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能考什么工程师,本人今年...

求教大神,我本科专业叫叫测控技术与仪器,能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吗_注册电气工程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467贴子:
求教大神,我本科专业叫叫测控技术与仪器,能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吗收藏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我本科学的专业名字叫做“”,是电气学院下的分支,除了电力拖动还有一些强电的知识没学过外,其他课程差不多;研究生专业叫“”,偏向计算机仿真,控制那个方向;然后现在毕业要去一个专科学校 当的老师。。。。。。1. 现在就想知道我这样的情况能不能报考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有问题吗?2. 我看基础考试好像没要求,专业考试要有5年的电气设计经验,是不是去找设计院开证明就行?我有同学在设计院,说出示证明这个事儿应该没问题的,但他是搞土木的,我不知道这个靠谱吗?一般是不是能开出这个证明的?3. 第一年的基础考试是不是要考普通基础和专业基础两部分的?还是专业基础是放在5年后的专业考试里的?4. 求专业的,人气比较旺的注册电气工程师论坛,小弟想去膜拜下大神,谢谢谢谢了~~有点复杂哈,新人刚来不太懂,求大神指导~~
1楼 10:58&|
自己顶。。。。。。。。。求大神。。。。。。。。
2楼 15:35&|
。。。。。。。。。难道都没人吗
3楼 20:12&|
能考,专业考试的时候才要证明,证明什么的随便弄个就行了吧,我也是打算到时候托关系搞个。基础考试包括两部分,公共和专业。因为我也是才接触这个考试的,也不是太清楚……这吧貌似成了交易吧了……
收起回复4楼 14:36&|来自
1.能报考,工作年限够了就可以报专业。2.找熟人单位代报名。3.第一年的基础考要考普通基础和专业基础两部分的。
收起回复5楼 08:06&|
找个单位开证明就可以了 很简单的
收起回复6楼 11:32&|
7楼 12:56&|
我也在为报名的事愁呢
8楼 22:59&|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
&&&您当前的位置 :
&&&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咨询电话:)
一、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成立于1998年,由原精密仪器及机械、电磁测量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技术和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等专业合并成立。在苏联专家指导下,1955年哈工大创建了精密仪器专业,1956年创建了电磁测量技术专业,1959年创建了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专业,1962年创建了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这些专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专业,建国初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
目前,系设有6个研究所,3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仪器方向)。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包括精密光机电技术与仪器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两个方向;2个实验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和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1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及实验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实验室。全系现有教师101人,教授32人,副教授43人,讲师29人,助教1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博士生导师36人,省教学名师2人。在45岁以下教师和研究队伍中,博士化率达93%。本系拥有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技术研究应用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教材16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本、专著2部。现有现在校生1065人,其中本科生674人,硕士生240人,博士生160人。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哈工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在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12年的评估中名列第4。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硕士点、1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形成了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技术和光电测量与等效试验技术等三个特色优势方向。坚持面向尖端装备制造、航天、国防和高端科学仪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形成了系统完成重大技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专用测量仪器与实验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等研究环节的研究模式。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诸如国内第一台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仪、第一台圆柱度测量国家标准装置、第一台深微孔径测量军工最高标准装置、第一台激光核聚变靶标瞄准装置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大型高端仪器;研制成功了某型高性能成像制导系统、军用飞机光学吊仓、星光导航等光学成象系统,并已定型列装;研制成功了各类光学、激光和无线电制导武器和卫星、雷达等29种型号武器装备的自动测试系统,并已定形列装,部分型号出口,成为我国航天国防自动测试领域的标准技术。
2006年由谭久彬教授领导的超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研究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近三年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10余项。科研经费连续2年超过2亿元。近五年发表论文750余篇,国际SCI论文220余篇,SCI他引310余篇次;获中外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国际化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国际化的思维、有效的国际交流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学科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系列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名称为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recisionEngineeringMeasurementsandInstrumentation(ISPEMI),届时来自十几个科技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莅临我学科和专业作讲学和科研研讨,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他们运用外语直接探讨学术问题的绝好机会。
学科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世界著名学者多位,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的Wilson教授、英国Wawick大学的Whitehouse教授、德国联邦物理研究院(PTB)的Boss教授、Abou-ied教授和Jusko教授、Chetwynd博士,美国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TedVorburger博士为顾问教授;日本农工大学梅田伦宏博士为兼职博导;我校首席海外学术顾问、国家友谊奖获得者法国inserm的I.E.Magnin教授,法国国家科学院的Zhuyuemin教授&兼职博导,法国insa的DidierVray教授&顾问教授。他们来校短期讲学,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国内外交流的渠道,联合指导研究生。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1.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国防重点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在全国同类学科的评估中名列第四,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本专业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先进装备与信息装备制造为背景,以超精密测试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主要特色的专业方向。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
本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验中心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近三年,在国际和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省级一等奖5项。
近三年本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精密光机电技术及仪器方向为满足航天、航空、船舶、汽车和信息等现代技术领域和产业对先进装备和信息装备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对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技术与专用精密测试装备的需求。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及应用、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精密机械学基础、应用光学、物理光学、计算机组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技术及应用、精密测控电路与驱动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及相关技术实践课程等。
