这使得在教师的“压制”和“严格的监督”之下,幼儿会被迫地遵循纪律,只知道不这样做就会受到惩罚。幼儿是以一种“消极避害”的姿态恪守纪律条款。&&&&& 场景C:阅读课结束后见孩子多多主动在进行图书归位,我特别感动,说道:“多多真乖,知道归位。”不料得到多多的无奈回答:“不这样做会被老师批评的。”我当场无言以对。&&&&& 孩子努力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知道这件事对自身的益处,而只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指责,这让我不得不去反思,当今老师们用所谓的“惩罚”让多少孩子内心深深刻上了恐惧,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忌惮被批评和惩罚呀。&&&& &(四)纪律是暂时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被外在纪律暂时压制下去的冲动总会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次排泄。&&&& &场景D:大班的孩子萌萌在伙伴中十分具有“号召力”,每每教师一不注意就伙同三五个小朋友在教室门口打闹,老师看见了总会强力干预,解散他们的“团伙”,可是老师转身的工夫,几个人又开始追逐。&&&& &教师的说教并不能对孩子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只有让他们明白在教室门口追逐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引导他们从心底里认识到其后果具有的危害性,才能“治本”。&& && 蒙氏纪律思想对幼儿纪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乃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9]如何让幼儿在自由的工作中获得真正的纪律?总的来说,教师应当转变纪律教育观念,深刻理解纪律应由传统束缚幼儿成长的外在工具转变为促进幼儿内在发展的教育因素,实现纪律从外在到内在,从静止到活动,从被动到主动,[10]从暂时到持久的转变,真正让幼儿成为纪律的主人。具体而言,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在幼儿纪律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被动的观察者: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观察儿童的言行,对不好的行为及时制止,对良好的行为任其发展,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地点、材料,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幼儿亲力亲为去动手操作、思考和工作,切忌包办代替和不断地干扰。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纪录,不断获得幼儿教育的经验。总结形成一本“幼儿观察录”,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是及时的引导者:“我只是引导孩子去欣赏生命中最美好和最重要的东西,以免他们在没有意义的东西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在人生朝圣的路上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1]教师要抓住生活、“工作”教育契机,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 教师是自由的给予者:但在一日常规管理中,教师的组织应当更加细致和灵活、具体,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餐点营养均衡,教师环创与课程设置等,要体现有序性和儿童自由性原则。[12]让孩子自由的选择“学习或游戏”的对象物;让孩子自由决定“学习或游戏”的程度;让孩子顺从其内在的生命法则,在自由教育活动中得到发展。[13]&&&&& 教师还是幼儿工作的服务者与伙伴:与儿童一起协商、合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帮助儿童养成内在的主动地纪律等。&&&&& 总之,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有准备的环境”,创设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之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14]让幼儿在主动纪律的约束下,自由地工作、成长和发展。&&&&& 蒙台梭利的“自由——工作——纪律”“儿童——环境——教师”两个核心基本理论蕴含了伟大的儿童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 参考文献:&&& & [l][lO]《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J]杜高明、谭友坤,《宜宾学院学报》,2009.No.3;&&& & [2][l3]《蒙台梭利纪律教育要旨及其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J]黄红霞,《当代教育论坛》,2011.No.4;&&&& &[3][5][8]《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M]单中惠、钟文芳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06.No.1;&&&& &[4]《蒙台梭利早起教育法一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学习》,[M]& 意大利玛利亚o蒙台梭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01;&&& & [6]《试论蒙台梭利的“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刘俊,《当代教育论坛》,2007.No.9;&&& & [7]《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刘珍艳,《当代教育科学》,2012.No.1O;&&& & [9]W.F.Connel.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me Twentieth& Century Word[M].ComparatiVe Education,;&&& & [1l][l2]《蒙台梭利纪律观中的自由、纪律与独立》,[J]王文敬,《学理论》,2012一02;&&&& &[14]《蒙台梭利方法》,[M]意大利玛利亚o蒙台梭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09.编辑:cicy关键词:最新文章:相关博文:阅读人气:491阅读人气:657阅读人气:862阅读人气:521阅读人气:409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1474[]阅读人气:779[]阅读人气:1059[]阅读人气:319[]阅读人气:271
12345678910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123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蒙氏教学法初级知识(一)
第一部分&&&&蒙氏教学法理论部分
蒙氏生平:
世界上称她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的教育实践家”
1949年——1951年&&&连续三次被提名为世界诺贝尔奖候选人
在意大利安科纳省卡拉法镇出生
逝世,享年82岁
成长阶段:
1870年——1886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玛利亚·蒙特梭利从小学会关心别人
1886年——1890年&&&进入达尔奇工业技术学校,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
1890年——1892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罗马大学,学习医学
1892年——1896年&&&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毕业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准备阶段:
1896年——1906年&&&罗马大学附设院任助理医师
在意大利开始两星期的演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新女性》&&&&&&&&&&&&&&&&&第二部分《儿童与和平》&&&&
