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的行为即使只有回忆你单独一人或

▍图片来源:豆瓣@杰可他说:即使独自一人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开始每天为自己准备午餐不见得会比外卖好吃但一定会比外卖健康!▲日,青椒煎蛋饼卤豆腐凉拌芽菜+金枪鱼碎白米饭▲015年5月19日,蔬菜沙拉+青椒牛肉炒饭▲日,鸡蛋煎豆腐拌合菜+咸蛋紫米饭▲日,海鲜水果什锦沙拉+蛋炒饭▲日,培根土豆泥苦瓜煎蛋西兰花+白米饭▲日,豆腐鸡蛋饼章鱼香肠西兰花+糙米饭▲日,干煸杏鲍菇蔬菜沙拉+红椒牛肉炒饭▲日,培根煎薯片金枪鱼鸡蛋黄瓜沙拉胡萝卜沙拉+紫米饭▲日,什锦海鲜煎蛋番茄苦苣沙拉+糙米饭▲日,蚝油生菜章鱼香肠胡萝卜沙拉+紫薯饭▲日,鸡蛋糊塌子干炸小黄鱼+糙米饭▲日,香菜豆皮卷凉拌苦瓜金枪鱼沙拉+培根香米饭▲日,香烤鸡胸肉水煮芦笋胡萝卜沙拉+黑米饭▲日,汉堡排蔬菜沙拉+白米饭▲日,酱烤鸡翅扒油菜黑椒金枪鱼土豆泥+糙米饭▲日,和风牛肉番茄卷心菜+黑米饭▲日,欧式熏鱼蔬菜沙拉+山葵香松白米饭▲日,苦瓜煎蛋章鱼香肠咖喱土豆+白米饭▲日,莎莎酱拌牛肉高汤百叶丝水煮西兰花+黑米饭▲日,胡萝卜沙拉腰果凉拌苦瓜+金枪鱼鸡蛋拌饭▲日,照烧鸡排清水白菜粉丝+二米饭▲日,金枪鱼蛋饼凉拌油麦菜胡萝卜沙拉+黑米饭▲日,姜丝可乐鸡翅干煸杏鲍菇凉拌藕片+糙米饭今天你好好吃饭了吗?结伴去旅行(t987trip)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t987trip分享旅途中的精彩瞬间,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旅途从此不再孤单!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987trip分享旅途中的精彩瞬间,结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旅途从此不再孤单!&&&&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年轻人独自一人居住,如何有效地保持自律?
19:32:40来源: 未知
【碎瓦的回答(7677票)】:
巴尔扎克每天喝50杯咖啡。
菲茨杰拉德在巴黎时经常酗酒。
普鲁斯特写完一章后必须得嗑点鸦片。
梵高就更不用说了,被阿尔勒朝阳区群众举报到精神病院去了,人民分分钟教会你自律。
康德确实够自律,受益的是走不准表的邻居。
村上据说是每天九点准时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怪不得陪跑力满格呢。然而给奖都不要的鲍勃迪伦还是Beat Generation呢,no egg use。
我不是反对自律,就请问一句:你们念叨的自律是为了什么?
为了积极生活,创造个人价值,实现自我成就,对不对。
反正不是debuff期间无圣疗嘛。
高票答案举了个丢石头的例子,说明盲目的自律无意义。我还想说的是,样板戏似的自律照搬套用,跟自虐没什么两样。
因为“自律”的关键在于控制内心,而不是行为。
你看到一位吸毒者的戒断经历,一位成功人士讲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位知乎er关于减肥的万赞帖子,热血沸腾鸿鹄上脑,抓张纸来洋洋洒洒写下人生目标,列出计划图表,搞的好像today is your day,today is history。
我说超过90%的人三天后就忘了这茬,你信不?
生活有规律是好的,但规律必然带来重复,重复必然带来枯燥。为什么坚持不下去呢,是你懒吗?没有定力?拖延症?手残党?躁动狂?帅不过三秒属性?坐下来一分钟不葛优躺就会死星人?
根本在于你没有足够的内心冲动来支撑这种修行般的自律。就算你强迫自己做下去,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悟道前是砍柴挑水,悟道后还是砍柴挑水,有什么不一样?内心的把控不一样。真正的自律不是天天年年完美的计划落实,每天7点起床。早餐热量低于300卡路里。上午20个托福单词温故。下班后健身房五组力量练习。二十五岁要凑出首付。三十岁前调到副科。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
真把生活过成了Excel,那叫一个生不如死。
我在大学里练吉他,难的和弦老是转换慢,solo只能弹到十六分音,点弦声音不干净,我每天很自律的弹两个小时,很长时间一点进步都没有。人家说你这叫平台期,你需要一天投入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才能突破过去。
我想了想,并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又不指望这个吃饭。说白了,也就自娱自乐装装酷而已,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爱摇滚。
好多人看过《Whiplash》,安德鲁每天坚持不懈长时间练鼓,从不犯懒,是因为自律吗?
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狂热,持续不断的点燃激情,烧光了其余的琐碎的一切,让鼓点成为了他的生活主音。
樱木花道在全国大赛前的特训,投篮两万次。无药可救的问题儿童怎么会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决心和毅力?