就业去向: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的主力军,另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国企、外企、各大公司、技术开发类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等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或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方向为满足航空、航天、船舶、通信、石化等现代工业技术领域对电子信息及仪器技术的需求,本方向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感知、信息处理等专业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培养掌握信息检测与处理、测试与控制、试验与验证、计算机应用、现代仪器和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够从事传感器(如:物联网)、电子仪器、电子系统、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以及从事学术研究的高级研究人才。
本方向的主要课程: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技术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测量原理、传感技术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软件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及相关技术实践课程。
就业去向: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其他毕业生主要进入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类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或管理工作。
2.师资情况介绍
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包括两个二级学科: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师资来源于这两个二级学科。现有教师101人,教授31人,副教授4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省教学名师2人,留学回国人员25人,实验室教学人员7人,目前,本专业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的94%,为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3.教学、科研成就
本专业国防特色突出,发展势头强劲。本专业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测量控制与仪器工程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且在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的航天和国防事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已与英、美、俄、德、日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较密切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本专业在精密光机电仪器技术与装备、大型超大型军用自动测试系统、、辐射测温理论与仪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仿生测试新理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超精密光机电仪器装备和国家大型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发基地,研制的多种型号测试设备已装备部队,为国防、航天和国家尖端技术领域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问题。
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教材16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本、专著2部;近三年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10余项。科研经费连续2年超过2亿元。近年发表论文750余篇,国际SCI论文220余篇,SCI他引310余篇次;获中外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近十年本系向国家重要领域输送博士、硕士1410余人,其中向航天、国防领域输送630余人,占博士、硕士毕业生的45%;160余人在航天和国防工业部门担任型号总师和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和副主任设计师等;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4人,提名奖2人。
4.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本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不仅设有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中心,从2004年开始,在学校、国防科委、985项目基金的支持下,还建立多个校内实践基地,同时与国内外多个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及海外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校企合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成立于2003年,中心由原精密仪器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专业实验室、电磁测量专业实验室和电子测量专业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中心总面积300平方米,仪器设备约450多台套,固定资产总值240多万元。目前该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实验室,即:检测与传感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过程控制(哈工大&E+H自动化仪表联合实验室)实验室。
中心建立之初主要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服务,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招生量的增加,目前中心承担2门研究实践课,分别为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实践课和高速DSP原理、应用及实践课,另外,中心还承担了一门国家级精品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设计任务,以及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的两个本科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指导任务。
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仪器方向)
1.专业介绍
20世纪后期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电子学与光学的结合,产生和建立了光电信息学科,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发展势头迅猛,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是电子的世纪,21世纪是光子的世纪&;&光电信息是朝阳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鼓舞人心的论断和预言恰当地说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动力和前景。
光学与电子技术相辅相成地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光电技术要面向未来、面向国民经济、面向国防发展,大有前途、大有可为,生逢其时,希望学子们适时地加入这个领域,并在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按着学校服务航天、立足国防、军民两用、精英型人才的培养方针,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兼顾工程及应用的培养模式,确定了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光学、电子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知识结构、在信息及相关领域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光具有诸如成像、光束方向、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干涉、衍射、散射等多种性质,每一种性质都蕴含信息,是最好的信息载体。专业以光电信息的产生、传感、采集、传输、探测、控制、存储、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既有系统、坚实的光学、电子学与信息处理方面的理论基础,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软硬件设计能力和光机电系统集成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光电传感、测试、成像、存储与显示、光电仪器和现代光电信息技术装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相关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可以选择以高科技为特点的中外研究部门、中外信息产业公司、通信、制造业、质量控制、仪器仪表、国家安全、科学教育、科技管理部门、体育运动、娱乐&&作为自己发挥才能、做出贡献的舞台。当然更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专业的支撑学科和研究生培养机制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将在航天、航空、国防部门工作,从事光电观察瞄准、光电监测与预警、光电制导、激光通信、光电测量、显示、光电对抗等工作,发挥光电技术在精确打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我军的战斗力。