1898年——1899年&&&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辞去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学习哲学
1904年——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得教授
启蒙阶段:
1907年——1909年&&&在罗马的罗伦斯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不久,相继开了第二所儿童之家
&&&&&&&&&&&&&&&&&&&&1908年开设了第三所&&米兰儿童之家
拓展阶段:1910年——1952年
经意大利与瑞士政府认可,督促公立幼儿园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
美国得麦克劳杂志发变了,以《在美国出发》为主题的文章,长篇介绍蒙氏教学法
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
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
第一届蒙特梭利会议在丹麦举行,主题为《新教育》
《儿童之秘》
《吸收性心智》
《了解你的小孩》
《发现儿童》
1949年——1951年&&&&&&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
第九次(也是蒙特梭利最后一次)在伦敦亲自主持蒙氏会议
1952年5月6日&&&&&&病逝于荷兰,享年82岁
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她教育家的生涯
创建了儿童之家,开始了蒙氏教学法的实践
先后应邀前往美、法、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印度等国,推广创建了教师培训中心
九次会议(蒙氏亲自主持的):
透过教育看未来
意大利罗马
儿童是新教育的主人
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
(提议延伸到青少年教育上)
和平与教育
英国爱丁堡
成人于儿童的关系
从共同的基础出发,为了共同的目标同心协力
以教育协助儿童从出生到大学的心理自然发展
蒙氏教学法的传播
在中国的传播:
1949年&&&北京大学张雪门先生吧蒙氏带到了台湾
1985年&&&台湾教育部门正式成立蒙特梭利教育基金会
在大陆得传播:
20世纪&&&蒙氏教育传入中国
&&&江苏成立蒙特梭利教学法研究会
&&&美国巴士第夫人来奖蒙氏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经过一个世纪得风风雨雨之后,风靡世界132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日不落的教育”。
蒙氏的主要贡献:
六大基础理论
环境适应理论:
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人际,自然显性环境、稳性环境。
环境能主宰人得耳聪目明。
独立成长理论
儿童在生长中所作出的努力,全部都是为了实现独立的目的,而往往被成人(教师、家长)剥夺。
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生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老师和家长都是在辅导这一成长。
吸收性心智理论
内在的助力使儿童对外界环境信息的刺激,满足孩子的需求快速的储存并进行编辑,在特定的时期以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
工作人性理论
蒙氏教育是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让孩子在玩中学,以动手为主。蒙氏提倡的工作是,让孩子在儿童之家通过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控,建立秩序感、专注力、注意力。
奖惩无用理论
奖惩只是一种刺激手段,产生于非自然和强迫的力量之下,蒙氏说:奖惩只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只为名利而做事。
创办儿童之家的教育模式
1907年1月6日&&&&在罗马罗伦斯的贫民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
在理论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因为有教学意义,所以成为孩子的工作材料。
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
一、有教具的教育内容
培养幼儿独立工作,确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喜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耐心、专注力、秩序感,合作与创造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适应力、辨别力、智能概括形成(思考力、专注力、独立),也是语言的预备。
直接目的:透过幼儿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认知逻辑的数量概念,系统的进行学习。
间接目的: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是所需要的抽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的表达。
语文是人类沟通思想,传递意念,表达感情和陈述需要的内在抽象行为得具体表白方式,也是推销自己的最佳方法。表达者借助说写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想法,接受者因了解得程度来作回应。无论是表达者或者接收者,都需要掌握语文的共同特性,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在教给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并透过自发性的学习,让孩子体验自然与真实。以及自身的责任,并且激发孩子耐心、细心、爱心和信心。
其他:音乐、美术、手工、英语
二、教具以外的教育
(一)&健康教育
(二)&安全教育
(三)&道德教育、爱、宽容
(四)&性教育
(五)&美感教育
(六)&和平教育
(七)&大自然教育
(八)&想象力与创造力教育
(九)&宗教教育
(十)&社会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符合幼教发展的趋势:
符合人性化与名族化的教育趋势
在蒙氏教室里,充分尊重孩子
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得教育趋势
符合儿童素质教育的趋势
了解各行各业
接受多元意见
世界观、国际化
环境关怀意识和能力
蒙氏教育理念与《纲要》精神的关系:
本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内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宗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重点:观念模式的变革
方略: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社交
蒙氏教学法如何贯穿落实《纲要》精神
《纲要》指出
《蒙氏》指出
幼儿园教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
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帮助儿童形成新的人格。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并非大学,而是人生之初6岁以下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体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社会必须重视儿童的权力,满足儿童的需要。
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鼓励幼儿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环境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环境是主宰一个人耳聪目明得重要条件
环境是教育的第一要素。
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教育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包含了所有内容,还包括学习材料意外的丰富内容。
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着、合作者、引导者。
强调教师是一个环境的预备者、观察者、启发者,是孩子教育的资源库。
我们应该学习蒙特梭利的哪些精神?
