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第一句话提到氨气干冰是非电解质吗,而...

为什么氨是非电解质?液氨的自离解:2NH3(l)==NH4++NH2-同样水也可以自离解为什么水是电解质,而氨不是?水不也是极弱的电离吗?1楼不要搬概念请3楼不要只抓住一部分知识点回答
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化合物导电的前提:其内部存在着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某些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导电的性质与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一般有:(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注: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熔融的硫酸钡却可以导电.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而溶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是否正确?为什么?Rt、求解、.
是对的 首先明确 是否是电解质需要在化合物前提下讨论 氨水是混合物 根本不能说他是不是电解质 氨气的电离小到可以完全忽略……所以一般认为它是非电解质 一水合氨可以电离出氢氧根 所以它是一个电解质 且是一个弱电解质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对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正确。一水合氨:化学式为NH₃·H₂O,属于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其水溶液称氨水,为常见的碱,热稳定性差:NH₃·H₂O==△==NH₃↑+H₂O)。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氨水中氨大部分和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₃+H₂O====NH₃·H₂O   可...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而氨气和液氨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看清楚,是化合物氨气和液氨是单质 ,一水合氨是化合物.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电解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年级 : 未知
试卷类型 : 月考试卷
试卷年份 : 2015年
地区 : 四川
试卷来源 : 学而思网校
选择题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难,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新能源,比如氢能
C.①②③④
解析试题分析:①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正确;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正确;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容易造成触电而受到伤害,③错误;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新能源,比如氢能,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后续与生活的判断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有如下数据: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实验1中,CO的转化率为80%C.650℃时,化学平衡常数K=D.实验1再加入1.0 mol H2O,重新达到平衡时,n(CO2)为1.6 mol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是0.8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CO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均是0.8mol,失去氢气也是0.8mol,剩余CO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2mol和0.2mol,则平衡时CO、H2O、CO2、H2的浓度分别是0.6mol/L、0.1mol/L、0.4mol/L、0.4mol/L,因此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同样可知实验中平衡常数K=,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正方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实验1中,CO的转化率为,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650℃时,化学平衡常数K=,C正确;D、实验1再加入1.0 mol H2O,如果重新达到平衡时生成CO2是1.6mol,则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此时K=,这说明假设是不正确的,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平衡常数以及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2A为二元强酸B.pH=4的NaHA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c(OH-)C.含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HB-)+c(B2-)+c(H2B)D.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H2A稀释100倍后pH=4,这说明在稀释过程中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H2A是强酸,A正确;B、H2A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pH=4的NaHA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H+)&c(OH-),B错误;C、H2B稀释200倍后pH=4,这说明H2B是弱酸,则根据物料失衡可知含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HB-)+c(B2-)+c(H2B),C正确;D、Na2B的水溶液中B2—水解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D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中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ΔH=-57.3 kJ/mol
B.向0.1 mol·L-1、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OH-=H2O
C.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Cu2++2H2O2Cu+O2↑+4H+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反应中生成的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溶解是吸热的,则反应热不可能是-57.3 kJ/mol,A错误;B、0.1 mol·L-1、pH=1的NaHA溶液,这说明NaHA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则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OH- =H2O,B正确;C、金属银作阳极,则银失去电子转化为银离子,方程式错误,C不正确;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时恰好生成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不正确,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46 g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N、O原子个数和为3NA
B.标准状况下,1 NA CH3Cl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C.N2(g)+3H2(g)2NH3(g) ΔH=-a kJ/mol,现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NA个氨气分子反应完全后,吸收a kJ热量
D.足量铜与1 L 18mol·L-1浓硫酸反应可以得到SO2的分子总数小于9 NA
解析试题分析:A.NO2与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所以常温下,46 g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相当于含有1molNO2,则其中含有N、O原子个数和为3NA,A正确;B.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是气态,1 NA CH3Cl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正确;C.N2(g)+3H2(g)2NH3(g)
