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form 模拟轧制轧后残余应力检测仪等...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基于DEFORM的棒材热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缺陷分析--《轧钢》2008年03期
基于DEFORM的棒材热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缺陷分析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某厂棒材热连轧过程中的第1道次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后处理数据的分析,模拟缺陷位置与实际缺陷位置较吻合;同时探讨了缺陷产生的原因,为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G335.11【正文快照】:
在轧制生产中,由于轧辊孔型、摩擦条件等工艺参数的影响,会形成多股金属流动速度的差异导致对流,而形成“缺肉”或“折叠”表面缺陷。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金属形变过程,可以揭示缺陷的产生,有助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保证[1,2]。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依据某钢厂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艳春;曾卫东;冯菲;孙宇;周义刚;;[J];材料导报;2010年23期
黄永建;刘才;李会林;;[J];中国钢铁业;2009年05期
黄永建;刘才;李会林;;[J];河北冶金;2009年05期
宫宇龙;周瑞涛;郑卫刚;;[J];机械制造;2012年03期
宫宇龙;郑卫刚;;[J];热加工工艺;2012年09期
付俊薇;赵杰;刘建培;周建英;;[J];特殊钢;2010年05期
王东兴;张凌峰;周颂红;任毅;钟荣;曹诲;;[J];特殊钢;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永建;[D];燕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虞益中;[D];江南大学;2009年
闫静敏;[D];燕山大学;2010年
倪俊义;[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王长清;[D];燕山大学;2012年
温慧;[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勇,宋克兴;[J];模具工业;2004年06期
周飞,彭颖红,阮雪榆;[J];模具技术;1997年04期
吕日松,董万鹏,陈军;[J];模具技术;2003年03期
周飞,苏丹,彭颖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彭颖红,阮雪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博士后专辑);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艳春;曾卫东;冯菲;孙宇;周义刚;;[J];材料导报;2010年23期
陈宇,刘钢,陈建明,胡秀丽,陈昭运,薛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1期
王傲冰;张莉萍;于锁清;冯亚玲;;[J];大型铸锻件;2007年05期
吕成;张立文;牟正君;裴继斌;;[J];锻压技术;2007年01期
徐开东;王继娜;黄早文;;[J];锻压技术;2012年03期
张文君,张鹏飞,邢渊,周士侃;[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杨云;董万鹏;王兆远;;[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赵彦玲;周凯;车万博;铉佳平;车春雨;;[J];材料工程;2013年03期
白桦;孟宪举;陈连生;李晓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杨立军;孙荣创;;[J];机床与液压;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斐;赵鸿金;邱高晔;;[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金芝;[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周瑞芬;[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温宏宇;[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黄永建;[D];燕山大学;2010年
王明辉;[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建民;[D];浙江大学;2010年
胡运宝;[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刘革;[D];中南大学;2011年
吴锡坤;[D];中南大学;2010年
单会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张学兵;[D];湘潭大学;2011年
郭坤龙;[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刘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夏鸿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徐秀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广庆;林圣光;;[J];鞍钢技术;1981年02期
王金星,顾君业;[J];鞍钢技术;2002年03期
杨玉;陈昕;金纪勇;王伟;;[J];鞍钢技术;2008年02期
张超英,吴晚云,徐宏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杨智勇;韩建民;李卫京;邱桂永;王金华;;[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许超;[J];宝钢技术;2000年03期
于世果,俞修明;[J];宝钢技术;1995年05期
陈健就,贺达伦;[J];宝钢技术;1999年02期
贺景春,陈建军,梁志刚;[J];包钢科技;2004年05期