学习她的博学多才。
学习她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习她勇于革新开拓的精神。
在儿童生命中工作,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工作能导致喜悦和快乐。
蒙氏理论受哪些学者的影响
依诺【法】:1775年生,耳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是位观察者,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角色。
塞根【法】:依诺的学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必须先做示范,注重感官教育,以感官教育为智性教育的基础。
提出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辨别——确认/记忆/发音
法布尔【法】:昆虫学家
受其影响有:从自由环境中观察对象的行为,观察儿童要观察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自由环境下,举例:
师:老师的课的工作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作。&&你要选择几项工作呢?
幼:(想,想好回答)我要选择&项工作,……
师:好,你去吧。
&&&&&&&教师离开幼儿能感觉到被观察的距离,观察幼儿行为。
观察到心灵深处:
&&&观察时要观察幼儿在做什么,以及该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徳费里【荷兰】:
受其影响有:儿童有敏感期,错过面干起会失去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哈雷尔【法】:外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我们这个时代是儿童的时代。
教育的目的与健康儿童的特征:
教育的目的
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及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使儿童得到自由发展,协助每一位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形成和平社会的建设者。
培养一代新人类的种子,培养儿童交流互动的能力,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蒙特梭利认为人类最迫切的需要时国际间的和平与统一,孩子是新人类教育的起点和希望。
正常儿童显露的行为特征
具有旺盛的自发货动力
喜爱反复的集中工作,因没达到满足,所以要反复做,过程才是目的。
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喜爱工作胜于游戏
爱好秩序,保护秩序
喜欢动、静
有强烈的求知欲
比较选择、思考后行动
纯朴、高尚
学习社会性(重视责任、遵守规则、乐于助人)
蒙氏教育的模式:
蒙氏教育的模式
&&&&&&&&要有家的感觉,要有舒适、安全、美的感觉,采用混龄教学。
蒙氏教育的本质
以科学的实验方法:
教具课程化,追求自由与纪律,自由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自由。
教育与生活合一:
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要现实中有,就要让孩子去接触
主任与仆人的师生关系:
兼顾个性与社会性
精确的系统的、个别潜能的启发
教育的原则
前提是把握教具的课程化,孩子能接触到的物质,均可称为教具
如:孩子拿了球,就可告诉他“这是球体”
教育的具体方法:三阶段教学法
蒙氏教育概念词:
吸收的大脑
6岁以前的大脑像海绵一样,不要有计划性的发展,重要的是要给予宽泛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6岁前的记忆是阶段性的,记住了,过段时间又忘了,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认为人是精神的胚胎,头部是精神体,生命靠头来支撑。
儿童喜爱重复工作
&&&&&&&在一个活动中,没能满足需求,所以喜欢重复。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合作而不是竞争
&&&&&&&竞争的体现是从纵向竞争出发,培养孩子挑战自我,不断进步的意识,竞争的升级就变成了斗争。
个人的形成期
蒙特梭利把生命中最初的6年定为个人成型期。(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3-6岁孩子的学习能力、个性、习惯都是个人形成期
0-3岁&&是一个无意识的吸收成长阶段
3-6岁&&是无意识到有意识吸收知识,是个性形成期,在内心逐渐形成秩序预付从
6-9岁&&&运用各种学术与艺术的技能发展,实现自己的生活文化。
9-12岁&&&以开放的心灵,去吸收世界的各种知识,自发性学习,不再受限于身旁环境的范围。
