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秩序好的成语有秩序的成语(5个)

答案:(2)唯(维) (4)制(掣) (5)燎(缭)
(8)攸(悠)游(悠)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通用奥林匹克ABC卷及解析(初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叫做简或犊。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用朱笔写字,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穿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做“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但&/PGN0039B.TXT/PGN&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1.用“从……到……”的格式,为选段加一个标题,填入下列方格(每格一字)。
□□□□□□□□
2.根据语意,在第一段的方格里填入“和”或者“或”。
3.下列短语中加粗的“卷”字同“开卷有益”中的“卷”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卷土重来卷帙洁繁
B.席卷八荒手不释卷
C.风卷残云席卷宇内
D.读万卷书手不释卷
4.选段能够表达成语“苇编三绝”的意思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三段中加粗的“还”,同第一段中的哪个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必须有被定义的概念(又叫“属概念”)和定义的概念(又叫“种概念”)。例如:
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是被定义的概念,“能被2整除的数”是定义的概念。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概念加种差”,“种差”就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在括号里打“√”。
①帛书是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
②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  )
③我国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
④竹简是我国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
⑤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穿编起来,形成“册”。(  )
7.第二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举事例和列数字的方法,分别从重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说明简牍的笨重。
B.采用举事例、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读和写两个方面说明简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C.采用举事例和列数字的方法,分别从读和写两个方面说明简犊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D.采用举事例、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重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说明简牍的笨重。
8.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的时间是
A.东汉以前B.东汉
C.不迟于唐朝D.唐朝
9.帛书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普遍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是因为它比竹片、木条________,比绸子________。
11.这几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标志性的词语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对前三段文字的说明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我国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B.介绍我国早期的书籍采用的材料:竹片、木板、绸子。
C.说明我国早期的书的形式、制作方法和优缺点。
D.说明简牍和帛书才是正式的书籍,在此之前产生的书籍是书籍的雏形。
13.“一般5寸至2尺长”中的“一般”不能删掉,“至”不能改为“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初三语文·上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吗?存着这份儿想法的人可多了去了,从作家到记者,从老师到学生,不计其数。
  ②不错,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可是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好得很。干吗老想掏老祖宗的兜儿呢?依我说,咱们做人要做现代人,写文也要写现代文。多向前看,少向后看,这不很好吗?
(1)第①段中哪几句话生动地写出滥用成语、典故者的想法和心态?它们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①段中三个问号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 反问 反问  B.设问 反问 反问
C.反问 设问 设问  D.设问 设问 设问
(3)第①段中加粗的“这份儿想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加粗的“人”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揭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极形象的比喻。它原本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②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改变滥用成语、典故不良文风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七年级上 人教版 人教版
短期气候预测
——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湿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住、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大。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________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________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步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教。
  ⑨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情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围绕“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2.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么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3.从下列几个关联词语中选两个依次填在第⑤段空缺处。
备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而、却。
4.给第⑩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
5.文中说:“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形容有秩序的成语
形容有秩序的成语
形容非常有顺序的成语,不是词语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 形容秩序好的成语_200字
形容秩序好的成语_200字
作者:& | & &&
1444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井然有序 井井有条 有条不紊
有条有理 鳞次栉比 按部就班
匪匪翼翼 鱼贯而入 一板一眼
一丝不紊 有板有眼 一板三眼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sucai19236/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