追根溯源,本专业的建设具有坚实的根基,同时又紧跟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哈尔滨工业大学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原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精密仪器系,其中计量与检验自动化专业以光电机结合为特点,半个世纪以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造就了一支高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科研、工程成就和经验。近年来,以光电信息为特点的企业、公司、研究部门纷纷涌现。国内还建立了多个大规模的光谷。光电信息产业的强劲发展对相应人才的需求猛增,需要大批知识结构新、基础牢、创新能力强的光电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哈工大顺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地设立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几年新生质量好,入学分数高,学生专业兴趣浓,学风好,职业走向好。由于本专业以光电结合、软件硬件结合、与先进国家同步为特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本专业不仅以严密而系统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而且具有鲜明的科技前沿性,更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在设课上,也充分体现上述三个特点。专业课程设置以信息为主线,光和电为两大主干,加上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课程,体现了光、电、机、控、计算机相结合的宽基础、综合性强的特点。此外还开出双语课程。学生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接受光电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课程包括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仪器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讯;还有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软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和精密机械学等。显示技术、微机光电系统、视觉检测、军用光学、折衍光学系统等作为特色课程开出。还有一些课程的设置,要兼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在知识结构方面,注意将专业、人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得学生能得到综合、全面的培养。
专业还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与有实力的公司合作,每年有本科学生到世界一流技术、一流管理的现代化公司上岗实习,将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界结合,培养出一流的光电信息技术人才。近三年,在国际和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2项。
近三年本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2.师资情况介绍
专业具有一支高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几十年来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工程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现有教学人员52人,其中教授19人(含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9人,留学回国人员18人,实验室教学人员7人。目前,本专业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的94%,博士率高。既有多位资深的博导,也有中青年主力教师。这支队伍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作风稳健、基础扎实、进步快、冲劲大、能创新,能科研、能教学。学科带头人是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得主;还有多位教授学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励。
3.教学、科研成就
专业建设始终瞄准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密切结合航天和国防前沿技术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航天光电信息获取与实验技术、精密和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973&、&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0余项。近5年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21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已获授权75项;SCI、EI、ISTP检索文章300余篇。
4.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设有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主要开设光电技术类课程实验。该实验中心有4个组成部分,基础光学实验室、光电信息专业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平台、三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包括光学设计实验室、显示技术实验室、微机光电技术实验室。近三年,实验中心投入约300万元的仪器设备用于本专业的教学。实验中心都对本科生开放。
本科学生经申请可以尽早进入实验室及科研组,接受电路、光学设计、软件设计的培训,参与创新活动,或承担部分科研任务,这里是学生理想的课外创新基地。
本专业的科研历史悠久,有四个研究所,他们都承担着国家、国防重要的科研课题,水平高,科研经费充足,研究环境好。专业提倡并安排本科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及科研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尽快培养创新能力、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
依托这样的强势学科与研究所,由于许多研究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运用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科研带动了专业建设。借助科研设备、成果、教师的科研思想和创造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开出了一批内容新的专业课程,不少专业实验的内容和设备也是科研的结晶,这都使得学生的成长非常受益。
由于科研和工程项目数量大,水平高,为毕业设计提供了题目的来源。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都用&真&题目,在真刀真枪的设计中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四、校企合作及联合实验室
本系不仅建有校内实践基地,同时与国内外多个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及海外实践基地,为本系两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系目前已经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及国家级工程教育中心有:
1.2006年成立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HIT-INSA中法生物医学图像联合研究中心;
2.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设&自动测试及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2007年&重大仪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第三批&111计划&建设;
4.谭久彬教授等与英国牛津大学建立海外学术基地,长期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合作;
5.谭久彬教授等与德国PTB(德国联邦物理研究院)建立海外学术基地,长期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并与10余个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起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6.刘宛予教授等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建立海外学术基地,并且已建立了首个HIT与INSA的生物医学图像联合研究中心,并申请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海外实验室(LIA);
7.2010年,分别与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及航天科技集团卫星总体所建立了&测控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卫星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
8.与自动化仪表领域国际著名公司&&德国Endress+Hauser公司合作,建立了国际联合实验室,目前该公司已通过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审批;2011年,与美国NI公司合作成立了&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
9.2011年,与广州市风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PROTEUS仿真实验室和认证培训中心;
10.与法国南锡第一大学(UniversiteHenriPoincare)、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等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良好和紧密合作关系。
上述学术研究平台、联合实验室、海外学术基地的建设与持续发展,将为本本系两个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高、更好的条件.
