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评价预评价的名词解释

卫生人才评价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名词解释每日一练()
时间:来源:考试资料网
1.名词解释
为散在、孤立的阴影,其病理基础为矽结节,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直径小于10mm。多出现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逐渐......2.名词解释
有一些有机磷农药品种在急性中毒胆碱能危象之后、OPIDP发病之前,多在中毒后第2~4天,出现颈肌、上肢肌、呼吸肌及颅神经(......3.名词解释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苯胺所引起,早期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缺氧和紫绀,最先见于口唇、指端、耳垂等部位,与一般缺氧......4.名词解释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强氧化性代谢产物苯胲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SH),使珠蛋白变性。初......5.名词解释 慢性汞毒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职业卫生评价重要知识点概要:.doc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职业卫生评价重要知识点概要
单项选择题
采集空气中的铅烟采用(
B 过氯乙烯滤膜 C 玻璃纤维滤纸
D 微孔滤膜
空气中甲醇采用固体吸附剂为(
B 硅胶 C GDX-101
D 401有机担体
气相色谱法通常采样用如下哪些指标作为定性指标(
A 保留时间 B 调整保留时间 C 保留体积
D 调整保留体积
用短时间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锑、铬金属气溶胶。采集流量及时间应为(
A 5L/min 流量采集15min
B 10L/min 流量采集15min
C 15 L/min 流量采集15min D 100 L/min 流量采集15min
分析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
A 金光红色 B 深绿色 C 中蓝色 D 黄色
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携气式,不允许使用过滤式;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携气式,也可以是过滤式,但应适合该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 并及时通知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C A 劳动者本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
C 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
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 。(
A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化学组成 游离SiO2含量
D形状与硬度
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
A评价检测 B日常检测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导读: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2、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3、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2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2、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4、对接触职业危害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工作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
的职业健康。
生产经营单位
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3、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 粉尘
有毒化学物质 、物理
等有害因素而对
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
5、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 扩散条件好
6、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
7、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
8、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
。如低于 4m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9、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
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10、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 最多的班组人数 人数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
车间劳动者实际人数
11、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
紧急救援站 或
有毒气体防护站
共11页第1页
12、在《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备注栏中,标有“皮”及“G1”字样,“皮”指 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G1”指
确认人类致癌物
13、高温危害评价中接触时间率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 累计时间
14、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 ≤0.5s
,间隔时间 &1s
, 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A)的
15、手传振动是指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 机械振动
16、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应选择 有代表性的
地点,其中应包括有害物质 浓度最高 、劳动者
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17、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择采样点,在工作地点 劳动者工作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18、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台设置1个采样点,
台设置2个采样点; 10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19、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 工期内最热月
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20、噪声的测量: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 声级差&3dB(A)
。每个区域内,
2-3 个测点,取平均值。
21、手传振动的测量,按照
坐标系,分别测量三
个轴向振动的 频率计权加速度值 ,取
三个轴向的最大值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手传振动值。
共11页第2页
22、煤矿井下的主要支护方式有 锚杆(锚锁)同喷支护、 支架支护 、砌碹支护、工字钢支护和坑木支护。
2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
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15分)
1、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2、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4、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6、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7、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就可以。
8、《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9、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0、GBZ2.2-2007中所规定的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的标准适用于包括煤矿在内的所有井下采掘作业。
11、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渠等应急设施。
12、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3、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
14、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15、某企业有男职工90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劳动者820人。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为长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14个。
1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评价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是: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17、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18、紫外辐射的限制只适用于人工紫外辐射。
) 19、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 ×
) 20、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7m的回风侧。
21、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2、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的温度不得超过200℃。
2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三种。
24、《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25、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26、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27、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28、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29、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30、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一般分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一般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轻微的职业病危害项目。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生活室不包括以下那一种。(C )。
2、生产经营单位需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情况包括( ABCD)
A 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危害,且浓度超标
B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C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
D 作业场所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3、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B 1/2PC-STEL
C PC-TWA 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
4、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A
A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B 粉尘、毒物和噪声 C 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5、大宗原料、燃料仓库的布置应尊循什么原则( C )。 A 贮用分开
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6、低温作业是指( D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 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 7、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D)。
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 8、煤矿井下普掘工作面比综掘工作面应多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 B
A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 硫化氢、二氧化硫
D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9、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5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 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 10、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
四、名词解释(共10分)
1、“三同时”原则(本题1分)
三同时指的是污染治理措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工作地点(本题1.5分)
工作地点指的是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3、职业接触限值(本题2分)
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4、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题2分)
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5、WBGT指数(本题2分)
WBGT指数亦称湿球黑球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组成,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及辐射热四个因素。
6、呼吸性粉尘(本题1.5分)
所采集的空气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微米以下,而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5微米的粉尘采集效率为50%,此粉尘为呼吸性粉尘。
五、简答题(共15分)
1、试描述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
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本题3分)
浴室内盥洗器:分区集中设置 更/存衣室:分柜存放的原则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什么告知义务?(本题3分) 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签订劳动合同期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签订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3、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本题4分)
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卫生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调查与评价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旅游景点、出国留学、考试资料、教学研究、外语学习、资格考试、办公文档以及职业卫生试题(二)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第1章复习思考题_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章复习思考题_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