是因为他对篮球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在女孩面前装逼的兴趣,让他找到了挑战自己的道路,岂能认怂,绝不服输。
题主在问题中不言自明地强调了“自律”这个概念中“缺乏他人看管”的背景,同时默认了自律对人的正向激励,诸多回答的要点也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你首先得知道你真心想要什么,而不是被各种花式的成功学缭乱情绪,违心的约束自己成为自以为更好的自己。成功在于细节,人生重在自律,话是没错但可别信了邪,生活不是划重点背例题。满世界的鸡汤之所以成了砒霜,是因为众口难调,厨子们干脆下个噱头当味精,让你满嘴佐料就是吃不出食材本身。
要我说,自律的意义可分成两块,对外就是与他人交往时的自律,少为逞一时之快而放纵言行伤害别人。
对内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你想要什么,你和你想要的东西有多远,你今天有没有为之努力。
人生本就是场修行,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打柴炊爨,挑水作羹,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沉下身心去做。智障少年都能卖好智障书,还会把电影拍成游戏,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年轻人独居的时光也是很难得的,该high就high,该颓废颓废,该努力时要努力。点点滴滴汇聚凝结的努力,给外人看到的表象可能是自律,或是勤奋,或是天分,实质是你内心激荡的洪流,永不枯竭的涌动。
所有你人生中屹立不倒的Flag,都是因为你真心不愿让它倒。
【姜小白的回答(1788票)】:
1、起床第一件事是把被子拉整齐,不用叠被,但稍微拉平整些,1分钟不到,房间却远离邋遢;
2、不需要用keep的拉伸课程,就扭扭脖子简单拉伸一下,如果你能像我一样骚的话——一般是一首很有节奏的歌曲扭几分钟,再去洗漱,刷牙要够3分钟,最好买个电动牙刷。
3、一个好看又好用的脏衣篮不到50块钱,买两个,一个装要洗的脏衣服,另外一个装每天要换的衣服。洗刷完换下的背心要洗的丢进脏篮,晚上还要穿的就叠好放另外一个篮子。
(不用叠的多好,但比乱丢在椅子上强)(不用叠的多好,但比乱丢在椅子上强)
4、钥匙、手机、耳机、公交卡、钱包一定要养成习惯放固定的位置,我是用的买ipad的盒子倒过来放在置物架上,用盒子盛这些。回家钥匙耳机放进去,出门之间盒子里拿,从没有出门要找钥匙的尴尬。
5、无论你爱不爱读书,卧室买一个书架,即便没几本摆放,用来放日常生活用品也极为方便,例如4。
6、垃圾桶永远不堆满,要买好一点的垃圾袋,有提手扎实的那种,最少也要一周拖一次地。家里要有蓝牙小音响(市场价100以内),胡德夫的《匆匆》或者马友友的《灵魂探戈》,以及维瓦尔第的《四季》,这几张专辑都是极为适合大扫除时听的。要把大扫除当成一项运动,听音乐大扫除能慢慢变成一向爱好,让人安静。
7、夏天家里凉拖要两双,一双放浴室只洗澡的时候穿,出浴室换鞋,拖地麻烦就要保持。
8、永远不要在家里待一整天,下雨也要去咖啡馆坐坐,天气好就周围转转,一个人不要宅没什么,但宅一整天就会进黑洞了,离阳光越来越远。
9、如果能做饭的环境,一周最少开火两次,自己吃或者叫朋友都好,培养自己能有拿手菜。做菜的时候适合听一集《一千零一夜》,有时候我也听《英语pk台》。
10、家里水杯要经常洗,马克杯喝咖啡,另外一个水杯喝凉白开这是标配,最好养成冰箱里冰冷开水的习惯,最好杯子能习惯杯垫,喝冰水杯子放桌子上留下的印子真的很烦。
11、一个月洗一次被单,衣柜里空气清新剂我推荐薰衣草味道的,几块钱一小罐的那种,一罐能管三个月。
12、家里常备两箱(因为都是两箱包邮)矿泉水,去健身房拿一瓶就出发,自己出去吃快餐也可以带一瓶水,路上边走喝两口,就不那么匆匆忙忙只为赶顿饭了,散步。
13、买东西去固定的超市,吃饭也要有固定的几个餐馆,买水果找固定的摊位,和颜悦色多笑一笑,一个人生活,没人给你添堵,对身边的陌生人都好一些,时间长了,你会更开心的。
14、瑜伽垫得买一块,keep是个好app,一个人在家锻炼的话,方便。
15、尽量晚上十一点上床,不玩手机。
一件件小事,养成一个个习惯,按你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调整,不要拿笔设立各种伟大的目标,生活没这么枯燥,就是一些杂碎的小事,处理的当生活就不寒酸窘迫。一个人生活,照顾好自己,山高水长的,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太爷的回答(6027票)】:
这是一个失控的人写给自己的答案,是对自律的重新思考和实践,两个礼拜时间,6000字长文!
出差一个多月了,还需要再待一个月,一直自诩为自控力高手,这次被啪啪的打脸,刚来深圳十多天时间,以前养成的自律习惯,比如不用手机刷新闻、刷朋友圈,至少看书一小时,每天适度的锻炼等等,逐一告破,有个周末实在无聊,甚至找了家网吧包宿,crazy!
半个月前在时间线上看到这个问题,惊出了一身冷汗,也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会失控?我的自控力都去哪了?答案很残酷,我以为的强大意志力,可能只是一种错觉:早起看书,与同事、客户保持积极的联系,认真阅读、回答知乎问题,晚上适度的运动,一定的阅读量和思考,规律的作息,远离游戏,控制饮酒等等,能维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看似是因为强大的意志力,其实在这背后是习惯的力量,是自发的行为,只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意志力参与!所以,当换一个环境,规律的生活被打破,维系健康生活的习惯也就失去了作用,甚至在我还没意识到的时候,我就已经失控了!
