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验评估与交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接受现场评估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评估工作组一行14人对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主持,针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及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的评估。朱长飞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科技处罗喜胜处长及实验室部分成员也参加了评估会。
  朱长飞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各位评审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大学要在科研领域发挥生力军作用,平台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在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科大的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此次院重点实验室评估,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方向的凝练至关重要。他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学校一定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在解决国家重大科研问题上的能力。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刘桂菊发表讲话,对各位评审专家长时间参与评审工作表示感谢。她充分肯定了科大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指出科大实验室数目多,含15个院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实验室,管理水平也较高。她期待科大今后在平台建设上有更多好的表现,并希望通过实验室评估,推动更多院重点实验室向国家重点实验室迈进。
  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世勇教授从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总结与展望等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实验室的定位和研究方向、承担项目情况、论文发表和科研获奖、研究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验设备和平台建设等情况。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工作报告,并对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尤业字教授、邓兆祥教授、李良彬教授、徐铜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软物质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合成”、“基于核酸和肽分子的功能软物质生物材料”、“高分子加工中的物理问题”和“聚合物基离子交换膜: 从基础到应用”的学术报告,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重点实验室过去五年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汇报,并详细回答了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下午,评估组对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室的科研进展、仪器设备使用、科研团队建设等情况,查阅了实验室的实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结合实验室工作汇报和实地考察等情况,专家组对实验室的定位、取得的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等情况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加强学科交叉,提高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最后,朱长飞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战略研讨、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实验室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实验室主任刘世勇教授表示实验室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积极改进,弥补不足,进一步凝练方向,争取以更好的成绩向各位专家汇报。
Copyright (C) 2004 - 2010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中心制作维护(邮件:zhout934@)
地址:中国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中国科技大学东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邮编:230026中考化学实验评价特点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中考化学实验评价特点研究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8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其间,制定了新课程标准,编写了新教科书,推广了新的教学方式,对中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学生、家长、老师广泛关注的新课程中考是否符合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呢?
本文以三年的中考化学纸笔测验试卷与实验操作考试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实验评价的特点进行分析,侧面了解新课程中考实施的情况,探讨其发展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明确新课程中考发展的方向,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考化学实验重点考查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以何种方式进行评价?还存在哪些不足?2.中考化学实验纸笔测验和操作考试各自重点考查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评价内容特点,探讨是否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评价方式实现新课程对实验评价的要求?
首先,本文根据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将初中化学实验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与推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气体制备-干燥与收集、重要化学物质性质实验、实验设计与评价6个大的版块,据此对中考纸质试卷中关于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这几个内容的考查情况,并对这些内容的命题方式进行分析。其次,对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实施的情况、考查的实验内容及实施程序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两种评价方式各自考查的侧重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考查的目标。
通过以上两个研究发现:1.中考化学纸笔测验重点考查“是什么”“怎么做”一类的陈述性和程序性实验知识,实验操作考试重点考查“做的怎么样”“行为习惯”一类的实验操作技能,二者考查各有侧重;2.新课程中考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注重对化学实验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3.实验操作考试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内容。重点考查了实验室二氧化碳、氧气的制取、性质与检验,酸、碱、盐、单质的性质实验及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粗盐提纯类,酸碱中和反应,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化学物质的鉴别,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品取用与物质的加热,物质溶解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PH值测定,验证金属的活动顺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条目等;4.中考化学实验在评价上还存在不足。比如,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的评分点不够清晰,评分标准的评分点权重设置不合理等。
根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职后再教育;2.加强对中考试题命制与组织的管理与评价;3.鼓励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全方位反馈学生能力;4.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5.建议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6.加强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7.鼓励学科间综合命题,重视科学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33.8【目录】:
摘要5-7Abstract7-9第1章 引言9-27 1.1 研究背景9-12
1.1.1 社会形势变革的要求9-10
1.1.2 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10-11
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11-12 1.2 相关概念认识12-14
1.2.1 中考与学业考试12
1.2.2 化学实验12-13
1.2.3 纸笔测验与操作测验13-14 1.3 文献综述14-18 1.4 理论基础18-25
1.4.1 基础教育新课程评价要求及发展性评价观18-20
1.4.2 做中学及表现性评价20-21
1.4.3 能力结构及多元智力理论评价观21-24
1.4.4 建构主义知识观及评价观24-25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25-26 1.6 研究思路26-27第2章 中考纸笔测验中化学实验内容及考测方式27-43 2.1 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要求27-32
2.1.1 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化学实验的要求27-29
2.1.2 化学实验内容分类29-32 2.2 中考纸笔测验中化学实验内容调查32-33
2.2.1 中考纸笔测验中化学实验所占比例32
2.2.2 中考化学实验纸笔测验考查内容32-33 2.3 中考纸笔测验中化学实验考查方式33-41 2.4 小结41-43第3章 中考操作考试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实施方式43-63 3.1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总体情况43-44 3.2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组织实施方式44-46 3.3 中考操作考试中化学实验考测内容46-61
3.3.1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实验统计46-51
3.3.2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51-61 3.4 小结61-63第4章 分析、总结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63-71 4.1 中考中化学实验评价特点分析与总结63-65
