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红砖粉末末有人用红砖粉末末代替二氧化碳加入过氧溶...

探究红砖粉未和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进行下列实验:分别称取5.0g红砖粉未和5.0g二氧化锰,分别与100g相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进行下列测定,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在2H2O2&2H2O+O2↑反应中,你认为选用催化剂是选择MnO2,还是红砖粉未?MnO2.(2)100g过氧化氢溶液含过氧化氢多少克?(不考虑其它因素,计算结果精确至0.1)【考点】.【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依据图象中两者的催化作用效果分析解答即可(2)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所取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放出氧气质量为3.2g,利用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所取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解答】解:(1)由图象的信息可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明显,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红砖粉未催化效果不很明显,反应所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该反应中还是采用二氧化锰较为合适;(2)根据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所取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放出氧气质量为3.2g,设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2H2O22&.&2H2O+O2↑68&&&&&&&&&&&&&&&32x&&&&&&&&&&&&&&& 3.2gx=6.8g故答案为:(1)MnO2 ;(2)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8g.【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理解图形分析反应的进程、抓住“三点一趋势”(起点、拐点、终点和图象的变化趋势)、分析图象中所给数据的含义、正确的运用有关数据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51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某同学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该实验也能够产生气泡.请回答:你认为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红砖粉末的化学式是什么`?(或者是主要成分)_百度作业帮
某同学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该实验也能够产生气泡.请回答:你认为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红砖粉末的化学式是什么`?(或者是主要成分)
你认为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出有关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红砖粉末的化学式是什么`?(或者是主要成分)
O22H2O2=(红砖粉末)O2+2H2O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
练习题及答案
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_____,D______,F______,H______.(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反应③______;反应⑤______.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①因为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故可判断A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加热 . 2CuO+CO2↑+H2O;②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一般都为蓝色,由反应①的生成物和“G是蓝色溶液”可知,D为CuO,“X为常见的稀酸”可以推断X为稀硫酸,则G为硫酸铜(CuSO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③由反应①和分析②可以判断BC为H2O和CO2,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6H2O+6CO2 光照 . C6H12O6 +6O2;则E和F为C6H12O6 和O2;④因为D为CuO,结合反应③可知,E为O2,则F为C6H12O6,所以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O2+2Cu 加热 . 2CuO,故可推断H为Cu;⑤因为G为硫酸铜(CuSO4),H为Cu,则Y就是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Cu2(OH)2CO3;CuO;C6H12O6;Cu;(2)①Cu2(OH)2CO3 加热 . 2CuO+CO2↑+H2O;③CuO+H2SO4=CuSO4+H2O;⑤O2+2Cu 加热 . 2CuO.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物质的鉴别、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二)、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一、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一)观察颜色。即根据物质外观特征区分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物质。常见有颜色的离子有:
例1 有下列五种溶液:请不用任何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
解析:五种溶液中,只有溶液为蓝色,可先鉴别出来,再将作为已知试剂分别滴加到另外四种溶液的试样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
出现蓝色沉淀的原溶液是出现黑色沉淀的原溶液是
无明显现象的是。
(二)两两混合。即将溶液两两混合,只要找出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就认为这组物质不需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常见两两混合后产生沉淀的有:
例2 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 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
B. 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
C. 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D. 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本题宜用两两混合的方法鉴别:
A组:如果硫酸钙为不溶物,则氯化钙和氯化钡不能鉴别,如果硫酸钙为可溶物,则氯化钙和硝酸钾不能鉴别。
B组:氢氧化钠和硫酸铝,由于反应的量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可以区别。取少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铝混合产生的沉淀分两份,分别滴加未鉴别出来的硫酸和氯化钠,使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不溶解的是氯化钠。
C组:只能鉴别出碳酸钠和盐酸,不能鉴别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D组:硫酸镁溶液与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生成白色沉淀,而足量硫酸氢钠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由于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所以可以鉴别。
故本题应选BD。
(三)滴加顺序。即根据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即加入的两种试剂的相对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常见的与滴加顺序有关的有:
二、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常用的解题思路有:(1)根据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性质分析,选择一种试剂加入到各种溶液中,产生不同现象进行鉴别;(2)选择一种试剂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后,再用鉴别出的物质作试剂进一步进行鉴别。
例3 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解析:推断物质的试题大多数因为题目复杂不能轻松判断,此时应该通过阅读试题,作出一个大概的判断,即先假设某物质是什么,然后依次小心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及时修正自己的判断,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若在验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应及时放弃再作下一个尝试。这样实践多了,自己就有&灵感&,第一次假设的成功率会不断上升。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考点名称:
化学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即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注:注明反应条件,即点燃、加热、光照和通电等。
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书写常见错误
对于初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老师可以帮他们进行理解,切不可强调死记硬背。
错例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氧气是一种物质,氧表示元素,只是组成氧气的成分;氧的化学符号为O,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氧和氧气有区别,两者不可以替换。
例2:硫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才是反应物,空气中有很多的成分诸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并没有参加这个反应,支持硫燃烧的物质只是空气中的氧气,硫和氧气才是反应物。
错例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而不是反应条件,让蜡烛燃烧起来的反应条件通常是用火柴将其点燃,反应条件应为点然。
错例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是多样的,硫酸铜溶液或者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一看到催化剂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二氧化锰,是对催化剂的定义理解有歧义。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宏观)
2、表示物质的组成(宏观)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微观)
4、表示分子的构成(微观)
5、表示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量)
6、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量)
考点名称:
物质的性质定义:
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判别: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例:1 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指色味态密熔沸以及溶解度。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
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另外,描述物理性质,往往有&易、能、可以、会、具有&等词。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特点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化学性质,这种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分子决定的.分子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物质就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但这些结构已经和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本不同了. &
化学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饶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呈现的现象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某同学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该实验也能产生气泡,请回答:1产生的气体_检验方法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百度作业帮
某同学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该实验也能产生气泡,请回答:1产生的气体_检验方法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2h2o2红砖粉=2h2o+o2所以2h2o+o2+h2o2箭头氧气我们刚做过
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双氧水分解
能,红砖粉也是双氧水的众多催化剂中的一种,除此之外氧化铜、氧化铁、马铃薯、猪肝等也可作为催化剂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能否达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5.对环境有无污染. 6.实验的大小. 7.有无创意等等. 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
知识点的认识】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我校某班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相似的试题还有: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除a、b,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文字表达式:().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的优点.(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除a、b,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文字表达式:().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的优点.(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除a、b,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文字表达式:().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的优点.(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人用红砖粉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