真正的自控决不能是温室的花朵,不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经得起空间的考验!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控?一个月以前,我可能大谈意志力理论和技巧,在经历这次失控之后,我真正明白了,自控,尤其是长时间的自控,意志力和习惯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意志力开启、培养一个习惯,习惯+少许的意志力实现高度的自律!
认清习惯在意志力中的作用,这是我在此次失控中最重要的收获和成长!
So,无论何时、何地、和谁在一起,如何有效地保持自律?我仔细梳理了下我从这次失控中恢复的经历和经验,我认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过程:
过程1、恢复并积蓄意志力能量,准备改变;
过程2、坚守自律原则,逐步培养好习惯,打破坏习惯;
过程3、偶尔的失控干预。
过程1:恢复并积蓄意志力能量,准备改变。
意志力是精神层面的,也是生理层面的,它受到生理状态、精神状态的双重影响,理论简要描述如下:
意志力生理基础:前额皮质主管意志力,前额皮质的细胞活动越剧烈,我们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简而言之,良好的生理状态是长期稳定自控的前提。科学研究发现,睡眠、锻炼、冥想等都能恢复、保持乃至增强前额皮质的生理状态,而抽烟、喝酒、分心、缺觉等都会削弱它。
意志力心理基础:任一时刻的精神状态都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组成,两者的比例决定了自我意识程度,自我意识较高(意识占比高)时,我们就能保持警醒,对自己做到完美自控,而自我意识较低(潜意识占比高)时,我们就容易被本能左右冲动行事。如何保持较高的自我意识?两个方法,一是通过反思、内省,二是牢记目标和愿望。意志力(W)和身(B)、心(S)状态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简化地)描述为:
1)生理状态决定意志力的基础水平,精神状态决定乘数因子,即W=B*S;
2)短期看,精神状态可以背离生理状态(一个3天3夜没睡的人,可能表现的极度自律),但从长期看,精神状态倾向于回归生理状态(这并不是说生理决定论,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精神练习,比如通过内省、明确目标等提高精神质量,但生理状态确实影响精神状态)。
所以,我重新开始自控的第一步,不是咬牙切齿的扔手机,关电脑,或发誓必须干什么,而是较为仔细地整理了下房间(乱糟糟的房价很容易让人心生懈怠),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惬意地看了会床头书,然后晚上不到十点就睡觉了,呼呼大睡补个好觉,第二天果然感觉神清气爽,感觉事情逐步在掌控中(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但如果没有后续的反省和计划,也就是睡了个好觉而已),趁着头脑清醒、自控感弥漫,我写了个简单的小结和计划。
这一步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心血来潮的冲动,想改变现状的冲动,这时候思维会比较活跃,很多事情在头脑中酝酿,很多计划在头脑中生成,但时过境迁之后,一切又回到原状,而简单的分析下之前的得失和原因,再梳理下下一步的计划和工作,可以有效的明确目标和自我效能,这是加强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而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不仅会增强自我意识,防止被圈子、朋友同化,还会抵御潜意识本能的冲动,比如当本能觉得玩会游戏不错时,你可能会记得,该去看看书了。
然而仅仅是记录还不够,还需要更进一步,我通常是在写完一个周计划后,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简单的翻看一下,不做点评和自我批评,只是看看,这样既能做到心里有数,又能提醒我们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写计划和睡前翻看,其实都是明晰目标,强化目标意识,目标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良好的生理状态+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已经积蓄足够的意志力能量了(目标越明确,能量越充沛):在诱惑与正确的事情之间,做出恰当选择的能力。
过程2:坚守自律原则,逐步培养习惯,打破坏习惯。
自律不是外部强加给我的东西,而是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一种感到愉快并逐渐习惯的一种生活态度,与身心有益的东西必定是使人舒服,即使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自律,意味着放弃当前的诱惑、享乐,追求前方更宏大、更长远的快乐,否则自律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坚持。自律有两面,渴望是一面,唯有渴望我们才可能自发坚持,另一面必然是纪律,给出行为的准则,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纪律需要执行力,而这恰恰来自于意志力,唯有充足的意志力,才能保证纪律的执行力!
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巨大威力,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也会毁掉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培养好习惯,约束坏习惯。
如何通过自律培养好习惯,我认为核心自律原则只需要两条:
核心之一:不轻易制定纪律,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落实。比如计划今天要看一章节书,如果非可控的事件导致计划执行不了,可以轻松放过,但如果是主观上的因素,哪怕凌晨三四点了,哪怕明天还要上班,也要看完才能休息,今日事今日毕!至于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这根据心的判断,一个人休想骗过自己。
核心之二:自律不是某个时间必须做什么,而是一天内,需要完成什么,看的是结果而不过程。根据二八法则,真正重要的事情极少,只要能抓住重要的事情即可,自律起来非常轻松,效果还非常好,刻板的自律只会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
如何通过自律约束坏习惯,也有两条极为实用的自律原则:
1)合理限制原则。真正有威胁的坏习惯也就那么几个,控制好它们能极大提升生活质量,比如我之前喜欢手机看小说,导致我一有时间就翻出手机刷新、观看,总是心不在焉,严重损害工作及人际交往,后来我制定了“手机原则”:不可以拿手机看小说,想看可以,用电脑!这其实还是一种疏堵结合,既释放了看小说的欲望,又管理了手机的诱惑。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摆脱了手机,能理性看待小说,整个人也更加阳光、专注,更加有活力!