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得形成,受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性。
&&&&&&&成人的学习动机是外在的,儿童的动机是内在的。成人做什么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但是孩子如果想做什么,是很专心的,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不同。
尽量别打扰
&&&&&&&蒙特梭利说过:孩子的思维就像肥皂泡一样,特别容易破。如受别人打扰时,就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不要一次性提供很多玩具,分种类给他一样、两样
吃饭时间到了,可以适当推迟,尽量不去影响其工作。
观察自由儿童
要有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要有持久的耐性观察各学科的能力。
前提是不干扰孩子,观察过程中采用个别观察,并作观察记录,观察孩子的反应。
不能过多和孩子交流,以免打扰到其他孩子。但是孩子有问题来问时,要及时回答。
观察儿童的三个方面:行为、语言、社交
准备好的环境
儿童信赖的有安全感的温馨的环境
提供广泛的刺激,如物、信息和材料等
创造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使用的材料
&&&&&&&根据年龄特点提供材料,如小班可多提供日常生活去的材料。
适合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由的空间
准备丰富的有知识内涵的生活物品
满足儿童多方面的乐趣
&&&&&&&从小给孩子建立小社会,建立兄妹之间的关系,大孩子帮助小孩,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发展群体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
a)&年长帮助年幼,培养兄友之间的社会论
b)&学童之间彼此观察,相互学习,有助于互相合作行为的培养
c)&依照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在和谐的群体中生活,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物或者是活动产生特别的感受力,影响最多的敏感期出现,集中于6岁前后,0-6岁会出现特定的喜好,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否则将错失良机,终生无法弥补。
0-9岁的敏感期(可以上下浮动)
&0-3岁:无意识吸收阶段,高峰期在2岁左右
&&&&&&&&&表现:具有超强的无疑是吸收记忆力,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百分之百照单全收。
3个月-2岁:舌头敏感期
&&&&&&&&&&&&表现:用舌头去舔东西,舌头与手与智慧有更多的关联
1岁-2岁:细节敏感期
&&&&&&&&&表现:愿意对泥土中的小虫或细小物体长时间观察
&&&&&&&&&我们应注意孩子对周围细小事物的捕捉,培养孩子巨细无遗,综理细微的习惯。
1岁-2岁:行走敏感期
&&&&&&&&&通过行走,是对自然的一种征服,是第二次降生,行走敏感期过后,便不愿再走。
2岁-4岁:大肌肉敏感期(走、跑、跳、爬等)
&&&&&&&&&行走敏感期的意义是:个体自由,相互独立,运动平衡,强壮自己。
&&&&&&&&&我们应注意去观察、探索,大人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还要体态优美(身教)
0岁-4岁:秩序敏感期
&&&&&&&&&1个月-2岁是关键期,2岁-4岁是巩固发展阶段
&&&&&&&&&表现:对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秩序才能满足
&&&&&&&&&我们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4个月-3岁:触觉敏感期
&&&&&&&&&&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用手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某一水平,但如果用手,智力会达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儿童的人格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灵手巧)
&&&&&&&&&&我们要注意0-6岁的孩子是触觉学习型的,无论任何工作都想亲自动手去做。
2岁-2岁半:感觉敏感期
&&&&&&&&&&&看到什么都想用手去摸
1岁半-2岁:同异性敏感期
&&&&&&&&&&对同类的物体进行对比、并列、比较、区别,找相同点和相异点。
&&&&&&&&&&我们每到一个环境,都要提示孩子有意识去观察对比:有什么一样啊?有什么不一样?