ΔH=-a kJ/mol,现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NA个氨气分子反应完全后,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错误;D.浓硫酸与铜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则足量铜与1 L 18mol·L-1浓硫酸反应可以得到SO2的分子总数小于9 NA,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变暗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Fe(NO3)2与H2SO4不反应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
解析试题分析:A、钠在空气中转化为氧化钠,加热转化为过氧化钠,A错误;B、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B错误;C、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D、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NO2通入水中可以完全转化为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实验现象、结论分析与判断
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高分子物质
解析试题分析:A、氨气不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是弱电解质,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果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分类均是正确的,C正确;D、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的生成物除了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不是碱性氧化物,氢氧化铜是弱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实验题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15分)I、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图。(1)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f。(2)验证产生的气体是SO2的方法及实验现象是____。II、SO2气体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2)若要从A中的FeCl3溶液中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中没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a.酒精灯
e.玻璃棒(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4)工业上通过煅烧黄铁矿产生SO2来进一步得到硫酸,已知煅烧1 g FeS2产生7.1 kJ热量,写出煅烧FeS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I、(1)d→e→c→b(2分);(2)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2分);Ⅱ、(1)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2分);I2+SO2+2H2O = 2I-+SO42-+4H+(2分);(2)b(2分);(3)①(2分);(4)4FeS2(s)+11O2(g) = 2Fe2O3(s)+8SO2(g) ΔH=-3408 kJ/mol (3分)
解析试题分析:I、(1)SO2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之前需要浓硫酸干燥,多余的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d→e→c→b→f。(2)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可以恢复红色,所以检验SO2的实验操作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Ⅱ、(1)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氯化铁氧化生成硫酸,而铁离子被还原生成亚铁离子,则装置A中的现象是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SO2能被碘水氧化生成硫酸,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2I-+SO42-+4H+;(2)A中得到硫酸亚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所以不需要的是烧瓶,答案选b;(3)由于溶液中的氯离子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所以不能判断有亚铁离子产生,即方案①是不合理的。(4)煅烧1 g FeS2产生7.1 kJ热量,则煅烧4moleS2产生的热量是4×120×7.1=3408kJ,所以煅烧FeS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S2(s)+11O2(g) = 2Fe2O3(s)+8SO2(g)
ΔH=-3408 kJ/mol。考点:考查SO2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填空题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14分)A、B、C、D、E、F、G七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且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D的基态原子与B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E的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F的基态原子的3d轨道电子数是4s电子数的4倍,G2+的3d轨道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F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2)B、C、D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回答)(3)下列关于B2A2分子和A2D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都含有σ键和π键b.B2A2分子的沸点明显低于A2D2分子c.都是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d.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的空间构型都为直线形e.中心原子都是sp杂化(4)由B、E、F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晶体,晶胞如图所示.B位于E和F原子紧密堆积所形成的空隙当中。与一个F原子距离最近的F原子的数目为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5)向GSO4(aq)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会发生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写出沉淀消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6)某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F2O3+3H2O = Fe(OH)2+2F(OH)2(注:F2O3和F(OH)2为上面F元素对应的化合物),写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答案(1)[Ar]3d84s2(2分);(2)C<O<N(2分);(3)b(2分);(4)8(2分);MgNi3C(2分);(5)Cu(OH)2+4NH3·H2O = [Cu(NH3)4]2++2OH-+4H2O或者Cu(OH)2+4NH3= [Cu(NH3)4]2++2OH-(2分);(6)Ni2O3+3H2O+2e-=2Ni(OH)2+2OH-(2分)