2)10分钟原则。以玩游戏为例,某时某刻会突然涌起一股冲动,不管是一味禁止还是一味屈从,通常结果都不好,我们需要在两者间做个权衡,即等待十分钟,在这十分钟想想目标理想或着手其他事情,如果十分钟后还想要玩就可以玩,不需要心生歉疚。这个原则最有效的地方有两个:一是给出了思考和缓冲时间,可以打消一时冲动;二是经过思考后还控制不住,这时再玩可以减轻内疚感,而这才是失控最可怕的敌人!
过程3、偶尔的失控干预
自控和失控总是相伴而生,失控不可避免,认清这一点我们就能理性的看待失控,我们不需要视失控如蛇蝎,而是要学会干预失控,不会因某次的失控变成彻底的放纵,甚至是堕落。失控最怕的不是某一时间内的放纵,而是怕如同开了自动挡一样,一路滑向放纵的深渊,所以失控干预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在失控前干预,我觉得10分钟原则就是有效措施之一;另一个就是,失控后,如何干预。
失控后最麻烦的就是自我意识的下降,沉迷于眼前的即时享乐,没有动力去做出改变,所以,如果直接加码,斥令自己必须立刻、马上做什么,只会让自己痛苦,从而更加的纵情享乐,因此,失控干预不能硬碰硬,而是要有一个缓冲地带,干预的手段不会令自己排斥、痛苦。推荐两个方法:
呼吸冥想。全身放松,注意呼吸,吸气时脑海中默念“吸”,呼气时脑海中默念“呼”,但发现走神时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较为熟练,不需要默念“呼”、“吸”,试着专注于呼吸过程,感觉呼、吸气时胸腔等感觉,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走神,再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即可。
呼吸冥想不仅可以平复心情,关键是能够将注意力拉回来,提高自我意识,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就大大提高,这对于较小的失控非常好用,但如果失控较为严重,我通常用锻炼或人际交往。
锻炼。失控后很容易困于当前的诱惑出不来,即使克制自己转移注意力,但心里总想着再品味下放纵的快感,而锻炼,哪怕是短时间的锻炼,比如户外走上五六分钟,当然较长时间的有氧锻炼效果更好,我们通常会感觉神清气爽,再回过头看失控的诱惑,会觉得很Low,甚至很没意思,也自然而然就超脱出来。
放松的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不再赘述。它们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直指干预的关键:让自己从当前的放纵享受中摆脱出来,一旦我们能转移注意力,自控感就能逐渐回归。
以上就是我对自律的重新考虑,经过这半个月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再一次保持自律、高效的生活。当然,自控远非我想象的一劳永逸,我们都只是在道路上,只要能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这条路肯定会越越来越好走!
呕心沥血之作,希望你是因认同而点赞~
【曾少贤的回答(4385票)】:
找准一个方向,不要漫无目的。
毫无目的地消耗时间是最可怕的。从电视屏幕上跳动的综艺节目、国产言情剧,到手机屏幕上滚动的知乎首页、微博热门,再到电脑桌前闪动的各种游戏,岛国动作片。
这些东西,都是极其耗费时间和容易上瘾的,很大可能,当你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打开电视,或者手机,很快,一晚上就会过去了。根本就没有心思想要去学习,或者自我提升。
只有在要睡觉的时候,格外痛恨自己,然后暗暗发誓说道:
明天回到家,一定不能再浪费时间。
只有找准一个方向,然后每天晚上回到家以后,花30分钟就它完成了,你才能获得足够的信心和满足。
这30分钟,可以是学习英语,提升厨艺,制作手工,做做手帐,研究汉朝历史,钻研陶艺,健身跑步,瑜伽冥想,等等等等。
只要是你真心喜欢的东西,你就应该优先花30分钟把它完成。
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往沙发、床、电脑桌前靠,它们不仅会消耗你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更会拉远你和梦想的距离。
感谢阅读,晚安。
【罗文益的回答(948票)】:
1.一个普通人,一定要有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或者一种恐惧——名?还是利?,它把你的学习、阅读和你的整个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你的学习、阅读无论是长远的还是短期的,都有看得到或者想得到的好处。动机胜于一切时间管理、xx个人计划;
2.初三毕业的时候,我曾经用一个假期写完了一整部长篇奇幻小说,每天固定写大概字左右,写不下去也逼着自己写。怎么做到的?喝鸡汤,就是那本厚厚的鸡汤合集《羊皮卷》,干不下去了,就看,就给自己充血。想起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一个朋友的故事,为了考一个世界名校,拼命学习了三个月,看完了一大摞鸡汤书;
3.我目前的状态是:除了每周周五晚上固定喝啤酒看电影以外,其余每个晚上以及周末,除非一两个月和朋友聚餐以及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加班写代码、调试),都在看书、写代码、写文章,保持了一两年了。支撑我的,第一要素:可以写东西给人看的名利诱惑;第二要素:对于了解世界、开阔认知的强烈渴望;第三要素:习惯;
4.习惯一开始是很难建立的,除非你的进取欲望特别强烈,或者是人格心理学意义上的“A型人格”。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它挡住了大部分普通人前进的步伐,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人一定要认识到:事物往往是各种因素互相促进、综合爆发式增长的,而不是按照预想线性发展的。人在前进的路上获得的所有好处,无论是精力、阅读惯性、见识、增强的意志力、对未来的希望等,是会彼此激发,综合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没出发之前,人总喜欢预测,然后知难而退,但其实很多人经过开始的艰辛之后,会慢慢喜欢那种感觉。
5.一定要锻炼身体,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行了,跑跑步、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就行了,不用多大强度。坚持锻炼会很大程度上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好的精神是做事的基本面,这个你一旦体会过,便会因为它对人生的高收益而上瘾;
6.如果要看书的话,一定要看好书。好书不仅传递知识,还传递乐趣。我的豆瓣时间线上经常有我发掘出来的各个学科、各种领域的好书,说不定就有特别适合你的:
我的豆瓣地址:我的豆瓣地址:七绝
PS:请勿豆瓣私信我。我的豆瓣只发阅读、电影、音乐的相关标记状态,没有广播,绝不说话。
另推荐两篇刚整理出来的书单,我整理的,一是人文科学,一是自然科学,一共100套:
双十一,一个书单的参考(人文科学篇)
双十一购书参考(自然科学篇)
7.有时候肯定也会寂寞,但一个人生活,如果力求自律,一定时间内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觉,人之常情嘛。就算是给自己一个时间段好好修炼吧,至少我目前就是如此,对人非常冷淡,不喜社交。明年8月份左右,我也要放松一下,去一趟北欧。