赵宾;[J];包钢科技;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伟杰;王锋;江光彪;杨敏;;[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朱洪涛;巴力颖;刘相华;劳兆利;吴建峰;范宝明;;[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俊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刘桂华;[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张艳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黄永建;[D];燕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许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阳先波;[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5年
张凌云;[D];燕山大学;2007年
张伟;[D];郑州大学;2007年
齐会萍;[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李晓波;[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白桦;[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杨泽栋;[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彭芳庆;[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文华;曾卫东;韩志宇;董卫选;张丰收;;[J];材料导报;2012年24期
王侃;范俊杰;;[J];机电信息;2011年15期
王侃;葛荣潇;;[J];机电信息;2012年18期
付俊薇;赵杰;刘建培;周建英;;[J];特殊钢;2010年05期
宫宇龙;郑卫刚;周瑞涛;;[J];热加工工艺;2012年15期
黄涛;范连明;宋满堂;;[J];特殊钢;2013年02期
谭成楠;陈义;牛强;马靳江;;[J];热加工工艺;2013年11期
周瑞涛;宫宇龙;郑卫刚;;[J];热加工工艺;2013年13期
陈锟;刘克家;傅晓强;魏昭国;金嘉杰;胡治华;;[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周瑞涛;宫宇龙;郑卫刚;;[J];热加工工艺;2013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俊杰;[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王红宇;[D];中北大学;2011年
张春雨;[D];中北大学;2012年
崔财威;[D];中北大学;2012年
刘永;[D];燕山大学;2012年
任杰;[D];中北大学;2013年
王麟平;[D];中北大学;2013年
王明哲;[D];中北大学;2013年
王召林;[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刘红升;[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兴全,彭颖红,阮雪榆,李淼泉,吴诗炊;[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2期
彭大暑;;[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0年01期
彭颖红,阮雪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博士后专辑);1994年04期
陈军,彭颖红,卫原平,阮雪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9期
范建文,吴诗惇,刘马宝;[J];应用力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瑞秋;;[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11期
王静;;[J];煤矿安全;2010年07期
于成奎;于有生;韩喆;金阳明;胡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付建科;雷小平;卢泽民;;[J];热加工工艺;2010年15期
刘海涛;孙雅洲;卢泽生;;[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季晔;贾现召;张步斌;霍玉玲;;[J];煤矿机械;2007年07期
王世东;谢伟;罗利卜;;[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5期
徐文福;车洪艳;陈剑虹;;[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1期
徐琳;严仁军;;[J];江苏船舶;2007年01期
钱凤娟;耿茂鹏;饶磊;;[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明辉;丁文其;林杰豹;赵辉雄;李志刚;;[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吕殿利;张惠娟;汪友华;耿跃华;;[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吴维军;卢育芳;倪国华;谢先坤;;[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许英姿;姚海林;唐辉明;;[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王晓霞;贾玉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付艳斌;朱晓娟;汪成兵;;[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聂毓琴;于国潍;孙健;;[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曾珂;;[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黄辉;赵耀;袁华;;[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张波;刘汉龙;;[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江 冯明农;[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赵亚辉;[N];人民日报;2005年
张晓健;[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向杰 实习生:孙馨;[N];科技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宋钊;[N];计算机世界;2002年
上海交通大学
潘健生;[N];科技日报;2002年
杨雄飞;[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吴楠 通讯员
许家帅;[N];中国交通报;2008年
付冰?赵辉;[N];中国石油报;2007年
