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考试地点与报考点的关系

等级:书童 |
热门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4考研报名:报考点和报考单位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233网校&&日&&&【233网校: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已有1625人加入
报考点和报考单位的区别是什么?这是最近热点问题,小编为大家搜集信息公布给大家参考。
  报考点和报考单位的区别是什么?
  报考点就是报名、现场确认和参加考试的地点;报考单位就是计划报考的目标院校或科研院的名称。报考点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报名考试地点,一般建议就近原则;报考单位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规划等综合因素而确定的目标院校,只能选择一个报考单位一个专业。
来源:233网校-责编:wql
4月21日 14:11
&&&&& 为了帮助考生全面系统的备考,...
4月15日 13:11
我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我想报考福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生,是否可以,还有初试考什么,...
3月25日 9:32
&&&&&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4年...
3月19日 11:19
233网校首发:2014年考研国家分数线  34所自划线高校2014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已全部...
3月19日 10:2
2014考研国家线已经公布,233网校预祝广大考生顺利上线。为了考生更方便的获取考研调剂信...
3月18日 10:47
近日,全国34所自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已陆续公布(中山大学3月17日以后),网友们开始关注2...
3月18日 9:48
一、中山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类别报考学科门类(专业)总分单科(满...
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
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免费状态:进行中2015年往届生考研报考点选择与户籍的关系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2015年考研:往届生考研报名考点选择与户籍的关系
2015年考研网上正式报名即将开始,关于往届生考研报名考点与户籍问题是大家比较头疼和关心的问题。
热问:"户口在A地,考生在B地工作或者全职备考,是否可以选择B地的报考点?"
解答:《2015招生简章》规定:"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医学全在线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应届生就不用纠结了,选择就读院校所在地的报考点。
对往届生报考点的选择却规定得比较模糊,"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中的"或"字,实际把是否限制异地户籍报考的决定权交给了各个报考点。大致调研了下,现实的情况是:有的省市压根不看户籍,拿着身份证和学历证书就能确认,有的地方却很较真,限定必须在户籍地报考。所以,谨慎起见,建议考生们做如下准备工作:
假设电话始终打不通或者各主管机构的也说得模棱两可(这种情况大家都懂的),而考生又准备选择户籍异地的报考点,尽量在现场确认(11月10日至11月14日)前开好工作证明(全职备考的可开暂住证)。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凭想当然,往年出现过考生临到现场确认才被告知不能考或者着急去开证明而耽误备考的情况。
还有种情况更复杂,即户籍和档案保管地是分离的(如有同学已毕业了,户口回了原籍,但档案还在原本科院校)。政策中未对此情形进行规定,主观判断,还是以户籍来判断报考点,处理方法同上。
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入口
2015年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正文
河北省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点联系方式一览表
来源:-- &
& 【易考吧考研考博考试网】
&nbsp&nbsp[导读]:河北省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10月10日至31日 专家推荐: &
&河北:2015年报考点联系方式及接收考试类型一览表
报考点 代码
报考点名称
接收考试方式
统考 (不含工商管理)
报考我省招生单位工商管理 (MBA)
唐山市教育考试院
秦皇岛市教育考试院
√(仅限报考燕山大学考生)
邯郸市教育考试院
邢台市招生办公室
保定市教育考试院
√(仅限报考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考生)
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
承德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
沧州市教育考试院
廊坊市招生办公室
衡水市招生办公室
华北石油管理局招生办公室
/2723291&&&&
石家庄市长安区招生办公室
石家庄市裕华区招生办公室
石家庄市桥东区招生办公室
石家庄市桥西区招生办公室
石家庄市新华区招生办公室
编辑:[Jason] 【】
相关推荐:
2015年考研考博考试在线辅导
冲刺串讲班
真题解析班
十月联考英语
购课超过500元,免费送易考宝典软件一套。真题解析班:对应科目的近五年真题+覆盖所有考纲要求考点+名师高清大屏视频解析多媒体题库:题库练习、模拟考试+历年真题、错题复习+我的题库,练测结合。“考场小条”资料:独家内部考前资料+考前两周发送资料
购课超过500元,免费送易考宝典软件一套。真题解析班:对应科目的近五年真题+覆盖所有考纲要求考点+名师高清大屏视频解析多媒体题库:题库练习、模拟考试+历年真题、错题复习+我的题库,练、测结合。“考场小条”资料:独家内部考前资料+考前两周发送资料
购课超过500元,免费送易考宝典软件一套。真题解析班:对应科目的近5年真题+覆盖所有考纲要求考点+名师高清大屏视频解析多媒体题库:题库练习、模拟考试+历年真题、错题复习+我的题库,练测结合“考场小条”资料:独家内部考前资料+考前两周发送资料
&看了本文的易考吧网友还看了
版权声明 -----------------------------------------------------------------------------------&&&
如果易考吧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赫凌敏:文学硕士,高级讲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语文和成考语文的教学与命题研究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国信息大学、北…
&&&&&&&&&&
&&&&&&&&&&
&&&&&&&&&&
&&&&&&&&&&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_海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39贴子: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收藏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考研辅导班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考研辅导班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海文钻石卡视频辑格式等。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海文钻石卡视频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万学海文,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四、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考研辅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旅游管理考研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没有科学的理论,也没有科学的实践。
【习题精练】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情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2.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认识是实践的前提
B.实践高于认识 C.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