与诸位共勉。
【陈超娜的回答(53票)】:
首先需要声明,接下来我既不会讲如何自律的具体方法,也不会教你如何可以在每天6点起床,如何保持8小时高效的工作,如何在一个月读完N本书诸如此类。期待看到这些答案的人可以自行退下了。浪费彼此时间(即便是马桶时间)这种极其不自律的行为,咱们能避免就尽量避免。
好,我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和题主(以及和题主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们)聊聊天,探讨两个小问题。如果对题主有所用,固然是好事,如果没能帮上什么忙,单纯就是聊聊天也无伤大雅。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意识到,你提问的方式很有趣。『独居』和『自律』是两个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问题,这两者之间也不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比如独居的人可以很自律(或者很不自律),不那么独居的人也可以很不自律(或者很自律)。而且这两者都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特质或者能力,尽管有一些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比如大五人格中的其中一个维度,外向性和内向性)和『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比如在婴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一定个体差异的气质类型)会使得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和需求都有所偏好(与这个问题关系不大就不展开来讲了,有兴趣请移步参考文献),但『独居』和『自律』分别都需要去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去培养和练习。那些看起来很喜欢独居的人并不一定在心理上从一开始就喜欢或者适应独居。同理,那些看起来很自律的人也并非是从始至终、方方面面都管得住自己。
当然,题主所提的这个具体问题有意思的地方并不在此,而在于,为什么题主会把两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即『独居』和『不自律』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个提问本身所折射出来的内在联系就是题主感到焦虑的根源所在。
我希望题主在看我下面这些可能是『废话』的废话之前,认认真真地停在这里,花三分钟和自己做一次坦诚的对话,回答我们今天这次聊天的第一个小问题:你为了什么而自律?(或者说,你想通过自律来实现什么?)
一开始你想到的可能会是一个很笼统的理由或者目标。打个比方,假设A君想实现的是『能够多来知乎回答问题』(为了和题主好好聊天我这脑洞也是蛮拼的)。在这个基础上,A君慢慢深入地问自己,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比如A君可能纯粹觉得回答问题本身就很好玩很有趣,也可能是A君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数,或者出于某些考虑A君觉得可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赚取一些稿费和其他形式的回报,又或者A君觉得回答问题也可以提升他的自信心,让他觉得有成就感等等。
别偷懒,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和自己聊一聊,认认真真地找一张纸一支笔,认认真真地写下你所有想到的理由,每一条尽可能描述地具体一些。在这个阶段不要去细想每个理由的对与错,或者所占的重要性有多少之类的,单纯地就是把你想到的所有大大小小理由都列出来。
好,现在把这些列出来的理由逐一再看一遍,每一条都铭记于心,因为它们会是回答下一个问题的基础。再给一次机会哦,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肯好好聊天的小朋友,我真心诚意地觉得你们可以自行退下了 [严肃脸]。
现在咱们一起来想一下这次聊天的第二个小问题,也很简单,把你刚刚列出来的理由中,按照『取决于他人』(other-determined)以及『取决于自己』(self-determined) 来进行大体上的分类。比如我刚刚提到的A君这个例子说,『回答问题本身很有趣』这个想法来源于A君自己对于回答问题这个行为的理解,所以『取决于自己』。『获得更多的点赞数』以及『获得稿费和奖励』这个取决于其他人对于A君回答问题所做出的评价,所以是『取决于他人』。当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两者都有的情况,比如『提升成就感』,这个可以说是A君的一种自我认知,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自我认知又取决于别人对于A君的评价,遇到这种情况,请尽量根据你自己的真实想法,选择一个你觉得比较偏重的方面,或者你实在觉得有点纠结的话,也可以写成70%『取决于自己』30%『取决于他人』这样的形式。这也是我问什么一开始要大家尽量写得详细一些的原因,越详细的话,越有利于对每一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到这里,或许题主已经能够察觉一些端倪了。虽然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可能相同(比如同样都是想要来知乎多回答问题),可是每个人的行为动机(motivation)是不一样的。这种行为动机的分析对于提升行为的执行力以及执行效果,包括排除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不那么有效的无用功(比如立flag给别人看)都是比较有帮助的。因为motivation是行为(比如自律,比如培养好的行为习惯)背后真正的根源。
自律的前提是自知为何要自律。这是我们刚刚在第一个小问题中所要弄清楚的。在不了解自己行为动机前提下的自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不可能在实质上解决题主的焦虑。
那么为什么要在第二个小问题是把动机进行分类呢?因为不同的动机类型,对于行为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具体落实到题主所提的问题中,就体现在了从『集体生活』到『独居』之后的变化。
好,如果聊到这儿,大家觉得大概可以理解我讲的意思并且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那咱们可以一起继续聊一聊第二个小问题的进阶版。这一次,咱们仍然需要把一开始列出来的动机进行分类,不过分类的标准会更为细化一些。
尊重知识产权,我先把原图贴上来,想直接阅读原文的同学也可以在这个地方直接移步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Ryan, R. M. and E. L. Deci (2000).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5(1): 54-67.)