五、系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介绍
谭久彬男,1955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仪器委员会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第一届至第八届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学术会议主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超精密光电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激光测量与探测技术,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l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l项,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260余篇,SCI、EI收录200余篇;获中外发明专利授权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培养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50人。主讲课程:微纳米测量技术概论,二元光学、超精密仪器技术、激光测量与探测技术等;
张健男,1944年4月出生,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自动与智能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光电与红外专业委员会委员,机械量测试仪器传感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显示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ISTP收录20余篇。
主讲课程:光纤光学,显示技术,工业视觉计量学。
丁雪梅女,1959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共焦显微技术。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人。
唐文彦男,1958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传感器及测控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l部,发表专利2项。主讲课程:传感器原理,传感技术,精密仪器CAD,动态建模。
刘国栋男,1974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光电信息测控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中国测试技术》编委,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视觉测量技术、激光传感测量技术,侧重于其在国防领域、工业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文章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光电测试技术》)。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神光III原型装置靶场光电控制系统研制任务,并担任现场总指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神光III主机装置靶场光电控制系统研制任务,担任项目副总师。主讲课程:光电测试技术、近代光学测试技术、工程光学、生命科学仪器。
叶东男,1968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精密仪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宇航学会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大空间多自由度坐标测量技术;视觉测量技术;面向先进制造的分布式网络化测量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部级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ISTP收录30余篇,主讲课程: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视觉测量与系统,质量工程与可靠性设计等课程。
袁峰男,1963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光电检测技术,精密几何参数测量技术。曾获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博士研究生6人,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主讲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精密仪器精度理论,量值溯源理论。
袁怡宝男,1964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美国精密工程学会会员(ASPE)。主要研究方向:光机电测近代技术与仪器工程,先进制造业电子化、信息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主讲课程:测控仪器设计,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信号与系统,机械量测试,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刘宛予男,1964年2月出生,,法国INSAdeLyon博士、博士后;加拿大GIE公司科学家、加拿大CRIQ研究所政府研究发展官员;2004年起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HIT-INSA中法生物医学图像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法国CREATIS永久客座教授,罗马尼亚BUCAREST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第29届IEEE世界生物医学工程年会副总编辑和心脏成像分会共同主席,中国《工业计量》常务理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黑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负责与法国UTT合作的2+2+2双文凭项目及与法国INSA合作的3+2+4的本硕博连读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图象处理,机器视觉,光电检测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4人。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图像,图像处理算法等课程。
金鹏男,1972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01.7于日本德岛大学工学院SVBL实验室,访问学者,从事ICP等离子体刻蚀体硅加工工艺方面研究;03.6英国伯明翰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从事UV-LIGA_r_艺方面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超精密光电仪器系统,微型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微型光机电系统(Micro-Opt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OEMS),BioMEMS,UV-LIGA。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会议上发表文章30余篇。
崔继文男,1974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信息实验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及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光电传感与仪器技术,围绕该方向,作为核心骨干人员完成十余项重点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863计划重点项目2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9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3项,已获授权13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美国、英国、日本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首届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1项。主讲课程:应用光学、数字图像处理、光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
