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案例
当前位置:>>>>>>>>>>>>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
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教材简单地说明了细胞膜的作用,也说明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细胞膜的分子结构”部分,先说明研究细胞膜的材料,然后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细胞膜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以及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上的结构特点:即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最后部分,举例介绍了膜外部的糖蛋白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我校由于地处农村,这里的学生有许多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说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与城市里的学生的确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的化学成分、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说出糖被的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
①尝试通过阅读科学史资料,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探究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培养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对细胞膜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多种化合物如何有序排列构成细胞膜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运用科学史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
五、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思想
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的态度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技巧。问题或问题情境是启动探究式教学的“开关”,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活动就无从进行,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欲望。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
2.采用教师提供材料、学习分析回答得出结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展示动画,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式或方法
启发与讲授相结合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图片、实验、课前活动等。
资料:有关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实验过程的资料;细胞膜流动性的动画(Flash)
图片: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细胞膜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磷脂双分子结构模式图。
课前活动:学生分组、学生预习、介绍磷脂双分子的特点。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式教学”程序
1.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①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②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同样也证明分子的通透性与其在脂类中的溶解度有关。
问:依据科学家经过大量的艰辛的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细胞膜是由脂类物质组成
E.Oerton的结论:细胞膜是由一层连续的脂类物质所组成。
是否同意E.Oerton的观点?
学生讨论:对“一层”的说法有不同意见,需要进一步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并在黑板上写出学生作出的假设内容。
假设细胞是由一层连续的脂类物质所组成。
教师明确提出磷脂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并供给学生磷脂分子的模式图片及结构特点。在指出大量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能存在的三种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画出简图。学生交流、评价成果,确定磷脂分子应呈双层排列。
①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他们用有机溶剂抽提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聚拢后测得总面积是红细胞膜面积的2倍。
②电镜下观察细胞膜有“明-暗-明”结构图像
学生用自己推测的结果来解释血影研究得到的数据,和电镜下细胞膜的“明-暗-明”图像形成的原因。
1933CollangerBarland
1970FreyeEdidin37 ℃环境中,40 min
学生笔记本中上细胞膜的知识要点,并进行交流。做课堂练习。
(3)板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
(一)位置:细胞表面
(二)化学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等
(三)分子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内外覆盖、嵌插和贯穿多种蛋白质分子,外表有一层蛋白质与多糖形成的糖蛋白(糖被)。
(四)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
九、教学反馈
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 )
A.糖类、脂类、蛋白质& B.磷脂、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多糖和蛋白质
2.关于细胞膜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
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 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都亲水
3.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4.下面关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糖蛋白是由蛋白质与多糖相结合形成的& B.鼻黏膜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血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作用&&&&& D.糖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5.将人的表皮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
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可以运动
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是静止的&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
7.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等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磷脂分子& B.脂肪& C.胆固醇& D.糖蛋白
十、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
师生普遍反应这一节课并不是给结论,而是重过程,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资料和图片,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层层设问,步步深入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教学内容从旧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训练思维;
3.教学中小组活动,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主体作用发挥突出;
4.成功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深化学习效果,起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如果教学资料由学生自己课外收集,训练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能力则会更好。
改进设想:
学生分小组课外搜集有关细胞膜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式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什么?
zhangying012CE
答:蛋白质分子.解析: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钳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在双分子层中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蛋白质,望采纳,谢谢
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数量,如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各自的比率。以及膜蛋白所具有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强弱。
扫描下载二维码微课-细胞膜的功能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细胞的作用有哪些?
细胞的作用有哪些? 5
1细胞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生命的开始 
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3细胞分化产生组织
4人和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上皮组织,肌肉足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5较小的细胞表面及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6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化,可以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分工完成相应的生理活动,使整个生物体更好的协调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
7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8细胞核你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9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利用光将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10无论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有细胞构成
11细胞壁 保护细胞 支持细胞
12 大液泡 储存糖分。色素的多种物质
12细胞膜 进行物质交换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
其他回答 (8)
很多很多细胞可以组成肉
然后吃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细胞生物学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尖端学科,是生物、农学、医学、畜牧、水产和许多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

细胞简介
英文名:CELL 在文章中简称C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细胞的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植物的细胞,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下列四个部分

细胞壁


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孔隙较大,物质分子可以自由透过。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细胞膜


细胞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薄的膜,叫做细胞膜。这层由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组成的薄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任意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

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知道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构成。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和内侧,有许多球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或者覆盖在磷脂分子层的表面。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可以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这种结构特点,对于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质