解析试题分析:A、B、C、D、E、F、G七种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则A是第IA族或第ⅣA族元素。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且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这说明B是碳元素,所以A是氢元素。D的基态原子与B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则D是氧元素,所以C是氮元素。E的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所以E是镁元素。F的基态原子的3d轨道电子数是4s电子数的4倍,所以F的原子序数是18+8+2=28,即F是镍元素。G2+的3d轨道有9个电子,说明G的原子序数是18+9+2=29,即G是铜。(1)F的原子序数是28,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2)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则B、C、D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3)下列关于B2A2分子和A2D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分子的结构式为H—C≡C—H,所以分子中都含有σ键和π键。双氧水的结构式为H—O—O—H,分子中只有σ键,a错误;b.双氧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乙炔,b正确;c.都是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乙炔是非极性分子,而双氧水是极性分子,c错误;d.二者的价电子数不相等,不能互为等电子体,分子的空间构型乙炔为直线形,双氧水不是直线型,d错误;e.中心原子碳原子是sp杂化,氧原子是sp3杂化,e错误,答案选b。(4)根据晶胞结构可判断与一个F原子距离最近的F原子的数目为8个。其中镁原子数是8×1/8=1,镍原子数是6×1/2=3,碳在晶胞内,因此化学式为MgNi3C。(5)向CuSO4(aq)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会发生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这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铜溶解在氨水中形成配合物,则沉淀消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H)2+4NH3= [Cu(NH3)4]2++2OH-。(6)原电池中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正极是Ni2O3得到电子,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Ni2O3+3H2O+2e-=2Ni(OH)2+2OH-。考点:考查元素推断的有关分析与应用
(14分)钡盐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BaCO3、BaSO3、Ba(FeO2)2等],某主要生产BaCO3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晶体及其他副产物,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i Fe(OH)3和Fe(OH)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和9.7。ii Ba(NO3)2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iii KSP(BaSO4)=1.1×10-10,KSP(BaCO3)=5.1×10-9。(1)该厂生产的BaCO3因含有少量BaSO4而不纯,提纯的方法是:将产品加入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过滤,洗涤。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提纯原理:
。(2)上述流程酸溶时,Ba(FeO2)2与HNO3反应生成两种硝酸盐,化学方程式为: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为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废渣2为
(写出化学式)。① BaCl2
②Ba(NO3)2
④ Ba(OH)2(4)过滤3后的母液应循环到容器
中。(填“a”、“b”或“c”)(5)称取w g晶体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的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m g,则该Ba(NO3)2的纯度为
答案(1)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不写(s)、(aq)不扣分)增大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除去BaSO4杂质(3分);(2)Ba(FeO2)2+8HNO3 = Ba(NO3)2+2Fe(NO3)3+4H2O (2分);(3)③(2分);Fe(OH)3(2分);(4)c(2分);(5)×100%(3分)
解析试题分析:(1)在溶液中存在平衡: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增大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碳酸钡而除去BaSO4杂质;(2)Ba(FeO2)2与HNO3反应生成两种硝酸盐,则根据原子守恒两种硝酸盐应该是硝酸铁和硝酸钡,同时还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FeO2)2+8HNO3 = Ba(NO3)2+2Fe(NO3)3+4H2O;(3)X是调节溶液pH,以沉淀溶液中的铁离子,由于不能引入杂质,实验根据本长的实际应该选择碳酸钡,答案选③;氢氧化铁在pH=3.2时就已经完全沉淀,则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2分);(4)过滤3后的母液中含有氢氧化钡,因此应循环到容器c中;(5)mg沉淀应该是硫酸钡,则碳酸钡的质量是,所以其纯度为×100%。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的分析与应用
推断题2015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15分)已知:。醇酸树脂是一种成膜性良好的树脂,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的合成线路:(1)B中含碳官能团的结构式为_____,C的名称是_____。(2)反应①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a.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 mol Agb.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4)写出E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5)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种。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6)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2分);1,2,3-三溴丙烷(2分);(2)消去反应(1分);(3)b(2分);(4)(3分,其余答案合理也给分); (5)6(2分);(6)(3分)
解析试题分析:1—溴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则A是丙烯,丙烯与NBS反应,根据已知信息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Br。B继续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C的结构简式为CH2BrCHBrCH2Br。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D,则D是丙三醇。E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说明还原醛基,则反应④是羟基的催化氧化,则E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F与丙三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中含碳官能团的结构式为,C的名称是1,2,3-三溴丙烷。(2)反应①的有机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a.1 mol E中含有2mol醛基,则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mol Ag,a错误;b.F中的羧基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b正确;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c错误,答案选b。(4)E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a.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与羟基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还含有酚羟基,则另外一种取代基上—CH2CH2OH,或—CHOHCH3,与酚羟基的位置均有邻间对三种,共计是6种。(6)反应⑤是缩聚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官能团、命名、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判断以及方程式书写
相关试卷推荐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四川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云南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广东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辽宁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广东
年份 : 2015 年
年级 : 未知
学科 : 生物
地区 : 广东
年份 : 2015 年
热门试卷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冰是非电解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