刘俭男,1974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牛津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超分辨共焦立体显微技术及理论、光电检测与光学成像技术应用。近5年,共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3以上SCI论文1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主持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和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子课题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第2负责人验收完成总装预先研究、国防基础科研、国防863、军工计量研究项目6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1项。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主讲课程:光学系统设计(双语)、二元光学。
邹丽敏女,1973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超精密光电测试技术和共焦显微测试技术。在该方向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子项目各一项,发表学术SCI和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一项。主讲课程:物理光学。
彭喜元男,1961年1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是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电子计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预先研究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1)自动测试理论、技术及系统,包括自动测试理论,总线技术,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以及通用自动测试系统;(2)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包括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智能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VXI总线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智能机内测试理论与应用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被权威机构检索30余篇,参编教材4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人,博士6名,在读博士生15人。主讲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彭宇男,1973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电子学会和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测试技术、故障诊断与预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重构计算和数据挖掘。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讲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张毅刚男,1953年11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单片机原理》课程特聘主讲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国家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9篇,出版教材及译著13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主讲课程:单片机原理,电子测量,自动测试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原理及应用。
彭宇男,1973年6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电子学会和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测试技术、故障诊断与预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重构计算和数据挖掘。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讲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乔立岩男,1973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自动测试系统,数据采集技术,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微波和雷达测试,智能优化和模式分类技术。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课程:虚拟仪器技术,现代微波测量技术。
王祁男,1944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传感技术,计算机测试与控制。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航天、航空、电力、交通等部门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主讲课程: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人工智能在测量中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孙金玮男,1964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仪器分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曾获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教材三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6名。主讲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现代传感技术。
赵永平男,1964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会员,东北高校检测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微弱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汽车电子测控技术。曾获省部级奖3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十数篇,编写教材4部。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1名。主讲课程:传感技术及应用、汽车电子测控技术。
朱春波男,1964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IEEE高级会员,爱尔兰高威国立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储能系统的综合测控技术,复合机电系统测控技术。曾获省部级奖4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数篇,编写教材一部。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主讲课程:单片机原理,微弱信号检测。
戴景民男,1963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评委,中国计量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红外与光学测试技术、红外无损检测、环保监测技术及自动化测试技术与过程控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全国首届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奖l项;发表论文12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1本。培养硕士研究生42名,博士研究生24人。主讲课程:辐射测温学、光谱技术。
孙晓刚男,1967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检测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红外辐射测量、光电测试技术、生物医学检测、智能仪器仪表。曾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7人,博士研究生6人。主讲课程:辐射测温学。
李成伟男,1963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与控制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智能测控理论及应用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控制。曾在德国汉堡大学计算机系公派留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主持及参加完成10多项科研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际会议和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主讲课程:控制技术与系统;大规模测控系统设计。