细胞膜包着的黏稠透明的物质,叫做细胞质。在细胞质中还可看到一些带折光性的颗粒,这些颗粒多数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因此叫做细胞器。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细胞器,叫做叶绿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在细胞质中,往往还能看到一个或几个液泡,其中充满着液体,叫做细胞液。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合并为一个中央液泡,其体积占去整个细胞的大半。

细胞质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缓缓地运动着的。在只具有一个中央液泡的细胞内,细胞质往往围绕液泡循环流动,这样便促进了细胞内物质的转运,也加强了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联系。细胞质运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命现象。细胞的生命活动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细胞死亡后,其细胞质的流动也就停止了。

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中还有一些细胞器,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执行着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些细胞器的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线粒体


呈线状、粒状,故名。在线粒体上,有很多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颗粒,即多种呼吸酶。它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所以有人称线粒体为细胞的“发电站”或“动力工厂”。

叶绿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

内质网


内质网是细胞质中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广泛的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它与细胞膜相通连,对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内质网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光滑的;另一种是上面附着许多小颗粒状的。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这许多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一般认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


核糖体是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膜的外表面,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

中心体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因为它的位置靠近细胞核,所以叫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的物质组成。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丝分裂有密切关系。

液泡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
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因此,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态。

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其内含有很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物质。

细胞核
细胞质里含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质构成的。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挤到细胞的边缘。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易被洋红、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质。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物质即遗传物质,就在染色质上。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就变化成染色体。
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有些细胞含有两个或多个细胞核,如肌细胞、肝细胞等。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染色质、核液和核仁四部分。核膜与内质网相通连,染色质位于核膜与核仁之间。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一种有机物大分子,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
还有RNA,RNA是DNA在复制时的单链,它传递蛋白质,被称为DNA的信使。
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植物)
排毒和吸毒了 够简单吧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最细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决定它的功能,各个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作用也不太一样,比如说肺组织的主要是用来气体交换的,而神经细胞是用来传导兴奋和信号的,总的来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和维持生物体机能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不只具有连接、支持、保水、抗压及保护等物理学作用,而且对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发挥全方位的生物学作用。 1.影响细胞的存活、生长与死亡...细胞外基质决定细胞的形状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骨架的组装而实现的。...
人米有细胞就不可以活力偶、、咯```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纵向地而且是从宏观上描述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要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还需打开生命,解析个体,探究更深层次的本质。在尚无技术手段的情况下,人类只能从外部形态认识生物,那么,生物学就只好是非定量地、非精确地、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认识生物。

 

1.细胞学说

1590年,有个叫詹森(H·Janssen,1580年?~1638年)的荷兰眼镜制造商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另一个荷兰人列文虎克(A·V·Leeuwenhoek,1632年~1723年)则一生热衷于制造显微镜和放大镜,他制造了400多台显微镜和放大镜,并在一生中随心所欲地观察了无数的微小物体,包括细菌、红血球、滴虫等。我们必须感谢他们,他们为人类开拓了新视野,使人类走上探幽入微之路。因为基于肉眼观察的生物学不可能走得太远,解析生命需要一双慧眼。有了显微镜,才开创了细胞学、组织学和微生物学,才谈得上后来的分子生物学,它们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正是人类后来走出的探索生命之路。

 

1665年,英国人胡克(R·Hooke,1635年~1702年)在《显微图谱》中记载了他在显微镜下对软木薄片的观察,他看到的是一些“形如蜂房”的“小匣子”或“小房间”,胡克把这叫做“细胞”,实际上这是死了的细胞的细胞壁。接着有很多人(包括列文虎克在内)对细胞进行了观察和记述,留下了不少资料,但他们都没有认识到细胞对于生物体有何等重要。不过,人们对细胞的观察研究在继续,对显微镜的改进也在继续。直到19世纪,两个德国人,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年~1881年)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年~1882年)提出了细胞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细胞在生物体的构成和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才真正开始把对生物体的研究提高到细胞的水平。细胞学说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第一块基石,今天它仍然是支撑生命科学的理论支柱之一。

 

细胞学说包含的基本思想是: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构成的。从最小的变形虫和细菌到最大的鲸和红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最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复杂的高等生物一般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有机体,但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不是独立的生物体。从生命的层次上看,细胞是具有完整生命力的最简单的物质集合形式,即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单位。细胞学说在生命的多样性的背后首先是找到了生命在构造上的共性。

 

(2)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

细胞是一个独立有序的、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结构与功能体系。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地进行全部的生命活动。在多细胞生物中,尽管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受到整体的协调与控制,但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控制的、高度有序的代谢系统,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各种组织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协调地进行的。




只要具备合适的生存条件,每一个分离的细胞都可以在体外生长繁殖,表现出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