;[N];中国水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喜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严春吉;[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何志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郭永红;[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胡国权;[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吴一红;[D];清华大学;1991年
陈黎明;[D];清华大学;2002年
肖金花;[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周素云;[D];南昌大学;2007年
武文斌;[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迎浩;[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徐子亮;[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王平;[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陈由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吕海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许闻博;[D];山东大学;2008年
郑志刚;[D];南昌大学;2009年
肖磊;[D];山东大学;2009年
徐小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赵春霞;[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EFORM和Marc平台下棒线材热连轧过程的数值模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残余应力对板形影响的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残余应力对板形影响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产品/服务
-文章或作者
& 选择展区 &&
H型钢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研究
作者:孙会朝 赵燕 陈豪卫
欢迎访问e展厅
摘要:本文采用热力耦合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方法,在对莱钢H型钢生产线HN800×300规格产品的轧制全过程基础上,采用“单元生死”法,模拟了H型钢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转变,同时,对降低H型钢残余应力的方法做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H型钢切割过程中的腹板开裂,与轧后残余应力状态在切割过程中的转变直接相关;通过轧后翼缘外侧强制冷却的方法以及控制终轧断面温度的方法,可以均衡或降低大型H型钢产品内部的残余应力。
关键词:H 型钢 切割 残余应力
H型钢作为一种经济断面型钢,已经被广泛应用,对H型钢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钢中残余应力分布不均问题日益突出[1]。目前国内对H型钢残余应力的研究[2-4]主要是从变形不均匀的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了温度不均匀造成的残余热应力。同时,随着数值计算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使材料加工过程在虚拟的环境下再现,模拟出H型钢在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应变、金属流动、温度变化以及轧后的残余应力等情况【5】。
在大H型钢使用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的影响,导致施工过程中切割翼缘时产生腹板开裂,严重时产生腹板爆裂现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切割翼缘时H 型钢残余应力场的转变的模拟结果。
本文采用ANSYS分析软件,选取HN800x300规格、Q235B钢种的H型钢为例,在采用分段计算及网格重构方法实现对连轧全过程的仿真和空冷残余应力场计算的基础之上,以空冷后的残余应力场为初始应力状态进行H型钢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转变模拟分析。并对改善残余热应力分布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仿真分析及研究,为热轧H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初始模型
本文选取HN800x300 规格、Q235B 钢种的H 型钢为例,其轧件网格划分如图1 所示。研究对象为轧件轧后空冷至常规状态下残余应力的计算结果,如图2 所示。
针对模型四分之一简化,在对称平面内采用对称约束边界条件。由于H 型钢的散热方式主要为辐射和对流两种情况,对有限元模型除对称面外的其它表面均施加辐射与对流两种边
界条件。
图1 轧件网格划分
图2 初始应力状态(空冷后残余应力场)1.2 H 型钢切割过程模拟方法
本模拟采用“单元生死”方法计算H 型钢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的转变。
在以上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隐式结构求解,每次“杀死”单元,均需要经过多次迭代后,达到平衡状态,得到稳定收敛结果,然后在该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继续杀死单元,得到整个切割过程的结构响应。
根据现场H 型钢切割工艺,采用“单元生死”方法,切掉翼缘长度方向中间一层单元,如图3 所示。
图 3 切割翼缘中间2 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模拟与分析
2.1 H 型钢中间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转变模拟结果及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最终应力场分布结果,见图4。
图 4 切口周围应力状态可以发现,腹板应力场产生明显变化。腹板应力状态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状态,以切口为中心影响域较大,见图 中画圆圈的部位。这一点就为切割过程中裂纹的扩展直至整体断裂提供了的一定条件。提取腹板上靠近腿腰连接部位的关键点在翼缘切割过程中应力变化曲线,见图5。
图5 切割过程关键点的应力转变