蒋秀珍女,1953年1月出生,教授,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仪表元件动态测试技术,时间测量技术。曾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发表论文20余篇,EI、IS收录4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6人。主讲课程:机械学基础,时间测量与应用技术。
刘丽华女,1961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理事,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激光光纤测量技术;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30篇,EI收录9篇,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2本。主讲课程:机械学基础、光纤传感技术。
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介绍
1.学生党建引领良好院风、学风
学生党支部在新生入学、班级建设之初为每班配置好&带班党员&,将党建积极融入到班级建设与管理中,有力地推动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尤其是带班党员同时能够担任班级主要干部,并能较好地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班集体表现更为突出。如07级1系党支部曾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该党支部参与组织多项院级大型活动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对引领学年风气、丰富同学们学习生活起到了重大作用,踏实的工作和为同学们默默无闻的服务态度使支部在年级内部有了较大的影响力,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
高年级本科生中,学院学生党总支在班委会、团支部的基础上,将党支部作为平行机构添加进来,分担一部分日常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并要求学生党员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以学习困难同学&结对子&等形式,做到每名普通学生的成长状况有人关注、日常表现有人监督、特殊问题有人反馈,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学生工作氛围承担责任,与学生干部体系一起构建形成了对全院学生覆盖的电气学院学情系统。
公寓寝室建设中,学院近几年推行并逐步进行完善了&学生党员示范寝室&制度,从寝室卫生、寝室集体学习成绩、寝室党小组建设等方面进行要求和量化打分。每年设立一批&立得住、看得见、有得学&的寝室,引领和带动形成了学院的优良寝风。
学生党总支于2010年引导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系列党日活动,并在学院形成了良好传承。电气学院学生党总支09级本科生党支部、10级本科生党支部先后开展了图书馆志愿服务、义务献血、&小桔灯&大凉山爱心助学项目、&心火&云南宁蒗爱心助学项目、为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所在地的支教学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捐书援建&支教图书馆&等活动。有的支部活动如图书馆志愿服务长期坚持了下来。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党员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党员在党日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也使党员在普通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2.学生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电气学院以学生科技创新作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建设优良学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与专业教师联手推进项目式学习、&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性平台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启蒙讲座和基本技能培训,搭建学长经验推介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形成&低年级受培训,中年级校内赛,高年级国内赛&的以赛事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学院以申办校级&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基地&为契机,通过联办竞赛、入门培训、输送优秀学生等方式,使原来分散的学生科技创新资源逐步形成联动,为学生提供大展舞台的空间,使之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院于2007年创建优普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基地。6年来,优普科技基地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电工电子实验技能大赛,从一开始的院级比赛逐渐发展成有=航天学院、电信学院、电气学院等多个学院本科生参加的赛事。每年参赛人数均在150人以上,赛事内容既有&头脑风暴&等趣味性与竞技性融为一体的项目,也有在实验平台上真刀真枪的动手操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为开展好从低年级开始的电子类科技创新意识启蒙教育,优普科技基地从2007年开始每年面向基础学部电气学院大一全体新生进行科普培训。培训的内容丰富充实,其中包括&科技创新入门指导&,&基本电子元器件常识&,&搭接趣味电路&等环节。此外,优普科技基地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术沙龙、电子技术内部培训、科技电影展播,协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动员会等等。
低年级学生经过启蒙与初步培训,进入到以电气学院为依托的校大学生电子科技创新基地、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专业实验室、课题组,进行强化培训,参与课题研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这从电气学院在近几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上获奖团队与获奖学生总数的不断提高、学生在攻读研究生后科研攻关能力的突出表现、撰写科技文章与申请专利数量的不断提升等方面可以得以表明。
&优普&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整合了院系内专业资源,联合各研究所、研究室、实验中心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作为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学生的指导教师,形成指导教师资源库,组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建立学生资源库,充分利用研究所、课题组让学生更早的了解研究所、课题组,同时借助各研究所课题组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指导教师、研究生资源,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创作良好条件。同时,为更好地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服务于学生科技创新需求,电气学院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先后同南通晓星公司、上海新时达公司、恩德斯豪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科技创新。
2010年,电气学院又先后成立了&虚拟仪器技术协会&、&智能车创新俱乐部&两个院级学生科技类社团,进一步丰富了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的内容。目前,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设计竞赛&、&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三个国家级竞赛的开展,学院专业科技创新气氛浓厚。2012年共进行科技创新类相关讲座、培训、比赛近90余次,其中&电气大讲堂&讲座共计12期,新生科技创培训2期(共计8场),&优普&科技创新培训共计8期(电子设计培训10期;&虚拟仪器技术协会&培训8期;&智能车创新俱乐部&培训12期),面向学院开展&新时达&杯科技创新竞赛,面向全校开展了第六届电工电子实验技能大赛。