2岁-4岁半:生活规范、社会礼仪敏感期
&&&&&&&&&&&怎样开关门?怎样走路?站姿、坐姿等
3岁-4岁:绘画敏感期
&&&&&&&&&&&会把看到、想到得都在纸上画出来,每次画完都拿给家长看。
&&&&&&&&&&&我们应该给孩子预备一个环境,给他一张大纸让他画,小纸会限制孩子内在的需要。
数学敏感期(三个阶段)
0-3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通过对事物的接触,学会分类、配对、语言、数学等
3-4岁:学习数学敏感期
&&&&&&喜欢用各种图形去创造心想的世界
4-6岁:数学敏感高峰期
&&&&&&在了解数量、数名得基础上,给孩子数学知识
3岁半-4岁半:书写敏感期
&&&&&&手不离笔
&&&&&&要为孩子多选择幼儿读物
&&&&&让父母给小男孩多锻炼动手的能力,画画、剪纸、涂色等,涂色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用彩色铅笔一笔一笔地不要无目的无规律地涂,为书写作准备。
&&&&&&女孩子多练习走迷宫,两幅图找异处等锻炼逻辑思维。
&&&&&&孩子准备充分,成绩爆发体现,就会有成就感而有兴趣,不致挫败感。
4-6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
&&&&&&&喜欢当小大王,希望成为焦点
3-4岁:幻想敏感期
&&&&&&会出现“说谎“现象
&&&&&&生活圈子扩大后,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容易把梦、前天的事件说成现实,但是由于时间概念不清楚,大人认为孩子说谎。
&&&&&&我们要注意,孩子你、我、他概念不清楚,不要强调“说谎“二字。
0-3岁:语言敏感期、听的敏感期
&&&&&&&喜欢去模仿、重复别人说的话
3-4岁:说的敏感期
&&&&&&&喜欢告状
&&&&&&&注意给他说的机会,可以让他编故事
&&&&&&&多引导孩分析问题,给孩子准备读物,引导孩子朗读和讲述。
5-6岁:应用敏感期
&&&&&&&用一些词汇经常对人、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会讲一些脏话,这时的孩子会运用你、我、他来与成人沟通,理解成人对他的需求。
3岁以后:工作敏感期
4岁:音乐敏感期
2岁半-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4岁以后:独立敏感期
6-9岁:科学文化敏感期
敏感期的特性:
暂时性(错过敏感期就错过了学习该特性的最佳教育期)、
教学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孩子发展的敏感期
兴趣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适时适量的投放
随主题投放
自由选择工作:(体现以儿童为中心)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提倡自由选择。
在蒙氏教育中的自由,指的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自由的保障(每次都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自由的自我教育空间,不但给孩子行为上的自由,更要给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老师应给孩子创造的环境:
在蒙氏班的孩子,要感受真实的环境,紧紧地贴近生活,将各国的文化融入到教室内。
体现在日常生活、科学文化区
(在家里没有满足幼儿,在幼儿园要满足他,提供真实的生活用具等)
在蒙氏教育中,分享是最重要的词。
在蒙氏教室中,要有分享日,要求每周又一次(分享自己的物品、自己做过的事、自己的感受等均可。)
&&&&&&&&对别人不造成干扰,小心照顾易碎物品,不大声喧哗。这是对他人尊重的内化表现。
(四)&不责怪儿童&&&&
&&&&&&&&不在别人面前评论儿童,包括家长。
(五)&奖惩无用
&&&&&&&&对于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孩子,我们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够了。必要时用语言表达,对于语言表扬要有要求,表扬要具体,表扬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孩子的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受影响。
蒙氏教育的特点及教育成果:
以儿童为中心
“不教”的教育
不教孩子1+1=2的结果,让他知道1+1=2的过程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教师是导师、引导者、观察者,是环境的准备者,还是孩子的资源库。
注重智慧与品格的培养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
丰富教材与教具
排除奖惩制度
爆发式的教育成果
蒙氏教育的成果,由孩子来体现:
会积极争取达到目标
思维活跃不局限
在解决问题上有主见性
会等待,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会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爱好秩序,会保护秩序,有强烈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的儿童观: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根据儿童自己的本体经验,来寻找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答案,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为依据。
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美得潜能,只有透过工作的方式,才能建构完善的人格。
急躁在儿童身上建立秩序来满足儿童的需求
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意志力
放手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工作,自我表达自我流露
一旦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便产生了注意力
同步练习法则
同步工作是专心之后产生的,不是别人强迫,是内在的需要。
意志力发展法则
智能发展法则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法则
情绪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法则
儿童工作于成人工作的区别
遵循内在的法则,服从内在引导
以效益为原则
以建构成“人”为目标
以团体共同的目标为目标
富于活动性、建构性、创造性的工作
是一种机械化的社会性、集体化工作
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
是以分工来完成
以环境为平台,塑造自己
改造、创造自然
以自己的能力、方式,迅速进行
讲求效益,充满竞争
蒙氏教育环境的设计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预备好的环境
符合孩子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的练习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便利、快乐的环境。
儿童是透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
1)&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
2)&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
3)&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
4)&自然有序的开放式原则
5)&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
1)&区域划分
&突出本土化
需要水的工作要接近水源,要有动静相融的空间。
2)&布置空间
净化感官(不要把教室布置的花花绿绿,要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
3)&教具上柜
按照顺时针摆放,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性到复杂性
4)&安全检测
5)&弹性变化
教具柜上的教具要不断变化,但是也不能太频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氏教育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