(注:图中L1、L2、L3 分别为腹板上靠近腿腰连接部位由心部到表面各层单元)通过图5 可以看出,切割过程中,初期关键点处的应力变化比较平稳,当切口到达腿腰连接部位的时候,关键点处的应力值突然增大。当这个突然变大的力达到一定值时,最终导致H 型钢腹板开裂现象产生出现的可能。切口部位残余应力场的突变也是腹板突然开裂,无预兆的原因。
2.2 H型钢端部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转变模拟结果及分析
H 型钢使用过程中的搭接主要是端部的切割,在此,在残力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切割中部翼缘的模拟方法,对H 型钢翼缘端部切割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如图6 所示。
图 6 端部切割应力场转变计算结果通过图6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轧件端部切割,切口处的两向拉应力也是非常强的。当然,在H 型钢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是导致腹板开裂的影响因素。如:火焰切割是采用高温燃气将H 型钢局部熔化,最终切断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切割过程中,金属熔化,熔化部位的强度极低,往往造成裂纹源的产生,也是产生H 型钢腹板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
3 降低H 型钢残余应力方法的数值模拟
大型H 型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存在,往往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控制。本文从轧后H型钢翼缘外侧强制冷却和终轧H型钢断面温度分布情况两因素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
3.1 轧后H型钢翼缘外侧强制冷却
H 型钢的控制冷却主要是轧后针对翼缘的强制冷却。本文假设采用1500W*m-2*K-1 与3000W*m-2*K-1两种冷却强度分别对轧后H 型钢翼缘外侧进行强制冷却8 秒,然后计算空冷至室温。
图 7 H 型钢断面应力分布图 是H 型钢断面应力按照单元所在位置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强制冷却翼缘外侧以后,腹板部位的压应力明显降低,虽然腿腰连接部位的拉应力状态仍旧明显。针对1500W*m-2*K-1与3000W*m-2*K-1两种冷却强度,腹板压应力分别降低:20MPa 与50MPa 左右。
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H 型钢采用轧后翼缘外侧强制冷却,改变了传统空冷工艺的H 型钢断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并且通过强制冷却翼缘的方法,可以降低H 型钢的腹板压应力。
3.2 终轧H 型钢断面温度分布情况
轧后空冷过程中H 型钢腹板整体表现为残余压应力、翼缘整体表现为残余拉应力,腿腰连接部位为拉应力较高区域。造成这种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原因主要是轧后H 型钢断面温度的分布不均匀。
本文在全轧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假设H 型钢断面最低温度不变,降低温度最高值,同时不改变断面温度的整体分布状态的方法,将最高温度分别降低50K 与100K,进行相关计算,以研究终轧断面温度分布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经过10000 秒后的空冷过程,取1/2 轧件长度处断面单元轧向应力按照其所处位置画分布曲线,见图 。
图 8 H 型钢断面应力分布可以看出,H 型钢断面的应力幅值明显发生变化,不单纯是腹板部位的残余压应力明显减小,同时腿腰连接部位的拉应力也明显减小,其中腹板部位残余应力减小幅值分别为:50MPa和110MPa 左右。
通过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的计算方法,在H 型钢全轧程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基础之上,针对大型H 型钢翼缘切割过程残余应力场转变以及轧后残余应力影响因素做了模拟分析,并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对切割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当切口到达腿腰连接部位时,H 型钢腹板残余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靠近切口的腹板部位拉应力突然增大,且切口周围拉应力状态影响区域较大,可以断定,H 型钢切割过程中的腹板开裂,与轧后残余应力状态在切割过程中的转变直接相关;
(2)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提出工艺思路和方法,从而指导生产实际。
(3)通过对轧后H 型钢翼缘外侧的强制冷却,可以改变H 型钢长度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在H型钢断面的分布状态,同时可以降低因轧后断面温差导致的H 型钢腹板残余压应力;
(4)通过改善H 型钢轧后断面温度分布,H 型钢轧后残余应力得到改善,其中残余拉压两个状态的应力值均可以降低。
参 考 文 献
[1] 朱国明,康永林,陈伟等.H 型钢空冷过程中残余热应力的[J].机械工程材料,):77-80.
[2] 杨娜,龙丽华,杨庆山.残余应力对H型钢楔形梁相关屈曲的影响[J].特种结构,):13—16.
[3] 龙丽华,蒋健,熊珍.残余应力对等截面H型钢梁相关屈曲的影响分析[J].钢结构,2006(1):49—53.
[4] 赵峰,刘华琛.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残余应力的模拟及其影响下的计算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8):35—37.
[5] 康永林,朱国明.大型H 型钢轧制过程数值模拟及应用[J].山东冶金,):1-4.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CAE/模拟仿真相关文章:
· 肖寒 刘劲松 张士宏 ()· 西北工业大学 吴杰 ()· 李延民 闫志华 马胜钢 ()· 任彦恒 吕建刚 ()· 吉林大学 谢飞 ()· 隋永枫 孙义冈 ()· newmaker ()· 张德超 刘红领 ()· 杨守平 张付军 ()· 李成 ()
查看相关目录:
我要为佳工机电网留言:
留言不能少于8个字符,广告性质的留言将被删除。
对 CAE/模拟仿真 有何见解?请到
畅所欲言吧!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余应力检测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