2012年电气学院成功承办教育部直属赛事&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东北赛区赛,举办西门子工业自动化设计挑战赛、NI虚拟仪器大赛、友达光电暑期夏令营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与活动。2012年电气学院在电子设计大赛、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共有137人次获得国家或省级奖项。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取得哈工大历史最好成绩,明年七月将承办智能车全国总决赛。
3.投入社会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不仅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更重要的还是使校园里的年轻人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社会活动,电气学院致力于加强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育人理念,取得可喜成绩。
2012年围绕&唱好主旋律、探索新模式、优化细管理、扩展常机制&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教育,低年级开展寒暑假、日常社会实践、体验成长,高年级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习实践,电气学院暑期实践团&红色足迹&走访历届党代会遗址,参与人数破百。学院&学雷锋实践小分队&走访了沈阳军区雷锋班、当代雷锋郭明义、抚顺雷锋纪念馆,在校园发放爱心胸章,将雷锋精神引入学院。此外,团委实践活动与专业紧密联系,依托专业组织了同为电气、哈电生产一线日常实践,哈尔滨市高科技企业专利调查、友达光电社会实践团,一年来,组织活动130余次,参与3000人次,实践线路得以固化、实践水平显著提升。
4.志愿服务奉献社会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成长成才的重要方式。电气学院团委重视团员青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活动,使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奉献社会、在实践中彰显价值、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电气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09秋季学期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10年得到迅速发展。在校团委、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电气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同时也加强了同图书馆、哈市保国二小等志愿服务友好合作单位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2012年志愿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实验中心志愿者200人、智能汽车赛志愿者220人,&阳光助学&志愿者300余人,低年级参加&星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科技之旅&青少年科普行,高年级参加贵州支教团、柬埔寨、缅甸海外支教志愿者、阳光早餐基金、累计服务时间6800余小时。
5.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学院以&今天我以哈工大电气学院为荣,明天哈工大电气学院以我为荣&为主线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电气学子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爱校爱院的热情,加强了学院凝聚力和战斗力,塑造电气学院青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2010年学院建立了学生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羽俱乐部三个院级体育类社团和电气学院拉拉队,平均每周都有1到2次俱乐部活动。2012年度获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大合唱最佳领颂奖、阳光体育快乐晨练团体第一名、三好杯羽毛球赛团体第一名、三好杯足球赛冠军、三好杯乒乓球赛团体第四名、一二九环校跑团体第四名、艺术节&金艺奖&、体育节第四名,健康青年系列活动第三名,2012年开展了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多人多足比赛、篮球联赛、年级足球赛等大型活动,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承办哈工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等校级赛事。
电气学院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哈工大第三届班歌大赛、电气学院辩论赛、&迹&念&摇滚专场、军事文化节系列活动、电气学院团报设计大赛&&学生踊跃参加文体活动,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电气学院公寓共建委员会成立至今,以&文明、文化、宜居、安全&为主题,经过5年多来的巩固与完善,目前形成了完整的公寓卫生学生自检制度、&流动锦旗&评比制度、&党员示范寝室&评比制度、&文明寝室标兵&评比制度、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生公寓生活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规范执行,2012年度召开寝室长大会两次,通报表彰了145个先进个人和36个先进寝室。学院学生这种自我督查、自我比较的公寓管理途径,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2012年开展日常卫生检查40余次,&E室E家&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安全消防志愿服务活动等共计8项,受益学生近1400余人,占学院学生总数超60%的比例。
此外,学院还紧抓学生普遍关注的事情及重要节庆日契机等途径开展各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如每年清明节缅怀英烈扫墓、&七一&党员主题教育、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主题庆祝活动、组织观看&神舟&飞船发射主题团日活动等等。2012电气学院团委共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近20项,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
6.&TEAM&使我们凝聚在一起
团队培训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拓展培训。它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于一个团体的成长也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
电气学院TEAM素质拓展中心(简称&TEAM&)是哈工大第一个素质拓展社团,成立九年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涉训人员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及职工人员,举办的活动曾被黑龙江晨报报道,得到广大师生好评,2012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佳社团。学院重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切实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设。2012年共进行1100余人次培训,&TEAM&今年新开设了高空素拓、野外生存、徒步露营等项目,完善了TEAM培训体系与效果。
7.助学,希望之舟承载未来
学院贫困学生比例近年来一直在20%以上。学院学生工作一直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得到温暖关怀、解决实际困难作为着眼点,认真细致地了解、调查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生困难程度分档建立起比较详细的困难学生库,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勤体系,同时,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在与公司、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对学院学生的资助,使学院贫困学生受资助体系更加丰富,有力地保障了他们安心学习,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促进了学生对社会、行业、公司企业的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西门子奖学金、罗克韦尔奖学金、新时达奖学金、光宝奖学金、台达奖学金、意法半导体奖学金、友达光电奖学金、捷和电机奖学金、上海永大奖学金、E+H奖学金、南通晓星奖学金、三菱电机奖学金、华为奖学金、美的奖学金、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通用奖学金、阿斯麦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矽玛特奖学金、富士施乐奖学金、三星奖学金&&2012年度电气学院共有18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总计88.77万元的特殊奖学金;35名学生获得5.52万元的特殊助学金。314名本科生获人民奖学金;24名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56名本科生获励志奖学金、281名本科生获人民助学金。学院学工办、实验中心、系办等单位提供有偿型勤工助学岗位20个。