D.实践和认识是统一的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下列观点中包含有实践决定认识作用原理的有(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数学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表明了认识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 B.表明了理论预见未来,起端正实践方向的作用 C.表明了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D.表明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 题干中的话引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旅游管理考研和结果,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D观点错误,不符题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对科学观察的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人们在观察事物、获取感性材料时,以原有的理性知识为背景,受理性思维的指导。由于理性背景和理性思维的不同,观察同一事物,有人有所发现,有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机遇指科学观察中意外遇到的现象或意外的收获,“有准备的头脑”,即观察者具有的理性知识和理性思维。有没有这种理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指导,对能否及时抓住机遇,作出新的科学发现十分重要。选项A、C、D对于科学观察固然重要,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有准备的”,是强调已有的理性认识在人们认识事物中的指导作用。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含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具有客观性。但如何证明某一种认识、思想、学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教育学考研唯一标准,就要看它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认为,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选项B认为,真理是“被多数人认可”,“认可”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同样否认了真理包含的客观内容,多数人“认可”并非都是真理,相反,真理往往首先为少数人所认识和把握。“能付诸实践”的认识并非都是真理,把谬误“付诸实践”,导致实践的失败就是证明,这种观点同样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区别。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人的才能和知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试题出自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是在引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谈到人的才能的差异时作上述论述的。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天赋才能的差异没有那么大,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马克思在引述了亚当•斯密的上述思想后,说了上面试题中的那段话。才能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才智和能力。才能与知识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简单等同,才能包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主要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是形成一定才能的生理前提,但生理素质只是为一定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则要依靠后天的实践。马克思讲的所谓人的才能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说,人的才能差别主要是由人的不同的实践地位、实践领域及实践发展的深度、广度造成的,不是天生的。由于社会分工长期从事某项实践考研政治活动的人,由于在长期实践中的反复学习、锻炼、训练和接受教育,相应的特定才能就会得到突出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马克思并未否认人的先天素质对人的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只是认为人的生理素质的“原始差别”“小得多”,意思是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因此,选项A应排除。选项C看到了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对人的才能的作用,但把它夸大了;如果违背了才能形成的规律,片面强调主观努力,也往往事与愿违。至于选项D所讲的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人的才能的差异,也是片面的。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是影响人的才能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代替实践在才能形成中的基础作用,社会政治地位要通过制约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对人的能力形成发生作用。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 温家宝所引用的话来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其意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显然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本题选项A、B、C观点错误,不选。选项D强调实践,因而是正确答案。
二、多选题 1.【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批判的武器喻指理论,武器的批判喻指阶考研政治级斗争实践。马克思这句话表明了理论不能等同于实践,但也指出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选项A把理论等同于实践,选项D把理论置于实践之上,都是错误的观点。理论不能代替实践,但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C。 2.【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生一定要注意,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考点,出题的频率很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选项A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混淆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错误选项。而实践决定认识表明实践高于认识,选项B正确。选项C认为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把实践等同于认识,是知行合一观,是错误的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D。 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决定认识的表现。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选项A正确。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选项B正确。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心理学考研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选项C正确。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即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选项D正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决定认识。 选项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充分肯定了调查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选项B认为书本中得到的总是浅显的,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选项C强调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选项D说的是量变质变原理,均不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在本题中,题意说的是认识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理论也是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在这道题中,这句话表明了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反作用,突出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心理学考研创新。题干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而选项D说的是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不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