4.1.1 中考重视对实验的评价,重视实验综合能力和实验基础能力的考查63
4.1.2 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基本一致63-64
4.1.3 纸笔测验与操作考试在评价内容上各有侧重,不可替换或合二为一64
4.1.4 中考化学实验评价还存在不足64-65 4.2 关于中考化学实验评价方面的建议65-71
4.2.1 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职后再教育65-66
4.2.2 加强对中考试题命制与组织的管理与评价66-67
4.2.3 鼓励多种评价方式融合使用,全方位反馈学生能力67
4.2.4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67-68
4.2.5 建议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68
4.2.6 加强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68-69
4.2.7 鼓励学科间综合命题,重视科学教育专业发展69-71参考文献71-75附录: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访谈提纲75-77后记7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玲玲;;[J];中学课程资源;2012年1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娄延果;;[J];化学教育;2007年09期
王建成,刘知新;[J];化学教育;1995年03期
杨玉清,王祖钰;[J];化学教育;1995年10期
洪福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朱星,林木欣;[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高清;[J];化学教学;1994年09期
王运生;[J];化学教学;1996年07期
罗国忠;;[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期
徐万益;[J];宁夏教育;1994年05期
陈国有;[J];化学教学;200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国忠;[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立志;[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吴晨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王彦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李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洪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刘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卢帮明;[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赵含韫;[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周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李国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唐永;朱乐霞;;[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黄永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李海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张秋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芳;聂金全;李卫国;;[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胡心怡;王虹英;耿梅芳;张驰;;[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肖绍明;;[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吴永远;;[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于莹;;[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胡芬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单中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敖木巴斯尔;;[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廉晓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刘娜;[D];南开大学;2010年
高志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立新;[D];武汉大学;2010年
张志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宋秋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春红;[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曹二玲;[D];河北大学;2009年
董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田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吴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华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林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满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杜云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全桂香;;[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张鑫;;[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董义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8期
姚焕英;[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丽;廖伯琴;;[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冯秀荣;王斌;;[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孔恩阳;[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刘淑杰;[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1期
王惠;[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林长春;[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刘四方,刘永舜;[J];化学教育;2004年02期
张秋彦,季春阳,张军;[J];化学教育;2004年02期
刘宜树;[J];化学教育;2004年04期
刘江田;[J];化学教育;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学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秀英;[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余懿;[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骆方;刘红云;;[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年02期
王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2期
宋秉儒;;[J];甘肃教育;2008年13期
满保琪;;[J];现代教学;2010年Z1期
Nancy S.C王海东;;[J];中国考试(高考版);1999年01期
;[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年01期
慕晓茹;刘文峰;;[J];生物学通报;2009年09期
罗贵明;;[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罗国忠;;[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郑乐;;[J];黑龙江史志;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育辉;张建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赵世明;;[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邵爱国;朱永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付双喜;庞新光;;[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申林;;[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梁垂东;雷连华;;[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陈平;丁树良;;[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曲殿臣;;[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江新;朱昱;;[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肖玮;苗丹民;朱宁宁;张青华;;[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云鹏;[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本报记者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赵学勤;[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李亚坤;[N];山西日报;2006年
本版编辑?赵秋丽
王艳平;[N];光明日报;2008年
张隽波;[N];山西日报;2005年
倪邦富;[N];西藏日报;2004年
记者 黄丹彤;[N];广州日报;2006年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室;[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国忠;[D];西南大学;2007年
吴维宁;[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张雨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连淑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陈新华;[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刘立志;[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冯茹;[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刘晨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谢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赵书乔;[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邓远平;[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付双琳;[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修影;[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余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