七、读研及就业情况介绍
学院每届都有60%左右的优秀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或考取攻读硕士研究生,50%左右的优秀硕士生具备推荐博士研究生资格。学生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3%以上,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为了让用人单位对哈工大毕业生和就业工作留下好印象,电气学院还完善了用人单位接待工作规范。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电力系统、电子与信息、航天航空、汽车、船舶制造、精密仪器与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其中多数在国有企业、事业机关、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研究院所工作。在地域上,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是学院毕业生分布最多的三个地区。
近年来部分毕业生就业单位名录(排名不分先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中航哈飞、南车集团、北车集团、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公司、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中兴、华为、艾默生网络能源、南瑞继保、国电南自、国电南瑞科技、中广核电、秦山核电、海南核电、华锐风电、二滩水电、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台达电子、友达光电、天津光电集团、青岛艾诺、西安东方集团、烽火科技武汉光讯、京东方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ABB公司、西门子工业集团、一汽、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知识产权局、斯达康、宝洁、IBM、东芝、阿斯麦。
八、学生国际交流及派出项目介绍
1.学院已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荷兰德尔芙特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日本佐贺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爱尔兰高威国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爱尔兰高威国立大学相关院系已经明确从2010年开始进行本硕博连读的&英才班&联合培养计划,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联合培养协议正在签订中;学院与美、英、法、俄、日、韩、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或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哈工大学习2&3年后,所学课程合格、外语成绩达到对方学校要求即可赴上述大学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对方毕业要求可同时获得哈工大及国外相应的学士学位。
2.哈尔滨工业大学(HIT)与法国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UTT))签署了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合作举办教育项目。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UTT)是法国工程技术大学集团(UT)下属三所大学之一,直接隶属于法国高等教育科研部,可以颁发工程师文凭的国立大学,学制五年,是法国著名的五年制精英大学。
该项目采取&2+2+2模式&培养方案。第一阶段,在哈工大通过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第二阶段,在UTT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习;第三阶段,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直接进入两年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和法国工程师文凭。1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导师同意前提下有免试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研究生资格。学生在中法两地学习时,应遵循各自的教学安排和实习计划,并辅以法语培训。硕士学位答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2011年共有2名学生参加该项目,赴法学习。
3.哈尔滨工业大学(HIT)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B)签订了3+2和短期访学校际交流协议。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B)属英国罗素联校二十所大学成员之一,全球大学排名200左右。始建于1845年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学之一。地处北爱尔兰,坐落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市的南部,建筑古色古香,环境宜人。该校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已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全英只有3所大学两次荣获英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女王周年纪念奖,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已获此殊荣。
该项目采取&3+2模式&培养方案。第一阶段,在哈工大通过大学一~三年级学习;第二阶段,在女王大学进行为期两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获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九、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招生方案
2013年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按两个专业招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仪器方向),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包括两个专业方向。2013级本科生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方案如下:
1.专业包括: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光机电技术与仪器工程方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方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仪器方向;
2.2014级学生总人数180人,按照生师比和往年各专业招生人数情况,各专业(方向)学生分配人数如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光机电技术与仪器工程方向:65人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方向:75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仪器方向;45人
3.操作原则
(1)国防生不允许专业(方向)分流;
(2)体育特长生、文优生、港澳台联招生以及部分同招生不允许专业(方向)分流;
(3)预科转本科学生不允许专业(方向)分流;
(4)学生自愿填报志愿,系根据专业(方向)分配名额,参考学生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择优入取;
(5)根据分流专业(方向),重新分配班级。
十、宣传图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中心学生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中心做实验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师生在日本佐贺大学交流学习
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学生在光电信息实验中心作实验
K/AKD63光学目标模拟器超精密圆柱度测量仪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超精密测量试验黑龙江省优秀导师团队:自动化测试与诊断
技术与仪器工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