我大致翻译了一个简便易懂一些点的版本,如下图所示,并不一定精确,但力图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一点。
我们一起一个一个来看。
因为这个研究试图描述的是所有的动机类型,所以最左边是完全没有动机,即你本来就没有任何的想法以及意愿去做这件事,也不觉得有任何必要性和相关性。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
除去这一类之后,接下来有两类动机,分别是外在动机和纯内在动机。请注意,这个分类体系中的『外在』和『内在』和我们之前说的『取决于他人』以及『取决于自己』并不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强调一个『纯』字。我们继续沿用之前A君的那个『要来知乎多回答问题』这个例子,先从外在动机讲起。
在外在动机里,第一个小类是外部奖励和外部惩罚。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假设A君来知乎回答问题是为了获得奖励(比如稿费或者别人一些其他形式的回报)以及逃避惩罚(比如假设在某种诡异的情况中,A君不来知乎回答问题就得交罚金、扣工资等等)。
外在动机里的第二个小类,即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也很好理解,比如最常见的『自尊心』和『面子』,就属于这一个范畴。知乎的点赞数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将『他人认同』进行量化的指标。所以如果A君来知乎答题是为了得到更高的点赞数的话,那就属于这一类动机。原文在这一个小类里的关键词是『ego』,我觉得翻译为『自我形象』会比较好理解一些,也就是说但凡是类似于想要『给自己脸上贴金』,都属于这一类动机。请注意,尽管相比于第一个小类(外部奖励和外部惩罚)而言,这个类别有了一些跟自己的关联性,但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所以本质上仍然是『取决于他人』一种隐性的奖励(reward)。这一点和接下来的两个小类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外在动机里的第三个小类开始,『取决于自己』的比重就开始变得更大一些。第三个小类原文的关键词是life goal(生活目标),也就是说个体会从自身的一些较为长期的规划以及目标上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比如A君想在知乎多回答问题,是因为A君觉得回答问题这个形式本身是一个迫使他整理思路和表达思路的过程,这种思维训练不但可以使他更加理解具体的问题,也可以帮助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他今后的学术能力(假设这是他的life goal)来说是有比较长远的影响的。我之所以将其称之为『个性化价值』,是想强调个体自身对于life goal的个性化理解在这一类动机里的重要性。
外在动机的第四个小类,可以说是第三个小类的一个深化版本,即A君不仅觉得获得具体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他的学术能力(他的其中一个life goal)有所裨益,而且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这种『智感』对于他的其他目标(比如成为一个广义上比较有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有联系的。这个小类之所以要比第三个小类更进了一步的原因就在于个体认识到goal和goal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更为整合的动机体系。
但是,即便是第三个小类和第四个小类已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了,它们仍然和『纯内在动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纯内在动机』所描述的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理想化的动机,即纯粹意义上的兴趣和愉悦感。比如『获得知识后带来的快感』属于外在动机里的第三、四个小类,而『求知欲』本身(并不在乎是不是能够获得知识)就是『纯内在动机』了。有点《世说新语》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样的几分意味。
已经有很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表明,在这个图中从左至右的动机类型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力(即是否能够执行且保持这个行为)是逐渐加深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动机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咱们假设A君一开始来知乎回答问题是纯粹出于兴趣(『纯内在动机』),后来看到大家点赞(他人认同)就觉得内心窃喜,久而久之,这种外部奖励(点赞数)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就被不断强化(reinforce)。在A君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动机系统就出现了偏移(orientation shift)。这个时候如果A君认认真真答题之后没有得到很多的赞,他就觉得非常沮丧、焦虑或者恼怒,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而完全背离自己的初衷,去迎合大家的口味。
请注意,这并不是说所有『取决于他人』的动机都是没有用的,相反,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社交需要(love and belonging)以及自尊需要(esteem)是仅次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取决于他人』的动机往往一开始看起来对我们似乎很有效(因为它们和后面的终极需求相比,是个体能够认识到的更为直接和明确的一些需求)。但是个体的终极需求是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由于每个人对于自我实现的定义是个性化的,所以单纯依靠『取决于他人』的动机是不太可能满足这个需求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图中靠左边的动机类型迟早会『失效』。
然而更麻烦的是,对于需要自律才能执行的行为而言,显然大部分行为本身是很难直接一上来就触发『纯内在动机』的 (这一点教育学研究得很深入,也有很多field work的基础,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自行挖掘一些)。这也使得往往一开始我们需要依靠那些靠左边的动机(比如奖金,惩罚,别人的赞美)等等才能触发这些行为。但是想要真正解决自律这个问题,你需要非常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这些『取决于别人』的途径迟早是要失效的,而且它们会导致你的动机系统发生偏移,如果一旦你已经很依赖了这些动机(比如题主描述的立flag给大家看),你必然会在它失效的时候感到非常痛苦。
所以,虽然『独居』和『自律』本身是两个问题,但是我觉得题主不妨借着『独居』这个机会,多花时间和自己聊聊天,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把心理能量真正放回到自己的内心,把内心的主动权交回给自己。
而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独居』的人,也可以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上述的动机分析,对于认清自己的需求(即在哪些方面我有社交和自尊的需求,在哪些方面我更注重自我实现),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无聊寂寞冷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一旦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祝福所有主动以及被动『独居』的人,在这个独自前行的世界里,孤独而不寂寞。
就是这样。
参考文献:
【1】Barrick, M. R. and M. K. Mount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44(1): 1-26.
【2】Carey, W. B. and S. C. McDevitt (1978). "Revision of the infa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 Pediatrics61(5): 735-739.
【3】Ryan, R. M. and E. L. Deci (2000).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5(1): 54-67.
【4】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50(4): 370.
—————————— 几句节外生枝的题外话 —————————————
知乎点赞数这个问题,我只是随手拿来举个例子而已。请勿对号入座。也请勿强迫他人对号入座。我也并不是来讨论点赞数设置是不是合理,怎样设计更合理这些问题的。
此外,尽管这个动机分类系统可以被用来解释以及引导更大范围的人类行为,比如前些年很热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话题等等,但是请大家注意在这些具体的『组织结构』中,所牵涉到的并不是行为动机乃至个体心理这一个因素,比如这里说到的外部奖励(工资)在公司这个组织里的定义还牵涉到劳动价值、社会分工等等这些更为宏观的变量,所以我并不是说外部奖励(工资、奖金)不应该给,或者应该少给才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这和咱们今天探讨的自律行为,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当然,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意识到仅仅给员工发工资或者发奖金似乎是不够的,尤其对应到我们刚刚聊到的想要较为长期地改变人的行为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针对员工来挖掘更多图中靠右边的这些动机分类。这也是心理学和其他广义上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等)在看待很多问题上的区别,心理学注重的是对于个体层面的分析,要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时,要注意从个体到群体的改变,不能生搬硬套。
【卫蓝的回答(2579票)】:
谢谢 @湖玛 Humar@马达与菠光@朱寻 等的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候更容易松懈呢?
人的绝大多数选择都是趋利避害,是经过成本和收益的个人计算的。做出来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是最让自己当前满意的。举个例子——"电车难题"。其内容大致是:五个人违规穿越火车铁道,刹车失灵了,这个时候你作为列车员,只能选择变道去避免伤亡。但是很不幸,你在另一条道路发现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玩耍。你无论变不变道,都会有伤亡,你会怎么选择呢?
有的人可能更多考虑,那五个人是违规的,自己不变道,可以减少法律责任带来的损失。也有人更多认为五个人的价值大于一个小女孩,选择了变道。
这个时候,我们考虑的成本,分别有外部的社会形象成本,个人责任成本,内心谴责成本。经过综合后,我们会有所选择。但是因为这些成本都无法量化,最后的选择是如何的,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而做出。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自律的难度加大了呢?主要是社会形象的维系成本降低了——你做什么别人也看不到。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个人的环境带来的压抑感(无人解闷等),相对应地提高了享乐带来的收益,就像一个饿坏了的人吃什么都觉得香。
所以,想要一个人生活,也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可以有四方面的行动。
1.提高享乐成本
2.降低享乐收益
3.提高自律收益
4.降低自律成本
我们最后的选择取决于:“自律收益-自律成本”与“享乐收益-享乐成本”的比较值。(其中决策瘫痪区包括但不限于这类选择:我和你妈同时遇到老虎,你先救谁?)
那么怎样根据这四方面进行行动呢?方法的产生,其实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选择原理。我在这里也提供一些个人的经验。
1.从简单开始
从简单开始,实际上就是降低自律成本。因为我们要做一件事情,让我们感觉好难,感觉要花好多时间,那么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成本就非常高。从简单开始,能够让自己感知到的成本降低。那样自己也才能够更加有动力去做。但是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最好是符合自己心流水平,也就是与自己的能力刚刚相当。就像我以前玩穿越火线,老是赢太没意思,后来就不玩了。但是玩LOL发现每局都输,后来也觉得没意思。所以,让自己需要自律去做的事情,是能够让自己产生成就感的那种简单,是最好不过的。
2.提高享乐成本
为了避免自己半夜偷偷起来刷知乎,我很少将手机放在自己的床头,而是放在客厅。那样自己如果真的想刷知乎玩手机,那么就需要从被窝里爬出来,走几步路,才能够玩到。虽然我经常借口,我要小便故意起床去上厕所,顺手刷刷知乎,但是次数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这样的方式就是提高了自己的享乐成本,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南方人才懂为什么)……同样的,也可以换一个人多的地方去学习或者执行计划,那样自己因为“他人在场”而增加了自我行为的监督,通过增加社会形象的维系成本,让自己懒散状态的成本提高,而提高了自律水平。
更多的办法也可以参考我昨天写的另一个回答:怎么让自己远离手机? - 卫蓝的回答
3.学会预测自己的行为
大脑其实是分多个部分的,决策也是由多个部分共同做出的。其中最会享乐的部分,我们叫做爬行脑,最具自律能力的部分我们叫做前额叶。所以,其实到底是选择自律还是享乐,就是自己大脑的这两个部分在PK。如果想要更好的控制自己,那么就需要学会预测自己的爬行脑接下来会怎么做?就像下象棋,看的不能是当前这步,而是这步之后的几步。这样自己才能增加胜利的概率。
比如说,有玩过游戏的人经常会对自己说“最后一局,玩完就不玩了”,但是往往也遥遥无期。我知道自己有这么个特点,所以我经常趁自己心里想说这句话时,让自己还没反应过来,迅速地卸载掉。
4.行为有确定性导向
我们以前的老师会经常告诉我们“争取期末班级平均成绩全级第一。”如果没有告诉大家怎么去落实和实现这个目标,那么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一句口号。就像我们老板又不给我们加薪却天天喊着工作要有积极性,扯淡!
同样的,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是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而是告诉自己要怎样好好学习。“我明天要好好学习”和“我明天早上8点到12点,要到图书馆二楼去看《进化心理学》第二章”区别在哪?就在于指导性和可评估性。前者没有对应的标配物,而后者能够很迅速地知道自己是否确实有落实。所以,不要再给自己打口号鸡汤了,而是给自己可以落实和可实现的行为指导。
5.适当引导享乐行为
如果大脑长期处于压力水平很高的状态,那么人是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的,包括神经衰弱失眠等。而享乐是为了避免人产生心理疾病的一种方式,至少能够短暂地降低人的焦虑水平。过度压抑享乐行为也是没必要的。因此,我们也不要过度的去压制,而是引导释放压力。为了避免自己深陷其中,也可以通过替代行为来实现,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锻炼和休息。锻炼能够提高自己应激水平,也会释放更多的甲状腺激素,让自己更为有精神。通过散心,看看风景也能有效释放压力。
当然,还有很多办法能够提高一个人的自律水平,可以参考我的其他几个回答:
如何放下心中的执念? - 卫蓝的回答
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 卫蓝的回答
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 - 卫蓝的回答
有收获就顺手点个赞吧,也当作对个人几小时投入的一些鼓励,谢谢。
【施盈的回答(107票)】:
漫无目的是因为你还没开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人生往后的路,是按照你目前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去走的。
其实生命里有很多契机和岔路口,你大学刚毕业的人生和你几年后的日子可能天差地别。
举个栗子。
比如你刚毕业的时候,学习的是金融专业,按你当时的眼界,基本就是去银行或者证券公司或者期货公司。
于是,你在北京一个人租了房,考银行,可惜没考上。
投简历被一家期货公司看中,于是你开始了毕业后第一份工作。
你在期货公司做的是资产管理,这个工作听起来还不错,可是实际上呢,就是拉存款的。
你一开始的方向,给自己立flag,要多去接触客户,多去积累人脉,多为公司拉点存款。
慢慢的,你发现,自己没有过硬的关系的话,存款并不好拉,但是公司的操盘手好像工资很高,你也想跟着学习。
因为你是金融专业的,你想,你去做期货应该也有点基础。
于是你在自己公司开了户,开始偷偷学习做期货,准备等自己操盘技术过硬了,就去告诉老板要换部门。
一开始做,你比较小心谨慎,也时常去高手附近打探点消息,然后你小赚了点钱。
慢慢的,你不坚持仓位控制了。
从一开始每次只拿1/4仓位去做,变成了全仓,从一开始只做日内交易,变成了也敢放隔夜了,最后结果嘛,爆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开始觉得期货公司没有前途了。
于是你离开了,再次开始找工作。
你一个人在出租房里颓废了两个月,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并打算放弃努力。
这时候,你的一位大学同乡同学联系了你,说他准备回老家去开一个照相馆,他记得你摄影技术也不错,想找你一起去。
你的摄影技术,都是大学里无聊,自己学的,后来谈了女朋友,就一直给女友拍照,慢慢也掌握了一些应用技术。
但是你觉得你的水平并不是专业的,开影楼不够格吧。
你同学说,反正开了也依然是给人拍照,你们也不做婚纱摄影什么的,就主攻做证件照和结婚证照。
你想,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回去吧。
回去以后,租了一个小门面,店里比较深,各种设备和拍照地点都在店铺内,又请了一个化妆的小姑娘,问父母借了一笔钱,就开业了。
你们在微博上做第一波推广,并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好评。
结婚证上的照片,大家都很在意,所以你们拍一份收99,依然客人很多。
工作的证件照,你们也收得不便宜,一份30,但是由于你大学时期拍女友练出来的技术,你能把女生拍得很好看,于是贵一点依然络绎不绝。
就这样,毕业后两年,你成了人生赢家。
店里生意很好,每天营业额都很可观,但是房租并不贵,由于你们拍得好看,回头客很多。
好了,故事讲完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就像你故事里的第一份工作,你就是再努力,再自律,最后这份工作也未必给你带来回报。
你就算一开始浑浑噩噩,每个月靠着最低工资过活,过几个月被老板开除,和你自己后来辞职,是殊途同归。
很多时候,努力和自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感兴趣的爱好,并且因为喜欢而把它做到足够好。
有很多工作,就算你对自己下了很高的要求,并且最后都按照你自己定的目标去做了,依然结果并不好。
因为自律说到底,是因为不快乐,你需要通过压抑自己才能坚持下去。
但是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会快乐,你不需要自律,就能做出好的结果。
【一颗麦子的回答(3票)】:
自律的目的取决于你想要什么
而为了自律制定的计划取决于你有什么
您可能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使只有回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